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利剑,镇馆之宝——安庆江边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
全国各省市主要博物馆镇馆之宝
重庆三峡博物馆
镇馆之宝: 乌杨石阙 这个文物是 被一个普通煤炭 搬运工人发现的, 他叫王洪祥,外 号“王草药”, 据说他在采药时 发现了石阙。
广东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南宋陈 容《云龙图》 作者叫陈容,南 宋的进士,神人一个, 据说能泼墨成云,噀 水成雾,在画龙的时 候喜欢喝醉酒,然后 大叫,脱下衣巾来蘸 墨水,信手涂抹,之 后再用笔来勾画,或 者画龙的全身,或者 神龙见尾不见首,或 者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镇馆之宝:扎滚鲁克男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镇馆之宝:翔鹭衔鱼纹铜鼓 这鼓怎么玩?一般是将它侧身悬挂,一人击鼓,一人持木桶在鼓底 晃动,以改变音量和音色。也可以平放在地面上敲,或由两人抬鼓边走 边拍。据说鼓声大者可达数里之遥!
安徽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楚大鼎
这尊大鼎在抗战时期曾经被转移到重庆,因为实在紧 急而且也实在扛不动(400公斤以上)……所以就放到在地 上滚,文物虽然保住了,但是却也伤痕累累。
南京博物馆
镇馆之宝:金蝉玉叶
蝉外翼长1.7厘米,宽约0.8厘米,厚仅0.2毫 米。玉叶长5.2厘米、宽约3.2厘米,厚约0.2厘米。 这个精巧的首饰在1954年被发现于墓地主人的头部, 估计是发簪。
江西博物馆
镇馆之宝:商 代鹿耳四足青铜甗 这件商代文物 出土时,墓主的陪 葬品还有233件青 铜兵器。据估计墓 主就是商朝在我国 南部地区独霸一方 的部族首领。这口 青铜锅,就是他老 人家炖肉用的。
湖北博物馆
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 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外星制造……这把剑的各闻你应该都听过了。
湖南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马王堆汉墓千年女尸 身高154厘米,体重34.3公斤。呃……她是第一 个我们介绍完身高体重,就不知道其他数据的姑娘。
越王勾践剑的科学秘密
大家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吧?吴国夫差打败了越国,并俘虏了国君勾践,让他受尽屈辱。
受辱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誓要复仇。
后来,回到越国的勾践重新让国家强大起来,打败夫差报了仇。
历史已经变成云烟,但是越王勾践剑的传说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
当时间迈入20世纪60年代,埋藏地下1000多年的勾践剑终于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出现在古老的越国土地上。
越王勾践剑的科学秘密埋藏地下千年的宝剑依然剑光四射1965年冬,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内棺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宝剑表面的菱形花纹整齐惊艳,刀刃光亮四射,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很多人都认为,这剑的材质和工艺一定有着惊人的秘密。
有人说,剑表面有不锈钢成分,有的说剑经过了硫化处理。
确实,这把剑和当时的青铜器成分有些差别,含铜量稍高。
铜的含量为80%~83%,锡的含量为16%~17%。
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勾践剑没有铜锈的原因之一。
百科探秘28. All Rights Reserved.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墓葬周边的环境。
因为棺木密封,完全隔绝了氧气的存在,金属没有氧气是不会氧化生锈的。
还有,该处地下水酸碱性不大,为中性水。
没有酸或碱的腐蚀,就是漆木器也可以保存较好。
宝剑菱形花纹的秘密“软骨硬皮”工艺先用锡含量高的青铜铸成镂空的网格状,格子上还带有倒钩。
铸造后经过修整,放置模具之中,再次浇铸硬皮。
硬皮就是含铜量高的青铜,在浇铸硬皮时,软骨在微熔化状态下与其相互熔接。
此时,剑表面就出现了变化,菱形花纹就这样产生了。
为什么宝剑没有折断勾践剑应该采用的是二次浇铸的“软骨硬皮”铸造工艺。
大家知道,含铜量高太刚性,锡含量高太柔软。
而“软骨硬皮”铸造工艺克服了武器容易折断或容易弯曲的毛病。
.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C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禹死后,启举兵杀死伯益,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县制2 .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陕西蓝田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3 .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
”2019年4月7日,农历三月三,河南“新郑拜祖大典”以“同根、同祖、同源”为主题祈福华夏繁荣昌盛。
华夏儿女共祭“人文初祖”。
这是祭拜()A.黄帝B.尧C.蚩尤D.大禹4 . 有这样一段图片解说词:“它出土于湖南,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
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A.司母戊鼎B.青铜面具C.利簋D.四羊方尊5 . 下图是西周时期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上演的“烽火戏诸侯”的把戏。
起初几次诸侯都会服从周王的调遣带兵前来,诸侯这样做与下列那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6 . 目前,历史学界一般认为揭开中国历史上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7 . 若要了解北京人学会用火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A.石器B.灰烬C.木器D.陶器8 . 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广泛存在。
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9 .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出现重要标志的是()(1)农作物的种植(2)城市的出现(3)家畜饲养(4)磨制工具(5)聚落A.(1)(2)(3)(4)B.(2)(3)(4)(5)C.(1)(3)(4)(5)D.(1)(2)(4)(5)10 .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史料实证意识。
历史趣谈探究越王勾践剑之谜 八字铭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探究越王勾践剑之谜八字铭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谁
导语:凌光在湖北省博物馆,与曾侯乙编钟齐名的镇馆之宝就是越王勾践剑。
宝剑藏千年,谁人能识君?越王勾践剑从它出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带了诸
凌光
在湖北省博物馆,与曾侯乙编钟齐名的镇馆之宝就是越王勾践剑。
宝剑藏千年,谁人能识君?越王勾践剑从它出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带了诸多谜团,也许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破解的过程之中。
千年宝剑仍寒气逼人
上世纪60年代前期,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
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
1965年岁末,挖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处时,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层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土质疏松,好像曾经被挖动过。
江陵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云梦泽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很多专家认为,春秋战国时,这里曾是楚国都城郢的所在地。
这一带素以古墓众多著称,那么,这不一样的土层下面,是不是也藏着古墓呢?
