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重点

合集下载

《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课件——第一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课件——第一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化
5.标准化的形式(6)综合标准化概念:即整体标准化,是针对不同的标准化对象,以考虑整体最佳效果为主要目标,把所涉及的全部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处理的标淮化管理方法。是系统工程和标准化相结合的产物:以标准化具体对象系统为研究对象,准确地把握各种相关要求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功能效果最佳基本特征:系统性、目标性和整体最佳性等
第一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第一节 标准化和标准
第一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第一节 标准化和标准第二节 标准的分类 第三节 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第一节 标准化和标准
一、标准化二、标准
一、标准化
1. 标准化的概念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注:1.标准化活动确立的条款,可形成标准化文件,包括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2.标准化的主要效益在于为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预期目的改进它们的适用性,促进贸易、交流以及技术合作。
一、标准化
6.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标准化的原则是揭示标准化活动或标准化工作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客观规律是开展标准化工作时应遵循的规则八个基本原则:超前预防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统一有度原则 动变有序原则互相兼容原则 系统优化原则阶梯发展原则 滞阻即废原则
二、标准
1.标准的概念标准(standard)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调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注:1.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2.规定的程序指制定标准的机构颁布的标准制定程序;3.诸如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等,由于它们可以公开获得以及必要时通过修正或修订保持与最新技术水平同步,因此它们被视为构成了公认的技术规则。其他层次上通过的标准,诸如专业协(学)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在地域中可影响几个国家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课程编码:4.学时:60学时5.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等。

(二)课程性质《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食品法规的发展历史、现状,使学生懂法守法,为将来从业打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按照2020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对应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课程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开展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

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描述食品安全法各条款的组成,理解食品企业安全控制岗位的工作过程;会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能熟练根据国家标准或职能部门要求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制度;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沟通和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养成食品安全重于一切的意识。

食品标准与法规word教案

食品标准与法规word教案

食品标准与法规word教案第一章:食品标准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食品标准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食品标准的分类和制定原则3. 了解我国食品标准的体系结构二、教学内容1. 食品标准的定义和作用2. 食品标准的分类a. 产品标准b. 方法标准c. 安全标准d. 卫生标准3. 食品标准的制定原则4. 我国食品标准的体系结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标准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制定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食品标准案例,加深学生对食品标准的理解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2. 食品标准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食品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食品标准的定义和作用3. 讲解食品标准的分类和制定原则4. 讲解我国食品标准的体系结构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食品标准案例,加深学生对食品标准的理解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食品法规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食品法规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食品法规的分类和制定原则3. 了解我国食品法规的体系结构二、教学内容1. 食品法规的定义和作用2. 食品法规的分类a. 行政规章b. 部门规章c. 地方性法规d. 法律3. 食品法规的制定原则4. 我国食品法规的体系结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法规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制定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食品法规案例,加深学生对食品法规的理解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2. 食品法规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食品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食品法规的定义和作用3. 讲解食品法规的分类和制定原则4. 讲解我国食品法规的体系结构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食品法规案例,加深学生对食品法规的理解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六章: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实施过程2. 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监管机制3. 了解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执行机构二、教学内容1.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实施过程a. 制定b. 发布c. 实施d. 监督与检查2.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监管机制a. 政府监管b. 行业自律c. 社会监督3. 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执行机构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 相关部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实施过程和监管机制2. 案例分析法: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监管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监管机制的理解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2. 食品标准与法规监管的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食品标准与法规实施与监管的重要性2.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实施过程3.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监管机制4. 讲解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执行机构5. 案例分析: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监管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监管机制的理解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七章: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2. 掌握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3. 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a. 原料采购b. 生产过程c. 产品质量检测2.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a. 工艺流程b. 产品质量控制c. 卫生管理3.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食品销售中的应用a. 渠道管理b. 价格监管c. 标签管理4.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作用a. 保障食品安全b. 维护消费者权益c. 促进行业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其作用的理解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2.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应用的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2.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3.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4.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在食品销售中的应用5. 案例分析: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实践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其作用的理解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八章: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与更新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原因2. 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更新过程3. 了解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与更新机制二、教学内容1.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原因a. 适应食品安全新形势b. 跟进科技发展c.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2.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更新过程a. 修订立项b. 修订起草c. 修订审查d. 修订发布3. 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与更新机制a. 定期评估b. 应急修订c. 公开征求意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原因和更新过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修订与更新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修订与更新机制的理解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2. 食品标准与法规修订与更新的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食品标准与法规修订与更新的重要性2.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原因3. 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更新过程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相关概念、分类、制定原则、体系结构、实施与监管、实践中的应用、修订与更新等内容。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重点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重点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效力不同;制定主体不同;制定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形式不同;食品标准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具有相对统一性、民主性和可协调性。

