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梁祝音乐鉴赏论文
梁祝音乐鉴赏论文引言梁祝是一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目。
梁祝音乐是梁祝故事所演绎的音乐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剧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围绕梁祝音乐进行鉴赏,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艺术表现,并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1. 梁祝音乐的历史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成为了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经典代表。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并在各地剧团演出,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
梁祝音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演绎方式,其中以苏州梅花派、昆曲、京剧等著名戏曲形式为代表。
这些形式通过音乐、唱腔和表演来诠释梁祝故事,使其广为人知。
2. 梁祝音乐的音乐特点梁祝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
首先,梁祝音乐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音乐的旋律、曲调和节奏,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纯真爱情、相思之苦以及命运的无情。
其次,梁祝音乐重视情节表达。
音乐与剧情相结合,通过音乐的推动,使剧情更加紧凑、生动。
最后,梁祝音乐追求和谐的音乐美。
音乐旋律流畅、优美,与角色的情感相契合,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 梁祝音乐的艺术表现梁祝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曲调、唱腔和表演等方面。
首先,梁祝音乐的曲调抒情明快。
曲调的起伏与梁祝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呼应,通过音乐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其次,梁祝音乐的唱腔独具特色。
不同的地方戏曲形式有不同的唱腔,例如苏州梅花派的柔和婉转、昆曲的高亢激昂等,这些唱腔都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最后,梁祝音乐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角色的表演通过音乐的伴奏和唱腔的演绎来展现,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梁祝故事的内涵。
4. 梁祝音乐的文化内涵梁祝音乐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梁祝音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思考和理解。
梁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爱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制度约束和社会现实对真爱的限制。
其次,梁祝音乐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和谐”思想。
民间音乐的特征论文
民间音乐的特征民间音乐是指被广泛流传并且由普通民众创作、演奏的音乐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的特征,但通常具有以下共性特点。
1. 基于口传传承民间音乐往往不是通过书面记录来保存和传播的,而是靠口耳相传,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
这种口传传承方式使得民间音乐保持了较为纯粹的形态和风格,让其具有历史传承的含义与文化生命力。
2. 突出情感表达民间音乐是普通人表达情感和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手段,传递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出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
这也是民间音乐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之一。
3. 根植于地方文化民间音乐通常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根植于地方文化和传统之中。
因此,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在曲调、节奏、乐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和民众生活轨迹。
4. 强调群体性民间音乐往往是由普通群众通过协作演奏完成的,它强调了协同互助和群体参与的重要价值。
而且相对于高雅音乐和商业音乐,民间音乐所产生的意义和感受是在群体中共享和传递的,更具有社交性和团体性。
5. 多样的体裁和形式民间音乐具有多样化的体裁和演奏形式,如民歌、山歌、说唱、川剧、布依族竹笛、伊斯兰教古兰经朗诵等等。
虽然这些形式风格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明显的音乐特质,如旋律朴实、调式自由、节奏自由等等。
6. 反映社会变化民间音乐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形式,往往反映出人民生活、政治情势、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变化。
因此,民间音乐常常被用来记录历史事件、歌颂英雄人物、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和表达人民的心声。
7. 以实用为主导民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主要以实用为主导,即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目的。
这种实用性体现在人民对生活娱乐的需求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反映了对生命的实际诉求和社会的现实决策。
这也是民间音乐能够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多重特征的音乐形式。
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与地方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通过长久的口耳相传而保留下来。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鉴赏进行
探讨。
引言
古代音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研究和鉴赏古代音乐,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古代音乐的分类
古代音乐可以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以及十二律等不同
体系。
这些音乐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演变和应用。
古代音乐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音乐理论而闻名。
音乐的
音域、音色、节奏和表现形式都表达着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
鉴赏古代音乐的方法
鉴赏古代音乐需要对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研究。
通过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曲调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古代音乐的鉴赏能力。
古代音乐的影响
古代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对中国文化的其他领域产生了
重要影响。
古代音乐的节奏、曲调和表现形式可以在戏曲、舞蹈、
诗词等艺术形式中找到共通之处。
结论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鉴赏古代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能够
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 张之洞. (2008). 中国音乐史. 北京: 音乐之友出版社.
