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ppt课件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ppt课件
27
4.2 降雨径流影响要素计算
2、流域蒸发量的计算
流域蒸发能力:在当日气象条件下流域蒸发量的上限
Em称为流域蒸发能力,常采用下式推求 Em= βE水
式中,E水-水面蒸发观测值,mm; β -折算系数。
28
4.2 降雨径流影响要素计算
①一层蒸发模式 假定:流域蒸发量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Time (min)
降雨强度过程线
12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Cumulative Rainfall (in.)
10
9
8
7
6
5
4
3.07
8.2
3
30 min 5.56
2
1
1 hr
法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P P1 f1 P2 f2
F
Pn f2
1 F
n i1
Pi fi
7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Station
P1 P2 P3 P4 P5
Observed Rainfall
mm
10 20 30 40 50
泰森多边形法
Area km2
Weighted Rainfall
mm. km2
17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退水曲线可用下式表示:
Q(t)Q(0)et/Kg
流域产流 ppt课件
11
PPT课件
2.2 产流机制分析
超渗产流
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率时,产生地面 径流。下渗的水量不能满足包气带缺 水量,没有或基本没有地下径流
蓄满产流
渗入地面以下的降水在满足土壤缺水 后,形成地下径流,比例大
地面径流汇集过程运动在地面,汇集 地下径流汇集过程运动于土壤空隙中,
速度快,运动路径短,受流域调蓄作 流速小,运动路径长,受流域调蓄作
用小,Q~t线呈陡涨陡落,形状尖瘦, 用大,形成的Q~t线呈缓涨缓落,时
对称性好。
间上滞后地面径流,形状不对称。
12
PPT课件
2.2 产流机制分析
形状不对称系数CS-定量描述洪水过程线的对称性
流量过程线转化为总量为1的比例过程线
CS qt (t tB )3 ( qt (t tB )2 )3 2
冠层截留
地表调蓄 河
土壤调蓄
网 调
蓄 地下调蓄
径流
河流 3
PPT课件
2.1 概述
流域产流计算的意义:
① 流域产流计算是由降雨量直接计算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量 ,较河段洪水预报(根据河段上断面的水位或流量,推求 下断面的水位或流量)来说,预见期长。
② 当河段上、下断面区间面积较大时,为了提高洪水预报精 度,考虑区间降雨径流的影响,也常用降雨产流计算方法 处理;
第2章 流域产流
1
PPT课件
第二章 流域产流
2.1 概述
2.2 产流机制分析
2.3 流域蒸发
2.4 实测径流分析
2.5 降雨径流相关法
2.6 蓄满产流
2.7 超渗产流
2.8 混合产流
2
PPT课件
2.1 概述
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79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9
4工程水文第四章产汇流计算.ppt
Σ
10.9
1.3 1.3 1.3 1.3 1.3 6.5
9.9 6.5 3.3 2.7 1.8 24.2
汇流计算
• 地面径流---单位线法:单位净雨产生的流量过程 • 地下径流---线型水库 汇流计算有关因素 等流时面积 流达出口时间τ
dQ(t)=it-τ dF(τ) Q(t)=∫0tdQ(t)
单位线假定:倍比、叠加
Q
上
下 ΔS
0
Δt
t
不稳定流量、稳定流、槽蓄量
Z下 落洪 稳定流
S~Z下绳套型 S~Q非线性多值函数
多采用单值: 非线性:S=KQm 线性:S=KQ
涨洪
S
柱蓄与楔蓄
Z上 楔蓄
x(SQ上- SQ下) SQ上
Z下
柱蓄SQ下
S=SQ下+x(SQ上- SQ下)= xSQ上+ (1-x)SQ下)
槽蓄量
Z上 楔蓄
第四章 产汇流计算
• • • • • 降雨计算 径流计算 土壤含水量 产流计算 汇流计算
降雨计算
1、点 • 降雨强度过程线 • 降雨量累积曲线 • 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2、面 • 面平均降雨量 • 时面深关系曲线 • 点面关系曲线
降雨强度过程线i~t
P mm
P~t
i mm/h
0
1 2 3
t
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设计洪水过程推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合计 5.565071 162.5616 0.556507 16.25616 37.2944 3.72944 15.5088 1.55088 27.6 162.6 37.3 15.5 8.4 49.6 33.8 24.6 17.4 10.8 7.0 4.4 1.8 0.0 4.7 27.6 18.8 13.7 9.7 6.0 3.9 2.4 1.0 0.0 0.0 136.6 806.3 549.5 399.9 282.9 175.6 113.8 71.5 29.3 0.0 0.0 31.3 185.0 126.1 91.7 64.9 40.3 26.1 16.4 6.7 0.0 0.0 13.0 76.9 52.4 38.2 27.0 16.7 10.9 6.8 2.8 0.0 4.7 164.2 856.4 761.2 612.6 433.0 282.5 183.5 115.4 56.5 13.5 2.8 0.0 2.7 5.5 8.2 11.0 13.7 16.5 19.2 22.0 24.7 27.5 30.2 33.0 35.7 33.0 30.2 27.5 24.7 22.0 19.2 16.5 13.7 11.0
第七章 流域产流、汇流的计算与分析
口断面汇集的过程,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阶段。
