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应证与不良应汇总

合集下载

急救常用药汇总

急救常用药汇总

急救常用药汇总一、引言急救常用药物是指在急救过程中用于救治和缓解急性疾病或伤害的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急救常用药物,包括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二、肾上腺素1. 作用: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急救药物,具有强心、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等作用,可用于心脏骤停、严重过敏反应等紧急情况。

2. 用法:肾上腺素一般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

3. 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心悸、血压升高、头痛等不良反应。

三、阿托品1. 作用: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可用于心肺复苏、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下的急救。

2. 用法:阿托品一般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可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

3. 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四、硝酸甘油1. 作用: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情况下的急救。

2. 用法:硝酸甘油可通过舌下含化片或皮肤贴剂的形式使用。

3. 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头痛、面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五、肌苷1. 作用:肌苷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情况下的急救。

2. 用法:肌苷一般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3. 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六、纳洛酮1. 作用:纳洛酮是一种解毒药物,可用于阻断镇痛药物、麻醉药物等的作用,逆转呼吸抑制等急救情况。

2. 用法:纳洛酮可通过静脉注射或鼻腔喷雾的形式使用。

3. 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七、结论急救常用药物在紧急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上腺素、阿托品、硝酸甘油、肌苷和纳洛酮是几种常见的急救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法。

抗心律失常药考点

抗心律失常药考点

抗心律失常药考点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目前在临床用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不正常,常见的类型包括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事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利多卡因类药物利多卡因(lidocaine)是一种麻醉剂,也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多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心脏细胞的电活动和钠通道的激活。

但利多卡因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毒副作用,一般只作为急救用药。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从而减慢心脏的收缩频率和降低心脏氧耗。

适用于室上性和房室性心律失常,也可以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流动,抑制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电信号传导,减慢心率和减轻心律失常。

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的治疗。

4.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多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常见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美卡姆霉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电信号传导,来控制心律失常。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心律失常类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个体化用药。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律失常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加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

根据发生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失常。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生理性传导异常、病理性传导异常和房室间传导异常。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ADD)种类繁多,且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本文将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做一重要内容梳理。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1.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2.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影响或忽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而过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因顾虑药物不良反应而不用药或给药剂量不足。

4.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除颤或起搏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1.I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抑制峰钠电流(INa)可降低心房、心室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动作电位(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增高兴奋阈值,减慢传导,抑制异位自律性和阻断折返激动。

2.n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βi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和比索洛尔,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普蔡洛尔和纳多洛尔,及兼有B和Od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等。

胺碘酮用药注意事项

胺碘酮用药注意事项

胺碘酮用药注意事项胺碘酮作为心内科「万能药」,除了适应证,掌握其禁忌证、及时识别不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亦非常重要!一、用药前风险评估胺碘酮作为Ⅲ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延长QT 间期,并进一步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合并以下情况的患者应慎用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及时停用:QTc 间期>500 ms、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龄、女性、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服用利尿剂、心室率缓慢、低体重患者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用药前需检测电解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确保用药时血钾浓度和 QT 间期正常,并了解心功能状态,心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更需密切观察。

二、不良反应识别1)心脏及血管①QT 间期延长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通常表现为非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可进一步导致心室颤动;②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③低血压。

因其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QT 间期,且具有负性传导和负性频率的作用,用药后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结和希氏束-浦肯野系统阻滞;此外,胺碘酮本身为血管扩张剂,其助溶剂为具有扩血管作用的聚山梨醇酯,可引起低血压。

2)甲状腺功能障碍①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症状多数隐匿,症状和体征可被误为其他原因所致,如心动过缓可误为药物自身作用;②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表现为体重下降、兴奋不安、食欲增加、心律失常加重等。

其发生机制在于胺碘酮所含的碘超过人体每日所需碘的 100 倍,因而能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及释放,同时抑制甲状腺素(T4)转化为三碘甲腺原氨酸(T3),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

3)肺毒性①肺纤维化:多数发生于胺碘酮每日用量≥ 600 mg,服药0.5~1 年以上患者;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短、干咳、乏力、体重下降、低热等,严重者可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常见体征为呼吸音减低或双肺啰音,胸部 X 线检查常见双肺弥散性间质改变或斑片状肺泡或间质浸润,少数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伴弥散性功能减退。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总结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总结

医学科普: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总结近年来,虽然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药物仍然是心律失常治疗不可或缺的基础手段。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有很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也有加重原来的心律失常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可能。

