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
![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4eb7e3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3.png)
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一、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远远超过3000万,个体工商户超过7000万户。
此外,全国一半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成果和80%以上的就业人口都是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同贡献的。
然而,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又成了热门话题。
2020年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广运用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方式,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供给。
与此同时,物流和运输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物流运输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递量从2015年的20666368400增加到2019年的63522909700,增长了五倍;另一个指标——快递业务收入也从2015年的27696465.8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74978235.19万元。
截止至2020年1-12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整个行业都在积极发展。
供应链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
它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或订单。
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协调供应链整体发展。
第一次模拟考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而且有助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状况不理想、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资产抵押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标准,无法从银行获得发展资金。
与以往的银行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关注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关注核心企业,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对其所有成员进行全面的信用审计,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
此外,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核心企业是指规模较大、能够完全掌控供应链全局、能够获得较高银行授信额度的企业。
我国众包物流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众包物流发展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678da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0.png)
我国众包物流发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众包物流发展进行综述,分析了众包物流的概念、特点,探讨了我国众包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本文对我国众包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并总结了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我国众包物流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众包物流、我国、发展、研究综述、引言、正文、结论、概念、特点、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众包物流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重点分析众包物流的概念、特点,研究我国众包物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众包物流模式的发展和壮大。
1.2 研究意义众包物流作为新兴的物流模式,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众包物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种新型物流模式的运作机制和特点,为我国物流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
众包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竞争力。
众包物流的发展也可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整个物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研究众包物流的发展对于拓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普及,众包物流将会成为未来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研究众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对众包物流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我国物流行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 地理信息技术在众包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许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优化众包物流的路线规划、配送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578329aa98271fe900ef960.png)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众多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阐述.Gopfert和Neher(2001)发现仅有一小部分的企业将资金流管理视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企业认为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职能的重新整合,他们较早提出了资金流的重要性。
Guerrisi (2001)通过考察供应链中物流配送技术和资金转移技术的发展,发现资金转移技术相对落后,影响物流技术的发展。
Stemmler( 2003)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管理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的主要原因。
Meynell (2003)和Waiters (2004)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定义:前者认为供应链金融管理是与物流平行的从买方发出订单到完成结算的所有与现金流有关的交易活动;后者从需求链和价值链的角度,将供应链金融管理定义为,通过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集成供应链中的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价值链管理。
Richard(2004 )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Stanley公司的成功经验,具体说明了如何在企业中实行供应链融资管理,使物流与资金流相协调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绩效.Klapper (2005) [13]就供应链中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进行了分析。
Gonzalo Guillen(2006)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与资金融通,从而增加整体收益。
Demica(咨询公司)在200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银行的报告显示“65%业务量的增长来自于供应链金融,超过90%的顶尖银行为他们的顾客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AllenN。
Berger(2004)等人最早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新的设想及框架,初步提出了供应链融资的思想。
Leora Klapper(2004)就供应链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进行了分析。
国内物流金融案例
![国内物流金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eac37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f.png)
国内物流金融案例1. 某公司物流金融服务助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某物流金融公司与国内多家中小型物流企业合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解决方案。
通过为物流企业提供货款垫付、运费结算、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帮助其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2. 物流金融助力电商物流企业扩大规模一家电商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物流金融服务扩大运营规模。
金融机构为该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帮助其购买更多的货车、仓库设备和信息系统,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满足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
3. 物流金融助推冷链物流业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合作金融机构,利用物流金融服务推动冷链物流业发展。
通过融资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得以购买先进的冷藏设备和运输车辆,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冷链产品的需求。