(注意:上述内容仅为示例,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简单的介
绍和论述,实际论文请依据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研究和撰写。
)。
百鸟朝凤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百鸟朝凤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听《百鸟朝凤》,让我感受到我们的传统器乐的独特魅力,也叹服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如:颤音、倚音、弹舌音等技巧。
乐器虽简单,但其表现的内容却可以是丰富多样的。
这首音乐即表现出唢呐的那种独特的表现力——发音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在印象中,唢呐用于嫁、娶等庆祝欢快的场合,但也用于丧葬。
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突出的场合。
与唢呐的表现特点很相符。
所以音乐要好,在演奏工具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只有工具的选择与歌曲所表现的主题融合得很好时,才能锦上添花。
《百鸟朝凤》让我想到了凤凰的来历,它让我感受到做人应该有乐于助人得精神。
人的成功,是由众人认可,凤凰能成为凤凰,就在于它的奉献,从而得到了感激。
同时也教导我做人要勤劳。
乐曲开始,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后接着呈现百鸟齐鸣的影子,唢呐演奏出舒展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乐句如同对歌一样的交错应答,形成逗趣诙谐的音乐,非常具有生活情趣。
乐曲在唢呐走出清新悠扬的乐曲之后,随即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有伴奏乐器竹笛与之相互竞赛,充分展现了山雀啼晓的优美意境。
这是一段具有浓郁的乡土息和北方民族音乐的粗犷爽朗风格的曲调,优美而流畅。
直接明了的奏出乐曲的主题。
这段音乐的特点是造成一种欢快的情绪和变化多端的气氛,为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
在伴奏中唢呐自由的模拟各种鸟叫声。
伴奏声部则以舒展的节奏和优美如歌的旋律作陪衬,加强了音乐性。
第二次出现模拟各种禽鸟的叫声。
充分发挥了唢呐所有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百鸟争鸣的情景。
随着速度的转快,乐曲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当乐队戛然停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地用花舌音发出蝉鸣声。
非常真切喜人。
特别有趣的是模拟蝉被捉住时,发出的阵阵挣扎声和最后长鸣声远飞而去的那段,绘声绘色,充满了欢快热烈的气氛。
随着乐曲速度的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复推进音乐进入了高潮,之后又出现了唢呐的华彩段,它使得欢腾的情绪达到极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计算机本科1班姓名: 吴芳敏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流派以及著名的曲目,带领您进入这美妙的音乐世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沉、恬静、舒缓的风格而迷人。
它强调气韵生动、柔软和谐的表演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均衡对称对比鲜明。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多种多样,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产生的声音独特而美妙,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沉浸于音乐的愉悦感。
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音乐(又称为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起源于古代宫廷,以其优雅和高雅的风格而著名。
它是皇帝和贵族们享受和表演的音乐,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民间音乐则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中,常常带有朴实自然的风格,讲述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著名的经典曲目,其中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包括《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
《百鸟朝凤》是一首西北民间音乐,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鸟儿的欢歌。
这首音乐通过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二泉映月》则是二胡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音乐会、表演、演奏等。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音乐家和乐团,他们通过演奏传统乐曲,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被广泛运用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艺术表演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广受欢迎。
它以其舒缓、柔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一种沉浸在音乐之中的美妙感受。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聆听演奏,或者在电影中欣赏剧情穿插的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感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吧!。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2)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2)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篇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发挥着深远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凝聚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教育中,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它具有强大的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在面对无数次困难和挑战时经受住了考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不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增强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
大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审美体验,被其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吸引,从而不断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例如:歌曲《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于1938年,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带再现变化的复三部曲式,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的起首部分,是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全曲采用激昂的旋律,表达出无数革命人向往并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与真挚情感,反映出一种延安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学习中华儿女英勇奋战的精神,从而坚定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决心与信念,培养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主自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
民族音乐的学习对大学生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这首乐曲表现了五壮士在抗日战争中弹尽粮绝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涵盖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顽强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要提高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力,首先要了解民族音乐的赏析特点,并深刻理解民族音乐传情达意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篇1浅谈民族音乐的特点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