流域汇流主要是研究流域上的地面净雨、表层净雨和地 下净雨如何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9/11
本章重点
1. 降雨径流的要素 2. 产流和汇流及其分类
10/11
自然界中有两种基本的产流形式:
蓄满产流(p.42 Fig.4-4)和超渗产流(p.47 Fig.4-7)
6/11
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由于包气带是由不同土壤构成的有孔介质,具有吸收、 储存和输送水分的功能,因而其对降雨起到了调节和再分配 的作用。
蓄满产流—— 雨末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
P=E+(W'm-W'0)+RS+RG 超渗产流—— 雨末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时 P=E+(W'm-W'0)+RS
式中, P降雨量;E蒸发量;W’m包气带蓄水容量;W’0降雨 开始时包气带的起始蓄水量;RS地表径流;RG包气带中自由运 动的重力水。
7/11
区别标准:包气带中是否形成自由运动的重力水 RG。
两种基本的产流机制
Horton型 超渗产流
Dunne型 蓄满产流
8/11
7.3 流域汇流的分析与计算
流域汇流,指降落在流域上的雨水,从流域各处向出
净雨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 第 II 阶段:汇流过程—— 净雨 径流
分别从地面和地下经河网汇集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之 相应的计算称为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
5/11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地面径流
+表层流径流(壤中流) +浅层地下径流+深层地下径流
直接径流
不同的流域,其下垫面条件具有不同的产流机制,进而又 影响整个产流过程的发展,使其呈现不同的径流特征。
产汇流计算-图文
产汇流计算-图文第七章流域产流、汇流计算研究内容:流域产流机制及产流计算方法;流域汇流原理及汇流计算方法。
研究目的:通过产流计算,由设计暴雨过程推求设计净雨过程;通过汇流计算,由设计净雨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如第二章所述,流域降雨形成径流的过程可分为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
本章讲述流域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是扣除降雨的各种损失,推求净雨过程的计算;汇流计算是利用净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计算。
第一节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一、降雨特性分析降雨特性通常包括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面积、降雨中心、降雨分布等要素,已如前述。
天然降雨在空间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流域上如有若干个雨量站,对于一场实际降雨,各站的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会有所不同。
(一)单站降雨特性分析1.降雨强度过程线时雨强为纵坐标,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图(图7-1,2线),称为瞬时雨强过程线。
2.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过程也可用降雨量累积曲线表示。
降雨量累积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自降雨开始时起到各时刻的累积雨量(图7-1,3线)。
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坡度即是该时刻的瞬时雨强,而某一时段的平均坡度就是该时段内的平均雨强。
3.降雨强度~历时曲线用降雨强度过程线可以分析绘制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统图7-1某雨量站一次降雨过程线及累积雨量曲线计降雨强度过程线中各种历时1—时段平均雨强过程线;2—瞬时雨强过程线;3—累积雨量过程线的最大平均雨强(图7-2,a),以最大平均雨强为纵坐标,相应历时为横坐标即可点绘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图7-2,b)。
由图7-2(b)可以看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是一条下降曲线,说明最大平均降雨强度随历时增长而减小。
时间(h)历时(h)图7-2(a)不同历时平均雨强统计示意图图7-2(b)雨强~历时曲线(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1.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水文计算往往需要推求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雨量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和等雨量线图法。
水文学第3章第2节流域产流与汇流
式中:rss为壤中径流产流率(mm/min); rsat为饱和地 面径流产流率(mm/min); fb为土壤入渗能力 (mm/min)。
17
饱和地面径流产流前提:产流界面-包气 带下界面(或下弱透水层上界面)。 注意:饱和后是地表产流。
11
fA rss
fB
带
12
13
壤中径流产流前提:产流界面-相对不透水层或弱 透水层。
必要条件:供水水源-上层有下渗水(fA)。 充分条件:fA>fB 产生临时饱和带;
侧向动力条件-坡度。 壤中径流产流取决于fA,与雨强不直接相关。
14
(3)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
