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压力分析
中国环境现状分析人口环境分析
中国环境现状分析-人口环境分析人口环境分析人口环境分析人口环境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市场容量。
有购买能力且有购买欲望的人便构成了现实市场,其数量越多,市场规模也就越大。
人口环境中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流动性、地理分布、人口结构等,对市场需求都会产生影响。
企业必须认真注视人口环境的变化,及时捕捉机会,调整战略,使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领先一步。
一、国内人口环境分析从国内人口环境方面看,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速度我国现有人口数已超过13亿,增长速度较快。
目前,尽管我国资源的绝对数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使我国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偏低,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众多的人口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应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及其增长,不断拓宽目标市场,为创造佳绩奠定基础。
2.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地区间的流动性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如果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一条线将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则东南部的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94%,而西北部的人口数仅占总人口的6%。
可见,我国东南部的人口密度大,西北部的人口密度小。
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日趋繁荣,人口的地区间流动性大大增强。
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或工矿地区;内地人口迁往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经商、学习、观光、旅游等使人口流动加速。
企业如何针对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地区间的流动性趋向,改善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3.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现阶段,青少年比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未来10—20年内,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用品及结婚用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到21世纪,将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届时有关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以及老年人生活、休闲娱乐等用品的生产企业将有机会得到充分发展。
人口空间格局与资源承载力演变研究——兰州—西宁区域为例
刘
辉
( . 北 大 学 城 市 与资 源 学 系 , 安 1西 西
7 0 2 ;. 安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 1 17 2 长 西安
[ 摘
要 ] 采用人 口基尼指数 、 口重心、 对资源 承载力 等指标和 方法 , 析 18 2 0 人 相 分 97— 07年 兰州一 西宁 区
个数 , 中 n:3 ; 口集 中指 数 A 文 1人 P的数 值 为 0—
1A , P越大 , 明人 口的 区域 分 布越集 中 ; 于 1时 , 说 趋
说 明 区域 人 口分 布几 乎集 中分 布 于某 一 “ ” 反 之 点 ;
A P越 小 , 明人 口的 区域分 布越 分散 ; 向于 0时 , 说 趋 说 明人 口几乎 均 匀 分 布 于 各 地 区。人 口基 尼 指 数 :
展 、 产力 布局 和环 境 演变 均 有 重 大 影 响 _ J 生 l 。各 种地域 人 口的分 布及 其变 动是 制订 大城 市地 区人 口
发展 战略 的重要 依 据 , 因为 人 口的 空 问集 聚 特 征及
其演 变 , 现 出 了市 场力 量 、 济 发 展 状况 、 础设 体 经 基 施建 设及 国家 空 间 开 发政 策 等 的积极 作 用 。 目前 , 针对 人 口单要 素及 人 口与其 他 生 产 要 素 , 内学者 国
21 0 0年 9月
山
东, 0 0 Ge . 6 No 5 n 10 .
总 10期 6
第 5期
S HAND0NG EC0N0MY
【 区域经济研究】
人 口空 问格局 与资源承 载力演变研究 水
— —
兰 州一 西 宁 区域 为例 段 汉 明 谢 元 礼 范 熙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人口与地理环境(44张PPT)
而后期降速
态
长状况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 济发展,医疗卫生水 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 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考点分析: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知识梳理:人口与地理环境思维导图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 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 ,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
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 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 会逐渐减少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 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 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5.特性:具有相对性。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4)日本、尼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提示:(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短板”,因此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困境与出路
9个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 一66一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2010年第7期
会从原驻地转移到新驻地,不管是出自劳动力原
为了消除这一规律对国内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 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实现西部地区突破发展,全国 均衡、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必须从国家层面对 国内产业转移进行宏观管理。建议成立国内产业 转移促进管理局,隶属于发改委或商务部,全面统 筹国内产业转移工作。[51其主要职能之一,从全 国产业发展角度规划、管理国内产业转移,制定产 业转移促进政策和监管法规。规划和指导必须放 在国内的“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等生 态威胁型产业发展。对必须放在国内地区的生态 威胁型企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 持鼓励转移企业进行降耗节能技术改造,把负面 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面积的83.3%。每年新增的“荒漠化”、“石漠
潜力就在于加快工业化进程,迅速提高工业化水
平。因此,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西部
地区工业化进程,是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 现实选择。但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 程中存在明显的生态困境。而西部又是我国生态 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只有认真研究这一困境的
作者简介:何龙斌(1970一),男,陕西安康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投
资与区域经济。
一65—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2010年第7期
可承载力低下已严重制约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 力,其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威胁到当地人 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对国家的经济社会
化”的面积也大部分在西部,导致土地和草场不 断退化,沙尘暴连年发生,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西部地区作为我
国主要江河与沙尘暴的发源之地,其生态环境的
西北五省经济人口承载力的分析及预测
