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 共34页PPT的资料34页PPT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2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 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 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 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 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 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 佛洞。其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 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 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 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 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 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 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 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 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 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 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河北景县出土北魏陶坐女俑南京东晋墓出土陶女俑来自湖南长沙西晋墓出土陶骑士俑
陵墓表饰: 陵墓表饰: 南朝帝王和显赫人物对墓葬都十分重视,他们沿袭汉代丧葬习俗,都要在墓 前修造神道石刻,树立石兽、墓碑和神道石柱。在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及附近的丹 阳等地,至今还遗存着南朝陵墓石雕共 30 多处。这些石刻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是石兽, 即蹲踞在华表柱头的小型石兽和直接设置于墓冢周围的巨型石兽。巨型石兽一般长度在 3 米 至 3.8 米 之间,高度在 2.5 米 至 3.5 米 之间。有的头顶上有独角,有的有双角。有角 的石兽称为麒麟,一般置于帝陵前,无角的石兽称辟邪,通常置于麒麟王、侯墓前。石兽 均为大步迈进的走势,头部高昂,胸部低伏,臀部又高高抬起,长尾触地,形成分明的弯 曲度,给人以神异的力量感。
第二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雕塑 一、石窟寺造像 我国的石窟造像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与日俱增,一直至 13 世纪。 我国石窟造像可谓遍布全国,除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 有山西大同云冈、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 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 其中且比较重 要的有:甘肃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辽宁义县万佛峡,河南巩县石窟寺 等等。 麦 积 山 彩 塑 菩 萨 像 头 像 萨 菩 塑 彩 山 积 麦
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最早开凿于 3 世纪末 4 世纪初,最晚的开凿于 7 、 8 世纪 以后。克孜尔石窟中 3 至 4 世纪的壁画题材主要为佛传故事画、游化说法、因缘故事、 涅槃故事等。壁画的表现技法,其衣纹起伏较大,线条奔放,细劲均匀流畅如“屈铁盘 丝”。人物造型圆脸、小眼、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的棱形画 格,具有鲜明的西域民族和地区特点,展示出独特的龟兹风范。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4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5
中外美术史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 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 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 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 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2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9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小结: 秦汉歌功颂德,尊崇孝道;南北朝重视个人修养,脱离功利。 秦俑与汉佣的特点,马踏飞燕与马踏匈奴 早期书法的演变 顾恺之绘画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第一人 谢赫六法:绘画评价标准 春蚕吐丝,秀骨清像,曹衣出水
9
10
11
12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长期战乱
均田制、租调制
吏治好转, 缓和矛盾
恢复经济, 增加收入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对人民有效控制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移风易俗,汉化 促进民族融合
平城不能适应 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控制
.
34
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 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其后高车(北方少 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徙,逼近平城, 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19
北魏统一北方
东晋时,鲜卑族拓跋 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 被前秦吞并。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 解。386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 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 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 北魏。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
2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一)总体特征:长期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二)重要制度——三省体制和九品中正制 (三)重要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
5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耕耙耱技术形成 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
(二)手工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
59
南北朝的灌钢法
生铁 熟铁
把生铁和熟铁按一 定的比例配合,加 热后再锻打,成为 质地优良的钢。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阶级矛盾尖锐— 宗主督护制
.
21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地主豪强, 只得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 督护农民纳税服役,但他们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 徭役。同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 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

中国美术简史之魏晋南北朝PPT课件

中国美术简史之魏晋南北朝PPT课件

-
36
《女史箴图》勿拒小善毋为小恶
-
37
《女史箴图》不可争宠
-
38
《女史箴图》慎独和女史执笔而书
图据西晋张华教育宫中妇女遵守道德规范的文章《女史箴》而画,现存九段,
但画家通过对当时贵族妇女生活的描写,展露出其风采。注重用线造型来创
造绘画形象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以连绵不断、悠缓
-
2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及文化状态的了解,深刻 认识此期绘画艺术。
2.重点了解此时期新兴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家、作品的 ,包括对绘画内容、艺术风格和以顾恺之艺术思想为代表的 新绘画理论的认识。
学习建议:
应先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发展、学术文化思想 、政权更迭过程的民族文化融合及佛教等外来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从而全面深刻认识此期绘画艺术。
-
27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
4、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擅绘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 等。其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重眼神的描绘,说:“四体妍 媸(chī)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在绘制表现“ 竹林七贤”的诗句中,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他擅 于绘画艺术语言着意刻画对象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所画同时代人物 肖像,均悉心体验,以微小细节衬托出人物个性风貌。绘制有目疾的 殷仲堪像时,高妙地用笔画露白(飞白)手法处理对象眼睛,既传神 又不失其美。画裴楷像时,在面颊上加三毫,顿觉神采殊胜。将谢鲲 画在山岩的环境中,用以衬托人物性格。顾恺之绘画意存笔先,画尽 意在,笔迹周密(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号为“密体” );他把高古游丝描发挥到完美的极致,所画人物衣纹,线条紧劲连 绵,节奏感和力度控制适当,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 然流畅,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饶有浪漫色彩。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2020年9月28日
20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8日
18
敦 煌 莫 高 窟
2020年9月28日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8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9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020年9月28日
1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4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优选魏晋南北朝美术ppt(共29张PPT)

