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讲解

合集下载

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思路与路径

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思路与路径

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思路与路径郭建宁【摘要】摘要: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和思想的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主流价值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年(卷),期】2011(027)011【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文化强国;战略意义;总体思路;具体路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于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多年来一直极富魅力,令人瞩目.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就有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有持续不断的文化热、国学热,一直影响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文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比如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上游,是高处的水,要占领文化的制高点;要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文化兴国、文化复兴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面对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变化、变革、变动,面对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国内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多样、多变,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的坚定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创造了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今天,我们要在经济奇迹、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文化复兴.因为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是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当中国不仅是以经济大国,而且是以文化大国,不仅是以经济强国,而且是以文化强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这是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为之而不懈努力.二、建设文化强国的总体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须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与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文化发展出人才出精品,而且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业态创新,文化体制创新,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路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如何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提升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奇迹的背后,必然有文化信息、文化标识和文化密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与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的影响和能力.今天我们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越来越充分了,在海外建立约三百所 "孔子学院"和不断成功举办的 "中国文化年"活动就是证明.关于文化软实力有两个方面问题应当特别关注:一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提升.既要看到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又要看到没有硬实力为基础,软实力作用的发挥也将受到很大限制.二是软实力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的关系.孔子、儒学当然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符号、重要资源、重要内容,但是千万不能把传统文化和软实力划等号,而是要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文化,如果只是文化的"啃老族",那就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就是说,从文化软实力的外部看,要强调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统一.从文化软实力的内部看,要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决不能偏废.(二)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来经历的历程大体是:五四时期是"看不起",知识精英大都以反传统的面貌出现;极左和文革时期是"看不到",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主义,被划入"封资修"之列;现在的情况则是"看不懂",近来出版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但青年人以及许多中年人读起来都很困难,远不如西学熟悉.这不能不使一些有识之士担忧.当然,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同时融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治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譬如树木,非岁岁有新芽茁长,则其枯槁可立待.譬如井然,非时时有新泉喷涌,则其干枯有时也.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的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当然,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从传承方面看,虽然大家都很赞同也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但是在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看待儒学、国学、孔子的当代作用方面还十分纠结.天安门东侧孔子像的一树一撤及其引发的轩然大波,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从创新方面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推进文化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任务.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难以令人满意.急需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境界,产生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三)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建设主流价值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近年来许多模范人物的事迹确实感动中国,可歌可泣.但是主流价值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也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值得好好反思.在谈到中国模式时,大家都注意到腐败与分配不公是严峻的挑战,其实对中国发展模式构成挑战的还有价值观的混乱和公信力的下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决不能掉以轻心.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但那时候人还是有精神的.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可精神却变得空虚了,特别是庸俗、低俗、媚俗成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与关注.当前的问题一是功利化,一是低俗化.而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为急功近利,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于是就没有了格调,没有了品位,没有了境界,甚至没有了底线.那种靠"出位"、"雷人"哗众取宠,靠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来吸引眼球的做法,再也不能任其泛滥,非下大力气加以根本扭转不可.中国哲学史上有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的争论,我觉得对于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来说,知难行亦难,知行合一最难.知固然重要,但行更重要,行胜于言.特别是面对相当浮躁、十分功利的社会现实,让我们都来身体力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郭建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题组主要成员.主要著作有《艰辛探索的哲学轨迹——1956至1966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热点问题透视》、《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重点课题,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励基金等.[责任编辑:刘清敏]【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dalian-official_thesis/020*********.html。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6月起开始试点,2006年起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并不断取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这是党中央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

党中央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以及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深刻分析,其战略意义极为深远。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七大更加突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国际上看,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我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同时要看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目前,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不相适应。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发展步伐,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摘要: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世纪以来,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考虑,我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本文结合中外现状主要就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建设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

文化产业已经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增强服务观念,树立三种意识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文化”一词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所以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制之间的文化差异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

不同的文化,它的服务对象也各不相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文化,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

(一)牢固树立文化建设关系国家存亡的危机意识。

从2010年年底开始,席卷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使这些国家政权更迭或持续动荡。

客观的讲,“阿拉伯之春”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大多是伊斯兰国家,宗教一直是国家统治的文化基础,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文化建设显然适应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多级化发展的态势,这对我国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在这场变革中,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振兴,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落实和保障。

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体会主要应把握以下五点: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

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大批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显著增强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

我们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激发文化发展创新的活力,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只有实现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才能为我们在文化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我们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利用先进技术培育、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们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文化立国战略

文化立国战略

关于把“文化立国”作为国家战略一、问题引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从国际的视野来看,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制造能力、贸易实力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硬实力的提升举世瞩目。

而审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与我们世界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文化的发展与占全球第二的经济地位还不相匹配。