西北五省经济人口承载力的分析及预测江丽【摘要】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西北五省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地广人稀,学界对该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大都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探讨,然而本文不考虑自然因素的作用,认为一个区域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经济技术解决,只是成本高低的问题,因此仅从经济人口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利用P-E-R 模型分析西北五省人口承载力,并利用ARIMA模型对2012-2015年该地区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得出相关结论.【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0)004【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人口承载力;西北五省;P-E-R模型;ARIMA模型【作者】江丽【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地区的人口承载力主要由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
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自然条件对人口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科技的作用日益显现,虽然有部分学者从事有关经济发展是否对资源存在一定替代作用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未形成统一定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观点是:一方面,区域人口承载力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也是影响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区域内已有自然资源存量的依赖性将越来越低,而经济发展对人口承载力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文献综述目前有关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上,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最为丰富,还有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而关于经济人口承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经济的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方向是将经济、资源与人口放在一起研究,朱宝树,臧旭升等通过P-E-R模型,计算e(人口经济承载力指数)和r(人口资源承载力指数)值判断:当r<1,e<1时,说明对应的承载力相对富余;当r=1,e=1时,说明对应的承载力为临界标志;当r>1,e>1时,说明对应的承载力不足[1]。
2024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构成及人口容量人口增长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人口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我们称为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能 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 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增长型(年轻型)
增长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
金字塔形,表明少年儿童人口 占总人口比重大,预示着未来 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增长的。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稳定型成年型)
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相
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出 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来 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1年年末中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 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3、人均消费水平
当资源环境条件相对固定时,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 量不同。消费水平越高,资源和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 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4、地域开放程度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37.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但 日本目前有1.26亿人口。其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 都要从海外进口。
中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 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 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 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 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 准,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及答案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湿热B.⑥—干热C.⑦—干旱D.⑧—高寒解析:第1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即温带大陆)沿海平原地带,所以A、B、D正确;其中①②是我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是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是发达国家。
所以C项的描述不正确。
第2题,⑤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炎热干旱;⑥是亚马孙热带雨林,高温多雨;⑦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⑧是青藏高原,是高寒地带。
根据分析,本题的答案应该是D。
答案:1.C 2.D3.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其变化比率最明显的是( )A.青壮年人口B.老龄人口C.十万人中具大学程度人数D.城镇人口4.有关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速度快B.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C.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资源需求量大D.每年净增人口多,对环境压力大5.为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就业压力③积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
10万人中具大学程度人数第四次人口普查是1422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是3611人,变化的比率最大。
第4题,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量多。
第5题,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对减轻就业压力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答案:3.C 4.A 5.C6.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影响 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解决途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__良__性__循__环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 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思考感悟】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考虑,人口数量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增长? 提示 不可以。因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 口规模一旦超出自然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范围,就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不利于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性
水资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 不开水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续表
自然资源
重要性
具有美化环境、吸烟除 尘、减弱噪声、涵养水 森林资源 源、保持水土、防风固 沙、调节气候、保护生 物多样性等作用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续表
应用体验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 下表为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占有量表。
指标 人口数量/万人 人均森林面积/公顷 人均草地面积/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千瓦 人均矿产潜在 价值/万元
方法突破
