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法律 电影《刮痧》赏析

合集下载

《刮痧》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一:更好的进行国际交流:电影是以一系列中国家庭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展开的,最深的感受的是学习中外文化比较,能更好的进行国际交流,减少矛盾摩擦。

比如在法制方面,美国是不允许孩子单独在家的,而在中国恰恰是家长有事出去又怕孩子出去太危险,常常把孩子留在家里,电影的矛盾高潮:中国家庭对孩子刮痧,而被认为是虐待儿童,电影中很多场景是因为文化不同而引起的麻烦。

当今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很直观的深切的可以感受到只有学习好中外文化比较,去国外生活旅游才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才能更好进行国际交流二:取长补短:中国:孝顺长幼有序传统美国:法制民主通过电影能看到中外文化中的差异,当然文化无所谓好坏,但是通过文化背后折射的现代行为规范、法制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

比如电影中主要矛盾是刮痧,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文化交流引起的,但另一面更重要的是美国法治的严格性引起的。

看电影时,我们为中国的一家人感到难过惋惜焦急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美国法制性!想象一下,在中国会引起这么多事吗?首先大家没这么高的法律意识,那么当同一个中国医生看到孩子背上的"伤痕"(假设她真的认为是伤痕),她会想到去利用法律去保护这个孩子吗?也许只是从人道上惋惜下,然后和身边的同事说说怎么对待这件事,大家也一起探讨下当前一些家庭暴力现状然后一起感慨无能为力下,也就过去了。

或者说医生和同事法制意识是比较高的,他们想保护这个孩子,那么第一步他们要找谁,似乎在中国这个看起来本应该很清楚的事却是困难的第一步,他们经过一番咨询找到了儿童保障的单位,那么接下来,儿童保障单位会有专门的行动组去全权处理这件事么?尚且是像电影中的这么用心用力,俨然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一样!在中国很多时候要借助媒体之手才有这样的效果吧!在中国,那么电影中的一家人也许完全就不会惹来这么多麻烦,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从这些一环环中去阻止这件事。

所以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应该反省!中国在发展,法制的健全化是必经之路[1] [2] [3] 下一页。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权威资料]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权威资料]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法律观念以及友情观念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西方在行为处事上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不同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只有融合,理解,包容才会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使两种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

一.电影简介《刮痧》无疑是中国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此电影主要围绕是否对儿童有虐待行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本文讲述了的是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北京夫妇许大同和简宁及儿子丹尼斯在美国追梦的生活状况,他们一家很幸福,过得也很体面,许大同开发了一款游戏同时也获得了奖项,在颁奖时,许大同说道:“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来到美国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实现了美国梦”。

但是幸福随之被打破了,丹尼斯闹肚子,爷爷因为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就采用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刮痧,在一次事故中丹尼斯受伤了,随之送到医院,医生看见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认为丹尼斯长期受到家人的虐待,随之告知儿童福利局对丹尼斯进行监护,最后在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刮痧,中西方文化得到融合。

本片围绕是否对儿童虐待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文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 家庭教育观念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尊崇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观点,直到现在还有一直被热议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华生,我们中国人认为严厉是成功的途径。

其中“父为子纲”就是儿子必须听取父亲的话,同时父亲也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许大同让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近年来,电影《刮痧》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反馈和关注。

这部电影不仅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奇妙效果,更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电影《刮痧》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观念差异、传统医疗差异和审美与情感差异。

首先,观念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方面。

在电影中,主角李玉玲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传统刮痧师傅,她独特的治疗方式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和争议。

在刮痧为治疗疾病的观念上,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疏通经络、排除病邪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在西方医学中,刮痧被视为一种古老而无效的治疗方法。

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医疗方式和理念之间的冲突,进而引发了文化冲突。

其次,电影《刮痧》还通过展示中西传统医疗差异表达了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人体的整体健康,相信身体的疾病源于身体的不平衡。

刮痧被用作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循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西方医学倾向于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将重点放在症状的消除上。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体现为美国医疗体系对刮痧的质疑和嘲笑,以及对中医师傅身份的不信任和质疑。

最后,审美与情感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另一方面。

电影中的角色对刮痧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中国人普遍接受刮痧,并将其视为传统疗法的一部分,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然而,美国人对刮痧持有负面而嘲笑的态度,他们认为刮痧是一种奇怪甚至是残忍的行为。

这种审美和情感上的差异深化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暗示了两种文化间的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刮痧》通过展示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平台。

观念上的差异、传统医疗差异以及审美与情感差异,都是中西文化之间不同冲突和差异的体现。

而电影通过这些差异,引发了对文化认同的思考和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并改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从电影《刮痧》浅谈中美跨文化空缺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角度

