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溶胶的制备与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洗涤剂的表征与配制实验报告(附氢氧化铁胶体制备)
洗涤剂的表征与配制实验报告(附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洗涤剂的表征和配制【附Fe(OH)3胶体的制备和纯化】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结构、性质、作用机理以及类别;(2)掌握洗涤剂各组分的性状及其配方原理;(3)了解洗涤剂配制流程和性能表征方法(白度仪)。
二、实验原理(1)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加上各种助剂,其结构中主要有两大部分:极性亲水基团和非极性亲油基团。
由于其具有两亲结构,在清除固体表面粘附污物的洗涤过程中,可通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并发生润湿、乳化、分散、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最终在其他组分和外界机械搅拌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污垢得到清除。
(2)根据其所具有的功能基团的差异,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亲表面活性剂及特种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价格、洗涤效果、生物降解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使用广泛,是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洗涤剂的主要成分。
(3)洗涤剂中的助剂主要包括:螯合剂、增稠剂、增溶剂、填料、摩擦剂、增白剂、漂白剂、柔顺剂、起泡/消泡剂、抗沉积剂、酶、色素、香精等。
(4)我们实验中使用几个简单配方,其中多用洗洁精的配方(100g)如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g椰子油酸3g 粗盐2g柠檬酸1g 三聚磷酸钠4g氢氧化钠1g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9g水70g洗发香波配方(50g):椰子油酸3g 椰油酸乙二酸酰胺 2.5g 柠檬酸0.5g香精、色素适量脂肪酸聚氧乙烯醚9g氢氧化钠适量蒸馏水35g三、仪器试剂1、实验仪器SBDY型数显白度仪、量筒、烧杯、托盘天平2、实验药品椰子油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柠檬酸、三聚磷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粗盐、氢氧化钠、水、香精、色素、椰油酸乙二酸酰胺四、实验步骤1、洗涤剂的配制(1)根据实验原理中多用洗洁精的配方,依次用天平称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g、粗盐2g、三聚磷酸钠4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9g、椰子油酸3g、柠檬酸1g、氢氧化钠1g、水70g,并自行选择各种组分的加入顺序,本次实验的加入顺序是根据量从多到少的顺序加入的,也即是依次加入以下各种组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三聚磷酸钠、椰子油酸、粗盐、柠檬酸、氢氧化钠,最后加入水搅拌、溶解。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目的】1. 学习溶胶的多种制备方法。
2. 学习溶胶的光学性质,观察溶胶的丁达尔现象。
3. 了解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一.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两大类。
分散法是把大颗粒的物质用适当的方法粉碎为胶体大小的质点而获得胶体;凝聚法是把小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的质点而制得溶胶。
例如,Fe(OH) 溶胶就是采用凝聚法制备的:通过水解 FeCl 溶液生成难溶于水的 Fe(OH) ,3 3 3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过饱和的 Fe(OH) 溶液析出小的颗粒而形成 Fe(OH) 溶胶。
3 3一般制备的溶胶中会含有过多的电解质,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
为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纯化溶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半透膜渗析、电渗析和超过滤法。
二.溶胶的光学性质当把一束可见光投射到分散系统上时,如果分散系统的粒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粒子对光主要起反射作用;胶体分散系统对可见光主要起散射作用。
粗分散系统对可见光主要起反射作用,胶体分散系统对可见光主要起散射作用。
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光线的垂直方向观察,可以看到胶体中有一明亮的光柱,这就是丁达尔现象。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胶粒粒子可相互接近产生凝聚作用,颗粒逐渐增大而聚沉。
适量的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过量的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
电解质使溶胶聚沉的能力通常用沉聚值表示。
沉聚值是使溶胶发生沉聚时需要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单位为 mol·L-1。
聚沉值与溶胶电荷相反的离子价数 6 次方成反比,即+ 2+ 3+ 6 6 6M :M :M =(1/1) :(1/2) :(1/3) =100:1.6:0.14这就是舒尔茨-哈代规则。
由此可知,电解质中与溶胶电荷相反的离子价数越高,它的聚沉能力就越强。
【仪器和试剂】1. 仪器25ml 和 100ml 量筒,50ml、200ml 和 1000ml 烧杯,250ml 三角烧瓶,电炉,温度计(100℃),试管,移液管。
溶胶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胶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2. 掌握溶胶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3. 了解溶胶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相的粒径在1-100nm之间。
溶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稳定性、胶凝性、渗透性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凝聚法制备溶胶,即通过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或离子凝聚成胶体粒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氯化钠- 硫酸铜- 氢氧化钠- 蒸馏水- 烧杯- 滴管- 搅拌棒- 滤纸- 滤斗- 研钵- 研杵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酒精灯- 烧杯- 滴管- 搅拌棒- 烧瓶- 热水浴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 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将氢氧化钠溶解在另一烧杯中的蒸馏水中。
2. 制备溶胶:- 将氯化钠溶液倒入硫酸铜溶液中,边倒边搅拌,观察溶液的变化;- 当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时,停止搅拌;-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入红褐色沉淀中,边滴边搅拌,观察沉淀的变化; - 当沉淀溶解,溶液呈红褐色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澄清。
