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交通定义(狭义):人或货物的地点间,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交通的分类:在经济学领域,按照供给与需求原理,分为本源性交通需求、派生性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定义: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规划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交通规划分类:按移动对象:旅客和货物交通规划。

按交通方式: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港湾、空港交通规划。

按交通设施:网络和节点按交通服务:公共、特定用户和特定交通服务按对象空间规模:国际、全国、区域、城市和地区按规划目标时期:长期(>15年)、中期(5-10)、短期(5年)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实在不好弄成电子版,建议大家手绘吧~)第二章★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调查的种类:按调查对象分为对道路上的车辆的调查和为了明确人们的活动性质而进行的调查。

按交通调查的组织部门划分为全国统一组织规划的交通调查和按照项目需要组织的调查交通调查的内容:1、交通运输调查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4、建设资金调查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交通量调查: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交通规划第四章

交通规划第四章

三、交通网络模型
路段与节点连接矩阵 A 表示各路段的起始节点和终了节点 I×A矩阵(行数I = 节点个数,列数A = 路段数) i行a列元素: 节点 i 是路段 a 的起始节点 1
δ ia = − 1
0 节点 i 是路段 a 的终了节点 否则
路段与路径连接矩阵
节点邻接关系矩阵 Z 表示各节点邻接哪些节点(有路段直接相连) I×I矩阵(I = 节点数) i行j列元素 δ j = 1 节点 i 与 j 之间有路段存在
i

否则
三、交通网络模型

三、交通网络模型
建模过程 确定建模对象道路及交叉口; 利用电子地图、CAD图等确定各节点的坐标(经纬度); 每个节点和路段赋予编号; 建立节点及路段属性数据; 建立连接矩阵。
路段与节点连接矩阵
节点邻接关系矩阵
8
三、交通网络模型
几个问题的处理 虚拟节点 发生吸引点 (Centroid,质心) 域外的发生吸引点
二、交通网络规划
评价指标 道路总长度:建设费用 平均距离:任意两点间 绕行率(非直线系数) 效益 g ij = si s j / d ij 投资效果:单位道路长度的效益
推销员路径
汉密尔顿回路
5
二、交通网络规划
评价结果
连接方式 总长度 (km) 平均距离 (km) 绕行率 效益 (千人)2/m 推销员 汉密尔顿 最短树 外延树 路径 回路 153.4 14.3 2.33 112.8 743 162.0 10.8 1.84 130.8 802 192.7 50.4 10.2 65.0 335 212.1 48.7 9.67 65.5 308 完全图 现状 路网
二、交通网络规划
中国: 快速路:快速疏解跨区域的长距离交通,提 高路网总体容量和疏解能力 主干路:承担跨区域长距离或较长距离交通 次干路:为快速路和主干路承担交通的分流 和集散,兼具交通和生活两种功能 支路: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服务 构成城市路 网主骨架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大全笔记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大全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大全笔记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湿度大,日照少,降雨多,有“雨城”之称。

雅安廊桥是雅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横跨青衣江两岸,廊桥宽22米,全长240米,底层有步行交通功能、商业营业等功能,二、三层可提供餐厅、茶座、陈列、展示及露天观景等多功能营业用房,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大的廊桥。

雅西高速公路是连接雅安市和西昌市的高速公路,被称作“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全长240千米,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C5)和甘肃兰州至云南磨憨高速公路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穿越深山峡谷,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隧道25座,其中特长隧道2座,长隧道16座。

下图为四川省地形及城市分布图。

(1)描述四川省城市分布特点并简述原因。

(2)分析雅安廊挢的主要功能与当地环境的相关性。

(3)说明雅西高速公路通行限速仅为80千米/小时的主要原因。

(4)图中平行四边形框内是四川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点: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城市多,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城市少;有明显的沿河设城特点。

原因: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平坦的地区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外联系较方便。

(2)雅安市有青衣江穿过,修建廊桥可作为交通设施方便联系;雅安降水多,有“雨城”之称,廊桥可避风雨,减少了多雨气候对人们出行的影响;雅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廊桥作为人文建筑景观,美学、文化价值高,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与风格。

