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隐喻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其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增强文字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在商务交流中,隐喻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增强交流双方的感情共鸣。

在翻译隐喻时,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分析,灵活运用译文技巧,保证原意不变的使译文自然流畅。

本文将从商务英语中常见的隐喻入手,进行具体的翻译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隐喻,并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应对商务英语翻译难题。

一、商务英语中常见的隐喻1. Time is money.这是商务英语中一个常见的隐喻,它意味着时间就是金钱,也就是说时间就是价值、财富。

在商务场合中,时间非常宝贵,每一分钟都可能关系到利益的得失。

这个隐喻用来形容时间的宝贵和珍贵,提醒大家合理利用时间,增强工作效率。

2. 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这个隐喻源自体育运动中的球类比赛,意思是“轮到你做决定了”,也就是说责任或者决策权在某人手中。

在商务英语中,这个隐喻常用于提醒对方该他们做出决定或者行动了,同时也可以带有一定的压力意味。

3. Break the ice.这是一个常见的表达,它的隐喻意义是“打破僵局”或者“破冰”。

在商务场合中,这个隐喻常用于形容在初始时期的交流,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或者话题来破除尴尬和局促,促进交流和合作。

5. A golden opportunity.这个隐喻指的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意味着一个稀有难得的机会,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在商务英语中,这个隐喻常用于形容具有潜力和价值的商机,以及需要抓住的发展机遇。

1. “Time is money." 翻译为“时间就是金钱。

”这个隐喻在华文化中同样有相应的表达:“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就是金钱”。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类似的隐喻表达,同时也可以相应加入例句或者情景来增强表达效果。

2. “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 翻译为“现在轮到你了。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隐喻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在英语翻译中对隐喻有更好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翻译效果。

文中对隐喻进行了解读,同时对隐喻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失真的情况发生。

标签:隐喻;翻译;策略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们很早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文化交流中,它具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

同时,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忠于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又能让人很好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

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 隐喻的定义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法》中给隐喻的实质就是一种借代。

理查兹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种事物思考和感受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模式。

2. 隐喻的分类2.1 修辞隐喻。

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定义隐喻,那么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隱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2.2 认知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

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

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

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

2.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由Haliday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外一种语法手段,其产生的基础是范畴转换。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

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1. 引言1.1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商务英语中的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表达意义,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广泛,能够让信息更加简洁明了,提高沟通效率。

隐喻的翻译策略在商务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对等翻译、解释翻译等方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商务沟通中,隐喻可以增加信息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挑战,翻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确保译文通顺地传达原文的内涵。

隐喻的具体翻译分析涉及到各种具体情境和实践,通过分析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方式和翻译方法。

通过对隐喻的翻译分析,可以帮助提升商务英语沟通的效果,增加文本的质感和说服力。

2. 正文2.1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表达观点和建立共鸣。

在商务交流中,隐喻常常被用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或情况,使之更易理解。

将市场比喻成战场,产品比喻成武器,竞争对手比喻成敌人,客户比喻成盟友,在商务谈判中充满了各种隐喻的运用。

隐喻还可以用来激励员工、建立团队合作氛围。

把企业比喻成一艘航船,每个员工是船上的一名船员,只有全体船员团结一致,才能使船航行更远。

这样的比喻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工作。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理解、凝聚共识、促进沟通。

在商务交流中,灵活运用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传递信息,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2.2 隐喻的翻译策略翻译隐喻需要对原文中的隐喻概念有深刻理解。

