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
国家铁路局关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专家解读
国家铁路局关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专家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分类】其他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专家解读◆ 2008年8月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建成通车,为什么到现在才正式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标准,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的。
标准的研究制订作为高铁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凝结了广大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多年的智慧和心血,记录了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从探索到成熟的历史进程。
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1999年研究制订了《京沪高速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2002年制订了《京沪高速铁路站后设计暂行规定》,并于2003年合并形成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2004年又对《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
2007年,在总结京津城际、郑西、武广、合宁、合武等客运专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发布了《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9年整合形成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之后,铁路部门组织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对高铁成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集中开展科研攻关,全面系统总结京津、京沪、京广、哈大、郑西等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特点的高铁建设运营实践经验,为完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3年铁路实行政企分开改革,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按照“三定”规定,承担组织拟订铁路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的职责,成立了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全面梳理高速铁路标准体系建设中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中国铁路总公司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充分吸纳国内科研成果、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及相关国际咨询成果,制定发布了新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新发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在名称中去除了“暂行规定”或“试行”字样,这标志着我国高铁设计技术已臻于成熟,代表了中国高铁设计的最高水平。
现行铁路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目录
现行铁路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序号规范名录版号1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3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4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6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7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8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99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10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1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12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TB10012-20011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5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16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17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18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19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0 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221 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T10034-20052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23 铁路备用柴油发电站设计规范TB10039-9324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25 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TB10044-9826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27 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8 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9 铁路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30 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31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J10058-9832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J10059-9833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34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35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36 铁路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37 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38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39 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40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41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42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43 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44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45 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T10112-20054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则TB10113-9647 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48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49 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50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51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52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53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54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55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56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57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58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59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60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61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2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6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 