(3)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坡度大;海拔高,急弯多,危险系数大;经过深山峡谷,多雨雾天气;多隧道,且多长隧道。

(4)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近年多次发生地震,有大量疏松的岩石、土体;是由盆地向高原山地过渡区,坡度大,高差大;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较大;人类生产和工程活动加剧了滑坡发生。

第四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四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在道路的不同部位三部分的宽度有不同的要求。 红线不是一条直线,道路红线实际需要的宽度是变化的。
路网等级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
远近分 离原则
• ——不同 距离出行 者的需求
通达分 离原则
• ——穿越 与到达交 通的需求
通过性 可达性
快速路
主/次 干路
集散道 地方道
路网等级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
远近分 离原则
• ——不同 距离出行 者的需求
通达分 离原则
• ——穿越 与到达交 通的需求
快慢分 离原则
• ——不同 交通方式 的需求
容量调 控原则
• ——减少 低效运行 的需求
功能划
分原则
•——减少 公共空间 功能与交 通功能冲 突
第三节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及影响因素
一、路网基本模式及其优缺点
1. 路网基本模式划分
对人口在50~200万的大城市,可根据城市的用地形状和交通 需求确定是否建设快速路。快速路可呈“十”字形在城市中心区 的外围切过。
(1)城市快速路
快速路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
(2)城市主干路 •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
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 • 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当分道行驶,交叉口的机动车与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是路网间 距与道路红线宽度的综合指标。用%表示。
(3)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人口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单位为m²/人。车均道路面积
是道路用地面积与服务车辆的比值,单位为m²/车。
•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广场 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
大; ② 一条路上行驶着机动车、非机动车; ③ 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混合,或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

城市道路与交通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交通枢纽城市又可以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 城市、河埠城市和水上交通枢纽城市等。
该种分类方式与城市道路网的关系不明确。
10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按照城市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位置和对外交通的组织形 式,可把城市分为:交通枢纽、尽头式和穿越式城市。
与城市交通网布局中外围环线的建设密切关联。 对于交通枢纽式城市,外围环线的规划、建设比较重要,
路段集合A对应着实际道路路段、或由几条道路区间 合并成一条假想的道路路段。一般,路段集A的要素a 用正整数表示。
34
8.2.1 网络及其拓扑表现
路网的拓扑表现示意图
棋盘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均匀分布,与此对应 的交通网络为方格式交通网。适用于地形限制 较少的平原地区。
自由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受特定的地形、水系 等约束而自由发展,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为自 由式交通网。适用于海岸城市或水系比较发达 的地区。
15
8.1.2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
交通网络是城市或区域的骨架,是保证用地功 能发挥和保持拉动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设施,左右着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或规模。 因此,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也应作为研究的 问题。
25
(4)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即道路用地 (S1)面积占城市建设用 地面积的比例。
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中,要求道路广场用地(S)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8%~15%。
我国国标的规定值偏小。 建议调整到10%~30%较为合适。
26
(5)人均道路面积(m2/人)
成畸形交叉。 适合于地形条件较复杂及其他限制条件较苛刻的
城市。
7
2.城市交通网络形式与城市类型
(1)城市规模 (2)城市性质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篇一:统计学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 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 全面调查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 A.连续性典型调查 B. 连续性全面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 D. 一次性抽样调查5.非抽样误差( )A 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 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 采访法B. 抽样调查法C. 直接观察法D. 典型调查法E. 报告法2. 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作物亩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 经济性B. 时效性C. 准确性D. 全面性E. 灵活性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 )A 调查员的调查误差B 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C 无回答误差D 随机误差E 抽样框误差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交通规划原理 邵春福 课本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 邵春福 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的含义?如何分类?2.交通规划的含义?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4.交通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分为哪几类?期限各是多少?5.交通需求预测分为哪四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1.延误的含义?分为哪几类?2.OD调查基本术语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3.OD调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4.交通小区划分原则有哪些?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分为几大类?其中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土地利用模型?3.土地利用分析变量包括哪几类,具体包括什么内容?4.理解劳瑞模型相关描述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2.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有何关系?3.交通网络各项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组成是什么?5.写出下列网络的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