理解隐喻的语言意义和象征含义是成功翻译的基础。

熟悉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隐喻往往具有文化特定的意义。

翻译隐喻时要注意保持隐喻的形象和比喻性质。

隐喻定义

隐喻定义
隐喻
107551301182 张萌
• 隐喻(metaphor)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 作者用其魔幻般的文笔把一事物的形状、 性质、特点和内涵转嫁于另一事物之上, 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读者身上产生意想不 到的效果。因为隐喻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 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取和交流”以及语言 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所以长期以来语言学 和哲学家对隐喻怀有浓厚的兴趣。
• 隐喻的结构 • 隐喻由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构成。本体是 比喻的对象。Newmark称之为object。喻体 是比喻的事物,Newmark称之为image。 • 例子 • Life is a yo-yo.人生是溜溜球。 • 在这里,life是本体,yo-yo是喻体。
• 隐喻的翻译方法 • 直译 • 在译文中保留原文比喻性词语(喻体)所 用的形象,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产生相 同的联想,这种方法叫做直译法。 • 例1 • All the world’s a stage.世界是一个大舞台。 • (莎士比亚 seven stages of life)
• 意译法 • 由于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人民有着不同的 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如果原文的隐喻所 指的形象在译文中难以再现或不符合译文 语言习惯,违背译文的语言逻辑,传神达 意也较差时,只好舍弃原文比喻性词语所 使用语言形象,保留其语言含义,舍形求 意,这种方法称之为意译法。
• 例2 • No,I don’t believe the European economy must follow the American into a depression. It is no longer, as you say, the same ball game.(a ball game here refers to a condition or situation)(英 语隐喻辨认及其翻译 蔡苏勤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 江 宁波 315175 宁波教育学院报 2010年6月 第 十二卷 第三期) • 不,我并不认为欧洲经济会步美国后尘,也进入 萧条时期不可,如你所说,今 you

多模态隐喻 翻译

多模态隐喻 翻译

多模态隐喻翻译多模态隐喻(multimodal metaphor)是指使用多种感官模态(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来描述一个概念或情境,通常用于文学作品、广告、电影等艺术表达中。

翻译过程中,如何将多模态隐喻转化为汉语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多模态隐喻的翻译方法,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翻译难点和解决方法。

一、多模态隐喻的翻译方法1.了解隐喻的基本特征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来描述事物或情境的方式。

多模态隐喻通常使用多种感官模态来描述一个概念或情境,因此需要了解隐喻的基本特征,包括:(1)隐喻通常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使用一些比喻或象征来传达情感或意义。

(2)隐喻通常需要与上下文相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2.根据隐喻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根据不同的隐喻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1)基于比喻的翻译方法:将隐喻中多个感官模态对应的物品或情境转化为汉语中的对应词语或短语。

例如,“像鸟儿飞翔”可以翻译为“像鸟在空中飞翔”。

(2)基于象征的翻译方法:将隐喻中的象征符号转化为汉语中的对应词语或短语。

例如,“红苹果”可以翻译为“红色的苹果”。

(3)基于语义的翻译方法:将隐喻中的情感或意义转化为汉语中的对应词语或短语。

例如,“爱”可以翻译为“爱”。

二、多模态隐喻的翻译难点1.理解隐喻的语境由于多模态隐喻通常使用多种感官模态来描述一个概念或情境,因此需要理解隐喻的语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像鸟儿飞翔”中的“鸟儿”和“飞翔”在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需要根据语境进行翻译。

2.翻译多种感官模态由于多模态隐喻通常使用多种感官模态来描述一个概念或情境,因此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翻译多种感官模态的问题。

例如,“像鸟儿飞翔”中的“鸟儿”可以翻译为“鸟”、“飞行”可以翻译为“飞”,因此需要考虑如何翻译多个感官模态。

三、解决方法1.了解隐喻的基本特征了解隐喻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

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

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
王斌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8)004
【摘要】本文对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指出隐喻式翻译是翻译过程中实施运作的认知方法,而隐喻的翻译是对修辞隐喻这个对象进行翻译.隐喻式翻译过程中,译文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原文,用译文容器装载原文容器中的内涵.隐喻式翻译是翻译修辞隐喻的手段之一,用译文中的修辞隐喻替代原文的修辞隐喻.翻译研究可为认知研究提供跨文化视角和对比语料库,是认知研究重要手段之一.翻译过程中不同语义结构的转换,摩擦出不同文化在认知模式产生和作用上的差异,有助于揭示新认知模式.
【总页数】6页(P91-96)
【作者】王斌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文化视角下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以《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为例 [J], 李健
2.认知努力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基于英汉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 [J], 张艺戈;王福祥
3.隐喻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隐喻翻译为例 [J], 游爱学
4.隐喻的翻译理论和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J], 赵永江;姜志伟
5.概念隐喻理解的认知流程及翻译研究——兼谈“翻译隐喻”与隐喻翻译之区别[J], 王明树[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隐喻修辞格是英语文章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丰富文章的意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但当这种修辞格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往往会造成翻译困难,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一、什么是隐喻修辞格?隐喻修辞格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文章中常常使用。

它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意义。

这种类比关系是建立在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上的。

例如:“他是一头狮子”这句话中,“他”被比作狮子,表达他的勇猛和强大。

二、隐喻的翻译技巧翻译隐喻修辞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隐喻的意义在翻译中理解隐喻的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理解原文中的意思,弄清楚两个被比较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其次,需要理解作者使用隐喻的目的。