从电影《刮痧》浅谈中美跨文化空缺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角度

在中文翻译中,由于文化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观众可能并不熟悉这两个乐队。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将这些乐队名称翻译成观众熟悉的名称,例如可以将 “Rolling Stones”翻译成“滚石乐队”,将“Beatles”翻译成“披头士乐 队”。
其次,需要考虑人物性格的因素。例如,在第二集中,主人公与他的父亲发 生了争吵。他的父亲说:“I don't know why you’re so angry”,而主人公 则回答说:“I’m not angry. I’m just fed up with your BS”。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电影《刮痧》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为指导,深刻地探讨了跨文化适 应这一主题。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和美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展现了文化冲突与适应的过程。
在情节分析方面,电影《刮痧》展现了跨文化适应的关键元素。文化差异在 影片中得以突出展现,尤其是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更像是一种 神秘的治疗方式,引发了诸多误解和困惑。此外,影片中的冲突也尤为明显,
首先,从权利距离维度来看,《刮痧》反映了中美的显著差异。在中国社会 中,尊重长辈、追求和谐是重要的价值观念,家长拥有较大的权力。而在美国社 会中,强调个人主义,平等与自由是核心价值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为平等。 这种不同的权利距离观念,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其次,再看不确定性规避维度。《刮痧》反映了中美在对不确定性的态度上 的差异。中国文化倾向于接受不确定性,强调“以和为贵”,在面对困境时更倾 向于忍耐和妥协。而美国文化则更强调规则和秩序,倾向于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规 避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刮痧》这部电 影充分展现了中美之间的跨文化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社会制度、价值观、 生活方式等方面,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之中。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文 化差异和冲突,

电影《刮痧》观后感

电影《刮痧》观后感

电影《刮痧》观后感电影《刮痧》观后感(精选11篇)电影《刮痧》观后感篇1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我的文化,文化与文化间的迥然差异必然会带来个人行为思想的不一样。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至情至性,而西方文化更讲求理性的梳理。

这就好像一个性情中人与理性至上的人之间发生碰撞,在各自的思维方式主导之下展开一场拉锯战。

影片《刮痧》中以游戏设计师许大同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主人公儿子丹尼斯发烧肚子疼,刚来美国的爷爷因为不懂药瓶上的英文而采用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刮痧”给孙子治病。

儿子因为意外摔伤后在医院被医护人员看见背部的痧印而指被虐待进而强制留在福利院。

丹尼斯因为打游戏而与许大同上司昆兰的儿子打架,许大同明白后勒令丹尼斯道歉,在丹尼斯拒绝后打了孩子一巴掌。

这在我们看来一个十分平常教育孩子的举动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伤害孩子的证据。

以许大同为代表的中国人则认为孩子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并以“打是亲,骂是爱”来说明打孩子是爱的一种体现。

但在以昆兰为原型的美国人眼中,家长与孩子是平等的,家长并不能为孩子决定一切。

在听证会上,一位帮许大同妻子简宁接生的护士则指出在孩子出生时,因为早产使得母亲与孩子十分危险。

她得知许大同坚决保住妻子的答复中认为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孩子,在听证会上大吼出一句:野蛮的东方人。

而在我们的观念中,大人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只要大人还活着,总会再怀孕,当然不能舍弃大人。

听证会上,辩方律师把中国家喻互晓的孙悟空搬上来。

在中国,孙悟空视为打破礼教的像征。

他不服天命,大闹天宫并协助唐僧远赴天竺取经,是英雄的化身。

而在对方眼中,他却成为一个捣毁他人劳动成果缺少管教的猴子,直言我们为何把这样一只野蛮的猴子当做道德的化身。

昆兰在听证会上作证,指出当时许大同确是打了丹尼斯。

许大同却质问昆兰“我把你当朋友,为什么要在法庭上出卖我”。

但昆兰却很委屈,他只是实话实说了而已。

在中国,认识时间越长,关系就会越紧密,为朋友承担的义务也将越多。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doc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doc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摘要:电影《刮痧》主要反映中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冲突,重点塑造和刻画了感性的亲情的中国法律文化和理性的客观的美国法律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本文以该影片的故事情节为例,结合产生这种法律文化冲突的根源,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刮痧》法律文化差异一、问题的提出电影《刮痧》讲述了来自中国的许大同和妻子简宁移民美国8年后,经过努力奋斗和顽强拼搏,终于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美国梦”。

在行业的年度颁奖典礼上,许大同饱含深情地说道:“我爱美国!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美国梦。

