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10章-吸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bc x
△Cx
(Cx > Cs)
△C
c x c x cs
适宜 高 浓度的测定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示差法的误差
方法 常规法
示差法
∵ I0 > Is
Ax bc x lg Tx d dT c Ix cx Tx ln Tx Tx I0 d cx dT Ac bc x lg Tr cx Tr ln Tx Ix Tr d c x dcx Is 有 cx cx ∴ Tr > Tx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作数据处理 对特定 pH
pH < pKa-1
Ai HR [ HR] R [R ]

b = 1 cm
C = [HR]
AHR HR C
pH > pKa+1 C = [R-] 代入,得 整理,得
AR RC
四、弱酸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HR HR = H+ + RR
A
HR
R
用光度法可以测定其离解常数
HR
R

[H ][R ] Ka [HR]


[HR] pK a pH lg [R ]
[ HR] [ HR] 用吸光值表征 lg ,相对于pH作图,可求得pKa 或 [R ] [R ]
A
曲线 1 2
3 4 5 6
pH 1.10, 1.38 2.65
3.06 3.48 3.98 5.53,6.80
1
2 3 4 5 6
Aa(HL)
Ab 6
5 4 3 2 1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10章 吸光光度法自测题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10章  吸光光度法自测题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自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吸光系数ε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透光率T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C.朗伯-比耳定律中适用于单色光D.Fe2+-邻二氮菲溶液为红色,应选择红色波长的光作为测定时的入射光E.物质的特征吸收峰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F.摩尔吸光系数ε越大,说明显色反应越灵敏2.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

KMnO4显紫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白光中的( )A.紫红色光B.绿色光C.黄色光D..蓝色光3.吸收曲线是( )A、吸光物质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B、吸光物质浓度与透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C、入射光波长与吸光物质溶液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D、入射光波长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下列因素中,影响摩尔吸光系数(ε)大小的是( )A、有色配合物的浓度B、入射光强度C、.比色皿厚度D、入射光波长5.有一浓度为C的溶液,吸收入射光的40%(即透光率为60%),在同样条件下,溶液浓度为0.5C 的同一溶液的透光度为( )A、30%B、20%C、77%D、36%6.某试液用2cm 比色皿测量时,T=20%,若改用1cm比色皿测量,则A和T分别为( ) A、0.35和40% B、0.22和36% C、0.35和45% D、0.35和100%7.在吸光度测量中,参比溶液的( )A、.吸光度为0.434B、吸光度为无穷大C、透光度为100%D、透光度为0%8.某有色物质的溶液50ml,含溶质0.10mg,用1.0cm吸收池在某一波长下测得T=10%,则吸光系数K为: ( ) L.g-1.cm-1A、1.0×102B、1.0×103C、2.0×102D、5.0×102E、5.0×1039.在吸光度测量过程中,若要求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则透光度为( )A、0.368B、0.386C、0.638D、0.86310.光光度测定中,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溶液浓度太大B.溶液浓度太稀C.参比溶液有问题D.仪器有故障11.示差法要求( )A.以纯水作参比溶液B.用含显色剂的溶液作参比C.用稍低于待测溶液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D.参比溶液的浓度应高于待测溶液的浓度1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的种类B.检测器的个数C.吸收池的个数D.使用单色器的个数13.甲基橙在pH<2.0时和pH>4.5时,分别以HA和A-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吸光度值如下表:pH 1.00 3.00 5.00A 0.890 0.692 0.260则甲基橙的pKa值为A.2.34 B.3.34 C.4.34 D.5.3414.邻二氮菲光度法测Fe含量,当浓度为C时,测其透光度为T0,若将此溶液稀释一倍,则透光度为( )A.T0/2 B.2T0 C.(T0)1/2D.T0215.现有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A、B,在同一波长下测定,若A用1cm比色皿,B用2cm比色皿,而测得的吸光度相同,则它们浓度关系为( )A.C A=C B B.C A=2C B C.C B=2C A D.0.5 C B=C A16.某显色剂在pH=3-6时,呈黄色,pH=6-12时呈橙色,pH>12时呈时红色,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呈红色,则该显色反应在何种条件下进行。

