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痛经
一侧少腹 下腹部平坦,可有压痛, 腹胀,甚至膨隆,有压 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痛、反跳痛,移动性浊 音(+) 正常 眼睑正常,血压正常 阴性 子宫正常 正常 宫颈摆举痛,子宫漂浮 感 眼睑淡白,血压下降 阳性 宫外孕囊或包块 HGB、RBC下降 可抽出不凝血
后穹窿穿刺 无不凝血
鉴别诊断--病例1
原发性痛经 一般无明显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屈曲, 宫颈 口狭窄——经血排出不畅,刺激子宫收缩, 引起疼痛。
继发性痛经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后壁、子宫骶韧带、 主韧带等处可触到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动受限, 或附件区可扪及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
四、鉴别诊断之一
痛经 停经史 出血情况 疼痛部位 腹部检查 妇检 全身检查 妊娠试验 B超 血象 无 量如经量 小腹 有 量少、不规则 异位妊娠
后位子宫引起月经血难以排出
B超子宫后屈
子宫位置的示意图
受凉 因天气寒冷或衣着过少而受 凉,导致气血凝滞,经血无法 畅通排出而加重痛经。
好爽
有些女孩爱吃零食,月经期也吃冷饮 及梨等生冷食物,易导致气血凝滞, 正如中医所说:不通则痛,自然会使 痛经加重。
2、精神心理因素
3、遗传因素 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发生 痛经有一定的联系
分 级
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 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 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 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 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 解
诊断要点
病史 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或有不 孕、盆腔炎、宫腔手术史。 症状 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可 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腹 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严重者可出现面 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疼痛程 度虽有轻有重,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痛经
痛经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
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发现痛经症状,应寻求医院专家帮助,及时进行康复或治疗。
常用药用玫瑰泡茶喝可调经止痛,效果最明显。
痛经 - 概述女性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有轻微腹疼、下坠等不适,这是正常现象。
但若这些不适明显变重,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而需要治疗,则称为痛经。
这是一种临床症状, 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于初潮后即开始,多为功能性,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继发性则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方出现,多为器质性,常见原因有zg内膜异位、盆腔炎,或戴避孕环引起。
痛经多在行经数小时后,或在经前1-2天开始,经期加重,可为腹绞痛、胀痛、坠痛,疼痛剧烈时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虚脱等症状。
几乎每月发作的痛经使许多女性对行经有一种恐惧感,更加重了痛经的发作,以致产生恶性循环。
痛经 - 正确认识痛经虽不能致命,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女性是深有体会的,每月一次的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它伴随着女子进入青春期,度过漫长的生育年龄,直到进入更年期。
月经可谓是女性的"老朋友”了,女人一生平均会有400次月经,如果以每次经期持续五天来估算,则将有67月(也就是五年半以上的时间)是在生理期间了。
然而伴随生理期而来的经痛,却也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副”作用,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每年在职业和学校,因生理痛而导致的时间浪费损失,达一亿四千万小时。
女人一生中大约有2000个日子有月经伴随,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过经期,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痛经分析
[方
歌]清热调血黄连丹,归芍芎地桃仁参 延胡莪术香附入,清热除湿止痛安
肝肾亏虚
[证 候] [方 药]
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 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 ,脉细弦。
调肝汤加减。胸胁、乳房 山茱萸—益精气、养肝肾 胀痛者,加柴胡、延胡索 巴戟天—温肾阳,补益冲督, ;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 阴中助阳,有助于阴血恢复提 、杜仲。
辩证要点
寒-------冷痛,得热痛减
辩 证 四 要 素
时间
寒 热 虚
热------灼痛,得热痛增 部位
虚-------痛在经后;隐隐作痛 ;喜按 实 疼痛程度 实-------痛在经前,经期;疼痛剧 烈;疼痛拒按
性质
治法
经期治标 平时治本
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
二、寒凝湿滞 三、湿热蕴结 四、肝肾亏虚
病案分析
郭某某,14岁,未婚。 初诊:1983年2月2日。12岁月经初潮, 周期尚准,量中无痛。13岁一次剧烈运动 后饮冷至今经量减少,此后每转腹痛。末 次月经1月1日,近日腹胀隐痛,舌淡红, 苔薄腻,脉沉细。 诊断?理法方药?