”然而,从天而降的意外却打破了这种深沉而短暂的幸福美感。

许大同的“美国梦”开始破裂。

许大同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在家的许父因看不懂写有英文的药品说明书,?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丹尼斯在医院就医时,被美国医生发现了留在背上的一条条红印。

随后,以儿童福利局为代表的美国法律以猝不及防的速度介入到许大同一家的生活中,丹尼斯背上的红印被认为是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使许大同在听证会上百口莫辩,儿童福利局将丹尼斯以“免受虐待”的名义与许大同夫妇隔离开来。

许大同紧接着又经历了朋友反目、送父回国、带子逃亡、夫妻分居等一连串厄运,陷入不可名状的巨大痛苦中。

电影最后讲述了许大同的朋友通过亲身体验刮痧,并在法庭上为其作证,才使得这个故事有了圆满结局。

惊心动魄的影视情节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弦,来自中国的许大同与代表美国法律的儿童福利局律师在法庭上的一系列激烈交锋,集中而又深刻地反映出中美两国法律文化的差异。

二、中美法律文化传统及历史选择文化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综合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群体性的价值观念和在这种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法律运作机制。

[1]法律属于文化的范畴,其存在及活动既受到文化的影响,又对文化产生影响。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对电影《刮痧》的赏析影片以家庭、传统、亲情、文化为主题,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在美国奋斗的中国人生存与情感状态及其文化传承,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亲情、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部艺术品质与商业品质兼具的上乘佳作。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其所反应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该电影从某种角度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浸染着儒道佛三家精华,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着,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中国迥异,工业革命的冲击带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使其更加民主开放同时注重法律的作用。

他们更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纵观全面,中西方的差异实在是伯仲难分,文化本身并无一定的好坏标准,尊重差异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差异中发展中凸显中国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文化绽放灿烂光辉!《刮痧〉这部影片确认反映了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中价值观文化观的不同。

中国社会受到儒教影响。

儒学以重人事、尚伦理而著称于世。

从其创立之日起,就与中阎古代的宗法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随着由宗法而家族一一宗族的社会政治变迁,儒家的思想、理论也与之相应地发展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历代统冶者和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儒教讲究重在“正名分”,严君臣、父子、夫妇、尊卑、贵贱、男女、长幼之序,旨在“拨乱反正”,恢复周礼、匡扶周室,故其以“继周室”自命,自称:“吾志在《春秋》。

”在“仁”与“礼”的关系上,孔子贵“仁”,但更重“礼”,其言有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因此,在东方文化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可以包括一些体罚等等。

但是在西方文化当中,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注重独立、平等。

因此在父母与子女关系当中则更多的体现一些平等因素,认为都是平等的个体。

比如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等等。

因此,父母绝对不可以体罚孩子。

比如电影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大同的儿子把大同同事的孩子打哭了,大同要儿子给对方道歉,但儿子就是不道歉,结果,大同就当着同事的面打了儿子。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导言: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历史、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电影《刮痧》是一部呈现中美文化差异的影片,通过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传统医疗方式和观念,深度开掘出中美两国之间文化差异的根源,并引发对不同文化间对比与沉思。

下文将从中美传统医疗观念的不同、刮痧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效果的不同,以及从社会文化层面的角度对这部电影的中美文化差异进行深度探讨。

一、中美传统医疗观念的不同中美两国在传统医疗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认为身体的健康与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休戚与共,强调的是整体性,从身体的内在调整来达到治疗效果。

刮痧作为中医药的一种韧度疗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

而在美国,西方医学的理念以疾病对症治疗为主,强调疗效的可观察性,更加重视科学依据和临床试验。

传统中药疗法、如刮痧等在美国并不被广泛认可,甚至有些人认为其属于“迷信”。

这种观念的不同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刮痧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刮痧》电影中,中国的刮痧师在使用刮痧技术时,通常会运用刮板等工具,通过刮痧师的手法和力度来刺激皮肤,从而增进气血流通。

这种手法在中国被认为是分外有效的疗法。

而在美国,刮痧术的推广进展相对较慢,市场上的刮痧产品更多是自己在家中使用,通常接受刮痧板等器具,在皮肤上来回刮擦以增进血液循环。

两种使用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中美两国人对于刮痧技术的理解和使用习惯的不同。

刮痧带来的效果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反映。

在电影中,中国人认为刮痧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治愈各种常见病,例如感冒、头痛、颈痛等。

这种观念与西医的治疗方式不同,西医更倾向于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痛苦或症状。

因此,刮痧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平时生活,成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

而在美国,刮痧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疗法,虽然有一定的追随者,但并不被广泛接受。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美两国在医疗观念上的差异。

通过电影《刮痧》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

通过电影《刮痧》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

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综观整个影片,令人思索。

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社会的差异实质是文化的差异,而文化又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也称思维方式)两个方面。