第10章 吸光光度分析

第10章 吸光光度分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
34
3、吸光度范围
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值在0.2~0.8范围内,使测定
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过大或过小应予以调节。 而当A= 0.434或T% = 36.8时,测定的误差最小。 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一是改变试样的称样量,或采用稀释、浓缩、富
无机及分析化学
12
质量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 质量吸光系数 a: 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浓度 为 1g/L,吸收池的液层厚度为 1cm的溶液时,测 得的吸光度。单位为L.g-1.cm-1
• 摩尔吸光系数ε • 物理意义: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 1mol/L,吸收池的液层厚度为1cm的溶液时,测 得的吸光度。单位为L.mol-1.cm-1
比耳定律假设了吸收粒子之间是无相互作用的, 因此仅在稀溶液(c < 10-2 mol/L )的情况下才适用。
(2)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朗伯一比尔定律只对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才能成立,但 在实际工作中,入射光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
18
化学因素
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化也会引起偏离。
不同的显色反应的适宜 pH 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
24
3 、显色温度:要求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在测定 过程中温度一致。
4 、显色时间: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显色时间, 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比色测定。
5、溶 剂:有机溶剂降低有色化合物的解离度, 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
19
§10-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显色反应与显色剂
显色剂
显色反应:加入某种试剂使被测组分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在光度分析中生成有色物质的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等,其中以配位反应应用最广。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总结第10章分光光度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总结第10章分光光度法

第10章分光光度法10.1概述一、选择题:1、绿色光的互补色是()A.紫色光 B. 黄色光C.橙色光 D. 蓝色光2、CuSO4溶液在阳光下呈现天蓝色是由于其吸收了白光中的()A. 紫色光B.红色光C. 黄色光D. 蓝色光3、吸光光度法的测量相对误差水平应为()A. 0.1%B. 4%C.0.01%D.1%4、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在光吸收曲线中的吸收峰()A位置不同、高度不同B位置相同、高度相同C.位置不同、高度相同D.位置相同、高度不同答案:1、A; 2、C; 3、B; 4、D二、判断题1、光吸收曲线是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

()2、做光吸收曲线的目的是测量有色物质的浓度。

()3、吸光光度法测量仅实用可见光范围。

( )4、吸光度与透光度成正比关系。

()5、透光度T的定义是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的透射比T=I/I0。

()答案:1、√;2、×;3、×;4、×;5、√10-2光吸收定律1、摩尔吸光系数ε是重要的测量参数。

影响摩尔吸光系数ε的大小的因素是()A.比色皿厚度及材质是否为石英 B. 入射光强度C.入射光波长 D. 吸光物质的浓度2、吸光光度法测量中,对灵敏度的要求是摩尔吸光系数ε的数值在()A. 104-105B. 103-104C. 102-103D. 103-1053、有色溶液进行吸光光度法测量时,有时光度分析工作曲线会发生偏离,引起偏离的因素有()A.单色光的单色效果B.有色溶液的介质不均匀C.高浓度溶液吸光物质间会有相互作用D.以上都是4、某有色溶液用1cm的比色皿进行分光光度法测量,吸光度A的读数为0.12,换用2cm 比色皿测定的吸光度A ()A.不变仍然是0.12B.双倍为0.24C.减半为0.06D.为原数值的平方5、朗伯比尔定律的可以表示为()A.A=-lgTB. T=a bcC. A=lg1/TD. A=εbc答案:1、C; 2、A; 3、D; 4、B; 5、D二、判断题:1、吸光光度法仅仅适用于单一组分的测定。

《分析化学》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经典习题1.钯(Pd)与硫代米蚩酮反应生成1:4的有色配位化合物,用1.00cm吸收池在520nm处测得浓度为0.200×10-6g/ml的Pd溶液的吸光度值为0.390,试求钯-硫代米蚩酮配合物的及ε值。

