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梦回繁华》一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20梦回繁华》的作者、背景和题材。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2.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字词汇。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文章的深层次意义。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了解。
教具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2. 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20梦回繁华》的作者、背景和题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方法。
Step 3 梳理文章结构(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课文结构图,让学生帮助填写完整,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1. 文章开头讲述了思南园的景色如何,请问最后一段描写了什么?2.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文章的主要主题是什么?Step 5 单词学习(10分钟)请学生记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并解释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Step 6 文学鉴赏(15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20梦回繁华》中所描述的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7 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将要记住的重要知识点写在笔记本上。
Step 8 课堂作业(5分钟)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在下一节课之前准备好。
将作业布置在班级作业平台上。
Step 9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欣赏和了解。
Step 10 下节课预告(5分钟)教师提前告知下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梦回繁华
20梦回繁华1.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说明序次,概括课文内容。
知识与技术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觉课文典雅而富饶风采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经过默读、品味、标明等方式,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感情、态度感觉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立力和优异才华,增与价值观强民族骄傲感。
1.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说明序次,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觉课文典雅而富饶风采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终究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认识这幅名画。
二、授课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说明序次提问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一生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
第三自然段整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种类、大小及内容。
第四自然段详尽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提问 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序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序次,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序次,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慎重。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解析说明方法提问 3: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明确: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5.5 厘米,横 525 厘米。
”使用正确的数字,说了然《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打比方:“整个长卷好像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弘大、优美而富饶变化的特点。
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用《东京梦华录》,正确说了然《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0梦回繁华 优秀教案
20梦回繁华优秀教案【20梦回繁华优秀教案】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梦想与现实存在着一种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梦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寻求,而现实则是人们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和挑战。
本教案探讨了如何通过“20梦回繁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不仅要梦想美好未来,而且要从现实出发,发现自我、努力实现梦想。
通过梦想与现实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梦想与现实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理解并运用“20梦回繁华”的主题;- 探索如何由梦想引导现实努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学习活动一: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梦想与现实对我们的影响。
- 教师引导讨论:探讨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思考。
2. 学习活动二:解读“20梦回繁华”- 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材料,了解“20梦回繁华”主题的内涵。
- 分组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以小组形式总结和分享。
3. 学习活动三:从现实出发,实践梦想- 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课程(如体育、艺术等),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 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编写梦想计划书,列出自己的梦想和实现途径。
4. 学习活动四:成果展示与分享- 学生展示个人成果:进行现场展示或制作展板、PPT等。
- 学生分享梦想计划书:选择一部分同学进行口头展示,鼓励互相交流和启发。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 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总结能力;-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实践效果;- 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反馈方式- 教师进行个别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激励合作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教学延伸本教案以“20梦回繁华”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梦回繁华》的课程内容和目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思考。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艺术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第二章:艺术品的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艺术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中涉及的艺术品的创作时期和背景。
讲解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艺术品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
第三章:艺术品的形态与风格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形态与风格。
培养学生对艺术审美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形态特征和风格特点。
探讨艺术品的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等方面。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艺术品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艺术品的形态与风格特点。
第四章:艺术品的意义与影响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意义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探讨艺术品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和启发。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艺术品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品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艺术创作。
培养学生对艺术表达的自信和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3 教学活动分发创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第六章:艺术品的传播与收藏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品的传播与收藏过程。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20 梦回繁华【教材分析】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1.理清课文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
