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刘禹锡 PPT
合集下载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11f3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d.png)
通过运用叠词、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诗句的音乐性和感染 力,让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04
主题思想探讨
秋天之美:自然与人生哲理
秋天的自然景色
刘禹锡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山水、草木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秋 日画卷。
秋天与人生哲理
诗人借秋景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哀叹,以及对 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的共鸣。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刘禹锡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乌衣巷》
0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
0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0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
精神家园的构建
诗人通过诗歌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充满了美好、和 谐与安宁,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秋天诗歌比较天诗歌多抒发悲凉、萧瑟之情 ,而西方秋天诗歌则更多表现对自然 美的赞美和向往。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含 蓄表达,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形象的描 绘和情感的直接抒发。
坚持创作。
现代秋天主题诗歌推荐
01
02
03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秋夜》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 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 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秋怀》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 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 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THANK YOU
04
主题思想探讨
秋天之美:自然与人生哲理
秋天的自然景色
刘禹锡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山水、草木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秋 日画卷。
秋天与人生哲理
诗人借秋景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哀叹,以及对 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的共鸣。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刘禹锡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乌衣巷》
0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
0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0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
精神家园的构建
诗人通过诗歌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充满了美好、和 谐与安宁,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秋天诗歌比较天诗歌多抒发悲凉、萧瑟之情 ,而西方秋天诗歌则更多表现对自然 美的赞美和向往。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含 蓄表达,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形象的描 绘和情感的直接抒发。
坚持创作。
现代秋天主题诗歌推荐
01
02
03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秋夜》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 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 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秋怀》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 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 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THANK YOU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5b6b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d.png)
对现代人启示和感悟
要点一
启示人们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刘禹锡的《秋词》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引导 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要点二
感悟人生的真谛
通过刘禹锡的诗歌,现代人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理解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
Hale Waihona Puke 5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诗人简介与背景 • 《秋词》文本解读 • 艺术手法与技巧探讨 • 作品影响与价值评估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
01
诗人简介与背景
刘禹锡生平及文学成就
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是柳宗元的好友,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诗文风格豪健,有《刘宾客集》。
影响。
拓展思考:如何将这首诗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拓展目的
通过拓展思考的形式,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将这首诗应用到 现实生活中,从而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
拓展指导
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如何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与现实生活 相结合,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思考和观点,倾听他人的建 议和意见。
拓展成果
通过拓展思考,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内涵,同时也可以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02
《秋词》文本解读
诗句内容解析
描述秋天的景象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句, 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ca88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4.png)
分组讨论: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小组1
讨论秋天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如树叶 变色、果实成熟、气温下降等,并探 讨这些变化对人们心情的影响。
小组2
小组3
讨论秋天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如秋 收、秋游、中秋节等秋季特有的社会 活动和习俗,并分析这些活动对人们 生活的意义。
讨论秋天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如诗 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如何表 现秋天的美感和意境。
03
秋季景物描写技巧探讨
观察角度与选取景物原则
观察角度
远近高低各不同,全方位、多角 度观察秋季景物。
选取景物原则
选择具有秋季特征的景物,如红 叶、枯树、霜露等。
描绘手法:比喻、拟人等运用
比喻
将秋季景物比作其他事物,如“红叶 似火”、“枯树如铁”等,以突出其 特点。
拟人
将秋季景物赋予人的情感或动作,如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等,以 增加生动感。
历任监察御史、州刺 史、礼部尚书等职, 才华横溢,诗文俱佳
《秋词》创作背景
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时 期,正值秋天,借景抒情
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独特感情, 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通过对秋天不同寻常的描述, 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主题
赞美秋天,抒发独特感情
思想内涵
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情和深刻体验,展现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貌;同时,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06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诵《秋词》并分享感受
01
02
03
学生1
朗诵《秋词》,分享对诗 中描绘的秋天的感受,以 及对诗中表达的情感的理 解。
学生2
朗诵《秋词》,谈论自己 对于秋天景色的想象,以 及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表 现秋天。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d9ba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b.png)
情感的象征
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 心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
独特语言风格展示
对仗工整
刘禹锡的《秋词》中,对仗句的 运用使得诗歌结构紧凑,语言凝
练。
音韵和谐
诗歌押韵平仄得当,读来朗朗上 口,富有音乐美感。
炼字精准
诗人在选词用字上非常讲究,每 个字都经过精心锤炼,使得诗歌
语言既生动又富有内涵。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目录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 诗歌鉴赏与评论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