3. 沉淀分离:- 将制备好的溶胶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观察溶液的变化。
4. 溶胶性质观察:- 观察溶胶的颜色、透明度、稳定性等;- 将溶胶滴在玻璃板上,观察其干燥后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溶液呈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澄清;- 滤液澄清,溶胶颜色为红褐色;- 溶胶干燥后呈红褐色粉末。
2. 结果分析:-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红褐色溶胶,溶胶的颜色、透明度、稳定性等符合预期;- 溶胶干燥后呈红褐色粉末,说明溶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红褐色溶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稳定性等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年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华师
溶胶旳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一、序言1.试验背景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平常生活中, 都是常见旳问题。
为了理解胶体现象, 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 进行胶体旳制备及性质研究试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朴、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试验中, 并且是高中化学中旳一种重要试验。
不过采用电泳措施测定溶胶旳电动电势(ζ)却是一直是一种难点, 由于溶胶旳电泳受诸多原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旳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1)2.试验规定(2)理解制备胶体旳不一样措施, 学会制备Fe(OH)3溶胶。
(3)试验观测胶体旳电泳现象, 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旳技术。
(4)探讨不一样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旳pH值等原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旳影响。
(5)探讨不一样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旳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旳措施。
二、试验部分1.试验原理溶胶旳制备措施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合适措施把较大旳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旳质点, 如机械法, 电弧法, 超声波法, 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旳分子(或离子)旳过饱和溶液, 再使之互相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 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旳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 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 由于胶体自身电离, 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旳离子, 使胶粒带有一定量旳电荷。
显然, 在胶粒四面旳分散介质中, 存在电量相似而符号相反旳对应离子。
荷电旳胶粒与分散介质间旳电位差, 称为ξ电位。
在外加电场旳作用下, 荷电旳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旳现象, 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旳移动速度由ξ电位旳大小而定, 因此(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引言:溶胶是由胶粒均匀分散于溶液中而形成的胶体系统。
溶胶具有高度分散性和较小的粒径,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溶胶和进行电泳实验,探究溶胶的性质和应用。
一、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是通过将固体胶粒悬浮于溶液中而形成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氧化铁(Fe2O3)作为胶粒,以水作为溶液。
制备溶胶的步骤如下:1. 首先,称取适量的氧化铁粉末,并将其加入到一定体积的水中。
2. 使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均匀,使氧化铁粉末完全悬浮于水中。
3. 继续搅拌溶液,直到观察到溶液呈现均匀的红棕色。
4. 最后,用滤纸或滤膜过滤溶液,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胶。
二、电泳实验电泳实验是利用电场对溶胶中带电颗粒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观察。
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泳槽、电源、电极和凝胶。
电泳槽用于容纳溶胶样品和电解液,电源用于提供电场,电极用于连接电源和电泳槽,凝胶则用于分离溶胶中的带电颗粒。
2. 实验步骤(1)首先,将制备好的溶胶样品置于电泳槽中,并加入适量的电解液。
(2)将电极连接至电源,并将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至电泳槽的两端。
(3)调节电源的电压和电流,使其维持在适当的数值。
(4)开启电源,开始电泳过程。
根据溶胶样品中带电颗粒的性质和电场的作用,颗粒会在电场的驱动下向正极或负极移动。
(5)根据不同颗粒的迁移速度和移动距离,可以对溶胶样品进行分离和观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电泳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溶胶样品中不同颗粒的分离情况。
带电颗粒的迁移速度与颗粒的电荷量、大小和形状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颗粒的移动距离和分离程度,可以对溶胶样品中的颗粒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溶胶的应用溶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溶胶可用于药物输送、基因传递和疫苗制备等领域,利用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实现药物和基因的高效传递。
溶胶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操作方法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一.实验目的1.熟悉用凝聚法制备溶胶的操作;2.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3.了解电解质对溶胶的凝结作用及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等。
二.实验原理1.溶胶的定义及其特征胶粒直径为1~100 nm,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动力学稳定性强,具高度分散性,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等特征。
2.溶胶的制备方法溶胶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以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为例:取150 mL 蒸馏水,置于300 mL烧杯中,先煮沸2 min,用刻度吸管移去10%FeCl3溶液30 mL,逐滴加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3 min,得到棕红色Fe(OH)3溶胶,其结构式为:{m[Fe(OH)3]•nFeO+•(n-x)Cl-}x+•xCl-。
