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计算
基坑降水计算
基坑降水计算一、降水量及降水井数量1、段落1计算基坑挖深12m,要求水位降至坑底下1.0m,设计采用管井降水,微承压水层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值为4.0×10-5 ,取0.035m/d。
悬挂式止水帷幕段1:降水范围平面近似矩形,长:170m、宽:30m,面积约5100㎡,长宽比约6,按等效大井计算涌水量。
1)计算参数的选择本工程拟建场地内微承压水埋深在5.6m,相应标高约为-2.15m。
承压水层的厚度M=10m设计降水深度s=1m等效半径r0=√A/3.14=40.3m抽水影响半径RR=10S√k=10×1×√0.035=1.85mS——降水深度()mm dk——渗透系数(/)2)基坑涌水量按承压非完整井计算Q =2.73kMs lg [(R +r0)/r0]+M −l llg (1+0.2M/r 0) =2.73×0.035×10×1lg [(1.85+40.3)/40.3]+10−33×lg (1+0.2×10/40.3) =13.9m 3/d按承压完整井计算Q =2.73kMs lg [(R +r0)/r0]=2.73×0.1×50×10.47lg [(33.1+31.9)/31.9]=13.9m 3/d3)降水井数量单井出水能力q′=120πrl√k 3=120×3.14×0.15×3×√0.0353=55.5m 3/d降水井数量n=1.2Q/q=1.2×13.9/55.5=1。
2、段落2计算基坑挖深18m ,要求水位降至坑底下1.0m ,设计采用管井疏干降水,微承压水层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值为1.0×10-3 ~ 1.0×10-4cm/s (即:0. 864 ~ 0.0864m/d ),取1~0.1m/d(根据土层分布综合判断平均渗透系数应取0.1m/d)。
降水计算
5.2 降水井计算整体方案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Y=1.5m ,沉沙管厚度T=50mm ,降水后地下地下水位距基坑底的距离取h=0.5m ,过滤器直径D=400mm ,井径600mm确定井点管埋置深度降水井深:654321W W W W W W W H H H H H H H +++++=W H —井点管埋置深度(m );1W H —基坑深度(m );2W H —降水后水面距基坑的深度(m );3W H —0ir ;i 水力梯度,降水区的水力梯度i=0.1;0r —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距的1/2,(m );4W H —降水期内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幅度(m );5W H —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 );6W H —沉沙管长度(m ),净水位埋深: 3.70~5.10m (勘察报告指出)基坑挖深: 17.24m降水深度: m s 04.145.070.324.17=+-=降水井深: m H H H H H H H W W W W W W W 29.2205.05.15.11510/15.024.17654321=+++⨯++=+++++=取22.3米总涌水量地层综合渗透系数: d m /2K =含水层厚度: H=22.3-3.7=18.6m由降水井影响半径:kH S R 2=即 m R 9.1676.18204.142=⨯⨯⨯=基坑总面积:A=138652mπA r =0代入数据,得 m r 4.66138650==π 由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模型,基坑的总涌水量)1lg()2(366.10r R SS H k Q +-= 代如相关数据,d m Q /4.1585)66.4167.91lg(04.14)04.146.182(2366.13=+⨯-⨯⨯⨯= 单井最大抽水量 管井出水量d m k l q /1.13325.12.0120r 120333s =⨯⨯⨯==ππl —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s r —过滤器半径(m);管井数量6.121.13315241.11.1=⨯==q Q n , 取13 根据实际情况及经验,最终按基坑周圈共布置39眼降水井,间距15m ;由于基坑范围广,在坑内布置11眼疏干井,间距30m ,回灌井19眼,间距30m 。
井点降水计算书_secret
井点降水计算书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1、井点吸水高度计算:根据所选施工机械设备的参数,井点管的最大吸水高度计算如下:H1=H v/100×10.3-ΔhH V为抽水装置所产生的真空度(kPa);△h为管路水头损失(取0.3~0.5m);H1=7.89m;s w+D=1+6=7m;根据计算得H1>=s w+D,故该设备满足降水施工要求!2、井点布置计算:(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0=(A/π)1/2A为基坑面积(m2);r0为基坑等效半径(m);(2)、井点系统影响半径的确定: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环形井点到基坑中心的距离(m)。
通过计算得到R0=51.93m;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Q=1.366k(2H-S)×S/log[2×(b1+b2)/πr0×cos(π(b1-b2)/2(b1+b2))] Q为基坑涌水量(m3);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为基坑水位降深(m);S=(D-d w)+S w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b1为基坑中心到左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到右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为1721.77m3。
4、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计算:q t=120πr v l3k1/2q为单井允许最大出水量(m3/d);r v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为23.65 m3/d。
深井降水计算方法
