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教案设计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含教案)

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派画风的创始 人。这幅《即兴31 号》是画家抽象主义 风格探索阶段的作品,也是一幅很迷人 的作品。
画面中只能看到各种颜色和线条的 组合。但是,画中充斥着一种迷人的内 在的和谐以及律动的旋律,使人看上去 赏心悦目。粉红色、橘红色、深红色、 黄色、紫色、黑色、翡翠色交织在一起, 仿佛都是跳动的音符,在各自的琴键上 发出急缓、粗细、高低不同的乐调,那 些粗细不同的线条好像乐谱上的重音、 停顿、休止符一样。
我们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就是我们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也就是 对事物的最直观的感知,而这种感知过程就是初步的鉴赏行为,由此可 见,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从具体作品入手,介绍一下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弄清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
《捣练图》 张萱(唐) (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张萱擅长仕女画,此画是以欣赏妇 女劳动之美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风俗画。《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 米勒所画,当时法国正处在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 居于农村,深知农民的贫穷与艰辛,这幅画是站在同情的立场上来画 的,背景是农场主小山般的麦垛,从而暗示出阶级的对立。
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 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 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 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写实的手法 画出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 显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 做噩梦时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 的情景。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高中美术欣赏《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表格式教案设计

本学期同学们将进行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请问:为什么要学习美术欣赏?
(附图一)
由上图不难看出,要想学会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能够培养的.
学生回答:
记录:
心理: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够培养.
问题引如新课,宏观的向学生阐述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
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回答:
4.问题与讨论
(1)在书上及老师提供的作品,试分析?
(2)分组进行讨论。
4人一组
5.课堂小结:下面请各组所选的内容当众表演,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最好。
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次基础上,平时多看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2.讲授新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板)
(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正确方法,
下面我们将一些图片进行分类(帕特农神庙、清明上河图、斜卧像、彩色玻璃瓶、流水别墅、金色的秋天、瑞士军刀、米洛特的啊芙罗蒂特.)
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美术作品,难免带有个人爱好的主观倾向性,人的爱好不能强制.但是审美情趣又确实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高尚与低俗之别.
“诗人和美术家的眼睛是点石成金的,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美挖掘描绘出来,使人从他们的作品中领略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现的东西,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必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审美能力因人而异、千差万别.
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通过现实美的欣赏、艺术美的熏陶,使人们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的实用眼光去看待美的艺术,从容地欣赏艺术,深刻地理解艺术,并过艺术鉴赏加深人们对各类艺术的表现技巧及艺术符号、艺术语言表现意蕴的理解---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进行大量的审美实践,体会、揣摩、品味,才能达到.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人美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人美版)编写:王东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观察、讨论、素材收集等多种方法,学习掌握鉴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性,明白培养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教师采用讲授法解决该问题。
在学生理解新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分析作品,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升华,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作品图片、徐悲鸿、梁楷、吴冠中的相关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并设疑:教师出示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问:同学们,请你们看一看这三张作品,选出你喜欢的作品和看不懂或不喜欢的作品。
并分别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和不喜欢的原因,对看不懂的作品你有着什么样的疑问呢?2.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新课:刚才大家各抒己见,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三张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与认识。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一、课程名称: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课程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
(二)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各类艺术图片
八、教学过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备课资料

第 1 课培育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高天民一、教材剖析(一)教课目的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课的开篇,对后边的教课拥有指导意义。
经过本课的教课,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色,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育学生“审美的眼睛”。
b5E2RGbCAP(二)内容构造本课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育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育审美的眼睛的必需门路。
p1EanqFDPw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觉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奇,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而后再从详细的美术作品下手,以中国唐朝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看法剖析,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征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加的关系等。
这里没有波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看法自己就十分复杂,它将波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
更因为今世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辩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幸亏教课中临时悬置起来。
DXDiTa9E3d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怎样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安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单的艺术分类,学生认识这些就能够了。
但教师还应理解,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拍照中,还能够依照其资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仔细的区分。
以以下出的分类其实不完好,仅供参照: RTCrpUDGiT1.绘画按资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 (此中按技法分为工笔划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川画和花鸟画)、版画 (按资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化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 )、素描 (此中也包含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景色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修画等。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一、课程名称: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二、课时: 1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课程类型:新授课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二)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各类艺术图片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图片导入师: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师:艺术作品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生:学生观察作品后作答喜欢《拾穗》不理解《记忆的永恒》讲授新课1、美术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师:a、展示图片:请学生欣赏一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摄影等作品),提出问题:什么是美术,美术的特点和分类。
问题总结:美术的概念:美术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物质形态。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③从学生讨论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在文化知识领域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各学科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科本位的形式较多,跨学科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
(3)学生讨论
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教师引导。
(4)课堂总结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 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
导入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呢?
