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检验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2020年整理).pptx

合集下载

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检验:分析检验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的生物效应指标变化。

生物材料:是人体体液(如血液)、排泄物(如呼吸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脏器等的总称。

生物标志物: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变化。

分为三类: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接触性标志物:生物体内可分析测定的有害物质,代谢产物,以及他们同生物体内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中间物效应性标志物:那些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他生物学变化敏感性标志物:生物体内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生物转化: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生物接触限值(BEL):大体相当于健康人吸入接触最高允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水平。

尿液可分为全日尿,晨尿,定时尿和随时尿。

生物半减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里量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代谢半减期。

一、检验方法的一般要求:1.方法的一般要求1)灵敏度选择符合生物监测的基本要求2)操作简便3)试剂易得、价廉4)效率高5)符合国情,易推行、推广2.选择和建立生物检测方法必须考虑的因素:1)被测成分①溶解性,稳定性②含量水平高g/L水平低ug/L二、方法研制准则的基本内容1.取样、运输、保存的原则1)取样:(1)容器工具材质不干扰测定(2)取样的操作要防止污染(3)取样时间根据半减期判断决定(4)取样的体积尿液>=50ml 静脉血>=5ml末梢血500ul2) 保存时间:一天,三天,一周,两周一般只要求两周3)运输过程:保证分析物稳定,必要时要冷藏和冷冻运输4)防腐剂(尿)和抗凝剂(血)2.样品预处理原则1)尿液浓度按比重校正尿标准比重1.020,>1.030及<1.010的尿液应弃去2)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干扰(1)测定无机物时①用稀释液稀释后测定②混合酸消化(2)测定有机物成分:先水解,再分离(3)回收率>=75%3.制定分析方法的程序1)分析条件选择、优化2)确定检出限(1)影响检出限的因素:试剂的纯度,仪器的工作状态,电源稳定性光源的温度变化、污染等不可控制的因素。

生物材料检验(2020年整理).pdf

生物材料检验(2020年整理).pdf

103页,1.苯的监测指标有哪些?哪些是有特异性的?答:反,反-黏糠酸(t,t-MA)和苯琉基尿酸(S-PMA)是苯在机体内具有较强特异性和较高敏感性的代谢产物,与低水平苯暴露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是较理想的职业苯接触生物标志物。

尿酚仅适合作为群体苯接触程度的生物监测指标(非特异性)。

呼出气中苯可以作为职业接触苯的确证实验。

2.尿中黏糠酸和苯琉基尿酸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简述最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答: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原理终末呼出气样品(肺泡气)收集在50 ml呼出气采集管内,用氮气将样品吹入活性炭管内,使样品中苯吸附在活性炭上。

280 ℃热解吸,氮气将释出的苯带入FFAP柱(改性的聚乙二醇)中,FID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2.注意事项(1)采样应在无污染的室内进行;(2)当回收率低于75%时,应检查是否需要更换活性炭。

活性炭在分析前应按热解吸的条件活化一定时间,以除去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机物。

(3)正己烷、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环己酮等均不干扰苯的测定。

3.甲苯和二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说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生物指标是非特异性的?答:终末呼出气中的甲苯和二甲苯均为特异性生物监测指标,尿中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非特异性监测指标,甲基马尿酸是一个较特异性的监测指标。

正常人尿中也含有马尿酸,但其含量水平因个体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有膳食及某些药物摄入(水杨酸类药物),另外,接触乙苯、苯乙烯、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等有机物也会使人尿中马尿酸含量增高。

4,简述监测尿中1-羟基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意义及常用的方法?答:1-羟基芘是芘的代谢产物,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水平,它不仅与环境空气中芘的浓度有良好的正相关,而且与BaP有很好的正相关,因此人尿中1-羟基芘是多环芳烃一个灵敏有效的生物监测指标。

生物材料检验 课件

生物材料检验 课件

• 为制订相关卫生标准、参考值和生物接触限值
等提供科学依据。
5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
测其中毒物或其代谢物的含量,或由 它们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 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 影响。
6
生物材料检验是生物监测的重要组成
部分,生物监测需要通过生物材料检 验来实现。
7
生物监测与职业环境监测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强调空气、水等生产环境中毒物的含量
水平,估计毒物进入体内的接触水平, 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不能反映不同劳动强度、接触时间、接 触频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所致的实际体 内负荷。
8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
血/气分配系数(blood/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
平衡时,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肺泡气中
的浓度之比,对每种气体或蒸气是一 个常数, 即血/气分配系数。
系数愈大,该气体或蒸气愈易进入血
液,且达到饱和的时间愈长,易吸收。
39
e.g. 血/气分配系数:
CS2 : 5 苯: 6.85 甲醇:1700
12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 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形 成的代谢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 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 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 断等。
13
WHO 1993年定义为:
几乎包括了反映环境因素 (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与 生物系统(人体)之间相互所用 的所有指标。