4. 物流金融解决仓储物流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某仓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物流金融服务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金融机构为该企业提供了短期贷款,帮助其支付员工工资、购买运输设备和仓库设备等,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5. 物流金融助力物流企业开展跨境业务一家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物流金融服务开展跨境物流业务。
金融机构为该企业提供了海外仓储融资、跨境结算等服务,帮助其解决资金和结算问题,推动跨境物流业务的发展。
6. 物流金融助推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物流金融服务推动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
通过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质押贷款等服务,帮助其解决资金问题,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产品流通。
7. 物流金融解决快递末端配送难题某快递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物流金融服务解决末端配送问题。
金融机构为该企业提供了车辆融资、人员培训等支持,帮助其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快递业务的快速增长。
8. 物流金融助力供应链金融创新一家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
通过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库存融资、订单融资等服务,帮助其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研究
![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0c09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5.png)
,并对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论证。 • 创新点 • 对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挑战。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在物流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和风险管理方法。 • 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物流企业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优化方案和创新思路,为物流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供
03
提高员工信息化素质
加强员工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的信 息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
完善法律法规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物 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发展 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政策支持
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手段,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其参与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的积极性。
加强市场推广
将资金用于合法和合规的用途,降低资金风险。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同 时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和提高业务规模。
不足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质押物贬值、债务方违约等风险,同 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管理和监管。
04
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中储股份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物流企业:中储股份
质押物:主要涉及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
质押模式:以货物所有权和保管权为保障,将货物存 储于中储仓库,并由银行给予融资
运营模式:中储股份负责货物监管和货物销售,银行 负责提供融资,借款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
案例二:顺丰快递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
![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57b51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b.png)
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盈利模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物流金融通过发放贷款、提供融资租赁、提供保险等方式,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风险,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
物流金融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贷款利息收益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其运营,包括第一批货款、物流费用等等。
而传统银行贷款流程繁琐、手续复杂,放款周期长,难以满足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
因此,物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快捷、便捷、高效、灵活”的贷款服务来满足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贷款并收取相应的利息,从中获得盈利。
二、融资租赁收益物流企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包括货车、叉车、仓储设备等等。
传统的购买方式需要大量现金流,因此融资租赁这种金融服务模式就应运而生。
物流金融机构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资助物流企业租用所需的固定资产,物流企业在支付租金的同时,物流金融机构也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三、提供保险收益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货物丢失、损坏等等。
因此,物流企业需要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
物流金融机构可以将保险服务纳入到自身的服务体系中,提供一站式风险管理,为物流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并收取相应的保险费用,从中获得收益。
四、提供供应链金融收益物流企业和其合作伙伴之间的供应链关系非常复杂,涉及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多个方面。
供应链金融可以为物流企业和其合作伙伴提供流程协调、信息交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模式,从而获得一定的盈利。
总之,物流企业是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的重要用户,物流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为物流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降低其运营风险,提高各项运营效率,从而带来相应的收益。
同时,物流金融机构也能够通过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来获取稳健的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
物流文献综述字
![物流文献综述字](https://img.taocdn.com/s3/m/aba55c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b.png)
物流文献综述字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文献也逐渐成为了学者和从业者们关注和探究的热点之一。
从物流的定义到物流管理的具体实践,物流文献对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流文献的来源、分类、涉及领域、应用价值等方面,并对目前国内外物流文献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做出分析和展望。
一、物流文献的来源与分类物流文献主要来源于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专业书籍、报刊、互联网等渠道。
其中,学术期刊是物流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Transportation Research、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
学术会议也是物流研究的重要平台,比如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术会议(ILSCM)。
此外,专业书籍、报刊和互联网也是物流文献的重要来源。
根据物流文献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理论研究类、实证研究类、应用研究类三类。
理论研究类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和阐述,包括物流的定义、物流成本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
实证研究类主要是对物流实践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如物流效率、物流信息管理、货运市场发展等。
应用研究类主要是对物流实践操作的改进和创新,如物流模拟、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等。
二、涉及领域物流文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从宏观层面的全球货物流通、区域物流、交通运输、管理理论等方向进行研究;也可以从微观层面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设计、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服务等方向进行研究。
此外,物流文献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也非常密切,如物流与信息技术、物流与环境保护、物流与金融等。