一、前言近几年,深井降水利用较多,但有些单位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的公式不当,或者考虑的因素不周,最终会造成降水的失败,最后不得不加井,这样既费钱又费时间,下面就以本人在深井降水方面的经验来和大家探讨。
二、深井降水概念深井(管井)井点,又称大口径井点,系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设备等组成。
具有井距大,易于布置,排水量大,降水深(>15m),降水设备和操作工艺简单等特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大(20-250m3/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的降水工程应用。
三、深井设计1、计算思路第一步将基坑进行等效化为一口大井,第二步确定基坑总的涌水量,第三步确定单井出水量,第四步确定井的数量。
2、参数的确定与计算1)、设计水位降深水位降深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较小水位的降深,一般降到操作面下0.5m即可(有特殊要求的除外),这样可最大程度上避免降水对地层的影响,不至于造成地基承力的下降。
2)、井深及井径的选择要想使水位降低至操作面下,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加大井的直径和井的深度,即增大单井的落差,从而达到使最高水位降至操作面下0.5m.另一种通过均匀布井,控制单井的落差,使水位均匀降至设计要求。
前一种布井少,对地层扰动大,如建筑物对地基要求高时,此方法不可采用(除非施工后注浆),且此方法对原有建筑物也会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后一种方法可能布井较多,但对地层扰动小,对原有建筑的危害也较小,因此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用后一种方法。
另外井深还要考虑单井的出水量与自已现有的水泵配套。
井深主要是根据水位降深、所需要的单井出水能力、水泵的进水口的位置、含水层的厚度、及泥浆淤积深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井径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A、单井要求的出水量;B、水泵的直径;C、当地施工机械,及井管的规格,如选用市场常用的规格,价格可能会便宜对控制成本有益。
3)、渗透系数的选择渗透系数是降水计算中重要的参数,此参数可以从地质报告中选取,但在大面积布井前,须重新验证,或者搜集附近的实际数据作为参考。
降水井影响半径的计算
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很多,在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常用库萨金和吉哈尔特经验公式作近似计算。
当设计的矿山进行了大降深群孔抽水试验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网资料为基础的图解法进行推求。
一、经验公式法
计算影响半径的主要经验公式见表1。
表1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二、图解法
当设计矿山做了大降深群孔抽水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实测资料,用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一)自然数直角座标图解法
在直角座标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结起来,尚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即为影响半径(见图1)。
观测孔较多时,用图解法确定的影响半径较为准确。
(二)半对数座标图解法
在横座标用对数表示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纵座标用自然数表示抽水主孔及观测孔水位降深的直角座标系中,将抽水主孔的稳定水位降深及同时刻的观测孔水位降低标绘在相应位置,连结这两点并延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影响半径(见图2)。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孔时,以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绘图更准些。
三、影响半径经验数值
根据岩层性质、颗粒粒径及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来确定影响半径,见表2与表3。
表2 松散岩土影响半径(R)经验数值
表3 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关系。
降水井影响半径的计算
降水井影响半径的计算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很多,在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常用库萨金和吉哈尔特经验公式作近似计算。
当设计的矿山进行了大降深群孔抽水试验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网资料为基础的图解法进行推求。
一、经验公式法
计算影响半径的主要经验公式见表1。
表1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二、图解法
当设计矿山做了大降深群孔抽水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实测资料,用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一)自然数直角座标图解法
在直角座标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结起来,尚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即为影响半径(见图1)。
观测孔较多时,用图解法确定的影响半径较为准确。
(二)半对数座标图解法