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1)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越高,人口基数越大,人口数量的增长越多。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3)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加
材料二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 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于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 大的启迪意义。
结合材料探究: (1) 海水稻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培育,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说明影响资源环境承 载力的是什么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__科__技__发__展__水__平__。__科__技__发__展__水__平__越__高__,__能__够__利__用__的__自__然__资___源__越__多__,__资__源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越__大__。_ (2) 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那 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__资__源__是__影__响__一__个__区__域__资__源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大__小__的__主__要__因__素__,__而__资__源__的__“最__短__板__”_直__接__决__定__该__ _区__域__资__源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的__大__小__。__
西部大开发的人口条件分析
西部大开发的人口条件分析一、西部大开发必须具备良好的人口条件中国的西部地区,从地域范围上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市、自治区中央把西部开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保持西部地区的政治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边防的巩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必须具备具一定的条件。
除了目然资源基础、资金的有形投入以及技术引进等条件外,人口状况的优劣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
因为不论是资源开发,或者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等,都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结构的人口群体来实施的。
因此,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变动等状况,就将会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后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优良的人口条件,将会给西部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产生较高的投资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利于西部地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反之,恶劣的人口条件,将会对西部开发形成阻碍作用。
因此,在西部开发中必须要重视人口这一基础条件。
二、影响西部开发的主要人口条件和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具有数量、规模、结构、质量、分布和迁移等多方面性状特征,就西部开发来说,人口的以上诸方面状况的优劣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方面的影响程度与后果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今后一段时间内西部开发的战略要求以及西部人口本身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加快包括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加强科技和教育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因此,这次开发,将与过去那种单纯资源导向型开发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靠大规模人海战术来进行开发。
相反,却在人口内在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空间分布和变动等方面对人口条件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40年新疆人口结构变化与自然资源承载分析
了 #.$# 倍 # 而 全 国 人 口 由 $-'($ 万 人 增 加 到 #,%!-' 万 人 " 增 加 了 #.!, 倍 # 新 疆 人 口 总 量 增 长 较快"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不仅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 济问题#
图 # #$%&'"#( 年 新 疆 与 全 国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比 较 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疆人口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疆人口减速阶段 %#$%&#$&&年&#'" 世 纪 %" 年 代 初 以 来 中 国 政 府 开 始 大 力 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新疆人口增长波动阶段 %#$&&
一 新疆人口发展现状
%一 &#$%& 年 以 来 新 疆 人 口 总 体 情 况 从#$%&'"#(年"新疆人口由#',,."#万人增 加到 ',($.%, 万人"在 这 ,% 年 内 人 口 增 加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塔里木河水 资 源 统 筹 管 理 机 制 与 水 权 分 配 模 式 研 究* %%#!-,"(#&' 兵 团 社科基金项目 )优化人口资源视角下兵团聚集人口问题研究*%#%/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批特别资 助 项目 )塔里木河水资源统筹管理与市场机制建设研究*%'"#%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北地区中小城市总体结构与布局设计
浅谈西北地区中小城市总体结构与布局设计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地域面积比较广阔,但是目前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
中小城市作为城市的主体,城市布局松散、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十分不利于整个城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从中小城市发展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意义方面着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西部中小城市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现状就城市的整体布局设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布局设计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某个地域内的交通枢纽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国西北部地区地域分布广,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现阶段以来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以中小城市为主。
中小城市发展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意义目前,西北地区还有没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城市人口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是特大城市,作为区域二级中心的城市比较缺乏,中小城市在数量上占有很大的比列。
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推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来增强对区域内农村的辐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另一方面,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一些大城市也往往是从最初的小城市发展起来的,西北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在未来都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大城市。
中小城市的发展,对促进城市与农村分工协作、优化城市规模体系结构、提升城市职能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小城市发展的的情况,会对西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并且努力实现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过渡是优化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结构的重中之重。
