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养结合医院项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政策背景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要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围绕城乡建设主线,建立“三层两线一补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推动社会资本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机构以及建设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充分发挥公共投入引导和调控作用,探索财政资金对非公立基本公共服务机构的扶持。围绕居家、社区、机构等单元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不断丰富提升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到2020年,建成社会资本举办规模化高端民营医疗机构和高档养老服务机构4-5个。

而在认识到我国峻的老龄化形式下,我国从2010年开始制定具体行业的发展标准,养老问题逐步提上日程。养老政策接连释放,医养结合带来行业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仍在初级阶段,

近年来频频出台的养老政策逐渐引导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在摸索和学习中发展,而政策发布导向也越来越明确。养老服务开始从鼓励非盈利性转向运营主体多样化发展,2015年,民政部、发改委发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强社会力量在养老产业的中坚力量,意为未来养老产业的完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6年将出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1》的政策力度将对养老产业和资本市场影响巨大,进一步落实养老主题的发展与未来规划。同时,地政府也频频出台养老服务的实施细则,养老政策和实施细则的频频出台侧面反应我国养老形式的峻,由此,养老产业将在未来可预计的时期实现高速发展。

表2-1 对养老事业相关政策支持

2.1.2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分析

“十三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党和历来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病有所医”的新任务。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把卫生事业制度建设提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这对改革和发展卫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项目的提出,有利于改造综合环境,增加了市、乌当区社会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改善了医疗服务资源投入单一的局面。

2.1.3 我国老龄化现状分析

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地位凸显。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6.5%,位居全球第三,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阶段,对养老的需求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生产型社会开始向消费型社会转变。养老产业作为新兴消费产业,其涵盖老年人衣食住用行等各面需求,产业链长,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多,在促进生产、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带动就业等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养老产业极具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大国,不仅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而且增长速度较快。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阶段,对养老的需求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 老人数量暴涨与劳动力减少的双重问题

中国由于生育率从1971年开始快速下降,导致儿童抚养比、总

抚养比的快速下降。蔡昉、鞍钢等人口和经济学家将总抚养比下降称之为“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用来描述一些发展中地区在某个时期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和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而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上升使得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利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的消失,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2养老服务过分寄希望于政府

伴随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养老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去应对庞大的老年人群,简直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跟不上,服务态度也跟不上,导致一些入住的老人的无助于无奈。民政部门有责任对无家庭抚养的老年人进行照顾。老年人照顾组织由支持;和社区应当参与组织老年人的福利服务,尤其是住宅的适应性改建等福利措施。但是,这需要庞大的资金和负责、耐心的服务,而这种资金和服务都是有限的。

3.健康与医疗问题

老年人由于老化、疾病、和伤残而妨碍了正常社会交往,降低了活动或独立生活能力,老年人患病的常见特点:患病率高;不能全面正确提供病史;疾病不易被发觉;疾病的并存性;发病缓慢;易发生意识障碍;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身心后遗症发病率高。但是,一般的养老机构不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康复、保健的服务。

4.高效、有效、专业的养老系统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

从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目前已满足老龄化核心指标,2015-2020年,老龄人口总数将从2亿上升至2.5亿,占比将由15%左右增加至17.17%。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