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观舞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观舞记》](https://img.taocdn.com/s3/m/bfb9e62ab84ae45c3b358cf6.png)
(3)请说出作者盛赞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飞动的美”美在哪里?用“ …… 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
例: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
卡拉玛动作美,你看……
卡拉玛衣饰美,你看……
卡拉玛神态美,你看……
2、教学策略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决定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教学中以课本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喜爱舞蹈艺术的情感。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四个大板块,即“感受美、欣赏美、品味美、创造美”。
(3)引入课题:——《观舞记》
(二)自读课文,感受美
(1)找一找、读一读文中的生字、优美的词语,理解生词。
(2)从文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3)文章题为“观舞”,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11-18)表达感受----观赏舞蹈----赞美感谢
(三)听读课文,欣赏美
(1)作者盛赞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飞动的美”,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啊?听录音朗读11—18段,请同学们寻找舞蹈中美的画面,并用横线画下来。
(1)请同学们美读你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再次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用波浪线句画出你认为好的,并用“……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串语要棒)
示例:①我认为最贴切的词语②我认为最精美的句式
《观舞记》的赏析
![《观舞记》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f0780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7.png)
《观舞记》的赏析有关《观舞记》的赏析作者简介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被称为世纪老人。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出版的小诗集有《繁星》(1923)、《春水》(1923)、《冰心诗集》(1932)。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按体裁分卷,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部文集一、整体把握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
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印度舞蹈大多表现宗教故事,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
让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节,而为之喜为之悲,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舞蹈达到这种神韵,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二、问题研究1.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9f47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6.png)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舞记》,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观舞记》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作品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感受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舞蹈艺术的美。
2. 培养学生欣赏舞蹈、体会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舞蹈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不懂的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等。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语句、段落,分析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舞蹈的文字,教师点评并指导。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舞蹈的认识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主要内容:a. 舞蹈艺术的美b. 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c. 作者对舞蹈的热爱与见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眼中的舞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对舞蹈艺术的欣赏、感悟,以及自己的独特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观看舞蹈表演,深入了解舞蹈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关于舞蹈的文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描绘舞蹈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
观舞记课文原文初一语文课文《观舞记》教学教案
![观舞记课文原文初一语文课文《观舞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44b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7.png)
《观舞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观舞记》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对舞蹈的描绘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舞蹈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描绘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看过的舞蹈,交流对舞蹈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舞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词、难句,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舞蹈的描绘方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五、写作训练1.学生以“我心中的舞蹈”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舞记》,谁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2.教师讲解作者对舞蹈的描绘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描绘舞蹈。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个舞蹈,展示舞蹈的魅力。
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观舞记》过程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舞蹈的作文。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
2.家长评价: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3.教师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掌握了舞蹈的描绘方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观舞记》(冰心)
![《观舞记》(冰心)](https://img.taocdn.com/s3/m/1b5ab339192e45361066f59c.png)
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 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 女人》。 1946年到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
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1951年回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 称为"世纪老人"。
粲(càn)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低回婉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也形容乐曲回环变化之美妙。 嗔(chēn)视:生气地看。
叱咤(chìzhà)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妥帖(tuǒtiē):恰当、十分合适。 浑身解(xiè)数:全部的手段、本事。 不可限量:不能够限定止境、数量。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变幻多姿:多指舞姿反复变换,优美。 绚(xuàn)丽:灿烂美丽。 清扬:声音清脆悠扬。 咿哑(yīyā):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
本色当行(háng):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静穆(mù):安静庄严。 端凝:态度认真地注视。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颦蹙(pín cù):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 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
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
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 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人,才 能达到“美”的境界。 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 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 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观舞记(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观舞记(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d5556e6bec0975f565e296.png)
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 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 舞像,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
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 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观舞记 --献给印度舞
蹈家卡拉玛姐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 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 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 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 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 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 宙间的万事万物。印度舞节奏 明快,一段4分钟舞蹈有大约 50多个动作。包括了手势、眼 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这 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 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 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 然现象。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 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但是,朋友,难道我 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 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 中的“咿哑”?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 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 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 “美”!
