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能量转化考点、知识点、练习题
初中物理能量转化考点、知识点、练习题能量的转化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指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化学能、内能、电能、核能、机械能和光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总量是不变的。
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高度变化、形变等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是一种特殊的势能,它是由于物体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的能量。
在物理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能量转换图来描述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能量的转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被转化为内能;而在做功冲程中,内能则被转化为机械能。
在能量转化中,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情况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例如,当一个物体由静止状态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会逐渐转化为动能,直到物体落到地面时动能达到最大值,而重力势能则为零。
另外,当物体匀速上升或下落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情况则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而是与物体所处的情境有关。
内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条件包括热传递等因素。
了解这些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能量概念。
3.___在超市乘坐扶梯从一楼到二楼,其机械能保持不变,但势能增加,因为他在重力场中上升了一段距离,动能没有转化为势能也没有减少。
4.当“神舟六号”返回舱下落到地面附近时,受到空气阻力而做减速运动,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
5.将一石头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6.在图中的实验中,铁锁的机械能始终不变,因为没有外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往复摆动。
7.在地震后,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也减少。
8.在图中的地铁上坡前关闭发动机,由于惯性冲上缓坡,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9.在“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时,高度增加,速度增加,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加。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与练习题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公式:(☆☆☆☆☆)◆电流(A):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决定式)◆电压(V):U=IR(电压不随电流变。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
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计算式)◆电能(J):W=UIt , 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W=I2Rt, W=U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
1KW.h=3.6×106 J◆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
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
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电功率(W):P=UI, 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2、根据灯泡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功率(P额)能进行的计算:(☆☆☆☆)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额=P额/U额灯的电阻:R=U额2/P额如果已知灯两端的实际电压是U实,则灯的实际功率是:P实=U实2/R ,如果U实/U额=a/b 那么P实=(a/b)2P额串联电路的电阻有分压的作用且分压的大小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U1/U2=R1/R2电能,电功率,电热在串联电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样的。
并联电路的电阻有分流的作用且分流的大小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I1/I2=R2/R1电能,电功率,电热在并联电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样的。
3、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1、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2、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流越小。
3、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经典练习题
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上浮 漂浮F 浮 < GF 浮 =G F 浮 > G F 浮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 ,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 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中物理《能量和能源》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
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
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
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化学能→水的内能→机械能→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1)分类:①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为:a.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中可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内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b.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如:电能)②按是否可再生分:a.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b. 可再生能源:内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③按开发早晚的情况还可分为:a.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b. 新能源(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④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⑤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第三节开发新能源1、原子和原子核:(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初中物理《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第十五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一节 电流做功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用W 表示。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1)电功的公式: UIt W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电功的单位:电功的国际单位是J ,常用单位h kW ⋅(俗称度),J 103.6h 1kW 6⨯=⋅。
