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空隙及等效位置上,施
加z方向的拉应力后,x,
y轴上的碳原子就会向z轴 扩散移动,会使z方向继 续伸长变形(图1-11),于 是就产生了附加的弹性变 形。
图1-11碳在α-Fe中的扩散迁移
因扩散移动需要时间,故附 加应变为滞弹性应变,卸载 后z轴多余的碳原子又会回到
原来x,y轴上,使滞弹性应变
消失。
• 数值上等于在应力应变曲线中被 弹性变形阶段的曲线所覆盖的面 积。
• 弹簧钢2.217MPa(MJm-3)(J=Nm)、 磷青铜1.0,铍青铜1.44、橡胶2、 铝0.1、铜0.003
ae
1
e
e
2 e
2
2E
σ
σe
e
εe
ε
图1-4. 弹性比功
2020/7/8
2020/7/8
可见,金属的ae取决于e和E,而E是组织不敏
AB-正弹性后效
eO-反弹性后效
定义:弹性应变落后于外加 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的现 象叫弹性后效。
(a)
时间
应力
A
B
O
ea
H
应变
c
b
d
图1-7. 弹性后效示意图
• 弹性滞后环如图1.8所示。
• 循环韧性
• 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 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可用 弹性滞后环面积度量。也 叫“金属的内耗”。
2020/7/8
卸载后施加反向力,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在反向路径上, 像林位错这类障碍数量较少,而且也不一定恰好位于位错运 动的前方,故位错可以在较低应力下移动较大距离,即第二 次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
包申格效应对于研究金属疲劳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材料在 疲劳过程中,每一周期内都产生微量塑性变形,在反向加载 时,微量塑性变形抗力(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显示循 环软化现象。另外,对于预先经受冷变形的材料,如服役时 受到反向力的作用,就要考虑微量塑性变形抗力降低的有害 影响,如冷拉型材及管子在受压状态下使用就是这种情况。
温度升高,弹性后效速率和变形量都显著增 加。如Zn,拉伸时温度升高15℃,弹性后效速 率增加50%;扭转时温度升高10℃,变形量增 加1倍。温度下降,变形量显著下降,-185℃以 下就无法确定弹性后效是否存在。
2020/7/8
产生弹性后效的原因可能 与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有 关。
例如, -Fe中碳处于八面
2020/7/8
消除包申格效应的方法:
1.预先进行较大的塑性变 形。
图1-14包申格应变
2.在第二次反向受力前使 金属材料在回复或再结晶 温度下退火 (如钢: 400~500℃以上,铜合金: 250~270℃以上)。
• 图中的b-c段为包申格应变。(定义)
冷塑性变形对E值稍有降低,一般在4%~6%,这与出现 残余应力有关。当塑性变形量很大时,因产生形变织构 而使E值出现各向异性,此时沿变形方向E值最大。
• 5、 温度
•温度升高,热运动加剧,弹性模量降低
•碳钢加热时每升高100℃ ,E值下降3%~5%。但 在-50℃ ~+50℃ 的范围内,钢的E值变化不大,可 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原子半径增大有关。
• 2、 晶体结构 • α-Fe, <111>E=2.7×105MPa,<100>E=
1.25×105MPa • 沿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上弹性模量较大,
多晶体各向同性。
<110>
体心立方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111)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 3、 化学成分 • 合金中固溶的溶质元素可以改变合金的晶格常数
之负比值表示为泊松比ν 。
σ2
σ2
σ1 σ3
σ1 σ
σ
• 三、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 • 1、 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
• 室温下金属的弹性模量是原子 序数的周期函数。
同一周期的元素随原
子序数的增大E值增大,
这与元素价电子数增多 及原子半径减小有关。
Biblioteka Baidu
图1-5金属弹性模数的周期变化
同一族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减小,这与
一、 弹性变形的本质
原子间作用力:
引力
斥力
原子间作用力非直线关系
斥力
引力
F
引力
斥力
合力
rm Fmax NM
F=0
原子间距r
图1-4 双原子模型
rm点为材料可承受的最大弹性变形量,理论值可
达23%!但实际上材料的弹性变形量< 1%,是由 于实际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所致。
2020/7/8
• Fmax 是拉伸时两原子间 的最大结合力。对应的原
第二节 弹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 一、弹性变形实质
• 弹性变形: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 生变形,当外力去除以后变形也随之消失 的现象。
弹性变形的特点:
• 弹性变形是一种可逆现象,不论在加载期 还是在卸载期,其应力和应变之间都保持 单值线性关系。
• 弹性变形量都很小,一般在0.5%~1%之 间。
弹性变形
2020/7/8
2020/7/8
引力 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库仑力产生
原子
在平衡位置振动
引力和斥力均为 原子间距的函数
斥力
由离子之间及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所致
