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及灌溉排水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的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灌溉与排水知识,分析实际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农业灌溉与排水数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灌溉与排水技术,培养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农业科技的热情。

2.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生物基础知识,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 土壤水分与作物需水量关系- 灌溉与排水的相互作用2. 常见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 水泵、渠道、喷灌、滴灌等设备- 设备选型与适用条件3. 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 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 各自适用范围及效果对比4. 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 灌溉与排水工程案例分析5.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节约用水技术措施- 水资源保护政策及法规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 分析实际农田水利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常见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第四课时: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第五课时: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六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6), 1097-1101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0.86179“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张国辉,杨启良*,武亮,王铭明,张祖莲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20年11月9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3日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依托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开展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完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教学改革措施。

同时构建多样性与过程性考核机制,实现教考分离,过程性与多样性考核方式包括期中考试成绩、课堂笔记成绩、积分条成绩、分组讨论成绩等。

实施结果表明该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措施总体成效显著,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课堂活跃度大幅提高,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学生评价与认可度较好。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改革,考核创新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First-Class CourseGuohui Zhang, Qiliang Yang*, Liang Wu, Mingming Wang, Zulian Zha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Nov. 9th, 2020; accepted: Dec. 17th, 2020; published: Dec. 23rd, 2020*通讯作者。

排水灌溉工程课程设计

排水灌溉工程课程设计

排水灌溉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排水灌溉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性和作用;2. 学生能掌握排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3. 学生能了解我国排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排水灌溉工程的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 学生能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整理排水灌溉工程的相关信息;3. 学生能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对排水灌溉工程的认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认识到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结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排水灌溉工程的认知。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对水利工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排水灌溉工程基本概念:讲解排水灌溉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排水灌溉工程类型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排水灌溉工程,如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喷灌、滴灌等,分析各自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我国排水灌溉工程现状与趋势:阐述我国排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排水灌溉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及运行效果。

教材章节:第二章5. 排水灌溉工程与生态环境:探讨排水灌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灌溉排水工程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灌溉排水工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灌溉排水工程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灌溉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3.灌溉排水工程的施工与监理。

4.灌溉排水工程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课程设计步骤第一步:研究与调查学生需要对当地的灌溉排水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水资源的情况、用水需求、用水现状及问题、排水问题和存在的难点等。

第二步:规划与设计根据一定的规划原则和工程设计要求,对灌溉排水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

包括:灌区划分、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网络的设计、配套设施的规划等。

第三步:施工与监理对灌溉排水工程进行施工与监理。

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现场管理、监理、验收等。

第四步:运行维护与管理对灌溉排水工程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

包括:水位测量、维护设备和设施、定期检修、水质管理、节水管理等。

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能够熟悉灌溉排水工程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和管理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 学生能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按照设计要求完成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等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3. 学生能够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学生需要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在实践中加强对标准和规范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设计总结本课程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灌溉排水工程学,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灌溉排水工程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灌溉排水工程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能够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灌溉和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掌握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了解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和排水问题;(2)具备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实施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灌溉和排水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水利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尊重和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灌溉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灌溉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1)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问题;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灌溉和排水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安排如下:1.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灌溉和排水相关知识,拓宽视野;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灌溉和排水工程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用于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题目名称: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2007 级水利水电专业01 班*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1.基本资料1.1灌区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林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

Q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 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2-1及表2-2。

灌溉排水工程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二、课程英文名称:三、课程编码:四、课程性质:专业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面对专业学时:32;学分:2;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水资、水利水电六、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田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计算,灌溉用水过程、用水量的确定,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的应用,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及设计施工与管理。

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质水情,及消除水旱灾害,合理科学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学习本课程须注意下列要求:(1)要深入了解各种农田水分形式对作物影响和机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状况的要求,掌握利用势能理论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及计算。

(2)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值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目前我国各灌区主要采用的灌水方法类型及原理,掌握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确定、细部结构设计。