食品法规缺乏这种特性,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食品法规相对较稳定,而食品标准常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被修订和补充。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简化、统一性、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

标准分类:按标准效力性质分类、按标准层次分类、按标准内容分类、按标准功能分类。

我国食品标准和标准制定中需要强化的环节?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企业标准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有效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2)某些标准的制定过程过于草率,或前期研究薄弱,或缺乏对全国性同类产品的调研,或缺少科学依据,导致标准的实用性差,使企业难以遵守。

(3)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

(4)标准更新不及时,标龄过长,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没有起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特别是某些陈旧的食品标准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重要标准缺失,某些重要领域至今尚未制定国家标准。

(5)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相对缺口较大,导致对食品安全质量的严重影响。

(6)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国家标准应该能使用户在国家专业网站免费查询,及时了解新标准颁布,以及旧标准更新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而不应因为查询困难、不便或收费而造成障碍。

(7)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要求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质量指标:安全特性、营养性状、外观质量。

食品质量:包括所有影响产品对于消费者价值的特征,影响包括:影响食品质量的特征:如腐败、污染、变色、发臭;应该具有的食品质量特征:如色、香、味、质地以及加工方法。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24 学时、1.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质量卫生法规、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GMP、SSOP、HACCP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二、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能够从事食品企业标准、法规、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能够编制相关的标准和体系文件,并对各类食品企业运行的相关体系进行审核等。

三、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食品标准化原理,中国现行食品标准,中国现行食品法律。

课程教学难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都较强,概念性知识较多,因此应在教学中应重视大量实例,结合实际问题。

主要采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标准与法规概述;(2)标准与法规的关系;(3)标准与法规作用;(4)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概念、相互关系;(1)难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3学时)1.教学内容(1)标准与标准化;(2)标准分类与食品标准内容要求;(3)食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GB/T1.1的结构、层次、格式与食品标准的编制;(2)难点是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

第三章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2学时)1.教学内容(1)食品法律法规概述;(2)法律法规的分类;(3)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

《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要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要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要点1)Haccp定义2)Haccp七大原理3)食品的3种危害类型?4)食品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5)何谓食品安全6)何谓风险评估7)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哪三个层次?其中哪个属于强制性标准?它由哪个部门制定发布?8)简述食品生产经营中对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9)生产车间可以带入或存放衣物、食品吗?10)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需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许可吗?11)农民销售自产食用农产品,需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吗?12)特仑苏(OMP)牛奶违反食品安全法中哪方面的规定?13)请列举食品安全法中的亮点。

14)餐饮场所应距离污染源的距离是多少?餐馆、酒店的家禽饲养和宰杀场地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多少米开外?15)假冒伪劣产品包含哪几个方面?16)产品质量法索赔期限如何规定?17)若某商品包装上明示安全使用期是5年,消费者使用了7年后,产品爆炸致其家人受伤,根据《产品质量法》其是否可以获得赔偿?18)进出口检疫的目的?19)进出口检疫的对象?20)出境检疫需要重新报检的项目?21)过境不再检验的情况?22)国家禁止进境的项目有?23)食品辐照的辐射源有哪些?24)何谓食品辐照的吸收量?25)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26)我国颁布了哪六大类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27)何谓食品新资源?28)新资源食品分为哪四大类?29)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是什么?30)何谓实质等同性?31)新资源食品的批准文号是怎样的?32)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并列举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33)举例说明转基因食品的功能有哪些?34)简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35)利用转基因玉米加工制成玉米羹,但玉米羹中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我们该如何标识该玉米羹?36)何谓保健食品?37)举例说明功效成分有哪些?38)列举保健食品的功能。

39)保健食品的标签包括哪些特殊要求?40)列举包装材料的种类及包装材料中的污染物。

食品标准与法规要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要点

重点为2、5、7、8;第九章可以不看第2章,要求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标准化,方法、原理,食品标准的分类及其关系(GB;QB;DB;Q\),要求能看懂食品标准,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编写要求,能自己制定食品企业标准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国际和国内都需要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做出评价和判定,依据是什么呢?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标准化部门制定的食品标准与法规。