当原子间的相互平衡力因外力作用而受到破坏时,原子 位置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从而产生位移,以期达到新的平 衡。原子位移的总和在宏观上就表现为变形。外力去除后, 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此时位移 消失,宏观上变形也就消失,从而表现弹性变形的可逆性。
•6、 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弹性变形的速率和声速一样快,远超过
实际加载速率,故加载速率对E值也无大
的影响。 结论:弹性模量是组织 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 四、 弹性比功 • 又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 ae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
收变形功的能力。弹性比功的含义 就是弹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引 起弹性变形的能量。
图1-8循环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2020/7/8
• 材料产生内耗的原因与材 料微观组织结构和物理性 能的变化有关。(位错、 间隙原子、晶界、磁性的 变化等)
图1-9滞后环的类型 (a)单向加载(b)交变加载
2020/7/8
图1-10自由振动衰减曲线
循环韧性的意义:材料的循环韧性越高,则机件依靠材料自身的 消振能力越好。因此,高的循环韧性对于降低机械噪声,抑制高 速机械振动,防止共振导致疲劳断裂是非常重要的。
• 六、包申格效应(Bauschinger): • 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
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卸 载时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 所有退火态和高温回火态金属均有此效应。
• 包申格效应可使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或降低 15%~20%。
2020/7/8
规定残余伸长应 力:试样卸除拉 伸力后,其标距 部分的残余伸长 量达到规定的原 始标距百分比时 的应力。
,但对于常用的钢铁材料而言,合金元素对其晶 格常数的改变不大,因而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 ,合金钢和碳钢的弹性模量数值相当接近。
• 4、 微观组织 • 金属材料组织不敏感性。 • 热处理(显微组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如
晶粒大小对E值无影响;第二相的大小和分布对E 值的影响也很小;淬火后E值稍有下降,但退火 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感因素,所以对一般金属材料,只有用提高弹性极 限的方法来提高弹性比功。
机械零件的体积越大,可吸收的弹性比功也越大。
弹簧:减振、储能
高的弹性比功
选用含碳量高的钢
提高弹性极限 加入Si、Mn等合金元素
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2020/7/8
五、滞弹性(弹性后效)
对于完整的弹性体,弹性变形 与加载速率无关,但对实际的金属 材料而言,弹性变形不仅是应力的 函数,而且是时间的函数。
77.28MPa 4.16 0.70
1Cr13不锈钢 8.0
8
8.0
18-8不锈钢
0.76
1.16
3.8
灰铸铁
28
40.0
黄铜
0.50
0.86
2020/7/8
2020/7/8
影响因素 材料成分;组织;实验条件;
材料的组织越不均匀,弹性后效越明显。如 钢淬火或塑性变形后,增加了组织的不均匀性, 弹性后效倾向增大。
飞机螺旋桨、气轮机叶片需要高循环韧性;
而追求音响效果的元件如音叉、簧片等要低循环韧性;
灰铸铁的循环韧性大,常用来作机床的床身、发动机的缸体和支架 等。
表1-1一些金属材料的比循环韧性
材料
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比循环韧性
31.50MPa 碳钢(0.1%C) 2.28
镍铬淬火回火 0.38 钢
46.23MPa 2.78 0.49
子间距为rm;
F
引力
• 当拉伸过程中 r>rm 时, 就可以克服原子之间的引
斥力
力而分离,因此,Fmax 也就是材料在弹性状态下
的断裂抗力。
rm
Fmax
N
M
F=0
引力 斥力 合力
原子间距r
图1-4 双原子模型
2020/7/8
• 由图可以看出,弹性变形过程中并非完 全的线性关系,而是抛物线关系,但在 外力较小时,原子偏离平衡位置不远时, 近似为线性关系,因此虎克定律只有在 外力较小时近似成立。
• 弹性变形的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离 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 反映。
2020/7/8
❖ 二、 弹性模数(弹性模量)刚度
❖ 材料产生单位弹性应变时,所需要的弹性应力。即材料产 生100%弹性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
❖ σ=Eε
=Gγ ,E = 2 (1+ )G
❖ E拉伸时杨氏模数MPa,G切变模数MPa,比弹性模数 (比刚度)E/ρ 单位m,将纵向应变el 与横(径)向应变er
2020/7/8
初始拉伸 1
二次拉伸 4
初始压缩 2
二次压缩 3
图1-12. 包申格效应
2020/7/8
包申格效应与金属材料 中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 变化有关。如图1-13所 示。在金属预先受载产 生少量塑性变形时,位 错沿某一滑移面运动,
图1-13 林位错对位错运动的影响
遇林位错而弯曲,结果,在位错前方,林位错密度 增加,形成位错缠结和胞状组织(图中1位置)。 这种位错结构在力学上是相当稳定的,宏观上表现 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
