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庸之道的不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庸之道的不足

论中庸之道的不足

2012-07-25

中庸之道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凑巧的是,与孔子时代相差不远的西方古代雅典的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这个观点,也把它作为自己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翻译过来称之为中道。可见,这种巧合可以称之为英雄所见略同,也可以算作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不管是孔子的中庸之道,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中道都是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极端,要知道过犹不及。这种中庸之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也就是让我们既要正视矛盾,又不能过激的处理矛盾。事实上这种中庸之道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矛盾。以孔子来说吧,在他那个时代,他知道奴隶制不好,但是,又不主张推翻奴隶制,而是要维护奴隶制,于是,只能把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调合起来,这样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于是,他找到了仁与礼。对于奴隶主来说,他要奴隶主对待奴隶好些,要仁,要守住自己奴隶主所应该有的礼仪与制度,对于奴隶来说,也要仁,不要暴力反抗奴隶制,要遵守奴隶应有的制度与行为。于是,在他看来,这样社会就会和谐了,奴隶制就会永世长存下去。可见,中庸

之道面对矛盾的时候不是想彻底解决这个矛盾,他们反对矛盾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要调和这个矛盾。对于有些矛盾,调和也属于一种可以算作解决方法的方法,调和后未必再会凸显出来,矛盾因为调和而实现了转化。但是,对于利益根本对立,有着不可调和性质的矛盾,这个时候要以中庸之道来处理就不对了。这个时候中庸只能把矛盾暂时缓和下去,最终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是会爆发出来,而且最终一方会压倒一方,实现矛盾转化升级。历史证明,奴隶制很快结束,孔子的目的落空。对于孔子本人的学说来说,并没有在自己的时代得到大的使用,反而被不属于他的时代,也不属于他的社会---封建社会使用,这是孔子所不能料到的。因此,中庸之道在没有存在根本对立的矛盾下还是有一定作用,在根本对立的矛盾下,作用就大打折扣。

很显然,对于存在根本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进行调和这就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做法,而是显示出了一种保守。这就是现代人批评儒家想把人培养成顺民的一个重要依据。面对剥削与压迫,采取过激行动即暴力革命其实也是对的,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出现的。也就是造反有理。这个不会以我们人为总结的中庸之道为依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采取了过激行动,杀死了国王,把人间的帝王送上了断头台,谁能说这种过激是错误的呢?最终人间的帝王一个个都倒

下了去了。

因此,中庸之道调和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就是错的。不分条件来讲中庸之道,把中庸之道作为万变不离其宗的准则也是错误的。中庸之道本身就是有它成立的条件,也有它的局限,脱离条件、不顾及局限来谈中庸就是愚人哲学。

同时,我们要看到,虽然中庸之道看到了世界存在很对互相对立的矛盾。但是,矛盾双方如强与弱,也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也没有绝对的弱。这种强与弱形成一对矛盾体,本身就有条件限制。中庸之道把矛盾双方当作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一旦看成是相对的,那么中庸之道就难以实行。比如一国的军队对于老百姓一个方面是强大的,因为拥有巨大的武力;另一方面也是是弱小的,因为老百姓是人民,人民最大。那么依据中庸之道,政府在处理与老百姓矛盾时候,怎么进行中庸选择呢?是不是说,政府不应对于老百姓过分强硬,也不应对于老百姓过分软弱。要中庸调和呢?事实上,我们现在都知道了人民最大,政府应该听从人民,做人民温顺的仆人,而不能对于人民进行所谓的中庸调和。

可见,在矛盾双方都是相当的时候,而且存在很多角度来体现很多矛盾的时候,这个中庸之道就不能适用了。矛盾一方有时就决定了矛盾另一方。政府在与人民之间矛盾时候,人民就压倒了政府。

因此,在面对一个事物包含多种矛盾,特别是两种互相对立的矛盾或者一方明显压倒另一方的矛盾中,中庸之道就难以取舍了。事实上,世界上一个事物只有单一矛盾可以说是没有的,必然包含多种矛盾,往往包含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与一方压倒另一方的矛盾。这样要进行把多种对立的矛盾进行调和就比较困难。

而且矛盾双方也存在互相转换的,比如一开始国军力量强大,共军力量弱小,随后变成共军强大,国军弱小了。这样,中庸之道沿用以往的、变化之前的矛盾双方的事态来进行调和就根本错误了,完全弄错了矛盾双方的状态。

特别是,在一个事物中,存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比,主要矛盾占据优势。这个时候,如果采取中庸之道,就是要强行把主要矛盾放在与次要矛盾相同的地位,进行调和,更加显得保守。比如我国当前主要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次要矛盾才是阶级矛盾。如果,把两个地位不相等的矛盾也进行平等调和,那么就等于我国要一边搞阶级斗争,一边发展经济。事实上,这种做法就接近于文革了,好像文革中就有这样的口号。这就是完全没有搞清两种矛盾地位不一样,不能调和。

而且我们要看到,中庸之道说到底就是建立在矛盾的基础上,由矛盾决定的,无非是对于少数没有根本对立、可以调和的矛盾处理方式的总结。不过,它比起矛盾本身处理方

式已经大大缩小了。

事实是,人们处理矛盾的时候是采取激进还是保守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处理得当,激进的行动也是合理的,处于一个极端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根据矛盾处理不当,保守的行动也是错误的,也就是消极的,也是另一个极端而已。

因此,中庸之道对于互相根本对立的矛盾是没有作用的,最多缓和矛盾,不能解决矛盾。而且对于一个事物存在多种矛盾,而且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以及转换中,中庸之道难以及时跟上矛盾的步伐,由此难以作出中庸的选择,选择的尺度难以做到适度与中庸。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下,强行扯平,进行平均一刀切,这种中庸本身也是有害的。总之,中庸是矛盾的肤浅应用,是对矛盾本身狭隘理解下的狭隘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