优选魏晋南北朝美术ppt(共29张PPT)
一、美术题材的演变及发展
审美意识。 专业美术家的出现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世评论为“曹衣出水” 专业美术家的出现
•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 曹不兴,三国吴国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它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成就。
• 2.简述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理论贡献。 • 3.简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 • 4.简析谢赫的“六法论”。
• 5.名词解释:“传神论”、“六法论”、《古画品录》。
• 6.简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的艺术特色。
• 7.简述嘉峪关砖墓壁画的艺术特色
• 3.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 种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意。
洛神赋图
• 其背景标志着山水画已经开始走向独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列女传·仁智图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
• 《画云台山记》《论画》 • 在论画中顾恺之明确的提出了对绘画表现
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 待迁想妙得也。 • 在临摹中,顾恺之认为要对原作进行深刻 的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的再现。 • 主张传神论: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迁想 妙得
社会思潮的转变对美术发展的影 响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代,阶级和名族矛盾尖锐,政权分 裂,战争频繁不断。南北各名族经济、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文化中心南 移,造成了“江左风流’的文艺时代。
• 在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玄学 • 两汉时期以来,受到儒学的极大冲击,“老庄哲学”受到没落文人的重
• 宗炳《画山水序》
社会思潮•的转他变对美在术发《展的影画响 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 形体现“道”的。但是,他提出的“应会 求法僧人的西行和佛教的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尤其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极大的丰富了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的创作。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
•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第1页/共86页
•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 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 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 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第41页/共86页
顾恺之
• 顾恺之(约346~407)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 位有画迹(摹本)传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 论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
• 在理论上,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传神”的 重要性。认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神” 是人物画的根本要求,而“形”的描绘则是 表现“神”的手段”这就是“以形写神”。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第9页/共86页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 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第10页/共86页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 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 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
第19页/共86页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学习课件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学习课件

莫高窟北朝壁画
内容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佛教要人们把现实看作虚幻的东西,对 苦难遭遇要忍辱苦修,以期来生获得善报或死后进入天国,并以佛前几世 舍己为众生的故事为榜样,宣传忍辱牺牲的精神。于是敦煌北朝洞窟中本 生故事成为流行题材,常见的有尸毗王本生、萨埵王本生,从中宣扬牺牲 自我、拯救生灵以修正果的思想。此外,宣扬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亦 颇为常见。
一系列改革措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斗争中实
现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南北两
地的发展和后来隋朝统一,为繁荣昌盛的大唐
北魏从内蒙牛川迁到平城(大同),孝文帝 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
魏晋南北朝在思想上出现了新的情况,汉代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被瓦解,居于正统地位的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崇尚老庄高谈玄理的风气和颓放通 脱的生活作风在士大夫中流行;崇尚自然,反对名教, 对人物的赏鉴品评也更重视风度、才识、气质,而不象 东汉时期停留在道德、操守方面,这些都给审美取向和 艺术的创新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无休止的战争, 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使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佛 教有了滋生的土壤。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得 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对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巨大, 同时也促进了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

在割据与分裂的形势下,出现了民族融合
和民族迁徙局面,各民族人民以艰巨的劳动和
斗争促进着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的发展。西晋末
年的战乱中,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和南方人民
共同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开发,出现了富饶的局
面,出现了东晋及南朝经济的繁荣;北魏统一
北方黄河流域以后,生产也逐步有所发展,北
魏孝文帝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了
第二节 绘画
一、曹不兴、卫协
曹不兴,三国吴人,最早画佛像,擅长人物画,以及龙水题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