3.溶胶的净化制成的溶胶常含有其他杂质,影响胶体的性质,故必须净化。
溶胶的净化是根据离子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进行的。
本实验采用的透析袋。
4.溶胶的电学性质以电泳现象为例,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溶胶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通过电泳可以测知溶胶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亦可以测定溶胶的ζ电位。
其原理是:式中K为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球形为5.4×1010 V2•S2•kg-1•m-1,棒状粒子为3.6×1010 V2•S2•kg-1•m-1,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Pa•s),ε为分散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为加于电泳测定管二端的电压(V),l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m),d 为电泳管中胶体溶液界面在t时间(s)内移动的距离(m),E/l表示两电极间场强,d/t表示电泳速度(m•s-1)。
式中d、t、E和l均可由实验测得。
5.溶胶的光学性质用一束会聚光线通过溶胶,在光前进方向的侧面可看到光柱,这一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可用于鉴别胶体。
6.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和高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电解质中与胶粒所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可引起溶胶的聚沉。
溶胶凝胶实验报告
溶胶凝胶实验报告溶胶凝胶实验报告引言溶胶凝胶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胶凝胶制备方法,探究其制备过程和性质,以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我们使用了硅酸乙酯(TEOS)作为溶胶前体,乙醇作为溶剂,盐酸作为催化剂。
此外,还准备了去离子水和乙醇作为洗涤剂。
2. 溶胶制备将TEOS溶解在乙醇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作为催化剂。
搅拌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3. 凝胶制备将溶胶溶液放置在恒温槽中,在适当的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
溶胶逐渐转变为凝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4. 洗涤和干燥将凝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去除残留的溶剂和催化剂。
然后将洗涤后的凝胶在低温下干燥,得到溶胶凝胶样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溶胶凝胶样品。
样品呈现出均匀的透明凝胶状,无明显的裂纹或缺陷。
实验讨论1. 形成机理溶胶凝胶的形成机理涉及溶胶聚合和凝胶交联两个主要过程。
在溶胶聚合过程中,TEOS分子逐渐聚合形成聚合物链。
而在凝胶交联过程中,聚合物链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2. 影响因素溶胶凝胶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胶浓度、溶剂种类、催化剂浓度和温度等。
溶胶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的增加会促进聚合和交联反应,有利于凝胶的形成。
而溶剂种类和温度的选择则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和凝胶的结构。
应用前景溶胶凝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传感器溶胶凝胶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通过控制凝胶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高选择性检测。
2. 催化剂溶胶凝胶材料具有可调控的孔隙结构和活性位点,可用于催化反应。
通过调整凝胶的成分和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3. 能源存储溶胶凝胶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装置。
其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有利于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提高能源存储器件的性能。
溶胶的制备与纯化(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溶胶的制备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胶体。
(2)学会制备半透膜,掌握纯化胶体的具体操作。
二、实验原理2.1 Fe(OH)3胶体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成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溶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本次实验则采用凝聚法中的化学反应法来进行Fe(OH)3的制备,即采用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FeCl3 + 3 H2O == Fe(OH)3(胶体)+ 3HCl ↑2.2 Fe(OH)3胶体的纯化胶体是一种分散质大小介乎1nm~100nm的分散系。
用不同方法制成的溶胶中,往往含有很多的电解质,包括反应产物或杂质,其中只有一部分电解质,是与胶体粒子表面上吸附的离子保持平衡的,其余过量的电解质则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只有将它们除去,才会获得比较稳定的溶胶。
这道程序就叫胶体的纯化。
半透膜在化学中只允许溶液通过,胶体和浊液均不能通过,可以除去胶体中多余的电解质离子,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
本次实验采用火胶棉来自制袋状半透膜。
再将制得的溶胶置于半透膜中,在60-70℃温度下进行热渗析。
三、仪器与试剂3.1仪器电炉1台1000mL烧杯1个300mL烧杯1个300mL锥形瓶1个100mL量筒1个胶头滴管1支10mL刻度移液管1支3.2试剂10%FeCl3溶液1%KCNS 溶液火棉胶蒸馏水四、实验步骤4.1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1)量取150mL蒸馏水,置于300mL烧杯中,用电炉煮沸2min,有大量气泡产生。
(2)用刻度移液管移取10%FeCl3溶液30mL,逐滴加入沸水中,液体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褐色,不断搅拌,继续煮沸3min。
华师物化实验-溶胶的制备、纯化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姓名:dxh 学号:专业:化学师范班级:11化教6班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溶胶的制备及纯化合作者:实验日期:2014年4月9日指导教师:孙艳辉实验分数:一、前言1、实验背景胶体溶液是一个多相体系,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由于自身的电离或表面吸附其他粒子而形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分散相胶粒和分散相介质带有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因此在相截面上建立了双电层结构。