同学们,《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它是一幅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画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到底画了哪些内容?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来欣赏这件无价瑰宝。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目标导学二:分析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1.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明确:(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因此,纵然画面内容纷繁复杂,但依然能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1.“梦回繁华”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文化。
2.“梦回繁华”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梦回繁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繁华时代;2.了解繁华时代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3.掌握描述古代繁华时代的词汇和句型;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古代繁华时代的背景介绍;2.繁华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的探讨;3.描述古代繁华时代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以图片展示古代繁华时代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繁华时代的特点和魅力,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对繁华时代的想象。
2.知识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繁华时代的历史背景,如唐朝的盛世、明清时期的繁荣等,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对繁华时代的认识和想法,同时提出问题和疑惑。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对繁华时代的兴趣。
4.词汇、句型学习(2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描述古代繁华时代的词汇和句型,如“繁华、盛世、兴旺、富强”等词汇,以及“在繁华时代,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
”等句型。
并通过例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表达方式。
5.活动设计(3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布置。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繁华时代,如唐朝、明清时期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展示,展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并用描述古代繁华时代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b.学生准备展示材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c.学生进行展示,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教师在展示结束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6.巩固与拓展(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学到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繁华时代的新认识和体会。
四、师生互动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给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2.教师在学生进行展示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繁华时代,掌握描述古代繁华时代的词汇和句型。
初中语文教案:《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自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写作对象:《清明上河图》,及整体风貌:“繁华”。
2.梳理说明顺序,理解“从社会背景、作者其人,到画作内容(总—分)、艺术特点、社会价值”的写作思路。
(重点)3.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理解使用该说明方法的原因(关键在于“最适合”:介绍静态的画面,需要用生动的描写,才能更好地介绍画作、吸引读者)。
(难点)4.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
【达成策略】比较:对各个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认识事物的本质。
(选自《辞海》,有缩减)【课前准备】印发《梦回繁华》专业名词导读单(见附件1)【教学流程】一、创设趣味任务情境今年我校文学社招募到的成员阵容非常强大,有处事顺应自然的庄子,有文采斐然的朱自清,有主张写作要简明如话的叶圣陶,有率性天真的李白,有一板一眼的朱熹,还有输了政治赢了文艺的宋徽宗赵佶。
赵佶同学在八上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看到了毛宁的《梦回繁华》,自读了几遍以后心里非常激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的可不就是我当年精心统治下,城乡市井的繁华生活面貌吗,我得想办法搞个活动,宣传一下这幅画,(顺便宣传一下我自己的政治业绩),嘿嘿。
于是,赵佶喊来了各文学社成员,商量依据毛宁的这篇文章,为《清明上河图》办个画展。
二、设计子任务难题在策划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些难题,想邀同学们一起帮助解决。
(将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大组集中智慧解决1个难题,在“呈现活动结果”环节派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讨论探究的结果。
可以让学生自由挑选感兴趣的难题,也可以运用隐性分层的策略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思维难度的任务。
)办画展遇难题难题1:庄子顺应自然惯了,觉得画展的主题就用原文的标题“梦回繁华”,叶圣陶觉得直白一些好:用“清明上难题2:李白只向校长申请到4块展板,该如何把文章内容以及图片合理地安排进去?展板内容安排好以后,难题3:朱自清和朱熹都认为第4段写得不好,均对第4段介绍“画面中段”的文字进行了改写(见备注1),大家投票通过后,就参照这备注2在自由讨论探究十分钟后,各小组分别派代表呈现活动结果:学生代表陈述讨论探究结果难题1我们认为主题应该用“梦回繁华”,用“《清明上河图》”作主题,虽然能够直接点明说明对象,但是用“梦回繁华”作主题,更能够体现《清明上河图》的整体面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因为我们关注到了课文第2段“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以及第5段“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20秋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集体备课教案
1.学生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和下面的注释疏通生字词。
汴梁(biàn)翰林(hàn)驮队(tuó)跋涉(bá)
漕运(cáo)舳舻(zhú lú)竹篙(gāo)无暇(xiá)
沉檀(tán)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归纳概括: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二、资料助读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四、三读课文,重点研读
学生自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文章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逻辑顺序。
2.作者围绕说明对象,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文章围绕《清明上河图》先介绍了张择端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特点,接着介绍《清明上河图》创作用料、规格、主要内容,然后重点介绍画作的详细内容,最后介绍画作创作的技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
1.掌握课文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
20、《梦回繁华》详细教学设计说课稿
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梦回繁华》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知识已有一定了解。
本课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了解了它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很有条理,语言准确,典雅而富有韵味。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本文说明对象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图片等直观材料重点突破。
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知识已有一定了解。
2、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特点,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结合本文的学习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重点:把握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感受课文准确、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难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法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采用的教法是: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梦回繁华教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即使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历史上的繁华都值得我们反复回味。