(钯-硫代米蚩酮配合物的分子量为106.4)解:2.取咖啡酸,在105°C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10.00mg,加少量乙醇溶解,转移至2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出5.00ml,置于50ml量瓶中,加6mol/L HCl 4ml,加水至刻度。

取此溶液于1cm石英吸收池中,在323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63,已知咖啡酸=927.9 ,求咖啡酸的百分质量分数。

解:3.分别用0.5mol/L HCl 、0.5mol/L NaOH和pH4.0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配制某弱酸溶液,浓度均为含该弱酸0.001g/100ml。

在lmax=590nm处分别测出三者吸光度如下表。

求该弱酸的pKa值。

解一:在pH=4的缓冲溶液中,[HIn]和[In -]共存,则该弱酸在各溶液的分析浓度为C HIn+C In-,即0.001g/100ml。

因此在缓冲溶液中是两种型体混合物的吸收:A混=0.430=E HIn C HIn+E In-C In- (1)在碱性溶液中是In -的吸收:A In-=1.024=E In-(C HIn+C In-) (2)在酸性溶液中是HIn的吸收:A HIn=0.002=E HIn(C HIn+C In-) (3)(2),(3)式代入(1)得:C HIn/C In-=1.3879pKa=4+lg1.3879=4.14解二:由(2)、(3)式代入(1)式还可写成: (4)将代入(4),整理,取对数,得:式中A混为该弱酸在缓冲液中的吸光度;A HIn为该弱酸在酸性溶液中的吸光度;A In-为该弱酸在碱性溶液中的吸光度;pH为缓冲溶液的pH 值。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

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

Beer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0.01 mol/L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0.01 mol/L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1-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1-4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1-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1-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1-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1-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1-12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入射光的波长范围越狭窄,吸光光度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13吸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1-14在实际测定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度的读数处于0.2~0.7之间,以减小测定的相对误差。

1-15在吸光光度法测定时,被测物质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只有透光度为15%~65% 的范围内才是最小的。

2.选择题2-1分光光度法与普通比色法的不同点是A.工作范围不同B.光源不同C.检测器不同D.检流计不同E.获得单色光方法不同2-2 Zn2+的双硫腙-CCl4萃取吸光光度法中,已知萃取液为紫红色络合物,其吸收最大光的颜色为A.红B.橙C.黄D.绿2-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中有关系的是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络合物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2-4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A.1T =A B.㏒1T=A C.㏒T=A D.T=㏒1A2-5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大,说明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厚度厚B.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大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2-6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有色配合物稳定性E.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2-7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D.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2-8已知磷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10%,而它与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吸光度差为0.699,那么,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A. 50%B. 20%C. 30%D. 40%2-9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标准系列的某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调透光率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85%。

分析化学—— 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 吸光光度法
Ι0 Ιt
λ1 λ2 λ3 λ4 λ5
A1 A2 A3 A4 A5
17
KMnO4吸收曲线(吸收525nm的绿光而呈紫色)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 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 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 不同。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 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3)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时,其吸收曲线形状相 似、λmax不变;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定量分析
例12–3 有一浓度为1.0μg • mL–1的Fe2+溶液,以邻 二氮菲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皿厚度为 2.0cm,在波长510nm处测得吸光度A=0.380,计算 该显色反应的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ε。
(2) Fe2+的浓度用mol • L–1表示时, 1.0 10 3 g L-1 c 1.8mol L1 -1 55.85 g mol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 物质,在λmax处吸光度 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此特 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 的依据。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 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 要依据。
§12-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 液体或气体介质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一 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 透射光与吸收光为互补色光。 如CuSO4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 光的互补:蓝 黄 光而呈现蓝色
3. 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 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可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 的吸收能力。