痛
经
月经周期
重阳转阴 (行经期)
阳长阴消 (经前期)
阴长阳消 (经后期) 重阴转阳 (经前排卵期)
卵巢黄体蒂 突发一侧少 扭转 腹痛,伴恶 心呕吐甚至 休克
患侧少腹部 压痛、反跳 痛、肌紧张
一侧附件肿物张 力较大,有压痛 ,以瘤蒂部最明 显
黄体破裂
发生于月经 期前,突发 一侧少腹剧 烈疼痛
一侧少腹或 全腹压痛、 反跳痛、肌 紧张,移动 性浊音
子宫正常大小, 后穹窿触痛,附 件可触及境界不 清的软包块,有 压痛
3.检查 • 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者属功能性痛经, 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或宫頚口狭 窄;如盆腔内有粘连、包块、附件区增厚 、直肠窝触痛结节、或子宫体均匀增大者 ,可能是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 宫腺肌病等病所致。 • 辅助检查:B超、腹腔镜、宫腔镜检查,有 助于明确痛经的原因。
痛经的诊断与护理
积极心态培养
鼓励患者关注积极的事物 和经历,培养乐观心态,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提供痛经相关知识教育, 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和
情绪变化。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生活 照顾,共同应对痛经带来的挑战。
有效沟通
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倾 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共同制定合 适的护理计划。
规律作息
尽量保持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生物 钟,缓解痛经症状。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以免加重痛经症状。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痛经的定义和分类
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可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类。
痛经的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准 确诊断痛经。
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感受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03
课程中强调了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让学员们意识到在医疗过
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痛经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 方法。
非药物治疗的进一步推广
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按摩、瑜伽等在痛经治疗中具有一定 的疗效,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疼痛史、生育 史等相关病史,了解痛经的发生时间 、持续时间、疼痛部位及性质等信息 。
体格检查
全面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 、宫颈等有无异常,双合诊或三合诊 检查子宫及附件情况,判断是否存在 器质性病变。
痛经
附:遗精
[治则]:益肾固摄。 [主穴];关元、三阴交、志室 [配穴]:心肾不交者,加心俞、神门、 太溪;湿热下注,加阴陵泉;肾精亏者, 加肾俞、太溪。 [操作]:主穴用毫针补。配穴按虚补实 泻。
遗尿
[治则] 健脾益气, 温肾固摄 [主穴] 关元、中极、 膀胱俞、三阴交 [操作] 毫针补法, 配合灸。
宗上方,仍在经前五日以平补平泻施术治之, 每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得气一次。起 针后,气海穴施艾灸30壮。又经五次的连续 施术治拌斯,诸疟悉除,停止治疗而告痊愈。 妇人经行腹痛重, 中极三阴金针行, 行间绝骨以症刺, 气海针后加灸攻。
病案举隅2
依朗卓玛,女,26岁,甘肃省合作市市 政府职员。1962年4月3日来院就诊。 主诉 小腹痛,有硬块半年余。 病史 半年前,因工作问题与他人发生 争吵后,行经不畅,后又出外工件,食 用生冷食物及凉酸奶子,遂致经闭腹痛。 经多方治疗,效不明显,故专乘来院就 诊。
结束
病人在经前1~2日,或者行经期间,小 腹部胀痛拒按,伴有胸胁、乳房胀痛, 经血量少,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 疼痛减轻,经净后疼痛消失,舌质紫暗 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治则与处方
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
泻
诊断要点
病人经期小腹冷痛,遇寒痛剧,得热痛 减,经量少,经色暗,夹有血块,小便 清长,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病案举隅1
韦x x,女,24岁,陕西省富平县农民。1970 年2月19日来院就诊。 主诉:痛经五年。 病史 五年前因在行经期间,当地发洪水, 而涉水后,每至经期则少腹冷痛,喜温喜按, 病时牵引腰部,甚至不能做家务,月经后期, 量少,色紫有块,痛时腰腿憋胀不适,腹冷。 近半年来,每经前和经期疼痛加重。经多方 治疗后,治疗期间有效,停止治疗即发,故 专乘来院邀余诊治。
痛经
痛 经目的要求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不属病态。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
中医传统的病名概念是概括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本节仅就原发性痛经进行阐述,继发性将在有关病种中进行介绍。
历史沿革*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 《诸病源侯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 《景岳全书·妇人归》“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病因病机痛经的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而痛”。
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诊断要点一、病史: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
三、检查:妇科检查:功能性痛经盆腔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鉴别诊断一、异位妊娠二、与急性阑尾炎(肠痈腹痛)相鉴别三、胎动不安四、堕胎、小产五、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辨证论治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痛经(中医妇科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川菖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枳壳香附乌药牡丹皮甘草