(4)具有有压管道灌溉输水系统水力计算,管道布置的技能。

(5)能够结合实际确定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原则并能合理规划布置,必须掌握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渠系水工建筑物工作原理的基本内容。

(6)具有绘制规划设计图纸、编制规划设计文件的技能。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原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业课。

先修课程:测量学、水力学、水文与水利计算、土壤物理学。

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专业课。

八、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和节水模型讲解。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考试内容覆盖全部讲授内容;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和出勤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史海滨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8月参考书:《农田水利学》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自学指导教材》农大内部出版。

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题目名称: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2009 级水利水电专业01 班姓名:陶仕平学号:200940616102指导教师:王辉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1.基本资料1.1灌区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林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

Q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 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2-1及表2-2。

排水与灌溉课程设计

排水与灌溉课程设计

排水与灌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排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排灌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排灌的基本概念;能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排灌问题;能认识到排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首先,介绍排灌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排灌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其次,讲解排灌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压力、流动等,使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

然后,介绍排灌的方法,如排水、灌溉、喷灌、滴灌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明确排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排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接着,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排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利用实验法,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排灌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用于形象生动地展示排灌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设备用于进行现场演示和实验操作。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农业科技、视频教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则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估。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年12月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部分:基本资料一、地理位置某农场位于某县城西部,某灌区的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径85°15′00″---85°24′00″,北纬44°28′30″---85°32′40″;海拔398米--410米;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较平坦;东以A灌区总干渠为界,西以B地区为界,场界以北11公里有西岸大渠和C公路,场界以南15公里有D公路和E铁路;规划范围内土地总面积近10万亩(根据实际来定),详见万分之一地形图。

二、气候某农场地处某山北麓中段的盆地南缘,属内陆半干旱性荒漠气候,有冬冷夏热、春秋季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为6.7 `C,年平均最高气温8.6℃,年平均最低气温 5.3℃,极端最高气温41.3℃(1975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一38.9℃(1966年12月20日),年平均≥10℃的有效积温为3532℃,间隔169天。

全年日照时数为2855.9小时,四至十月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950小时。

全年无霜期多年平均为174天,初霜期约在九月底到十月初,终霜期约在来年四月中、下旬;冰冻期一般自十一月中、下旬至来年三月中、下旬;冬季最大冻土层厚为145厘米,多年平均冻土层厚为72.8厘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176.9毫米。

四至十月生育期平均降水量125毫米,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70.7%;多年平均蒸发量1717.9毫米,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9.7倍,四至十月生育期平均蒸发量1589.8毫米,占全年平均蒸发量的92.54%。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4.1%,四至十月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53.6%。

多年平均积雪厚度23厘米,年际变化在6-36厘米之间。

风向以东风为主,平均风速1.9米/秒,年平均八级大风有14.8次,1974年高达30次,作物生长期五至八月有旱风,年平均3.6次,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有干热风。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

青海大学《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绪论根据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育计划拟定的《灌溉排水工程学》专业课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近代一位伟人曾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

作为一名学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灌溉排水工程学》是我们必修的专业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学习并掌握了灌溉排水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灌排技术和基本的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切实接触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这是对我们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回顾,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本次课程设计以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即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也是培养同学关系的一次好机会。

第一章基本资料本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拟定地点是西北某城市郊区 , 位于湟水河北岸、 II 级阶地上,海拔在 2250~2350m之间,地处市中心以西 17km 处, 109 国道和西湟高速穿过项目区,有大堡子镇~多巴镇等级公路与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在常规灌溉情况下,灌溉施肥平整土地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且生产效率低。

故拟兴建操作方便,运转灵活,生产率高,并可兼顾喷化肥的固定式喷灌系统。

1.1地形河谷冲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

田块面积为151 亩, 一侧有礼让渠通过,为灌溉水源,其水位高出地面 1-2m。

1.2气象该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冬寒夏凉半干旱大陆性高原气候。

气候温凉、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冬季干燥、降雪少,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雨时集中,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常见风速1-3m/s ,风向多变。