分析化学(第五版)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五版)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章
10.1 概述 10.2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3 分光光度计 10.4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10.5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10.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10.7 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10.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0.1 概述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散射光谱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 度法, 度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外层电子跃迁
e 溶剂 有机溶剂,提高灵敏度、 有机溶剂,提高灵敏度、显色反应速率 f 干扰离子 消除办法: 消除办法: 提高酸度,加入隐蔽剂, 提高酸度,加入隐蔽剂,改变价态 选择合适参比 铬天菁S测 ,氟化铵褪色,消除锆、 钴干扰) 褪色空白(铬天菁 测Al,氟化铵褪色,消除锆、镍、钴干扰 选择适当波长
10.5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2 物理化学因素 非均匀介质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使实测 吸光度增加, 吸光度增加,导致线性关系上弯 化学反应 离解、缔合、 离解、缔合、异构等 如:Cr2O72-+H2O-=2HCrO4-=2H++2CrO42PAR的偶氮-醌腙式 的偶氮- 的偶氮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的测定以及 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10.3 吸光光度计
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读出系统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常用光源
光源 氢灯 氘灯 钨灯 卤钨灯 氙灯 能斯特灯 空心阴极灯 激光光源 波长范围(nm) 185~375 185~400 320~2500 250~2000 180~1000 1000~3500 特有 特有 适用于 紫外 紫外 可见,近红外 紫外,可见,近红外 紫外、可见(荧光) 红外 原子光谱 各种谱学手段

分析化学十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十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若可形成白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有复合光。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I I A t===1lglg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吸光物质的浓度适宜低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A=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I 0与透射光强度I t 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I I A t 1lg lg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10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0-1 试说明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振动能级跃迁几率及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

(1)跃迁几率越大,吸收越强。

从基态向第一激发态跃迁,即从=0跃迁至υ=1,跃迁的几率大,因此,基频吸收带一般较强。

υ(2)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越强。

偶极矩变化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和对称性有关。

化学键两端所连接的原子电负性差别越大,分子的对称性越差,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就越大,吸收就越强。

一般说来,伸缩振动的吸收强于变形振动,非对称振动的吸收强于对称振动。

10-2 HF 中键的力常数约为9N/cm 。

(1)计算H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2)计算D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

解:根据胡克定律:,。

其中σ为波数(cm -1),c 为真空中光速(3×1010cm s -1),k为化学键力常数⋅(N cm -1),因此⋅(1)H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2)D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10-3 分别在950g/L乙醇和正己烷中测定2-戊酮的红外吸收光谱,试预计νC=O吸收带在哪一溶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什么?υ答:(1)C=O吸收带在正己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因为吸收带出现的频率和溶剂与待测物的分子间的作用有关。

2-戊酮的最强吸υ收带是羰基的伸缩振动(C=O),在乙醇中,醇羟基可与C=O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而正己烷不能与戊酮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在此溶液中的频率较高。

10-4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

有红外吸收的称为红外活性;相反,称为非红外活件。

指出下列振动是否有红外活性。

答:乙烯的正常振动模式如下:由红外活性的定义可知,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因此有红外活性的为②③⑤。

10-5 CS2是线性分子,试画出它的基本振动类型,并指出哪些振动是红外活性的?答:对于CS2分子,3n-5=4,即有4种振动类型。

分析化学第十章吸光光度法习题答案分析化学(第三版)(上册)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第十章吸光光度法习题答案分析化学(第三版)(上册)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就可形成复合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将各种小组长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I I A t===1lglg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适宜的低浓度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A=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与透射光强度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I I A t 1lg lg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分析化学第10章-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10章-吸光光度法

电磁辐射波谱图
• 能 谱:波长很短(小于10nm)、能量大于102eV(如γ射线和X射线) 的电磁波谱,粒子性比较明显,称为能谱。——能谱分析法。 • 波 谱:波长大于1mm、能量小于10-3eV(如微波和无线电波)的电 磁波谱,波动性比较明显,称为波谱。——波谱分析法。 • 光学光谱:波长及能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电磁波谱,通常借助 于光学仪器获得,称为光学光谱。——光谱分析法。 • 复合光:物质发出的光,是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光。 • 单色光: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只包含一种频率 成分的光(单色光)来作为分析手段。 • 单色性:单色光的单色性通常用光谱线的宽度(或半宽度)表示。
波长范围/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00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CuSO4溶液为何只吸收黄色光?)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 “碰撞”,光子的能量就转移到分子、 原子上,使这些粒子由最低能态(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 (激发态): M + hυ → M* 这个作用叫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当照射光
分子光谱——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 能级跃迁 --- 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 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分子光谱有三个层次: 转动光谱-反映分子纯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转动能量的变化。 分子转动能量小于 0.05 eV ,相当于远红外光的能 量,在远红外波段。 振动光谱-反映分子纯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转动能量的变化。分 子振动能量为0.05-1.0 eV,位于中红外波段。 电子光谱-反映分子纯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转动能量的变化。分 子转动能量小于 1.0-20 eV ,位于可见或紫外光波段。 固体光谱——炽热的固体物质及复杂分子受激后---发射出波长范 围相当广阔的连续光谱。