方中桃仁、红花、川菖、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化瘀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香附、乌药、枳売理气行滞;牡丹皮凉血活血;甘 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疼痛剧烈伴见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生姜、半夏、陈皮和胃降 逆;若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酌加姜黄、川楝子、柴胡、升麻以行 气升阳;若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以温经止痛;若兼经期延 长,经色紫暗,质黏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为肝郁化热之象, 酌加栀子、连翘、黄柏、夏枯草以泄肝经郁热;若肝郁克脾,症见 胸闷、食少,酌加鸡内金、茯苓、陈皮以健脾。
【诊断要点】
1.病史
有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2.症状
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有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甚者疼痛 难忍,可痛及全腹、腰甑部,或有外阴、肛门坠痛,或伴有呕吐、 汗出、面色苍白、手足肢冷,甚至晕厥,经将净时疼痛渐缓。也 有部分患者在经血将净或经净后的1〜2天,始觉小腹隐痛。
3.检查
(1)妇科检查:原发性痛经患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宫颈口狭窄等。继发性痛经患者, 多有明显的阳性体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有痛性结节、子宫粘 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体多呈 均匀性增大,局部压痛明显;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子宫常呈后倾 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等炎症征象。
痛经(中西医)
五、急诊处理
中药止痛剂 西药止痛剂 针灸治疗 穴位按摩
六、辨证论治
痛经辨证首先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 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 治疗: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寒 热 虚 实 气滞 血瘀
疼痛的性质
疼痛时间
绞痛、冷痛,的热痛减
灼痛,得热痛增
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痛在经后
疼痛剧烈拒按
痛在经前、经期
胀甚于痛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痛 减或刺痛
七、分型论治
肾气亏损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 喜按,伴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 肾虚的表现。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 汤或调肝汤。
气血虚弱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 质稀;伴气血虚的表现。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
6、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学说:29%~79%的子宫内膜异 位症患者存在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现象,致使腹腔液中雌 激素尤其是孕酮含量明显降低,难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种 植而发病。
未破裂卵巢黄素化综合征:是一种排卵功能障碍的类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LUFS占18%~79%,亦是其 发生不孕症的原因。此病症为卵泡发育且卵泡细胞出现 黄素化,患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 但成熟的卵子不能排出,无受孕可能。
体征
1)子宫后位固定,可以稍增大,若异位在子宫肌层, 子宫呈对称性或结节性增大,质较硬。
2)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及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 囊块,有轻压痛。
3)子宫骶骨韧带,子宫后壁或后陷凹处有米粒至蚕 豆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明显。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2.腹腔镜检查 3.实验室检查:CA-125、抗子宫 内膜抗体
同时加用一些止痛药
痛经(门诊路径)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l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
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子宫内膜异位症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 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
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三)证候诊断1.寒凝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2.气滞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次症: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痛经的诊断与治疗教学设计
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新型诊疗技术介绍
新型镇痛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口服 避孕药等的应用及注意
事项。
物理治疗技术
如微波、短波等物理疗 法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
及疗效评估。
介入性治疗
如神经阻滞、子宫动脉 栓塞等介入性治疗方法
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生物反馈疗法
通过生物反馈仪器帮助 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身体 功能,从而缓解痛经症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痛经的认识和 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建设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团队建设,提高痛经诊疗的整体水平。
THANK YOU
超声检查
通过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卵巢等盆腔器官的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超声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进行MRI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盆腔器官的情况。
特殊检查方法介绍
腹腔镜检查
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盆腔器官的情况,可同时进行活检、手术治疗等操作,是诊断痛经病因的重要手 段之一。
痛经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 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 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