(3)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4)概念理解:① 流通过用电器或一段电路时,要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说电流通过用电器或在该电路上做了功。
例如:电流通过电烙铁、电熨斗,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给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等。
由此可知,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②正确使用电功公式UIt W =:电功公式UIt W =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对于任何类型的用电器(或电路)都适用。
而结合欧姆定律R UI =可以推出电功公式的变换式:t R U W ⋅=2或t R I W ⋅=2。
这两个式子不适用电动机以及蓄电池电路(电能还转换成其他的能),只适用于电烙铁、电炉等纯电阻电路。
③ 在使用电功公式时应注意:a. 电流、电压、电阻和通电时间都必须对同一个用电器而言,不能把不同用电器的电压、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混淆b. 公式中各量都必须采用国际单位制。
电流、电压、电阻、时间和电功的基本单位分别是A 、V 、Ω、s 和J 。
c. 读取电能表示数: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电能表计数器的数字示数盘一共有五位数。
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和十分位数。
如先给一个数字3268.5度,若过一段时间后,该示数变为3352.7度,那么这段时间中用电度数为3352.7-3268.5=84.2(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及_习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第七章拉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初中物理第七章拉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初中物理第七章中关于拉力的知识点及相关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内容。
1. 拉力的概念拉力是一种物体受到的由外力引起的作用力。
它是作用于物体表面的一对相互拉向相反方向的力。
2. 拉力的特点- 拉力的大小与拉的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大小有关。
- 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拉的物体表面指向拉的物体的力的方向。
3. 拉力的作用效果拉力具有以下作用效果:- 产生物体的运动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支持、保持物体的形状或结构。
- 使物体克服阻力或摩擦力等。
- 实现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
4. 拉力的计算拉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拉力 = 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5. 拉力的实例- 拉弓时的拉力:拉弓时,弓弦对箭产生拉力,从而使箭能够射出。
- 吊车起重物的拉力:吊车通过吊钩对起重物进行上升运动,吊钩对起重物产生向上的拉力。
- 汽车拖拉带动的拉力:汽车通过拖拉绳对其他车辆或物体产生拉力,从而实现拖拉或运输。
题部分:1. 若物体质量为10kg,重力加速度为10m/s²,求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
答案:拉力 = 10kg × 10m/s² = 100N。
2. 一个人以50N的力拉动一个15kg的物体,求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
答案: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拉动力的大小,即为50N。
3. 一辆汽车以1000N的拉力拖拉另一辆质量为500kg的汽车,求被拖车的重力。
答案:被拖车的重力等于拉力,即为1000N。
以上为初中物理第七章拉力知识点及题总结。
希望能对学生们在研究和复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三、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手影、“如影随形”都是由光的形成的.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日食和月食B.影子C.小孔成像D.彩虹知识点 2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一般来说,光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请再举出一个类似的应用: .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1)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2)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弯曲;(3)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又变直.下列小明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5.如图表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所处的位置,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地球应所示的位置.在图中(填“甲”或“乙”)6.“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传播的.已知上午某一时刻,太阳照射的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竿高2m,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m;当太阳位于竿的正上方时,影长与原来相比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 )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知识点 3 光线及光的直线传播作图8.我们常用一条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作.9.如图所示,人站在路灯下,请画出人在地面上的影子的范围.10.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的造成的.请在下图中画出人眼被挡板AB遮挡的范围.11.“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在图中画出青蛙(位置在图中A点)能看到的天空范围.知识点 4 光速1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m/s.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13.光在不同的透明物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试比较光在空气、真空、玻璃、水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序: .14.一台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 2. 7 s后才接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105 m D. 4.05×108 m105 m C. 8. 1×A. 8.1×108 m B. 8. 1×知识点 5 小孔成像15.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在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16.