例如:“他像一只鹰一样翱翔在天空中”,在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他的自由、追求和高飞的状态。

2.寻找翻译隐喻的合适的言语翻译隐喻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词语,用其他语言来表达与原文中相似的意义。

因为隐喻一般是建立在英语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禀赋之上,因此翻译时需要结合文化,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隐喻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他是一头狮子”,译时可以使用类似的动物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如“他是一头猛虎”。

3.保持修辞格的特定特性在翻译隐喻时,需要保持隐喻的特定特性,不能使隐喻丧失原来的意义和表现力。

因为隐喻所包含的意义往往超出了具体比喻的意象本身,而是通过比喻所缔造的隐喻意蕴来间接地表达某种含义,因此,在翻译隐喻时,不仅要翻译出隐喻所涵盖的意义,也要体现出隐喻所包含的情感色彩。

例如:“他像一只鹰一样翱翔在天空中”,这句话传达的是自由、追求和高飞的感觉,翻译时应该在译文中体现出这种情感,否则会使读者感到隐喻的表现力受到了削弱。

三、总结在翻译隐喻修辞格时,需要综合考虑隐喻的含义、语言、文化等因素,尽量搭建出与原文相似相应的新的隐喻意象,以达到保持原文意义和表现力的目的。

因此,要翻译好隐喻修辞格,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修辞知识,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才能做到翻译质量的高效保证。

高级英语语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语语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高级英语语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随着人类思维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折射到文化学术层面,也就意味着我们所面对的高级英语文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想要使文章翻译的行云流水,尤其是在高级英语语篇中,就必须重视隐喻的翻译技巧。

隐喻,让文章显得更贴切,如果翻译得当,能更接近原作的地道表达;如果翻译不当,极有可能使文章晦涩难懂。

所以,掌握高级英语语篇中的隐喻翻译方法,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标签:高级英语;隐喻;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引言隐喻,在语言现象中很常见,因为它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由于隐喻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人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往往感觉很难把握,难以自如驾驭。

究其原因,还是对其本质特征没有十足的把控,所以,本文将从隐喻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实际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英语隐喻翻译的方法。

二、隐喻的特征及其翻译中的问题(一)隐喻的特征。

在我们所知道的修辞手法中,隐喻应该算得上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可否认的是,其在现代文章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英语翻译中。

隐喻,和其它修辞手法一样,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只不过,不同于明喻,隐喻是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从而做到形象比喻。

所以,概括起来,隐喻有三个特征:(1)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想要判断某个词是否用了隐喻,首先就要看它是否具备三个条件:即是否有主体、喻体以及喻意。

隐喻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找相似,然后以此为基础,转移意义。

(2)隐喻义往往与字面意思相对立。

作家之所以选择隐喻,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所使用的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境发生冲突,所以用和语境相符的另外一种理解来代替。

隐喻,毁灭的是字面意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会诞生新的意义。

(3)可以表达语言行为的各种微妙特征。

隐喻,应当从特定的语境中产生,这也就意味着情景因素对隐喻句的创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境造就主体意义,而主体意义又为隐喻做铺垫。

(二)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引言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常在日常生活和商务英语中使用。

在商务沟通中,隐喻的运用可以让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影响力。

由于文化背景、习惯、习语等因素的影响,隐喻的翻译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并探讨其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具体应用1. 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这是一个经典的隐喻句型,在商务英语中经常使用。

它表达了时间的珍贵和宝贵,告诉人们应该善于利用时间,把握机会。

在商务交流中,这个隐喻经常被用来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便更好地促成交易和合作。

2. He is a rising star in the company.他是公司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这个隐喻用来形容某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在商务沟通中,这个隐喻经常被用来推荐或介绍新人或新员工,以突出其潜力和价值。

3. Our sales are soaring.我们的销售额飙升。

这个隐喻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销售额的迅猛增长。

在商务英语中,这个隐喻经常被用来强调公司业绩的改善和增长,以展示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

1. 直译法对于一些常见的隐喻,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保持隐喻的形象和力度。

比如“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可以直译成“Time is money”,保持了原文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不变。

2. 意译法对于一些隐喻在目标语言中不太常见或不易理解的情况,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使隐喻更加贴近目标语言和文化。

比如“他是公司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这个隐喻,可以意译成“他在公司里是崭露头角的新星”,使隐喻更加易懂和自然。