这是一种对过去的向往,一种重温那些繁华时刻的愿望。
而在教育领域,梦回繁华也有着同样的含义——重拾那些教学亮点,以期提升现有的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上的繁华时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繁华,掌握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梦想与追求。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历史繁华时期的图片、音乐等方式,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2. 文化课程(20分钟)介绍历史上的繁华时代,包括建筑艺术、服饰风格、饮食文化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好奇心。
3. 课堂讨论(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繁华时代,展开深入的研究。
每个小组需准备一份展示文稿,内容涵盖繁华时代的背景、特点、文化等方面。
4. 学习技能(15分钟)教授学生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使用多种资源进行信息搜索和整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创作活动(30分钟)学生根据所选的繁华时代,自由发挥,可以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写作、舞蹈表演等形式的创作。
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展示自己对繁华时代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与总结1.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作品展示质量、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对历史文化保持持续的兴趣与学习动力。
第五部分:延伸活动与课外拓展1. 观看历史繁华时期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2. 组织学生参观与繁华有关的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地,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第六部分: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 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作者:陈寒。
结语:本教案旨在通过梦回历史的繁华,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
章节二:作品欣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梦回繁华》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分析《梦回繁华》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三:创作背景探讨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资料查询法。
章节四:作品分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梦回繁华》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梦回繁华》的画面细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五:创作与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以《梦回繁华》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学生实践法。
章节六:艺术流派介绍教学目标:扩大学生对艺术流派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与《梦回繁华》相关的艺术流派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七:文化意义探讨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梦回繁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探讨《梦回繁华》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资料查询法。
章节八:比较研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艺术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将《梦回繁华》与其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九:艺术与生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艺术生活化观念。
教学内容:探讨《梦回繁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章节十: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教案标题:《梦回繁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唐朝盛世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2.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前导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唐朝的盛世风貌,引发学生对唐朝的好奇心和热情。
主要内容:2. 讲解唐朝历史:简要介绍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重点突出唐朝盛世的特点和影响;3. 阅读故事:学生阅读《梦回繁华》故事,了解唐朝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物命运的变迁;4. 讨论与分析:学生结合所读故事,就唐朝盛世下社会的特点、人物的遭遇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发表个人见解;5. 写作练习:学生按照自身理解,选择一个拟人形象,写一篇描述该人物故事的小短文,融入唐朝盛世的背景元素。
拓展活动:6.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梦回繁华》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现唐朝盛世下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7.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小短文,通过展示和交流,互相了解和学习。
课堂检测:8. 设计相关问题:针对故事的内容和唐朝历史背景,出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回答。
教案评估:9. 针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素养,逐一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写作水平,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 PPT或图片展示唐朝盛世的图片素材;- 《梦回繁华》故事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本;- 板书或投影仪用来记录学生讨论内容、提问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讲解、阅读、讨论、写作、拓展和评估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和理解唐朝盛世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和写作,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助。
初中语文《梦回繁华》教案
1.识音记形(给下列字注音)
汴梁( ) 题跋( )
绢本( ) 翰林( )
田畴( ) 料峭( )
簇拥( ) 漕运( )
舳舻( ) 沉檀( )
摄取( ) 遒劲(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2.背景链接
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梁(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 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 繁荣的见证,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把本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部分大意。
3.本文主 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深层探究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22.梦回繁华
课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培养鉴赏、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2.第2段第4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反馈拓展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梦回繁华》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的主题和目的。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直观的展示。
第二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内容选择几幅与《梦回繁华》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如色彩、构图、形象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作品的细节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对《梦回繁华》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与《梦回繁华》相关的素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创作时使用。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手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创作。
第四章:艺术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展示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反思。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他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交流。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提供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20 梦回繁华(省一等奖)