发病原因与机制
发病原因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 有关。继发性痛经则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等有关。
发病机制
影响
痛经对女性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会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导致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长期严重的痛经还可能影响生育功能。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经验总结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不适和疼痛感。
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并分享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在中医中,痛经的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中医将痛经分为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经行痛、经后持续性痛和不规则经痛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经验总结1. 调和气血中医认为,痛经常与气血失调有关。
因此,调和气血是经验总结中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
2. 补肾养血肾气不足和血虚也是导致痛经的原因之一。
通过补肾养血,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
中医常使用的药物包括熟地黄、枸杞子、山药等。
3. 祛湿化痰湿气和痰湿的聚积也可能导致痛经。
祛湿化痰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陈皮等。
它们有利于排除湿气和痰湿,从而缓解痛经。
4. 调理经络中医强调通过调理经络来改善痛经。
采用针灸、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三、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位患者的案例。
患者年龄为28岁,每次月经期出现严重的经行痛,伴有腹胀、头晕等症状。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诊断为气血虚弱,经络堵塞所致。
治疗方案包括:1. 中药调和气血:方剂使用了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补气血的中药,每日两次口服。
2. 针灸疏通经络:每次月经前后,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主要刺激腧穴和委中穴。
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摄取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红枣、黑豆、菠菜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痛经的症状明显减轻,月经期间的不适感也明显改善。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痛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避免寒冷和寒凉食物。
痛经门诊报告范文
痛经门诊报告范文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24岁性别:女来院次数:第一次主诉:患者主诉痛经已有2年之久,每次经期都会有剧烈的下腹部疼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期延长,持续时间长达7-8天,影响生活质量。
病史: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史,经期一般为28天,量多,颜色正常。
并无其他特殊情况。
个人史:患者身体情况一般,体重适中,没有过量的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饮食习惯正常,没有特殊偏好。
平时睡眠良好。
家族史:父母无相关疾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面色红润,步态自如。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柔软,无明显压痛点。
肝脏和脾脏未触及。
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初步诊断为痛经。
需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鉴别。
辅助检查:1.宫腔超声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子宫内脏疾病。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排除感染和贫血等病因。
3.抗核抗体、乙肝病毒指标检查:排除自身免疫和乙肝等疾病引起的痛经。
化验结果:1.宫腔超声检查:未见子宫肌瘤或其他明显异常。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3.抗核抗体、乙肝病毒指标检查:结果均阴性。
诊断及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治疗方案如下:1.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针对病人的体质特点,选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中药方剂,如当归、川芎、红花等药物。
服用期间需注意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
2.热敷:经期前后使用热敷可以促进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饮食调理: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
预后及随访:痛经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治疗和调理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注意观察自身情况。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伴随其他异常情况,建议尽快复诊。
医师签名:XXX。
痛经的诊断与治疗
宫腔以外有孕囊或包块存 在
阳性
(七)辩证论治
本病属妇科痛证,以腹痛为主症,辨证时 结合月经的情况与患者素体情况,从腹痛 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生的时间 (2)疼痛的部位 (3)疼痛的性质 (4)疼痛的程度
时间
部位
性质 程度
辨证要点
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多属实证 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多属虚证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 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 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 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实证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虚证 灼痛得热反剧——热证 冷痛得热减轻——寒证 痛甚于胀,持续作痛——血瘀 胀甚于痛,时痛时止——气滞