正确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话题。

根据我国专家共识,本文总结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与大家共享。

一、利多卡因临床应用:适用于因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及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及室颤。

用法用量:负荷剂量1.0~1.5 mg/kg,静脉注射2~3分钟,必要时每5~10分钟后重新注射。

剂量最大不能超过300 mg。

后继以1~4 mg/min的负荷量静脉滴注维持。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言语不清、意识改变、末梢麻木、共济失调、肌肉搐动、眩晕等;少数可见窦房结抑制以及房室阻滞。

注意事项及预警:(1)II度、III度房室阻滞、双分支阻滞、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2)连续使用利多卡因24~48小时,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剂量。

二、普罗帕酮临床应用: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1)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150 mg,q8h;疗效不满意者,3~4天后可加至每次200 mg,q8h。

最大剂量为200 mg,q6h。

对于原有QRS波增宽者,剂量应每次150 mg,q8h或更低。

(2)静脉:1~2 mg/kg,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 mg。

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1 次,总量不宜超过210 mg。

不良反应:室内传导障碍加重,QRS波增宽,出现负性肌力作用,诱发或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导致低心排,使室速恶化。

注意事项及预警:(1)缺血性心脏病(IHD)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为禁忌证。

(2)存在窦房结、房室结或传导系统病变,肝肾损伤以及哮喘者慎用。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应证与不良应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应证与不良应

心律失常即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包括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I 类—钠通道阻滞I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

作用原理是减慢心率,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

奎尼丁奎尼丁属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最早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上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律后的维持治疗,常用量一次0.2-0.3 g,一次 3-4 次。

但是本药治疗指数低,约 1/3 的患者可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虽然本药有作用,但由于其安全范围小,用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较少用。

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已不再使用。

小贴士:应用奎尼丁转复房颤或房扑时,首先给 0.1 g 试服剂量,观察 2 h 有无过敏及特异质反应。

如无不良反应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复律:0.2 g,q8 h,连服 3d 左右。

转复房扑和房颤时,为防止房室间隐匿性传导减轻而导致 1:1 下传,应先给予地高辛或β-受体阻断药,以免心室率过快。

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胺也属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本药曾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

但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以及长期使用可引起抗核抗体滴度升高,甚至出现狼疮样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现仅推荐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注射液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而又不宜电转复律的室性心动过速。

用药期间一旦心室率明显减低,应立即停药,如出现发热、寒战、皮疹、胸腔或心包积液等,也应立即停药。

I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等药。

作用原理是不减慢心率,缩短 APD。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中效酰胺类局麻药,也是 Ib 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其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可按 1-1.5 mg/kg 作为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 2-3 分钟,必要时每 5 分钟重复 1-2 次,用负荷量后,可以 1-4 mg/min 的滴速静脉滴注。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

