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教案-(详细讲稿)
理论力学教案 1课题第1讲——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工程力学的任务、地位、作用和学习方法,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杆件变形的形的形式。
2.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的几何特征,使学生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概念。
3.了解工程的发展简史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主要内容1、简单介绍四种基本变形重点难点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讲授为主,使用电子教案课后作业练习预习:第二章本次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
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
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
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
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
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一、选题背景《工程力学基础》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案例,与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教育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工程力学基础》的教学竞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竞赛内容与目标本次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需要对《工程力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实践能力的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工程案例,展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政教育的融入: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体现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次竞赛的目标是:1. 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竞赛组织与安排竞赛的组织方式采取小组形式,每个小组由5名同学组成。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1. 预赛预赛采取闭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预赛内容涵盖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复赛复赛分为两个环节:理论分析环节和实践操作环节。
- 理论分析环节:学生需要分析和解决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案例,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
- 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实际操作一些简单的工程实例,通过实践操作检验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决赛决赛采取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的工程案例,进行现场解答和分析,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思政教育素养。
四、评分标准与奖励竞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程度:针对预赛和复赛的理论部分,评分主要根据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程力学说课稿
工程力学说课稿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数控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受力构件平衡条件,能够对工程中常见的受力平衡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够熟练地对工程中常见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分析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将力学知识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今后在生产第一线上运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内容根据现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静力学部分第一单元: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基础)第二单元:平面力系;(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材料力学部分第三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第四单元:剪切与挤压第四单元:圆轴扭转第五单元:平面弯曲内力第六单元: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七单元: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2、重点:对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落脚点;材料力学部分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各变形的基本概念、内力图的画法、强度条件及强度条件应用;3、难点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内力图的画法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4、重、难点处理课程教学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课后留有一定量的作业题,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四、课堂教学实施本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通常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概括归纳学科知识内在体系为形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
《工程力学》说课
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1
课程定位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实施
3
4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所以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本课程时,学生不仅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学习,逐步领会和掌握其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强的基础。
4、空间力系 (1)教学内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和求法。 (2)教学要求: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了解物体重心的求法。 第二篇 材料力学 5、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杆件轴向拉伸、压缩时受力特点、内力及应力求法。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拉压强度计算。 6、剪切与挤压 (1)教学内容: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挤压的概念和实例、剪应变和剪切虎克定律。 ( 2)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发生剪切(挤压)时的强度计算。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一、教学手段 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稿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说课
教学程序
3.突破难点 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使学生
有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
4.巩固训练 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
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 演练。
教学程序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小结。 ➢6.板书设计
7.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
习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 习新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考核方面
理论和实践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
考核内容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实验考核、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单元考核报告10% 实验考核占10%
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改革
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5.3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 系的组成规则。
成规则.
3.能够准确地对常见的平面体系
5.4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 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析方法.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的概念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
6.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分析 力、静定平面桁架的轴力。掌握静
五、教学设计
1模块 化教学 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
2专题项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 目化教学 性的归纳
3工程案 结合工程案例,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 例式教学 应用性和针对性。
1、模块化教学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静力学基 本概念、 基本理论、 平衡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说课人李贞系部电力工程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说课内容一、课程设置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学时:5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中学物理授课对象:大一文理兼收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2、课程性质与定位《工程力学》是我院面向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主干课程,兼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双重性质;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亦具有代表性。
研究对象从刚体到变形体,研究内容从静力学到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了矢量动力学和分析动力学,丰富多彩的教案内容为全面培养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它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它后续课程的教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课程建设、教案改革和教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的学习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4)圆轴扭转的概念;(5)平面弯曲的概念;(6)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7)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8)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基本运动概念;(9)点的合成运动概念及速度计算;(10)刚体的平面运动概念及速度分析。