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可以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反映出来。

逻辑体现着思维方式,同时又影响、决定着思维方式。

可以这样说,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往往孕育出不同的逻辑思想,形成不同的逻辑传统;不同的逻辑思想和传统又会对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

因此,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往往表现为思维方式的不同、逻辑特征的不同。

思维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文化、价值间的差异,本文分别从文化、友情、教育等方面对中西文化与法律的冲突、不同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继承与演变在时间跨度上极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

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

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医学上的差异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

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

与其说影片《刮痧》讲述的是许大同这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遭遇,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因为不被理解和认同所处的尴尬和无奈的境地。

影片中法官要求大同“找一个官方医生,用简练的、一个老法官能看懂的英文来说明刮痧”,但正如大同的辩护律师所说,“没有一本美国的医学教科书有关于刮痧的记载,那是不科学的,没有人会为此作证。

”在法庭上,当许大同试图解释“刮痧”时,他不得不使用中文“丹田”、“七经八脉”等术语,因为美语里根本找不到相应的词汇来表达,许大同的“dan2 tian”和“seven jing and eightmai”让在场的美国人不知所云,法官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让他们去找专家人士来说明“刮痧”为何物,可大同与其妻简宁怎么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他们只好放弃解释“刮痧”。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描述了一位中国女孩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在公共场合刮痧而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并被逮捕。

该电影反映出了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思想,而美国法律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

在中国,人们相信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而在美国,个人自由和权利则是为了保护公民不受政府的干涉和控制。

在电影中,主人公刮痧的行为在中国是常见的民间疗法,但在美国被视为违反了公共卫生和对他人造成了危害。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们普遍相信疾病来源于体内的不平衡,因此使用一些传统疗法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而在美国,因为传统中国疗法不符合美国卫生标准,被视为危险。

其次,司法制度在中美法律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法律裁判主要依靠官员的推荐和经验,律师在审判中的作用相对有限。

而在美国,律师是诉讼的主导力量,法官的责任是监督整个司法流程,确保诉讼公平。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法庭上没有律师的帮助,被说服认罪,最终被判了罚款和社区服务。

而在美国,如果被控罪行认罪,律师需要确保其了解自己的权利,帮助其权衡可能的判罚,并与检察官进行谈判以达成更好的结果。

如果认定有案可控,需要证明罪名成立,否则被认为是错误的判决。

最后,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还在于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在中国,法律较为模糊,司法实践受政治和社会学因素的影响。

在美国,法律文件公开并得到严格执行,与法律相悖的行为受到惩罚,因此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相对较高。

在电影中,主人公因不知道美国的法律规定而被判罚款和社区服务,这表明在美国,不了解法律规定会影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中国的法律文化中基于儒家思想,注重道德和伦理,因此在实践中,情况可能非常复杂和模糊。

综上所述,中美法律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包括人们的文化观念、司法制度以及法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时,必须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避免交流错误和误解,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从电影_刮痧_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_马新

从电影_刮痧_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_马新

风格与特色MOVIELITERATURE2012年第23期/电影文学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马新(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银川750002)[摘要]电影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其中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的对比和冲突。

电影《刮痧》是中国民族传统医学刮痧给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带来的在美国的文化范围里的激烈冲突。

影片中重点塑造和刻画了感性的亲情的中国伦理文化和理性的客观的西方法律之间的文化碰撞和冲突。

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为题材,对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的激烈冲突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这种文化冲突的根源进行分析,从而解释影片中文化冲突背后的法律文化差异。

[关键词]《刮痧》;文化冲突;法律差异一、关于电影《刮痧》的概述电影《刮痧》讲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美国的圣路易斯,来自中国的许大同和自己的妻子简宁移民美国8年后,经过努力的奋斗和拼搏,终于实现了他们当初的“美国梦”,在他人看来,大同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小儿子和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大同在游戏开发公司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在行业的年度颁奖晚会上,大同还激动地说到:“我爱美国!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美国梦。

”可是,幸福美好总是短暂的,意外总是从天而降,大同的“美国梦”开始破裂。

大同的儿子因为吃坏了东西闹肚子,大同夫妇都不在家,大同的父亲又看不懂药品上的英语说明书,只好采用中国的传统民间医疗手法刮痧给小孙子进行治疗。

大同父亲晚上出去散步,碰巧遇上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老霍,孰料老霍在回家的途中猝死。

大同的父亲在美国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回家的路,被警察带回到警察局,大同父亲只好在警局等待大同的到来,大同心急如焚地把儿子留在家中,自己一个人开车到警局接自己的父亲,丹尼斯在漆黑的房间里摔倒撞破了额头,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现了丹尼斯背部的刮痕。