当胶体相对静止时,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但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中的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移动时,就会产生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ζ电势。
ζ电势是表征胶粒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胶体性质及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随吸附层内离子浓度,电荷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它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关, ζ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电荷越多, 胶粒间斥力越大,胶体越稳定。
2、实验要求(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二、实验部分1、基本原理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⑴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⑵溶胶的纯化制成的Fe(OH)3溶胶溶液中常有其它杂质存在,而影响其稳定性,而且制得的Fe(OH)3水溶胶冷却时,反应要逆向进行,因此必须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渗析时以半透膜隔开胶体溶液和纯溶剂,胶体溶液中的杂质,如电解质及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溶剂中,而大部分胶粒却不透过. 如果不断换溶剂,则可把胶体中的杂质除去. 要提高渗析速度,可用热渗析或电渗析的方法。
溶胶的配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胶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溶胶的配制过程和注意事项。
3. 观察溶胶的物理性质,如外观、颜色、透明度等。
4. 学习溶胶的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将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如机械法、电弧法等;凝聚法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凝聚成胶体颗粒。
本实验采用分散法制备溶胶。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容量瓶、漏斗、滤纸等。
2. 药品: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氯化钠和硫酸铜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0.1mol/L的溶液。
(2)取一只烧杯,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2. 制备溶胶(1)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继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待溶液呈现蓝色后,停止搅拌。
3. 纯化溶胶(1)用漏斗和滤纸将溶胶过滤,去除杂质。
(2)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4. 观察溶胶的物理性质(1)观察溶胶的外观、颜色、透明度等。
(2)将溶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溶胶颗粒的形状、大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制备的溶胶呈蓝色,外观透明。
(2)溶胶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球形,大小约为0.1μm。
2. 分析(1)本实验采用分散法成功制备了溶胶,溶胶颗粒呈球形,大小适中。
(2)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加入溶液的顺序,避免溶液混合不均。
(3)溶胶的纯化过程可有效去除杂质,提高溶胶的质量。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溶胶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了溶胶的物理性质,如外观、颜色、透明度等。
3. 学习了溶胶的纯化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4. 本实验对化学实验爱好者了解和掌握溶胶的制备、性质及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溶液溅出。
溶胶制备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溶胶的制备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3. 学习溶胶的纯化技术,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4. 探讨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如pH值、电解质等。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将较大的物质颗粒分散成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FeCl3·6H2O、NaOH、蒸馏水、NaCl、Na2SO4等。
2.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磁力搅拌器、pH计、电泳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溶胶的制备(1)配制FeCl3溶液:称取5.0g FeCl3·6H2O,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2)配制NaOH溶液:称取5.0g NaOH,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3)制备Fe(OH)3溶胶:将FeCl3溶液缓慢滴入NaOH溶液中,边滴边搅拌,直至溶液呈红褐色。
2. 溶胶的纯化(1)静置沉淀:将制备好的Fe(OH)3溶胶静置一段时间,使胶体颗粒沉淀。
(2)离心分离:将沉淀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3)再次静置沉淀:将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静置一段时间,使残留的胶体颗粒沉淀。
(4)重复离心分离:将沉淀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3. 溶胶的稳定性测试(1)pH值测试:用pH计测试纯化后的Fe(OH)3溶胶的pH值。
(2)电解质影响测试: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溶液,观察溶胶的稳定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胶的制备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红褐色的Fe(OH)3溶胶,表明实验步骤正确。
2. 溶胶的纯化经过静置沉淀、离心分离和再次静置沉淀,得到了较为纯净的Fe(OH)3溶胶。
3. 溶胶的稳定性测试(1)pH值测试:纯化后的Fe(OH)3溶胶pH值为9.5,表明溶胶在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
溶胶配制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溶胶的配制方法;3. 分析溶胶的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分散体系,由分散质和分散介质组成。
溶胶的稳定性取决于分散质和分散介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分散质粒子的表面性质。