1.3 土壤土壤为多年农作物生长的灌淤土和腐殖土,土壤属粘壤土,稳定入渗强度为10mm/h。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课程编码:080820063学时:40 学分:2.5适用对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三年级先修课程:《土壤与农作学》《水力学》《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灌溉与排水》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灌溉排水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初步具备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及区域水利规划的能力,为从事农田水利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熟悉农田水分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掌握控制土壤水和地下水位以及进行合理灌排的技术,掌握节水灌溉新理论和技术,能根据水源及灌区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引水灌排(渠道或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明确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工程技术的经济观点,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经济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2、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3、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重点讲述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个全面的概念。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1、农田水分状况2、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3、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4、灌水率重点讲述农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明确各种灾害的形成机理,掌握含水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换算关系。

着重讲述土壤水运动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熟悉入渗和蒸发不同边界条件下土壤水的计算方法,理解SPAC系统水分运动的概念。

本章以讲授作物需水量的估算、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灌区用水过程线的推算和灌水率为重点。

配合一定数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估算需水量、拟定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和灌溉用水过程线的方法。

第二章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1、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2、地面灌溉3、喷灌、滴灌、微喷灌、渗灌主要讲述灌水方法的分类及适用条件,重点介绍畦灌、沟灌和淹灌方法。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灌溉与排水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灌溉系统和排水设施,了解其适用条件;3. 学生能掌握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4. 学生能解释灌溉与排水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评价特定地区的灌溉与排水需求;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并进行基本的工程计算;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达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 学生能够理解灌溉与排水工程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学科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灌溉与排水的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具体实例,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 灌溉的定义、目的与分类- 排水的定义、作用与重要性2. 灌溉系统设计- 灌溉水源的选择与评价- 灌溉制度的制定与优化- 灌溉设施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灌溉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 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设施的类型与功能-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排水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灌溉与排水工程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地区灌溉与排水工程实例- 探讨灌溉与排水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效果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重要性与现状- 水资源管理策略与措施- 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灌溉与排水基本概念,灌溉水源的选择与评价第二周:灌溉制度制定与优化,灌溉设施类型与适用条件第三周:灌溉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第四周:排水设施类型与功能,案例分析第五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课程总结与复习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第二章“灌溉与排水工程”相关,涵盖了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研究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规划、治理措施、直接的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学科。

是从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通过《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的讲授、作业、习题、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收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具有中小型灌区规划设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绘制规划图和编制设计文件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灌排区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成就动机。

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真正融“学训”为一体,并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步骤及要求。

四、课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灌溉渠道系统的规划布置:旱作物的农田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的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设计灌水率及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地面灌水技术要素的确定、灌溉对水源的要求及无坝引水工程水利计算、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渠道流量推求及渠道断面设计。

(2)掌握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田间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确定、骨干排水系统的布置、排水沟流量确定,排水沟断面设计等。

2、技能目标(1)能确定作物的需水量、拟定作物的灌溉制度;(2)能进行灌溉渠道规划布置、流量推算及断面设计。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

《灌溉排⽔⼯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灌溉排⽔⼯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灌溉排⽔⼯程学课程设计》的简介、教学⽬标、总体要求、教学要求、学⽣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于农业⽔利⼯程专业。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T 7713.1-2006 学位论⽂编写规则GB 7714-2005 ⽂后参考⽂献著录规则西北农林科技⼤学2014版本科培养⽅案(农业⽔利⼯程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西北农林科技⼤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西北农林科技⼤学本科教材选⽤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3 课程简介3.1 中⽂简介本课程是本科农业⽔利⼯程专业必修的实践课。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作物需⽔量、制定不同⽔⽂年份灌溉制度、求出灌区设计灌⽔率、进⾏灌溉系统⼯程总体布置、绘制灌区总体布置图、进⾏渠道⽔⼒计算、渠系或管道系统设计、绘制各级渠道纵横断⾯图、撰写设计报告。