生物材料检验按题型整理(精品文档)_共5页

生物材料检验按题型整理(精品文档)_共5页

单选——24 x 1.5分=36分1. 在接触毒物时混合呼出气中毒物浓度高,在停止接触后,末端呼出气毒物浓度高。

(取样考虑)2. 班前:进入工作岗位前1h;班中:开始工作后2h至下班前1h;班末:下班前1h内;班后:下班后1h内。

3. 尿样比重低于1.010g/ml或高于1.035g/ml的尿样,肌酐浓度小于0.3或大于3.0g/L的尿样,都重新采样测定。

4. 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中矿物化法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破坏,其中湿消化法最常联用:硫酸、硝酸、高氯酸。

5. 正常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正态近视法、百分位数法。

6. 有些组分在血中的含量在一天内并非恒定不变,如血清铁在早晨6时最高而在晚上21时至22时最低。

7. 二硫化碳的生物监测指标:班末尿中TTCA、终末呼出气中二硫化碳。

8.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和维生素e一起能阻断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可抗肿瘤。

缺硒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

检验尿硒和血硒可以了解它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蓄积水平。

9. 芳香烃分类: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

单环芳烃有苯及其同系物、苯基取代的不饱和脂烃。

多环芳烃有联苯和联多苯环芳烃、多苯代脂肪烃环芳烃以及稠环芳烃。

10. 尿酚和呼出气中苯的含量为苯接触监测指标。

尿酚不能用作确认苯接触指标是因为:当尿酚值大于10mg/L时,提示有苯的接触,但正常人尿酚水平为2~18mg/L,平均5~18mg/L。

由于个体差异大,尿酚仅适合作群体接触程度的监测指标,又由于接触苯酚时尿酚的浓度也会升高,故测定呼出气中苯作为确认实验。

11. 肝微粒体上的细胞色素P450(cytP450)至少有6种同工酶,其中2B和2E与苯代谢有关。

12.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家协会ACGIH规定接触苯时尿中总酚的生物接触指数为50mg/L(班末)。

规定班前呼出气中苯的生物接触指数为0.42mg/m3。

13. 采集:呼出气样品应采集接触苯后次日班前的终末呼出气(肺泡气)。

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氟主要由尿液排出
生物监测指标:血清氟、尿氟
尿样、
血样、
发样
血清氟的测定与尿氟的测定方法相同,常采用标准加入法和标准曲线法
1.氟离子选择电极
原理:
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将电极插入待测溶液后组成化学原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电池电动势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通过测定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电池电动势,求出氟离子浓度
注意事项:
铅测定中选用4%磷酸二氢铵和6%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
镉测定中选用2%磷酸氢二胺(含1%硝酸)作基体改进剂,也可采用氯化钯与硝酸镁作基体改进剂使灰化温度提高从而降低基体干扰.装有塞曼效应或自吸效应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均能正确扣除背景,但对于装氘灯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就可能无法扣除背景

淡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镉的化学性质与锌相似
食物、饮水、药物均可摄入铝
1989年将铝列为食品污染源加以管理
血清铝
发铝

强烈亲硫性,实验室常用硫黄处理散落的汞滴,
氯化汞,俗称升汞,有剧毒
各种形态的汞均有毒性,
金属汞以蒸气形态通过呼吸道吸收,
无机汞和有机汞化合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
毒性:有机汞>无机汞
尿汞(可作为近期接触指标)
血汞
1.尿样
2.血样(肝素抗凝)
原理同上。
检出限:锰0.2μg/l,铬0.54μg/l,镍1.42μg/l,铝3.0μg/l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发锰、铬、镍)
原理: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激发光源,试样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矩中,试样组分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能量。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故根据特征光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元素含量不同时,发射光的强弱也不同,据此可定量

生物材料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复习资料《生物材料学》复习资料1.生物材料,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复合材料的概念生物材料:一种用于植入或与活体系统结合的无药理学和无生命性质的物质,包括所有植入人体体内且与体内组织直接接触并起到某一特定作用的材料。