是指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 包气带下界面,在均质、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风化裂 隙中均可发生: 对于均质土壤:
故,影响产流方式的主要因素是下垫面、降 水特征。
24
二、流域汇流分析
1.流域汇流过程与汇流时间 流域汇流过程: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
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 过程,即为流域汇流过程。
25
净雨量
地表水流
河
网
汇
地下水流
流
槽面降水出流过程 地表水流出流过程
地下水流出过程
(坡地汇流) (河网汇流)
必要条件:供水水源-降水(i)
充分条件:包气带全部饱和(i > fb+rss)
18
上述四种产流机制共同规律:
1)供水:i 、f 2) i > fA 超滲地面径流;fA>fB 壤中径流
第四章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
划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简便的方法是斜线分割法。
也可以用经验公式来 确定出洪峰流量出现 时刻至地表径流终止 点的时距N(日数)就 可以定出B点。
• 已知fc,分割总径流量
时间
累积雨量 时段雨量 累积净雨量 时段净雨量 稳渗率 地下径流量 地面径流量
月、日、时 P(mm)
1
2
h(mm) 3
mm 4
h(mm) 5
fc(mm/h) =fc.△t(mm) (mm)
6
7
8
8 10 0
1.4
0
0.5
1
0.5
6 1.4
4.3
0.5
1.5
1.5
12 5.7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and Hydrological Survey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 主要内容: • 4.1降雨要素计算 • 4.2流域产流分析 • 4.3产流计算 • 4.4流域汇流计算
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 一、概述: (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概
N 0.84F 0.2
• 四、前期影响雨量
• 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因此水文学上用间接的方法来表示流域的 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前期影响雨量Pa,另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如果流域内前后两天无雨,前 期影响雨量的定义为
Pa,t 1 KPa,t
tc(h) 4
r(mm/h) fc(mm/h) RG(mm)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Q
R
t
图4-5 退水曲线 图4-6 次洪水过程线划分
t
实测流量过程示意图(曲线下方数字为洪号)
流域退水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Q (t ) Q (0)e t / Kg Q (t t ) Q (0)e ( t t ) / Kg Q (t )e t / Kg t Kg InQ(t ) InQ(t t )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式中: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mm; n — 测站数。
泰森多边形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 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设P1 ,P2,……,Pn为各站雨量,f1, f2,……, fn为各站所 在的部分面积,F为流域面积,则流域平均降水量P可由 下式计算:
n P f P f ... P f fi 1 1 2 2 n n P Pi F F i 1
式中fi / F表示第i雨量站所代表面积占整个流域面 积的份额,通常称为权重。求得的流域平均雨深又称为 加权平均雨深。
某一流域
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4-6)
(4-7)
式中:Kg为地下退水参数,可根据式(4-7)用退水曲线来 计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一般还要用斜线分割法分割开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 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B绘制直线AB ,AB线以上为地面 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
N = 0.84F 0.2
N 起涨点 地表径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流域汇流PPT课件
outlet
3
第3页/共46页
1-1 流域汇流的路径 (Watershed flow paths)
流域出口
河网汇流 坡地汇流
流域汇流过程
4
第4页/共46页
1-1 流域汇流的路径 (Watershed flow paths)
• 几何路径 (Geometric paths)
地表径流 壤中水径流 地下水径流
dQ(t) A(t )h( ) A(t ) i( )d
汇流时间为(t-τ)的水滴 所占的流域面积
Q(t
)
dQ
t
t
0
A(t
)
i(
)d
11
第11页/共46页
1-4 流域调蓄作用(Watershed storage effects)
在dt时段内进入流域的水量是净雨量I(t)dt, 而流出流域的水量是出流量Q(t)dt. 涨洪时, 由于I(t)dt>Q(t)dt, 时段dt内流域蓄水量必将增加. 反之, 落洪时, 由于I(t)dt≤ Q(t)dt, 时段dt内流域蓄水量必将减小. 这种在洪水形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流域蓄水量增加和减少现象称为流域调蓄作用。