分析化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非吸收线干扰是一种背景吸收(background absorption)。
现象:
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盐类等对共振线 的吸收及微小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
消除方法:
邻近线法、连续光源(在紫外光区通常用氘灯)法、塞 曼(Zeeman)效应法等。
化学干扰 (chemical interference)
∝ 基态原子数N
这是原子吸收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如能准确测量积分吸 收,即可求得原子浓度。
峰值吸收法 (peak absorption)
采用锐线光源,通过测定吸收线中心频率的峰值吸收系 数计算待测元素的原子数。
2 ln2 2 ln 2 K K d ν KN K0~N 0 ν Δ ν π ν π

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一 激发态),为共振激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 收线。 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常用元 素最灵敏的第一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原子吸收 线一般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表明,在热平衡状态时,激发态原子数 Nj 与基态原子数No的关系可用玻尔兹曼 (Boltzmann)方程表示

压力变宽(pressure broadening)
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稍微变 化,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变宽。
• 赫鲁茲马克变宽(Holtsmark broadening, ν R ) 又称共振变宽,同种原子间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它随 试样原子蒸气浓度增加而增加。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进行 光电转换,常用光电倍增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
CYJ 11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的实质
一束光通过某物质时该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与 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转移至分子、原子或离 子上,使这些粒子发生能级变化,由基态跃迁至较 高能态,这个过程即为吸收。
光是否被物质吸收,取决于
光子的能量 物质的结构 只有当能级差△E 与光子能量h相当时物质吸收光。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 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2011.3
分析化学(2011)
CYJ 16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 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 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
A1 = 1/2A=0.150
由于A1 = –lgT1 则 T1 =10-0.15 = 0.708=70.8%
10.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10.7 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10.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011.3
分析化学(2011)
CYJ 2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Er 0.1%-0.2%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灵敏度高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2%-5%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2011.3
分析化学(2011)
CYJ 12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吸收光谱
光作用于物质时,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而 显示出特征的颜色,这一过程与物质的性 质及光的性质有关。

(2021年整理)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2021年整理)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的全部内容。

2 分(1102)透射比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A) 1TA=(B)lg1TA=(C) lg T = A (D)TA=lg12 分(1102)(B)2分(1103)1103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

当选用2。

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若改用 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A) 2T(B)T/2(C) T2(D)T1/213。

2分(1103)1103(D)2分 (1104)1104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A)T0/ 2 (B) 2T0(C) (lg T0)/2 (D) 2lg T02分(1104)1104(D)2 分(1105)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e)与下述各因素有关的是----—--—-—--—-————-------———--—--——( )(A) 比色皿厚度 (B) 有色络合物的浓度(C) 入射光的波长 (D) 络合物的稳定性2 分(1105)(C)2 分 (1106)摩尔吸光系数(e)的单位为--—-----——----—-——--———-—---—--——————-————-——-——---———--—-——-—-——-——---( )(A) mol/(L·cm) (B) L/(mol·cm)(C) mol/(g·cm)(D) g/(mol·cm)2 分(1106)(B)2分(1107)110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摩尔吸光系数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2分(1107)11072分(1108)11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透射比T与浓度呈直线关系(B)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变(C)比色法测定MnO4-选红色滤光片,是因为MnO4—呈红色(D)玻璃棱镜适于紫外区使用2分(1108)1108(B)2分 (1110)1110某金属离子M与试剂R形成一有色络合物MR,若溶液中M的浓度为1.0×10—4mol/L,用1cm 比色皿于波长525nm处测得吸光度A为0.400,此络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A) 4.0×10-3 (B) 4.0×103(C) 4.0×10-4 (D) 4.0×1052分(1110)11101分 (1112)1112有色溶液的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曲线)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吸光光度法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10-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10-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10-4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10-5 其他吸光光度法10-6 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应用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光分析法: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能源提供能量并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信号发生系统;色散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