三、物流文献的应用价值物流文献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更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通过对物流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为物流企业的改进和创新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论。
关于“智慧物流”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智慧物流”发展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07302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6.png)
关于“智慧物流”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智慧物流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实现物流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慧物流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智慧物流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接着探讨了智慧物流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指出智慧物流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最后总结了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并分析了智慧物流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智慧物流的发展将为物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智慧物流、发展、文献综述、物流行业、应用、现状、趋势、研究方向、重要性、展望、影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慧物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物流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慧物流逐渐成为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智慧物流的概念、特点、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为促进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对智慧物流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智慧物流的发展是当前物流行业的重要趋势,对于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物流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研究智慧物流的意义在于深入理解智慧物流的概念、特点及应用,促进智慧物流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物流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慧物流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物流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整个物流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a1888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7.png)
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随着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就像任何其他投资一样,这种投资也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来自于市场、货币、信用、政策、法律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类型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货币汇率风险等。
比如,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时,会造成采购成本的波动,从而影响供应链中企业的现金流量。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供应商未能按时交付、买方未能按时支付等原因,导致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增加。
在物流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
(3)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在税收、外汇管制、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改变所带来的风险。
政策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采供方案、财务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
2. 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手段为了控制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段:(1)多方协商:多方协商是指合作方通过多方的协商、讨论、交流来达成共识,从而达到管理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目的。
(2)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采用金融工具来控制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例如,财务衍生工具、保险、融资租赁、进出口贸易融资等。
(3)信息和技术:信息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例如,采用物流信息平台、供应链金融管理系统等工具来实现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全面化、精细化和实时化。
(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也是管理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关键。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规范的行为准则等,从而更好地管理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
3. 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趋势未来,物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1)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的趋势。
物流金融理论研究与实务运作综述
![物流金融理论研究与实务运作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0fe45b869dc5022aaea0009.png)
生 的 、与 金 融 相 关 的 业 务 。 潘 永 明 等 ( 0 9)则定 义 为面 向物 流运营 的全 过 20 程 ,应用 各种 金融产 品 ,实施 物流 、商 流 、资金 流 、信息流 的有 效整 合 ,组织 和调 节物 流领域 中货 币资 金运 动的一 系 列经 营活 动 。郑 方 (0 9)认 为 ,物 流 20 金 融 是针 对 物 流业 对 金 融服 务 的需 求 , 改进 和 完善金 融机 构提供 的 金融产 品与 金 融服 务 ,降低物 流运 营 的成本 ,提 高 社 会商 品流 通的 效率 。 但也 有人认 为物 流 金融 是一个 狭义 的概 念 ,张碌 等 ( 0 9 2 0 )认为 ,如果 将
商、 终端用 户 、金融 机构和 物流 企业 等 各方 的共 同需要所 产生 和 发展的 。总 体 务。 上 ,一 般学 者均认 为物 流金 融的 产生 实 在 国外 ,没有 物 流金 融的定 义 ,但 现 了三方 共赢 的局 面。 从2 0世纪 40年 代开 始 ,Fr e i dman (9 2 1 4 )和 E sn td 1 6 )等 都 围绕 二 、金 融 机构 开展 物 流金 融 的风 险 ie sa t(9 6 了与 物 流 金 融 较 类 似 的 概 念 “ 储 ” 问题 研 究 仓 ( ar h0uS ng)进 行 了研 究 , 而 w e i 物 流 市 场 近 年 来 快 速 扩 张 ,市 场 规
物 流 金融 理论研 究 与
实 务运作 综 述
陆妙 燕 浙江金融 职业学 院 浙江 杭州 3 01 1 0 8
本 文 为浙 江金 融 职 业 学 院 院级 课 题 《 流金 融 及 其 对 浙 江省 现 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 产 业 链 发展 的意 义》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物
基于物流金融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物流金融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8b985ab307e87101f696cc.png)
基于物流金融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作者:朱伟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以互惠共赢为要素流动的基础,以多方共赢为目标、致力于改变供应链资金问题的物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选取物流金融为切入点,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探索基于物流金融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物流金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当前,随着新常态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寻求促进区域经济“共生共赢”新途径已成为重新激发经济活力的关键问题。
物流金融这一命题的出现无疑意味着地区物流业与金融活动的创新组合,以实现供应链互惠共赢为宗旨的物流金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文以物流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物流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影响,从多个角度探索依托物流金融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一、区域经济发展概述区域意味着人类在某一地域空间内开展生产生活的可能性,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区域经济强调的是地域空间与内外经济关联的协调统一,其与本国经济周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区域经济发展以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为依托,从改善该区域经济条件入手,开展相关活动,促使旧的经济系统产生变化,在新旧交替的演化中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系。