刘禹锡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与白 居易并称“刘白”
诗歌风格独特,多关 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 苦
历任监察御史、州刺 史、礼部尚书等职, 才华横溢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
《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在当代社会中 传承和弘扬《秋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激发创作灵感
刘禹锡在《秋词》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刻思想见解,对于当代文学创作仍然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习和借鉴《秋词》的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有助于激发当代作家的 创作灵感和提高创作水平。
04
诗歌鉴赏与评论
历代名家对《秋词》评价
01
02
03
04
杜甫
赞其“清词丽句必为邻”。
白居易
誉之为“诗豪”,推崇备至。
王安石
选《秋词》入《唐百家诗选》 ,赞“秋日胜春朝”。
苏轼
曾书《秋词》以自勉。
不同流派鉴赏角度
现实主义角度
关注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强 调诗歌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 心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
独特语言风格展示
对仗工整
刘禹锡的《秋词》中,对仗句的 运用使得诗歌结构紧凑,语言凝
练。
音韵和谐
诗歌押韵平仄得当,读来朗朗上 口,富有音乐美感。
炼字精准
诗人在选词用字上非常讲究,每 个字都经过精心锤炼,使得诗歌
语言既生动又富有内涵。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目录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 诗歌鉴赏与评论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
刘禹锡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与白 居易并称“刘白”
诗歌风格独特,多关 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 苦
历任监察御史、州刺 史、礼部尚书等职, 才华横溢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
《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在当代社会中 传承和弘扬《秋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激发创作灵感
刘禹锡在《秋词》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刻思想见解,对于当代文学创作仍然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习和借鉴《秋词》的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有助于激发当代作家的 创作灵感和提高创作水平。
04
诗歌鉴赏与评论
历代名家对《秋词》评价
01
02
03
04
杜甫
赞其“清词丽句必为邻”。
白居易
誉之为“诗豪”,推崇备至。
王安石
选《秋词》入《唐百家诗选》 ,赞“秋日胜春朝”。
苏轼
曾书《秋词》以自勉。
不同流派鉴赏角度
现实主义角度
关注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强 调诗歌的现实意义。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05ea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3.png)
07
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延伸
学生朗诵或表演《秋词》
朗诵技巧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掌握朗 诵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等,通 过朗诵表达诗歌的情感和韵味。
表演形式创新
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秋词》 ,可以结合舞蹈、音乐、绘画等多种 艺术形式,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分享个人对秋天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刘禹锡的《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 不仅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而且对后世的文 学达的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精 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 乐观的心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06
跨文化视角下的秋天主题探 讨
秋天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秋天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从自然景观、季节变化、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创作灵感激发
通过分享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他们将个人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思考如何将秋天主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1 2
创作形式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创作形式,如诗歌、散 文、绘画、摄影等,将秋天主题融入到作品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政
治家。
才华横溢
刘禹锡在诗、文、赋等方面都有很 高的成就,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
政治生涯
曾历任监察御史、朗州司马、连州 刺史、夔州刺史等职,积极参与政 治改革。
《秋词》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秋词》是刘禹锡在朗州司马任上所作,大约创作于公元805年 。
秋天主题的现代诠释
当代作家和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秋天主题的基础上,注入现 代元素和新的审美观念,使秋天主题呈现出更加多元、丰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2eef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f.png)
对比手法的运用
刘禹锡在《秋词》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天,不同于常人眼中的萧瑟和凄凉。他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如晴空万里、鹤翔高天等,营造出一个开阔、明朗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壮丽。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
在《秋词》中,刘禹锡将个人情感与景色描绘融为一体,使情感和景色相互呼应。这种交融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在感受秋天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和豪情。
《秋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借鉴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影响一
该诗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宋代词人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影响二
《秋词》对现代诗歌创作也产生了影响,许多现代诗人从中汲取灵感,探索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影响三
刘禹锡其他作品欣赏
通过对南京乌衣巷的描写,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总结词
此诗曾遭到一些争议,因为其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与刘禹锡另一首诗《金陵五题·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多”相似。但其实两首诗的意境并不相同,前者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后者则主要描写乌衣巷的破败。
详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以民歌体写作,富有地方色彩,表达了自然真挚的感情。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03
02
《秋词》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创作地点:苏州
创作背景: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叫他住城南面江的房子,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山。”
刘禹锡在《秋词》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天,不同于常人眼中的萧瑟和凄凉。他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如晴空万里、鹤翔高天等,营造出一个开阔、明朗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壮丽。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
在《秋词》中,刘禹锡将个人情感与景色描绘融为一体,使情感和景色相互呼应。这种交融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在感受秋天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和豪情。
《秋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借鉴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影响一
该诗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宋代词人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影响二
《秋词》对现代诗歌创作也产生了影响,许多现代诗人从中汲取灵感,探索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影响三
刘禹锡其他作品欣赏
通过对南京乌衣巷的描写,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总结词
此诗曾遭到一些争议,因为其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与刘禹锡另一首诗《金陵五题·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多”相似。但其实两首诗的意境并不相同,前者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后者则主要描写乌衣巷的破败。
