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5c5069b84ae45c3b358c57.png)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一、课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二、课型:讲授新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和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综述山东问题的由来及结局。
3、情感要求: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开创了新起点,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五四运动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五四运动中体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以及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精神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营造:上课伊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
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
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2、讲授新课: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
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b9da51379563c1ec5da713a.png)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的内涵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 点”的含义?
3、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表明( ) ①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②弱国无外交 ③对帝国主义列强不能抱有幻想 ④巴黎和会中国的 外交努力失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 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 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 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④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⑤工人阶级 C 登上历史舞台 A ① ② ③ ⑤ B 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C.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 史料一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 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 东问题。”……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 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 (1) 理由: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山东的 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 历史和文化说明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宗教”。 山东特权是被德国掠夺走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理直 没有。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 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理直气壮”的要求 本。 被满足了吗?有何影响? 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 导火线。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9d47a03bed5b9f3f90f1cd4.png)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五四时期的北京
1919年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群众大 会现场
统 一 的 标 语 国 贼 , 谋 求 国 土 完 整 青 年 学 生 高 举 声 讨 卖
五四时期的上海
1919年 1919年5月7日,上 海各界两万多人在 公共体育场举行国 民大会。 民大会。
1919年 1919年6月“五四” 五四” 运动中上海工人的 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
人道的警钟响了!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 由的曙光出现了! 由的曙光出现了! 试看将来的环球,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 是赤旗的世界。 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
三、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四、弘扬五四
问题五: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讨论 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弘扬五四精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 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陈独秀 新青年》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表现在哪?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提示: 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1eae8edaef5ef7bb0d3c0e.png)
(1840——1919——1949)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主力 结果 阶级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前途 指导思 想
反帝 资产 人民 资产阶 资本 西方资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产阶级 建 国 社会 政治学 说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社会
释放,罢免,拒签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党成立准备思 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思考: 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从鸦 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 《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丑条约》 签订,均未引起大规模的国内反抗 斗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这 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其间必有其 深刻的社会原因…
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国 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黑暗, 使阶级矛盾加深。
国 内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无产阶级(工人为主)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口号
方式 结果罢课,罢工Fra bibliotek罢市被捕
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4aa715ca417866fb84a8eb5.png)
谢谢大家
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中国人的思想
《新青年》
陈独秀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五四前夜——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1、国际背景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政治原因)
2、国内背景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经济基础) 进一步发展
初步胜利
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拒绝在和 约上签字
内惩国贼 打倒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
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 ⒈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⒉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⒊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对内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列强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不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 P66最主后旋一律目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运 动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和地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 民主科学 文化启蒙
升华探究
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 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 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 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9707920cfc789eb172dc87e.png)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3.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这体现了: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族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性质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革命前途5.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A北京学生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C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6.(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课堂探究案29.(2009·山东高考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e297e51b307e87101f69618.png)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阶级基础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加深 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阶级基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本课小结:
背景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加深 国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开展,提供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中心:北京 第一阶段 先锋:学生 (以6月3日为界) 经过: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被捕学生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陈独秀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 ——《中国通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e651b4cf46527d3240ce0c7.png)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背景——“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过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概况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五四运动从一开始的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到后来取得重要成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给北洋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2.如图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升腾的民族力量。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执著追求。
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如图)。
漫画表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民众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73744c408a1284ac85043e6.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广东省化州市第七中学黄小红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熟悉运动的经过(时间、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分析归纳“五四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多元互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启发探究法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2)课堂上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和填写表格等方法,使学生重回到历史场景中,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对运动的分析,使学生领会“五四精神”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九十一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青年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感悟五四精神。
因此,学习该课后,学生须准确无误地复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体会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利益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爱国精神,感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分析教材内容在新课程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意义本课属于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的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内容有三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三目之间是因果、递进关系。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斗争序幕,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此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1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1](https://img.taocdn.com/s3/m/a54a2eb7960590c69ec37677.png)
2、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走进五四
一、起因
二、过程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天安门前愤怒的人群(油画)
上海商人罢市
阅读图片,结合教材,回答: 1、六三以前运动的中心在哪 里?主力军是谁?斗争方式是 什么? 2、六三以后运动的中心转到 了哪里?主力军是谁?斗争的 方式有哪些? 上海全市工人大罢工
走进五四
一、起因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第一阶段:中心北京------主力军学生
二、过程
第二阶段:中心上海------主力军工人 结果: 释放、罢免、拒签
解读五四
解读五四
一、对社会变革的意义 材料一 (六三事件)以前,反帝爱国运动只限于知识分 子群的学生,六三以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便与工人阶级结 合起来了,它增加了运动的力量,同时也使工人阶级觉悟了。 -----------1951年 《九三社讯》 材料二 中国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 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 它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09年《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分析,“增加了运动的力量”是指增加了什么 力量?什么思想“使工人阶级觉悟了”?