在横座标用对数表示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纵座标用自然数表示抽水主孔及观测孔水位降深的直角座标系中,将抽水主孔的稳定水位降深及同时刻的观测孔水位降低标绘在相应位置,连结这两点并延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影响半径(见图2)。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孔时,以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绘图更准些。
三、影响半径经验数值
根据岩层性质、颗粒粒径及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来确定影响半径,见表2与表3。
表2 松散岩土影响半径(R)经验数值
表3 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关系。
基坑降水及地面沉降变形计算
基坑降水及地面沉降变形计算------------------------------------------------------------------- 计算项目: 降水计算 1------------------------------------------------------------------- [原始条件]:计算模型: 潜水完整井;基坑远离边界水位降深 7.500(m)过滤器半径 0.375(m)水头高度 8.500(m)渗透系数 35.000(m/d)单井出水量 360.000(m3/d)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000----------------------------------------沉降影响深度内土层数:3场区内丰水季节地下水埋深: 5.000(m)层号层厚度(m) Es(MPa)1 4.000 5.0002 8.000 28.0003 5.000 35.000----------------------------------------基坑轮廓线定位点数:8定位点号坐标x(m) 坐标y(m)1 420.578 357.1292 515.742 355.4413 519.539 571.5314 411.469 573.1485 409.758 474.5316 414.883 461.8097 414.141 427.3018 418.703 400.180----------------------------------------降水井点数:27个(各井间距22.0米)井点号坐标x(m) 坐标y(m) 抽水量(m3/d)1 516.724 354.423 360.0002 517.150 378.656 360.0003 517.576 402.888 360.0004 518.002 427.121 360.0005 518.427 451.353 360.0006 518.853 475.586 360.0007 519.279 499.818 360.0008 519.705 524.051 360.0009 520.131 548.283 360.00010 520.556 572.516 360.00011 498.542 572.845 360.00012 476.528 573.175 360.00013 454.514 573.504 360.00014 432.500 573.833 360.00015 410.486 574.163 360.00016 410.053 549.208 360.00017 409.621 524.254 360.00018 409.188 499.300 360.00019 408.755 474.346 360.00020 413.879 461.626 360.00021 413.139 427.228 360.00022 417.707 400.075 360.00023 418.663 378.110 360.00024 419.620 356.146 360.00025 443.896 355.715 360.00026 468.172 355.285 360.00027 492.448 354.854 360.000----------------------------------------任意点降深计算公式采用:基坑工程手册公式沉降计算方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 即不考虑应力随深度衰减的方法----------------------------------------[计算结果]:1.基坑涌水量计算:按《规范》附录F计算得:根据《规范》F.0.7 确定降水影响半径 R = 258.723(m)根据《规范》F.0.7 确定基坑等效半径 r0 = 84.472(m)基坑涌水量 = 5595.100(m3/d)2.降水井的数量计算:按《规范》8.3.3计算得:单井出水量按360.000(m3/d)计算,需要降水井的数量 = 18井单井出水量按240.000(m3/d)计算,需要降水井的数量 = 26井3.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计算:按《规范》8.3.6验算得: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 =6.000(m)4.各点降深与地表沉降计算:降深按《基坑工程手册》计算按用户指定的井数(27)、井位、各井抽水量,计算得:在指定范围内: 最小降深=0.010(m) 最大降深=8.500(m)在指定范围内: 最小沉降=0.0(cm) 最大沉降=2.1(cm)5.建筑物各角点降深与沉降计算:选取人民医院住宅楼为计算模型,角点分布:建筑物角点1: 降深=4.093(m) 沉降=1.309(cm)建筑物角点2: 降深=8.500(m) 沉降=2.057(cm)建筑物角点3: 降深=8.500(m) 沉降=2.057(cm)建筑物角点4: 降深=4.230(m) 沉降=1.342(cm)建筑物各角点: 最小降深=4.093(m) 最大降深=8.500(m)建筑物各角点: 最小沉降=1.3(cm) 最大沉降=2.1(cm)选取计算的住宅楼为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物长66.39米,宽10.2米,基础埋深约1.5米,地基土为一般粘性土和中密以上砂土,为中等压缩性土,建筑各角点之间最大倾斜率 = 千分之 0.137,小于《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的限值。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二、计算过程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Q=7tk(H2-h2)/(ln( 1 +R/r0)+(hm-l)/lxln(l +0.2hm/r o))=7r4.529(l 12-42)/(ln(l+198.62/50.463)+ (7.5-2)/2xln(l +0.2x7.5/50.463))=890.884m3/dh m=(H+h)/2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h为设计降水面到潜水层底面的距离(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o为基坑等效半径(m);1为过滤器进水长度(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890.884m\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o=12Q7rrs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l.lQ/qoqo为单井出水能力(m3/d);G为过滤器半径(m);1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9个。