美术作品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
由于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基本上属于谈不上有什么美术基础,基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以欣赏为主,多跟学生互动,给学生们观看大量的画家名作,详细讲解作品和介绍画家的生平,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作品的含义。多提问,多启示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种类和特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的而完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于认识美术语言,期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又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赏——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于个人经验线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一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授课时间:一课时二、授课题目:培养审美的眼睛一一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六、教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过程设计(一)作品分析《天安门广场》提问:《天安门广场》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宏伟、壮观等提问:为什么给大家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设计上采用了对称,历史的遗物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都非常好,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一一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
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第1课培育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课的开篇,对后边的教课拥有指导意义。
经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色,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育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课的要点与难点本课教课的要点在于培育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将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课难点,主假如如何联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观点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课方法解说法多媒体教课四、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种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迷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何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波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由于发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到6页,思虑以下问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二)解说新课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发问 : 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觉?学生回答:壮观、崇敬、神圣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育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门路:一是赏识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赏识第二自然——由人创建的艺术品。
如: 天安门四周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
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出示张萱《捣练图》和米勒《拾穗》,思虑:两幅作品有什么同样点和不同点?学生议论并思虑。
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剖析:主题内容年月资料历史背景作者创作企图学生回答:同样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平易优雅的美中国画后者:贫困妇女让人产生怜悯油画发问:为何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觉不同呢?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期间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一定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嫩洁白,画中分红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调皮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没有血腥的战争和强烈的社会矛盾,所以画面平易优雅。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一、教案名称: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审美的概念,认识到审美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审美标准去评价和创造美。
四、教学内容:1. 审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美的感知和欣赏方法3. 审美标准的认识4. 评价和创造美的实践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审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审美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美的感知和欣赏方法,如观察事物的色彩、形状、质感等。
介绍审美标准,如和谐、平衡、对比等。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审美标准去评价和创造美。
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美的创造过程。
5.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美丽的图片、艺术作品、教学PPT等。
八、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九、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美的氛围,提高审美水平。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审美方法,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审美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和掌握审美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丰富的审美素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七、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审美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评价和创作中。
高中美术_培养审美的眼睛 第1课 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一、课前复习:1、什么是美术鉴赏?它是观者运用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各类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以此获得深层的精神满足和审美理解的过程。
2、美术作品的功能是什么?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美术鉴赏活动可以培养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生活质量,帮我们认识世界不同文明成果,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体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也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功能。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呢?我们怎么样去鉴赏一副作品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艺术门类的划分。
2、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美术的艺术门类教师:美术是怎么分类的?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服装、动画片、戏剧、汽车、餐具、公园等等。
教师:展示图片《父亲》。
这幅作品是国画、也称为中国画。
这一副是罗中立的《父亲》,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
按材料和功能,中国画和油画统称为绘画,也包括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这是美术的一个门类。
当我们经过或者到达某个地方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标志性的东西,比如这一张图片,(这是哪里?)(武昌起义的浮雕)(人物雕塑)按题材和功能这些统称为雕塑。