梦回繁华【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使用空间顺序和多种说明方法,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欣赏3D版《清明上河图》,教师配乐深情解说)亲爱的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着这样一幅长卷,它临摹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
打开卷轴,京郊野外,疏林薄雾,汴河之上,大小漕船,往来如织,繁忙运输。
虹桥之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接踵摩肩;店铺作坊,客栈民居,一应俱全;骑马坐轿,拉车挑担,纷至沓来。
这幅长卷《清明上河图》何人所作为何而作又为什么被奉若珍宝呢今天就让我们——梦回繁华,透过作者介绍来解密这幅旷世奇作。
二、检查预习纤夫qiàn fū握篙盘索gāo 枢纽shūniǔ舳舻húlú农舍田畴chóu三、寻卷之源1、第一张卡片,我们寻画之作者。
第二张卡片,我们寻卷之构思、构图。
2、首先独立完成卡片,然后小组合作,互相补充,进一步确定答案。
3、内容比较长的,可以中间使用省略号4、“可能”,为什么要用“可能”,为什么不能丢四、展卷之美1、作者说:“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你认为,作为一个城市,怎样的景象算是繁华(学生自由回答)2、小组合作,共同研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画卷的哪些地方表现出繁华景象3、如此的繁荣景象,必然要通过复杂的场景,繁多的人物来表现,可是我们通过读文字,并没有感觉到杂乱,而是能清晰地读出这个特点,源于作者在介绍画面的时候,采用了一定的说明顺序,从城郊----汴河两岸的漕运----街市的空间顺序。
4、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形容画卷,把它比成一部乐章。
你找到了吗请一位同学把这句话读出来。
5、艺术都是相通的,作者用音乐的快慢急缓,来表现画面的疏落有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仍然有些模糊。这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总结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吸收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借鉴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创作热情,发展个性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通过例句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是学生的一大挑战。教师应提供写作指导,如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并给予学生反馈和修改建议。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讲解“炊烟袅袅”一词时,可以引用课文中“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最美的画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象美。
-在分析“那时候,日子过得像梦一样”这句话时,指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昔的时光形容得如梦似幻,从而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梦回繁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并理解其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我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学习、句子分析、文化背景等。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中唐朝的繁华景象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针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如“梦回繁华,烟柳画桥”,教师应通过图解、句子成分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创作唐朝主题的短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克服阅读难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繁华的都市是每个人向往的地方。
然而,许多人却对历史上的繁华都市一无所知。
本文将以“梦回繁华”为主题,设计一堂寓教于乐的历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繁华都市,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1. 通过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繁华都市的发展历程;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繁华都市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主体(1)介绍中国古代繁华都市的代表性城市,如长安、洛阳、杭州等,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讲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包括城市布局、街道规划、宫殿建筑等,以长安城为例进行详细解说。
(3)介绍城市的经济繁荣,包括商业贸易、手工业、文化艺术等,以洛阳的商业繁荣和文化盛世为例进行讲解。
(4)讲解城市的社会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娱乐活动、教育文化等,以杭州的宗教文化和艺术活动为例进行介绍。
(5)通过历史文献、遗址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繁华都市的历史魅力。
3.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繁华都市的景观和建筑。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古代繁华都市的历史底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讨论的积极程度等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关于古代繁华都市的小论文或制作相关展板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3. 考察评价:针对实地考察活动,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观察力等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1. 设计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演出或进行相关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对古代繁华都市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一些与古代繁华都市相关的历史小说、历史文化读物,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成就一度攀上世界的巅峰,然而《清明上河图》中暗藏的盛世将衰的隐忧,转眼就成了残酷的现实。那个清明盛世永远地消失了,古往今来,多少人“梦回繁华”,为之叹息惆怅。
问题:请细细品读,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梦回”之情?
(1)北宋遗民的“梦回”之情。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第二段末两句话)。(2)今人的“梦回”之情。汴京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那种盛况永远地留在了《清明上河图》中。如今北宋王朝逝去将近千年,这幅图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远去的繁华,体会那悠久的文明(文章字里行间背后,我们自己欣赏图画的心情)。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艺术特色有四点:内容庞大(五百多人物,形态各异),结构分明(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兼工带写(有工笔细描,也有写意笔法),写实性强(现实主义风格,与回忆录《东京梦华录》中记述的汴京情形可相互佐证,且细节刻画如桥梁结构、衣冠服饰、建筑比例等也讲究真实)。正是由于它用写实手法描绘,而且规模宏大因此较全面地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从文中,我们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清明上河图》各个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说明文最根本的特征——知识性。
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1)抓取关键词句。本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句,最典型的体现在第四、五段;(2)概括提炼法。如从第一段中知道了《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这就是根据本段内容概括出的知识,当然,这是怎样的时代背景,又需要提取关键词。
学习难点
1.理清文章说明的脉络,明确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文中典型突出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文章大量运用四字短语,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法
实物欣赏法
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标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预设目标
目标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情分析
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学生并不熟悉,很多孩子没有看过这幅画作,有的看过但对作品的艺术历史价值也认识不够,更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历史意义,所以课堂学习前一定要充分查阅资料,在对说明对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文章。
说明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有简单了解,但是认识不深,进入初中还未接触说明文的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中学习四篇说明文,有助于学生集中把握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形成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并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二、我知道的《清明上河图》
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渠道查阅到的?