本实验通过配制溶胶,观察其稳定性,分析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硫酸铜、聚乙烯醇等;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搅拌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氯化钠溶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氯化钠溶胶;2. 配制硫酸钠溶胶:将一定量的硫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硫酸钠溶胶;3. 配制硝酸钾溶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硝酸钾溶胶;4. 配制硫酸铜溶胶: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硫酸铜溶胶;5. 配制聚乙烯醇溶胶:将一定量的聚乙烯醇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聚乙烯醇溶胶;6. 观察并记录各溶胶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氯化钠溶胶:氯化钠溶胶呈现蓝色,稳定性较好,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2. 硫酸钠溶胶:硫酸钠溶胶呈现无色,稳定性较好,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3. 硝酸钾溶胶:硝酸钾溶胶呈现无色,稳定性较好,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4. 硫酸铜溶胶:硫酸铜溶胶呈现蓝色,稳定性较差,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沉淀;5. 聚乙烯醇溶胶:聚乙烯醇溶胶呈现无色,稳定性较好,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分析: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和聚乙烯醇溶胶的稳定性较好,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分散质粒子表面带有电荷,相互排斥,从而增强了溶胶的稳定性。
而硫酸铜溶胶的稳定性较差,可能是因为其分散质粒子表面不带电荷,容易发生聚集,导致沉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配制了不同种类的溶胶,并观察了它们的稳定性。
溶胶制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溶胶的制备二、实验目的1. 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2. 掌握制备溶胶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在1-1000纳米之间。
溶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使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稳定性。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凝聚法和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以FeCl3溶液为分散相,NaOH溶液为凝聚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
FeCl3溶液中的Fe3+与NaOH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沉淀粒子在水中形成溶胶。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FeCl3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滴管、秒表、电导率仪、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电导率仪、玻璃仪器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FeCl3溶液:称取1.5g FeCl3·6H2O,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2. 准备NaOH溶液:称取1.5g NaOH,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3. 将FeCl3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
4.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FeCl3溶液中,保持温度在60℃左右。
5. 继续搅拌30分钟,观察溶胶的形成。
6. 使用电导率仪检测溶胶的电导率,记录数据。
7. 将溶胶置于冰箱中冷却,观察其稳定性。
六、实验现象与结果1. 实验现象: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褐色,最终形成红褐色溶胶。
2. 实验结果:电导率仪检测结果显示,溶胶的电导率随着时间逐渐降低,表明溶胶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七、讨论与分析1. 溶胶的制备:本实验采用化学法制备氢氧化铁溶胶,通过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沉淀粒子在水中形成溶胶。
实验过程中,温度、搅拌速度、凝聚剂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胶的制备。
2. 溶胶的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与其粒子大小、表面电荷、介质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中,溶胶的电导率随时间逐渐降低,说明溶胶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液体洗涤剂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2.了解洗涤剂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效果。
3.通过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液体洗涤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香料、颜色等组成。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脂的界面张力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污垢。
助洗剂可增强洗涤效果,去除顽固污垢。
香料和颜色可以改善洗涤剂的感官性能,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表面活性剂(如AES)、助洗剂(如碳酸钠)、香料、颜色、水等。
2.按照一定比例将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香料和颜色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3.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洗涤剂的颜色、气味、粘稠度等。
4.对不同比例的配方进行洗涤效果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最佳配方比例。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现象记录:在配制过程中,不同比例的配方表现出不同的粘稠度、颜色和气味。
当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时,洗涤剂呈现出较高的粘稠度,当助洗剂含量较高时,洗涤剂呈现出较高的碱性。
2.洗涤效果测试:通过对比不同配方比例的洗涤效果,发现当表面活性剂含量为2%-3%,助洗剂含量为1%-2%,香料和颜色适量时,洗涤剂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最佳配方比例为:表面活性剂2%-3%,助洗剂1%-2%,香料和颜色适量。
在此比例下,洗涤剂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和感官性能。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配制出了具有良好洗涤效果的液体洗涤剂。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能有效去除污垢。