6.第5题图如果以1为起点,7为终点,写出其路段—径路连接矩阵。

第五章交通发生与吸引1.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2.原单位法计算原理是什么?3.利用原单位法计算下题,并用总量调整法调整。

各小区现状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123合计(万次)人口(万人)(基年/规划年)12812.0/16.025521.0/38.032710.0/15.0合计29503111043.0/69.04.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影响因素有哪些?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各是什么?第六章交通分布1.什么是交通分布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中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是什么?3.增长系数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4.重力模型的优缺点有哪些?5.标定乌尔希斯模型参数,假设f=c ij-r,ε<3%。

6.根据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分别利用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求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ε<3%。

交通规划-绪论ppt课件

交通规划-绪论ppt课件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
补充联邦道路法:5万人以上的城市,为了得到 与
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必须进行以城市综合
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ppt精选版
(2)交通的社会作用 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打破“地地区球间村距”离的隔 阂、形
成一体化社会;
时间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防灾和社会福利。
逐渐失去地ppt方精选特版色,恶化环境……。
10
二、交通规划(Traff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确定目标
解决手段与方法
1、定义
规划(Planning):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 和行动
方法 : ①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
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
④重视交通环境
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兴
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四阶段法中
的增量分配的经典化,均衡、动态分配的试用
ppt精选版
32
第六节 交通规划研究展望
一、交通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展望
1、对短期交通问题的对策,如自行车停车、 地区交 通、公共交通的票价和运行间隔问题 等等;
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仿真技术; ②静态到动态; ③ITS等高科技(引导、GPS、GTS、ETC等)的研制; 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⑤四阶段预测法到均衡、动态; 状况:城市环境问题 显著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 者的重视。
ppt精选版
31
第六阶段(1990~)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态也具有与特征相适应的网络结构形态。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交通网络结构为三角形;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交 通网络也为三角型;京津冀地区的区域交通网络为以北京为中心 的较强放射型。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国家交通网络 国家交通网络较区域交通网络更注重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地 理条件。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欠发达的格局,而地理环境则是东部沿海平原和丘陵, 中部山区和丘陵,西部高山和重丘。 交通网络形成了东部高密度,中部中密度和西部低密度的框 架。 中长期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简称“ 7918” 网 — 以北京为起 点的7条放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和八纵八横的国家铁 路网都较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精品课程2004 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 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
交通规划
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王江锋 51684599 8410B wangjiangfeng@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 第1 节 第2 节 概述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和方法
区域产业机能)和社会物资产耗总量(反映社会的运输需求 )或商品零售总额(反映区域的商业功能)等几项指标作为 选择网络节点的定量分析标准。
第2节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
节点重要度Ii的计算公式
Ii为节点i的重要度; eil为节点i的第l个要素的值; el为对象区域第l个要素的均值; al为要素l的权重。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节点重要度和线路重 要度的值。 节点重要度用以确定交通枢纽和车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 ;
线路重要度用以确定线路的走向和线路的等级,如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和支路等,完成交通网络布局。