3. 解释法对于一些隐喻的含义比较复杂或涉及特定文化背景的情况,可以采用解释法进行翻译,通过加入解释来呈现隐喻的意义。

比如“我们的销售额飙升”这个隐喻,可以通过解释来呈现其含义,比如“我们的销售额迅猛增长,业绩蒸蒸日上”。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隐喻是修辞手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隐喻是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概念或主题,从而使读者或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或主题。

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的表达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关系以及翻译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隐喻在语言交流和翻译中的作用。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关系可以分为直接隐喻和间接隐喻。

直接隐喻是指一个词或短语直接用于比喻或象征另外一个概念或主题,而间接隐喻则是通过词语的隐含含义或间接的表达来达到比喻或象征的效果。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he is a shining star"中的"shining star"是一个直接隐喻,表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汉语中的句子"他是一颗明亮的星"中的"明亮的星"是一个间接隐喻,也表示他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

其次,在翻译隐喻时,需要根据隐喻的类型和含义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有些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the world is your oyster"可以直接翻译为"世界是你的牡蛎",表示世界尽在你的掌握之中;而汉语中的句子"心如止水"可以直接翻译为"the heart is as still as water",表示心境平静。

然而,也有一些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方式存在差异,需要使用翻译策略来转化隐喻的含义。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使用近义词、类比或相关词汇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he has a heart of gold"中的"heart of gold"可以翻译为"他心肠很好",表示他非常慷慨;而汉语中的句子"那个字我按不上"中的"按不上"可以翻译为"the character cannot be typed",表示按键无法输入该字符。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方法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方法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方法作者:张萌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二者有不少共通之处。

本文重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隐喻英汉互译过程,通过举例的方式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翻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方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钻探的是语言普遍性规则与人类认知规律之间的关联。

(李福印2008:14)是一门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语言研究学科,是一个独立的学派。

该学派认为语言是认知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客观世界的同一认识,不同民族语言的共性不是语言形式的共性,而是人的认知心理的共性。

(赵艳芳2002:1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理论上讲,任何一种语言形式我们都可以理性的解释它。

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包括非常规语言现象,它背后总存在着一种认知规律。

”(汪立荣2004:272)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义,所以隐喻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重点。

语言学不再是对语言内在特征的独立解释,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有力手段。

本文将侧重点放在了认知方面,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剖析隐喻英汉互译,通过举例的方法探究隐喻翻译的方法。

1.隐喻的定义隐喻是一种以乙事物的名义描述甲事物的修辞手法。

(陈道明,2002)诗歌中使用最普遍。

其比较通常是含蓄的;明喻中的比较则是相对明确的。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能指出了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且不使用喻词。

通常情况下,隐喻包括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喻底(ground)三个部分。

(程同春,2005:36)。

例如:Don’t blame him.He’s just a stupid donkey.这句话中,he是本体,donkey是喻体,stupid是喻底。

罗念生认为:隐喻是根据类比的原则所作的隐性比较。

(罗念生,1986)2.隐喻的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隐喻时有多种选择:意译以传递准确信息,或稍加修改,或直译,不改变其句式以求文本形式对应。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隐喻宛如璀璨星辰,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深度。

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而,在将这些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如何准确地呈现隐喻,使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者的匠心独运,无疑是译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隐喻并非简单的语言修饰,它是作者用以传达复杂情感和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英国文学中,“人生是一场旅行”这样的隐喻,不仅仅是在描述人生的过程,更包含着对未知、探索和成长的深刻思考。

当我们翻译此类隐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转换,而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心理背景。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隐喻的翻译变得复杂而棘手。

以中国和西方文化为例,中国文化中常用“梅兰竹菊”来隐喻高尚的品德,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用“狮子”象征勇敢,“鸽子”象征和平。

如果在翻译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很容易导致隐喻的曲解或丢失。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呈现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呢?首先,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这意味着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还要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隐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翻译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表达。

直译是翻译隐喻的一种常见方法。

当源语言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时,直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隐喻的形式和意义。

比如,“Love is a rose”可以直译为“爱情是一朵玫瑰”,在中文语境中,人们同样能够理解玫瑰所代表的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然而,并非所有的隐喻都能通过直译来完美呈现。

有时,由于文化差异,直译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感到困惑。

这时,意译就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意译要求译者根据隐喻的含义,在目标语言中寻找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比如,“He i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如果直译为“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对于不熟悉这个隐喻的中文读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作品翻译和影视译配中,比喻句的翻译司空见惯。

