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夏日赏荷寂寞阅读训练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9a9d80240c844768eaee56.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大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b936316b307e87100f69603.png)
苏教版《夏》阅读与写作训练七年级语文教案[课内精读]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⑧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①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②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③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选文中最能体现夏天“热烈”的旋律的三个近义词是2、选文第一节中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3、课文说“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则是“中性的黄色”,那么你认为冬天应该是何种色彩?请仿照划线句为冬天写一个句子。
七年级语文教案*4、真揣摩,如果用括号中的词替换句中加点的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a、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b、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③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课外延读](一)无雨夏天苦等了一个漫长的春季,眼看这个夏天就快过去了,却一直没有看到下雨的迹象。
难道说这个多雨的季节竟然不会有小雨淋漓的诗意?没有大雨磅礴的酣畅?燥热和枯干的不仅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们几乎要失去耐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7464c955270722182ef755.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夏》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满()潺潺( ) 芊芊( ) 主宰( )匍匐( ) 黛色( )苦sè ( ) xuānlǜ( ) 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秘密的厚发。
B.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3.从“轻飞曼舞、蜂飞蝶舞、磅礴、希望、赞美、春华秋实、春花秋月、灵秀之气、旺盛活力”中任选4个词语写一段话。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3e68b8c0647d27284a7351c9.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同步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同步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同步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课《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发髻B.千钧一发C.令人发指D.发现答案:D解析:分析:D项“发"读fā,其他都读fà。
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迸发(bènɡ)逸致(yì) 急促(cù)B.磅礴(bánɡ) 烘烤(hōnɡ) 主宰(zǎi)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D.匍匐(pū) 黛色(dài)澹澹(dàn)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的“磅”应读pánɡ;C项中的“贮”应读zhù;D项中的“匍”应读pú.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一样。
(比喻喧嚣嘈杂)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 B.大概,春日融融..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表明特征的记号)..的蜂蝶不见了.(柔和优美的舞蹈)D.轻飞曼舞....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沸腾"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B项中“融融"形容暖和;C项中“标志"表明某种特征。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b0fc54b4daa58da1114a0b.png)
第17课夏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主(zǎi) (zhù) 藏 (bèng ) 发闲情逸(zhì)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眠。
②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3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一)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⑧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4.选文中最能体现夏天“热烈”的旋律的三个近义词是 _________ 5.选文第一节中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6.课文说“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则是“中性的黄色”,那么你认为冬天应该是何种色彩?请仿照划线句为冬天写一个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夏日赏荷寂寞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夏日赏荷寂寞阅读训练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9bf08f7c1cfad6195fa7e9.png)
夏.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张岱《夏日赏荷》)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至夏日至:
(2)余以为妙绝绝: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译文:
3.作者通过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荷花的感情,根据文章试着从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进行赏析。
1.(1)到(2)极,非常
2.(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
3.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荷花在雨后的形态,而前文又写“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则表现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至极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同步练习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ae185baaea998fcc220eee.png)
第17课夏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主(zǎi) (zhù) 藏 (bèng ) 发闲情逸(zhì)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眠。
②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3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一)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⑧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4.选文中最能体现夏天“热烈”的旋律的三个近义词是 _________ 5.选文第一节中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6.课文说“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则是“中性的黄色”,那么你认为冬天应该是何种色彩?请仿照划线句为冬天写一个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17夏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7夏练习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1013c4ccbff121dc368392.png)
十七夏01积存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芊.芊( ) 黛.色( ) 轻飞曼.舞( )融.融( ) 匍匐..( )( ) 澹.澹( )春华.秋实( ) bèng()发主zǎi()zhù()藏闲情逸zhì() 磅bó()2.说明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通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转动,在天地间升腾..。
(4)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3.(柳州模拟)以下句子中标点利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
B.固然,海洋所能提供给咱们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D.咱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仍是到资料室去查找资料?4.以下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麦浪翻腾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作者什么缘故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充满紧张、烈火、急促旋律的夏天呢?6.读下边两段文字,从语言形式上看,你感觉哪一段更符合写夏的紧张、急促的旋律?并说说理由。
①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人,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②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人,他们都弯着腰,个个都汗流满面,他们一心想着赶快收割;麦子运到场上来了,他们一心想着赶快打麦子。
7.认真琢磨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并以提供的材料为内容,在中间补写一个句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试卷17夏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试卷17夏精品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8a2bdd1c52d380eb62946d4a.png)
夏夏天的旋律是__________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阅读文段,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热烈B.紧张C.慌忙D.急促2.第一句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什么?3.第(2)句如果改成“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中“可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请用“可是”再造一个句子,这个“可是”的意思要与文中的意思不同。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选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 _》,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6.为什么说“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答案】1.B(和下句中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衔接最恰当)2.这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总领下文。
3.原文“快割、快割”“快打、快打”短句重复,读起来节奏快,确实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
这里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4.“可是”是加强疑问语气,意思是“是否”“是不是”。
例:大家虽然很累,可是都很愉快。
5.白居易《观刈麦》,说明在夏季处处体现紧张、急促的旋律。
6.因为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这也与前文所说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照应。
【知识拓展】拓展阅读秋思梁衡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
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28b080a8956bec0875e391.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大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测练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测练苏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8d28356294dd88d1d26b38.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同步测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同步测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同步测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夏》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沸.(fèi)腾芊.(xiān)芊细草B.主宰.(zǎi)黛.(dài)色C.积蓄.(chù)磅礴.(tuó)D.匍.(pū)匐贮.(chù)满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哄烤春华秋实闲情逸志春花秋月遗憾峰蝶错别字:纠正:3.选词填空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嗽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A.摇着 B.长着 C.挑着 D.顶着 E.舞着F.举着 G.匍匐前进 H.爬着4.分析下列各句的表达效果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②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夏日融融..,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秋波澹澹②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
③夏已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6。
下列诗句中哪句不是写夏季景色的()A.小荷雨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张岱《夏日赏荷》)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至夏日至:
(2)余以为妙绝绝: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译文:
3.作者通过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荷花的感情,根据文章试着从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进行赏析。
1.(1)到(2)极,非常
2.(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
3.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荷花在雨后的形态,而前文又写“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则表现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至极的感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