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民族音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 music”。
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
然而,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逐渐演变。
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
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而不能以所谓“欧洲音乐最为优秀”的错误观点来否定和轻视东方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因此,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
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二、民族音乐的形成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
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种不同的见解。
即“模仿起源说”、“源于巫术说”、“信号扬抑说”、“游戏起源说”、“表现说”及“异性求爱说”。
这几种见解似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和情感。
但我个人认为,达尔文所倡导的“异性求爱说”是最具说服力的。
在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曲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鉴赏,并讨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云南民间音乐富有异域风情,表现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而西北民间音乐则保留了丝路交往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融合了汉人音乐的元素。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接受和传播能力。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它通过音乐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情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比如,川剧中的“变脸”就展现了川剧表演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剧情设计,同时也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艺术追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比如,木兰歌歌颂了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茉莉花则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
随着社会进步,它也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未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让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音乐形式。
通过对其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民族音乐鉴赏一、如何欣赏民族音乐本学年,我选了《音乐鉴赏》课,通过学习和了解,提高了我的艺术素质和修养。
知道了我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单是古琴曲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种琴曲和谱曲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千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由此我就略见一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器乐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仍然创作出大量的民族器乐曲,那么对于这浩如烟海的民族器乐作品,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呢?如何正确的去领会其音乐含义呢?民族器乐曲的含义: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包括我国各兄弟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统称为民族乐曲。
民族音乐不仅在中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
这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
民族乐器的类型:一般而言,民族乐器可分为四大类:即吹管乐器(笛、管、笙、唢呐、葫芦丝巴鸟等)拉弦乐器(包括皮膜类的京胡、工胡、高胡、坠琴、板面类的板胡、椰胡等)弹拨乐器(琵琶、柳琴、三弦、古琴等新疆的东不拉、大鼓、卡龙、藏族的扎木聂等扬琴也可算作此类)打击器乐(属于鼓类的堂鼓、大鼓、手鼓、象脚鼓等)属于罗类的有大锣、小锣、汤锣、云锣、八音锣马锣等,属于钹类的有大钹、小钹、四钹、简钹等,这是根据乐器的形制和特点而划分的类别。
民族器乐的主要乐种:1、吹打乐:包括管乐合奏、粗吹锣鼓(如浙锣鼓、潮洲大锣鼓、苏南十番鼓等)锣鼓(如陕西鼓乐苏南吹打、常德丝弦等)这类乐曲的特点是由管乐、弦乐、打击乐合奏的曲。
2、丝竹乐:(如福建南音、江南丝竹、广东小调、河南曲子、板头曲、二人台牌子曲、白沙细乐等均属此类)这是乐曲的特点是弦乐,管乐合奏的乐曲。
3、鼓吹乐:它是以管子、唢呐、管笛子为主奏的乐曲(如山月鼓吹乐、辽宁鼓吹乐等)4、弦索乐:是拉弦乐器合奏的(如弦索十三套、中州古乐等)。
5、锣鼓音乐(如四川闹年锣鼓、板头锣鼓、舞蹈锣鼓等)。
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1、独奏:如古琴独奏《潇湘水云》等,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等。
音乐鉴赏论文
学生姓名:任 x 杰 学号:2009xxxxxxx摘要:《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本名华彦钧 1893—1950)创作的一首流传很广、 艺术造诣深厚、 民族风格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由于其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和极其美妙的旋律 , 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 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
《二泉映月》曲调纯朴健康 , 音乐形象典型深刻 , 乐曲 以阿炳故乡无锡惠泉山 "天下第二泉 "的月夜为背景 , 抒发了在旧社会痛苦生活煎 熬中阿炳满腔悲愤之情。
寄托了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 体现了阿炳坚强 不屈的精神 , 具有很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二泉映月;阿炳;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一首流传很广、 艺术造诣深厚、 民族风格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由于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极其美妙的旋律 , 在世界音 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
《二泉 映月》曲调纯朴健康,音乐形象良好,是一首感情浓厚,不可多得的经典名曲。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 作品 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 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显示了中国二胡 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奖”。
、《二泉映月》作曲者的背景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的阿炳( 1893—1950),其个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
他原名华彦钧,小名阿炳。
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时当过吹鼓手,中年时 害眼疾无钱医治而失明, 从此流落街头, 靠卖艺糊口。
他在黑暗和贫困中挣扎了 几十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
他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但却人穷志不穷,面对恶 势力的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而总是与之抗争,对之声讨。
在音乐艺术 上,他总是广取博采,勤学不辍,深深直根于民族民间的音乐土壤,从而使自己 的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创作上也有所建树。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1)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1)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历史上,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别。