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口干,舌唇麻木,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便秘、肝功能损伤等。由于其阻断钠离子内流和轻微阻 断钾离子外流的作用,可使QT间期延长,抑制窦房结功能及减慢房室 传导,故窦房结功能障碍、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禁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低血压及对该药过敏 者禁用。由于CAST,汉堡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H)和多中心非持续性 心动过速试验 (MUSTT) 证实Ic类药物可增加冠心病患者突发致命性心 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故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以及器质性 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普罗帕酮可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并 呈剂量依赖型。与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合用可以显著增加其血浆浓度 和清除半衰期,而对普罗帕酮没有影响。与华法林钠(华法令)合用时 可增加华法令血药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普罗 帕酮血清药浓度。避免与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
1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利多卡因
美西律
普罗帕酮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利多卡因属Ⅰb类药。可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 , 降低动作电位 0 相除极速度;促进细胞钾离子外流,缩短 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慢传 导而非延长不应期,其终止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将单向阻滞 转为双向阻滞。 适应症: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 速,亦可用于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 的室性心律失常。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无效。 使用注意事项:心脏方面不良反应主要为传导速度减慢, 窦房及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故窦房传导阻 滞,房室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禁用或慎用。中枢神 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 迷及呼吸抑制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PART TNE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方法
(VW)分类:1975年英国牛津大学的Williams根据药物的电生理特性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4类:I类为钠通道 阻滞剂,包括la、lb、Ic类;n类为p受体阻滞剂;m类为钾通道阻滞剂;IV类为钙通道阻滞剂。 西西里分类:199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西西里岛依据药物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发病环节对抗心律失 常药物进行了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新分类:2018年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代分类,在VW分类和西西里分类的基础上,扩展 为8个大类,21个亚类,涵盖了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药物和在研药物。新增加的临床用药包括:0类窦房结起搏 电流(I:)抑制剂,I<1类晚钠电流抑制剂,II类中b~e亚类分别为p受体激动剂、毒蕈碱M受体抑制剂与激动剂和 腺苷ai受体激动剂,m类中包括了超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J和瞬时外向钾电流a。)的抑制剂等,Nb类肌 浆网钙释放通道阻滞剂,Vtt类通过上游机制降低心律失常及其病死率的药物等。
四、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 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 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 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 /除颤或起搏等。无法或不能接受非药 物治疗者,应根据疾病和药物的特点, 使用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与药理学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m类药物(钾通道阻滞剂)
选择性K+通道阻滞剂:主要抑制IKr,包括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尼非卡兰等,索他洛尔兼有P受体阻 滞 作 用 。 可 延 长 心 房 和 心 室 肌 A P D 和 E R P, 用 于 房 颤 复 律 和 复 律 后 维 持 窦 性 心 律 ( 窦 律 ) 及 治 疗 多 类 室 性 心 律 失常。但此类药物可引起QTc间期延长、跨膜复极离散度增大,有发生TdP的风险,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 病或存在长QT基因突变人群有较高风险。 3.IKik阻滞剂:维纳卡兰,抑制心房特异性IK。电流,也可抑制110和INa。延长心房肌APD及ERP,用于房颤的 转复。轻度延长QTc和QRS间期。 4.1。阻滞剂:110在心外膜表达较强,参与J波形成及2相折返引起的多形性室速。奎尼丁有抑制110作用,用于 治疗Bru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和短QT综合征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1药物简介英文名称:antiarrhythmic drugs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

随着对心脏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使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二类。

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快速及心室颤动等。

本章主要讨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

2病理机制心脏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

另一类为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细胞膜电位1.静息电位指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呈现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又称为极化状态,其形是由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胞内高钾,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的结果。

2.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发生除极和复极,膜电位升高,到达阈电位后,便产生动作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整个动作电位可分为:O相:为除极过程。

膜快钠通道开放,大量Na'陕速内流引起除极,甚至使极化动作电位从静息状态时-90mv迅速上升到+30mv.除极相很短暂,约为1~2ms.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主要由于K+的短暂外流,C1-内流所致。

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型Omv左右。

2相:为缓慢复极期,膜电位基本停滞在0mv左右,又称平台期。

此期主要由于Ca2+和少量Na+缓慢内流,同时伴少量K+缓慢外流和Cl-内流所致。

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于K+快速外流引起。

4相:复极完毕,心室肌细胞即为静息期。

此期由于Na+,K+-ATP酶的作用,细胞泵出Na+而摄入K+,恢复静息电位的离子分布。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通常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不尽相同。

如何正确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获取最大效益而规避风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永恒主题。

在选择药物时需全面考虑,并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本文参考《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和药品说明书,总结了5大类20余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用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I类药物1.奎尼丁适应证:主要适用于房颤或房扑的复律、电转复后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少用。

肌注及静注已不再使用。

用法:转复房颤或房扑,首先给予0.1g试服剂量,观察2小时,无不良反应,可用两种方式进行复律:(1)每次0.2g,q 8h,连服3日左右,30%的患者可恢复窦律;(2)首日每次0.2g,q 2h,共5次;次日每次0.3g,q 2h,共5次;第三日每次0.4g,q 2h,共5次。

每次给药前测量血压和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剂量,q 6~8h。

注意事项:➤对该药过敏者或曾应用该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禁用。

➤禁用于没有起搏器保护的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复律前应纠正心衰、低血钾和低血镁,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

➤奎尼丁晕厥或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发于服药的最初3日内,因此复律宜在医院内进行。

2.利多卡因适应证: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例如心梗或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室颤复苏后防止复发。

用法:负荷剂量1.0 mg/kg,2~3分钟内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5~10分钟后可重复。

最大剂量不超过300 mg。

负荷剂量后继以1~4 mg/min 静滴维持。

连续应用24~48 小时后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剂量。

低心排、心衰、70岁以上和肝功能障碍患者可接受正常的负荷剂量,但维持剂量为正常的一半。

注意事项:➤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双分支传导阻滞、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者慎用。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言语不清、意识改变、末梢麻木、共济失调、肌肉搐动、眩晕等;少数可见窦房结抑制以及房室传导阻滞。