阅读体味
我发现( 你看(
)美, )。
批注式阅读法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 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 长眉,一双眼睛。
【“亮出”一词让人读来仿佛眼前一亮,“万千” 和“一对”“一双”在数量上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出拉克希曼的面容、长眉、眼睛的非同一般, 极富灵气,印度舞蹈演员的神态之美就立于纸 上。】
《观舞记》(精选14篇)
![《观舞记》(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77e4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5.png)
《观舞记》(精选14篇)《观舞记》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型设计:品读、比较阅读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舞蹈片断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
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女性作家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正音:颦蹙粲然嗔视咿呀2、解释:尽态极妍:叱咤风云:3、内容理解a、本文作者是,观看的是(国籍)舞蹈,表演者是。
b、作者观看舞蹈后觉得这舞是(用原文中词语填空)。
c、回忆一下,作者是从、、、等方面来描述舞蹈的美。
d、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的,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安塞腰鼓》主要表现了之美,本文主要体现了之美。
e、将下列句子序号填入句中相对应的横线上。
1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的轻捷舞步和细响的铃声2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3我就要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4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F、假如我是诗人,。
假如我是画家,。
假如我是作曲家,。
假如我是雕刻家,。
“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忘怀了自己”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她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B 她是舞者,不应该忽略观众。
C 她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一切。
因为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参考:冰心、印度、卡拉马姐妹;飞动的美;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比喻、排比、壮美、柔美;4213、B三、局部品读面对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出来的呢?细细阅读文章12——18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观舞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观舞记》](https://img.taocdn.com/s3/m/acc98f67102de2bd9705888d.png)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19课《观舞记》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髻褶裙笑颊垂睫细腻妥帖屹立铮铮雏凤星宿花鬘斗薮惆怅本色当行叱咤风云尽态极妍3、理解下面的词语。
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细腻:妥帖: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举手投足: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第四部分(第自然段):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答:3、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答: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答:5、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答: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答:7、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白处。
盛怒喜乐哀愁娇羞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8、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
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答:9、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冰心《观舞记》原文阅读
![冰心《观舞记》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c75d21ba5e9856a56126083.png)
冰心《观舞记》原文阅读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印度舞蹈的历史和派别,来说明她们所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
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
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9课《观舞记》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9课《观舞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1b7f3baf45b307e8719788.png)
婆罗多舞动作刚劲有力, 棱角鲜明,变化多,速度快;要 求手、眼、身、法、步的严 格配合,注重面部表情喜、 怒、哀、乐的瞬息变化,是 一种技巧性很强、难度很大 的舞蹈。一场完整的婆罗多 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 6段, 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 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 5—6小时。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 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 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 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 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 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 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 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 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 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
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 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 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 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 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 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 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 面地描写,哪些地方可以说是 侧面烘托?
语言品析,探究美点
1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进行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光艳 曼舞 神韵
2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比喻 排比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面对如此精美的舞蹈,我 们该怎样来描绘呢?
假如我是诗人…… 假如我是个画家……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 假如我是歌雕刻家…… 假如…… 那么,文学家冰心是怎 样来描绘印度舞蹈的呢?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舞记》冰心简介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舞记》冰心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aa0fbf3de80d4d8d05a4fe4.png)
冰心简介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题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漫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方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场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大卫科波菲尔?时,当读到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家出走,去投奔他姨婆的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
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
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涟,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
《观舞记》原文及赏析
![《观舞记》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d14d3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7.png)
《观舞记》原文及赏析《观舞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由南朝梁代文学家梁元帝撰写而成。
本文旨在分析《观舞记》的原文及其赏析。
一、文本分析《观舞记》共有十二章,每章均以梁元帝自己的亲身经验为主线,讲述他所见所聞。
