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第7课 (共57张PPT)

1 、你可以没有梦想,但不能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你可以长相平凡丢到人群里就被淹没,但不能随波逐流成为没有个性的复制品,你可以被
压力逼迫得痛哭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但哭完记得笑一千次给它看,你可以习惯为别人付出,但至少别忘了为自己而活,你可以学会假装,但最后不要变成 你当初讨厌的那种人。
12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激烈竞争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 有必要。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 《儒林外史》

附:关于八股文
“八股文”是一种严格注重行文格式的应 试文体。“股”,是“对偶”的意思。八 股文要求用对偶句行文。文章分为破题、 承题、起讲、起股、虚股、中股、后股、 束股八大部分,故有八股之称。八股文的 内容有严格的限制,题目主要摘自四书、 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 集注》,不许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需使 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即按程、朱对 儒家经典的解释演绎成文。
何妨。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 你的感受如何
解
(他是什么样的人)
妻子是个
对 待 家 人
诰命夫人,
置办丧事 母亲要显
闻夫人之 死,要母
得与众不 同, 让兄长凡
虚荣迂腐 颐指气使 寡廉鲜耻
的 亲、兄长 事立起体
态 争名份7 统来,不
度
可自己倒
了架子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感受如何 他是什么样的人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一、儒生形象(八股文士)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张铁臂、洪憨仙、牛浦郎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二、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 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的 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儒林外 史》的内 容及主题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 种解读的可能:
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 虑;
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 焦灼的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 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 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语文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7

•
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 放置到 比社会 环境温 暖得多 的自然 环境中 ,在这 里,素 芭不仅 是美好 的,还 有着无 言的快 乐。侧 面的烘 托让素 芭的形 象更为 动人。
•
5.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 一个手 段。素 芭身边 的人们 可以用 话语交 流,他 们是一 群极为 普通的 劳作者 ,包括 帕勒达 帕,可 是他们 对素芭 的表现 却显得 极为冷 漠和麻 木。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四大 谴责小说之一.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 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 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 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 僚的百丑图.总括这些封建官吏的特点,无非贪、诈、媚三字. 本单元所选《匡超人》与《兄弟阋墙》代表着《儒林外史》 和《官场现形记》的最高水平.前者主要刻画匡超人厚脸无 耻的丑恶行径,后者主要写三荷包兄弟撕破脸皮徒手相搏的 可笑之状.
讽刺小说主要是指以贬抑现实的态度和讽刺的表现方法而 独树一帜的小说。广义的讽刺有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 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 情小说中孕育出来。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 图。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 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 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 它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
•
8.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热 情地赞 颂了云 雀在诗 人的笔 下,云 雀是欢 乐、光 明、美 丽的象 征。作 者运用 比喻、 对比等 修辞手 法,对 云雀加 以描绘 。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优秀教学设计

《匡超人》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的重要篇目。
教材选自《儒林外史》第19-20回,选文着力塑造了儒林人物匡超人的形象,揭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最终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的结局。
学生说明:这项内容安排在高中二年级时段学习,在此之前,学生对四大名著已有接触,并且进行过研读与探讨;学生在对传统古典小说结构知识与语言文化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儒林外史》这部结构独特、艺术表现手段也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对科举制度以及古代士林有所了解。
教学理念: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延伸到小说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立足文本,理解小说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手法分析,把握匡超人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点及面,探讨《儒林外史》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4岁中举人,喜极而疯的范进,临死前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不肯断气的严监生,都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典型人物匡超人。
教学环节二: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三:介绍节选部分的相关情节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
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
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
全优·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第4单元 7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字音
(1)单音字
①藩.台( fān ) ④谄.媚( chǎn ) ⑦抨.击( pēnɡ ) ⑩循.谨( xún )
②徇.私舞弊( xùn ) ③踱.步( duó ) ⑤恬.不知耻( tián ) ⑥褥.子( rù ) ⑧一绺.胡子( liǔ ) ⑨捞.一把( lāo ) ⑪龌.龊.( wò )( chuò)
呈现在我们面前。何藩台是如何做的官呢?“先是你捐知县,捐了一万
多,弄到一个实缺”,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凭空里知县不做了,忽
然想要高升,捐甚么知府,连引见走门子,又是二万多”“候补知府做
了一阵子……八千两银子买一个密保。送部引见;又是三万两……”这
些话告诉我们,在当时做官就意味着捞钱。金钱支配着官职的选择,官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为 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都无非是为了利己自私罢了。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的生 性险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乃是因为他的本性如此啊!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字形 qiǎn 谴 责
(1)派qiǎn 遣 niè 孽 障
(3)分niè 蘖
排xuān 揎 (2)寒xuān 暄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