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并在现场成立了工作小组。
经过仔细勘测,专家们发现这里的地下果然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计大约有50多座。
就这样,灌溉工程的挖掘,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发掘代替了。
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几天后,当发掘工作进行到望山一号楚墓时,这里就已经出土了近400件随葬器物,有青铜礼器、漆木竹器和玉石等。
从这些出土冥器的数量和质量判断,专家认为望山一号楚墓的主人,很可能是楚威王或楚怀王前期的贵族。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勾践剑为何千古不锈 一把古剑五个谜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勾践剑为何千古不锈一把古剑五个谜团
导语: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剑自从出土之日起,就引起文物界的极大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还因为它带有太多谜团。
一个研究越王勾践剑仅十几
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剑自从出土之日起,就引起文物界的极大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还因为它带有太多谜团。
一个研究越王勾践剑仅十几年的钟表匠,真的破解了这些谜团?他仿制的越王勾践剑与真正的千年古剑是否完全一致?这把剑是采用现代高科技,还是一些失传的古代铸造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高仿越王勾践剑”的制作者许光国。
一把古剑
今年60岁的许光国出生于工艺世家,从小喜欢绘画和书法,对工艺品更是喜爱有加。
越王勾践剑出土后,作为荆州市民间工艺师的他是仰慕者之一。
“说仿制剑,不得不说仿制剑的真品———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
”说起真的越王勾践剑,许光国的语气中充满了文学色彩。
“2400多年前,杰出的铸剑能手欧冶子望着手中的青铜宝剑,就像是捧着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嘴角带着一丝微笑,眼中却有闪闪泪光,这把剑就是越王勾践剑。
你想啊,一个古人制造出如此精美的东西,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许光国对这把剑的历史熟记于心。
许光国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就是提着这把剑起兵灭吴,迫使夫差自刎。
一代霸主越王勾践一雪前耻。
1965年冬,湖北省荆州地区荆门市漳河水库渠。
挖掘出一柄寒光闪闪的青铜剑,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20余层纸一划而破。
这把剑还是越王勾践剑。
生活常识分享。
国宝会说话——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文/凝晓豆苗儿们,你们好!我叫“越王勾践剑”。
我长这个样子。
我的档案剑长:55.6厘米剑宽:5厘米类别:青铜器现居地址:湖北省博物馆我是一把春秋晚期的青铜剑,不仅外观精美,而且锋利无比,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1965年12月,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望山一号楚墓。
剑是我国古代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
相传,欧冶子、干将、莫邪、风胡子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铸剑大师。
我由剑柄和剑身两部分组成。
剑柄上铸有间隔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
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
剑身正面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作)用剑。
据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也就是我的主人,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霸主。
豆苗儿们,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给你们讲一讲“卧薪尝胆”的故事了。
春秋末年,吴国凭借国力强大,攻打越国。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把柴草当铺盖,还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经过长期的准备,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作为越王的配剑,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47里呢?有人说我是作为陪嫁品被带到楚国的;也有人说我是楚国与越国交战时获取的战利品。
这个事儿至今也没有定论。
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人头形銎(qión g )青铜戟(jǐ),它是西周时期的一件兵器,1972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戟长25.5厘米,宽23厘米,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多功能长柄兵器。
它的功能比戈(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多,并且杀伤力也比戈强,因此,戟被广泛使用后,就慢慢取代了戈。
人头形銎青铜戟豆读雪月编辑/季博音。
历史趣谈远古之谜 越王宝剑缘何几千年不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远古之谜越王宝剑缘何几千年不锈?