地沟油五、食品企业标准编写实例分析1、企业标准的内容、范围与强制性GB相抵触1)内容相抵触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畜禽肉类食品中铅的Max为0.2mg/kg,某企业规定0.5mg/kg——常犯的错误有的企业标准中规定营养成分指标远远低于GB,如某企业含乳饮料企标pro含量为大于等于0.4g/100ml,GB11673-2003《含乳饮料卫生标准》规定大于等于1 g/100ml。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2)范围相抵触GB对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不可超范围使用。

如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只允许在谷物类食品、乳制品、婴幼儿食品中添加,但有的企业在制定绵白糖或食盐的企标时规定加入上述元素(对不缺乏的人并非越多越好,例子加碘盐)3)违反标准不应重复制定的原则某企业制定企标《超高温消毒牛奶》,已有GB5408.2-1999《灭菌乳》,并且技术指标上没有差异,只是加了一些辅料。

——没必要重新制定,辅料可以在配料表中体现。

2、未遵守可证实性原则目前,减肥和增高食品没有GB或行标,企业执行的都是企标,但没有规定检验方法,即不能通过实验来证明确实具有减肥或者增高的作用。

GB\T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对果汁饮料的定义为:在果汁或者浓缩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清汁或浊汁制品,成品中果汁含量不少于10%(m/v)。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一章 绪论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一章 绪论

1)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 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2)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3)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及QS标志,承诺“ 质量安全”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六)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1、超前预防的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 3、统一有度的原则(在一定范围、时期、条件下,对标准化
定,国家标准的有效期为5年,企业标准为3年。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4.强制性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一种约束、指导人们
行为的准则和依据。标准中不允许有任何含糊不清的解
释。标准不仅有“质”的规定,还要有“量”的规定,
不仅对内容要有规定,对形式和对其生效的范围也要作
举例 GB/T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 储藏的总体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食与油料 进出仓、粮食与油料储藏期间的粮情与品质质量检测、粮食 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GB/T21118-2007小麦粉馒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馒头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第一章 概 论
(二)标准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标准的内容并不是由制定者随心所欲决定的,而是根据 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并经过科学试验制定出来的。它反 映了某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
2.统一性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简化和优化是
统一的过程,秩序化是统一的结果。 3.时效性 标准颁布以后,并不是永久有效的。根据我国的有关规
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 的主导作用。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单选、多选、名词、简答、问答1.什么是食品安全事故3.什么是认证4.什么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内容?6.标准的必备要素食品术语标准,食品图形符号、代号标准、食品分类标准、食品标准的编写标准11.食安法应用范围20.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21.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有何标准22.修改采用的含义?(国际标准)23.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是建设市场经济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市场主体法25.德国食品标准情况如何27.禁止销售农产品情形28.食品安全标准里危害食品安全的限量指标29.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容?30.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第一章绪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这门课程研究内容以食品法律法规、食品标准及食品的市场准入和认证管理为主线,分别介绍了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国际与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食品标准化基础知识与标准编写,我国的食品标准,食品国际标准及采用国际标准体系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认证管理等。

.什么是标准?法?标准:为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9.什么是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15.标准与法规的功能(绪论、问答题)1)促进技术创新: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可以占领技术制高点,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使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

2)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

运用技术标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标准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桥梁。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没有标准就没有高质量产品。

标准称为质量工作的基石。

4)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判断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考试重点整理.doc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考试重点整理.doc

食品标准与法规Food standards and laws第一章绪论一、全球三大权威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二、技术法规的定义及特点定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以及规定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的文件。

特点:(1)强制性:只有满足技术法规要求的产品方能销售或进、出口。

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不予销售或进出口。

(2)约束范围广:包括产品的具体特性,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等。

(3)表现形式多样:国家法律,部门条例,政府法令,强制性标准等。

三、我国食品标准与国外食品标准相比存在的问题1.食品标准数量不少,但结构不合理,系统性较差;2.标准的更新滞后,先进性程度和实用性较差;3.食品标准体系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本概念(食品法律、食品法规)食品法律: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属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所有与食品相关的活动的法律依据,包括食品生产、经营、检验和监督管理等。