能力目标——(1)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力的概念;力矩和力偶的计算及力偶系的平衡条件;(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计算方法;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及其运用;(3)掌握杆件内力图的画法;截面法的思想方法;简捷法和叠加法的运用;(4)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应力状态的分析;组合变形强度条件的应用;(5)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简单运动机构中构件之间的速度关系应用。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工程力学说课(课堂PPT)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 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 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
13
二.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14
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
15
三、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效例题教学法
16
教学方法举例
多效例题教学法
重心(汽 车重心的 测定)
力矩平衡 的应用 (车轮约 束反力的 求解)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 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 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20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 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 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9
04解决办法
1)讲授理论知 识与实验及工 程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工程 模型有机结合 3)教学与科研 实践的结合
注重专业特点 选择例题或工 程实例等教学 细节,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 ,
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
五、教学设计
江阳职高 说课稿 《工程力学》 三
《建筑力学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组第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下面我将从说课标教材、说校情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
考生请求面试开始。
一.说课标教材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工程力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平面力系和空间的力系的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本节课作为前面所学内容平面力系的延续,同时也是后续力系平衡问题求解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要求,根据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规范下,对本课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系的平衡条件(2)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掌握力系平衡的原理。
提高分析与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力学的规律性与严谨性,保持和提高学生对自然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规律总结的兴趣。
本节课重点: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本节课难点: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二.说校情学情我们江阳职高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本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培养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
根据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我们学校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依据一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能力,但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参与表达的意愿低。
我们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和操作练习,以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上诉分析及课标要求,我运用“学、展、点、练、评”五环问题教学,通过分组学习、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根据预设的教法、学法,本课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一环导学:先学后教,学生主体。
《工程力学》说课
课程地位
后续课程 力学基础 前期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 用》、《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工程识图 与绘制》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增强工程意识
3.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一:材料的拉(压)实验 实验二:弹模测定,冷作硬化 实验三:剪切和扭转实验 实验四:梁的应力测定
4.现场教学设计
现场参观一 现场教学二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 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 性。
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 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二、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
1、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4名 本科22名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高级工程师3名
2、年龄结构
40~50岁11人 30~39岁10人 30岁以下5人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理念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 环节
增加实践,加强实训、实验教学环节
知识 结构 体系
专业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转变为工程 应用和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
工程力学教案(详细讲稿)讲课稿
本次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
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
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
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
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
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
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
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说课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王瑞请。
我所说的课程是《工程力学》一、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工程力学》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程学》、《液压传动技术》、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程的讲授对象是高中毕业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等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课程任务:研究物体平衡、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和变形问题,是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素养。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习力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2、了解静力学的基本知识;3、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利用静力学知识求解构件受力问题的方法;2、掌握利用运动学知识求解机构运动问题的方法;3、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的应用方法。
(三)素质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注意处理好前修课和后续课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相关内容间的关系;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力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做到精简内容,降低难度,减少理论,加强应用,侧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同时兼顾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范文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概述二.课程设计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四.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概述第一大方面,课程概述主要从师资队伍、本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五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师资队伍本课程具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师资团队。
现有教授3名,讲师2名2助讲,研究生5名2本科生,7名主要承担了力学教学同时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原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
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教科研项目,其中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力学教学任务并努力参与力学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组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双师证书,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使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见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方面,本课程开设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机械设计、数控、焊接等专业。
第三方面,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机械设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以及有限单元法等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设计的技术学科,具有工程背景。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还是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第四方面,就业岗位需求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机械加工和简单的机械及零件的设计,再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培训,也能胜任从事数控车床、数控加工、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的加工、调试、维护等,从事其建筑施工业、从事汽车的修理、保养,以及技术管理、组织等。