TB10401.1-200364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 TB10401.2-200365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466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67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8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6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70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71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72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73 铁路电力牵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74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200375 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200376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7 铁路混凝土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78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79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80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8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82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83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84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8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86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87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88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89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90 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2484-200591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92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93 变形模量Ev2检测规程(试行) 铁建设〔2005〕188号94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 铁建设〔2004〕157号95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96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97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范GBJ404-879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9 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87100 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46-821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102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 10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0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10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GJ50194-93 10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08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GBJ79-19911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110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1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112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3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 J292-2004 114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15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6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17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8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9 铁路砼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20 铁路砼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121 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J283-2004 122 铁路砼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123 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J118-2001 124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 J269-2003 125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J123-2001 126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J124-2001127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 J259-2003128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439号129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130 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31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13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133 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TBJ15-9613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135 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36 规范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TB10210-97137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414-98138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415-98139 铁路工程地基土十板剪切试验规程TBJ10051-97140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141 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程TB10046-96142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62-97 143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测规程TB10027-2001144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145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146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47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2 148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4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继续阅读。
铁路规范大全(中铁建技术中心网站)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
现行铁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一览表
43 TB10104-2003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
44 TBJ105-88 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45 TB10108-2002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46 TB/T10112-2005 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
20 TB10027-2001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21 TB/T10034-2005 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2 TB10035-2002 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范
23 TB10038-200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76 TB10423-2003 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7 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78 TB10425-94 铁路混凝土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79 TB10426-200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72 TB10419-2003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73 TB10420-2003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74 TB10421-2003 铁路电力牵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75 TB10422-2003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与加固技术规范
51 TB10118-99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52 TB10119-2000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
53 TB10120-2002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54 TB10202-200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88 TZ211-2005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89 TZ213-20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k30、evd检测方案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K30、E vd检测方案1、地基系数K30检测1.1 名词解释地基系数K30地基系数K30是表示土体在荷载作用下,下沉量基准值所对应的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基准值的比值。
它是用直径为300mm的刚性承载板进行静压平板载荷试验,取第一次加载测得的应力—位移(σ—s)曲线上s为1.25mm所对应的荷载σs,按K30=σs/1.25计算得出,单位:MPa/m。
见《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
1.2 K30平板载荷试验的适用条件和要求对平板载荷试验测试值大小的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填料的性质、级配、压实系数、含水率、碾压工艺、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试验操作方法及测试面平整度等。
为了规范试验过程,提出了平板载荷试验的适用条件和要求。
1.2.1K30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载荷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
由于K30的荷载板直径只有300mm.因此对所填路基土的颗粒粒径和级配有一定的限值,否则颗粒粒径过大,级配不均匀,K30的测试结果就会带来较大的误差,难以真实反映路基的压实情况。
根据秦沈客运专线的经验,K30适用于均匀地基土(如粗、细粒土)地基系数K30的检测,对于拌和较均匀的级配碎石也是符合测试要求的,而对于颗粒不均匀的碎石土,其K30检测就难以得出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1.2.2K30平板载荷试验的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
由于K30平板载荷试验成果所反映的是压板下大约1.5倍压板直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性状,因此要想真实全面地反映更深土层的情况,尚需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综合评定。
1.2.3对于水分挥发快的均粒砂,表面结硬壳、软化、或因其他原因表层扰动的土,平板载荷试验应置于扰动带以下进行。
影响K30测试结果的因素很多,但含水量变化是造成K30测试结果偶然误差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K30测试结果具有时效性。
一般来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施工,路基压实系数较高,路基质量好,基床表面刚度较大,K30测试结果较高。
RPC混凝土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人行道挡板、盖板暂行技术条件二〇〇六年十月前言客运专线桥梁采用整体式人行道挡板时,由于振动荷载、风力及列车风载较大,使得挡板尺寸大,自重较重;人行道盖板作为客运专线桥梁检查车的移动通道要承担相应的荷载,需增加其截面高度,自重也将加大。
客运专线桥面设施多,各种设施的组合使铺设在桥面之上的二期恒载较重。
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可大大减轻桥面二期恒载,提高桥面设施的耐久性,减轻安装难度。
同时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且在设计时留有了足够的富余量,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构件不开裂,整体性较好,能够很好地满足构件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根据铁道部研究开发计划项目“RPC新型材料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前期研究(2003G039)”和“高速铁路桥面设施设计研究及高性能构件的研制(2004G015)”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外有关研究和规定,于2005年开始编制,经过征求意见和审查,形成本暂行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本技术条件参编单位: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阎贵平、季文玉、安明喆、钟铁毅、都清、周之琪李承根、辛兵、徐升桥、邓运清、王召祜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1、适用范围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简称RPC)材料的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人行道挡板、盖板的技术要求、主要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制造技术验收书、验收标准、质保期等内容。
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采用RPC材料的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人行道挡板、盖板的设计、制作、检验。
普通铁路桥梁、路堤上采用时可参照本暂行技术条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设计规范、规程中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暂行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条文。
在暂行技术条件颁布时,所示版本均有效。
现行铁路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目录
TB10050-97 TB10052-97 TB10054-97 TB10056-98 TB/J10058-98 TB/J10059-98 TB10063-99 TB10066-2000 TB10068-2000 TB10077-2001 TB10079-2002 TB10082-2005 TB10083-2005 TB10101-99 TB10102-2004 TB10104-2003 TBJ105-88 TB10108-2002 TB/T10112-2005 TB10113-96 TB10114-97 TB10115-98 TB10116-99 TB10118-99 TB10119-2000 TB10120-2002 TB10202-2002 TB10203-2002
TB10204-2002 TB10206-99 TB10209-2002 TB10210-2001 TB10213-99 TB10218-99 TB10223-2004 TB10302-96 TB10401.1-2003 TB10401.2-2003 TB/T10403-2004 TB10413-2003 TB10414-2003 TB10415-2003 TB10417-2003 TB10418-2003 TB10419-2003 TB10420-2003 TB10421-2003 TB10422-2003 TB10423-2003 TB10424-2003 TB10425-94 TB10426-2004 TB10501-98 TB10503-2005 铁建设[2005]160号 铁建设[2005]160号