本文主要探讨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中国音乐主要表现为歌唱和舞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诗经》是一部反映先秦时期音乐的重要文献,它记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如宴乐、祭祀、慰劳等。
其中的《国风》部分,更是展现了当时全国各地音乐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汉代时期汉代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文化交流手段,推动了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音乐形式,如鼓吹、笛子等。
《楚辞》、《汉乐府》、《陶渊明集》都是当时民间音乐的重要文献。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民间音乐大量流行,民间音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各种民间歌曲、曲牌在社会上广泛传唱。
民间音乐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点,注入了大量新鲜的元素。
唐代乐府的产生,促进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交流。
四、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风格比较稳定,但在元朝时期,民间音乐开始受到传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的影响,产生了电唢呐、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五、现代进入现代,中国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包括流行音乐及其各类派别,新民乐等,民间音乐的开放性更加明显,体现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总之,中国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呈现出了与宫廷音乐不一样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涵盖着丰富的内容和历史价值。
音乐鉴赏之中国民歌(二)作文
音乐鉴赏之中国民歌(二)作文现在流行音乐很流行﹐很多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民族还有很多动听的民族歌曲。
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美的意识的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一、劳动号子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号子的功用:一方面,起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唱者就有较大的余力去发挥号子的艺术表现。
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有关。
如东北的《哈腰挂》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磺、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
———学唱《黄河打哦号子》;《打夯歌》农事号子∶一般在农事劳动中唱。
如打麦、舂米、车水、猜草等。
如《舂米号子》船渔号子:其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等。
如《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工号子》号子的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直接简朴,音乐性格坚毅、粗犷;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与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其结构特点有二∶简单、规整,多为平叙性和对应性的段式;乐段独立性不强,为配合劳动而反复唱,段落感不强﹐随劳动结束而结束。
二、山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述。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第1篇: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力作鉴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音乐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不可分割的精神基础,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由于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也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
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其理解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并在深刻理解它的同时能够将它继续传承下去?这已经成为了众多音乐学者时下最关注的话题。
而《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的出版,可谓集合了历史、人文与生命科学等方面,以审美的观点全新阐释了中国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是近几年学术界中具有较高含金量的音乐欣赏类书籍。
本书作者刘承华,南京人,1953年生于江苏滨海,1982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现为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等。
他的学术著述:《文化与人格——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2001)、《品玩人生》(1993)等都极具学术价值;并发表美学、音乐、文学、哲学论文70余篇。
而《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也可以说是他这几年研究成果的一个综合性概述,以便音乐爱好者们能够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的美韵。
《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包括两篇序言,前言、内容和后记,其中的前言和后记阐明了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由于长期以来音乐教育总是“将音乐与文化分离,将音乐作为一种科学的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对待。
”“但是,音乐恰恰不是某种标准化的科学产品,不是可以用某种统一的理论模压成形的。
音乐就其本质而言,它和其它艺术一样,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特定生命形态与生命方式的产物……音乐的最本原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
”[1]因此作者认为对音乐的阐述要从文化入手是现在中国音乐教育和审美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
民谣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中国民谣概述: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1、民谣的起源在民谣传播研究中涉及民谣起源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何群著的《民谣语》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
"正是这样的一段话被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也认为这是语言的鼻祖。
《民谣语》一书中运用分析引论,合理清晰的呈现出“杭育杭育”这个叫道,确为民谣的起源,同时她认为劳动与民谣的产生有很大关系2、民谣的界定有学者把民谣定义为“歌谣”、“顺口溜”、或是“民谚”:“牢骚语"。
古书上说:"徒歌谓之谣。
言无乐而空歌。
其声逍遥然也”;“合曲曰歌”。
可见,谣是一种没有配曲更不用乐器伴奏的供人们随口说唱或吟诵的语言形式。
它与民歌,民谚,俚语之间是存在区别的。
吕肖奂在搜集整理考察了大量古代民谣之后,首次将民谣从民歌、谚语中剥离出来。
上述民谣的定义引用得比较广泛,也比较具有权威性。
3民谣的分类按照民谣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类:(1)时政民谣,又名政治民谣,诉说的是中国历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变革,或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或揭露历史社会的黑暗政治,抨击腐败现象。
或是谴责历代昏君奸佞,或是颂扬历代圣者先贤,仁人志士,或是赞美和平,进步,文明等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