• 《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又进一步补充了寒 湿、肾虚的病因及调肝汤、当归建中汤等治疗方 药。
(四)中医病因病机
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 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 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冲任二脉气血的生 理变化急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或冲任亏虚,胞宫失于濡 养,“不荣而痛”。故使痛经发作。病位 在子宫、冲任。
• 子宫收缩异常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肌肉活动增强所导致的子宫 张力增加和过度痉挛收缩有关。正常月经期,子宫腔内的 基础张力<1.33kp,宫缩时压力不超过16kpa,收缩协调, 痛经时,子宫腔内的基础张力升高,宫缩时压力>1620kpa,收缩频率增加,且变得不协调或无节律性的收缩。
• 血管加压素作用
(三)历史沿革
• 痛经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 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 《诸病源候论》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 “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 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 痛经的病因病机奠定了基础。
痛经---中医妇科学
3、疼痛特点: 阵发性绞痛、胀痛、坠痛 伴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手 足发凉,甚至产生晕厥
4、疼痛的可重复性:周期性
·痛经的分型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 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 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 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所引起 的痛经。
平时审证求因以治本,以调为法,调气和血,调 理冲任。同时,还应兼顾素体情况,辨证用药, 使之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
注意
因痛经与月经关系密切,故不论对何种病因病 机的痛经,均宜在月经来潮前夕加用理气药, 月经期中加用理血药,月经干净后加用养血和 血药。经期不宜用滋腻或过于寒凉的药物以免 滞血。
疼痛情况
小腹疼痛、腰 痛
小腹隐痛、有下坠感,腰痠
妇检
正常
宫体增大与孕龄相符,质软
妊娠试验 阴性
B超
子宫正常
阳性 宫内孕囊,或可见胚芽
鉴别诊断—病例2
廖某,女,教师,32岁。 主诉:阴道流血4天,量少,伴下腹隐痛1天。 病史:月经14岁初潮,经行不规律,30~90天一行,
5~7天可干净,量中,色暗红,无血块,痛经较明 显,时需服止痛片,pmp12/4,量如常,lmp30/5, 量少,色褐,无血块,今天觉下腹隐痛,腰痠, 伴乏力,嗜睡,作闷,纳差,二便调。 舌暗红,苔薄,脉细滑。
三、诊断
痛经的诊断:病史 症状 检查
诊断—病史
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
地史——感受寒湿之邪。 有无经期产后不节房事或不禁房事,摄生不洁
史——感受湿热之邪。 有无妇科手术史——损伤宫颈管或炎症致宫颈
痛经14个证型的中医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经行腹痛
[概念] 经行腹痛简称"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後小腹疼痛难忍的症状。如果 经期仅感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这是正常现象,不属"经行腹痛"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经行腹痛 经前或经行小腹坠胀而痛,经量多少不定、血色或红或紫,亦可夹有血块,经行 不畅,胁痛乳胀,烦躁胸闷,舌质正常或紫黯,脉弦。肝郁日久化热,则证见口 苦,目赤,眩晕,胸胁闷脤,月经色紫粘稠,便秘溲赤,舌质暗红,脉细数或弦 数。
3
经行身痛
[概念] 经行遍身作痛,经後消失者,称为"经行身痛"。"痹症"身痛,不属本条讨论范围。
[鉴别]
血虚经行身痛 经行遍身酸痛麻木,经量多色淡,面色萎黄,小腹隐痛,头晕目眩。舌淡,苔薄 腻,脉细。
外感风寒经行身痛 经行遍身骨节酸痛,恶寒发热,鼻塞头痛,无汗,月经量少不畅,小腹凉痛。舌 淡,苔薄白,脉浮细而紧,若恶风有汗,则脉浮细而缓。
肝肾亏损经行腹痛与气血两虚经行腹痛:两者同为虚证。
肝肾亏损经行腹痛,多由禀赋不足,肝肾素弱,或因房事不节,阴精暗耗,经後 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所致。临床表现为:经行过後,小腹隐痛,血量较少,周期 延後,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治宜补益肝肾,理气止痛, 方用归芍地黄汤或一贯煎加减。
气血两虚经行腹痛,多由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後,气血虚弱,运行无力所致。 临床表现为: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面色(白光)白或萎黄,精神倦怠,头晕 心慌,语言低微,倦怠无力,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当 归建中汤或三才大补丸。
痛经14个证型的中医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经行头痛 经行身痛 痛经 经行腹痛
痛经1
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景岳全书· 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 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 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 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痛经的分型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
诊断:异位妊娠
· 痛经·
鉴别诊断
痛经 月经周期 规律 异位妊娠 有停经史
出血情况
疼痛部位
量如经量
量少、不规则
腹部检查
妇检 全身检查 妊娠试验 B超 血象
小腹 一侧少腹 下腹部平坦,可有压痛,无 腹胀,甚至膨隆,有压痛、 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正常 眼睑正常,血压正常 阴性 子宫正常 正常 宫颈摆举痛,子宫漂浮感 眼睑淡白,血压下降 阳性 宫外孕囊或包块 HGB、RBC下降 可抽出不凝血
· 痛经·
鉴别诊断—病例3
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轻糜,宫体中位,大小正常,
右附件区可扪及一包块约10×9cm,触痛,左附件正常。 B超:子宫正常,右附件混合性包块10 × 8 × 9cm 尿妊免:阴性。 血常规:WBC:10. 8 × 109/L,HGB:126g/L。
诊断: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 痛经·
胞冲 脉任 壅不 滞畅 冲 任 暂 通
不通则痛
痛 经
通则不痛
经后
经水外泄
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大病久病 大失血后 禀赋素弱 多产房劳
气 血 虚 弱 肾 气 亏 损
冲 任 不 足
经后 气血外泄 子宫暂虚
冲胞 任脉 更失 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