导语:1965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一号楚墓中发现了越王勾践剑,此剑长55 7厘米,宽4 6厘米,剑宽5厘米。
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
1965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一号楚墓中发现了越王勾践剑,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宽5厘米。
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此剑埋藏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当时有记载说:“拔剑出鞘,寒光闪闪。
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为什么不锈呢?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
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比如说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硫化处理”这个结论,简单地说,“硫化处理”就是将一些物质稀释后包裹在物体表面。
学者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经过硫化铜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
但后来许多仿制“越王勾践剑”的商家和个人,在经过无数次的对比后发现,
生活常识分享。
参观海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海南省博物馆观后感省博物馆一期工程,6个展厅为基本陈列,主要包括“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海南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四个专题。
目前,该馆收藏的各类文物有二万余件,目前展出的1000多件文物,将突出海南特色、民族特色和边疆特色。
其余4个展厅之一是专门展示“镇馆之宝”越王亓北古剑、唐三彩马、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的“重器灵光”展厅。
走进“重器灵光”展厅,偌大的空间内三件展品一字排开,这三件宝贝由国家文物局交由省博物馆代藏。
位于中央的越王亓北古剑为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系越王勾践之孙王不寿的自用剑,距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三柄,入藏海南省博物馆的这柄最为完整,品相极佳。
由国家2002年从日本收购得来的青白釉花口凤首壶是宋代景德镇烧制,口部盛开的四瓣花象征凤冠,凤头上大喙、大眼,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上飘呈钩状。
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凤头美如琢玉。
唐三彩马是2004年从美国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竞拍得来的珍贵海外文物之一。
这件立马俑,马伸颈昂首,细腰健蹄,通体施棕黑釉,马前脸、鬃、尾、四蹄为白色。
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一件典型的皇家造型唐三彩。
海南馆藏文物陈列,则荟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近百件,其中的三件绹纹环状铜器,是20世纪80年代昌江七叉乡大仍村农民在耕作时发现的。
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确定为战国时期,并定为一级文物。
它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作何用途,至今仍是一大谜团。
在这个陈列中,西沙出水文物是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的各种盘、壶、碗、盒等皆为精品,不但器形完整,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如果想速览一遍海南历史,“海南历史陈列”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里展示了海南史前40到60万年时期直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的漫长历史阶段中的事件和重要人物。
展览以年代顺序,分为拓荒大洲、迁徙融合、奇甸文明、近代琼崖和琼崖丰碑五个部分。
在省博物馆的文物宝库中,昌江南阳溪畔的信冲洞及附近发现的巨猿、熊猫、猩猩等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距今约40至60万年,是年代最古老的珍贵文物。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天下第一剑
层白纸划破。
所以,勾践剑素有“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的美誉。
“勾践剑作为非常珍贵的文物,我们一般不会轻易地触碰它。
另外,为了满足公众参观需求,它一般长期在展厅陈列,难得有机会能较长时间拿出来作科学研究。
”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说。
1983年出生的江旭东,从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选择来博物馆做了一名“文物医生”。
借第二季《国家宝藏》录制、播出的契机,江旭东给勾践剑来了一次“通身体检”。
距离上一次对勾践剑的无损 20世纪60年代,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
政府为了缓解干旱灾情,决定修两条水渠来灌溉农田。
没想到阴差阳错下竟挖出了一座楚国贵族墓室。
从这座墓室中共出土了400多件文物,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一柄带着剑鞘的铜剑。
随后的考古研究证明,这柄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勾践剑长55.6厘米,宽4.6厘米。
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
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
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
尽管在地下深埋了2 400多年,但宝剑不老,依旧光泽耀目,锋芒毕露。
曾在博物馆一睹勾践剑真容的观众说:“即使隔着玻璃,也能感受到宝剑光芒所透出的深深寒意。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天下第一剑选材用料好是不腐的首要因素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诸侯国不断改进和制造大量各式兵器,各国都拥有一批铸造青铜剑的能工巧匠。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和越国,由于近海,陆地上水路纵横,不利于车战,因此多铸造近战利器,青铜剑便成为兵器中的翘楚。
据文物工作者回忆,勾践剑出土的时候仍旧锋利无比,考古工作者在捧拿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
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汇编|秋慈Community社区 - 小科说宝67检测,已过去40余年。
江旭东在几次近距离观察勾践剑后,决定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剑进行通体检测。
他惊喜地观察到剑身、剑刃等部分分布着“树枝晶”。
显微镜将剑身全部区域拍摄成5 000多张显微图片,在机器初步合成后,团队加班加点,人工将图像拼接成一份全景显微大图。
越王勾剑优秀课件
•.
•1
• 2 文物简介
• 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 身丝毫不见锈斑。它千年不锈的原因是什么呢?