3、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 F[・P土(p2+4qQ)M]/2qp=1.366kl/[log(0.661/ro)-0.22arsh(0.441/Ro)]+1.366kl/log(2R()/r()) q= 1.366k/log(2R()/ro) s为基坑水位降深(m);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Ro为井点系统影响半径(m);ro为基坑等效半径(m);1为含水层厚度(m);根据计算得S1=llm>= S d=6.5m,需要布置管井数量10个,大于根据涌水量计算的管井个数•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4、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o>lyo=[H2-O.732Q/kx(lgRo-lg(nro n-,rw)/n],y21为过滤器进水长度;io为基坑等效半径;m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 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降水计算-新规范Excell计算
69.83 303.32 3232.04 160.74 22.12
n
15 Sd(m) Sw(m)(Sw≥10.0m) 10 15312 A(m2) 0.15 30.5 600 23 2.5 1 0.5 1 2.5
(4)单井出水量:
q = 120π rsl 3 k
q
过滤器半径 rs(m) 降水井设计深度 Hw(m) 降水井成井直径 600mm 基坑深度 降水水位距坑底要求的深度 ir0 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 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 l 沉砂管长度
S = H − H2 −∑ qj π ln R
(5)降水井数量计算:n = 1.1 Q (6)降水深度验算:
S = H − H2 − ∑
j =1
Hw1(m) Hw2(m) Hw3(m) Hw4(m) Hw5(m) Hw6(m)
qj πK
ln
R rij
0.05倍降水井间距
(3) 降水设计计算公式(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 69.83 (1)基坑等效半径: r0 = A / π (2)降水影响半径: R = 2S w kH (3)基坑总涌水量:
降水设计计算
(1) 参数取值 地下静水位埋深 渗透系数 潜水含水层厚度 设计降深 井水位降深 基坑面积 ho(按最高水位考虑) K (m/d) H(m) 7 23 10 (2) 降水设计计算公式(潜水完整井稳定流) (1)基坑等效半径: r0 = A/π (2)降水影响半径: R = 2Sw kH (3)基坑总涌水量: Q = π k (2 H − Sd ) Sd
H +h 2 H2 − h2 Q = πk h R h −l ln(1+ ) + m ln(1+0.2 m ) r0 l r0 hm =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二、计算过程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1.366k(2H-S d)×S d/log[2×(b1+b2)/πr0×cos(π(b1-b2)/2(b1+b2))]=1.366×3.727(2×11-3.5)×3.5/log[2×(150+120)/π63.078×cos(π(150-120)/2(150+120))]=768.976m3/d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b1为基坑中心到左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到右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768.976m3。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1.1Q/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s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9个。
3、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5+0.5-2+63.078×0.15=12.962m根据计算得S1=4.61m >= S d=3.5m,需要布置管井数量10个,大于根据涌水量计算的管井个数,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4、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H2-0.732Q/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3.712m。
降水设计 计算(2012规范)