flow system)
流域瞬时单位线和卷积公式 3
(Watershed instantaneous unit hydrograph) 4 单位线法 (Unit hydrograph method)
流域单位线的识别 5
(Determination of unit hydrograph)
13
第13页/共46页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watershedflowwatershedflowconcentrationconcentration流域汇流流域汇流水文学原理水文学原理precipitationrunoffqtdischarge流域产流流域汇流坡地汇流河网汇流introductioncontents基本概念及数学描述basicconceptsmathematicaldescription流域汇流系统分析analysiswatershedflowconcentrationsystem面积时间曲线timeareahistogram概念性流域汇流模型conceptualwatershedflowconcentrationmodelsbasicconceptsmathematicaldescription流域汇流的路径watershedflowpaths流域汇流时间watershedflowtime径流成因公式formulawatershedoutlet流域调蓄作用watershedstorageeffects坡地汇流河网汇流流域汇流过程流域出口11流域汇流的路径watershedflowpaths11流域汇流的路径watershedflowpaths几何路径geometricpaths坡地汇流地表径流壤中水径流地下水径流汇流汇流汇流汇流流域出口断面河网汇流状态路径statepaths
流域产流
Em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E
0
R
0
Rs
0
Rg
0
Wu
0
Wl
61.83
W
61.83
某流域超蓄产流的产流量计算表(二层蒸散发模型)
时 间
6•27•17 20 23 28 • 2 5 8 11 14 17 20 23 29 • 2 5 8
P
0 0.5 38.1 28.9 6.8 19.7 46.7 24.5 3.8 2.3 4.6 0.1 0.7 2.3
Em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E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退水曲线,其它的是地表水退水曲线。
地表水退水曲线
流量 Q 地下水退水曲线
时间 t
(1)退水曲线 :是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线。 推求方法: 取多次独立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绘在 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平移,使它们的尾部 重合。这一组曲线光滑的下包线是标准的地下 水退水曲线,其它的是地表水退水曲线。 用途: 分割次洪水、划分地表地下径流等。 地下水退水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
当W
当
0
a
时:
P E a 0
R ( P E )
P E wm
1 dw ( we ) e
或
P E wm a
时,为部分面积超
蓄产流,分别按上述二式计算 R 。 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洪水形成
流域出口流量过程
地下径流
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 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
割除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1.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退水曲线: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 不同次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常采用退水曲线。 降雨场次的划分一定要与洪水场次的划分相对应。
暴雨I对应洪水I 暴雨II对应洪水II
Pi——第i个雨量站的降雨量; n——流域内雨量站的个数。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算术平均法
Station
P2 P3 P4 P5
Observed Rainfall mm 20 30 40 50 140
Ave. Rainfall = 140/4 = 35 mm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Pn
f2
1 F
n i1
Pi fi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Station
Observed Rainfall
mm
泰森多边形法
Area km2
Weighted Rainfall
mm. km2
P
1 A
J
j1
Aj
Pj
P1
10
0.22
2.2
P2
20
4.02
80.4
P3
30
1.35
40.5
P4
40
1.60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将多次退水线绘在透明纸上; ➢将各退水段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其尾部重合; ➢作出下包线,即得流域退水曲线。 ➢使用 :图4-6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退水曲线可用下式表示:
Q(t)Q(0)et/Kg
Kg:地下水退水参数;Kg越大地下水退水越慢,反之则快。
t
Kg
lnQ(t)lnQ(tt)
t(h)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2. 径流量的计算 黄色的面积(ABCDFA):