急救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汇总

急救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汇总
制,有时可引起惊厥。
氨茶碱
▪ 剂量及用法:2ml/0.25g/支静注 ▪ 药物作用与用途: 1、平喘药。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 2、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心脏性水肿或心脏性哮喘。 ▪ 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注射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可产生心
悸、惊厥、血压剧降。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 剂量及用法:2ml/20mg/支静滴 ▪ 药物作用与用途: 1、抗休克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对周围血管有 收缩作用,升高动脉血压,对内脏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2、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包括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 克、中枢性休克等。
谢谢观看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 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禁与钙注射剂合用;严重心肌损害及肾功不全者慎用。 2、过量时,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缓、黄视等不良 反应。 3、近期用过其他洋地黄类强心药者慎用。
地西泮
▪ 剂量及用法:2ml/10mg/支肌注、静注 ▪ 药物作用与用途: 1、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有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 2、适用于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抗癫痫等。 3、静脉注射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急救药品的 作用及不良 反应汇总
副标题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 剂量及用法:1ml/1mg/支皮下、肌注 ▪ 药物作用与用途: 1、抗休克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使皮肤、黏膜及内脏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治疗支气管炎等。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间羟胺
▪ 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对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2、本品有蓄积作用,如用药后血压升高不明显,必须观察10分钟 以上,才决定是否增加剂量,以免贸然增量致使血压上升过高。 3、连续使用可引起快速耐受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出现“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失常等症状, 以及药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奎尼丁晕厥多发生在用药最初数天内,属特异性反应,与药物 剂量无平行关系,可能与低钾、心功能不全或对本药敏感有关。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适应证】 属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强度和毒性较小,主 要用于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如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室性心律失 常,也可用于复律治疗。 【不良反应】 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可引起低血压。大剂量有心脏机制作用。 过敏反应较常见,如出现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肌痛等。中枢不良反应为幻觉、精神失 常等。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苯妥英钠(phenytoin) 【适应证】 苯妥英钠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与强心苷竞争 Na+-K+-ATP 酶,抑制强心 苷中毒所致的触发活动。本药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 律失常有效,亦可用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但疗效不 如利多卡因。 【禁忌证】 妊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常见中枢不良反应有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等。苯妥英快速静注 容易引起低血压,高浓度可引起心动过缓。
美西律(mexiletine) 【适应证】 美西律化学结构和电生理效应与利多卡因类似,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对强心苷中毒、心肌梗死或手术所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有效。 【禁忌证】 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室内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少而轻。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如眩晕、共济失调等。 静脉用药偶尔可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不应期;
3非竞争性
α和β受体阻
滞作用。
静注5~10min见效,有效血药浓度1.0~2.5μg/ml,半衰期10~11h,主要肝代谢
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之一,可治疗难治性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①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②碘过敏、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静注2~3mg/kg,20min内注完,然后900mg24h内滴完。
缓慢静注50~100mg,
每隔15min可重复1次,
最大量10~15mg/kg
普罗帕酮
(心律平)
(propafenone)
(ⅠC类)
①降低0相最大上升速率,减慢传导;②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③中度β-受体受体和钙离子拮抗作用
口服吸收迅速,2~3h血药达峰值,有效血药浓度0.2~3.0μg/ml,半衰期8h,主要肝代谢
静注250mg,然后
500mg,1次/6h
苯妥因
(phenytoin)
(ⅠB类)
1降低窦房结
和浦氏纤维自
律性;②缩短
不应期;③抑
制和降低心肌
应激性
口服8~12h血药达高峰,半衰期22~24h。有效血药浓度10~12μg/ml,主要肝代谢
特别适用于强心甙中毒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
低血压、心动过缓、房室阻滞、严重心肝肾衰竭、孕妇
硫酸镁
①纠正低镁,降低自律性和传导,阻止折返;
②降低兴奋性
①室上性心动过速;
②洋地黄中毒、低钾性心律失常;
③室速或尖端扭转室速
1.0~2.5g稀释至20~40ml缓慢静推,或2.5g加入500ml葡萄糖液静点
药物
适应证
剂量和用法
主要不良反应
异丙
肾上腺素
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胺碘酮
D.心电图影响
体表:a.心率减慢
b.QT延长 c.T波低平或双相
Ⅲ类
QT间期 延长
d.可出现U波
e.PR间期、QRS波轻度改变 心内:AH延长,HV (-)
三、胺碘酮适应证
1. 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FDA批准) ① 此类心律失常指室颤(VF) 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室速
(VT)
② 尤其适用于: ⅰ.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者 ⅱ. 左室功能不全或慢性充血性心衰者 ⅲ. 心梗或心肌病猝死高危又不能植入ICD者
普罗帕酮
四、临床疗效
1. 2. 3. 4. 5.
控制室早、成对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的有效率为48- 65%。 室上速和阵发房颤病人的有效率超过50%。 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的主要一线药物。口 服弹丸量600mg转复房颤。 目前还没有心肌梗死后和CHF时应用安全性的资料。 对旁道有抑制作用
6.
1.
2.
利多卡因是快速抑制室早所选用的一种药物。
汇萃分析表明不应常规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心肌梗 死后室速或室颤发作。 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 性心律失常。 毒性反应表现语言不清、意识改变、肌肉搐动、 眩晕和心动过缓。应用过程中随时观察疗效和毒 性反应。
3.
4.
普罗帕酮
一、药代动力学 1. 普罗帕酮可被完全吸收,经CYP 2D6酶系统代谢,
胺碘酮
副反应:

Tdp或室颤(<1%) 低血压,(减速、升压、扩容) 心动过缓源自胺碘酮五、临床应用
1. 转复48h内房颤
① 先给静脉负荷150-300mg静注,20mg/kg × 24h静滴 ② 600mg/d ×1周,400mg/d × 1周,200mg/d维持窦律 ③ 有效转复律可达55%-95% 2.转复超过48h 房颤 ①华发令抗凝,INR 2.0-3.0 ,食道超声:心房无血栓 ②600mg/d ×1周,400mg/d ×1周,200mg/d 维持 ③不能转复者电复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临床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多应用药物治疗,且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理想药物,即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会增加死亡率。

为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心率失常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确保将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致力于不良反应的显著降低。

1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1.1临床症状明显需药物治疗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气短、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

1.2症状明显且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仅在少数可见,关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并不存在,定义:各种心脏检查结果正常,且心脏异常的情况未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经开展一系列检查可判断是否为正常心脏。

(1)必检项目: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体表心电图、生化与血液检查等。

(2)尽量需要做的项目: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与左右心室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3)考虑做的项目主要为心脏活体检查。

关于上述各种检查,有时需定期复查,如6-12个月,因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缺乏典型性,会逐渐向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等方向发展,极有可能误诊为“正常心脏”。

因发作期不存在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型室速等情况,也会造成漏诊而产生错误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定期做好复查工作,并做好严密观察,是可以在认真随访中发现而进行确诊的。

2选择危险/效益比最小的药物现如今,医生多结合自身经验与临床试验结果来判断使用哪种药物。

按照CAST-1和-2地试验结果,在器质性心脏病种可更好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更好地认识该药物的作用,特别是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即其效益可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但是本身所具有的危险会导致病死率不断增加,因此放弃了这类药物的使用,如氟卡因、英卡因等。

同时,针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应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等药物时,但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格外小心、谨慎的使用,尽可能的以短期少量用药为主,对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护,对于QT间期延长等信息需要有效的捕捉,针对新近心律失常,需对低钾血症进行有效的预防与纠正,对心肌缺血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所合并的严重高血压进行控制,防止严重副作用的出现。

10种常见药品的不良反应汇总及预防原则【最新版】

10种常见药品的不良反应汇总及预防原则【最新版】

10种常见药品的不良反应汇总及预防原则考点1:阿司匹林不良反应①最常见--胃肠道反应②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再障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⑤肝坏死、肝衰竭--瑞夷综合征⑥肾功能受损--肾脏同时具有两种COX考点2:阿托品不良反应抗胆碱能效应:心悸、皮肤潮红、口干、口鼻咽喉干燥、出汗减少、便秘、排尿困难、胃肠动力低下、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眼睑炎、眼压升高考点3:β受体阻断剂不良反应①支气管痉挛②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③下肢间歇性跛行(绝对禁忌症)、雷诺综合征。

④掩盖低血糖反应。

考点4:胺碘酮不良反应①心律失常--加重房颤;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②肺毒性--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

③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④光过敏--显著。

⑤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考点5:胰岛素不良反应【口诀:脂肪萎缩低血糖,局部过敏胰岛抗】①低血糖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