第8课《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对应学生用书P39)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阋.墙(x ì) 2.捞.一把(l āo ) 3.藩.台(f ān ) 4.循.谨(x ún ) 5.弥.补(m í) 6.一绺.胡子(li ǔ) 7.踱.步(du ï) 8.褥.子(r ù) 9.揪.住(ji ū) 10.搭讪.(sh àn ) (二)多音字1.荷⎩⎪⎨⎪⎧ 荷.包(h ã)荷.枪实弹(h â) 2.亲⎩⎪⎨⎪⎧ 成亲.(q īn )亲.家(q ìn ɡ) 3.埋⎩⎪⎨⎪⎧ 埋.怨(m án )埋.藏(m ái ) 4.吁⎩⎪⎨⎪⎧ 喘吁.吁(x ū)呼吁.(y ù) 5.拓⎩⎪⎨⎪⎧ 落拓.(tu î)拓.片(t à) 6.提⎩⎪⎨⎪⎧提.防(d ī)提.携(t í) 二、写准字形1.⎩⎪⎨⎪⎧y á(衙)内大ji ē(街) 2.⎩⎪⎨⎪⎧ 排xu ān (揎)寒xu ān (暄) 3.⎩⎪⎨⎪⎧ ju ān (捐)官ju ān (涓)ju ān (涓)细流婵ju ān (娟) 4.⎩⎪⎨⎪⎧f ān (藩)台三f ān (番)五次f ān (翻)身5.⎩⎪⎨⎪⎧ ni â(孽)障分ni â(蘖)6.⎩⎪⎨⎪⎧ qi ǎn (谴)责派qi ǎn (遣) 三、用对词语1.清静 清净2.立刻马上四、积累成语1.狼狈为奸: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
2.反目成仇:一下伤了感情,就成了仇人。
3.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4.老羞成怒:因羞愧之极而大发脾气。
5.坐吃山空:只是坐着吃,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成山的财产,也会吃光用尽。
6.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7.兄弟阋墙:兄弟在家争吵。
后用来比喻内部相争。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

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对应学生用书P29曾子(前505-前436),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名参,字子舆。
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
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此,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家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小说鉴赏方略之三 技巧

技巧(对应学生用书P32)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表达技巧常见题型主要有: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8分)抻面①阿城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
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
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
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
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
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
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
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
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整理]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
![[整理]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https://img.taocdn.com/s3/m/ba8f5f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d.png)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对应学生用书P3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可憎(z ēng )2.踌躇(ch óu ) 3.诰命(g ào )4.盘桓(hu án ) 5.妆奁(li án )6.衣衾(q īn ) 7.装殓(li àn )8.戛然而止(ji á) (二)多音字1.差⎩⎨⎧差遣(ch āi )参差(c ī) 2.监⎩⎨⎧国子监(ji àn )监牢(ji ān ) 3.粘⎩⎨⎧ 粘贴(zh ān )粘液(ni án ) 4.拗⎩⎪⎨⎪⎧ 拗不过(ni ù)拗口(ào )拗开(ǎo )5.揣⎩⎨⎧ 揣知(chu ǎi )挣揣(chu ài ) 6.冠⎩⎨⎧冠冕(gu ān )沐猴而冠(gu àn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相关的情节有: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
但是,他逐步发生了变化。
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
2013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7课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人生挫折”、“逆境出人才”、 “积累”等有关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39岁北大女硕士放弃京城生活回家乡当油漆工 最近,一则“39岁北大女硕士放弃京城生活回家乡 当油漆工”的新闻,引起许多人的热议.出生于河南 南阳的苏黎杰,2005年从北大毕业留京后,她在大 学里教过书,也在公司里任过职,曾一度努力地想融 入大城市的生活,但总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不理想, 甚至有置身繁华都市之外的落寞感.2009年12月, 她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熟悉的乡音 乡情,竟让她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我感到自己的心 一下子踏实了!”
动的迅速,表现了内心的急功近利.
当潘三托人从狱中捎话给他,请求帮助的时候, 他干脆以一套虚伪的官话挡驾,充分表现了他的 虚伪和势利。当蒋刑房对此提出质疑后,他的语 言更暴露出他一副虚伪丑陋、忘恩负义的嘴脸。 从匡超人的停妻再娶上看,匡超人本已有妻室, 但当李给谏问起,却因为自己的“丈人是抚院的 差”,惟恐被人小瞧,所以回答没有。不料李给 谏却想把外甥女嫁给他,他也曾经有过踌躇,但 攀龙附凤的诱惑吸引着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日子,全把在老家受苦的糟 糠之妻忘在了脑后。可谓败德丧行。
【思考】
情?
这首诗中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第 7 课
《 儒 林 外 史》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禀启(bǐnɡ) . 踌躇(chú ) . 盘桓(huá n) . 冠冕(ɡuān) . 肄业(yì ) . 诰命(ɡà o) . 装殓(lià . n) 词讼(sò . nɡ) 贤契(qì . ) 权厝(cuò ) .
2015-2016高中语文-第7课《匡超人》-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PPT课件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 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 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 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 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 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 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 也不懂。”
即使活到九十岁,在时间长河中,又算多长?能有多少 光阴?就是解尽金龟换取春天留住,也毫无用处。告诉城东 卖酒的店子,我要用这金龟换酒拼着醉一场。今天快乐的 事,他年想起来就会落泪。
高考导航
(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 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 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 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 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 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 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 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 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 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 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离东家老 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 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 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第7课 (共57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发出你的无限潜能。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做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樱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天空的高度是鸟儿飞出来的,水无论有多深是鱼儿游出来的。 我们的人生必须励志,不励志就仿佛没有灵魂。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健康的身体是实目标的基石。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受坏习惯的诱惑。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匡超人》教学设计