文中描写的场景十分细腻,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描写,体现出各种舞蹈形式的特点。
同时作者还相当注意舞蹈的规模和表演者的状态,准确地地描绘了公演中演员的各个细节和动作方面的技巧性。
笔者认为,《观舞记》的立意深刻,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观舞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反映出古代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舞蹈形式的情感表达;其次,《观舞记》强调了艺术的宗教性质,认为舞蹈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个人意识,接近社会共同意识;最后,《观舞记》倡导了舞蹈与自然的统一,认为舞蹈需要融入自然景色和气氛中,从而使得舞者与观众能够深入感受世界的美妙之处。
二、文本赏析1. 节奏感强舞蹈的魅力在于其动感和节奏,而《观舞记》则准确地描绘了不同舞蹈形式的节奏感。
在文中,梁元帝用“欢乐”、“悲哀”等词语来刻画舞蹈的不同节奏感,娓娓道来,让人心旷神怡。
2. 形象鲜明《观舞记》的描写,充满了各种颜色和形象的运用。
作者不只是简单地描述了舞台上的演出,而是使用丰富的视觉形象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把每一个舞者的特征都描绘得非常鲜明。
3. 情感深刻《观舞记》以民族舞蹈为研究对象,从而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视舞蹈形式的情感表达。
每一种舞蹈都充满了独特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古代舞蹈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4. 人性体现在《观舞记》中,作者不但对舞蹈本身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而且还通过舞蹈反映出了人类的各种情感、思想和意识。
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是《观舞记》独特的魅力所在。
总之,《观舞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一部重要的历史名著,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精髓,不仅描绘了古代舞蹈的风景和形式,还深刻地揭示了舞蹈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观舞记》原文及赏析
![《观舞记》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7b2a9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e.png)
《观舞记》原文及赏析《观舞记》原文及赏析原文: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印度舞蹈的历史和派别,来说明她们所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
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出色当行。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地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养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
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观舞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观舞记》](https://img.taocdn.com/s3/m/621bcd38bcd126fff7050bab.png)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
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 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 莹,出生于福州。1923年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 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 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 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 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 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 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 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 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 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 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 文集《繁星》、《春水》 等。
了解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 在印度历史上,印度宗教以及宗教神话就一直贯 穿于这古老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社会 各阶层文化的组成部分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 形式: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内容也都受此 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如:课文中提到的 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宗教中都有其象征 意义,舞台的背景也充满宗教色彩。
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 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 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 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
手势是印度舞蹈中一个 重要的特点,大多数印度舞 蹈中对手势的意义都有严格 的规定,通常来说,单手可 以有28个姿势,双手24个。 加在一起总共有52个姿势。 而每一个手势,再结合上臂 膀的挥动、身体的扭动则可 以表达上十种不同的含义 . 而“会说话”的并不光是手 势。印度舞蹈中对演员的面 部表情也有高到几乎变态的 要求。 九种“拉斯”(意为“味 道”)是每个演员都必须要 熟练掌握的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 度,无论在哪里,你都 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 无论男女、无论老幼, 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 聚在一起,鼓一敲,就 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 度的舞蹈,那就是“会 说话”。人们不是用口, 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 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初中记叙文阅读】《观舞记》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观舞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78c3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3.png)
【初中记叙文阅读】《观舞记》阅读答案《观舞记》笛声响起,鼓声响起,歌声响起,卡拉玛开始跳舞。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虽然我们不知道故事的内容,但我们的情感可以与她的行为产生共鸣!她皱着眉头,无限悲伤地看着我们;突然,他笑得两颊通红,露出无限的喜悦;突然,他侧身垂下睫毛,露出一种低沉而温柔的羞怯;突然,他睁开眼睛,愤怒地看了看,表现出他的愤怒;突然间,他轻轻地抚摸着前额和手臂,画上眼睛和眉毛,并做了精致而得体的穿衣;突然站起来,按箭头拉弓,这样人们几乎可以听到弦的叮当声!就像湿婆节一样,在舞蹈狂欢节上,她忘记了观众和她自己。
她只是用她灵活而熟练的四肢和五官,尽力讲述古印度美丽的诗歌故事!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观舞记》阅读答案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1.第三自然段主要是通过对卡拉玛舞的表情和动作描述来展现其优美的舞蹈。
2.作者在上面的描写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平行性,呈现卡拉玛舞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语言不通”的我们“起了共鸣”?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觉是相互关联的。
4.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身心的“飞翔”。
5.选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舞蹈者舞蹈时的最高境界?她忘记了观众和她自己。
6.从文中摘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我们突然看到她……琴弦叮当作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积累 查找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 写歌舞的佳句 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 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 中描写音乐的诗句。 中描写音乐的诗句。
表达感受----观赏舞蹈----赞美感谢 表达感受----观赏舞蹈----赞美感谢 ----观赏舞蹈---(1-----10) (11------18) (19-------22)
阅读品析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给“我”最强烈的感 受是什么? 从文段中 受是什么?(从文段中 找出一个词语回答) 找出一个词语回答
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 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 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 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 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 心灵之舞, 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
不是技巧之舞。 不是技巧之舞。