助洗剂能够增强洗涤效果,去除顽固污垢。
香料和颜色则能够改善洗涤剂的感官性能,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通过调整配方比例,可以进一步优化洗涤剂的性能。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配方比例,开发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液体洗涤剂。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污垢和不同的洗涤对象,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配方研究,以充分发挥液体洗涤剂的效果。
实验报告溶胶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溶胶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胶的性质,如稳定性、吸附性、电荷性质等。
3. 掌握溶胶的表征方法,如电导率、粘度、光谱等。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均匀分散的胶体体系。
溶胶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制备溶胶,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物反应生成金属有机络合物,进而形成溶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铁、氢氧化钠、乙醇、苯、硫酸铜、硝酸银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搅拌器、电导率仪、粘度计、光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氯化铁溶胶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氯化铁溶于少量乙醇中,形成氯化铁乙醇溶液。
(2)将氯化铁乙醇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氯化铁充分反应,形成溶胶。
2. 硫酸铜溶胶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于少量乙醇中,形成硫酸铜乙醇溶液。
(2)将硫酸铜乙醇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硫酸铜充分反应,形成溶胶。
3. 硝酸银溶胶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硝酸银溶于少量乙醇中,形成硝酸银乙醇溶液。
(2)将硝酸银乙醇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硝酸银充分反应,形成溶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胶的外观观察氯化铁溶胶为红褐色,硫酸铜溶胶为蓝色,硝酸银溶胶为白色。
三种溶胶在制备过程中均出现红褐色、蓝色、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溶胶。
2. 溶胶的稳定性通过观察溶胶在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发现氯化铁溶胶、硫酸铜溶胶、硝酸银溶胶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静置一段时间后未出现沉淀。
3. 溶胶的电导率使用电导率仪测量溶胶的电导率,发现氯化铁溶胶、硫酸铜溶胶、硝酸银溶胶均具有一定的电导率,说明溶胶具有离子性质。
4. 溶胶的粘度使用粘度计测量溶胶的粘度,发现氯化铁溶胶、硫酸铜溶胶、硝酸银溶胶的粘度依次增大,说明溶胶的粘度与分散质粒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溶胶的制备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实验报告溶胶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溶胶是一种由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溶液。
它具有高度分散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质和应用的溶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实验目的:1. 掌握溶胶的制备方法;2. 理解溶胶的基本性质和应用;3. 进行溶胶的表征和分析。
实验材料:1. 水溶性聚合物(如聚乙烯醇);2. 无机盐(如硅酸钠);3. 溶剂(如水、乙醇);4. 实验仪器(如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电子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制备水溶性聚合物溶胶:a. 取适量的水溶性聚合物(如聚乙烯醇)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b. 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溶解,直到完全溶解;c. 将溶液离心,去除其中的大颗粒;d. 得到水溶性聚合物溶胶。
2. 制备无机盐溶胶:a. 取适量的无机盐(如硅酸钠)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中;b. 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溶解,直到完全溶解;c. 将溶液离心,去除其中的大颗粒;d. 得到无机盐溶胶。
3. 表征和分析:a. 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溶胶颗粒的形貌和大小;b. 使用粒度分析仪测量溶胶颗粒的粒径分布;c.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溶胶的吸收光谱;d. 使用动态光散射仪测量溶胶的颗粒大小和分散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聚合物溶胶和无机盐溶胶。
观察电子显微镜图像发现,水溶性聚合物溶胶颗粒呈现均匀的球形,大小分布较为集中;而无机盐溶胶颗粒则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大小分布较为广泛。
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水溶性聚合物溶胶的颗粒平均直径为100 nm,分散度较好;无机盐溶胶的颗粒平均直径为500 nm,分散度较差。
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水溶性聚合物溶胶在可见光区域有一定的吸收峰,而无机盐溶胶则在紫外光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峰。
动态光散射仪结果显示,水溶性聚合物溶胶的颗粒大小和分散度较为稳定,而无机盐溶胶的颗粒大小和分散度较为不稳定。
溶胶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2. 掌握制备溶胶的实验操作步骤;3. 观察溶胶的制备过程,了解溶胶的特性;4.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分散体系,由分散质和分散介质组成。
分散质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粒径一般在1-1000纳米之间。
溶胶具有稳定性、可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制备溶胶的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包括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等;凝聚法包括沉淀法、盐析法、冷冻法等。
本实验采用沉淀法制备溶胶,通过将难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溶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难溶物质:FeCl3、NaOH- 分散介质:蒸馏水- 辅助试剂:HCl、NaCl2. 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量筒-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镜子- 滤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准备好实验材料。