历史上,此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现在,光谱方法已扩展到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和电子)等与物质的作用。

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光——电磁辐射1、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或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光的波动性电磁辐射为正弦波(波长、频率、速度、振幅)。

与其它波(如声波)不同,电磁波不需传播介质,可在真空中传输。

2)光的粒子性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吸收时,就会发生能量跃迁。

此时,电磁辐射不仅具有波的特征,而且具有粒子性,最著名的例子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现象:1887,Heinrich Hetz(在光照时, 两间隙间更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解释:1905,Einstein理论,E=h证明:1916,Millikan(真空光电管)•能谱:波长很短(小于10nm)、能量大于102eV(如γ射线和X射线)的电磁波谱,粒子性比较明显,称为能谱。

——能谱分析法。

•波谱:波长大于1mm、能量小于10-3eV(如微波和无线电波)的电磁波谱,波动性比较明显,称为波谱。

——波谱分析法。

•光学光谱:波长及能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电磁波谱,通常借助于光学仪器获得,称为光学光谱。

——光谱分析法。

•复合光:物质发出的光,是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光。

•单色光: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只包含一种频率成分的光(单色光)来作为分析手段。

•单色性:单色光的单色性通常用光谱线的宽度(或半宽度)表示。

光谱法光谱法:以能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方法。

1、光谱产生的原理组成物质的各种不同微粒,具有各种形式的运动:分子整体的平动;分子围绕其质量中心的转动;分子中原子间的相对运动(振动);分子中的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

化合物分子的总能量:电振转平总=E E E E E E ++++02、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的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按照产生光谱的方式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按照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原子光谱——稀薄气体状态的原子---主要是电子能级跃迁-发射或吸收的是一些频率(或波长)不连续的辐射---一条条分立的线光谱。

原子光谱法主要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

分子光谱——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分子光谱有三个层次:转动光谱-反映分子纯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转动能量的变化。

分子转动能量小于0.05 eV,相当于远红外光的能量,在远红外波段。

振动光谱-反映分子纯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转动能量的变化。

分子振动能量为0.05-1.0 eV,位于中红外波段。

电子光谱-反映分子纯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转动能量的变化。

分子转动能量小于1.0-20 eV,位于可见或紫外光波段。

固体光谱——炽热的固体物质及复杂分子受激后---发射出波长范围相当广阔的连续光谱。

线光谱带光谱1、比色法基于比较待测溶液颜色的分子吸光分析法,分为目视比色和光电比色。

⏹目视比色法:通过日光照射待测溶液,用肉眼比较溶液颜色深浅,颜色越深,浓度越高,反之,浓度越低。

⏹光电比色法:用稳定的白炽灯光代替目视比色法中的日光,让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合适的滤光片后,通过待测试液,再用光电池代替肉眼来检测试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以确定物质的含量。

(1) 物质呈现的颜色-----(CuSO4溶液为何是蓝色的?)⏹紫外光(200-400nm)⏹可见光(400-750nm):人眼能感觉到的光。

各种颜色光波长范围是不同的:蓝光450-480nm;黄光580-600nm;⏹红外光(750nm以上)⏹互补色光:如某两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为了白光,这两种光称互补色光。

对应的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白光是一种混合光,它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当一束白光照射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另一些则透过。

透射光刺激人眼而感到颜色的存在。

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波长决定.例:CuSO溶液为何是蓝色的?4溶液吸收白光中的黄光,而呈现蓝色。