匡超人枞阳三中刘林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3、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借助同步练习了解《儒林外史》的整体内容。
2、教师借助PPT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分析法等方法。
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领悟匡超人变化的原因,剖析封建制度的腐朽。
2、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争做健全人格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初中课文《范进中举》引入正文的学习)二、初步了解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播放ppt材料)吴敬梓(1701-1754年),汉族,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 第7课 《官场现形记》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阋墙(弟兄们在家里互相争吵)老羞成怒(因年老羞愧而发怒)排揎(数说责备)B.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落拓(潦倒失意)毫不相干(一点关联也没有)C.孽障(业障)搭讪(为了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光景(情景)D.拿把(拿乔、摆架子,有所倚恃而故意刁难人)隐情(不愿告诉人的事实或原因)得意(称心如意)答案 A解析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2.下面对小说内容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两个“误会”使得一个平淡的故事得到富有戏剧性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了高潮,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第一部分(1~3段):第一个“误会”是兄弟吵架的起因,何藩台埋怨兄弟办事不力,三荷包揭露大哥的发家史以及兄弟俩肮脏的卖官交易。
C.第二部分(4~5段):第二个“误会”使得故事达到了高潮。
写兄弟二人打架,家人拉不开,何太太劝架被三荷包撞在肚子上,坐在地上,三荷包趁机溜走。
D.其实,“误会”只是两人闹翻的浅层次原因,只是作者为了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而特意设置的。
作者巧妙设置两个“误会”使得他们的不满一步步升级,最终伴随着怒气和怨气一总爆发出来。
因此,这场闹剧实际上是平日种种矛盾积蓄的结果,也是平日钩心斗角的一次总爆发。
这场闹剧也是封建社会官场斗争的一个缩影,兄弟矛盾的爆发预示着封建官场不久将会垮台。
答案 D解析“这场闹剧也是……垮台”不对。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对应学生用书P3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可憎.(z ēng ) 2.踌.躇(ch óu ) 3.诰.命(g ào ) 4.盘桓.(hu án ) 5.妆奁.(li án ) 6.衣衾.(q īn ) 7.装殓.(li àn ) 8.戛.然而止(ji á) (二)多音字1.差⎩⎪⎨⎪⎧差.遣(ch āi )参差.(c ī) 2.监⎩⎪⎨⎪⎧ 国子监.(ji àn )监.牢(ji ān ) 3.粘⎩⎪⎨⎪⎧ 粘.贴(zh ān )粘.液(ni án ) 4.拗⎩⎪⎨⎪⎧ 拗.不过(ni ù)拗.口(ào )拗.开(ǎo ) 5.揣⎩⎪⎨⎪⎧ 揣.知(chu ǎi )挣揣.(chu ài ) 6.冠⎩⎪⎨⎪⎧冠.冕(gu ān )沐猴而冠.(gu àn ) 二、写准字形《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相关的情节有: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
但是,他逐步发生了变化。
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
社会给他这样三条路,他巧妙地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可是当他侍奉久病的父亲,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能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高兴长安道”,洋洋得意了。
小说通过匡超人的人生蜕变,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士林阶层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1.⎩⎪⎨⎪⎧ y ì(肄)业酒s ì(肆) 2.⎩⎪⎨⎪⎧ 竖旗g ān (杆)立g ān (竿)见影 3.⎩⎪⎨⎪⎧ 招zhu ì(赘)桀ào (骜)不驯 4.⎩⎪⎨⎪⎧ 九xi āo (霄)云外元xi āo (宵)节 5.⎩⎪⎨⎪⎧ 伏sh ì(侍)对d ài (待) 6.⎩⎪⎨⎪⎧ di àn (玷)辱zh ān (沾)染 7.⎩⎪⎨⎪⎧ ji ǎo (侥)幸r áo (饶)恕 8.⎩⎪⎨⎪⎧直du ō(裰)点zhu ì(缀) 三、用对词语1.抚养 扶养1.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2.光天化日:文中比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3.面如土色:形容极度恐惧,面容失去血色。
4.大吹大擂:本义为用力吹喇叭或击鼓。
现多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5.沈鱼落雁:即“沉鱼落雁”。
鱼见了人沉入水底,雁见了从天上落下,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6.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也作“羞花闭月”。
7.珠围翠绕:文中形容华丽的陈设装饰。
有时也形容女子服饰华丽或形容美女侍从众多。
8.宴尔新婚:形容新婚欢乐的情景。
也作“新婚燕尔”。