多年的就业情况也证明了工程力学的适用性。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三)教学方法
问题中心法
任务驱动法
工程案例法
小组讨论法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四)能力训练项目
项目:工程施工中起吊重物时钢丝绳的选择以及起吊方式 的分析。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五)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课前:分配任务
2、信息收集 3、课中:五个小学习项目 4、课后:进行单元总结, 完成任务
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导 载体:梁、轴、柱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1、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校办企业试验检测中心建立力学 试验室 3、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能力训练 项目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项目设计
教 学 组 织 安 排
试验操作能力、安全意识
4
பைடு நூலகம்
团结协作 精神
20
以所在小组完成任务卡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合 计
综合得分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载体:项目任务 原则: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现 场见习等。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第一节课设计
1、引入:展示“工程事故”图片,对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 简单力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力学的兴趣。以及可以提出一系列 与工程力学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起吊过程中如何保证所用的 钢绳能吊起重物、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主筋为何配置在下侧、空 心板为何中间设计成空心的等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课程目标和考核方式 3、进入课程第一个模块的学习
2、关键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
三、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效例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举例
多效例题教学法
重心(汽 车重心的 测定)
力矩平衡 的应用 (车轮约 束反力的 求解)
平面一般 力系平衡
空间一般力 系平衡
力偶的性质 (汽车方向 盘力偶传递)
五、教学设计
1模块 化教学 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
2专题项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 性的归纳 目化教学 3工程案 例式教学
结合工程案例,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 应用性和针对性。
1、模块化教学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静力学基 本概念、 基本理论、 平衡计算。
轴向拉伸 与压缩变 形模块
课程任务
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 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 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计算表达能力等综 合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
基本的静力平衡计 算的能力;杆件的 强度、刚度和压杆 的稳定性分析计算 的能力;材料的力 学实验能力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 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
1. 明确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2.理解并能叙述平面几何不变体 系的组成规则。 3.能够准确地对常见的平面体系 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 力、静定平面桁架的轴力。掌握静 定平面桁架的轴力分别特点。 3.会计算扭转轴的扭矩。 4.基本能够对单跨和多跨静定梁 的内力进行分析,并且能作出弯矩 图和剪力图。 5.基本能够对静定平面刚架的内 力进行分析,绘制内力图。
1
平面体系的几 何组成分析
2
静定结构内力 分析
2、专题项目化教学
项目一 不同变形应力分析方法的共性 (1学时)
项目二 的共性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不同材料物理模型下变形体力学分析 (3学时) 不同系统分析方法共性 (1学时) 不同变形刚度计算的共性 (1学时) 不同变形内力图绘制的共性 (2学时)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抽 象、推理、 分析和综合 的逻辑思维 能力及专业 兴趣
建立准确的力 学基本概念, 熟悉静力学和 材料力学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 法
03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 杆件强度、 刚度的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 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01课程定位
后续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 加工工程学》 --机电数控技术
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课程
前期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机械制图》等公共基础课程
02教学任务与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谢谢!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 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 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 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考核形式 理论和实践 考核方面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内容
考核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实验考核、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单元考核报告10% 实验考核占10% 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改革
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评价设计 作业
讲授,引导,多媒体,讨论
课堂提问,作业 习题
教学程序
1.复习回顾 复习构件产生变形的四种基本形
式以及变形特点,复习内力的概念以及内力产生 的原因。
2.导入新课 结合实例,让学生一起分析。提
出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之后再通过多 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特点。
教学程序
《工程力学》说课内容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
01 02 03 04
课程定位 课程任务与目标 教学重难点
解决办法
01课程 定位
《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电及 数控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 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 启下的核心地位 。研究物体受 力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构 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计算 原理的一门学科。不仅是工科专 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而且是能 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3.突破难点 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使学生
有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
4.巩固训练 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
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 演练。
教学程序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小结。 6.板书设计 7.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
习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 习新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
加强综合归纳思维,求同与辨异能力的培养
3.工程案例式教学
1)材料的拉压案例
2)冷作硬化工艺
3)剪切和扭转案例
4)阳台梁的应力实际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单元地位及联系 学时:2
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 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 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 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四轮汽车
联想 法
三、教学方法手段
完善教学资源,讲述与看视频结合 使用Flash 、PowerPoint 制作的课件 动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积极开发试题库,建立教学立体动画模型,可采用 网络交流、网络答疑、网络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措施。
三、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
04解决办法
1)讲授理论知 识与实验及工 程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工程 模型有机结合 3)教学与科研 实践的结合 注重专业特点 选择例题或工 程实例等教学 细节,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 , 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工程力学》 杨兆伟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学习目标
1.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 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2.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能力得到 进一步的提高。 重点是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难点是采用截面法来求解 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剪切与挤 压及扭转 变形模块。
弯曲变形 模块
组合变形 压杆稳定 模块
18 学 时
22 学 时
16 学 时
14 学 时
14 学 时
典型模块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5.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5.2平面体系自由度和约束. 5.3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 成规则. 5.4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 析方法.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的概念 6.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分析 6.3静定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6.4扭转轴的内力分析. 6.5单跨静定梁内力方程和 内力图. 6.6用简捷法绘制梁内力图. 6.7多跨静定梁内力分析 6.8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分析.
参考资料: 《工程力学》 顾晓勤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能 反映课程及实际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较符合学生 的接受能力。
整合两本书,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既能 体现理论运用又能贴合实际。
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 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