生物惰性材料:是指一类在生物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或仅发生微弱化学反应的生物医学材料,主要是惰性生物陶瓷类和医用金属及合金类材料。

生物活性材料:是一类能与周围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生化反应的生物医学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指那些被植入人体以后,能够不断发生降解,降解产物能够被生物体所吸收或排出体外的一类材料。

生物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用材料。

2.一种用于植入或与活体系统结合的无药理学和无生命性质的物质天然材料:胶原、纤维蛋白、甲壳素、壳聚糖合成材料: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己内酯(PCL) 聚羟基烷基酸酯(PHA)3.包括所有植入人体体内且与体内组织直接接触并起到某一特定作用的材料4.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肌体发育过程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组装形成高度水合的凝胶,其中存在于各种纤维的网络。

5.材料与活体系统相互作用(1)材料反应:即活体系统对材料的作用,包括生物环境对材料的腐蚀、降解、磨损和退化,甚至破坏。

(2)宿主反应:即材料对活体系统的作用,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如:炎症、细胞毒性、过敏等。

6.生物相容性的定义,分类,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相容性: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生物体对植入材料会产生生物学反应以及植入材料应该产生有效作用的能力,用以表征这种生物体与生物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行为就是生物相容性。

(1)血液相容性:与血液接触的材料应无溶血作用、不能破坏血液组成、不能有凝血作用和形成血栓。

(2)组织相容性:(1)植入材料不能对周围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不能诱发基因病变和组织致畸;(2)植入体周围组织不能对材料产生强烈腐蚀和排斥反应。

2020年整理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知识点.pptx课件

2020年整理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知识点.pptx课件
无机盐: 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 形或 O 形腿),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碘 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 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 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 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 生 素 D—— 佝 偻 病 、 骨 质 疏 松 症 牛 奶 等 43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 (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 生理活动。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 、 花丝)。
学海无涯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 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 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 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2020年整理)高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pptx

(2020年整理)高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pptx
2、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核 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DNA 和 RNA 各含 4 种碱基,4 种核苷酸,细胞生物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 核苷酸数为 8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
8%的盐酸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
无机物 无机盐
色有机化合物)
0.9%的 NaCl 的作用: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有机物 脂质
3、糖类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化合物的鉴定:
核酸:遗传物质
检测种类 还原糖 脂肪
试剂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苏丹Ⅲ
颜色反应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糖类 C、H、O
单糖 二糖 多糖(单位
有 氧 呼 吸 反 应 式 :C6H12O6 + 6O2 6酶CO2 + 6H2O + 能 量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的过程
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C6H12O6 2C3H6O3( 乳 酸 )+ 少 量 能 量
5、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 气的过程

(4-12章)生物材料检验复习总结资料.doc

(4-12章)生物材料检验复习总结资料.doc

生物材料检验4T2章光度值与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定量。

注意事项:铅测定中选用4%磷酸二氢镀和6%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镉测定中选用2%磷酸氢二胺(含1%硝酸)作基体改进剂,也可采用氯化耙与硝酸镁作基体改进剂使灰化温度提高从而降低基体干扰.装有塞曼效应或自吸效应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均能正确扣除背景,但对于装氛灯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就可能无法扣除背景1 .采集静脉血于枸椽酸钠抗凝的抗凝管中,2採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同上。

检出限:锚0.2|jg/l ,铅0.54pg/l ,镖1.42pg/l ,铝3.0pg/l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发锚、铅、镖)黄色双原子气体无机氟化合物大多都能溶于水有机氟化合物则不溶于水氟化物大部分是剧毒物质种途径摄入,目前认为,氟是生物监测指标:血机体活动中一种必需的微量元清氟、尿氟素覲化氢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尿中硫氧酸盐CN-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血样、发样准曲线法1•氟离子选择电极原理: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 )为参比电极,将电极插入待测溶液后组成化学原电池。

在一定条件下,电池电动势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通过测定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电池电动势,求出氟离子浓度注意事项:用TISAB控制测定溶液PH为5.0~5.5电极电位受温度影响,因此保持待测试液与标液温度一致尿中硫氧酸盐的测定1.毗唳・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尿样原理:在微酸性条件下,尿中硫氧酸盐和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氧。

氯化氧使毗味环裂开,产生戊烯二醛。

戊烯二醛与巴比妥性液体。

甲苯二甲苯:尿中甲基马尿酸、呼出气中二甲苯2、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的测定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可在衍生成酯后用GC测定或HPLC测定蒸气态乙苯经呼吸道进入人乙苯无色透明,具有甜味和汽油芳香气味的易挥发性液体。