2. 制备溶胶:a.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b. 将FeCl3固体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c. 将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d. 继续加热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至溶液呈红褐色;e. 停止加热,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溶液,滴加少量HCl,观察溶液变化;f. 将溶液过滤,得到溶胶。
3. 溶胶特性观察:a. 用镜子观察溶胶的色泽;b. 用玻璃棒搅拌溶胶,观察其稳定性;c. 用滤纸过滤溶胶,观察滤纸上的残留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溶液呈红褐色,说明已成功制备出溶胶;b. 溶胶稳定性较好,搅拌后无明显分层;c. 滤纸上的残留物较少,说明溶胶过滤效果较好。
2. 分析:a. 溶胶的颜色变化说明溶胶的形成;b. 溶胶的稳定性较好,可能与制备过程中加入的NaOH有关;c. 滤纸上的残留物较少,说明溶胶的过滤效果较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溶胶,并观察了溶胶的特性。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洗涤剂的配制与表征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洗涤剂的配制与表征姓名:黄倩莹学号:20140004011专业:化学(教育)班级:2014级化教七班室温:27℃大气压: 1011hPa合作者:实验日期:2017年4月6日指导老师:肖信实验分数:1 前言1.1实验背景洗涤剂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组成成分表面活性剂则是物理化学课程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由于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性和生活常识性的物质,需要了解和熟悉,同时,围绕洗涤剂的配制和表征这一实验课题,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物理化学课程里学到的很多概念和技术,因此,围绕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开设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有其价值。
1.2 实验要求①查阅有关洗涤配制和表面活性剂性质方面的参考资料,了解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洗涤剂配制流程和性能表征方法。
②根据洗涤要求,选择配方和所需要原料,并配制出洗涤剂。
③用白度计测定所配制洗涤剂的洗涤效果。
④对洗涤剂的配制过程、所需各种原料的作用、洗涤效果等进行讨论。
2 实验部分2.1基本原理配制洗涤剂时,既要保证所配制产品的性能,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成本和制备工艺。
洗涤剂的成本主要由所使用原料的价格来决定,而性能则由配方所使用原料的性质及不同组分之间的配合。
处理价格因素外,配方原料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一下四点:①从洗涤的角度来看,配制的洗涤剂要具有洗涤、润湿、增溶、起泡和消泡、乳化等作用,以满足去除污垢的作用;②为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发挥作用,需要添加一些具有特定性质的组分,来调节洗涤液的酸碱度以及来自于杂质元素的影响;③为了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具有好的应用性能,有时还需要通过在洗涤剂中加入特别组分,如使其具有漂白、消毒等作用;④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还要求使所使用的药品具有较好的生物易降解性能。
要了解洗涤剂的去污原理,就要先了解污垢的来源。
污垢来自人们的生存环境诸如人体分泌、空气传播以及生活工作需要的接触三方面,多属于非极性类物质,其分类如下:污垢一般是与我们衣服的纤维所结合,故洗涤剂的作用可简单生动地使用如下的式子来表示:织物·污垢 +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洗涤剂各组分的性状及其配方原理
3、学会评价洗涤剂的质量,了解一些评价方法
4、学会制备Fe(OH)3溶胶及半透膜
【实验原理】
一、洗涤剂的配制
配制洗涤剂的时候,既要保证实验产品的性能,也应考虑生产成本及制备工艺。
洗涤剂的成本则主要由原料的价格决定,性能则由配方所使用的原料的性质及不同组分之间的配合。
除了价格因素外,配方原料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以下四点:①从洗涤的角度看,配制的洗涤剂要具有洗涤、润湿、增溶、气泡和消泡、乳化等作用,以满足去除污垢的作用;
②为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发挥作用,需要添加一些具有特定性质的组分,来调节洗涤剂的酸碱度以及来自于杂质元素的影响;
③为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具有好的应用性能,有时需要通过在洗涤剂中加入特别组分,如使其具有漂白、消毒等作用;
④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还要求使所使用的药品具有较好的生物易降解性能。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结构,在清除固体表面粘附污物的洗涤过程中,可通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并发生润湿、乳化、分散、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最终在其他组分和外界机械搅拌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污垢得到清除,根据所具有的功能基团的差异,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亲表面活性剂及特种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价格、洗涤效果、生物降解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使用广泛,是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洗涤剂的主要成分。
其中,多用洗洁精的配方(100g)如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g 椰子油酸3g
粗盐2g 柠檬酸1g
三聚磷酸钠4g 氢氧化钠1g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9g 水70g
二、溶胶的制备
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10-7~10-9m 范围。
一般来说,溶胶的制备有两种常见的方法,是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成溶胶大小的质点,凝聚法是先制成难容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溶胶粒子大小而得到溶胶。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法即通过化学反应使产物呈现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为溶胶。
【仪器与药品】
SBDY型数显白度仪;量筒;烧杯;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
椰子油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柠檬酸;三聚磷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粗盐;氢氧化钠;水;香精;10% FeCl3溶液;火棉胶溶液;AgNO3溶液;KSCN 溶液
【实验步骤】
1、洗涤剂的配制