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在数量上占有主导地位,因此,中小城市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这个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目前中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布局分散、占用大量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不仅阻碍了中小城市自身的发展,同时对整个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更多的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尽可能的提高城市现有土地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寻求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
高中地理_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中有关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接触不少有关环境破坏、人地矛盾、“可持续”和协调理论等,学习的难度上不是很大,主要是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串联的主导思想。
因此更要侧重于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分工、分析、总结的深度,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影响因素:不仅受区域 资源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 经济水平 、科学 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 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 区域开放 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 境承载力。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新课程标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 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解释 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口合理容量。 3.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 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 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等。 问题2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2014春高中地理(人教版,2)同步导练:第1章 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环境人口容量1、167、8、17人口合理容量3、4、5、62、9、10、13、14、1511、1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
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2.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资源是决定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条件.第2题,扩大耕地与提高科技水平可提高人口容量,青藏高原因受地形与气候影响,不可能扩大耕地,只有提高科技水平。
答案 1.C 2.B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3~4题.3.表中容量是( )。
A.约15~16亿B.15。
1亿或16。
6亿C.约8~9亿D.约14~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应是约8~9亿。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有关.答案3。
C 4。
D据报道,广州近日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该指标与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平原并非都是人口稠密区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
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烟稀少。
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困境分析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困境分析摘要:东西部差距的形成源于:地理环境问题是西部长期落后的初始原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脆弱性是后期开发的结果,而人口刚性膨胀又加剧了这个恶果;国家政策拉大了东西部差距,而且现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会使这个差距继续扩大;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使东西部差距在短期内无法根本缩小,相反还会日益扩大。
因此,解决东西部差距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克服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思想,制定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
关键词: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四大困境从各个地方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和基层政府的规划来看,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仍然没有科学认识到东西部差距的严峻现实及其形成的原因。
正确认识东西部差距的现实及其形成的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对于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正确制定发展规划和各种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西部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困境是地理环境问题本文讨论的西部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陕西和宁夏12个省市区,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1.5%[1]。
从地势来看,我国西部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其他还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海拔也比较高。
西部地区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第二地形的中低山地。
科学研究证明,陆地海拔每升高1000米,人体劳动能力就因缺氧而下降10%左右,正常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时的劳动能力比在近海平原处工作时下降39.7%;海拔每升高1000米,内燃机功率就下降8-13%,油耗增加6%。
西部的工业效率是东部的40%,综合效益指数为东部的83%,劳动生产率为东部的80%。
由于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西藏经济发展成本大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0%-170%[2]。
从气候来看,西部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影响都很强烈,寒、暖、干、湿的季节变化很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为冬夏两种季风交替的时期,天气多变,各种气候分子时空分布不均。
人口容量重点练
【重点知识能力提升】、选择题“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污染1900 2002年1.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2.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B.环境质量C科技发展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3.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然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下面小题。
4.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B.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因夏季雨热同期,均可发展水田农业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也可以发展水田农业D.青藏地区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
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西北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一)计算原理和过程 本文计算的基本出发点是 :依据西北五省区的水资源潜力 , 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后估算
·2 ·
实际可供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量 , 并按照一定的规划目标在对人口和经济发展进行预测
后 , 根据单位用水的效率指标 , 来确定西北地区最大可能承载的人口规模 。
设定的目标函数为 :
Max P
约束条件有两个 :
Wp +Wiu +Wau = WR
(1)
Wp , Wiu , Wau ≥0
(2)
式中 :P 为水资源对人口的最大承载力 , Wp , Wiu , Wau 分别为人口生活用水 、 工业经济活动
用水 、 农业灌溉用水 (包括林牧灌溉);WR 为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 , 是在天然水资源量中 , 考
面积(平方公里)