《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

食品法规:行政法规、技术法规和部门规章第二章标准化与食品标准一、标准和标准化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定的过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in Food)课程编码:6321Z019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简介】《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并能初步掌握与食品相关的国内外标准与重要法规,使学生对食品行业标准及法规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标准、标准化、法规、认证等的基本概念,理解制定我国食品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方法,了解并熟悉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认证程序和要求等,并能够根据所学具有分析和处理食品违标违法事件的基本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包装学》、《食品添加剂》等课程。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的标准和标准化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具有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并且能够能对现实中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学时自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研究法等。

环境要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室辅助教学;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需要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化学实验室。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食品标准与法规》,张建新陈宗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第二版参考书:[1]《食品标准与法规》,彭珊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2]《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吴鹏,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3]《食品标准与法规》,胡秋辉,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年9月,第二版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标准与法规的战略地位;理解:国内外食品标准法规的发展趋势,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学习方法;掌握: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运用:标准与法规之间的相互关系。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讲义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讲义

食品标准与法规讲义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王承明绪论一、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1. WHO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按其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另:人类食物供给和消费的可靠程度。

广义的食品安全:持续提高人类食物生活水平。

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数量安全、生态安全。

2. 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类型(1)感观指标(2)理化指标:营养、功能因子安全(3)微生物指标(益生菌、安全)3. 影响食品质量的环节原料、加工、包装、标签、储藏、运输和销售4. 食品质量与安全涉及的内容(1)食品质量基础支撑体系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危险性评估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等(2)食品质量监管体系机构设置、安全风险分析和标签体系等(3)食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产地环境监测、植物检疫与动物防疫体系、投入品管理、食品加工储运、市场准入、食品供应组织体系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4)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二、本课程基本介绍1 课程性质和地位食品法典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学习企业标准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生产和管理。

2 本课程内容食品标准基础知识食品质量卫生基本法规计量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辐照食品、新资源食品、转基因食品和保健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包装与标签法规食品进出口法规3 本课程特点与实际生产和管理关系密切,与经济关系密切,与法律关系密切,知识全新。

三、参考文献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法规应用指南,张建新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2版),2004食品法典工作法规,徐士新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食品卫生与安全,中国法制出版社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网址)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系统食品法典委员会网址) (中国食品质量网)(食品伙伴网)第一章标准第一节标准化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标准?在一定地区内,经共同协商一致,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规定的技术性文件,经公认机构批准,以供大家共同遵守。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1、我国当代法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

2、食品法律法规:①定义: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②四大特点:权威性、职权性、程序性、综合性③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

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对食品法律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空间效力: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

对人的效力: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指食品法律法规的溯及力:新法颁布实施后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3、中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食品卫生法》自行废止。

《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04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

5、《产品质量法》是调整食品的生产、流通和监督管理过程中,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部门规章;④.规范性文件;⑤.食品标准。

7、与WTO相关的两项重要协定:《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

8、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食品标准水平决定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高低,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近几年来一直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食品标准为准绳和以食品法律法规为支撑是提升现代食品工业的一项战略举措。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的标准和标准化,以及国内外食品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法律法规的知识,能对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研究食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配送等全过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标准、标准化、法规、认证等的基本概念,制定我国食品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方法,了解并熟悉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认证程序和要求等,并能够根据所学具有分析和处理食品违标违法事件的基本能力。

三、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标准与法规的作用第三节课程目标【本章重点和难点】(1)重点:标准与法规的概念标准与法规的联系(2)重点:难点:标准与法规的联系【思考题】1、以实例表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重要性2、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的方法有哪些?第二章食品标准的制定和编写【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标准的分类,理解标准制定的原则和程序,掌握食品企业标准制定的程序和企业标准的编写方法。

【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食品标准制定的程序第三节食品标准的结构第四节食品标准要素的编写第五节包装材料的卫生【本章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标准制定的原则和程序,标准要素的编写。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与食品标准和法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等,形成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2.掌握解读、理解和应用相关法规等技能;3.能够对已有的食品标准和法规进行合理运用和调整;4.具备较强的法律素养和责任意识,能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课程内容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对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通过法规或者推荐标准进行限制、规范和约束的各种要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概念和构成;2.食品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性;3.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执行的主要机构和程序;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国际战略和动态。

2.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形状、保质期等特性而添加的物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概念;2.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控制标准;4.食品添加剂的代表性产品,如防腐剂、甜味剂等。