于是联合了福利院搜集大同夫妇虐待孩子的证据,将大同夫妇告上了法庭。

为了自己父亲的安危,大同就向法庭做了伪证说是自己给儿子做的刮痧,自己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法律责任,并和妻子一块向父亲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差异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度展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佳作,通过对人物、情节以及环境等多角度的细腻刻画,不仅将两方的文化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

一、文化习俗的冲突电影中,父亲因为刮痧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手法,而在西方社会引起了误解和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行为的文化冲突体现,更是东西方在文化习俗上存在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社会,由于缺乏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很容易将其视为一种异类或是不科学的疗法。

这种文化习俗的冲突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认知上的巨大差异。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等方面的选择时,往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父亲在面对家庭危机时,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这种不同导致了两方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态度和思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社会环境的差异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家庭与美国社会的环境差异。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家庭观念尤为重要,家族成员之间往往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而在美国社会中,虽然也有家庭观念,但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选择。

同时,这也反映了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四、沟通方式的差异电影中还展示了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异。

在中国的沟通方式中,往往更注重面子和人情,喜欢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同方式。

五、电影对文化差异的反思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差异一、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①中美文化差异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主义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序(个体主义)”。

美国人多数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大部分强调集体主义。

②从《刮痧》看中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美国人更为强调个体主义,其表现为对集体主义采取有限奉献态度。

而中国人更为强调集体主义,其表现为认为组织、集体利益可高于个人的利益,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强调对集体的完全奉献。

在《刮痧》的影片中,有一幕发生在法庭上,有一位护士证人,在法庭上指证女主角简宁在分娩时,男主角许大同由于公司开会而未到场。

由于简宁难产,所以在美国人眼里,许大同因为工作不顾简宁的生死是不可以原谅的。

而许大同认为,不能因为个体的事而弃集体的事不顾。

二、权力距离①中美文化差异郝夫斯特所提出的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接受程度高的国际,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就小,将美国和中国相比,很显然,从社会、家庭就明显的看出权力距离大的是中国,美国则是权力距离小的国家。

②从影片《刮痧》看中美权力距离差异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中国权力距离大,强调长幼有序,强调尊重长辈,而美国人强调人人平等,强调连丹尼斯一样的小孩都应与成年人一样平等。

同样以上一个例子来说吧,从护士证人的控词“他(许大同)说救大人,救大人,牺牲小孩”,“难道小孩就不配有生存的权利吗?”我们可以得知,美国人眼里,无论是多小的生命都好,都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生存权利,而不是像我们中国人一样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第二,许大同在颁奖典礼上“教训”了丹尼斯,在中国人眼里认为,自己的儿子打了上司的儿子。

身为父亲的许大同“教训”丹尼斯是为了尊重自己的上司。

同为父亲,但在美国成长的上司昆兰却不解为什么。

两个小孩打架之后,丹尼斯拒绝道歉,许大同不问青红皂白的当着所有人,不给丹尼斯面子,出手教训丹尼斯。

刮痧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刮痧观后感刮痧观后感(1):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影片,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

梁家辉主演的许大同在美国打拼了八年,最后拥有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他把在北京生活的老父亲接到美国同住。

一次,许大同六岁的儿子丹尼尔肚子痛,老爷子就用中国传统的疗法给孙子刮痧。

结果,丹尼尔意外受了点外伤,在医院理解检查时,医护人员看到他背上的痧痕,怀疑这孩子在家里长期受到虐待,于是联系了美国儿童保护中心,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官司。

许大同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八年,却没有练就出“美国式”的思维,这使得他在这次官司中处处碰壁。

在为他举办的颁奖式上,他的儿子打了上司的儿子,他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儿子不从,他当着众人出手打了儿子,老爷子指出他这是“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呀”。

之后,正因刮痧的事情他被指控“虐待儿子”,听证后上对方律师请来他那位上司证明他是否真的动手打过儿子,这位上司不敢对法官撒谎只能回答“yes”,许大同据此认为上司出卖了他而提出辞职,上司认为他所谓的正因尊重上司而打自己的儿子是不可理喻的“中国逻辑”时,许大同用汉语脱口而出“道不一样不相与谋。

”听证会上对方请的另一个证人是当年给他儿子接产的护士,这位护士指出他在危急时刻以前说过“保大人不管小孩”,他又一次用汉语脱口而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见他在说出满口纯正英语的时候,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还是“中国式”思维。