24-高速铁路的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
《高速铁路设计规定》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
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0.2 本规范适用于250~350km/h高速铁路。
作为交通工程,在整个工程内容中除主体技术与高速铁路密切相关,需要本规范予以明确外,还有部分如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另外,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以及利用既有铁路地段等低速标准地段,我国有比较成熟的设计和建设经验,也有相应成熟的设计规范。
1.0.3 长期以来,中国轨道运输一直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从1977年到2004年虽然实施了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但提速后仍然没有达到200km/h以上速度。
2007年4月18日,通过区间半径的改造,路基、桥涵、隧道的加固和改造,提速道岔的更换,以及列车提速系统装备、客运设施和相关检修设施的提升,在京哈、京广、京九、陇海、沪昆、兰新、广深、胶济等18条既有干线上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提速以后既有线列车最高运营速度提高到了200km/h,部分区间达到了250km/h,全国铁路时速200km 及以上线路里程达到6003km,其中速度250km/h的线路延展长度达到840km。
从此,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志着中国铁路迈入了高速化时代。
2007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系列时速250km和谐号动车组批量下线,并成功运用于铁路第六次提速。
截止2008年底,时速250km/h和谐号动车组已投入运营140余列。
几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
2003年6月28日铁道部跨越式发展思路后提出新的铁路建设理念,即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铁路建设理念,高速铁路设计应贯彻新时期铁路建设理念。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将形成以京沪、京广、京哈、沪甬深及徐兰、杭长、青太及沪汉蓉“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为主体,到2020年建设约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网。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会议资料供参考,应以正式发布为准)二○○四年十月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会议资料供参考,应以正式发布为准)二○○四年十月北京前言本暂行规定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在《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吸收了国际咨询意见,修订而成。
鉴于本暂行规定是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的,我国尚无高速铁路实践经验,在采用本暂行规定中,必须参考国内外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计算、全面评价,并得出安全可靠结果,不能以满足标准的个别条款进行结构安全稳定性和系统功能评价。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依法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采用本暂行规定并不免除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运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照搬照套标准。
本暂行规定共分8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
另有6个附录。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1. 总则对运输组织模式、设计速度、设计年度、主要技术标准中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建筑限界等结合最新研究意见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时,将部分共性内容纳入了总则。
正线按双线双方向设计。
2. 线路调整了“一般规定”一节,将部分共性的标准要求纳入总则;对最小曲线半径、限速地段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选用原则、防护栅栏警示标志设置标准等进行了修正,对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3. 路基对路基面上电缆槽、接触网杆柱的布置进行了修改;对路基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补充了E Vd检测标准;路基基床表层增设了沥青混凝土,以加强防水和防冻;规定高速铁路路基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土源性质进行改良;路桥、路涵过渡段采用纵向正梯形断面形式,取消加筋土过渡段的结构形式,补充了所有路涵均需设置过渡段的规定,并按节单独编制;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及其地基条件结合国际咨询意见进行了修改;对其他有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 总则1.0.1为了加强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仅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本暂行规定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依据:1、《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1.0.4施工单位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1.0.5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并做到文明安全施工。
1.0.6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取得的质量数据应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所用方法和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0.7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8 对于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其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另行制订补充规定。
1.0.9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工程施工质量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反映工程施工过程或实体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0.2验收acceptance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作废规范标准
序号作废标准编号2铁建设函[2003]439号3铁建设[2004]157号4[1977]铁工电字1279号7CECS02:19888CECS03:198810CECS 21:199012CJJ 2-199013CJJ 77-199829GB 1764-197949GB 50204-199250GB 50205-199574GB/T 3632-199575GB/T 3633-1995120JTJ 001-1997125JTJ 021-1989126JTJ 022-1985 127JTJ 023-1985 120JTJ 027-1996 139JTJ 071-1998 140JTJ 073-1996 149TB10002.1-1999 150TB10002.2-1999作废标准名称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漆膜厚度测定法工程测量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用扭剪型搞强度螺栓连接副刚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社稷通用规范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现行标准编号铁建设函(2005)285号铁建设(2007)47号铁运函【2004】 120号CECS 02:2005CECS 03:2007CECS 13:2000CJJ 2-2008作废无法代替作废无法代替GB 50204-2002GB 50205-2001GB/T3632-2008JTG B01-2003JTG D60-2004JTG D61-2005JTG D62-2004 JTG/TD65-01-2007 JTG F80/1-2004JTG H10-2009 TB 10002.1-2005 TB 10002.2-2005。
高速铁路的软土地基问题
三、高速铁路软土路基的问题 与控制要点
4、应根据沉降观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开展动态设计,以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 量,并应及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 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应作为验交时控 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2015/8/12