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 他出现的时候经常伴随着死亡的种种征兆。 他的座骑是一头青牛,湿婆的身上经常涂 有死人的骨灰,散发着恐怖... 但是这并 不是说湿婆就因此而不受人们的敬仰,相 反的,湿婆在印度教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 位。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频蹙……使人几乎听得 见铮铮的弦响!”;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 手法,写出卡拉玛舞蹈时神态多变、舞姿 优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一直传到左 手的指尖!”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现了 精彩的表演过程,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 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 也忘怀了自己。 也忘怀了自己。
咿哑 yīyā 褶裙 zhě 斗薮 sǒu 嗔视 chēn 铮铮 zhēng 本色当行 本色当行 háng 尽态极妍 尽态极妍 yán
静穆 mù 颦蹙
pín cù
粲然 càn 妥帖 tiē 珠缨 yīng 叱咤风云 叱咤风云 Chì zhà 浑身解 浑身解数 xiè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本色当行: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叱咤风云: 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3、运用了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服饰美
神态美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心灵之舞) 形体美 “飞动”的美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一次观看印度舞蹈后写下的 一篇散文。文章开篇直抒赞美之情,接着描绘精彩 的表演过程,最后总写观后的感受;正面和侧面相 结合,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 美 。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 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 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 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 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 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印 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 而“婆罗多舞”是最古 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 裙华丽,姿态优美,头 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 鼻饰闪烁,光彩照人, 演员的手、眼、身、脚、 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 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
1作者写此文送给谁呀?为什么 作者写此文送给谁呀? 作者写此文送给谁呀 要写此文送给她们呢 ? 2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 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 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 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 无论在哪里, 度,无论在哪里,你都 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 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 无论男女、无论老幼, 无论男女、无论老幼, 只要有一块空地, 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 聚在一起,鼓一敲, 聚在一起,鼓一敲,就 可以跳起舞来。 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 度的舞蹈,那就是“ 度的舞蹈,那就是“会 说话” 人们不是用口, 说话”。人们不是用口, 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 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飞动的“ 飞动的“美” 2、读11—18 11 18 自然段, 自然段,说说作
者是通过哪些方面 的描写来表现“ 的描写来表现“飞 动的‘ ’”的 动的‘美’”的? 用概括性的语言) (用概括性的语言)
主要有三方面: 主要有三方面: 形体美 服饰美 神态美
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身体、服 饰、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她们姐 妹的舞蹈美的?
点拨: 点拨: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 教色彩: 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 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 湿婆天的舞像 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 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 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 庄严的。 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 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 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为精妙的句段,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为精妙的句段, 说一说写得“精妙” 说一说写得“精妙”的地方 ,并在文中 勾画标注 。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 长眉 上的花朵 要间的褶裙 用她细碎的舞步 花朵, 褶裙, 细碎的舞步, 上的花朵,要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 旋风般疾转 慢移, 疾转…… 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蛇舞” 轻摇, 微颤: 写“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 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 蠕动, 右手的指尖, 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 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左手的指尖! 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试着用你所学到 的精致的形容词, 的精致的形容词, 生动的修辞手法 等语言技巧,来 等语言技巧, 表现自己所看到 的和想到的。 的和想到的。
在柔和的灯光、柔美的音乐包围下,她在 尽情地舞蹈,把孔雀的灵韵刻画得淋漓尽 致。她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脚步,都舞 出对生命的喜悦。比风轻,比梦美,比云 柔,飘飘欲仙…… 画面一展开,我立刻被杨丽萍的舞蹈所吸 引。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她舞动她那柔美的 四肢,如一朵娇艳的花,在阳光下绽放。又 如一只孔雀在自由自在的飞翔。让我们的心 灵随着她的舞姿,不停翻飞旋转。 那优美的旋律在我耳边回响,杨丽萍就 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在那儿旋转着高雅的 身躯。她那美丽长眉、妙目给人无限遐 想,婀娜的舞姿,柔韧的身体,完美的 气质,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 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 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 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 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 鸣!
研究与探讨(二) 研究与探讨( 速读19 22自然段 思考: 速读19—22自然段,思考: 19— 自然段, 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 怎样理解“ 舞蹈, 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 悠久的文化艺术” 悠久的文化艺术”?
观 舞 记
冰 心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
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 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 莹,出生于福州。1923年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 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 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 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 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 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 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 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 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 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 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 文集《繁星》、《春水》 等。
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 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所 有优秀的艺术家, 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 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 着大地母亲的营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 着大地母亲的营养, 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 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 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