通过对学⽣进⾏灌溉⼯程规划布置与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学⽣综合使⽤技术资料能⼒,使学⽣掌握灌溉⼯程设计的⽅法与步骤,培养学⽣独⽴思考与⾃我获取和运⽤知识的能⼒。

3.2 英⽂简介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graduate stud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Engineering.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drawing up the irrigation schedule for different hydrological years, finding the design irrigation modulus of irrigation district, irrigation project general layout, general layout of irrigation district drawing, and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channel, canal or pipeline system design, drawing allChannels for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section level, writing the design report.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overall ability to us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master 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irrigation project,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self-access and use of knowledge.4 教学⽬标对学⽣进⾏灌溉⼯程规划布置与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学⽣综合使⽤技术资料(包括基本资料获取、正确使⽤标准与设计规范、合理选取计算参数、灵活运⽤计算公式)能⼒,使学⽣掌握灌溉(排⽔)⼯程设计的⽅法与步骤。

灌溉排水课设

灌溉排水课设

一、灌区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贡河灌区开发的背景贡河运区位于长江以南,南为贡河,北至介荣山,西起马头山,东以龙尾河为界。

河流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地势较高,一直没有自流的灌溉渠道,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灌水劳动力消耗很大。

人民迫切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理方法,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缺水已经造成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当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抓住“十二五”时期加快水利发展的机遇,解决当地人民用水困难问题。

2.规划概况贡河灌区总控制面积11万亩,设计后灌溉面积8.8万亩。

规划确定在贡河上游筑坝,从马头山谷处引水,充分利用当地地势优势,沿北面山区修建干渠,其间跨吴家河,申溪处修建渡槽两座,修建4条支渠,农渠若干。

沟道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排水优势,沿吴家河,申溪,龙尾河建支沟3条,并在申溪与龙尾河中间修建支沟1条,斗、农沟若干。

规划后水田占75%,旱地占5%,沟塘水面占7%,村庄道路等非耕地占13%。

3.灌区水资源极其利用情况(1)地表水灌区过境地表水为贡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37.1m3/s,保证率为80%,年来水量约11.7亿立方米,5~8月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达62.5 m3/s。

(2)地下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17,4~8月份埋深较浅,地下水充沛。

(3)水资源利用情况贡河水位较低,其他天然河流水位也很低,不能满足自流灌溉,只能采用抽水提水,而且灌水没有固定的灌溉渠道。

水分配的不均匀也给水的利用带来了困难,申溪与龙尾沟之间的间距过大,中间部分地区无法获得水源,因此灌溉极为不便。

4.灌区建设的必要性灌区幅员辽阔,土地连片,土壤肥沃,地势较为平坦,气候适宜,雨、热、光同季,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增产潜力很大,灌区的建设对巩固国有商品粮基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灌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在过去20年间,我国粮食总量从3500亿千克增加到4695亿千克(2004年底),基本实现粮食的供需总量平衡,但略有缺口,每年仍要从国外进口粮食350亿千克左右。

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教案

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教案

《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教案一、课程的基本要素1、课程中文名称:灌溉与排水工程2、课程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 Prainage Engineering3、课程编号:0312094、学科分类:农业工程4、课程类别:专业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9、学时:总学时60(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8)。

10、学分:311、先修课程水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与农作、地下水利用等有关基础课12.并修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概预算等二、课程介绍: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为:(1)知识方面了解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掌握控制农田土壤水分以及进行合理灌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掌握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方法;了解灌区水利规划的方法步骤以及掌握有关基本知识;明确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灌排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方面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能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能进行灌排系统的流量计算和纵横断面设计。