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刮痧,法律上也不承认其合法性,许大同在听证会上很激动地讲着“人体的七经八脉像无数小溪流向江河又奔向大海,气发自丹田又回到丹田……”,没有一个法官或是律师能够听懂,他们要求找医学权威来证明,但是这样的权威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于是案情的发展越来越让人揪心甚至愤慨:儿子丹尼尔只能被放在福利院,和被父母抛弃的孩子生活在一齐,以至于他认为父母是要抛弃自己;许大同这边的辩护却一次次失利……影片在后半部分却有不少感人的镜头,老爷子找到许大同的朋友——一个做版权辩护的律师约翰,连比划带画图告诉他不是许大同给丹尼尔刮的痧,而是他刮的。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常常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在电影《刮痧》中,导演通过刻画中国传统刮痧疗法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展现了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刮痧的起源和背景、中西文化冲突的体现以及文化差异的反思与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刮痧》中刮痧的起源和背景。

刮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疗法,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刮痧操作时,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在人体表面施行拉拽和刮拭,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排除湿毒的目的。

在传统医学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然而,这种传统的刮痧疗法在西方力量的冲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在电影中,中国的传统医生出于好意,前往美国开设刮痧诊所,但很快发现西方人对这种疗法抱有巨大的疑虑和偏见。

电影通过反复的对话和争论,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间疗法观念的冲突。

西方文明认为刮痧过程中涉及到身体创伤,会导致血肉模糊的景象极为恐怖,对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而中国文化则坚信刮痧具有改善病痛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无论刮痧的方法如何,都不会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

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中西方文化中对待身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本身并没有偏袒某一种文化观念,而是通过观众在电影中刮痧的过程中的触感和真实的反应,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差异是相对的,观念的扭曲和误解使得人们忽略了文化本身的价值。

传统刮痧疗法在西方根植不深,并且与现代医疗技术相比较,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在面对中西文化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观点,以求取文化间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所导致的。

作为观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西方文化为标准去衡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合理性。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刮痧》: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折射一、引言《刮痧》是一部讲述中国父亲在美国家庭中的生活、文化和情感纠葛的影片。

它以小家庭的生活作为镜子,生动地折射出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本篇文章将从电影内容、价值观、交流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刮痧》所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二、电影内容中的文化差异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中,中国父亲与美国妻子之间的家庭观念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庭注重家庭的整体性和家族荣誉,而美国家庭则更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家庭决策、亲情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2. 价值观的差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电影中,中国父亲重视亲情、友情和道义,而美国社会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处理家庭问题、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三、电影中体现的交流方式差异1.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在沟通时往往更注重委婉、含蓄,而美国人则更直接、坦率。

在电影中,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双方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2. 处理冲突的方式在面对冲突时,中国家庭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问题,而美国家庭则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辩论来解决问题。

这种处理冲突的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也得到了体现。

四、电影如何呈现文化差异的影响电影通过主人公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文化差异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家庭关系上,还体现在社会关系、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同时,电影也通过情节和人物塑造,让观众对中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从《刮痧》看文化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刮痧》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对立或冲突,而是展示了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电影中的人物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逐渐化解了矛盾和冲突,展现了中美文化的共融和互补。

这种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刮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成功地将中美文化差异呈现给观众。

电影中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和交流方式等方面,还涉及到社会关系、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电影刮痧观后感

电影刮痧观后感

电影刮痧观后感刮痧观后感1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优秀影片。

《刮痧》只是一滴水,而蕴藏在其中的却是因种族,区域,传统和文化不一样而构成的活力澎湃的汪洋大海。

在美国,尤其是在以保守和“居民顽固”著称的密苏里州,最能体现出这种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所以影片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那里。

虽然影片是从“教子”这个角度去反映不一样文化冲突的,但我们仍能从故事的一些其他侧面加深对这种冲突的认识和了解。

比如主人公许大同为了自我和洋人老板的所谓“面子”,当着洋人老板的面打了自我儿子一记耳光,非但没有找回自我和洋人老板的面子,还落得一个有严重暴力的恶名,连他的好朋友——就是那个洋人老板都不能明白和原谅他。

起因是正因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在和洋人老板的儿子一齐玩儿时,互相打闹。

洋人老板的儿子来告状,许大同让丹尼斯给人家道歉。

丹尼斯拒绝了,许大同怒了,就给了儿子一巴掌。

许大同的这一巴掌,第一是为了给自我找回面子。

父道尊严是古老中国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

君臣父子,天常地纲,不得僭越。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亡。

按许大同看来,他叫丹尼斯给小朋友道歉,丹尼斯务必无条件执行。

拒绝就是抗命,就是不给自我面子,就是挑战尊严。

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掌。

许大同的这一巴掌,第二是为了给自我的老板一个面子。

许大同在美国混的小有成就,皆因有老板大力提携和扶助,所以他们也成了好朋友。

老板的儿子被自我的儿子打了,当着老板的面让儿子给对方道个歉,老板必须觉得很有面子。

儿子不听话,挨了打,老板的面子就找回来了。

甚至许大同的父亲都当面夸大同这一巴掌打得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一幅自诩的表情。