体,小部分以原形由呼出气排出,大部分代谢为扁桃酸(苯乙醇酸MA )和苯乙醛酸后由尿液排出。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第一章绪论1、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人体体液(如血液)、分泌物(唾液、乳汁、汗液)、排泄物(如呼出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脂肪组织)等的总称。

2、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检验方法的科学。

3、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测其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4、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强调空气、水等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5、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一般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形成的代谢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断等。

可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①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信息。

②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它生物学变化。

如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中毒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各项肝肾功能检查指标等。

③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关于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指机体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

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6、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对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浓度范围,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生物材料检验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

生物材料检验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

生物材料检验:分析检验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的生物效应指标变化。

生物材料:是人体体液(如血液)、排泄物(如呼吸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脏器等的总称。

生物监测:定期地检测其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他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水平。

生物标志物: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变化。

分为三类: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接触性标志物:生物体内可分析测定的有害物质,代谢产物,及他们同生物体内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中间物。

效应性标志物:那些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他生物学变化。

敏感性标志物:生物体内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

生物转化: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生物接触限值(BEL):大体相当于健康人吸入接触最高允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水平。

正常参考值:指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和无疾病的健康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某种成分的含量生化指标值。

精密度:指同一人用同一种方法重复分析同一均匀样品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生物半减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里量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代谢半减期。

------------------------------------------------------------------方法研制的基本内容:1.采样、保存、运输原则;2.样品预处理;3.制定分析方法的程序:1)测定条件选择:方法选定后,先从灵敏度及选择性两方面优选分析条件,确定线性范围;2)确定检出限:①影响因素:试剂的杂质、仪器的工作状态、电源稳定性、光源的温度变化和污染等,是不能控制的因素;②检出限的确定:用统计学的方法;一般方法以空白值的3倍标准差计算;色谱法以3倍噪声水平计算;检出限应<0.3倍生物接触限值;③表示方法:以分析溶液中分析物的浓度或以分物的绝对量表示;用尿或血液中浓度表示,注明分析时的取样体积;3)精密度:确定方法:按标准曲线的范围取高、中、低三种浓度,每种浓度分析2~3个样品,求均值,确定不同浓度的精密度;要求:标准溶液各点重复测定6次的变异系数应<10%;4)准确度:测定方法:①分析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国家标准物质各一组,测定值应在标准值的不确定范围内;②用接触值样品加标回收率表示,做高、中、低三种浓度,现场样品浓度与加标的水平要接近,回收率的计算应以标准溶液为标准,判断标准为回收率>75%,当均值>105%时,则有系统误差,要找出原因并解决;回收率=(测得量-本底值)/加标量×100(全程回收率包含样品处理过程);③同时用本方法和另一个不同原理的经典方法对照测定高、中、低浓度3组各6个样品,各自求均值,各组相对误差应<10%;5)干扰实验:干扰物质采自环境空气中的共有物或生物样品的基体或其他成分,对此干扰在实际存在浓度下实验,再说明其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者要改进方法;6)样品稳定性4.验证实验;5.现场应用:观察方法的实用性;先观察检出率,再观察检测结果与环境污染的符合程度,用时取非接触者样品做对照,最好做数十例。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知识点(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检验、生物监测、正常值、生物接触限值的定义;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是生物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尿液、呼出气)、毛发和试验动物脏器组织的总称。

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是研究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分析测定方法。

生物监测是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导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监测评价的是毒物的内剂量水平。

环境监测强调空气、水等生产环境中毒物的含量水平,估计毒物进入体内的接触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该是相关的。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供评价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基础资料。

正常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是指正常人(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生物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

常通过对某地区的正常人抽样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取95%上限值( 职业接触只引起升高的时候)或97.5%和2.5%上下限之间值(过高或过低均有一定的危害的时候)。

(本底值)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对生物材料(尿、血、呼出气)中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生物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范围。

其值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2.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选择原则: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稳定性好;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3.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分类生物材料检验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原形的检验:(2)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的检验:(3) 生物效应指标的检验:4.生物样品的选择原则(1)选用的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浓度与环境接触水平或与健康效应有剂量相关关系;(2)样品和待测成分(指标)足够稳定以便于运输和保存;(3)采集生物样品对人体无损害,能为受检者所接受。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第一章绪论1、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人体体液(如血液)、分泌物(唾液、乳汁、汗液)、排泄物(如呼出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脂肪组织)等的总称。