n
3.6 Qit
R
i 1
F
式中 R ——径流深,mm; Δt——时段长度,h; Qi ——第i时段末的流量值,m3/s; F ——流域面积,km2。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Q(m3/s)
前期 洪水 未退 完的 部分
64.0
P5
50
1.95
97.5
9.14
284.6
Ave. Rainfall = 284.6/9.14 = 31.1 mm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3)等雨深线法 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密时,可根据各站同时段雨量绘制等雨量线,
然后推算流域平均降雨量。
P
1 F
n
Pi fi
i 1
fi——相邻两条等雨量线的面积; Pi——相应面积上的平均雨深,一般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流域产汇流计算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第三节 蓄满产流计算 第四节 超渗产流计算 第五节 流域汇流计算 第六节 河道汇流计算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本章从定 量的角度阐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以后学 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等雨深线法
Isohyets
10 20 30 40 50
Area km2 0.88
1.59
2.24
3.01
1.22
0.20 9.14
Average Rainfall mm 5
15
25
35
45
53
Rainfall Volume mm 4.4
23.9
56.0
105.4
54.9
10.6 255.2
Ave. Rainfall = 255.2/9.14 = 27.9 mm
10
9
8
7
6
5
4
3.07
8.2
3
30 min 5.56
2
1
1 hr
2 hr
0
0
30
60
90
120
150
降雨量累积曲线
Time (min.)
j
两者的转换: Pj ikt k1
ij
Pj pj1 t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二、径流量
地面径流 表层流径流
本章基本内容:
➢资料整理 ➢产流计算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 ➢地下径流汇流计算
第一节 概 述
降雨P(t)
产流计算 净雨R(t)
汇流计算
流域出口断面 径流过程Q(t)
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流程图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一、流域降雨量
1、流域平均雨量计算 由测站观测的降雨量,称为点雨量 整个流域上的降雨量称为流域平均雨量(或称面雨量)
雨量站观测的降雨量只代表那一点的降雨,而形成河川径流的则是 整个流域上的降雨量,因此,可用流域平均雨量(或称面雨量)来反映。 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1)算术平均法 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较密且地形起伏变化不大。
P P1 P2 n
Pn
1 n
n i1
Pi
P——流域内某时段的平均降雨量;
采用相邻两条等雨线的平均值;
n——分块面积数。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等雨量线法的优点:
求流域平均降水量精度较高,适合于地形变化显著的流域; 能反映出降雨量在空间的实际分布情况。
等雨量线的不足点:
绘制等雨量线需较多站点雨量资料;不同时段的等值线图需 重绘,工作量大。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流域
方法:
①尽量用直线连接相邻雨量站构成n-2
个锐角三角形; ②作每个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这
pi,
些垂直平分线将流域分成n个以流域边 界为界的多边形;
fi
③假设每个多边形内雨量站的雨量代表
该多边形面积上的降雨量,按面积加权
法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P P1 f1 P2 f2 F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2.雨量过程线
Incremental Rainfall (in per 5 min)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Time (min)
降雨强度过程线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Cumulative Rainfall (in.)
流 量Q
Qg~ t 时间 t
图 7-3 地 下 径 流 标 准 退 水 曲 线 示 意 图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Q(m3/s) B
前期 洪水 未退 完的 部分
A E
基流取的历分年割最:枯流量的G平均值或本年汛
前最枯流量用水平线分割(ED线)。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Hale Waihona Puke 实测洪水过程线CI
D
F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A E
G
B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实测洪水过程线
C
I
C’
D F D’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t(h)
C′D′D的面积与AEF大约相等,ABCDFA≈ABCC′D′F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