但许氏父子全都错了。

从洋人老板和妻子目睹许大同打儿子那一巴掌时错愕的表情里,观众读懂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摩擦开始了。

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制》一文中说,中国人的脸不但能够洗,能够刮,并且能够丢,能够赏,能够争,能够留。

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

法律电影赏析:刮痧

法律电影赏析:刮痧

电影《刮痧》观后感——大同的梦想与困惑许大同,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想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国人,一个爱子如命,不惜任何代价的传统父亲,一个努力打拼想要实现美国梦的游戏开发员。

然而一件意外,一次老父亲给儿子无意的刮痧,却让他从梦中惊醒,巨大的文化差异,法律制度的不同,使他在梦想与困惑间徘徊。

首先,电影表现的就是由刮痧这一传统疗法所导致的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法律(包括法律观念)冲突。

许父给得病的孙子刮痧,这本来很平常,但是在美国的文化与法律中,初针灸之外其他任何中医治疗都不被承认合法。

所以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把一个人弄得伤痕累累不是虐待还能是什么?因此刮痧“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再正常不过;相反,中国的法律也不可能把刮痧归为违法行为。

只有当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盲区被认识后,冲突才可能解决。

而影片中许的朋友,同事儿童福利局的官员、法官都对刮痧一无所知。

当然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些又对大同出庭,要回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说两个孩子闹矛盾,大同当着美国老板的面打了丹丹,在中国人看来理所当然,而美国人却认为大同有暴力倾向,原告律师对西游记的歪曲说“孙悟空是一只道德败坏的猴子”,导致大同在法庭上因此失去理智等。

就这样许大同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也与妻子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另外影片中还体现了中西法律的一些不同,在西方无论是什么民事或其他法律纠纷,法律都是主动出击的,所以在医生第一时间发现丹丹身上所谓的伤痕时,就直接联系了儿童福利局,将丹丹强行与父母隔离,没有给大同任何解释的机会。

无论是人的理念还是法律,美国讲求证据,目睹一切的人只相信眼前,于是在法庭上儿童福利局搬出了一套套有力的证据说辞,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而在中国由于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民事纠纷更多寄予协调,况且丹丹已有独立的思想,到底有没有受到虐待,问一下便可知。

而美国法律正由于太讲求法理,似乎缺乏一点人情,我们也看到,儿童福利局及司法机关带走丹丹时,并没有考虑到丹丹的想法感受,只是觉得这样做才能免除孩子的伤害。

从电影_刮痧_比较中美法律文化_赵亮

从电影_刮痧_比较中美法律文化_赵亮

总第期418M angZhongLiterature从电影《刮痧》比较中美法律文化◎赵亮一、电影《刮痧》内容简介电影《刮痧》是几年前的一部热播影片,其中反映了中美法律文化的内涵及二者间的差异。

主人公许大同移民美国,从事着电子游戏编程工作,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终于荣获第七届电脑游戏奖,赢得老板的赞许,两人也逐渐成为朋友。

许大同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曾说过,在美国只要肯付出、肯努力,就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将自己视为一名真正的美国公民,而并非流落于异地的漂泊者,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了激情和自信,但事情的发展却大出其意料。

许大同在美国站稳脚跟之后,将父亲接来颐养天年。

一天儿子丹尼斯突然喊肚子疼,爷爷根本不认识英文,不敢给孩子乱吃药,于是就给丹尼斯进行了刮痧治疗。

作为一名中国人,深知刮痧是一种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中医物理治疗法,只要手法得当,对人有利无弊,但会在刮痧位置留下印记。

丹尼斯被爷爷进行刮痧治疗之后,后背留下了很深的血印子,不知情的人极易将其视为外伤留下的痕迹,最终许大同因涉嫌虐待儿童被告上了法庭。

最终,丹尼斯的监管权收归美国儿童福利局,禁止许大同及其妻子和儿子相见。

老父亲很是自责,执意回国,大同违背美国法律的规定,偷偷将儿子从监管中心领出来,送老父亲上飞机,并最终决定和父亲一起回中国,在机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北京才是真正的家。

二、电影《刮痧》所反映的法律文化电影《刮痧》引发了人们对中美文化差异的思考,在亲情、友情、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法律观念等诸多方面,中美文化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到法律领域,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下,中美法律也是各具特色。

