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81
82
83
3、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Aucte Leukemia的鉴别诊断。 急粒POX(+++) 急单POX(+)或(-) 急淋POX(-)
84
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on specific esterase
1、原理:
NSE)
血细胞中的NSE将基质液中的α -醋酸 萘酚水解,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生成不 溶性的有色沉淀。
47
5.细胞涂片检查时,吸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
片上(要有斜度)应迅速推片,避免凝固。 推片数目应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6.骨髓液涂片时,涂膜应厚薄适宜,细胞分 布均匀,同时应在玻片一端标记患者姓名
及日期,以防差错。
48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内容
1.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低倍镜下 检查。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
78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stain
1、原理:
POX)
血细胞中的Peroxidase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 过氧化氢,释出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 胺蓝。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暗蓝色 的颗粒定位与胞浆中。
79
2、结果:
胞浆中无蓝色颗粒者为(-) 出现蓝色颗粒者为(+) 颗粒细小,分布稀疏者为(++) 颗粒粗大而密集者为(+++)
1.LMSC的生物学特性:
高度自我复制能力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具有分化成熟能力
15
2.LSCM存在的部位:
骨髓、脾、肝、外周血液
3.调控因子:
EPO、GM-CSF、G-CSF、
MEG-CSF、TPO(thrombopoietin)
16
二、骨髓血细胞的命名
粒细胞
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1.血细胞
骨 髓 细 胞 学 检 查 的 临 床 应 用
6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目的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Acute leukemia
(AL)、Aplastic Anemia(AA)、 Multiple myeloma (MM)、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 同时定期检查骨髓对分析疗效,判断疾 病预后亦有帮助。
3
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如:相差显
微镜,显微电影术,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细胞
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技术研
究DNA合成等。但在临床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仍是
普通光镜下Wright染色法。本讲内容是:普通光
镜下Wright染色法血细胞形态特点及常见血液病
的血液学改变。
4
5
第 一 节
59
(二)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巨核细胞数正常值为每张涂片 (1.5×3.5cm)7-35个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且伴有成熟障碍:见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0
原幼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急性ITP
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而产生血小板型减少:见于
细胞浆及核浆发育不平衡等异常,均对疾病的诊
断有重要价值。若在骨髓涂片中发现转移性肿瘤
细胞或寄生虫(疟原虫、杜氏小体等)则有确定
诊断的作用。
76
第四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77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 应用特殊染色方法,以观察单个细胞 内在的生化特性。有助于了解这些细 胞的化学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对于 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介绍几种临床最常用的组化染色。
92
2、结果:
胞浆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沉淀者为 (+)。 NAP染色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粒系成熟阶 段的细胞(核状核及分叶核),反应 结果以阳性率和积分值报告。
88
三、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schiff PAS)
1、原理:
过碘酸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 醛基进而与Schiff液反应,使无色品红变 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细胞浆中。
89
2、结果:胞浆中出现红色物质者为(+) 3、临床意义:
急粒时原始及幼稚粒细胞PAS染色呈(-) 急淋时原淋及幼淋细胞常呈(+)阳性反应物成 颗粒状或块状 急单时原单及幼单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物 呈弥漫性 故PAS有助于三种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23
3)颗粒:从无到有。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发育至幼稚阶 段时出现少量非特异性嗜苯胺蓝颗粒。
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24
4.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一般由大变小
生理情况下:各种血细胞成熟过程中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平 行性。即其胞浆胞核变 化是相互平行彼此适应
25
病理情况下:可见发育紊乱现象。
Biblioteka Baidu
大致比例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
49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骨髓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
1:1 10:1
20:1 50:1
常见原因
各类型白血病 各类型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ITP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型) 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急性型)
红细胞
血小板
17
2.成熟过程: 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
粒、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又分为:
早幼、中幼、晚幼。
18
三、骨髓血细胞发育过程中 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1.细胞大小及外形 大小:大→小 巨核细胞则相反,越成熟胞体则越大 外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19
2.细胞核 1)大小:大→小 成熟RBC无核。 2)核形:圆形渐变为不规则形 粒系最后呈分叶状 淋巴及浆细胞则核形变化不大。 3)核染色质: 由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着色随 着DNA含量↑而加深。
50%以上 10%以上
5%左右 1%以下
增生极度减低
300:1
0.5%以下
50
51
52
53
54
55
56
2.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3.有核细胞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进行 分类计算百分数。 4.细胞形态观察。