④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增生。

⑤胰岛素抵抗--1日的胰岛素需要量大于2U/kg。

考点6:具有口腔金属味的药物①普罗帕酮②ACEI类(味觉障碍)③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格列XX)④二甲双胍⑤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X硝唑)考点7: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①利血平②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酚妥拉明③血管扩张剂:甲基多巴、硝普钠④硝酸甘油考点8:有类流感样不良反应的部分药物①ARB(XX沙坦)②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X格列奈)③双胍类④阿仑膦酸钠⑤利福平考点9:关于“骨折”的不良反应①导致老年人髋骨、腕骨骨折--PPI②导致所有人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③增加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华法林④导致女性骨折风险--胰岛素增敏剂考点10:利尿剂不良反应呋塞米--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低血钠、低氯碱血症、低血容量、高尿酸血症;氢氯噻嗪--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碱血症、高血钙、高血糖、高血尿素氮、高尿酸血症;螺内酯--高血钾、性激素异常。

ICU常用药物汇总

ICU常用药物汇总

1.西地兰(毛花苷丙、毛花洋地黄苷)【药理及应用】口服经2小时见效,作用维持3~6天;静脉注射开始作用为5~30分钟,作用维持2~4天。

临床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缓慢全效量:口服:一次,一日4次。

维持量:一般为一日1mg,2次分服。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全效量1~,首次剂量~;2~4小时后可再给予~,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注意】过量时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缓、黄视等。

【制剂】片剂:每片。

注射液:每支(2ml)。

【贮法】避光密闭保存。

2.地高辛【药理及应用】临床适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

通常口服,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则采用静脉注射。

【用法】全效量:成人口服1~;于24小时内分次服用。

小儿2岁以下~kg,2岁以上~kg。

不宜口服者亦可静脉注射,临用前,以10%或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常用量静脉注射一次~,极量,一次1mg。

维持量:成人每日~,分1~2次服用:小儿为全效量的1/4。

近年通过研究证明,地高辛逐日给予一定剂量,经6~7天也能在体内达到稳定的浓度而发挥全效作用,因此,病情不急而又易中毒者,开始不必给予全效量,可逐日按kg给药,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并能减少中毒发生率。

【注意】过量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等,由于蓄积性小,一般于停药后1~2天消失。

近期用过其他洋地黄类强心苷者慎用。

不宜与酸、碱类配伍。

其余见洋地黄。

禁与钙注射剂合用。

严重心肌损害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新霉素、对氨水杨酸会减少地高辛的吸收。

红霉素、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则能使地高辛血中浓度提高。

【制剂】片剂:每片。

注射液:(2ml)。

【贮法】避光避潮,贮于干燥阴凉处。

二、扩血管药物1.硝普钠【用法】硝普钠100mg+5%葡萄糖50ml液体中,通过微量注射泵输入。

起始量为~1μg/kg?min,根据临床情况逐渐追加药量,直至出现满意的临床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即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包括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I 类—钠通道阻滞
Ia 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

作用原理是减慢心率,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

奎尼丁
奎尼丁属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最早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上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律后的维持治疗,常用量一次0.2-0.3 g,一次 3-4 次。

但是本药治疗指数低,约 1/3 的患者可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虽然本药有作用,但由于其安全范围小,用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较少用。

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已不再使用。

小贴士:应用奎尼丁转复房颤或房扑时,首先给 0.1 g 试服剂量,观察 2 h 有无过敏及特异质反应。

如无不良反应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复律:0.2 g,q8 h,连服 3d 左右。

转复房扑和房颤时,为防止房室间隐匿性传导减轻而导致 1:1 下传,应先给予地高辛或β-受体阻断药,以免心室率过快。

普鲁卡因胺
普鲁卡因胺也属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本药曾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

但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以及长期使用可引起抗核抗体滴度升高,甚至出现狼疮样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现仅推荐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注射液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而又不宜电转复律的室性心动过速。

用药期间一旦心室率明显减低,应立即停药,如出现发热、寒战、皮疹、胸腔或心包积液等,也应立即停药。

Ib 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等药。

作用原理是不减慢心率,缩短 APD。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中效酰胺类局麻药,也是 Ib 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其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可按 1-1.5 mg/kg 作为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 2-3 分钟,必要时每 5 分钟重复 1-2 次,用负荷量后,可以 1-4 mg/min 的滴速静脉滴注。