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则是严重“入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所以,中国要真正地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光出口电视机是不够的,光出口经济产品是不够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文化也应该走出去,应该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

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指出,现在中国国民整体缺乏两个重要元素:“诗”和“原则”。

“我们文雅的风气从明代开始就一天一天地没落了,文化的世俗化就开始了。

”在多年从事电影编剧的经历中,苏叔阳深感传统文化的匮乏对中国电影事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们的女演员里有多少(像《诗经》里描写的那样)‘深情的含有真切的爱’的眼睛,顶多算勾人。

”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低俗文化却堂而皇之地上市。

二、.文化立国战略的作用在美、日、韩表现得非常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上头号文化产业大国,每年出口的视听产品占全球市场的57.6%,其中音乐唱片占全球消费量的60%。

美国电影产量虽然仅占全球的6%,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

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

[1]美国以其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向世界大规模推行着自己的文化价值。

这种推行如此常见,但又如此深刻,使得许多民族文化产业迅速被边缘化和异国情调化。

美国的文化标准左右了“非美国”的文化世界。

日本:从“经济立国”到“文化立国”。

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概括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文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做了深刻论述,系统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

全会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必将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文化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根本,也是引领整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旗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创造、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当今世界,各国对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自身的文化资源越来越重视。

文化已成为人类文明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而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而且,世界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自身已经越来越文化化了。

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推出题为《我们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刻论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报告指出:当文化被理解为发展的基础……文化政策的概念就必须相应地扩大。

任何针对发展的政策都必须对文化本身保持敏感,并受到文化的激发。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作者:张玉玲/常雪/徐东先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4期张玉玲常雪徐东先(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文化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提出了完善文化体制的重要性。

在加强新经济常态的改革前提下,环境建设、绿色环保、新能源等一系列的适应当前的新经济条件下文化体制各项措施必须配套上,因此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简政放权做减法的同时,市场经济到真正达到加法的目标,各地部门注意再文化领域中也必须做到相应的配套措施,得以贯彻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写的开局之年文化领域的改革一定要在本届政府顶层设计中获得不可或缺的位置。

在文化领域中作出相应的贡献,加快供给及制定各个方面的宣传,以确保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智力支持。

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这是我们确保实现小康社会、加大改革力度、反腐倡廉和标本监制的根本途径。

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此要改革现有的不适合当今文化发展的体制及机制。

[关键词]基本对策;改革;文化[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4-0091-0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机制研究》(D010);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机制研究》(D056);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文化力对区域文化引领和提升“软实力”的机理及作用研究——以佳木斯大学为研究中心》(12B098);佳木斯大学校级项目《文化生态视阈下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适应与发展研究》(W2012-063)。

[作者简介]张玉玲,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常雪,佳木斯大学;徐东先,佳木斯大学。

一、我国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急切性1.我国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之一。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在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世情、国情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

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出,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拓,让中国更加自觉地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成为可能。

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

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

所以,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因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

所以,建设文化强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

现代化是我们几代人的追求,要在2021年实现全面小康,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取决于文化的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

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

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拓。

深刻认识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改革问题。

会议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点,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上研究文化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文化问题的重大意义,认识这次全会的历史地位和深刻影响。

这要放在整个国际和国内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党和国家的全局来认识。

正像会议公报所讲的,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我准备从一下四点来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体会。

第一,这是我们党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之所以要把文化作为重要议题列到党的全会上来,原因在于在于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它是由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所决定的。

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内形势上看,全会公报用四个越来越概括了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就是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摘要:“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当前,我国文化肌体的“亚健康”主要表现是: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迷信,对物质享受的崇拜,对倒退文化的赞赏;在思想领域充斥着二元对立、工具理性、机械论。

在当今世界,许多西方学者虽然在努力批判他们自己三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得出的结论逐渐接近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华文化,所以还是在“隔山唱歌”。

放慢或忽略社区在文化建设与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的道德养成、培育良好习惯的功能,是很大的损失。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

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

学界的交流可以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可以影响各自的决策者,下可以影响大众,而且是在文化的根本上产生影响。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势,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要把这件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加大力量。

关键字:文化建设战略地位战略意义正文:“文化强国”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准确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善于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深化文化体制的战略意义文化体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深化文化体制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可以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激发文化创意和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深化文化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是一种融合了文化和经济的产业,它具有创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等多种经济效益。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可以加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再次,深化文化体制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文化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需求,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可以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培育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才,需要具备创意思维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

3.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产业是具有国际性的产业,需要与国际接轨。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扩大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