随着越王勾践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复制”或仿制的相继出现,人们普 遍相信,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是因为剑身经过硫化处理。北京科技报 于2004年4月28日刊登的文章《越王勾践剑因何千年不锈》也主要阐述了此 种说法。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曾撰文认为,该剑出土时并 不是绝对没有生锈,只是其锈蚀的程度十分轻微,人们难以看出。其次,出 土至今45年(2010年),该剑的表面已经不如出土时明亮,说明在目前这样 好的保管条件下,锈蚀的进程也是难以绝对阻止的。 后德俊研究员告诉记者,其实,24年前,他就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越王勾践 剑不锈之谜》的小文章,刊登在湖北省考古学会主编的学术性刊物《江汉考 古》1980年的第一期上。当时,他认为已经将问题基本上说清楚了。但由于 《江汉考古》是一本学术性的刊物,加之1980年第一期又是其创刊号,发行 量不多,许多人可能没有看过或不了解他的这篇小文章。现在看到许多媒体 关于越王勾践剑的报道离事实越来越远,他认为有必要将此事再次澄清。目 的是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从而加深对文物的了解。
•.
•8
• 越王勾践剑试锋芒 一下划破20层复印纸
• 越王勾践剑 • 据悉,“湖北楚文化精品展”是在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湖北省省委书记
俞正声的共同商榷下推出的,102件(套)展品包括有青铜器、丝织刺绣工 艺品和髹漆艺术品等。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出土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 的国宝级的文物———“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了。 当工作人员首度开箱亮出越王勾践剑时,在场记者无不惊叹连连。一把在地 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 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怪不得 它是中国收藏的第一号名剑,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而“吴王夫差矛”完全可与“越王勾践剑”相媲美。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 矛长29.5厘米,器身遍饰菱形几何花纹,锋刃锐利,下部镌有两行8字错金铭 文“吴王夫差,自乍(作)自甬(用)”八字,矛身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 槽后端各铸一兽头。 -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 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 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 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鸠潜(一说 鸠浅,是勾践的通假),自乍(作)用剑”。
越王利剑,镇馆之宝——安庆江边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
越王利剑,镇馆之宝——安庆江边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有安庆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美誉的越王丌北古剑,2011年借展到省博物院新馆,亮相于《安徽文物史陈列》的展厅。
一、宜城江边,惊现旷世珍宝1987年6月,位于安庆市迎江寺东边的王家山第二自来水厂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葬。
市博物馆的同志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他们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确定该墓葬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墓葬。
由于基建工地的施工,市博物馆同志赶到时,墓葬已受到严重的破坏,约3—4米的封土层,已在施工中破揭去。
市博物馆的同志从墓中清理出了6件陶器和6件铜器,出土的物品虽少,但其中却有一把刻有错金鸟篆体铭文的青铜宝剑让人眼前一亮。
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越王丌北古剑”。
二、辗转流落,藏隐皖江之畔这把青铜宝剑铸造精湛,出土时通体无锈蚀,刃锋锐利,铭文字体清晰、细如毫发。
根据铭文内容可知,此剑乃是越王丌北古自用之剑。
上海博物馆也有一把越王丌北古剑,早在1962年马承源先生就据古音韵学考证丌北古即盲姑,也就是文献中记载的越王不寿。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传子鼫舆,传子不寿,传子翁,传子翳,传子之侯,传子无彊。
”由此可知越王丌北古即是越王勾践的孙子。
据墓葬形式与出土器物分析,该墓为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
《怀宁县志》记载:安庆西周时为皖、桐两国之地,到春秋时两国均已被楚国所灭,春秋中期以后至战国安庆成为楚国的疆土。
而且该墓出土的其它器物多为楚国风格,因此基本可以判定该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国墓葬。
那么一代越王自用之剑,又怎么会埋藏在楚国的墓葬里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战国中期“楚越战争”有关。
越王不寿死后传四世至越王无彊。
无彊很好战,兴师北伐齐。
齐国使者劝说越王无彊:楚晋(指韩、魏)相争,正是越伐楚的好时机。
无彊果然听信齐使者的“建议”,不再伐齐,而去伐楚。
结果却被楚威王兴兵讨伐而大败,原吴越之地尽归楚国所有。
越王丌北古剑很有可能是当时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某位将领占有,这位楚国将领死后,此剑随其入葬。
这才是真正的“越王八剑”:每把背后都隐藏着越国兴衰沉浮的秘密
这才是真正的“越王八剑”:每把背后都隐藏着越国兴衰沉浮的秘密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吴越地区虽然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但是其冶金技术却大大有名,因为江东地区本身就有铜锡资源,加上能工巧匠善于锻冶之术,也增添了许多兵器的传奇。