按照刘作翔教授的观点,法律文化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采取文化视角思考法律现象的方式以及研究法律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法律文化拥有自身的内容及结构,这两方面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应从方法论意义以及对象化存在两种意义上对法律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人公许大同移民美国八年,埋头苦干,作为一名电子游戏程序的设计者终获成功—第七届电脑游戏奖,并得到老板约翰.昆兰(象征美国主流文化阶层)的认可和友谊。

大同在业界颁奖会上发表获奖感言,可以看出他对美国是爱慕感激的,对自己在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认为在美国,只要努力,一定会出人头地,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不再是它国异客。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始料未及。

大同把老父亲接到了美国。

儿子丹尼斯肚子痛,爷爷因不识英文,怕给吃错药,就用中国流传了二千年的中医疗法—刮痧,在丹尼斯后背留下的醒目瘀红,在美国人眼里是触目惊心的“伤痕”,许大同因涉嫌虐子而惹上了“官司”。

儿子丹尼斯被儿童福利局监管,大同和妻子简宁不得与儿子相见,老父亲也很伤感,执意回国。

在飞机场,大同带着儿子(违法从儿童监护中心偷领出来)要与老父亲一起回国,并流下伤心的泪,说:北京才是我的家。

这与大同在颁奖会上发表热情洋溢获奖感言时的心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为了让儿子能早日回家,大同和妻子简宁不得不分居。

电影的结局是圆满的,但中美文化(当然也包括法律文化)的差异、碰撞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把儿童作为社会财富加以保护,儿童不是自己的私产。

把未成年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是违法的。

丹尼斯头部受伤,大同带他到医院治疗,郎曼医生在检查丹尼斯的身体时,发现后背刮痧留下猩红的血印,让护士马上通知医院的社工,丹尼斯被留院观察。

第二天,当大同和妻子接儿子回家时,丹尼斯已被儿童福利局监管,警察、儿童福利局官员在场通知大同:儿童福利局已得到市法院签发的特殊监护令,丹尼斯由州儿童寄养中心监护,大同和妻子涉嫌虐待儿童,如在48小时内,五百英尺内接近儿子就会以藐视罪被拘留,法庭在48小时后举行特别听证会。

儿童福利局对大同的家庭、朋友、同事、保姆等各个方面展开调查,查找他们虐待儿子的证据。

由此可见,美国的法律以及执法者、知情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多么完善、严格和敬业的。

作为中国移民的许大同说:“我打自己的儿子还违法了?”,“儿子是我最好的作品,我当然享有版权”,我们不也这么认为的吗?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私产。

我们有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些粗线条的原则性规定,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缺乏详细的规则和有关的机构、人员,近年在逐步完善。

美国家庭法设置审前程序,即举行听证会,在法官主持下,控辩双方证据开
示,经过举证,促使法庭立案进入正式审理程序。

两次听证会前所未有,在本案中有两个原因:一是被告方律师是版权法律师不是家庭法律师;二是控方没有将证据副本在听证会前交予被告方。

我们没有这样的程序。

美国的证人制度体现出完备和自愿出庭原则。

大同居所皇家公寓的保安,简宁生孩子时广慈医院的护士,大同的老板约翰.昆兰先生,这三人作为控方证人出庭,尤其是保安和昆兰先生与大同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中国一般是不会出庭的,抹不开面子。

我们司法实践中很少有证人出庭,控辩双方与证人不能当面对质,多是宣读证人证言,这样的证言相对于公开的法庭来讲,可以理解为背后所取,难免有瑕疵,不利法官断案,我国证人出庭制度有待完善。

医术与伤害影片的焦点就是:刮痧是一种医术还是对人体的一种伤害。

刮痧这个在中国极为平常的传统治疗法,对于美国人来说却很陌生,以至于在影片中许大同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法使法官明白刮痧到底是什么。

在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自然被看做是对人体伤害的证据。

以至于爷爷说到:“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到了美国怎么就说不清楚了呢?”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刮痧是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美国人不懂应该是他们的错,这就是许大同及许多美国华人的文化无意识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听证会上,大同对刮痧疗法无论如何解释,法官、儿童福利局的女官员、控方律师、昆兰先生置若罔闻。

可法官、女官员却听取并采纳昆兰先生对刮痧的解释,中国文化得到美国主流阶层认可后,也为美国执法者认可。

在圣诞夜,昆兰先生为了帮助大同,来到唐人街,找到中医,亲自体验了中国传统疗法—刮痧。

然后,给儿童福利局的女官员、法官现身说法,说服了他们,儿童福利局的女官员撤销了对许大同的指控,法官撤回禁令,大同一家终于在圣诞夜团聚了。

这是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