如图所示,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地观察像,应在圆筒的(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薄纸作为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课时精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C.打开电灯,屋子马上被照亮,所以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D.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了影子2.人沿着街道走向路灯,再从路灯下走远,则人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 )A.变长B.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3.发生“金星凌日”奇观时,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根据“金星凌日”产生的原因,分析图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我们在地球上还可以观测到( )A.水星凌日B.火星凌日C.木星凌日D.土星凌日4.如果光在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那么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皮影戏将更清晰B.做操时队伍可以排得更直C.人在阳光下可能没有影子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5.如图所示,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四个露天停车区.夏日的下午,了防止自行车被曝晒,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A.停车区①B.停车区②C.停车区③D.停车区④6.利用直立竿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让竿立于O点,在正午前后将竿顶的影子每间隔15分钟分别记下,如图甲所示,并画出其轨迹.若轨迹上有上午某时刻的A点和下午某时刻的B点,如图乙所示,且OA= OB,则A→B指向为;若C点离O点最近,则O→C指向.7.如图所示,利用塑料吸管和激光笔,探究光在空气中是否沿直线传播.照射到眼睛.拉直塑料吸(1)激光笔发出的激光,集中较高的(填“能”或“不能”)管的伸缩节,用激光笔沿吸管方向从一管口入射,另一端放置的光屏上会观察到,说明光是的.(2)使塑料吸管在伸缩节处弯曲成一定角度,用激光笔从一管口入射,另一端放置的光观察到亮点.屏上(填“能”或“不能”)8.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 a (填“合理”或“不合理”).(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2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 3 mm,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 2 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应选用卡片.(3)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该结论(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4)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参考答案1.直线传播2. D3.均匀介质光的直线传播皮影戏(合理即可)4. D5.乙6.沿直线 2 变小7. B8.带箭头光线9.如图所示.10.直线传播遮档范围如图所示.11.如图所示.12. 不同真空3×108 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13. 真空、空气、水、玻璃14. B15. (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2)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4)太阳16. A 变大【课时精选】1. D2. D3. A4. C5. D6. 东北7. (1)能量不能(2)亮点沿直线传播(3)不能8. (1)不合理(2)丙。
初中物理复习专题-浮力-知识点总结 典型练习题
浮力素材【考点梳理】1.定义:浸在_ __(或_ __)里的物体受到液体_ _的_ __,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2.方向:__。
3.施力物体:_ __(或_ __)。
考点七理解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考点梳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__ __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ρ液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__ __和物体排开液体的_ __有关,而与物体的_ __等均无关。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3.计算浮力方法:(公式表示)(1)称量法:___(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2)漂浮、悬浮时,___(二力平衡求浮力)。
(3)__(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考点梳理】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_重力__和_浮力__。
2浮力的应用【典型例题】3.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 f的变化情况是( ) A.F、p不变,F f变大不变,p变大B.B.F、FC.F变小,p、F f变大D.F、F f不变,p变小甲乙4.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6.如图,图钉钉尖的面积是5×10-8 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 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 Pa。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手指至少要用500 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B.手指至少要用0.25 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C.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D.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1.对于图中a、b、c、d四个位置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a、c两处的压强相等B.d处压强比b处压强大C.a处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D.b处压强比c处压强大12.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唾液把空瓶粘住了B.瓶内气压减小了C.瓶外气压增大了D.瓶子质量减小了10.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撑一把雨伞在雨中行走,当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存在。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材料和存在状态。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和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扩散越快。
内能的改变表现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或物体存在状态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
但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改变内能的方法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的大小来度量内能的改变(W=ΔE)。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C。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则会导致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其单位为焦耳。