越王句践在击败吴国后,也接见过一位善于相剑的奇人薛烛,此人点出,句践的五把宝剑当中,只有“纯钧”一把堪称真正的宝剑,句践也告诉薛烛,此剑系名师风胡子所铸。
虽然风胡子所铸造的宝剑已经湮灭在岁月风尘中了,但是,越国自句践北迁琅琊以来直至越王翳,代代国君均有宝剑传世至今,从中也能看出越国的一点变迁。
我就把这五位君王的宝剑,摘选一些陈列在下。
1 越王句践剑1965年越王句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这件出土文物随后可就出了大名,直到如今,它也陈列于湖北省博物馆当中,而且旁边就是句践老冤家吴王夫差用过一把矛头。
它的名气之所以这么大,首先是因为它的主人,句践,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
第二,这把剑出土时,依然锋利,而且寒光凛冽,历时两千余年,竟然毫不锈蚀的痕迹,使得人们十分诧异。
此宝剑上有铭文“钺王鸠浅,自乍(作)用鐱”八个大字,“鸠浅”者,乃“句践”之通假,那个时代,即使是人名,也往往写法不一,往往以音近或形近的字代替。
譬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在《左传》当中,他的表字子贡就写作“子赣”。
但说起这把宝剑背后的故事,还不得不提一下它出土前的主人,从前被认为是后来楚怀王派到越国去的间谍召滑,但后来召滑的墓葬又在别处被发现。
后来,出土越王句践剑的江陵望山1号墓墓主,被确认为是楚威王-楚怀王前期的楚国臣子召固。
彼时楚国尚未灭越,故而,很有可能最初这把宝剑,是句践把女儿(即楚昭王之越姬,楚惠王之母)嫁给楚昭王时带去的嫁妆,后世的楚王,又把这把宝剑赏赐给了召氏一族。
看来,这把宝剑,还是见证了越国称霸以前越楚联盟的友谊。
2 越王者旨於睗剑首先说名号,“者旨”即是越国王室的氏名“诸稽”,而“於赐”则是鹿郢之别名“与夷”之异写。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有着“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鲜为人知的是,在“越王勾践剑”刚出土时,并没有人发现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
起因这事儿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1965年12月,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
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
没想到挖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处时,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层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土质疏松,好像曾经被挖动过。
人们认为这次发现的异样土层下面,很可能藏着一座古墓。
望山一号楚墓内部景象(图:《江陵望山沙冢楚墓》)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经过仔细勘测,发现地下果然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计大约有50多座。
就这样,灌溉工程的挖掘,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发掘代替了。
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人们赫然发现,在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当保管员将宝剑从剑鞘中小心翼翼抽出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
这把宝剑寒气逼人,虽历经2400余年仍纹饰清晰精美,有莽撞的好事者伸手去拿剑,不料手指碰到剑刃上,竟划出了一道口子,鲜血立刻流了出来。
误认邵滑剑如此锋利之剑,是用作何处?剑的主人又是谁?一时不得而知。
随后,考古专家在近剑格处发现两行八字鸟篆铭文,字体怪异。
当时在考古发掘工地指导工作的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壮猷教授,与在工地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对这件青铜剑的八字铭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剑上的铭文是用“鸟虫书”所书写的。
所谓鸟虫书,又称虫书、鸟虫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南方诸国的一种文字。
经分析,“钺王”就是越王,“自乍用鐱”表示是其亲自监工并佩戴的。
至于“钺王”后面的两个字人,按过去剑上发现铭文的惯例,应是某位越王的名字。
方壮猷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并认为邵滑可能是史书所记载的越王无疆的儿子越王玉。
据此,他将此墓认作越王墓。
国家宝藏之越王鹿郢剑
国家宝藏之越王鹿郢剑作者简介作者:金石收藏,中国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兵器研究中心秘书长、郑州观剑堂堂主。
致力于中国高古青铜兵器的研究,尤其擅长青铜剑的鉴赏。
曾发表有《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把剑- 论青铜剑的赏鉴》等学术论文。
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说到:“得十利剑,不若得欧冶子巧”,形象总结了得到再多宝剑也不如掌握越国铸剑技术,把越王剑的珍贵之处归结在铸剑技艺的高超。
三国时曹丕在诗中所赞:“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
越王剑以其精湛而又独到的铸制技艺,在世界古代兵器中独占鳌头。
威震天下的越王勾践剑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春秋晚期,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最终平定吴国以后,结束了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
周天子也派人给勾践送来了祭祀的肉,承认他作诸侯霸主的地位。
越王勾践去世后,子鹿郢(即越王者旨於睗,读音为:zhūjī yú shì前465~459年在位)继承王位。
新继位的越王深感其父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立国的艰辛,因此励精图治,带领越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诸侯强国,为越国近百年的霸国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寿县博物馆藏越王鹿郢剑1996年1月出土于寿县,剑通长54.5厘米,剑身残有修,国家一级文物,寿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苏州博物馆藏越王鹿郢剑剑通长53.8厘米,身宽4.7厘米,格宽5.5厘米。