【公共交通规划】 第四章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

【公共交通规划】 第四章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
可能地缩短出行距离,减少换乘次数); (3)路线/线网的效率最大; (4)良好的可达性(保证适当的公交线网密
度); (5)减少公交盲区(保证线网的服务面积率)。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 约束条件
1、单条路线的约束条件
(需要逐条都掌握)
(1)路线长度; (2)路线非直线系数; (3)起终点条件; (4)路线客运能力; (5)站点中转量约束; (6)道路通行能力; (7)线路的断面流量均衡性约束; (8)复线条数
重点: 第四章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
布局规划方法
(1)公交线网优化的解优法
城市交通需求分布预测 线网优化布局设计
网络寻优
线网客流预测与评价
结束
(2)公交线网优化的证优法
城市交通需求分布预测 线网客流预测与评价
备选网络
方案比选
结束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目标
(1)为更多的乘客提供服务; (2)使全体乘客的总出行时间更小(这要求尽
(1)该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密度的计算值为( 平方公里。
)公里/
A. 3.75 B. 4.00 C.4.25 D.4.5 E.4.65
(2)该城市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 )
A. 1.5 B.1.4 C.1.3 D.1.2 E.1.1
(3)在车辆既定的条件下提高线网密度的 措施会导致( )。
A.步行时间缩短 B.候车时间缩短
线路运载能力计算
公交线路的运载能力取决于公交线路 的停靠能力。根据原苏联的研究,公交 路段的运载能力可用下式计算:
(5)站点中转量约束
一个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
根据南京市的调查,高峰小时单向一个站点 的上(下)乘客数平均为10人,一个中间站点双 向的上(下)乘客数为20人,即一个中间站点在 高峰小时能送走20人或运进20人,考虑一定的服 务水平储备,建议取 B =15人,故 C0=180-450人 次/高峰小时。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
5. 设计题:请你为某城市设计一个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应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其次,应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如优化公交线路、缩短发车间隔等。再次,应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如提供优惠政策、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等。最后,应加强交通管理,如实施交通拥堵收费、限制私家车出行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寻找答案的报告,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反馈时,不仅要指出问题的答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法。
在作业反馈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给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简答题:请简述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论述题:论述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其次,交通运输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再次,交通运输业可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最后,交通运输业可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案例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实施指南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实施指南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实施指南第1章绪论 (4)1.1 城市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 (5)1.2 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原则 (5)第2章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5)2.1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5)2.2 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5)2.3 交通问题识别 (5)第3章交通规划需求预测 (5)3.1 人口与就业预测 (5)3.2 交通出行预测 (5)3.3 交通分布预测 (5)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5)4.1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 (5)4.2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5)4.3 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布局规划 (5)第5章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5)5.1 道路设计 (5)5.2 路口设计 (5)5.3 停车设施设计 (5)第6章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 (5)6.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5)6.2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 (5)6.3 公共交通运营优化 (5)第7章交通组织与管理 (5)7.1 信号控制策略 (5)7.2 交通组织设计 (5)7.3 交通需求管理 (5)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 (5)8.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5)8.2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实施 (5)8.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 (6)第9章交通安全与环保 (6)9.1 交通安全规划 (6)9.2 环境保护措施 (6)9.3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控制 (6)第10章交通规划实施策略 (6)10.1 近期与远期规划衔接 (6)10.2 项目实施与管理 (6)10.3 投融资与政策支持 (6)第11章交通规划评估与优化 (6)11.1 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6)11.2 交通规划评估 (6)11.3 交通规划优化策略 (6)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6)12.1 国内案例分析 (6)12.2 国外案例分析 (6)12.3 城市交通规划启示与建议 (6)第1章绪论 (6)1.1 城市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 (6)1.2 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原则 (7)第2章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7)2.1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7)2.1.1 道路设施 (8)2.1.2 公共交通设施 (8)2.1.3 停车设施 (8)2.2 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8)2.2.1 机动车保有量 (8)2.2.2 出行需求 (8)2.2.3 交通拥堵 (8)2.3 交通问题识别 (8)2.3.1 道路交通设施不足 (8)2.3.2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 (8)2.3.3 停车设施供需矛盾 (9)2.3.4 交通组织与管理不科学 (9)第3章交通规划需求预测 (9)3.1 人口与就业预测 (9)3.1.1 人口预测 (9)3.1.2 就业预测 (9)3.2 交通出行预测 (9)3.2.1 居民出行预测 (9)3.2.2 出行分布预测 (9)3.2.3 出行方式划分预测 (9)3.3 交通分布预测 (10)3.3.1 