3. 食品包装和标识食品包装和标识的管理包括国内食品包装行业管理体系、包装材料符合性和卫生规定、产品标示要求、进出口检疫和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包装行业安全管理体系;2.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和标准;3.食品包装和标识的规范和标准;4.食品进出口检疫和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课堂表现、论文或者小组项目等方式,通过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水平。

五、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方面,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合理的保障和便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增强相关意识和责任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健康和安全的生活保驾护航。

《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大纲.doc

《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大纲.doc

《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12115 (0612115H)一、课程说明英文名称:Food Laws Standai'ds1.课程类别专业课模块(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合作办学)。

2.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1)了解食品法规与标准在食品工业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及食品经济贸易中的重要性;(2)熟悉我国标准化法、计量法和产品质量法;了解某些国际纽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标准状况;(3)学会食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了解食品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和质量认证条件与程序;(4)熟悉食品安全认证和食品市场准入的条件与程序。

4.学分与学时学分1,学时40 (40+0)。

5.建议先修课程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质量认证(食品工厂质最控制)。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第1版)•张建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7.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2)采用教师讲授为主体、以案例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8.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吋成绩占20%,形式有:平吋测验、课堂提问与讨论等。

9.课外自学要求(1)预习和复习教材内容;(2)查阅相关参考书、期刊文献及网站。

查阅同类教材、相关专业期刊、网站,消化所学知识, 加深理解,了解所学内容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状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标准与法规的关系及其作用;(2)国内外标准法规概况;(3)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市场及国内经济中的地位。

基本要求:了解标准与法规的关系;了解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情况;明确食品标准与法规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食阳标?i与法曲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标准化法与标准制定基本内容:(1)概述;(2)标准化方法原理与标准分类;(3)食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基本要求:深入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掌握标准的分类法;熟悉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效力不同;制定主体不同;制定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形式不同;食品标准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具有相对统一性、民主性和可协调性。

食品法规缺乏这种特性,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食品法规相对较稳定,而食品标准常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被修订和补充。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简化、统一性、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

标准分类:按标准效力性质分类、按标准层次分类、按标准内容分类、按标准功能分类。

我国食品标准和标准制定中需要强化的环节?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企业标准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有效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2)某些标准的制定过程过于草率,或前期研究薄弱,或缺乏对全国性同类产品的调研,或缺少科学依据,导致标准的实用性差,使企业难以遵守。

(3)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

(4)标准更新不及时,标龄过长,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没有起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特别是某些陈旧的食品标准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重要标准缺失,某些重要领域至今尚未制定国家标准。

(5)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相对缺口较大,导致对食品安全质量的严重影响。

(6)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国家标准应该能使用户在国家专业网站免费查询,及时了解新标准颁布,以及旧标准更新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而不应因为查询困难、不便或收费而造成障碍。

(7)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要求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质量指标:安全特性、营养性状、外观质量。

食品质量:包括所有影响产品对于消费者价值的特征,影响包括:影响食品质量的特征:如腐败、污染、变色、发臭;应该具有的食品质量特征:如色、香、味、质地以及加工方法。

食品安全:是食品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指预防所有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危害。

食品卫生: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一、范围不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

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二、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

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区别:食品质量有好次、高低程度之分,食品安全概念中不含类似等级划分,不安全的食品不能食用。

对食品质量的判断,人们通常可以根据经验、常识等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对食品是否安全的判断往往要借助较为专业的检测手段。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指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机关依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管理活动,社会各界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活动,以及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按照产品质量法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和。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包括: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机关、社会各界对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以及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是外部监督管理和内部监督管理的结合。

第四章食品安全与管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赋予食品的含义: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源性化学危害、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的危害。

食品卫生标准是指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对食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与疾病的发生和预防相关的各种因素所做出的技术规定。

通常包括:安全、营养和保健三个方面。

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1.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2.工厂的卫生管理3.人员卫生与健康的卫生要求4.方法第五章食品许可证与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许可证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为规范本国或本地区食品企业生产、保护消费者利益而采用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

食品许可证的分类:食品生产许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食品流通许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餐饮服务许可:卫生部所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办程序:申报初审、受理申请、现场核查、发证检验(样品)、材料上报、决定、证书颁发。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督制度。