(对应学生用书P36)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吴敬梓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作品: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评价: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参透时世,揭露丑态吴敬梓的一生,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
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
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很容易察觉到。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不愿参加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串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赏情节1.匡超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集中地体现在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这两件事上。
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说明。
[明确]第一件事是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
潘三犯事被官府拘押,受过其恩惠的匡超人本当设法营救,至少应到狱中探望,方合朋友之义。
但当他知道潘三案可能牵扯到自身时,原先的恩情就都抛到脑后了。
他唯恐祸及己身,于是,赶紧逃走,去投奔京城的老师去了。
又不好跟自己的妻子说真话,就编谎言,妻子不从,就再三威逼。
其言语的急切、行动的迅速,表现了内心的急功好利。
当潘三托人从狱中捎话给他,请求帮助的时候,他干脆用一套虚伪的官话挡驾,充分表现了他的虚伪和势利。
当蒋刑房对此提出疑问后,匡超人则赤裸裸地露出了忘恩负义的嘴脸。
第二件事是匡超人的停妻再娶。
匡超人本已有妻室,却因为自己的丈人是抚院的差,唯恐被人小瞧,就称自己没有妻室。
虽然李给谏把外甥女嫁给他时有所踌躇,但攀龙附凤的诱惑还是让他把糟糠之妻忘在了脑后,可谓败德丧行。
赏人物2.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3.下面的句子说明了什么?(匡超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明确]害怕自己被揪出来,同时交代匡超人干过罪恶勾当。
4.下面的句子表现了匡超人怎样的心态?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明确]厚颜无耻,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5.匡超人听见自己的妻子死了,止不住落下几滴泪来,这说明他确实为失妻而悲痛吗?[明确]这几滴眼泪是硬挤出来的,虽有丧偶时的痛楚,但又想到自己的辛小姐,其内心定是转悲为喜的。
赏技巧6.辛辣而又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儒林外史》主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请结合文本,对这一手法进行分析。
[明确]辛辣而又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本小说的风格,在节选的第二十回中仍有相当鲜明的体现。
对于匡超人发迹前后言行的变化,作者不落一字褒贬,全凭匡超人的言行来表现。
比如,匡超人对牛布衣胡吹自己选文的精妙,却不料露了丑,作者把他客观地记录下来,不做任何评论,但匡超人无智且无耻的嘴脸昭然若揭。
再如,做官之后,对家人的嘱咐,作者不着一字评论,匡超人那种得志猖狂、颐指气使的神情历历在目,不由使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厌恶之情。
匡超人由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责任到底在谁?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
从文中所写来看,在他的身上,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他的腐蚀最为明显。
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
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溜须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
观点二: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己的善良,就不会变质。
人很难改变黑暗的社会,但可以坚守自己的操行。
如果在自己周围形成一道坚强的精神屏障,做到百毒不侵,那么就能够使得你在任何复杂、任何污浊的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对应学生用书P37) 1.鲁迅评《儒林外史》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时距明亡未百年,士流盖尚有明季遗风,制艺而外,百不经意,但为矫饰,云希圣贤。
敬梓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中国小说史略·清之讽刺小说》,《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历史学家冯沅君、陆侃如评《儒林外史》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其“大醇小疵”。
3.作家何满子评《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传统文化素养高,理性思维卓特,艺术创新精神突出,创造出一种颇似“生活流”式的艺术构架。
……《儒林外史》是历时性很强的一部小说,吴敬梓惊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重危机,所以它迄今还有烛照世相、特别是知识分子各色心态的巨大生命力,这是他艺术灵魂里最可珍贵之处。
只有从历史文化的视野观照《儒林外史》,才能焕发其精神,此鲁迅之所以慨叹“伟大也要有人懂”的深意所在。
4.胡适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层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