区域经济并非是孤立、封闭的体系,在区域经济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该地区经济要素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并强化了其与周围相关因素的关联与协调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物流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多方共赢为目标、致力于改变供应链资金问题的物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物流金融的发展关键在于将物流与金融进行了高效优质的资源整合,最终达成物流金融各要素的协调运转,并以此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物流金融这一创新模式的出现,带给地区经济以新的推动力。
这种金融活动围绕供应链而展开,有效降低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实现物流成本可控的目标,促使在融资基础上的物流企业集群构建成为可能。
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https://img.taocdn.com/s3/m/dece6501c281e53a5802ffb9.png)
物流金融的实施方式
指银行与借款人(出质人)、 保管人(仓储公司)签订合作 协议,以保管人签发的借款 人自有或第三方持有的存货 仓单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办 理贷款的信贷业务。
仓单 质押
开证 监管
动产 质押 保兑仓
物流金融的实施方式
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 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 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开证 监管
动产 质押 保兑仓
物流金融的实施方式 指银行为进口商开具立信,进口 商利用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或 出口商购买货物,进口商会向银 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 部分则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 押担保,货物的承运、监管及保 管作业由物流企业完成。
仓单 质押
开证 监管
动产 质押 保兑仓
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分析 物流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必然性与其业务的“多方共赢”的特性
物流金融的分类
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融资 的金融活动.目前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 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 主要是指融通仓融资,基本原理是:生产经营企 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反 担保品存入融通仓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 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过 程中分阶段还款。 物流
相关。
物流金融有两大优点: 1.对融资对象来说,物流金融能有效地解决供应链上资金的薄弱 环节,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2.对融资主体来说,物流金融能够提供丰厚的利润并降低贷款风 险
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分析 一、物流与金融的整合方面 国外:金融机构,如:法国巴黎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纷纷与物流 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有机构成立专门的质押银行。
仓单 质押
开证 监管
动产 质押 保兑仓
物流金融的实施方式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a7fda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7.png)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引导语:物流金融是一项创新型的物流增值服务,它是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的不同,把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为资本流通模式、资产流通模式两种。
资产流通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综合实力、良好的信誉,通过资产经营方式,间接为客户提供融资、物流、流通加工等集成服务。
这种模式中,基本上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完全是由物流企业自己给借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典型的资产流通模式有两种:替代采购模式和信用证担保模式。
资本流通模式是指金融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与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客户和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合作平台,协助中小型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在这种模式中,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向借款企业提供融资,但由物流企业替借款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然后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提供的担保向借款企业提供直接的或间接的融资。
典型的资本流通模式主要有:仓单质押模式、买方信贷模式、授信融资模式和垫付货款模式四种。
1、垫资—代收货款模式1.1、垫资—代收货款模式业务过程垫资一代收货款服务模式是物流公司为供应商承运货物时先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比如一半)给供应商,并且按约定取得货物的运输代理权,同时代理供应商收取货款,采购方在提货时一次性将货款付给物流公司的服务模式。
物流公司在将余款付给供应商之前会有一个时间差,这样该部分资金在交付前就有了一个沉淀期。
简要业务流程如图4-1所示。
(1)物流公司依照供应商和采购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取得货物承运权;(2)物流公司代采购方先预付一定比例货款,获得质物所有权;(3)采购方支付物流公司所有货款并取得货物;(4)物流公司在一定的期限后将剩余货款扣除服务费后支付给供应商。
1.2、垫资—代收货款模式SWOT分析垫资—代收货款业务的SWOT分析,如图4-2所示。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文献综述2300字》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文献综述2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c0fe5d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7.png)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文献综述目录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综述 (1)摘要 (1)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1)一、供应链金融业务界定 (1)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2)三、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研究 (2)四、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措施 (2)五、研究评述 (3)摘要作为整个供应链流程的总和,供应链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终端成品的分销商形成的完整链条。
供应链的财务活动基于整个链中各个公司和贸易商的合作,以便为市场和客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响应“工业发展需求”而诞生的一种新的金融活动形式,在促进商业银行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发展战略只在国有企业转型中进行。
但是,随着银行供应链金融活动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放缓和商业信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风险也暴露无遗。
各种风险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供应链商业金融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研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以及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一、供应链金融业务界定邹小芫和唐元琦率先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将物流金融定义为一种采用相关软件模型开发的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是一种面向金融物流行业的管理流程,并对物流金融涉及领域的相关构成及形式进行了描述,填补了业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问题的空白。
郑鑫,蔡晓云研究了物流金融中的融通仓库的运营模式,得出了这种运营模式给中小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及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经营都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胡跃飞和黄少卿通过对实体企业贸易背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界定,得出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基于相关企业间真实贸易背景及所依托的企业自身的信用情况,通过将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及销售获的资金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同时将企业自身的有效资产作为业务的担保方式,以此来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的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环境下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物流金融环境下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aacf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8.png)