请多个同学回答,丰富认识。
三、我读到的《清明上河图》
1.读完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要点】
《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商业繁盛,城市文化生活活跃,城乡市井平民生活成为画家的表达内容,北宋风俗画兴起,《清明上河图》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文科)
一、课前准备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备课时间
2018.12.20
主备人
李海青
二次备课人
上课班级
八五班
课题
《梦回繁华》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单元最后一课,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已经有所认识,对说明文知识和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应该能够初步把握,所以本课学习不必再对说明文知识条分缕析地归纳讲解,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课作为说明文的特征,进一步体会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梳理出文章介绍的《清明上河图》的知识,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理清文章说明的脉络,明确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文中典型突出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文章大量运用四字短语,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作者在介绍画作的同时,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及其承载的情感韵味,使文章富有文学作品的魅力,这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小结:这幅描绘北宋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长卷,是研究北宋社会历史的一个窗口,围绕这一国宝级画作,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作者身世,创作意图,版本真伪,图上内容等,还存有许多争议许多疑团,这幅画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课后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东京梦华录》,深入走进这幅名画,走进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2.回忆刚上课时自己设想的介绍,学完课文后,你对此类介绍性文章的写作是否获得了启发?请选择一件绘画或工艺作品,运用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方法,写一段文艺性说明文字,介绍作品。
六、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东京梦华录》
反馈目标
(测试)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说明顺序:——开卷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文章引用金人张著的题跋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了解了他的生活年代、籍贯、字号、经历、擅长的画作、作品等。
《清明上河图》的概况:材质为“绢”,有着色,尺寸“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是一幅长卷,画面内容为三段式,“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节奏分明。
正是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文章读来思路清晰,介绍丰富而有序,读后对《清明上河图》会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帮助说明。
①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②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目标二: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目标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达成目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学生回答)对,《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2.小组探究: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发现作者介绍的方法。
(1)说明顺序
①逻辑顺序。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逻辑顺序,引出画作——介绍作者——介绍画作。第三部分是重点,三个层次采用逻辑顺序,整体概况——具体内容——艺术特色。
②方位顺序。第三部分第二层是全文详写的重点,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内容,这段采用方位顺序,按中国画特有的手卷展开顺序,从开卷处介绍到画面中段,再介绍到画面后段。介绍每一段时,按更具体的方位,抓住画面上的主要内容逐个介绍。段中有很多表示方位的词语,在文中勾画出来。
“这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本文内容在详略安排上也非常明确,详写《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即第四段。仔细品读本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五、学习总结
1.读了这篇介绍名画的文艺性说明文,你认为阅读此类文章应该怎样去读?(梳理阅读策略)
(1)欣赏实物,仔细观察,了解作品内容,获得审美体验,并思考如何向他人介绍作品。(2)阅读说明文章,获得更多信息,并与作品比对,加深认识,丰富体验。(3)梳理文章写作的脉络,联系自己的介绍构思,体会说明思维该如何严密有条理地展开;学习文章介绍作品的方法,考虑如何将作品介绍得清楚具体、生动形象。总之,说明的目的就是既要介绍清楚准确,又要吸引读者来了解。
③摹状貌“船正在放到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3)注重遣词造句,大量运用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与画作的传统艺术特色相呼应,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
中段井然有序
↓
后段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典雅、生动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要有效引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清明上河图》的具体内容。开卷处描绘汴京近郊的风光,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近郊,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有“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长途跋涉的行旅”;汴河两岸,对漕船边的情形、如飞虹般的拱桥、桥两端的街市、准备过拱桥的大漕船都描摹仔细;市区街道,描绘了街道纵横的样子以及各类店铺、街上行人。
四、我品到的《清明上河图》
1.感受“繁华”之貌
文章按照说明内容的需要,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各个方面的知识,但这各方面其实都贯穿了一个词——“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