热传递的本质是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虽然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但是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
前者将能的形式转化,而后者则是能的形式不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1. 运动与力
- 运动和力的概念和区别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摩擦力和重力
- 弹力和浮力
2. 能量与功
-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 功的概念和公式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率和效率
3. 声音与光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传播速度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平面反射- 光的颜色和分光镜
4. 电学与磁学
- 静电现象和电荷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静电场和电场线
- 磁场和磁力
-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
5. 力学与浮力
-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 弥散力和离心力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
6. 热学与能量转化- 热和温度的概念差异- 热传导和热辐射
- 物体的热膨胀与收缩
- 热量和热容量
- 热力学和热力学定律
7. 其他物理知识
- 压力的概念和测量
- 简单机械和机械优势
- 水密性和大气压力
- 密度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 影子的形成和属性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五、光的反射知识点1 反射现象1.我们能够看到⼀些本⾝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在物体表⾯发⽣.2.下列“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照射下,⼤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影戏中的“⼿影”C.捕风捉“影”D.岸边树⽊在河⽔中的“倒影”知识点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3.如图所⽰,⼀束光线射向平⾯镜MM',则⼊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法线是,⼊射⾓是,反射⾓是.4.如图所⽰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使⽤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的是①;②.实验过程中,纸板必须与平⾯镜放置.当光线沿NO⽅向射向平⾯镜时,反射⾓为.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将平⾯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的接缝ON转动.(1)如图(a)所⽰,当E、F在同⼀平⾯内时,让⼊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射⾓和反射⾓的⼤⼩.改变⼊射光线的⽅向,再观测⼏组⼊射⾓和反射⾓,这样做是为了⽐较.(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填“靠近”或“远离”)ON.(3)如图(b)所⽰,以接缝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是为了.(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知识点3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6.光射到平⾯镜上,⼊射⾓为15°,反射⾓为( )A.15°B.20°C.30°D.60°7.⼀束光线与反射⾯的夹⾓逐渐增⼤时( )A.⼊射⾓逐渐减⼩,反射⾓逐渐增⼤B. ⼊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逐渐增⼤C.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逐渐增⼤D.反射光线、⼊射光线与法线的夹⾓逐渐减⼩,且反射⾓始终等于⼈射⾓8.如图所⽰,早晨的太阳光与⽔平⽅向成30°⾓射到⼀⽔平放置的平⾯镜上,经镜⾯反射后,反射⾓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将(填“增⼤”“不变”或“减⼩”).9.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电筒,⼩明借助平⾯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了⼊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镜,并画出法线.知识点4反射光路可逆10.如图所⽰是关于⼩猫和⼩聪的⼀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是60°,则⼩聪观察⼩猫光路的⼊射⾓是,它的⼤⼩是,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知识点5 平⾯镜成像的原理11.如图所⽰,⽤⼿电筒对着平⾯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亮B.镜⼦⽐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C.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所以像也变亮D.有光照射时,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12.⼩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双新鞋并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但在镜中他看不到⾃⼰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能够看到,他应该( )A.弯腰或下蹲B.使⾝体离镜⼦远⼀些C.使⾝体离镜⼦近⼀些D.把穿着鞋的脚抬⾼⼀些13.如图是⼈眼看见物体A在平⾯镜中的像A`的⽰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射光线.14.如图所⽰,S是⼀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镜的位置和SA经平⾯镜反射后的光线.知识点6 镜⾯反射和漫反射15.(1) 平⾏光线照射到物体表⾯,反射光线,这种反射叫镜⾯反射.(2)平⾏光线照射到物体表⾯,反射光线,这种反射叫漫反射.(3)⽆论镜⾯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16.在暗室的桌⾯上铺⼀张⽩纸,把⼀块⼩平⾯镜平放在纸上(镜⾯朝上),让⼿电筒正对平⾯镜照射,如图所⽰,从侧⾯看去()A.镜⼦⽐较亮,它发⽣了镜⾯反射B.镜⼦⽐较暗,它发⽣了镜⾯反射C.⽩纸⽐较亮,它发⽣了镜⾯反射D.⽩纸⽐较暗,它发⽣了漫反射17.⽩天室内的⼈觉得光线明亮,⽽室外的⼈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是⿊洞洞的,这是因为( )A.窗玻璃的透明度不⾼B.窗玻璃把⼈射光反射出去C.进⼊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射出D.房间内和房间外的⼈对光的感受能⼒有差异18.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会反射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请你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法及每种⽅法所运⽤的物理知识.(1)⽅法⼀: ,运⽤的物理知识是.(2)⽅法⼆: ,运⽤的物理知识是.知识点7 凹⾯镜和凸⾯镜19.凹⾯镜对光有作⽤,凸⾯镜对光有作⽤.卡车后视镜利⽤的是镜,利⽤此镜能.【课时精选】1.⼩吴和⼩杨两位⼩朋友做游戏,⼩吴想通过⼀块平⾯镜看到⼩杨的眼睛,同时⼜不被⼩杨看到,则( )A.只要将镜⼦转⼀个⾓度B.只要离镜⼦远⼀些C.只要把⾃⼰藏得更好D.不可能做到2.我们能从各个⽅向看到花园⾥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 )A.发⽣镜⾯反射B.发⽣漫反射C.沿直线传播D.被吸收3.如图所⽰,要让反射光射中⽬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镜( )A.竖直向下移动B.竖直向上移动C.⽔平向右移动D.⽔平向左移动4.⼀个⾬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虽⼲,但仍有不少⽔潭,为了不踩到⽔潭,下⾯四个判断⽅法正确的是( )A.