今天博语北京翻译公司就依照比喻的三个种类,明喻、隐喻和转喻,来介绍一下比喻句翻译的技巧。

一、明喻(the simile)明喻通常是把被比喻的“本体”和用以比喻的“喻体”同时说出,说明本体事物像喻体事物,用介词like ,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 …to B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

例如: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common 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ch across when these 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 large as a pencil point.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许多多常用的明喻习语。

例如:as long as it′s broad 这类利用双声增强美感的明喻习语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比喻恰切,令人回味无穷,运用得当,可以达到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

二、隐喻(the metaphor)隐喻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种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

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

例如,Argument is war. 实际上argument 和 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因此该句用战争(war)来暗指辨论(argument)激烈的程度。

再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To me, the pa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 drama.英语中有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主要用作隐喻。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隐喻(metaphor)指的是一种通过比喻来传达意义的修辞语言。

隐喻
包含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原喻体(source domain)和隐喻体(target domain)。

原喻体为已有的概念,而隐喻体则是需要描述的对象,通过比
较原喻体和隐喻体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来增强描述的力度。

中英文之间的隐喻往往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
和语言背景。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隐喻关系及翻译方法:
1. 视觉隐喻(visual metaphor)。

视觉隐喻指的是通过形象的视觉图像来传递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生命是一场旅程”等。

这类隐喻是比较直观的,
翻译时需要将图像转化成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或形象,让读者能够理解
之间的关系。

2. 动态隐喻(dynamic metaphor)。

动态隐喻指的是通过描述一种动态关系来表达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交流是一种桥梁”,“教育是一种播种”,这类隐喻往往需要在翻译时
使用比喻或解释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3. 感官隐喻(sensory metaphor)。

感官隐喻指的是通过感官体验来表达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声音
如丝绸般柔软”,“风味如芳香的茶叶”,这类隐喻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
文化背景进行取舍、补充和适当调整来进行翻译。

总之,在翻译隐喻时需要注意到隐喻的类型和含义,并结合目标语言
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以确保目标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含义。

汉英翻译技巧之隐喻的翻译

汉英翻译技巧之隐喻的翻译

作为一种修辞法,隐喻指的是在语言中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行为或特点。

隐喻通常包含主体(比喻对象)、喻体(比喻用语)和喻义(主体和喻体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的使用常常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而如何精准翻译隐喻的内涵则是英汉互译中的难点。

比如汉语中的“驴”和英语中的“ass”都可以用来比喻笨蠢的人,“鹦鹉”和“parrot”都可以比喻重复别人说话的人,“沧海一粟”可以是“a drop in the ocean”,“纸老虎”可以译为“paper tiger”等等;但汉语中“望子成龙”的“龙”却不能译为“dragon”,因为在西方文化里,“dragon”通常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的“He is a lucky dog”也不能译为“他是一条幸运狗”,因为在汉语文化中,“狗”也有很多贬义的表达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因此,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观念民俗、历史传承、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翻译隐喻时还应考虑其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采取多种灵活方法,以使其符合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

关于隐喻的翻译,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总结了七种方法供参考,其按优先次序排列如下:(1)直译保留原文意象;(2)明喻+释义;(3)同一隐喻加释义;(4)用标准的目标语意象替代原文意象;(5)用明喻翻译隐喻;(6)将隐喻转为释义;(7)删除隐喻不译。

当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隐喻进行灵活处理,选择最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准确传递原文主旨信息。

01直译例1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家庭,现代女性蜡烛两头烧。

Modern women try to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taking care oftheir careers as well as families, at the same time.例2 他们两夫妻一起走过了婚姻中的低潮时期。

隐喻

隐喻
fowl.
3. 转隐喻为非隐喻,也即“意译法”。
原文比喻的形象在译文中难以再现或不合乎译文语言习惯,且传 神达意也较差时,只好舍去原文比喻性词语所用的形象,保留原 比喻的含义,舍形求意,采用意译法。
例如:
1)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试比较下列两句话:
1. 他像一座灯塔。
2. 他是一座灯塔
第一句为明喻,因为“像”字明确指出这是将一个人比喻作灯 塔。这类明喻,常常照原文翻译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句为“隐喻”或“暗喻”。翻译“隐喻”可采用不同的方 法。
“隐喻”的几种主要翻译方法
1. 还隐喻为原隐喻,也即直译法,以保持原有形式、意义及效果。 例如: 1)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 译:我们拒绝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2) The Dutchman was six-foot, a great, red-faced, hot-tempered trek-ox
of a man. 译:那荷兰人身高六英尺,大块头,红脸膛,暴脾气,简直是一头拉
车的公牛。 3)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译:All reactionaries are paper tigers.
2. 转喻为新隐喻 例如:
1) God helped me out of the deeply valley of despair. 译:上帝把我从绝望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2)接着他们用绳子五花大绑,把他捆成了个粽子。 译:They gave him a good cuff and kick, trussed him up like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隐喻的翻译方法
【摘要】对隐喻(metaphor)的研究已由来已久。