4.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以通过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5.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碧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效果图
剧场内景二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
2008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点燃
2010被评选为最具中华文化意义汉字——“和”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且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且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超过 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超过7308万人 万人 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超过 将创下世博会1 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 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 次,将创下世博会 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 上海旅游业的收入将达800 亿元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 上海旅游业的收入将达 专家估计,世博对上海GDP的贡献将达 , 的贡献将达5%, 专家估计,世博对上海 的贡献将达 对整个长三角投资的影响将达40%到50%。这 对整个长三角投资的影响将达 到 。 股世博经济带来的效应,将持续10到 年 股世博经济带来的效应,将持续 到15年,继 续带动上海繁荣。 续带动上海繁荣。
(一)不忘本来
第一,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第三, 第三,弘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和建设
文化
西方著名哲学家 罗素曾经说过: 罗素曾经说过: “中国至高无上 的伦理品质中的 一些东西, 一些东西,现代 世界极为需要” 世界极为需要”, “若能够被全世 界采纳, 界采纳,地球上 肯定比现在有更 多的欢乐祥和。 多的欢乐祥和。”
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2010年7月23日中央政治 年 月 日中央政治 局第22次集体学习 次集体学习, 局第 次集体学习,胡锦 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实现, 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先进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但是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要素的共同作用,文化在受生产力决定的同时,又能够给生产力发展以能动的反作用。

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历史经验表明,能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而人民群众的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又包括精神需求,所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

先进文化是社会实践的理性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结晶。

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能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能不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只有在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激发并集中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进步。

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启示作者:龙新民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08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伴随着经济领域改革大潮的兴起,文化体制的改革也逐步被提上重要议程。

今天,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过程中,回顾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梳理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史学界应该做的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迎来发展繁荣的春天。

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代表党中央提出新时期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方针。

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引下,文艺界坚决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艺政策,过去受到人民欢迎、在“十年动乱”中被封杀的一大批文艺作品重新和群众见面。

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情舒畅,创作热情高涨。

文化战线的各领域、各部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着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然而,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水平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依然显得很不适应。

文化部门自身存在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缺陷,也严重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因此,文化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开始提到党和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的面前。

进入21世纪后,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迈开了发展繁荣的新步伐。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迅速壮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文化单位机构30.99万个,从业人员168.3万人;艺术表演团体2587个,共新排上演剧目5272个;公共图书馆2697个,总藏书量为4.26亿册(件);全国文化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数为972个,计划总投资达239.2亿元;兴建了一大批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剖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剖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剖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摘要: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益突出。

一方面,文化事业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受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不少文化企事业单位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凸显出来。

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惟一的出路在于改革。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意义abstrac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to deepen the culture system reform, liberate and develop culture productiv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lags behind economic reform situation more outstanding. to solve the long-term accumulated questions, only outlet depends on reform.key words: cultural significance; system reform;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法对策1.1 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加强和改革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管方向、管干部、管领导班子建设、管重大事项决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试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论文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意义重大。

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

论文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景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同时也要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思想汇报

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思想汇报

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思想汇报何玲说,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后期复习侧重于把握核心考点和主干知识,特别注意新教材的修订。

例如今年变化的“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考点,它的变化不仅是依据新教材的变动,更凸显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贯彻落实。

尊敬的党支部:4、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文化创造活力充分焕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繁荣。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这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强化法律保障。

就制度的最终形式而言,越来越多的制度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并发挥着作用。

在当代社会,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法律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把那些经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稳定的、行之有效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尽快地上升到法律层面,以强化制度的限制和约束功能。

随着我国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入,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备,我们应把寻找和运用法律的手段作为推进制度创新和强化制度实施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迫切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使文化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发生更加深刻变化,进一步推动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2、结合实际,谈谈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根据目前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谈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考核方式: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小论文,题目自拟。

论文撰写格式:题目(二号黑体;内容摘要、关键词(小四号黑体;班级、姓名、学号写在题目下面(宋体小四号一级目:一、二、三(三号黑体二级目:(一、(二、(三(四号黑体三级目:1、2、3(小四号黑体正文内容用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设置值为23磅,全文用A4纸双面打印。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保护知识产权浅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内容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文化综合国力党国家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决定》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文化改革和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

正如《决定》所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文化改革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其他建设的内涵和进程。

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三、文化改革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

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仍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公民的文明素质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

只有这样,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增长的小康社会。

四、文化改革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

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

正如《决定》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今天,我们这个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已经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

《决定》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基本内涵和整体要求,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

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破除障碍,吐故纳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奋力开拓创新,创造出文化的新辉煌,永葆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总言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

所以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摘要: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符合世情、国情、党情和文化发展规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马克思主义说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及急迫性。

关键字:文化改革、发展、国情、世情、党情、重要性、紧迫性《决定》第一部分重点讲这个问题,从我们党重视和开展文化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化改革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方面阐述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作了3个层次的论述。

一是从5个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贡献。

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集中阐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是着眼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决定》从8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强调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要求全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