主要存在于《左传》、《史记》,及《汉书》到《清史稿》中的历代《五行志》中(2)生活民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们创作的有关经济生活,婚姻家庭,祭祀宗教以及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民谣。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一)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一)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中国民间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古代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审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和其艺术特征,深入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房屋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古乐器。
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出现了以管乐为主的大规模音乐演奏,其中以董氏乐舞最为有名。
周代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乐器数量明显增加,乐舞节目也更加复杂。
秦汉时期(221年~220年),音乐逐渐走向纯粹的艺术领域,乐器和乐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其音乐艺术的质量和创新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貌。
元代(1271年~1368年)的音乐则更加注重审美和艺术,从而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中国的音乐艺术再次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交相辉映,在音乐曲调、演奏技巧、乐器制作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成就。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特征1.音色:中国古代音乐注重平和、雅致的音色,不追求夸张和刺激。
不同的乐器有着各自的音色特征,这些乐器在演奏中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音响组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
2.曲调:中国古代音乐的曲调主要分为“五声”和“十二律”两种。
五声音乐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对中国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二律的出现,则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音乐的表达手段和工具,使其更加多样化和充满生机。
3.演奏技巧:古代音乐演奏技巧十分独特,其中吹、弹、拨、打等不同的演奏技巧,给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增添了许多色彩。
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音乐对音乐乐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精湛掌握。
4.乐曲:中国古代音乐的乐曲形式千变万化,有器乐曲、声乐曲、舞乐曲,以及各种综合性乐曲。
民歌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民歌音乐鉴赏论文800字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Nightin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
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音乐对人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
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中国民间的美丽乐章
政法学院法学1113班 2011952085 陈华伟
11-12年第二学期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你走在街上,流行音乐似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有些人却依然对民族民间音乐情有独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民歌,我也知道一些民歌,但只是听到人们唱,并不了解,经过一个学期选修课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对中国民间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了解,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下面谈谈我对中国民间音乐的简单认识和评价。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通过学习,我知道民间音乐大体分为下面几种:
1、劳动号子
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
号子的功用:一方面,起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唱者就有较大的余力去发挥号子的艺术表现。
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2、山歌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述。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大类。
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和节拍高亢的曲调,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3、小调歌曲
小调又称小令、俚曲、俗曲、小曲等,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
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音乐曲折而细致。
小调表达的途径较曲折,或寓意于叙述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或借助于传说古人;表现方法较细腻,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
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为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与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4、民间歌舞音乐
北方的歌舞音乐——秧歌,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
最初源于农田劳动中的歌唱,明清后出现了表现简单情节的秧歌小戏,后又有化妆成各种历史人物的大型秧歌队。
南方的歌舞音乐——采茶,主要流行在江西、浙江、闽西、粤北等地的民间歌舞。
最初是茶农上山劳动时唱的“茶歌”,后渐形成歌舞形式,称为“茶灯”,近二三百年来发展为戏曲形式,一般为“二小戏”(小生、小旦)和“三小戏”(多一小丑),剧情简单,以歌舞为主。
5、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文体上韵散间用,叙事与代言相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6、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万分。
中国传统戏曲约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民间民族音乐,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地域文化通过古筝、古琴、琵琶、冬不拉、编钟、锣、鼓、唢呐等各种民族乐器展现出来,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在上选修课时,老师或者选取了各地不同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让大家鉴赏,或者拿同一首曲子用各地民族民间不同的风格来让大家赏析,或者亲自演绎歌曲,又或者教授我们学唱,这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也激发了我们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总而言之,民间音乐作为劳动人民的心声,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充分展现了人民精神面貌最积级、最光彩的方面。
虽然因创作和传承方式所决定,民间音乐在技巧上发展得比较缓慢,但经过了千百年来历代人民集体的积累、加工和筛选,使之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其艺术水准和表现力日臻完美,成为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音乐。
它是人类文化成果中最优秀的部分。
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境界和情操,培养、改善人的艺术感受和鉴别能力。
它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不仅是中国的民间民族音乐,而是世界各地的民间民族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从而步入音乐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