路网交通流量预测 (10)3.3.2 公共交通客流量预测 (10)3.3.3 交叉口交通流量预测 (10)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10)4.1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 (10)4.1.1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原则 (10)4.1.2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方法 (10)4.1.3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实施策略 (11)4.2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11)4.2.1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原则 (11)4.2.2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 (11)4.2.3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实施策略 (11)4.3 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布局规划 (11)4.3.1 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布局规划原则 (12)4.3.2 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布局规划方法 (12)4.3.3 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布局规划实施策略 (12)第5章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12)5.1 道路设计 (12)5.1.1 道路分类与功能 (12)5.1.2 道路线形设计 (12)5.1.3 道路横断面设计 (12)5.1.4 道路交叉口设计 (13)5.2 路口设计 (13)5.2.1 路口类型及适用条件 (13)5.2.2 路口交通组织设计 (13)5.2.3 路口拓宽及改善 (13)5.3 停车设施设计 (13)5.3.1 停车设施分类与规划 (13)5.3.2 停车设施设计要求 (13)5.3.3 停车诱导系统设计 (13)第6章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 (13)6.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3)6.1.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概述 (14)6.1.2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原则 (14)6.1.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 (14)6.2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 (14)6.2.1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概述 (14)6.2.2 车站设计 (14)6.2.3 车辆设计 (14)6.2.4 信号系统设计 (15)6.3 公共交通运营优化 (15)6.3.1 公共交通运营优化概述 (15)6.3.2 线路优化 (15)6.3.3 车辆优化 (15)6.3.4 信号优化 (15)6.3.5 信息服务优化 (15)第7章交通组织与管理 (15)7.1 信号控制策略 (15)7.2 交通组织设计 (16)7.3 交通需求管理 (16)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 (16)8.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7)8.2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实施 (17)8.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 (17)第9章交通安全与环保 (18)9.1 交通安全规划 (18)9.1.1 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8)9.1.2 交通安全目标与原则 (18)9.1.3 交通安全措施 (18)9.1.4 交通安全管理 (18)9.2 环境保护措施 (18)9.2.1 大气污染防治 (18)9.2.2 水污染防治 (18)9.2.3 噪声污染防治 (18)9.2.4 生态保护 (19)9.3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控制 (19)9.3.1 能源消耗优化 (19)9.3.2 碳排放控制 (19)9.3.3 新能源推广 (19)第10章交通规划实施策略 (19)10.1 近期与远期规划衔接 (19)10.2 项目实施与管理 (20)10.3 投融资与政策支持 (20)第11章交通规划评估与优化 (20)11.1 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20)11.1.1 定量评估方法 (21)11.1.2 定性评估方法 (21)11.1.3 指标体系 (21)11.2 交通规划评估 (21)11.2.1 交通规划现状分析 (21)11.2.2 评估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 (21)11.2.3 评估结果分析 (21)11.3 交通规划优化策略 (22)11.3.1 优化交通网络布局 (22)11.3.2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2)11.3.3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22)11.3.4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22)11.3.5 创新交通管理措施 (22)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22)12.1 国内案例分析 (22)12.1.1 北京交通案例分析 (22)12.1.2 上海交通案例分析 (22)12.2 国外案例分析 (22)12.2.1 纽约交通案例分析 (23)12.2.2 东京交通案例分析 (23)12.3 城市交通规划启示与建议 (23)第1章绪论1.1 城市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1.2 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原则第2章城市交通现状分析2.1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2.2 交通运行状况分析2.3 交通问题识别第3章交通规划需求预测3.1 人口与就业预测3.2 交通出行预测3.3 交通分布预测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4.1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4.2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4.3 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布局规划第5章道路交通设施设计5.1 道路设计5.2 路口设计5.3 停车设施设计第6章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6.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6.2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6.3 公共交通运营优化第7章交通组织与管理7.1 信号控制策略7.2 交通组织设计7.3 交通需求管理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8.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8.2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实施8.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第9章交通安全与环保9.1 交通安全规划9.2 环境保护措施9.3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控制第10章交通规划实施策略10.1 近期与远期规划衔接10.2 项目实施与管理10.3 投融资与政策支持第11章交通规划评估与优化11.1 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11.2 交通规划评估11.3 交通规划优化策略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12.1 国内案例分析12.2 国外案例分析12.3 城市交通规划启示与建议第1章绪论1.1 城市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交通运输的种类和特点,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方式的运输。