例题:工点名称L(m)B(m)S w(m)S d(m)H(m)k(m/d)R(m)观455252213132243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基坑涌水量计算式中:Q--基坑降水总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E.0.1)H--潜水含水层厚度(m)sd--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m)R--降深影响半径(m)r0--基坑等效半径(m)A--基坑面积(m2)sw--井水位降深(m),取值应不小于12.管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式中:q0--单井出水能力(m3/d)(7.3.16)rs--过滤器半径(m)l--过滤器进水部分的长度(m)3.降水井数量的确定式中:q--单井设计流量Q--基坑降水总涌水量(7.3.15)n--降水井数量n系数Q q18.94 1.15690.21330.53取 n=101降水井设计计算4.降水深度预测式中:R0--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n--降水井数量r1、r2.....rx--各井距基坑S Q H n系数R0k r16.8613102.192010 3.14744.111620r6r7r8r9r10r11r1220202020202525r17r18r19r20r21r22r23r28r29r30r31r32r33r34分解Q/1.366*k H21/n logR0log(rrrr...260.794000.100 2.8720.005.降水井深度确定《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98 ( 6.3.2 公式)Hw = Hw1 + Hw2 + Hw3 + Hw4 + Hw5 + Hw6Hw Hw1Hw2Hw3Hw4Hw5Hw618 6.00.52 2.070.5r 0(m)Q(m 3/d)54.795303.82(m3/d)层厚度(m)水位的设计降深(m)深(m),取值应不小于10m能力(m3/d)水部分的长度(m)ΣQ'330.53满足要求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4r5距基坑中心或各井中心处的2020r2r3r15r16202025r13r14r26r272525r24r25r37r38r35r36式中:Hw --- 降水井深度 (m)Hw1--- 基坑深度 (m)Hw2--- 降水井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 (m)Hw3--- 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别范围内宜为1/10~1/15Hw4--- 降水井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 (m)Hw5--- 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Hw6--- 沉砂管长度 (m)。
降水井计算书11.2
一 写字楼降水井计算公式如下:A 、计算基坑等效半径 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公式:F A r o 565.03.14== r o —— 基坑等效半径,m ;F —— 基坑面积,13500m 2。
代入参数计算结果:r o 65.6513500565.0==mB 、抽水影响半径计算 影响半径采用下式:潜水:HK s R 2=R —— 影响半径,m ;s —— 水位降深,m ,按照基坑深度范围内含水层全部疏干考虑,即降深值取含水层厚度;H —— 潜水含水层厚度,m ,取基坑四周各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基坑潜水含水层厚11m ;K —— 渗透系数,m/d ,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 潜水含水层: K = 25 m/d 。
代入参数计算结果如下:潜水: 83.36425111122=⨯⨯⨯==HK s R m ;C 、基坑涌水量(Q )潜水和层间水基坑涌水量采用潜水完整井计算公式:()⎪⎪⎭⎫ ⎝⎛+-=o r R ss H K Q 1lg 2366.1Q —— 基坑涌水量,m 3/d ;K ——渗透系数,m/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11m ;s ——水位降深,11m ;R ——抽水影响半径,m ;r o ——基坑等效半径,m 。
代入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o r R ss H K Q 1lg 2366.1()⎪⎭⎫ ⎝⎛+⨯-⨯⨯⨯=65.6583.3641lg 111111225366.1 = 5059.56 m 3/dD 单井出水能力q'=24⨯'αld =1.18x300x24/70=121.37m 3/d式中:q'—单井出水量l —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 。
d —过滤器外径mmα—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系数取值为70。
将有关参数代入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以下数据:E 计算井数量(n) n=q Q'1.1=45.8 F 计算井间距(a)a=1 n L z=12..64m式中:z L ——基坑降水井轴线周长约569.223米;n ——降水井数量G 基坑排水量Q 排=47×10m 3/h ×24h=11280 m 3/d > Q z =5059.56m 3/d 符合要求。
降水井设计计算书
本工程 A 区:b lg 2b1 降水范围 :为了不影响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开挖线上外 1m 处。
2 降水深度:要求将地下水降至建筑物标高-8.0m ; 。
3 地下水静止水位: ho=-2.0 米。
4 渗透系数: K =30.0m /d ;5 基坑为长方形箱体,取83.1 米长度计算和 33.3 米宽度计算则假象半径: ro= 0.29 (a+b ) =0.29 ( 83.1+33.3 ) =33.8 米;6 基坑降水降深: S=1m 。
7 单井涌水量 q=120 πrlk 1/3 =120 3.14 0.15 2 3.1=350 立米/d. 采用 600 直径的降水井, 井管内径 0.15m ,壁厚 5cm ;滤管长度 2m 。
8 基坑涌水量:Q 1.366KS[ l Sr 00.66l r 0l ]0.22arsh 0.44l1.366 30 7 2 7 lg 2 50lg 0.66 2 10.22arsh 0.44 2286.86 286.869 / 0.47 17.7 33.8 2 /( 33.81.410.22 500.018) 5077.4m 3/ d9 井的数量为: 1.1 5077.4/350=16 个建筑物总长度: 83.1+83.1+33.3+33.3=232.8米。
则井点布置采用基坑西侧每10 米均匀设置,其余三侧每 15 米均匀设置,自基坑坡顶线外1 米设置。