浙江博物馆藏越王鹿郢剑剑通长:52.4厘米,该剑为目前馆藏越王鹿郢剑中完整度最好的一柄。
1996年初花费138万元购于香港,现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荆州博物馆藏越王鹿郢剑该剑1988年在纪南城北垣外楚墓出土,为目前所见越王鹿郢剑中尺寸最长的一柄。
全长65厘米,格宽5.3厘米。
剑格镶嵌有绿松石,并有鸟篆铭文:“戉(越)王戉(越)王,者旨於睗”。
据考证“者旨於睗”为越王勾践之子,又名鹿郢,公元前465~459年在位。
欣赏过越王勾践剑的观众,都被2500年前越国无比高超的铸剑技艺所折服。
而让大家唯一感到缺憾的是铸造于剑身之上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这八个鸟篆大字并没有使用错金工艺。
越王勾践剑介绍800字
越王勾践剑介绍800字越王勾践剑:穿越千年的青铜传奇嘿,今天咱要唠唠一件超酷的宝贝——越王勾践剑。
这剑啊,就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位神秘侠客,带着一身的传奇故事。
你瞧它,剑身修长,大约有55.7 厘米,就像一个身材挺拔的勇士。
剑身上那精美的菱形暗纹,像是给它穿上了一件华丽的战衣,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悄悄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剑柄不长不短,握在手里肯定特别称手,感觉只要轻轻一挥,就能虎虎生风。
这把剑的来历可不简单。
想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他白天给吴王夫差当牛做马,晚上睡在柴草堆上,还时不时尝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复仇。
而这把剑,就像是他隐藏在暗处的秘密武器,陪伴着他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
后来,越王勾践终于咸鱼翻身,打败了吴国。
这把剑也跟着声名远扬,成为了权力和胜利的象征。
它就像一个见证者,亲眼目睹了越王勾践的传奇人生。
再看看它的工艺,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在几千年前,工匠们就能打造出如此锋利无比的宝剑,简直就是古代的“超级工匠”。
据说,这剑出土的时候,依然锋利得可以轻松划破十几层纸,就像刚打造出来的新剑一样。
这让我不禁想象,当年它在战场上,是不是像一道闪电,瞬间就能取敌首级。
这把越王勾践剑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变迁,却依然保存完好。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时光宝盒,将历史的记忆牢牢锁住,一打开便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魔力。
它见证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的绝地反击,目睹了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舞台上的登场与谢幕。
如今,它在博物馆里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待遇,人们围在展柜前,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惊叹。
小朋友们把鼻子都快贴到玻璃上了,试图找寻古代战场的蛛丝马迹;大人们则站在一旁,轻声交流着对那段历史的感悟。
它就像一位魅力无穷的大明星,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前来朝拜。
它不仅是一件青铜器,更是连接现代与古代的情感桥梁。
让我们能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触摸到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从未远去,那些伟大的精神一直在传承,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像越王勾践一样,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让古老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出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大象视界】国家宝藏!50倍放大镜下的传奇越王剑!
【大象视界】国家宝藏!50倍放大镜下的传奇越王剑!西泠秋拍预展现场作为江南拍卖的绝对龙头老大,逛西泠秋拍预展也是一件十分累人的事情,而我们今天先为朋友们呈现一件特别难的一见的宝贝(上图中被众人围观的这件),而且,我们会通过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去欣赏并验证、解读它。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对今年7月份西泠秋拍上以1.85亿元高价落槌的兮甲盘记忆犹新吧。
西泠拍卖在内陆首创了商周青铜器专场,由于内陆的政策限制,高古青铜器公开拍卖,必须要有1949年之前的出版著录,以证明其流传有序,因此,在内陆,每一个拍卖季都要组织一场青铜器专场,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西泠拍卖却做到了!继春拍2亿元的兮甲盘之后,这次西泠秋拍又出现了一件网红级的宝贝——这是一把越王剑!国家宝藏越王剑最近,有一个火到不行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倾情演绎来自于九大博物馆的27件国宝级文物,令大象感到惊喜的是,这27件里面,竟然有多达9件商周-两汉时期的高古铜器,这样的入选比例称得上是为长期以来市场关注度不足的高古青铜器正名了,相比较后期的很多精美绝伦“工艺品”,高古青铜器或许更配得上中华民族“国家宝藏”的美誉吧。
而《国家宝藏》所选取的曾侯乙编钟、皿方罍、妇好鸮尊、大克鼎等超级重器,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宝剑,以它的名气来说,绝对称得上是最第一线的名头了。
我们不妨先一起来看看国家宝藏中,对于这把宝剑是如何演绎的。
剑有君王剑、诸侯剑、庶人剑庶人剑是用来杀戮的而君王剑是以天下为剑我本就是一把君王剑不出则已若出则必须匡正诸侯天下归服两千多年来,越王剑演绎着无数动人心魄的故事。
相传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制剑,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每一把都削铁如泥,之后湛卢、胜邪、鱼肠三把宝剑被献给了吴王,之后则上演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吴越两国之间脍炙人口的爱恨情仇,正如《国家宝藏》中所说,这样的君王剑,自然远非用来杀戮的庶人剑,而是承载着一代君王的是非成败,多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英雄故事。