还有肖像雕塑、动物雕塑、环境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每个人都想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不断的寻找自己合适的生活场所,比如这一副,这是一幢住宅楼。
选取了合适的居住环境,每个人都想有健康的身体,于是就有了很多的体育运动场所,这是鸟巢,比如我们这里的文体中心的体育馆。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一、课程名称: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课程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
(二)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各类艺术图片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
一、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很多同学以前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美术课几乎是是自习,但同学们对美术鉴赏很感兴趣,很多同学都会很仔细地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图片。
二、课业类型:欣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方法与过程: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四、探索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
五、探索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述与启发,讨论与评价,ppt展示。
七、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自选一幅摄影图片或者是设计作品图片,根据课中所了解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运用其进行鉴赏。
板书设计: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绘画、认识功能
雕塑、教育功
能
建筑、审美功能设计、
书法、
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
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
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
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摄影)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
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
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
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捣练图(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张萱(唐)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
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
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
“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
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
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
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米勒(法国)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
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
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
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
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
他不仅指挥着一个乡村合唱队而且还搞些小雕塑什么的。
米勒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里,其亲属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
米勒从小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直到20岁他才正式去学画,所以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经历培养了米勒朴实勤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
不过米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真正的方向的。
米勒17岁那年曾无师自通地画了一幅大画《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画面虽幼稚,却体现了米勒对周围熟悉生活的观察和对艺术的热爱。
以后他进入瑟堡画家朗格鲁画室学画。
1837年在朗格鲁的推荐下,米勒获瑟堡市政府600法郎奖金而进入巴黎一所美术学校深造。
同年又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
他最初的老师无论是米歇尔·朗格鲁,还是德拉罗什,传授他的都是学院派的那一套。
由于米勒是一个质朴而腼腆的人,所以尽管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装腔作态的东西但还是接受了。
他听从了德拉罗什的劝告去参加罗马大奖赛,但没有成功。
从德拉罗什的画室出来后,米勒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向古代大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和普桑学习。
他一面学习,一面和一个朋友租房以卖画为生。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画那些受欢迎的布歇风格的作品,甚至这种风格的《卖牛奶的女人》和《骑术课》还在1848年的沙龙上展出了。
这时的米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他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清醒了。
1849年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另两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这就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种低俗的画。
”米勒羞愧难当,米勒的一幅布歇式的女人体说: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巴比松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
米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他讨厌“夸张、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他指责那些为了职责而忘记自己品格的人(即那种被社会扭曲和异化的人),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本性和真实性,而这些正是艺术家所必备的。
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
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看到,他努力将自己所见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意图。
无论是《簸谷者》、《扶锄者》、《播种者》、《晚钟》、《拾穗》等著名作品,还是《牧羊女》、《喂食》、《折枯枝的人》、《砍柴者》、《在休息的葡萄工人》等这些不太有名的作品,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和艺术家对生活观察之深入。
播种者和簸谷者之艰辛、扶锄者和休息者之劳累、拾穗者和喂食者之贫穷,都以其深刻的真实性给观众以震撼,这与以往富丽堂皇的罗可可艺术,甚至与当时巴比松画家那阳光明媚、美丽轻松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不同。
当来自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批评家对他大加指责时,米勒给予了坚决的反击。
他说:“我将坚强地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碍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决不做把农民加以美化的蠢事。
如果只能无力地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
”他又说:“表现大地的呐喊这不是我的发明,古已有之。
我想诸位评论家们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可我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我只能忠实描绘我对劳动时的观察和感受。
”米勒从生活中发现的是悲壮、内在、深沉的美,他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惨烈的一面。
这其中既有同情又有控诉,从这一面说,他与杜米埃一样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
也正因此,米勒的画使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评论家大为惊恐,他们把他看作是社会主义者,说他企图骟起爆动,比库尔贝更危险。
他们从《播种者》中看到了起义者的步伐,从《拾穗》中看到了“在这三个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隐现出造反派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
因此他们叫嚣“要把这位无政府主义的画家从画坛上清除”。
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作为农民画家的米勒是无与伦比的。
他塑造的大量感人的农民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不少肯定者亦把他说成是革命者,是一个无产阶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