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技巧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阅读教学这块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下面就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信息丰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让学生填补教材中的留空,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他们自身通过数学阅读包括电子网络的阅读来独立钻研和领会数学知识,获得数学上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逐步阅读数学课本。可以先侧重指导“读图”,教给看图的顺序和方法。如苏教版第一册第一课《10以内数的认识》的主题图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图的最佳范例。明确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并且进行图形和数字符号的转换。接着学会看计算的思维过程,会看练习的形式,会读简单的应用题和文字题。刚开始,允许学生发出声音,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发挥眼、耳、口、心的协同作用。当学生阅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字中蕴含的内容。又如一年级下册《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书,说说从图、文字中知道了什么,再引导学生理解“原来”的意思,最后思考应该怎样计算。经常让学生阅读图、表格、文字,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阅读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阅读、课后温习阅读。

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像现行的“导学提纲”就是课前预习阅读的有效做法。新授前,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如:苏教版第三册《认识时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初步知道:整个钟面上有些什么?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体验书本上举的例子。上课时,通过检查上述知识,教师能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对哪些知识不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才真正有效。课后温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身归因,提高学习的质量。正确的课后温习方法,应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温习,对正确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读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如: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等。

3、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习惯。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还要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和能力。学生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小知识》、《数学科普读物》等,从课外书籍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对所读书籍进行思考,思考的越多,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越透。每周举行一次的“我推荐一本数学好书”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数学知识小竞赛”都是数学阅读的一次大检验,调动每位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1、整体阅读、反复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没有读完题目或没有认真读题而出现错误。如填空题:90再添()个十是一百。()里填写10的学生也比比皆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交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逐字逐句阅读,反复阅读,并且帮助学生发现类似题目较易错的地方,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又比如有这么一条信息:商店出售小毛巾,每条4元,10条起打九折。如果你买16条应付多少元?很多学生这样理解16条中10条可打九折,另6条原价,列式10×4×0.9+6×4.可见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偏差的。教师再让这些学生认真逐字逐句阅读题目,已经有几个学生知道做错了。让这些学生发言,他们说16条就符合10条起,直接列式16×4×0.9就可以了。教师会连连点头,表扬读出“起”字并理解“起”字的学生。数学中还经常会碰到“缩小几倍和减少几倍”“两个5相加和两个5相乘”等近似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认真阅读,不断思考,

就能理清脉络,总结方法。

2、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在平时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经常会用到。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先让学生阅读例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指导学生先圈出重点词语——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动手做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阅读书上最后一种拼法并进行模仿,最后自由拼出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且用手描出边线。课堂上还鼓励学生对阅读操作时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解决。通过做、画、说、议不仅加深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还让学生知道了它是怎么得来的。这种数学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3、边阅读边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敢于对书本知识提出疑问,对不理解、有疑问的内容大胆提问。如在学习《笔算加法(不进位》时,学生就问到“为什么笔算加法要从个位加起?我从十位加起不也算到得数了吗?我首先表扬这位学生认真阅读、敢于提问的数学学习态度,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精炼、科学,它认为笔算加法要从个位加起,有其必然的道理。你再继续阅读《笔算加法(进位)》章节,就会明白这种规定的必要了。和这位学生有同样疑问的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后面知识的阅读中,事后他们还跑过来和我交流他们新的认识——因为加法会碰到进位,如果从百位加,下面位数上有进位,就很麻烦,弄不好还会会算错得数。我听后很欣喜,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一天天提高,自我学习的本领越来越来强了。

4、边阅读边实践

在每个单元的复习课中,都有“知识系统整理”环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后,布置学生课前边阅读数学书边整理单元知识,采用图、文字等多种形式,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再在班上汇报交流整理的内容。刚开始可能只是知识的罗列,但经过多次实践和训练,也能顺利疏导、整理该单元知识,形成知识树。能有效弄清知识点、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评价机制,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阅读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如此反复,学生便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也让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启东市桂林小学顾件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