(3)能力方面能独立担当中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及灌、排管理工作。

2、课程特点《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专业课。

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的方法;了解灌、排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使学生重视灌、排管理;了解灌排系统管理中的一些现代化技术;掌握灌排工程的经济评价,掌握新疆盐碱土防治的水利措施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使用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第一版4、参考教材(1)《农田水利学》(第三版). 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8月(2)《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3)《农田水利学习题试验集》.张增圻、沈荣开合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年(4)《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罗家雄等编著·水电出版社·1985.4三、教学要求与学习方法1、教学要求由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的简介、教学目标、总体要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13.1-2006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
3 课程简介
3.1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本科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必修的实践课。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作物需水量、制定不同水文年份灌溉制度、求出灌区设计灌水率、进行灌溉系统工程总体布置、绘制灌区总体布置图、进行渠道水力计算、渠系或管道系统设计、绘制各级渠道纵横断面图、撰写设计报告。

通过对学生进行灌溉工程规划布置与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使用技术资料能力,使学生掌握灌溉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2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graduate stud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Engineering.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drawing up the irrigation schedule for different hydrological years, finding the design irrigation modulus of irrigation district, irrigation project general layout, general layout of irrigation district drawing, and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channel, canal or pipeline system design, drawing all
Channels for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section level, writing the design report.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overall ability to us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master 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irrigation project,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self-access and use of knowledge.
4 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灌溉工程规划布置与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使用技术资料(包括基本资料获取、正确使用标准与设计规范、合理选取计算参数、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能力,使学生掌握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熟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掌握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熟悉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5 总体要求
5.1知识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知识
——农田灌溉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知识
5.2能力
——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能力
——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能力
5.3素质
——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
——系统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问题
6 教学要求
6.1设计内容与时间分配
表1 设计内容与时间分配
注:每天按8学时,每周5天计算。

6.2课程设计类
(1)设计任务
1)灌区基本资料汇总与计算
熟悉灌区基本资料,对气象资料进行初步处理与整编,通过降水资料分析确定灌溉设计典型年;利用灌区设计典型年气象资料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通过查找资料,确定该灌区作物系数,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根据灌区作物种植与水源情况,通过水量平衡法拟
定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灌溉制度,即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灌溉制度通过水量平衡法拟定,油菜和棉花的灌溉制度根据灌区经验已经给定;计算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确定灌区设计灌水率。

2)工程布置
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选择干、支渠系建筑物;在灌区内选择某一支渠控制的灌溉区域作为典型,进行支渠以下各级渠系及其建筑物的布置。

3)流量推算
推算典型支渠的设计流量并计算典型支渠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推算各个支渠的设计流量;推算干渠各段设计流量。

4)横断面设计及纵横断面图的绘制
典型支渠进口横断面设计并绘制横断面图;干渠各段横断面设计,并绘制横断面图;绘制干渠纵断面图。

(2)提交成果
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表格(若干);灌区渠系规划布置图(A3纸);典型支渠田间工程规划布置图一张(A4纸);渠道横断面图(多个)一张(A3纸);干渠纵断面图一张(A4纸)。

要求:设计报告必须手写,相关图表和封面可以打印,图表要有图名,报告中要在相关位置标注见图或表,打印纸张大小要基本一致,装订要漂亮。

7 学生学习策略
本课程设计具有很强实践性,需要综合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学生按部就班动手去做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可采用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认真听讲,熟悉设计方法和要求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利用设计规范,比较确定合理设计标准和参数
----善于采用有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阅读设计报告实例,提高撰写报告能力
----回顾设计过程,总结设计心得,形成系统的工程设计思想
8 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纪律、任务进展、设计报告、绘图
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与成果报告考查相结合
成绩评定:
优:不迟到早退,按进度完成任务,设计基本合理,报告撰写规范整齐、绘图漂亮
良:迟到早退不超过70%,基本按时完成任务,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基本合理,图表完整
中:迟到早退不超过50%,部分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有抄袭现象
差:不能按照进度完成任务、迟到早退超过50%,严重抄袭
9 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课程组或教研室根据课程设计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查阅设计报告以及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明确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课程组或教研室不断修改与完善,确保课程质量标准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