越王剑——精选推荐
越王剑战国是冷兵器的天下传说中的名剑都出于这个时代铸剑名匠又皆为越人越王家族则必有天下最好的宝剑除了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如今还有许多把越王剑流传于世08年为了献礼奥运会北京举办了许多高档次的展览在军博的一个展览上不仅见到了国宝越王勾践剑同时还有另外俩把越王剑越王丌北古剑丌北古即盲姑也就是越王不寿勾践的孙子剑格两面各铸铭文10字正面为<古北丌王越越王丌北古>背面为<自剑用作自自作用剑自>剑首铸铭文12字<唯越王丌北古自作之用之剑>隔字错金此剑出土于安徽安庆王家山战国墓现藏安庆市博物馆越王州句剑州句是勾践的曾孙这把剑的难得之处是保留下了完整配套的剑鞘和剑匣剑身八字错金鸟篆铭文<越王州句自乍用剑>此剑为浙江省博物馆藏品2015年在荆州博物馆一下子就见到了四把越王剑分别是勾践儿子者旨於睗<鹿郢>剑孙子丌北古<盲姑>剑重孙州句剑四代孙不光剑而越王勾践剑其实也是在荆州出土的五代越王的佩剑都出土于当时属于楚国的荆州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能一次看到这么多越王剑也是一大幸事今年夏天去杭州游学于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又看到了浙博镇馆之宝越王者旨于睗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篆铭正面为<越王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绿松石者旨於睗剑附有完整的剑鞘剑茎上还保留有丝质缠缑殊为难得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国诸侯王众多而今日可见带王侯名号的兵器以越王剑最多可见越剑甲天下名不虚传。
海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亓北古剑
海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亓北古剑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
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东部。
博物馆于2008年11月15日开馆。
物馆工程占地
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
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
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
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
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
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越王亓北古剑,又称“盲姑”剑、“不寿”剑,系越王勾践之孙王不寿
的自用剑,距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
省博物馆的这柄最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剑中最长的一把,品相极佳。
一周一器——“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典型标准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一周一器——“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典型标准
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愿所有的美好都如初见
开工!
各位早安
文物名称:“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文物时期:战国
器物尺寸: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
收藏单位:海南省博物馆
此剑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
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10字在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字“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
越王“亓北古”,马承源先生以为即越王勾践之孙越王盲姑“不寿”,“亓北古”古音与“盲姑”相近。
“越王亓北古剑”目前已发现存世著录仅两柄,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及安徽安庆市博物馆。
与上海博物馆及安徽安庆市博物馆藏品相比,此剑有如下特点:
1、全剑器形完整,品相佳,上海博物馆与安庆市博物馆藏剑或残或断。
2、剑首环铭十二字、格铭正反两面二十字,共计三十二字错金鸟篆书体保存完整,无佚落,文字清晰,错金色彩鲜明。
3、此剑以复合(学界亦称双色剑)金属嵌铸剑身,不同于上海博物馆与安庆市博物馆藏剑。
看似相同的三把剑,实际仍然有差别,由此可窥见一斑,青铜剑在装饰工艺上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讲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王利剑,镇馆之宝
——安庆江边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有安庆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美誉的越王丌北古剑,2011年借展到省博物院新馆,亮相于《安徽文物史陈列》的展厅。
一、宜城江边,惊现旷世珍宝
1987年6月,位于安庆市迎江寺东边的王家山第二自来水厂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葬。
市博物馆的同志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他们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确定该墓葬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墓葬。
由于基建工地的施工,市博物馆同志赶到时,墓葬已受到严重的破坏,约3—4米的封土层,已在施工中破揭去。
市博物馆的同志从墓中清理出了6件陶器和6件铜器,出土的物品虽少,但其中却有一把刻有错金鸟篆体铭文的青铜宝剑让人眼前一亮。
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越王丌北古剑”。