14
三、高速铁路软土路基的问题 与控制要点
5、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地段应结合工程实 际,选择代表性地段提前修筑实验路堤, 以检验设计、指导施工。 6、对沉降控制较困难的软土和松软土地 段路基,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提前安 排施工预压,保证必要的预压期。
2015/8/12
45
2015/8/12
26
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储浆桶
输灰罐
2015/8/12
PJ-4型记录仪
27
养护箱
剪 切 试 验
固 结 试 验
无侧限试验
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钻探取芯
上图为芯样 左图为钻探取芯
2015/8/12 29
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
2015/8/12
2015/8/12
12
三、高速铁路软土路基的问题 与控制要点
3、软土及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 于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 测,于路堤基底地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必 须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应为:路堤 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每昼夜,坡脚 水平位移速率≤0.5cm/每昼夜。
2015/8/12
41
砂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机械选型
冲击锤
振动式砂桩机
2015/8/12
冲击式砂桩机
郑焦客运专线跨京广线防护棚施工设计
郑焦客运专线跨京广线防护棚施工设计【摘要】针对连续梁跨越既有铁路施工的复杂环境,结合郑焦客运专线现场实际需要,对防护棚进行合理化设计,本设计重点阐述了依照现行规范进行防护棚的设计荷载取值、设计工况分析、施工要求及列车运营要求,确保施工及既有线营运安全,对既有线防护设施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既有线防护棚荷载工况分析施工要求运营要求1、工程概况郑焦城际铁路黄河特大桥为郑焦客运专线铁路暨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为四线铁路特大桥梁。
其正线北岸引桥在郑焦线dk30+492.06~d1k30+637.06及京广改线gdk30+520.79~gdk30+664.79处以三跨(40m+64m+40m)混凝土连续梁并行跨越京广铁路,两幅桥梁中心线与京广铁路的夹角均约为38°。
在施工上部桥梁时,为了确证既有京广客货运线的正常运营,及上部桥梁施工的安全,经研究决定在既有线顶设防护棚隔离。
依据铁路界限要求、上部桥梁的施工界限、并综合现场施工的实际状况确定防护棚总长64.5m,宽20m,钢轨顶面以上高8.6m,防护棚纵向布置与既有线基本平行,棚顶与既有线夹角60°。
2、设计依据2.1、《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2.2、《铁路营运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7]186号)2.3、《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0号)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5、《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8、《新建郑州至焦作铁路工程郑州黄河大桥施工图》2.9、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3、结构组成防护棚结构自上而下由棚顶、立柱顶分配梁、立柱、联结系、斜撑、基础等部分组成。
3.1、顶棚:棚顶由h型钢及其顶铺设的钢板组成。
(整理)T.00.__TB铁路标准规范一览表.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2005.10.9
铁建设函[2005]754号
12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90-2006
2006.6.1
建设部公告第418号
13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 10001.1-2005
2005.4.25
铁建设[2005]66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4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 10002.1-2005
57
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TB 10057-1998
1999.1.1
铁建函[2005]24号
58
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 10083-2005
2005.7.1
铁建设[2005]105号
59
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TB 10079-2002
2002.7.1
铁建设[2002]24号
客货共线铁路标准规范
2004.4.1
铁建设函[2004]121号
3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10-2005
2005.9.22
经规标准[2005]110
38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TB 10202-2002
2002.7.1
铁建设[2002]24号
39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 10203-2002
2002.7.1
铁建设[2002]24号
(5)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应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对策措施的建议应有针对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客运专线铁路标准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二○○四年十月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二○○四年十月北京前言本暂行规定是在《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的基础上,按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吸收了国际咨询意见,修订而成的。
本暂行规定共分8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
另有7个附录。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1. 总则对运输组织模式、设计速度、设计年度、主要技术标准中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建筑限界等结合最新研究意见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时,将部分共性内容纳入了总则。
正线按双线双方向设计。
2. 线路调整了“一般规定”一节,将部分共性的标准要求纳入总则;对最小曲线半径、限速地段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选用原则、防护栅栏警示标志设置标准等进行了修正,对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3. 路基对路基面上电缆槽、接触网杆柱的布置进行了修改;对路基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补充了E Vd检测标准;路基基床表层增设了沥青混凝土,以加强防水和防冻;规定高速铁路路基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土源性质进行改良;路桥、路涵过渡段采用纵向正梯形断面形式,取消加筋土过渡段的结构形式,补充了所有路涵均需设置过渡段的规定,并按节单独编制;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及其地基条件结合国际咨询意见进行了修改;对其他有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4. 轨道根据秦沈客运专线无缝线路设计情况,结合暂规国际咨询意见,补充了道岔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调整了轨道结构类型选择条件;对有碴轨道各部件的有关技术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对焊接接头、胶接绝缘接头、钢轨伸缩调节器等规定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相应补充、修改和完善;由于《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已经颁布实施,故删去了原附录B——桥上无缝线路伸缩力、挠曲力的计算方法。
5. 桥梁增加了桥梁主要承重结构应按100年使用要求设计的规定;修改了涵洞及结构顶面有填土的承重结构的动力系数;补充了离心力计算的两种情况;修改了梁部结构竖向挠度和竖向梁端折角限制标准;补充了在列车活载、横向摇摆力、离心力、风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桥跨结构横向水平变形引起的梁端水平折角应不大于1.0‰的限值要求;将原梁体最大允许扭转角1‰改为由钢轨的竖向相对变形量控制;对桥梁墩台和涵洞基础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修改;对桥面布置结合电缆槽和接触网杆柱位置的调整等相应修改;对其他有关条文结合咨询情况和研讨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6. 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的耐久性,适当提高了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结合国际咨询意见,取消对隧道洞口缓冲结构尺寸数据的具体规定,改为原则性规定;为加强隧道防、排水,增加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板的要求;结合国际咨询意见,提高了隧道照明设计标准,对相应条文作了适当修改;7. 站场对车站线间距、主要建筑物和设备类型及至线路中心的距离等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对到发线有效长度、站台长度、站台高度和宽度等结合最新情况作了适当修改;补充了高峰小时到发线数量设计标准;对车站到发线数量的确定进行了修改。
