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北京高考语文2021届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
![北京高考语文2021届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1c0b7a4f90f76c661371a69.png)
古典诗歌鉴赏 知识讲解年份 题目作者 题型2019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陈与义大致分为五个考点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4.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5.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核心考向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察。
2.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018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2017 《晓行巴峡》 王维 2016 《西村》 陆游 2015 《醉翁操》 苏轼 2014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2013 《古风(其十)》 李白2012 《柳堤》 金銮2011 《示秬秸》张耒2010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2009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2008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2007 《芣苢》 诗经 2006 《移居(其二)》陶渊明 2005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2004 《红梅》 苏轼 2003 《江楼旧感》 赵嘏 2002《登鹳雀楼》畅当试题调研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高考中,若想在诗歌鉴赏上拿到高分,首先必须会读诗歌。
专题一从标题入手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41a915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3.png)
备考建议和复习方向
备考建议
多读优秀诗歌作品,提高对景物形象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学 习并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加强实战演练,提高 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复习方向
重点复习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景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关注现 代诗歌中新颖的景物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景物形象的差异和共性。
诗歌鉴赏是对诗歌作品进行感受、理 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是读者 对诗歌作品的再认识和再创造。
诗歌鉴赏重要性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能够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分类与特点分析
诗歌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等,现代诗歌则包括自由诗、格律诗等。不同类别的 诗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改进方向
根据自我评估结果,明确自己在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向和学习计 划。
针对性提升训练方案
训练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 性的提升训练目标,如加强理解 能力、提高分析水平、强化表达 能力等。
训练内容
围绕训练目标,设计具体的训练 内容,包括阅读指定诗歌并回答 问题、撰写诗歌鉴赏文章、进行 小组讨论等。
02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作用
营造意境,烘托氛围
01
景物形象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寂静、悠远、 凄凉等,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氛围。
02
通过描绘景物,诗人可以烘托出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基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03
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诗歌的独特意境 ,使读者产生共鸣。
传达情感,寄托志向
景物形象是诗人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描绘景物,诗人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 乐、爱恨情仇等复杂情感。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d27844f5335a8103d2201a.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课前预习】1、什么是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 、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 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教学目标】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中景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0b3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4.png)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2021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3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2021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3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e60288d27284b73f342503c.png)
考点3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角度1__表达方式☞明常识1.常见描写技巧(1)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析】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2)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展正面的直接的描写。
【例】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3)侧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例】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参军行七首(其五)?]【析】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二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4)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衬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析】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衬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5)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饱满、鲜明、生动。
【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析】最后一句是细节描写。
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
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那么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2.常见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诗人在诗歌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又叫直抒胸臆。
【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析】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词鉴赏考点一诗词的形象课件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词鉴赏考点一诗词的形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b295e787c24028905fc310.png)
(二)试题类型 1.人物形象类题型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中诗人的形象。 (2)诗(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3)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景物形象类题型 (1)诗中某句(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诗(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3.事物形象类题型 (1)诗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 (2)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3)××句中的“××”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先直抒胸臆,言自己以身报国,志愿坚决,但鬓发已经斑白; 接着触景生情,眺望南山,引出下文。 B.颔联紧承“望南山”句,“横”“笑”二字表现了诗人杀敌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气度不凡。 C.尾联从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回到现实,写三秦父老望眼欲穿,左 等右盼,始终没能看到北伐大军开出大散关。 D.本诗观图兴怀,将写实与想象融为一体,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激 情,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 《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
【答题思路】
(1)写的是什么(物象的特点)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结
合表达技巧)→(3)指出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模板】
【第一层】诗歌描写了
考点一 诗词的形象
(一)考点剖析 诗词形象分为三类:(1)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3)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张籍 的《秋思》中的形象,这类诗歌常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 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蓑笠翁”是一个清高 孤傲的隐者形象;诗人既是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两者 巧妙地统一。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也常借助客 观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承载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包括:①景物描写(含季节、时令、地域等);②场面描写(含农事、 战争、狩猎、离别等);③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主要考查 意象类和意境类。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学案: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1形象情感题——鉴赏形象,领悟情感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学案: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1形象情感题——鉴赏形象,领悟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d9c86250e2524de4187e7a.png)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典题解码对标高考典题再做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二、(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4.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三、(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0d4ed7bd1f34693dbef3e0e.png)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说说下面几首诗各咏什么花。
①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
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
②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③寒酸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
胭脂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④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答案①菊花②芍药③牡丹④梅花(xx·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a0abb935727a5e9856a61f7.png)
样的情怀? (3)从“景”和“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赏析。
分析诗歌意境要注意两个方面:
1、物象的特点。 2、作者在描摹景物中所寄托的情 感,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在 古典诗词中,表现为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 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谐 统一的效果。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 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 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 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 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答题步骤(怎样答):
步骤一:概括明确形象本质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 形象。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述特点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 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步骤三:总结明确情感或升华意义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 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0649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2.png)
【答题规范】
①概括画面要素 ( “xx图”式短语,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事件、主 要景物等,通常4~6字)
②点出画面氛围 (常用四字短语)
③分析蕴含情感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汉江奔流的景象,汉江萦纡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 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营造了浩瀚磅礴、气 势宏大的氛围; ②渲染了汉江汹涌浩大的气势,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统、国运兴盛蓄势,突出了歌颂盛世伟迹的主题。
关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 ②“析”
掌握基本答题模式,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 合理的解读。
24
【真题直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 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
三、情景关系类
21
示例:
①哀景写乐
②乐景写哀
•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 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22
【题型解析】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32
【答题规范】
①指出作用; ②结合作用,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如果有多种作用,则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分点作答。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1 高考命题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1 高考命题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69caa9d50e2524de5187ecc.png)
高考命题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形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歌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歌或杂诗中的景象)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知识链接]1.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深入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1b77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4.png)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审美。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题和实践。
教案内容:一、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定义: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手法。
2. 分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人物景物等。
二、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1. 营造氛围: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营造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表现主题:通过景物形象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3. 抒发情感:通过景物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1. 直观描写:直接描绘景物的外貌和特征。
2. 象征手法:通过景物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景物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四、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2. 理解诗歌:整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景物形象: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4. 联系情感:将景物形象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联系起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五、练习题1. 请简述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请举例说明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案【诗歌鉴赏解题模板】汇编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案【诗歌鉴赏解题模板】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7b592fa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f.png)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案【诗歌鉴赏解题模板】汇编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I)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白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你打分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 、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的景象。
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 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 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 ,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 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 ‖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 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 生活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6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 【果答。案】(1)诗人写了月陂堤、百尺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 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 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 怀的心情。(2分)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 静。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全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诗人借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
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
法。
实战演练3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本诗惊写起到却的回意头象,:有缺恨月无、人疏省桐。、拣孤尽鸿寒、枝寒不枝肯栖,寂 创寞造沙的洲意冷境。: 沉寂(寥)、凄凉 表现的主旨:(抒发的情感):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国君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 羌笛 • 青鸟 • 白雪
竹笛 鸿雁 玉壶
羌管 雁足 冰心
寒蛩 蟋蟀 尺素
高洁
思乡 音信、书信
实战演练1 绝句 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画。
•①请画面分的析近这处,首两诗个画黄鹂面在美碧。绿的翠柳中婉啭鸣唱;远处,湛
【答题范式】 绘图景(景物+动词/形容词)+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
【答题要点】
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景物形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
23、、这这首首诗诗歌营描造写了了一什种么怎样样的的景意物境?氛抒围发?了诗人 怎提样问的变情体怀:?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案】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绘图景)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点氛围)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析感情)。
其他常见意境特点用语举隅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 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鉴赏2: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
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
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
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
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
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
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
(步骤一 绘图景)
营造了一种真切甜美的意境。 (步骤二 点氛围)
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
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
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 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实战演练5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案:
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的天涯,以碧云摇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的谢落表现心 情的低沉。
(步骤三 析感情)。
鉴赏景物形象类试题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图景)忠于原 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点氛围)一般 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析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2020年高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学习重点
1.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2、学会按步骤规范解答诗词鉴赏题。 3、课后注意积累诗歌中常见意象。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 感?(6分)
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实战演练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
(1)明月、风灯、宿鹭、跳鱼四个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 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
小结:
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式
▪这首诗通过 ,
意象,或描绘出 图景画面 (绘图景)
▪营造出了
的氛围,(点氛围)
▪抒发(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心情)。
(析感情)
常见意境氛围术语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一 绘图景)。这首诗描写
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 点氛围) 。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步骤三 析感情) 。
鉴赏3: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
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 ;门前的江边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 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②前两句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境界阔 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实战演练2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