2. 认识交通运输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初步认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交通运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交通运输的各种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运输方式。

2. 准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重要性。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交通运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通过此次预习任务的主题是“认识交通运输”,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交通方式以及其运营特点和优势。

为了帮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布置以下预习内容: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定义和分类,如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

其次,他们需要了解每种交通方式的运营原理和特点,如速度、载客量、成本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建议学生通过家庭、社区等实地观察,收集一些有关交通运输的实例,并尝试理解其运营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预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对交通运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共同探讨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需要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交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交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交通规划试题类型与综合练习题本课程考试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问答、计算及证明题等。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

第二章出行: 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出行作为计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小区形心 :指小区内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中心点),不一定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心。

期望线: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核查线: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意义是指城市功能范畴(如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零售区、政府机关空间、休闲区等)的空间分布或地理类型土地利用模型:土地利用模型是指描述地域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动以及作为结果的实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区位: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结合(1)自然地理位置发生作用往往通过经济地理位置得以实现。

(2)交通地理位置一般又是自然地理位置与经济地理位置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3)三种地理位置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地域空间,形成一定的土地区位。

可达性:某交通小区所具有的与其它交通小区发生某种联系的可能性的大小。

关于可达性,Hansen1959年提出了如下的定义:潜能:1940年,提出了“连接两城市中心线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两城市人口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Stawart 引入了人口潜能的概念,作为度量相互作用可能性的尺度。