加z方向的拉应力后,x,
y轴上的碳原子就会向z轴 扩散移动,会使z方向继 续伸长变形(图1-11),于 是就产生了附加的弹性变 形。
图1-11碳在α-Fe中的扩散迁移
因扩散移动需要时间,故附 加应变为滞弹性应变,卸载 后z轴多余的碳原子又会回到
原来x,y轴上,使滞弹性应变
消失。
• 数值上等于在应力应变曲线中被 弹性变形阶段的曲线所覆盖的面 积。
• 弹簧钢2.217MPa(MJm-3)(J=Nm)、 磷青铜1.0,铍青铜1.44、橡胶2、 铝0.1、铜0.003
ae
1
e
e
2 e
2
2E
σ
σe
e
εe
ε
图1-4. 弹性比功
2020/7/8
2020/7/8
可见,金属的ae取决于e和E,而E是组织不敏
AB-正弹性后效
eO-反弹性后效
定义:弹性应变落后于外加 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的现 象叫弹性后效。
(a)
时间
应力
A
B
O
ea
H
应变
c
b
d
图1-7. 弹性后效示意图
• 弹性滞后环如图1.8所示。
• 循环韧性
• 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 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可用 弹性滞后环面积度量。也 叫“金属的内耗”。
2020/7/8
卸载后施加反向力,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在反向路径上, 像林位错这类障碍数量较少,而且也不一定恰好位于位错运 动的前方,故位错可以在较低应力下移动较大距离,即第二 次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
包申格效应对于研究金属疲劳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材料在 疲劳过程中,每一周期内都产生微量塑性变形,在反向加载 时,微量塑性变形抗力(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显示循 环软化现象。另外,对于预先经受冷变形的材料,如服役时 受到反向力的作用,就要考虑微量塑性变形抗力降低的有害 影响,如冷拉型材及管子在受压状态下使用就是这种情况。
温度升高,弹性后效速率和变形量都显著增 加。如Zn,拉伸时温度升高15℃,弹性后效速 率增加50%;扭转时温度升高10℃,变形量增 加1倍。温度下降,变形量显著下降,-185℃以 下就无法确定弹性后效是否存在。
2020/7/8
产生弹性后效的原因可能 与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有 关。
例如, -Fe中碳处于八面
2020/7/8
消除包申格效应的方法:
1.预先进行较大的塑性变 形。
图1-14包申格应变
2.在第二次反向受力前使 金属材料在回复或再结晶 温度下退火 (如钢: 400~500℃以上,铜合金: 250~270℃以上)。
• 图中的b-c段为包申格应变。(定义)
冷塑性变形对E值稍有降低,一般在4%~6%,这与出现 残余应力有关。当塑性变形量很大时,因产生形变织构 而使E值出现各向异性,此时沿变形方向E值最大。
• 5、 温度
•温度升高,热运动加剧,弹性模量降低
•碳钢加热时每升高100℃ ,E值下降3%~5%。但 在-50℃ ~+50℃ 的范围内,钢的E值变化不大,可 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原子半径增大有关。
• 2、 晶体结构 • α-Fe, <111>E=2.7×105MPa,<100>E=
1.25×105MPa • 沿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上弹性模量较大,
多晶体各向同性。
<110>
体心立方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111)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 3、 化学成分 • 合金中固溶的溶质元素可以改变合金的晶格常数
之负比值表示为泊松比ν 。
σ2
σ2
σ1 σ3
σ1 σ
σ
• 三、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 • 1、 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
• 室温下金属的弹性模量是原子 序数的周期函数。
同一周期的元素随原
子序数的增大E值增大,
这与元素价电子数增多 及原子半径减小有关。
Biblioteka Baidu
图1-5金属弹性模数的周期变化
同一族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减小,这与
一、 弹性变形的本质
原子间作用力:
引力
斥力
原子间作用力非直线关系
斥力
引力
F
引力
斥力
合力
rm Fmax NM
F=0
原子间距r
图1-4 双原子模型
rm点为材料可承受的最大弹性变形量,理论值可
达23%!但实际上材料的弹性变形量< 1%,是由 于实际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所致。
2020/7/8
• Fmax 是拉伸时两原子间 的最大结合力。对应的原
第二节 弹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 一、弹性变形实质
• 弹性变形: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 生变形,当外力去除以后变形也随之消失 的现象。
弹性变形的特点:
• 弹性变形是一种可逆现象,不论在加载期 还是在卸载期,其应力和应变之间都保持 单值线性关系。
• 弹性变形量都很小,一般在0.5%~1%之 间。
弹性变形
2020/7/8
2020/7/8
引力 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库仑力产生
原子
在平衡位置振动
引力和斥力均为 原子间距的函数
斥力
由离子之间及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所致