详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以民歌体写作,富有地方色彩,表达了自然真挚的感情。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03
02
《秋词》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创作地点:苏州
创作背景: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叫他住城南面江的房子,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本单 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
1、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请具体分析一下。
❖ 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 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 什么作用?
秋词刘禹锡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知人论世
刘禹锡 字梦得,洛 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曾和柳宗 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 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 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 友,并称“刘白”。他的仿 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 得文集》40卷。
❖ 康桥朗诵作品:秋词(刘禹锡).f4v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诗意
❖ 自古以来人们是每逢秋天就悲叹寂寞凄 凉,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 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问题1: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一
下。
问题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
❖ 在这里,诗人以鹤自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在厄运 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诗人通过孤鹤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鹤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 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 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 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 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流露出作者昂扬向上、高远豪迈 的心情。
知人论世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 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 写的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 (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 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 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 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 人云亦云。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引/诗情/ 到/碧霄。
关于秋天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
夕》)
自古,包含一切, 也有例外,为什么还这 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 的“我”。表现作者的 豪迈的气概。
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 “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 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 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本单元中哪 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孤鹤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通过学习,请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 。
明确:
同: 二者都描写秋景,都赞美秋天胜过了春天。
异: 《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 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 理为主。
❖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
❖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 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 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 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 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 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 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
1、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请具体分析一下。
❖ 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 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 什么作用?
秋词刘禹锡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知人论世
刘禹锡 字梦得,洛 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曾和柳宗 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 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 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 友,并称“刘白”。他的仿 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 得文集》40卷。
❖ 康桥朗诵作品:秋词(刘禹锡).f4v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诗意
❖ 自古以来人们是每逢秋天就悲叹寂寞凄 凉,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 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问题1: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一
下。
问题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
❖ 在这里,诗人以鹤自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在厄运 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诗人通过孤鹤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鹤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 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 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 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 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流露出作者昂扬向上、高远豪迈 的心情。
知人论世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 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 写的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 (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 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 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 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 人云亦云。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引/诗情/ 到/碧霄。
关于秋天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
夕》)
自古,包含一切, 也有例外,为什么还这 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 的“我”。表现作者的 豪迈的气概。
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 “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 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 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本单元中哪 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孤鹤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通过学习,请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 。
明确:
同: 二者都描写秋景,都赞美秋天胜过了春天。
异: 《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 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 理为主。
❖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
❖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 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 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 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 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 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 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