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金匮要略》译文部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之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力丰中医学者

一、相同点:三病皆由外因引起,初期有太阳表证。故而合为一篇。

二、主要表现:

1、痉病,以项背强几,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脉弦为主。类似于破伤风。

2、湿病,以关节疼痛,或者发热、身疼为主。类似于风湿热。

3、暍病,以自汗口渴、心烦溺赤、身热脉虚为主。类似于中暑。

三、原文: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痉病分刚柔,汗出发热不怕冷为表虚,无汗发热怕冷为表实。

3、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痉病脉弦,现在气血不足,脉沉细,正气不足。

4、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5、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6、疮家虽身痛疼,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太阳病发汗太过、风病下法发汗、疮家等发汗均伤津,可以发病。7、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禁,背反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此条破伤风的典型特点。恶寒,时头热,是太阳表证;颈项强急,

卒口禁,背反,是太阳阳明被热邪伤津化燥;面赤,目赤,独头动摇,是风热上受。后六句不做解释,似与此段无关。

8、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破伤风本来角弓反,腹直肌紧,现在缓解,故而欲解;但是脉象沉陷说明更加深重。

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主脉。

10、痉病有炙疮,难治。

怕伤津。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太阳症状+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弦紧有力,应该汗出。栝蒌养津,桂枝汤解肌。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能语,欲作刚痉,根汤主之。

风寒外袭,邪气影响气机,邪气不能外解则无汗,不能下行则无小便,只能上冲,口噤不语说明即将发作,根汤主之。

13、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阳明里热,热邪壅塞气机则胸满;口噤,必介齿,为阳明经循行症状;卧不着席,脚挛急,为欲发病。大承气汤。我认为增液承气汤更合适。

以上是痉病治疗。

---------------------------------------------------------------------------------------- 14、太阳病,关节痛疼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痺。湿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邪为患,关节疼痛,古称为痹。外湿导致关节疼痛,湿导致小便减少,大便却正常。应该利小便。大便反快是和小便不利比较而言。

15、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湿邪生,日久化热可以导致发黄。个人认为,在这里不一定是风湿热,可能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出现的关节疼痛,黄疸。

16、湿家下之,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得饮,则口燥烦也。

湿邪导致气机阻滞,阳气不能外达,故而头汗出,本应通阳化湿,若用下法,伤及阳气,湿邪更重,导致不同的变症,出现上则胸满,中则呕逆,下则小便不利。舌苔湿滑白腻。还可以导致上寒下热的症状,下热则可饮水自救,但是湿邪郁遏阳气不喝,故而口燥烦也。丹田指小腹部。

17、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湿邪导致阳微,而后又误下致坏证,虚阳上越,汗出如珠如油,奄奄一息。阴阳离决,二便失禁者死。

18、风湿相搏,一身尽痛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

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发其汗,法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风湿邪气在表疾病微发其汗的机理。不要大汗。

19、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药鼻中则愈。

寒湿头痛,鼻塞而烦为主,兼有其它表现,大致相当于颈椎病或者鼻炎导致的头部不适。可以桂枝汤加辛夷苍耳子。

20、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长久湿邪困重不堪,又有新感风寒之邪,麻黄加术汤。火攻后大汗而出,病必不除。

21、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汗出当风或者久居湿冷,寒湿袭人,身体疼痛,日久寒湿化热,发热并日晡所剧。解表祛湿兼以清热。麻杏薏甘汤。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气虚之人感受风湿,故有汗出,防己黄芪汤。桂枝汤是营卫不和,麻杏儞甘汤是风湿化热,麻黄加术汤是本有风湿,复感外邪。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指风湿在表;不呕不渴,是指没有明显热邪;脉浮为表,虚为表阳气虚,而涩是指

湿邪痹阻,桂枝附子汤通阳除湿。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以理解为服药后的变化,出现便坚硬,小便自利,去桂加白术,也可以理解为本身病人大便干燥,又出现此病,小便自利,用去桂加白术。

24、风湿相搏,骨节痛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骨节痛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是指疼痛症状太重。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均是阳气不足,不能化水。用甘草附子汤。阳气很虚兼有风湿。

---------------------------------------------------------------------------------------- 25、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痛疼,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发热恶寒,身重而痛疼,外感暑湿之邪;其脉弦细芤迟,暑湿伤及气阴;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是足太阳主人身之表,膀胱府阳气随小便下行,表阳暂时不足;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可取清暑益气汤。

2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田间劳作,感受暑热,伤及气阴。上条为本身素体不足,感受暑热,又有外来寒湿。

27、太阳中暍,身热痛重而脉沉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