小贴士:在低心排血量状态,70 岁以上高龄和肝功能障碍者,可接受正常的负荷量,但维持量为正常的 1/2。

看恩卡尼,氟卡尼,莫雷西嗪、以及普罗帕酮,均属于 Ic 类,作用原理是减慢心率,减慢传导,轻度延长 APD。

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常用其盐酸盐,为具有麻醉作用的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

其口服适用于治疗各种期前收缩,也可用于预防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的治疗。

用法:口服治疗量一日 300-900 mg,分 4-6 次服用;维持量一日 300-600 mg,分 2-4 次服用。

静脉给药适用于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常用量为 1-1.5 mg/kg 或 70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于 10 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 10-20 分钟重复 1 次,总量不超过 210 mg。

静注起效后改为静脉滴注(滴速为 0.5-1 mg/min)或口服维持。

II 类—β 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效应,减轻β-受体介导的心律失常。

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减慢房室结传导,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障碍者作用特别明显,长期口服还可降低冠心病猝死率。

艾司洛尔
艾司洛尔为静脉注射剂,为极短效的β-受体阻断药,静脉注射后即刻产生β 受体阻滞作用,5 分钟后达最大效应。

临床上用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或窦性心动过速的快速控制,负荷量为 0.5 mg/(kg·min)。

1 分钟静脉注射完毕后继以 0.05 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 4 分钟,取得理想疗效即可继续维持治疗。

艾司洛尔也可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或心动过速,即刻控制剂量为 1 mg/kg,在 30 秒内静脉注射,继之以 0.15 mg/(kg·min)静脉滴注。

最大维持量为0.3 mg/(kg·min)。

小贴士:使用本药前必须先稀释,且应尽量通过大静脉给药,避免小静脉给药。

因其作用快而强,因此推荐开始剂量小,严格控制滴速,最好采用定量输液泵。

有些β 受体阻滞剂也可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口服起始剂量如下:
美托洛尔 25 mg,bid,普萘洛尔 10 mg,tid,阿替洛尔 12.5-25 mg,tid,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

III 类—钾通道阻滞
III 类属于钾通道阻滞剂,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复极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有效地终止各种微折返,能有效地防颤、抗颤。

目前它是比较好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足之处是心外副作用较多。

胺碘酮可谓「全能选手」,即可用于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

此外,对房颤、房扑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对反复发作、常规药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也较有效。

因具有冠脉舒张减少心肌耗氧的作用,因此也适用于冠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

用法:口服给药一次 400-600 mg,分 2-3 次服用,1-2 周后根据需要改为一日200-400 mg 维持。

静脉滴注,负荷剂量 5 mg/kg,加入 5% 葡萄糖液 250 ml 中,于 20 min-2 h 内静脉滴注,24 小时可重复 2-3 次。

维持剂量 10-20 mg/kg/d 加入 5% 葡萄糖液250 ml 中,维持数日。

小贴士:不建议静脉注射,静脉给药须采用定量输液泵。

本药稀释时只能用 5% 葡萄糖注射液,禁用生理盐水稀释。

IV 类—钙通道阻滞
钙拮抗剂可阻滞心肌细胞 Ica-L 介导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它们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可有效地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慢房颤的心室率,也能终止维拉帕米敏感的室速。

但负性肌力作用较强,心功能不全时不宜选用。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除可用于抗心绞痛高血压外,还可用于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多与地高辛合用。

用法:口服 240-320 mg/d,分 3-4 次服用。

静脉注射,一般起始剂量为 5-10 mg,如无效则在首剂 15-30 分钟后再给药
5-10 mg。

静脉每小时 5-10 mg,加入氯化钠或 5% 葡萄糖静滴,一日总量不超过 50-100 mg。

小贴士:静脉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使心脏停搏。

必须在持续心电监测和血压监测下,缓慢静脉注射至少 2 分钟,并应备有急救设备与药品。

地尔硫卓
地尔硫卓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同样也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静脉给药可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即初量 10 mg 或 0.15-0.25 mg/kg。

临用前溶媒溶解,稀释为 1% 的溶液,在 3 分钟内缓慢注射,15 min 后可重复,也可按每分钟 5-15 μg/kg 的速度静脉滴注。

小贴士:注射剂在临用前需要稀释,溶解后呈无色澄明液体。

如与其他制剂混合后,若 ph 超过 8,可能析出结晶。

在静脉注射本药前,明确宽 QRS 复合波为室上性或室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