物流金融环境下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物流企业为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现代物流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自动化设备的投入。
因此,物流企业融资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同时,中国物流金融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进行融资的比例很小,这也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融资能力。
如何通过物流金融的方式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成为了一个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环境下的融资模式,以便为实现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更合理的融资途径。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物流企业融资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目前物流企业融资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考虑如何通过物流金融支持物流企业。
2. 物流金融的概念、形式和特点:从宏观角度解释物流金融的概念,详细介绍物流金融的形式和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3. 物流金融中的融资模式:通过文献综述,研究物流金融中的融资模式,从而找到适合物流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4. 探索物流企业的融资模式: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环境下的融资模式,分析其优劣势及应用前景。
五、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环境下的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1. 对于物流企业,可以引导其选择更合适的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企业融资能力。
2. 对于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多适合物流企业的融资产品,丰富物流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在物流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3. 对于政府部门,通过鼓励发展物流金融,可以加强物流行业的融资能力,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六、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物流金融的融资模式,结合物流企业实际情况,探讨物流企业的融资模式,分析其优劣势及应用前景。
595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文献综述定稿(1)
![595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文献综述定稿(1)](https://img.taocdn.com/s3/m/b3569dbfcc17552706220866.png)
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台州杜桥菜场果蔬保鲜为例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物流业的未来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
现代农村物流是物流发展的一个分支,作为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近年来,我国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物流作为其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存在着很多不足: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过高、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等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瓶颈”。
正是基于现代农村物流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农产品物流上来。
从最初的农产品物流研究到现在专门针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研究,足以说明农产品物流金融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为广泛的关注。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物流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很有一段时间了,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产品物流概念的界定方面,上世纪60年代后,研究侧重于物流实证的研究。
J.K.Gigler 等定义了农产品外观和质量两种特征,参与者采取何种策略可以达到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J.K.Gigler[1],2002;Widodo,K.H.,2006[2];Higgins,A.J.,2006[3])。
目前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产品供应链上,主要是针对供应链的设计和优化、供应链参考模型、预测和计划方法、信息共享和补充协调、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协调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集成与重组、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有代表性的有:OmarAhumada 分别从鲜活农产品和非鲜活农产品两方面总结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应用模型(OmarAhumada[4],2009)。
olan,E 等根据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阶段,把农产品供应链划分为哑铃型农产品供应链、T 型农产品供应链、对称型农产品供应链和混合型农产品供应链四种范式Golan,E.等,2003[8])。
K. L. Choy 提出了一个广义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Integrated Logistic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LIMS),将国内外的物流信息服务与物流运作连为一体,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物流系统运营需要,并给出了一个(ILMS)的运行实例(K. L. Choy[9],2006)。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44899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4.png)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韩劲松;高杨;贺晓光【摘要】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扶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可以说,物流金融正处于风险与机遇共存,发展与监管并重的时代.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的研究文献,对国内及黑龙江省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加以分析,提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型.【期刊名称】《物流科技》【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物流金融;融资;供应链金融【作者】韩劲松;高杨;贺晓光【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7.61 研究背景随着物流金融业务在国内的开展,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愈加深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该业务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2012年上海钢贸案、2014年青岛港骗贷案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担保存货管理企业的形象与声誉,制约了我国动产融资的规范与健康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物流与金融等产业互动融合和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全国物流金融网上服务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信贷支持力度;2017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拓展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物流企业发展融资服务方案。
以上节点性事件表明:物流金融的发展正处于风险与机遇共存,发展与监管并重的时代。
因此,梳理、归纳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在国内外研究的学术史及现状,有助于建立适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风险可控、具有现实意义的物流金融业务体系模型及发展策略。
2 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文献国际上,比较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以及非洲(赞比亚)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摘要: 近年来, 物流金融创新在经济实践过程中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回顾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并对其核心思想进行提炼。
文章通过对物流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物资银行;仓单质押;融通仓;物流金融;融资模式;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资本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使得物流和金融这两大行业终于可以结合产生了物流金融这一创新产品。
它的这种跨领域创新模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