2、从材料二分析,“破天荒”的大事是指什么?由此中国进 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
走进五四
一、起因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北京------主力军学生
二、过程
上海------主力军工人 结果: 释放、罢免、拒签
解读五四
中国共青团团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d5cfecc08a1284ac8504393.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考试大纲】五四运动【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①政治原因: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③思想基础: 3.导火线:1915年日本的“”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请思考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努力的?结果如何?反映了什么问题?二、经过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工人是主力,中心在上海。
口号:。
请思考2: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免除、、的职务;③拒绝和约签字。
2.意义①性质: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请思考1: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那么五四精神是否也已经过时?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知识拓展】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件(共2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3b428a4afe04a1b071dedb.png)
相互 影响
经济
政治
工商阶层壮大无产阶级崛起 探求新的社会制度模式
思想
20世纪初民国早期的五四运动:必然与偶然
五国
四 运
际
动
的 历
国
史内
背
景
日、美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近代以来的五四运动使命:
洋戊 清 预 务戌 末 备 运变 新 立 动法 政 宪
改良
顺应时代潮流
改 革 开 放
-- 1978 1953 -1949 -1946 -1937 -1927 -1924 -1921 -1919 -1915 -1912 -1911 --
-- 1905
-- 1898 -- 19C60 70Y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
20世纪上半期的五四运动:继承与开启
本的明治维新,到辛亥革命时取法英、美,再到新文化运动前期 走法国大革命的路,最后到 1917 年十月革命后走俄国的路;第三, 在主义的抉择中,由于五四前后政治关系的变动呼唤新型政党的 出现,阶级关系和运动主体力量的更替要求新的思想武器为指导, 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去旧取新的内在要求,决定着由选择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 导致新的民族主义兴起的,是政治上觉醒的工商阶层和 1919年已达二、三百万之众的劳动大军的迅速崛起。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内外的有利条件, 中国工商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4abb50683c4bb4cf7ecd13e.png)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一场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 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一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较
工厂数 资本(元)
1914年 698
338240
1919年 1,759 5006200
问题: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迅速发展
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
材料二: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 175家;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 家;1913—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 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 个世纪。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 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前夜——背景
1、国际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 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 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 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 ,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 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梁漱溟 《论学生事件》
议一议: 梁漱溟对学生火烧赵家楼持什么态度?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29aa7c2050876323112123c.png)
历史功绩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 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角度 从五四运动的实质角度突破 【示范 3】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 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 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角度 从五四运动的特点角度突破 【示范 4】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 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是指( A.先进阶级政党的指导 B.反对君主专制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解析:辛亥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答案:D
A.“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思路导图:
答案:D
【考向 1】 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 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 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 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 约是指( ) B. 《波茨坦公告》 D. 《九国公约》
2 .材料二中“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提示: 材料二中“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 可 ” 指的是号召各国人民为维护本国的正当权益和战后和平而
奋起抗争,包括群众运动、武力反抗等。中国代表团当时就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借巴黎和会废除不平等条约, “ 挽 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 ” , “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 的幻想破 灭后,全国各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海外侨胞和 留学生也参加到拒签和约的斗争中;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 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自 1840 年以来中国外交史上 的第一次,是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民不屈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ba40c31ccbff121dd36831d.png)
二 、五四运动的过程: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 第一阶段:5月初至6月初, 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及市民群众参加, 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二阶段:6月初起,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 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超出知识分子范围,工商学广泛参加
三 、五四运动的结果: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学生。 2、罢免曹、陆、章职务。 3、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
你如何看待 北京爱国学生在 运动中“火烧赵 家楼、痛打章宗 祥”的行为?