当原子间的相互平衡力因外力作用而受到破坏时,原子 位置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从而产生位移,以期达到新的平 衡。原子位移的总和在宏观上就表现为变形。外力去除后, 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此时位移 消失,宏观上变形也就消失,从而表现弹性变形的可逆性。
•6、 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弹性变形的速率和声速一样快,远超过
实际加载速率,故加载速率对E值也无大
的影响。 结论:弹性模量是组织 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 四、 弹性比功 • 又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 ae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
收变形功的能力。弹性比功的含义 就是弹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引 起弹性变形的能量。
图1-8循环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2020/7/8
• 材料产生内耗的原因与材 料微观组织结构和物理性 能的变化有关。(位错、 间隙原子、晶界、磁性的 变化等)
图1-9滞后环的类型 (a)单向加载(b)交变加载
2020/7/8
图1-10自由振动衰减曲线
循环韧性的意义:材料的循环韧性越高,则机件依靠材料自身的 消振能力越好。因此,高的循环韧性对于降低机械噪声,抑制高 速机械振动,防止共振导致疲劳断裂是非常重要的。
• 六、包申格效应(Bauschinger): • 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
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卸 载时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 所有退火态和高温回火态金属均有此效应。
• 包申格效应可使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或降低 15%~20%。
2020/7/8
规定残余伸长应 力:试样卸除拉 伸力后,其标距 部分的残余伸长 量达到规定的原 始标距百分比时 的应力。
,但对于常用的钢铁材料而言,合金元素对其晶 格常数的改变不大,因而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 ,合金钢和碳钢的弹性模量数值相当接近。
• 4、 微观组织 • 金属材料组织不敏感性。 • 热处理(显微组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如
晶粒大小对E值无影响;第二相的大小和分布对E 值的影响也很小;淬火后E值稍有下降,但退火 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感因素,所以对一般金属材料,只有用提高弹性极 限的方法来提高弹性比功。
机械零件的体积越大,可吸收的弹性比功也越大。
弹簧:减振、储能
高的弹性比功
选用含碳量高的钢
提高弹性极限 加入Si、Mn等合金元素
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2020/7/8
五、滞弹性(弹性后效)
对于完整的弹性体,弹性变形 与加载速率无关,但对实际的金属 材料而言,弹性变形不仅是应力的 函数,而且是时间的函数。
77.28MPa 4.16 0.70
1Cr13不锈钢 8.0
8
8.0
18-8不锈钢
0.76
1.16
3.8
灰铸铁
28
40.0
黄铜
0.50
0.86
2020/7/8
2020/7/8
影响因素 材料成分;组织;实验条件;
材料的组织越不均匀,弹性后效越明显。如 钢淬火或塑性变形后,增加了组织的不均匀性, 弹性后效倾向增大。
飞机螺旋桨、气轮机叶片需要高循环韧性;
而追求音响效果的元件如音叉、簧片等要低循环韧性;
灰铸铁的循环韧性大,常用来作机床的床身、发动机的缸体和支架 等。
表1-1一些金属材料的比循环韧性
材料
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比循环韧性
31.50MPa 碳钢(0.1%C) 2.28
镍铬淬火回火 0.38 钢
46.23MPa 2.78 0.49
子间距为rm;
F
引力
• 当拉伸过程中 r>rm 时, 就可以克服原子之间的引
斥力
力而分离,因此,Fmax 也就是材料在弹性状态下
的断裂抗力。
rm
Fmax
N
M
F=0
引力 斥力 合力
原子间距r
图1-4 双原子模型
2020/7/8
• 由图可以看出,弹性变形过程中并非完 全的线性关系,而是抛物线关系,但在 外力较小时,原子偏离平衡位置不远时, 近似为线性关系,因此虎克定律只有在 外力较小时近似成立。
• 弹性变形的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离 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 反映。
2020/7/8
❖ 二、 弹性模数(弹性模量)刚度
❖ 材料产生单位弹性应变时,所需要的弹性应力。即材料产 生100%弹性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
❖ σ=Eε
=Gγ ,E = 2 (1+ )G
❖ E拉伸时杨氏模数MPa,G切变模数MPa,比弹性模数 (比刚度)E/ρ 单位m,将纵向应变el 与横(径)向应变er
2020/7/8
初始拉伸 1
二次拉伸 4
初始压缩 2
二次压缩 3
图1-12. 包申格效应
2020/7/8
包申格效应与金属材料 中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 变化有关。如图1-13所 示。在金属预先受载产 生少量塑性变形时,位 错沿某一滑移面运动,
图1-13 林位错对位错运动的影响
遇林位错而弯曲,结果,在位错前方,林位错密度 增加,形成位错缠结和胞状组织(图中1位置)。 这种位错结构在力学上是相当稳定的,宏观上表现 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