2737003 368811
51800 547869 133301 1635222
表 1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统计
地表水(亿立方米) 地下水(亿立方米)
1413.08 164.89
9.71 337.56 106.55 794.37
945.06 117.33
30.20 176.10
80.25 541.18
业用水量 ÷ 总人口 =人均工业增加值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Qa 为每人每年用于农田灌溉面
积中的水量 , 公式为 :Qa =总灌溉用水 ÷ 总人口 =人均灌溉面积 ×灌溉定额 。 三者合计 , 就是
每个人平均每年用于生活 、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的水量之合 。
(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状况
资源卷”[ 6] 中的数据 , 在上述流域范围内的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总量和结构见表 1 。 西北地区的水
资源总量为1515.87亿立方米 , 其中地表水为1413.08亿立方米 , 地下水资源为 945.06 亿立方米 。
以上是根据水资源勘测和评价得到的最大水资源量 。
地区
西北地区 甘肃 宁夏 青海 陕西 新疆
· 3·
亿立方米 。而西北内陆区要保证生态环境不至于继续恶化 , 则生态用水不得少于可用水的 50 %, 在扣除生态用水后 , 专家估计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也只有 477.3 亿立方米 , 二项合计 , 西北地区
可以为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经济发展所开发利用的水量最大为 622.58 亿立方米 (见表 3)。
虑分水协议 , 扣除按协议的出境水量 , 扣除没有经过人类利用和环境利用的无效蒸发和深层渗漏
之后 , 再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用水后 , 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 。
P
=Qp
WR +Qi +Qa
(3)
式中 , Qp 为每人每年生活用水量 , Qi 为每人每年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水量 , 公式为 :Qi =工
Abstract :Using metrological analyzing method ,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dynamic variation , it also makes a population scale forecast and the pressure that brought to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y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in this area is relatively low , but will increase , while the phenomena of population overcapacity will decrease slightly , it will always exist comparing to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 Keywords :northwest China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population pressure
本文从水资源角度 , 在西北地区范围内 , 采用定量分析模型 , 对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以及 未来的人口压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 其结果既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借鉴 , 也可以为政府制定 相关对策提供参考 。
一 、 有关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角度 人口承载力又可称作人口容量 、 人口承载量等 , 其概念最初来源于生态学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国际人口生态学界给出的定义是 :世界对于人类的容纳量 , 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 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条件下 , 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够供养的人口大 小[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 利用 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 、 技术等条件 , 在保护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 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5] 。人口承载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并依据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 因为表征环 境资源的指标有很多 , 因此计算的人口承载量也可以有多种 , 例如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量 , 水资 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等 。 鉴于西北地区是干旱 、 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 , 水资源成为未来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 大制约因素 , 因此 , 直接从水资源的角度研究资源的人口承载量 (或承载力), 具有更为直接 、 明了以及能够揭示干旱区本质的特点 , 更符合西北干旱 、 半干旱区的实际情况 。具体原因如下 : 首先 , 制约人口规模的因素有许多 , 包括食物资源 、 土地资源 、 水资源和技术资源等等 。众 所周知 ,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为干旱 、 半干旱地区 , 虽然国土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 32 %, 然而 其水资源相对于土地面积而言却非常贫乏 。 水资源不仅决定着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 度 , 决定着生态环境的状况 , 也决定着人类生产活动和城镇的发展规模 。 其次 , 直接用水资源作为限制因素 , 可以省去很多在计算过程中的模糊和不确定 , 如果通过 水资源的开发和潜力来计算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潜力等 , 无疑增加了更多的模糊因素和不确定 性 。而直接分析水资源的潜力和未来可开发利用的总量 , 将会更为直接和明了 , 丢失的信息更 少 , 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 因此 , 本文以水资源作为主要的限制性资源 , 计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人口承载量 。 本文对水 资源人口承载量的定义为 :在考虑干旱区水资源本身的潜力和开发现状 、 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以及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 、 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以及人均水资源消费水平下 , 特定区域的水资源 能够承载的合理人口规模 。
收稿日期 :2009 -09 -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5BRK010)。 作者简介 :童玉芬 (1961-), 女 , 陕西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
· 1·
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 西北地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一直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国内学术界的重视 , 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and Carrying Pressure in Northwest China TONG Yu-fen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s ,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26 , China)
重复水(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842.27 108.61 28.19 166.01 63.06 476.40Βιβλιοθήκη 1515.87 173.61
11.72 347.65 123.74 859.15
资料来源 :根据陈志恺主编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水资源卷 , 科学出 版社 , 2004 年 版第 6 页整理 。
1.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涉及西北内陆河流域 (含额尔齐斯河)和西北黄河区两个水资源区 , 内陆河
流域主要指西北内陆区 , 不包括内蒙古内陆区 , 因此在行政区划上相当于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
夏和新疆五个省区 。
按照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水
2009 年第 6 期 (总第 177 期)
人 口 与经 济 POPULATION &ECONOMICS
No.6 , 2009 (Tot .No .177)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压力分析
童玉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人口经济 研究所 , 北京 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