答:因为CuSO4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关系(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CuSO溶液为何只吸收黄色光?)4⏹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就转移到分子、原子上,使这些粒子由最低能态(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M + hυ→M*这个作用叫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当照射光光子的能量(hυ)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发生吸收。

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

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λmax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不变。

而对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则不同。

状和λmax♥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10.2 光吸收基本定律一、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I0 = I r+ I t+ I aI0 = I t+ I a I0I rI tI aT = I t/ I0 , T: 透射比或透光度A=lg(I0/ I t)=lg(1/T), A:吸光度朗伯定律(1760年):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比尔定律(1852年):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吸光能力与测定灵敏度的度量;k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max能力越强,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k>105:超高灵敏C= A/k b=0.01/105=10-7mol/Lk=(6~10)×104:高灵敏C= A/k b=0.01/5 ×104= 2×10-7mol/L k<104 :不灵敏C= A/k b =0.01/104= 10-6 mol/Lk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朗伯比尔定律一般适用于浓度较低的溶液,所以,在分析实践中,不能直接取浓度为1 mol/L的有色溶液来测定k值,而是在适当的低浓度时测定该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通过计算求得k值。

一定条件下,k值为常数。

摩尔吸收系数和吸收系数A =lg(1/T)=Kbc ,K 值随c,b 所取单位不同而不同。

则K 用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 ·mol -1·cm -1。

▲若c 单位:g/L b 单位:cm则K 用符号a 表示,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 ·g -1·cm -1。

▲若c 单位:mol/L b 单位:cm例:氯磺酚法测定钢中的铌50mL容量瓶中有Nb30µg,用2cm比色池,在650nm 测定光吸收,A=0.43,求S. (Nb原子量92.91)。

解:=3.3×104L·mol-1·cm-1吸光度的加和性在某一波长,溶液中含有对该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多种物质,那么溶液的总吸光度等于溶液中各个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和。

A1 = ε1bc1A2 = ε2bc2A= ε1bc1+ ε2bc2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的测定以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2.浓度的限制稀溶液Beer 定律的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假定只有在稀溶液(C < 10-2mol/L)时才基本符合。

当溶液浓度C>10-2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e.g.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r O42-+2H += Cr 2O72-+H 2OCr O42-、Cr 2O72-的吸光性质不同,即ε(λ)不同。

此时溶液pH 对测定有重要影响。

3.化学偏离恒定的化学环境e.g. 光吸收定律的假定:溶液必须使均相体系。

胶体、乳胶、悬浮物、沉淀等非均相体系产生的光散射会引起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4.非均相体系偏离真溶液10.3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目视比色法: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吸光光度法:借助分光光度计来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被测试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目视比色法与吸光光度法的不同:吸光光度法是测量有色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情况,目视比色法是比较透过光的强度。

1.光源;4,7.9.比色池;一、吸光光度计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单色器作用:产生单色光常用的单色器:棱镜和光栅样品池(比色皿)厚度(光程): 0.5, 1, 2, 3, 5…cm材质:玻璃比色皿--可见光区石英比色皿--可见、紫外光区检测器作用:接收透射光,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常用检测器: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二极管阵列光电管分为红敏和紫敏,阴极表面涂银和氧化铯为红敏,适用625-1000nm波长;阴极表面涂锑和铯为紫敏,适用200-625nm波长类型: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高•比色池配对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不高•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10.4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1 显色反应没有颜色的化合物,需要通过适当的反应定量生成有色化合物再测定--显色反应要求:a. 选择性好b. 灵敏度高(ε>104)c. 产物的化学组成稳定d. 化学性质稳定e. 反应和产物有明显的颜色差别( >60nm)褪色反应Zr(IV)-偶氮胂III络合物测定草酸吸附显色反应达旦黄测定Mg(II),Mg(OH)吸附达旦黄呈红色23 显色剂无机显色剂4 多元络合物混配化合物Nb-5-Br-PADAP-酒石酸V-PAR-H2O离子缔合物--罗丹明BAuCl4金属离子-配体-表面活性剂体系Mo-水杨基荧光酮-CTM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