2、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检验方法的科学。

3、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测其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4、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强调空气、水等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5、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一般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形成的代谢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断等。

可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①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信息。

②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它生物学变化。

如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中毒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各项肝肾功能检查指标等。

③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关于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指机体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

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6、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对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浓度范围,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生物材料检验各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各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是生物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尿液、呼出气)、毛发和试验动物脏器组织的总称。

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是研究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分析测定方法。

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对生物材料(尿、血、呼出气)中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生物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范围.其值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生物标志物可为三类:1.接触性生物标志物2.效应性生物标志物3.敏感性生物标志物.二生物材料检验方法的一般要求1、选择或者建立生物材料检验方法时,必须考虑样品和待测成分的理化性质,特别要注意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水平和共存成分对测定的影响。

2、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和准确度有较高的要求。

3、自动化程度、分析操作难易程度、试剂易得性、分析周期和成本等因素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三、毒物代谢一般机制和排泄途径(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环境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和胃肠道进入人体,而作业环境中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前两种途径进入人体.血/气分配系数:空气中有毒气体或蒸汽中的浓度可与血液中的浓度达到平衡,平衡时在血液中浓度与肺泡气浓度之比,对每种气体或蒸汽是一个常数即血/气分配系数.意义:血/气分配系数越大表示该气体或蒸汽越易进入血液,而且达到饱和的时间越长。

呼出气有混合呼出气和终末呼出气两种。

影响呼吸道对毒物吸收的因素1、血/气分配系数2、呼吸深度与速读3、血液循环速度4、气温、气湿,有无其他溶剂共存等都将影响呼吸道对毒物的吸收量。

表皮屏障不完整可加速毒物经皮肤吸收。

一般外源性化合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扩撒作用,胃肠道中外源性化合物的吸收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胃肠蠕动频率和外源性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