其内容包括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及市场准入标识标示。

第6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是一种系统的用组织科学技术信息及其不确定性信息,来回答关于健康风险的具体问题的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过程的四个步骤: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不良作用的生物、化学、物理因子暴露(量)评估:膳食摄入量的估测危害特征描述:评价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不良作用风险特征描述: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危害特征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也应进行。

风险特征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食品安全中化学性危害的危害识别:流行病研究、动物试验、体外试验、结构-活性关系。

不良效应:是量反应,指接触一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改变。

此种变化的程度用剂量单位来表示,如毫克(mg)等。

不良反应:是质反应,指接触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死亡率、肿瘤发生率等。

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异常”或“正常”等计数方法来表示。

半数致死剂量:表示为LD50,是指在假设的实验条件下,当单一危害暴露于一个种群的生物,而该种群生物出现50%死亡率。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FAO/WHO所推荐,是以体重表达的每日允许摄入的剂量,以此度量终生摄入不可测量的健康风险(标准体重为60kg)。

第七章食品召回及追溯食品召回:食品召回是指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在获悉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有问题产品,予以更换、赔偿等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

食品召回的意义:食品召回制度关注的是最终消费品,是从最终消费品逆生产顺序进行食品安全管理。

这种方式将促使食品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在因召回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与提高食品质量而增加的成本之间进行博弈,相关方不仅会加强自身的管理,同时会在产品质量上提高对供货商的要求,拒绝劣质食品,降低缺陷食品召回的可能性。

实施食品召回制度可以净化市场环境。

实施食品召回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充分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有效降低社会成本。

食品召回的管理方式:根据召回方式不同,可分为主动召回与强制性召回。

根据召回范围不同可分为:批发级别召回;零售级别召回;消费者级别召回。

根据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召回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召回。

食品追溯制度的意义:1.食品追溯体系具有食品电子身份证特征效应,可以对食品实行全程跟踪和监管,确保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性。

2.食品追溯体系能够促进我国食品质量稳定提高,增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3.食品追溯体系可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控制能力。

4.食品追溯体系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食品追溯制度的定义: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信息加以有效管理,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采用定性和定量方式跟踪产品。

食品的追溯性是指食品具备的通过在食品供应全过程中所记录的标识,追溯食品的生产历史、用途和当前位置的能力。

食品追溯体系的构成:1.记录管理2.查询管理3.标识管理4.责任管理5.信用管理食品追溯制度的分类:根据食品追溯性的范围可以将其分为食品生产企业内部的追溯性和食物生产链上的追溯性食品追溯制度的实施原则:1.适度追溯原则:追溯体系目的的设计决定了追溯的宽度(Breadth)、深度(Depth)和精度(Precision),也决定了追溯体系实施的投入和收益比率。

2.“向前一步向后一步”原则:从追溯的可实施角度考虑,追溯参与方仅需要向后追溯到直接来源,向前追溯到标识和记录货物的直接接收方。

3 追溯体系的建设与食品质量认证体系有机结合原则食品追溯技术:条形码标识技术电子射频标识技术DNA 标识技术1.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新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对滞后。

(2)建立统一通用数据标准有一定难度。

(3)缺少建立实用可靠追溯体系模型。

(4)追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缺少食品原料产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撑,例如要对蔬菜追踪到某一块地。

2.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启示(1)应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2)应该完善食品包装和标签制度。

(3)应该加强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的研发工作。

(4)应该结合HACCP 等质量管理体系。

(5)应该通过示范推进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第八章食品认证食品认证目的及意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增强消费者和政府对企业的信任感。

(2)增强企业法律意识,降低风险支出。

(3)增加产品市场竞争机遇。

(4)推进企业技术更新改进降低生产成本(5)有助提高产品质量特性。

(6)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参与积极性。

(7)降低企业的商业风险对消费者(1)可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2)可以增强食品卫生意识。

(3)可以增强对食品供应安全的信心。

(4)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人们安康。

对政府(1)使政府在提高和改善公众健康方面,能发挥更积极的影响。

(2)将改变传统的食品监管方式,使政府从被动的市场抽检,变为政府主动地参与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

(3)可保障食品贸易的畅通,(4)更能提高政府管理信心,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力。

食品认证定义:由认证机构证明其产品、服务或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法规、或相关技术法规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认证形式:(1)体系认证。

(2)产品认证。

(3)服务认证GB/T 19001-2008标准修订原则:等同采用原则一致性原则继承性与进一步完善相结合原则相容性原则规范性原则ISO9001的基本要求(1)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