即“城市(或小区) i 中的 人因城市 j 的人口诱发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随着城市 j 的人口增加而增高,随着 ij 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2)干道网间距(km)
干道网间距即两条干道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 度起到决定作用。我国没有规定城市干道的间隔 ,国际上各国采用的标准也不一致。荷兰规定干 道间隔为800~1000m;美国为1/2~2英里;丹麦 哥本哈根为700m;德国慕尼黑为700~1000 m; 英国道路多采用区域自动化控制,道路间距以 250~700 m为宜;日本没有规定干道间隔的具体 数值。
4.3
6.33
5.0
5.09
2.9
7.53
6.0
7.99
4.8
8.04
7.4
道路网密度 (km/km2) 9.07 5.98 9.29 9.16 6.06 6.66 10.4 11.46 6.98 7.59 7.74 4.28 6.60 6.96 11.09 3.09 3.38 4.90 6.61 8.19 9.37 7.27 7.34 3.65 6.55
2
第2节 交通小区划分
交通小区分区(zoning)遵照以下原则: 1.现有统计数据采集的方便性 2.均匀性和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3.充分利用自然障碍物 4.包含高速公路匝道、车站、枢纽 5.考虑土地利用
3
图4.2.1 交通小区划分示例
图例
码头用地 物流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研究用地 绿化用地
16
(5)人均道路面积(m2/人)
人均道路面积是指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 面积。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给出了道路广场用地为7 ~15 m2/人,这一指标是与上述8%~15%的 道路广场用地率相对应的,因此大城市的人 均道路用地面积指标也应该相应提高。
17
(6)道路网的可达性
J 2M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4.3-1 发达国家城市道路用地
芝 加 哥 旧 金 山 巴 塞 罗 那 名 古 屋 平 均 值
城市名称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人均道路用地 (m 2 /人) 道路网密度 (km/km 2 )
纽 约
伦 敦
米 兰
巴 黎
东 京
大 阪
25.4 23.4 14.9 16.6
8.7
20.0 15.8 14.1 14.4 17.2 17.1 —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第1节 概述 Nhomakorabea第2节
第3节 第4节
交通小区划分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1
第1节 概述
交通流分配问题 (最短路径算法——里程最短、时间最短等)
交通小区划分问题 划分的原则——决定了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 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交通网络的评价 评价准则 —— 有利于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协调 发展
图4.2.2 交通小区划分与土地利用
第3节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一、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 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
(2)带状
(3)放射状
(4)环形放射状 (5)自由式
6
路网示意图
7
2.城市交通网络形式与城市类型
(1)城市规模 (2)城市性质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8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①中央组团式结构
②分散组团式结构
③带状结构 ④棋盘式结构 ⑤自由式结构
9
二、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
交通网络是城市或区域的骨架,是保证用地功能 发挥和保持拉动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 施,左右着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或规模。因此 ,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也应作为研究的问题。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主要是对其空间布局合理 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主要有:评价 指标的选择与确定和评价体系。
2M J N
式中 M—道路网中路段数; N—道路网的节点数。
19
表 4.4-3 简单道路网布局的连接度值 网络布局形式 节点数 网络总边数 联结度值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9.43 6.11 9.59 9.19 5.72 6.66 8.74 8.92 7.07 7.64 8.40 6.34 7.75 6.26 13.65 3.19 3.57 5.83 4.96 6.33 5.09 7.53 7.99 8.04
人均道路用地 (m /人) 3.2 4.8 7.1 4.7 3.6 4.5 5.3 4.0 4.8 5.5 4.2 7.0 5.0 6.6 10.4 4.2 2.9 5.0 4.3 5.0 2.9 6.0 4.8 7.4
道路网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指所有交通小 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该指 标值越小,说明其可达性越好,路网密度越 大,即
1 La Nz
L
i 1
Nz
i
式中 Nz—交通小区数; Li—i交通小区到道路网的最短距离。
18
(7)道路网连接度
道路网连接度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 接程度,用下式表示:
2
第2节
交通小区划分
交通小区分区(zoning)遵照以下原则: 1.现有统计数据采集的方便性
2.均匀性和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3.充分利用自然障碍物
4.包含高速公路匝道、车站、枢纽
5.考虑土地利用
3
图4.2.1 交通小区划分示例
图例
码头用地 物流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研究用地 绿化用地
14
(3)路网结构
路网结构是指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
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结构合理性。
根据城市道路功能的分类和保证交通流的畅通,
道路的交通结构应该为“塔”字型,即城市快速
路的比例最小、按照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 道、支路的顺序比例逐渐增高。其比例值分别被 推荐为≤5%、27%~30%、32%和33%~36%。
16
(5)人均道路面积(m2/人)
人均道路面积是指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
面积。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给出了道路广场用地为7
~15 m2/人,这一指标是与上述8%~15%的
道路广场用地率相对应的,因此大城市的人 均道路用地面积指标也应该相应提高。
17
(6)道路网的可达性
15
(4)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即道路用地(S1)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
面积的比例。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要求道路广场用地(S)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参照表 4.3-1所示国外城市的数值可知,我国国标的规
定值偏小。为了适应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建议将我国的城市道路面积率调整到10%~30% 较为合适。
2
道路网密度 (km/km ) 9.07 5.98 9.29 9.16 6.06 6.66 10.4 11.46 6.98 7.59 7.74 4.28 6.60 6.96 11.09 3.09 3.38 4.90 6.61 8.19 9.37 7.27 7.34 3.65 6.55
2
(2)干道网间距(km)
10
1.评价指标
(1)道路网密度(km/km2)

道路网密度是指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
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即:

道路网密度(km/km2)=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总长
(km)/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 道路网密度既体现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 又可反映城市道路网布局质量优劣。
11

干道网间距即两条干道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
度起到决定作用。我国没有规定城市干道的间隔 ,国际上各国采用的标准也不一致。荷兰规定干 道间隔为800~1000m;美国为1/2~2英里;丹麦 哥本哈根为700m;德国慕尼黑为700~1000 m;
英国道路多采用区域自动化控制,道路间距以
250~700 m为宜;日本没有规定干道间隔的具体 数值。
28.3 45.9 25.3 27.1
9.6
8.8
10.3 22.8 14.2 21.4
13.1 18.6 36.7 8.00 7.14 13.3 18.4 18.4 18.1 18.1 16.2
12
表 4.3-2 我国主要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名称
上海 北京 天津 沈阳 武汉 广州 哈尔滨 重庆 南京 西安 成都 大连 长春 太原 济南 兰州 昆明 郑州 长沙 杭州 南昌 石家庄 乌鲁木齐 深圳 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