《生物材料检测》PPT课件

《生物材料检测》PPT课件

PTP课件
20
1.尿样的收集
• (1)某些物质随尿液排出无规律性,一日 间不同时间尿中排出的量波动较大,在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测定目的、要求和 条件,收集随机尿样、晨尿或全天(24小 时)尿样进行分析;
PTP课件
21
l 随机尿样:收取方便,但由于尿中待测物的浓 度波动较大,分析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PTP课件
8
2.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选择原则
• 以化学物质的代谢动力学和监测目的为 基础,根据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情况选择指标,要求所选择的 指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接触 剂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PTP课件
9
四、生物材料检验结果的判定
• 目前多采用与正常值或生物接触限值相比较 进行判定。
• (1)比重校正法:将尿中被测物浓度校正为标 准比重(我国规定尿样的标准比重为1.020))下的 浓度,校正公式为:
PTP课件
25
C 校 = C1.021 0 .00C 0K d1.000
式中C校--经校正后尿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 C--测得的尿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 1.020--为我国采用的尿的标准比重;’ d--实际测得的尿样比重; K--校正尿比重到1.020的系数。
PTP课件
30
• 在采集静脉血时要避免污染,防止溶血, 对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先用水洗净。采集 末梢血时,不得用力挤压采血部位,要 尽量让其自然流出,并弃去第一滴血, 避免因组织液渗出将血液稀释。
PTP课件
31
(三)、呼出气 1.呼出气作为生物检测样品
• 挥发性毒物经呼吸道进人机体后,在 肺泡气与肺部血液之间达到血气两相平 衡,即挥发性物质在肺泡气相的分压和 在肺末端毛细血管血液中的分压是相等 的。因此,对呼出气或肺泡气中挥发性 物质进行分析,可反映人体的摄入水平 和环境空气中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测定条件选择:方法选定后,先从灵敏度及选择性两方面优选分析条件,确定线性范围; 2) 确定检出限:①影响因素:试剂的杂质、仪器的工作状态、电源稳定性、光源的温度变
化和污染等,是不能控制的因素; ②检出限的确定:用统计学的方法;一般方法以空白值的 3 倍标准差计算;色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 3 倍噪声水 平计算;检出限应<0.3 倍生物接触限值; ③表示方法:以分析溶液中分析物的浓度或以分物的绝对量表示;用尿或血液中浓度表示,注 明 分析时的取样体积;
生物半减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里量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代谢半减期。 -----------------------------------------------------------------方法研制的基本内容: 1.采样、保存、运输原则; 2.样品预处理; 3.制定分析方法的程序:
--------------------------------------------------------------------3.确定生物监测指标的依据:
1.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2.个体差异 3.剂量—反应关系 4.生物检测指标选择基本要求:
1
学海无 涯
①特异性好;②剂量-效应关系(决定性依据);③稳定性好;④有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5.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3.毒物在人体内生物转化: ①属于质的变化;②只能取稳定代谢产物;③存在数量关系,但差异大;④是动态过程 4.毒物排泄途径:①主要经肾脏滤过后随尿液排出,易代谢的有机毒物以结合状态从尿中排出;②部分经胆汁进 入肠道,随粪便排出;③气态和挥发性物质通过呼出气排出,血中有的挥发性物质,则呼出气中一定有;
3) 精密度:确定方法:按标准曲线的范围取高、中、低三种浓度,每种浓度分析 2~3 个样品,求均值,确定不同 浓度的精密度;
要求:标准溶液各点重复测定 6 次的变异系数应<10%; 4) 准确度:测定方法:①分析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国家标准物质各一组,测定值应在标准
值的不确定范围内; ②用接触值样品加标回收率表示,做高、中、低三种浓度,现场样品浓度与加标的水平要 接近,回收率的计算应以标准溶液为标准,判断标准为回收率>75%,当均值>105%时, 则有系统误差,要找出原因并解决;回收率=(测得量-本底值)/加标量×100(全程回收率 包含样品处理过程); ③同时用本方法和另一个不同原理的经典方法对照测定高、中、低浓度 3 组各 6 个样品, 各自求均值,各组相对误差应<10%;
5.个体差异:帮助检出特殊敏感人群或耐受人群
第二章 生物材料检验样品的采、保存和预处理
1.尿液 1) 种类:全日尿、晨尿、随机尿、定时尿(除全日尿外,其他测定结果均需要校正)
2) 采集:检测金属离子和无机化合物尿样,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采样前,容器用 3%硝酸浸泡过夜,再用 纯水清洗干净;检测有机化合物尿样,用玻璃或铝合金容器;尿样采集量应大于 50ml;对于检测挥发性 待测 物的尿样,采样时应将采样容器充满。
1.吸收 2.体内分压和贮存 3.生物转化 4.排出 6.检验指标的选择与分类:
1.选择的基本要求: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稳定性好,有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2.生物材料检验指标分类: 1. 化学物原型 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不进行生物转化或转化速度很慢 。缺乏毒物代谢动力学资料。代谢物在体
内没有特异性
5) 干扰实验:干扰物质采自环境空气中的共有物或生物样品的基体或其他成分,对此干扰在实际存在浓度下实验 , 再说明其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者要改进方法;
6) 样品稳定性 4.验证实验; 5. 现场应用:观察方法的实用性;先观察检出率,再观察检测结果与环境污染的符合程度,用时取非接触者样品做
对照,最好做数十例。
2.化学物质代谢物 3.生物效应指标 7.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 1. 稀释法:常用稀释剂:稀硝酸(尿),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的水溶液(正丁醇,乙酸乙酯)常用机体改进剂: 硝酸盐和磷算盐。
2.酸提取法:用硝酸,盐酸,三氯乙酸等酸溶液直接从样品中提取带侧成分。 8.有机物分析样品的预处理:
1.顶空法 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特别适宜于生物材料样品中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2.溶剂萃取法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为主、皮肤黏膜、胃肠道 呼吸道:①固体物质:溶解是吸收的前提;②气态物质:与血/气分布系数有关 皮肤:一般有许多农药和三硝基甲苯 2.毒物在人体分布的途径:①体内毒物的存在形式大多为结合形式;②血液中毒物或其他检测物也并非均匀分布 , 并不与体内储蓄量或尿中排出量平行,常反映新近吸收量或机体软组织的水平;③一般脂溶性有机物及卤代烃 会储 存在脂肪组织中;
学海无 涯
生物材料检验:分析检验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的生物效应指标变化。 生物材料:是人体体液(如血液)、排泄物(如呼吸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脏器等的总称。
生物监测:定期地检测其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他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水平。 生物标志物: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变化。分为三类: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接触性标志物:生物体内可分析测定的有害物质,代谢产物,及他们同生物体内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中间物。 效应性标志物:那些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他生物学变化。 敏感性标志物:生物体内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 生物转化: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生物接触限值(BEL):大体相当于健康人吸入接触最高允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水平。 正常参考值:指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和无疾病的健康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某种成分的含量生化指标值 。 精密度:指同一人用同一种方法重复分析同一均匀样品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