它给物资流通带来的巨大影响被学者捕捉到,进而从理论的高度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平台—物流金融。
一、物流金融相关概念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2004)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
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1]。
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
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最早作为物流企业的创新业务,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较高且可抵押的不动产有限, 使得动产融资成为中小企业最为可行的一种融资方式。
随着动产质押融资的发展,2002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罗齐、朱道立等首次提出了融通仓这一概念, 将其定义为“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 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
文章阐述了融通仓的两种运作模式———金融机构授信额度模式和信用担保体系模式。
在模式一中, 由于得到了银行的授信额度, 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向相关企业提供质押贷款业务, 简化金融机构审批程序, 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二、物流金融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1 21世纪前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业务总结开始的,这个时期的典型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相关的研究有: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的设想[3]。
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
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
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1998年4月,时任陕西秦岭曾氏有限金属公司总经理的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4],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
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5],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2.2 2000~2004年物流学兴起,相关于物流业与上述说到的物资银行、仓单质押等业务的研究变的多起来,同时物流金融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融通仓”的研究出现,相关文献研究有:2001年,烟台大学的房绍坤[6];2002年,学者孙宁[7];2003年,东南大学的郑金波[8]等对此进行了研究。
上述业务与物流业发生紧密联系只是近几年的事。
对于保兑仓业务的研究则是基于仓单质押业务而衍生出来的。
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的概念和运作模式,迄今仍有系列成果推出。
2004年, 杭州商学院的郑绍庆就对融通仓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同年,西南财经大学的李静、雷杨又对开展融通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阐述。
融通仓理论成为早期国内物流金融领域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对此后的研究与探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2004~2005年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关健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时物流与金融的接触才慢慢的多起来,相应的研究也多了起来,物流金融登台亮相。
相关研究有: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基础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期望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难题。
此时的物流银行与前面提到的物资银行有着很大的区别;物流银行业务是以产品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抵押或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004 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芃、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2005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朱道立提出了与物流金融相类似的“金融物流”的概念。
因其表达相对没有物流金融准确,后续用者不是很多。
2.4 2005~至今在“物流金融”概念问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丰富了物流金融学的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章的阅读,笔者总结出以下两个大方向:2.4.1 围绕物流金融自身的研究,例如:2006年,北京城市学院的李金恒关于物流金融的学科研究[9];2007年,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谢鹏关于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10],提出了三种运作模式:仓单质押模式、保兑仓模式、物流保理模式;2008年,武汉理工大学的周明关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的研究[11];2010年,刘正毓关于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12]。
说这是关于物流自身的研究是指,其主要围绕物流金融这个新兴名词意义及其衍生涵义而做的相关研究,而第二部分则是物流金融结合不同企业、不同技术等进行的研究,更趋向于实际运用的研究,在此为了方便区别称之为物流金融的派生研究。
2.4.2 物流金融的派生研究这里说到的派生研究主要关于物流金融的实际运用的研究,如:陈祥锋、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金融物流的概念,尝试从物流金融提供者的角度转换到物流金融的客户角度来开展分析;2006 年, 徐明川副教授运用了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理论, 在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出现的四种组合寻找均衡点, 从而揭示出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的最佳选择;2007 年, 山东大学的彭志忠教授等人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黄涛(2007)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机理的探讨[13];2010年,西南财经大学的唐洋、王静对UPS成功物流金融模式的探讨[14]。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运用领域的不同,现在既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不足与展望:1、国内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从定性方面对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以及风险进行阐述,而缺少定量方面的研究;2、在质押过程中,仓单标准化的建立,运作模式的流程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3、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可待进一步研究;4、对比国内外学者研究,可发现,国内物流金融所体现的作用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等难题,而国外物流金融的运用多在大型企业的物流中使用,用于进一步挖掘物流领域的利润。
两者的出发点有所不同,可能对物流金融涉及的主体影响有所不同,可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做相应研究,以便我国物流金融业更好发展。
四、结语该研究综述基于网络条件和文献资料的限制,虽然尽可能的做到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文献,依然会有所疏漏,而且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物流金融研究这个新宠儿,会如雨后春笋般增多。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物流金融的研究,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最新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物流金融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1]邹小芃,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04,(5):20.[2]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l1—14.[3]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3).[4]任文超:物资银行及其实践[J].科学决策,1998(2).[5]张平祥,韩旭杰:粮棉油贷款仓单质押的意义与建议[J].济南金融,1997.(6)[6] 房绍坤:论仓单质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4).[7]孙宁: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要点[J].农村金融研究,2002(3).[8]郑金波:仓单质押的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5).[9]李金恒: 物流金融的学科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10]谢鹏: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11]周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12]刘正毓: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建材,2010(3)[13]黄涛: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机理[J].物流经济,2007(7)[14]唐洋、王静:UPS成功物流金融模式的探讨[J].大众商务,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