5.有无特殊细胞与寄生虫。
6.计算粒系细胞与红系有核细胞的比值。
7.其他,如有丝分裂细胞计数,红系成熟比 值计算,粒系成熟比值计算等。
例如:核发育明显落后于
胞浆,见于巨幼贫。核尚
大而染色质浓集,核成熟 但有核仁,见于白血病。
四.骨髓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 内容和结果分析
45
一、骨髓液吸取和涂片注意事项
ITP、脾功能亢进
病态巨核细胞和小巨核细胞:见于恶性血液病,
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MDS,急性巨核细胞白血
病等
61
(三)粒/红比值 (Myeloid:Erythoid M:E)
正常值2-4:1(2.76±0.87:1)
62
1.比值增高见于:
(1)粒系细胞明显增多时,如:
粒细胞白血病
感染
类白血病反应等 (2)红系细胞严重减少时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57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结合外周血象来 进行分析
(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是反映
骨髓造血旺盛与否的指标。 增生程度分五级。
58
增生极度活跃者:常见于各类型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者:常见于各类型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者:常见于正常骨髓与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者: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等 增生极度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
73
5、浆细胞
正常<1%,且见不到幼稚浆细胞。
浆细胞增多见于:
MM、浆细胞白血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等。
74
6、巨噬细胞
正常<1% 增多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性增多 若伴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为噬血细
胞综合症
75
(五)细胞形态变化
包括细胞的毒性变,细胞大小异常,细胞核、
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
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9
骨髓穿刺的部位:
常选用的部位有: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胸骨、腰椎棘突 骨髓穿刺的方法:
10
11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1、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 病。
2、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畸形及其
他病变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63
2.比值减低见于 : (1)红系细胞增多时,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2)粒系细胞减少时,如粒细胞缺乏症
64
3.比值正常见于:
(1)正常骨髓象 (2)粒红两系以外的造血系统疾病 (3)粒、红两系平行减少或增多时如: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功能亢进 红白血病等
65
(四)细胞数量分析 1、粒系细胞 占骨髓有核细胞的50%-65% 粒系细胞增多见于:粒细胞白血病 感染
7
2、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高雪氏病 (Gaucher)、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3、诊断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 等。 4、诊断原发性及转移癌。如:肺癌、胃癌、 前列腺癌等。 5、干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检查:研究遗传 病病因和干细胞移植。
8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骨髓取材方式有两种:
68
嗜碱粒细胞一般<1%,大于1%为增多 可见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69
2.有核红细胞
正常骨髓象有核红细胞占20%-30%。 <15%为红系增生减低,见于: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纤维化 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系细胞造血亢进
70
>30%为红系造血旺盛,见于: 各类增生性贫血
红白血病
溶血性贫血等
71
3、单核细胞:
正常骨髓象中幼稚单核细胞不见或偶见。 >4%为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MDS、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72
4、淋巴细胞
正常约占20%-40%
正常骨髓象中见不到幼稚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 骨髓中一旦见到幼稚淋巴细胞则为异常
90
91
四、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 NAP)
1、原理:
NAP在OH -环境下,经Mg2+激活后使磷酸酯 水解为磷酸钠和甘油。磷酸钠再与氯化钙、硝酸 钴、硫化铵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生成棕黑 色的硫化钴定位于胞浆中。
85
2、结果:
胞浆中出现有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NSE是单核细
胞的标记酶。
单核系细胞NSE染色一般是强阳性反应。
粒系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系一般呈阴性反应。
86
87
3、临床意义:
急单时呈强(+)但酶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
急粒时呈阴性或弱阳性,但酶活性不被氟化钠 抑制 主要用于鉴别急单与急粒
骨髓细胞学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耀臣
1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分布于 骨松质小梁的腔隙中,由海绵状的支
架组织,骨髓血管系统及散布在支架
网眼内的游离细胞成分所组成。
2
研究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可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1.吸取骨髓液时应用力适当,不可用力
过猛。
2.若未能吸出骨髓液应插上针芯,调整
穿刺针后再行抽吸。
46
3.首先吸取骨髓液0.1-0.2ml,涂片进行细胞 学检查,切勿抽吸过多以免稀释影响骨髓 增生程度的判定。 4.需要骨髓细胞培养或细菌培养等检查时, 应在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留取后再吸取 骨髓液5-10ml。
20
4)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粒细胞 核膜最厚 核膜最薄
原始单核细胞
核膜较薄
21
5)核仁:由有到无。核仁是原始细胞的
重要标识,Wright染色为淡蓝 色。
22
3.细胞浆 1)量:一般由少到多。
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
2)颜色:由深蓝到浅蓝。 成熟粒细胞和RBC因RNA完全 消失而转为粉红色和淡红色。
类白血病反应等
66
粒系细胞相对增多见于: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粒系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症感染 放射病 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等 粒系细胞相对减少见于:增生性贫血
67
嗜酸粒细胞>4%为增多
增多者见于:寄生虫病、过敏反应、哮喘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 减少者:一般无临床意义
12
第二节
骨髓血细胞的 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13
一、血细胞的生成
经体外培养和动物实验证实人体内存 在着多能造血干细胞“Stem cell”又称全 能干细胞(Totipotential Stem cell TSC)、淋髓干细胞(Lymphoidmyeloid Stem cell LMSC)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