补充了正线上道岔距竖曲线、桥台及过渡段边缘距离的要求;结合道岔号码修改,对道岔使用条件和配列标准作了相应修改;补充了道岔设置在过渡段上的有关要求;补充了车站到发线站台范围内应采用混凝土宽枕及大型车站可采用无碴轨道的要求。
对有关与普通铁路相同的条款,进行了删减。
取消了到发线的正常接车方向末端应设置安全线的条件,修改了车站图型,并取消了正线外包图型。
在执行本暂行规定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专业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会审单位:铁道部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起草人:胡叙洪、任润堂、李树德、吴彩兰、李秉涛、吴连海李小江、俞祖法、闫红亮、王兴荣、李庆生、杨贵生赵斗、白宝英、袁爱庆、刘向云、彭泽仁、齐春雨赵陆青、王召祜、张耀聪、彭维耀、施威、王立暖沈建明、郭志勇、姚中华、李应洪、毕玉琢、文望青韩强、韩向阳、王双全、赵新毅、吴中民、靖凤鸣黄建苒、周神根、殷宁骏、林之珉、边久松、盛黎明王菁、许有全、沈锐利、王玉泽、徐鹤寿、李殿龙万晓燕主要会审人:何华武、王麟书、屈晓辉、陈建东、郭福安、卢乃宽缪柏年、王博文、侯卫星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5)2.1 术语 (5)2.2 符号 (6)3 线路 (8)3.1 一般规定 (8)3.2 线路平面 (8)3.3 线路纵断面 (13)3.4 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 (15)4 路基 (16)4.1 一般规定 (16)4.2 基床 (26)4.3 路堤 (28)4.4 路堑 (31)4.5 过渡段 (32)4.6 路基排水 (36)4.7 路基坡面防护 (36)4.8 路基支挡 (37)4.9 其它 (37)5 轨道 (38)5.1 一般规定 (38)5.2 正线轨道 (38)5.4 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 (44)6 桥涵 (46)6.1 一般规定 (46)6.2 荷载 (47)6.3 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的限值 (56)6.4 结构构造要求 (60)6.5 车站高架结构 (70)6.6 检修设备 (71)7 隧道 (72)7.1 一般规定 (72)7.2 隧道断面内轮廓 (72)7.3 隧道衬砌 (74)7.4 洞内附属构筑物 (75)7.5 洞口缓冲结构及辅助坑道 (75)7.6 防排水 (76)7.7 防灾与救援 (78)7.8照明 (79)7.9 抗震设计 (79)8 站场 (80)8.1 一般规定 (80)8.2 站线平、纵断面 (81)8.3 车站和动车段 (83)8.5 站场路基、排水 (86)附录 A 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 (87)附录B 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 (88)附录 C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 (91)附录D ZK标准活载的换算均布荷载值 (95)附录E ZK活载图式的动力系数 (97)附录 F 箱梁有效宽度折减系数 (98)本规范用词说明 (100)《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条文说明 (101)1 总则1.0.1为统一京沪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使之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未包括的内容暂按现行有关铁路设计规范、规定办理,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运输组织模式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
1.0.4设计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初期运行速度300km/h。
本线列车应采用运行速度3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跨线列车应采用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
1.0.5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线下基础设施和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对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动车组等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的运量进行设计。
1.0.6主要技术标准正线数目:双线正线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坡度:12‰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牵引种类:电力1.0.9正线设计应按双线双方向行车设计。
1.0.10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布局、客运量、运输组织及其设计能力和技术作业要求,结合工程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站间距离一般不宜小于30km、大于60km。
1.0.11路基、桥涵和隧道等各类结构物的设计,应严格按地质资料进行工点设计,严格控制工后沉降;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耐久性要求,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变形、变位;应强调各结构物间的协调和统一性,使车、线、桥(或路基)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坐舒适度的要求。
1.0.12正线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13 用地应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用地、合理用地,在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基础上,节约用地,少占良田。
1.0.14 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通过城市或居民集中的地区,应采取适宜的降噪减振措施,满足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要求。
1.0.15跨线列车联络线的设计速度,应根据联络线的性质、联络线所在位置及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跨线列车联络线的设计标准,应按相应速度标准的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
1.0.16动车组走行线的设计速度,可根据走行线的长度、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设计。
其纵断面标准可根据动车组(空车)的牵引特性确定,其它标准可按现行铁路相应速度的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并满足铺设无缝线路的有关技术要求。
1.0.17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最高采用120km/h的速度标准,参照现行铁路有关设计规范执行。
1.0.18对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以及火灾易发设施等,应设置相应的灾害监测设备。
1.0.19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可参照国家现行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中Ⅰ级铁路干线的标准办理。
1.0.20京沪高速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基础设施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建成后不易改建的建筑物的总称。
2.1.2本线旅客列车在本线上始发终到,最高运行速度350km/h的动车组。
2.1.3跨线旅客列车经由本线,但不在本线始发或终到,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
2.1.4隧道缓冲结构隧道两端洞口为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而设置的结构。
2.1.5跨线列车联络线连接本线,专门用于跨线列车运行的线路。
2.1.6动车组走行线连接车站与动车段(所),专门用于动车组走行的线路。
2.1.7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连接车站与综合维修段(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等,主要用于养护维修列车(如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机组、大修机组,大型养路机械附属车辆,轨检车,钢轨打磨列车,轨道车等)进出综合维修段(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的线路。
2.1.8工后沉降基础设施铺轨完成时的沉降量与最终形成的沉降量之差。
2.1.9ZK标准活载中国客运专线标准活载。
2.1.10动车组具有牵引动力、固定编组、在日常运用维修中不摘钩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