二、辗转流落,藏隐皖江之畔
这把青铜宝剑铸造精湛,出土时通体无锈蚀,刃锋锐利,铭文字体清晰、细如毫发。
根据铭文内容可知,此剑乃是越王丌北古自用之剑。
上海博物馆也有一把越王丌北古剑,早在1962年马承源先生就据古音韵学考证丌北古即盲姑,也就是文献中记载的越王不寿。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传子鼫舆,传子不寿,传子翁,传子
翳,传子之侯,传子无彊。
”由此可知越王丌北古即是越王勾践的孙子。
据墓葬形式与出土器物分析,该墓为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
《怀宁县志》记载:安庆西周时为皖、桐两国之地,到春秋时两国均已被楚国所灭,春秋中期以后至战国安庆成为楚国的疆土。
而且该墓出土的其它器物多为楚国风格,因此基本可以判定该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国墓葬。
那么一代越王自用之剑,又怎么会埋藏在楚国的墓葬里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战国中期“楚越战争”有关。
越王不寿死后传四世至越王无彊。
无彊很好战,兴师北伐齐。
齐国使者劝说越王无彊:楚晋(指韩、魏)相争,正是越伐楚的好时机。
无彊果然听信齐使者的“建议”,不再伐齐,而去伐楚。
结果却被楚威王兴兵讨伐而大败,原吴越之地尽归楚国所有。
越王丌北古剑很有可能是当时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某位将领占有,这位楚国将领死后,此剑随其入葬。
在楚国故地上出土吴越宝剑的例子很多,如1965年湖北江陵楚郢都故址纪南城附近出土了越王勾践剑,1973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州勾剑。
学者们普遍认为楚灭越后,大量的吴越名剑被楚国掳走,所以多有这种吴越青铜剑出于楚国墓葬的现象。
三、鸟篆铭文,错金嵌造而成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古代剑的结构。
古代的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把两部分组成。
剑身部分包括前端的“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
名曰“脊”,脊的两旁为“从”,从两面的刃叫作“锷”。
剑把部分包括把手“茎”,茎和剑身之间的护手叫作“格”,茎末端有“首”,有的茎上还有两个凸起的“箍”。
这把越王丌北古剑通长64厘米,格宽5.2厘米。
为斜从厚格式,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
倒凹字形格,圆茎,茎上有两道箍,箍上饰突起的云雷纹,剑首为圆盘形。
造型流畅、优美。
在剑格和剑首上共有铭文32字,其中剑格两面各有铭文10字,剑格正面铭文为:“古北丌王越越王丌北古”,背面铭文为:“自剑用作自自作用剑自”。
铭文读法为从中间往两侧读(各地出土的越王剑多依此规则),目的为追求对称。
剑首有铭文12字,为:“唯越王丌北自作□之用之剑”。
越王丌北古剑的32字铭文中有16字为错金铭文,与未错金铭文相间排列。
所谓“错金”是一种工艺,兴起于春秋中晚期。
是指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使之与器面平整。
最著名的错金铭文青铜器是1957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现五枚“金节”分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
而1959年淮南蔡侯墓出土的“蔡侯产剑”也有六字错金铭文。
鸟篆体在南方诸国青铜铭文中较为常见。
“鸟篆”也称“鸟虫书”,它是一种装饰性文字,主要流行于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的楚、吴、越、宋、蔡等国。
其笔画盘曲叠绕,线条优美,字形如鸟似虫。
但笔划增减不定,不易识别。
上文所提及的“蔡侯产剑”也是错金鸟篆体铭文,
而各地出土的几十件历代越王剑基本均为鸟篆体铭文,如上文提及的越王勾践剑和越王州勾剑,以及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者旨於睗剑。
四、吴越铸剑,工艺名满天下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青铜时代主要的铜料产地,在今天的铜陵、南陵一带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采铜、冶铜遗址。
丰富的铜矿资源和高超的冶铜技术,使吴、越两国成为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宝剑之乡”。
《周礼考工记》有:“郑之刀,宋之斤(斧的一种),鲁之削,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的赞誉。
关于吴越地区铸剑的故事也很多,《越绝书》就记载了欧冶子为越王勾践铸剑的传说:“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沽而出铜。
雨师扫沥,雷公击橐。
蛟龙奉炉,天帝装碳。
太一下视,天精下之。
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型三、小型二:一曰湛卢,二曰纯均,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其中湛卢、鱼肠和另一把之宝剑“磐郢”被勾践连同西施一起献给了吴王夫差。
而《吴越春秋》则记载了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夫差造剑的故事。
相传干将夫妇接受吴王的命令,精心造剑,三年未成,眼看就要到吴王限定的期限了。
莫邪很为丈夫担心,于是剪发断爪,投入炉中,这才造出了锋利异常的“雌雄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我们从这些故事和传说中,不难体味到吴越青铜剑冶炼水平的高超,工匠们手艺技巧的神秘。
可以说,吴越铸剑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而现代的考古发掘让我们目睹了吴越名剑的风采和工艺水平的精湛,据研究,有些越王剑是复合青铜剑,即剑脊与剑刃所含铜、锡的比例不同。
先铸的剑脊含锡量低故而坚韧,后铸的剑刃含锡量高故而锋利,这样使剑体刚柔并具,更有杀伤力。
这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技艺之高超,不得不赞叹:“吴越铸剑甲天下”!
五、笔者有幸,一睹宝剑真容
笔者小的时候,家就在迎江寺西边的朱家坡附近,也是在1987年夏天,沿江东路这一片拆迁,我家搬到了西门大王庙。
当时我只有两岁,25年后才知道,差不多就在我家搬迁的同时,这里发现了一件如此重量级的文物。
去年新馆布展,我参与的正是安徽文物史陈列的夏商周部分,有幸亲手将这把宝剑放入展柜。
主要参考文章:黄光新《安庆王家山战国墓出土越王丌北古剑等器物》,《文物》,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