迎着⽉光⾛时,地⾯上较暗处是⽔潭B.迎着⽉光⾛时,地⾯上较亮处是⽔潭C.背着⽉光⾛时,地⾯上较亮处是⽔潭D.⽆论迎着⽉光⾛还是背着⽉光⾛,地⾯上较亮处总是⽔潭5.如图所⽰,⼀束光线与⽔平⾯成50°⾓⼊射到平⾯镜上.要使反射光线沿⽔平⽅向射出,则平⾯镜与⽔平⾯的夹⾓( )A⼀定为25° B.⼀定为65°C.可能为25°D.可能为50°6.如图所⽰,甲、⼄、丙三个发光点位于平⾯镜前.E点为眼睛所在位置,那么,眼睛能从平⾯镜中看到哪⼏个发光点的像( )A.仅丙B.仅甲、⼄C.仅⼄、丙D.甲、⼄、丙7.⼊射光线与镜⾯的夹⾓是30°,则⼊射⾓为,反射光线与⼊射光线的夹⾓为.8.平⾯镜、凹⾯镜和凸⾯镜在⽣活中不同地⽅都有⼴泛的应⽤,请给下列各种情况选择合适的镜⼦.(1)在⼿电筒的前部⽤的反光镜: ;(2)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3)清晨起床,照镜⼦: .9.平⾯镜M1与M2的夹⾓为60°,如图所⽰,如果光线AO经M1和M2从反射后沿原路反射回去,则∠1= .10.如图所⽰,⽤⼀束激光照射到平静的⽔⾯上,经⽔⾯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出现⼀个光斑A,请通过作图画出光斑A的位置.当⽔⾯位置发⽣改变后,光斑位置移⾄B点,请在图中画出此时⽔⾯的位置.1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明进⾏了如图1中甲所⽰的实验:将平⾯镜⽔平放置,把标有刻度的⽩⾊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镜上,让⼀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镜上.(1)从硬纸板上读出⼊射⾓和反射⾓的⼤⼩,⼩明在实验时,让⼊射⾓等于30°,测得反射⾓也等于30°,于是他得出结论:反射⾓等于⼊射⾓.他这样得出结论有问题吗? .请说明理由: .(2)⽼师在讲台上演⽰这个实验时,将硬纸板右半部分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1中⼄所⽰,⽼师说由此可以得出⼀个结论:反射光线、⼊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内.⼩明觉得没有弄懂这个道理.你觉得还需进⾏怎样的实验操作,并且怎样观察实验现象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做法是;现象是.(3)为了帮助⼩明更好地理解这⼀点,⽼师取来⼀块泡沫和三根直⽊杆,分别代表平⾯镜和光线与法线,如图2甲所⽰.接着⽼师把⼊射光由图2甲的从南⾯射⼊(反射光向北射出)改为从东⾯射⼊,如图2⼄所⽰,⽼师要⼩明在泡沫上摆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则反射光应该向(填“东”“西”“南”或“北”)射出;⼩明摆对后,⽼师⼜把⼊射光改为从西北⽅向射⼊,则反射光应向⽅向射出.⽼师问⼩明,对光反射时的“三线共⾯”理解了吗?⼩明说理解了.(4)上述活动中,若增⼤⼊射光线与法线的夹⾓,反射光线将(填“靠近”或“远离”)法线.(5)在图1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向射向镜⾯,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参考答案1.反射2. D3.AO OB ON ∠2 ∠34.显⽰光路便于研究反射光线、⼊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平⾯内垂直0°5.(1)反射⾓与⼊射⾓的⼤⼩关系(2)靠近(3)探究反射光线、⼊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平⾯内(4)反射光线、⼊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内,反射光线和⼊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等于⼊射⾓6. A7. D8. 60° 减⼩9. 如图所⽰.7.∠1 30° 可逆的11. C12. AB13. 如图所⽰.14. 如图所⽰.15. (1)光滑平⾏(2)粗糙不平⾏(3)光的反射定律16. B 17. C18. (l)在书桌上垫块布变镜⾯反射为漫反射(2)把台灯换个位置改变⼊射光线的⽅向,从⽽改变反射光线的⽅向19. 会聚发散凸⾯扩⼤视野【课时精选】1. D2. B3. A4. B5. C6. D7. 60° 120°8. (1)凹⾯镜(2)凸⾯镜(3)平⾯镜9. 30°10. 如图所⽰.11. (1)有应多次测量找到普遍性规律(2)将NOF⾯沿ON向前折,使NOF⾯与EON⾯在同⼀平⾯内在NOF⾯上能看到反射光线(3)西东南(4)远离(5)具有可逆性。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提高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2、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3、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设计并解决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数目是巨大的,而分子体积是很小的。
要点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动理论)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要点诠释:1、条件:①不同的物质;②互相接触。
2、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分子间距离r=r0(r0为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所用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在r>10r0时斥力和引力都变得非常微弱,此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要点诠释: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有在距离很小才比较显著。
当两个分子间距大于10倍分子的限度时,引力和斥力就不大了。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要点四、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苏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及其练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一、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英文字母“N”表示;***3、力的特性:力有三大特性;(1)力的方向性:质量、密度是没方向的,力是有方向的;(2)力的瞬时性:物体间发生作用的瞬间力就产生,停止作用的瞬间力就消失;(3)力的相互性:力的相互性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①一个独立的物体不能产生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②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是个抽象的物理量和物体是相互依赖的;③有受力者必有施力者,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位置可以互换;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的物态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我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和图示:7、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二、重力:1、重力的定义: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国际统一规定 g=9.8N/kg;g是常量但不是恒量,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实际值不同,离地心近的地方(南极、北极)g实际值大,离地心远的地方(赤道)g实际值小,在地球表面上从两极向赤道靠近g实际值逐渐变小;(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人们经常利用此来判断物体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几何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正球体);二是,质量分布要均匀,否则不一定在。
②物体的重心只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代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环状、管状、U型状、V型状等物体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