lg [ ]K——渗透系数=30m/dH——含水层厚度=13mS 降——基坑降水降深=1.0m10. 井管的埋设深度:H=Hw1+Hw2+Hw3+Hw4+Hw5+Hw6=8+1+0.1 15+2+2+0.5=15. 米取H=15 米式中H: 井管的埋设深度Hw1——基坑深度(m);Hw2 ——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Hw3 ——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Hw4 ——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Hw5 ——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Hw6 ——沉砂管长度(m)。
降水井深度计算公式
降水井深度计算公式降水井是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的设施,通常用于农田灌溉、城市街道排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等。
在设计降水井时,需要计算出合适的井深度,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储存雨水。
本文将介绍降水井深度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影响井深度的因素。
降水井深度计算公式通常基于降水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率等因素。
下面是常见的降水井深度计算公式:1. 根据降水量计算井深度。
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通常以毫米/小时或英寸/小时表示。
降水量对降水井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井深度需要足够大以容纳降水量。
降水量计算井深度的公式如下:\[ D = \frac{Q}{A} \]其中,D表示井深度(单位,米),Q表示降水量(单位,毫米),A表示井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根据降水量计算井深度时,需要考虑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例如降雨强度和频率,以确定合适的井深度。
2. 根据地表径流计算井深度。
地表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通常由于地面不透水或土壤饱和导致。
地表径流对降水井的设计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井深度需要足够大以容纳地表径流。
根据地表径流计算井深度的公式如下:\[ D = \frac{Q_r}{A} \]其中,D表示井深度(单位,米),Q_r表示地表径流量(单位,立方米),A表示井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根据地表径流计算井深度时,需要考虑地形、土壤类型和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井深度。
3. 根据土壤渗透率计算井深度。
土壤渗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水分渗透速率,通常以毫米/小时或英寸/小时表示。
土壤渗透率对降水井的设计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井深度需要足够大以容纳渗透的雨水。
根据土壤渗透率计算井深度的公式如下:\[ D = \frac{Q_p}{A} \]其中,D表示井深度(单位,米),Q_p表示渗透雨水量(单位,立方米),A表示井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根据土壤渗透率计算井深度时,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井深度。
(整理)降水井影响半径的计算
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很多,在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常用库萨金和吉哈尔特经验公式作近似计算。
当设计的矿山进行了大降深群孔抽水试验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网资料为基础的图解法进行推求。
一、经验公式法
计算影响半径的主要经验公式见表1。
表1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二、图解法
当设计矿山做了大降深群孔抽水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实测资料,用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一)自然数直角座标图解法
在直角座标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结起来,尚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即为影响半径(见图1)。
观测孔较多时,用图解法确定的影响半径较为准确。
精品文档
(二)半对数座标图解法在横座标用对数表示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纵座标用自然数表示抽水主孔及观测孔水位降深的直角座标系中,将抽水主孔的稳定水位降深及同时刻的观测孔水位降低标绘在相应位置,连结这两点并延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影响半径(见图2)。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孔时,以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绘图更准些。
三、影响半径经验数值
根据岩层性质、颗粒粒径及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来确定影响半径,见表2与表3。
表2 松散岩土影响半径(R)经验数值
表3 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关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