根据实验原理中多用洗洁精的配方,依次用称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g、粗盐2g、三聚磷酸钠4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9g、椰子油酸3g、柠檬酸1g、氢氧化钠1g、水70g,加入顺序为:粗盐、三聚磷酸钠、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椰子油酸。
2、洗涤剂效果的测试(利用白度计测定所配制洗涤剂的洗涤效果)
①白度计的校正:用已知白度的白板校正仪器;
②用白度计测定布条在洗涤前的白度;
③将白布条弄脏,如在窗台上擦拭;
④用白度计测定弄脏了的布条的白度;
⑤用刚刚所配制的洗涤剂清洗弄脏了的布条,洗涤干净后吹干;
⑥用白度计测量洗涤剂洗涤后布条的白度。
3、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
量取150mL蒸馏水,置于300mL烧杯中,先煮沸2min,用刻度移液管移取10% FeCl3溶液20ml,逐滴加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3min,得到棕红色Fe(OH)3溶胶。
4、 Fe(OH)3溶胶的纯化
为了纯化已制备好的溶胶,需要用半透膜。
选择一个300mL的内壁光滑的锥形瓶,洗涤烘干,倒入约20mL火棉胶溶液,小心转动烧瓶,使火棉胶均匀地在瓶内形成一薄层,倒出多余的火棉胶,倒置烧瓶于铁圈上,流尽多余的火棉胶,并让乙醚蒸发,直至用手指轻轻接触火棉胶膜而不粘着为止。
然后加水入瓶内至满,浸膜于水中约10min,倒去瓶内的水。
再在瓶口剥开一部分膜,在此膜与玻璃瓶壁间灌水至满,膜即脱离瓶壁,轻轻地取出所成之袋,检查是否有漏洞。
把水解法制得的溶胶,置于半透膜袋内,用线拴住袋口,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保持温度为60-70°C,进行热渗析。
每半小时换一次水,并取出少许蒸馏水检验其中的Cl-和Fe3+离子。
【结果讨论与思考】
1、依次加入各配料后的现象
配料现象
粗盐
三聚磷酸钠水形成白色悬浊液,底部有少量白色固体残留液,液体表面有少量小泡沫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变成乳白色悬浊液,底部残留的固体全
部溶解,液体表面铺满泡沫
柠檬酸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的稠度变小,略变稀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溶液略变稠,闻到有洗洁精的气味
椰子油酸变成乳白色粘稠状,外观均匀
2、洗涤剂的表征与评价
(1)本实验所配制的洗涤剂为乳白色粘稠状液体,外观均匀;有洗洁精的气味,味道清淡;洗涤污布时,能比较迅速地洗干净,去污效率较好,但双手直接接触洗涤剂一会后明显感觉手部皮肤有紧绷感,说明该洗涤剂碱性较强,常用易伤手。
放置一段时间后,洗涤剂仍然均匀无沉降。
(2)洗涤剂去污率:
R0=51.9 R S=37.3 R w=46.3
则DE=[(R w—R S)/(R0—R S)]×100%
=[(46.3-37.3)/(51.9-37.3)]×100%
=61.6%
3、在实际应用中,洗涤剂的配方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①对人体无害;
②能较好地洗去动植物油垢;
③清洗剂和清洗方式不损伤餐具、灶具及其它器具;
④洗涤蔬果时应无残留,且不影响外观及原有风味;
⑤发泡性好,泡沫细腻洁白;
⑥可有效杀灭细菌且不危害人体健康;
⑦储存稳定性好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洗洁精,应该是透明液体,浓度、粘度合适,具有较高碱性,可以提高去污能力和节省活性物,但pH不应大于10,同时还会加入少量香精,增加其芳香性。
一些高档的餐具洗涤剂还会加入釉面保护剂如醋酸铝、甲酸铝、硼酸酐及其混合物,保护餐具。
液体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的原子团,又有亲水的原子团。
洗涤的时候,利用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发生乳化作用,经过搅拌、搓擦,油垢分散溶解在洗涤液中,从而简单除去。
故设计洗涤剂配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效应及各种助剂的协同作用。
因此,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的选择是配制高效洗涤剂的关键。
在实际选择上,要根据各组分的增效作用进行优化,从而得到实用有效的洗涤剂。
洗洁精的基本配方公式:发泡剂+除油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香精=洗洁精。
4、本次实验的8种配方,其对应作用如下: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粉状,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去污、湿润、乳化、分散能力,能产生丰富的泡沫,增溶效果显著,生物降解度>90%,很好的生物降解性,所以广泛应用于洗衣粉、餐具洗涤剂及工业清洁剂中。
(2)椰子油酸:合成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跟其它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复配性和协同效用;具有良好的增泡作用,乳化去油效果显著。
(3)粗盐:是一种辅助原料,氯化钠能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增稠,但
应适量,过量的氯化钠将使表面活性剂不溶,导致洗洁精变浑浊和变稀。
(4)柠檬酸:调节洗涤剂pH值至6.5-7.5,作为助洗剂,能有效改善洗涤产品的性能,可以迅速沉淀金属离子,防止污染物重新附着在织物上,保持洗涤必要的碱性;可使污垢和灰分散和悬浮,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鳌合剂。
(5)三聚磷酸钠:洗涤剂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助剂,提高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三聚磷酸钠具有螯合钙、镁、铁等离子的性质,能软化水;也是洗涤剂的胶溶剂、乳化剂,对蛋白质有膨润、增溶作用,有明显的解胶效果,对脂肪物质起促进乳化作用,对尘土等固体污垢有分散作用,增强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临界胶束浓度,起到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和增强去污力的双重作用;同时,也是良好的缓冲剂,所以,即使有酸性污垢存在,三聚磷酸钠也能使洗涤液保持一定的碱度,有利于酸性污垢的除去;它还可以吸收水分防止洗涤剂结块。
(6)氢氧化钠:作为洗涤助剂,调节pH在碱性范围内,提高洗涤剂去污能力。
(7)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去污、乳化、发泡性能和抗硬水性能,温和的洗涤性质不会损伤皮肤;其最大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好,在热稀碱、酸及氧化剂中均稳定,在低于它浊点的温度下有良好的洗涤去污能力,所以用它配制的洗涤剂能满足低温低泡耐硬水的要求。
(8)去离子水:作为溶剂,能使各组分混合均匀。
5、洗洁精的存放
要求避光,常温保存。
长期阳光照射会损坏包装,同时温度升高会导致产品氧化加快,而过低温则可能导致洗洁精受冻出现混浊现象。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还会加入防腐剂,延长产品保存时间,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灭菌处理。
6、Fe(OH)3溶胶的制备与纯化
(1)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溶液由黄褐色变成红褐色
(2)用激光笔照射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3)透过半透膜,往蒸馏水中加入AgNO3后有白色沉淀,加入KSCN后溶液变红。
【参考文献】
[1]何广平,南俊民等编.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 徐宝财,周雅文,王洪钟.洗涤剂配方工艺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王慎敏主编.洗涤剂配方设计、设备工艺与配方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