关于火烧赵家楼后当时主要的社会舆论
——只要出于合理的动机,行为方式大可不必讲究; ——"血钟不响,民众是不能从酣梦中醒来的",对 于反动势力,只能以暴抗暴。 ——因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卖国贼",那 么对他们做什么都是有理; ——只要运动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胜利",除了歌 颂、赞美,似乎无需对它说三道四。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 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决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 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B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 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 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A
(2009〃天津文综〃5)1919年5月5日,天津 《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 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 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0f836dc6f1aff00bed51ef4.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本节课标】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经过、五四运动的意义【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趁机加快了侵华的步伐。
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2.导火线----反映了什么问题?——弱国无外交二、五四运动的过程:阶段时间主力中心斗争形式结果口号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初步胜利:① 6月10日② 6月28日三:历史意义:1.(性质)反帝爱国运动——转折点:2.新文化运动:3.思想解放运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要求:请以结构图表或知识树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总结: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史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屈辱史:、、瓜分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2、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清政府——预备立宪、新政、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一、自主学习,师生纠正与巩固预习案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性质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8 人教版优秀课件
![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8 人教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eb4fc25f0e7cd1852536ca.png)
高中历史复习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
![高中历史复习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2c184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4.png)
命(1919-1949)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史实?);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 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 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3、直接原因(导火线):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斗争精神 不彻底、妥协 彻底、不妥协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新
群众基础 不广泛
广泛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初步共产 主义思想
新精神 新领导 新基础 新思想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近代100多年 最大相同是革 最大不同是革 的历史 命性质和任务 命的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 反帝反封建的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 化
•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 代的转折点
•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
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
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
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09天津)1919年5月5日,天津《大 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 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 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 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 能获得的信息是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 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 文化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cf7820d90c69ec3d5bb7557.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望,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
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
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地位。
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
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
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
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瓜分世界。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中国代表团提出七项条件: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
后来,中国代表团双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代表顾维钧从山东的历史、文化入手,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
”德国没有将山东“转交他国之权”。
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1919年4月30日,外交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探究(一)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2)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探究(二)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 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
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 历史进步的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的伟大精神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
写照。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年 仅 六 岁 的 宣 统 皇 帝
退 位 诏 书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 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 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 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 剧草草收场。
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
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民主共
4)意义:
和制确立; 2)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一)原因 1.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
思想进步——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 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 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 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
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
4)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课标: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 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寻源五四(背景)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 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 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的英勇拼搏。
通过下列六组镜头概括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
1914
1915 1917
对人民的压榨: 1912——1919年田 赋增加了7倍;盐 税、烟税、酒税增 加了3倍。
镜头三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探究(一)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会上中日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山东问题。
2、巴黎和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3、体现了巴黎和会的什么性质?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结果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
任务
性质
前途
指导 思想
无产 阶级
反 帝 反 封 建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本 三民 主义 主义
社会 马克 主义 思主 义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 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领导 阶级 资产 阶级
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
镜头一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 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镜头二
年代 荒地数 3.58 亿亩 4.04亿亩 9.25亿亩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
探究(三)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1)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五四运动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3)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
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封建的伟
材料三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 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西方资
产阶级的哪些政治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2)内容
1)主权在民
3)三权分立
2)自由平等
4)责任内阁
3)性质: 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
三、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 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镜头四
陈独秀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 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 道路” ——《中国通史》
镜头五
镜头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 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 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二、图说五四(经过)
结合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表:
时间 中心 先锋 学生 口号 第一阶段: 要求
5 月 4日 -6月初 北京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惩办三个 废除《二十一条》 卖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 步胜利
6月初起 上海 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