从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本质上讲,隐喻已经是人类思维及认知的普遍方式,也是人类给各种事物命名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对隐喻的理解及其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方法
一、隐喻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 [3] 这一语言活动主要是在不同语言活动之间进行的,并最终决定翻译作品质量的高低。

谈到翻译的标准,学者们都有不同的看法。

早在古代中国的汉朝和唐朝,就有“文”与“质”的争论,也就是今天提到的意译与直译之间的争论。

翻译历史发展到近代,由清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1898年所提出的“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译文自然流畅,文字典雅。

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翻译标准,即“传神”论,意为“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

即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和精神上都能够达到统一。

195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关于翻译标准的“化境”的理论,“化境”之说可以说是翻译的最高标准,即把一国文字的作品转变成另一国的文字作品的时候,“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那就基本上达到“化境”的境界了。

将“化境”之说再做进一步的延伸,既不能露出牵强的痕迹,又要保留其原作的风味,这便是翻译行为的限制性与创作性。

何为翻译的限制性?翻译的过程对译者而言,是一个对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但这种再创造又不能与翻译者必须遵循的“忠实、通顺”原则产生冲突,,即所谓的翻译的限制性;什么又是翻译的创造性呢,即在翻译的过程之中,要求译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发现、发明、创立或作出某种新的先前未知或前所未有的东西。

” [4] 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不断地相互作用,推动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至下一个矛盾的循环,旧的矛盾的解决新的矛盾的出现。

那么同样,翻译行为中的限制性和创造性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促使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最终达到遵循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译文质量的目的。

隐喻的使用让语言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多彩。

但是由于受到文化、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同一种事物使用隐喻时,不同的语言会选择不同的喻体。

以下将结合翻译行为的限制性与创造性这一理论基础,结合实例来分析和探讨隐喻的翻译方法。

he is an old fox, up to all kinds of evils.
他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真是个老狐狸。

the busy dong fang square became the roaring oceans.
热闹的东方广场简直成了喧嚣的大海。

此处的隐喻都是直接将甲说成是乙,汉语中可以使用“是”、“成了”等,英语中则可直译为“become”、“be”。

因此,这样的隐喻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寒假放学回家,他成了村里的香饽饽,大家都跑到家里来看他。

he is the first college student in the village. when he is at home in winter vacation, he is greatly demanded that almost every one tries to grab him.
在汉语之中,众所周知香饽饽指的是一种类似用馒头或杂粮做成的糕点,后引申指非常受欢迎的人或物。

若此处直译为“delicious steamed bread”则会让老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此,在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限制下,译者应发挥其创造性,将此处的“香饽饽”意译为”be greatly demanded”,则能为读者更好地理解。

tome’s uncle is addicted to gambling and he has to borrow from shylocks to pay his debts.
汤姆的叔叔成谜于赌博,不得不借高利贷来还债。

读过《威尼斯商人》的读者都知道,作品中有一位叫做“shylock”的放高利贷的犹太人,而此处则泛指放高利贷的人。

因此“shylock”不能直译为“夏洛克”,而意译为“放高利贷”的人。

由此可见,在翻译行为中,应努力调和翻译的限制性与创造性这一矛盾的两个
方面,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以达到翻译“忠实、通顺”的标准。

二、结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隐喻的异同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的方法,更是人类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在人类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结合相关实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隐喻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即在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指导下,译者应遵循矛盾的双方对立而统一的原则,“翻译行为的限制性给予翻译者约束,翻译行为的创造性则赋予翻译者自由” [4] ,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既要把握限制的尺度,又要发挥适当的创造性,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真正达到译出高质量的译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光明.认知隐喻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丁往道,吴冰,钟美荪,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唐健禾.对立而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限制性与创造性[j].外国语文,2010,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