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考试学习)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题及答案
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答:地震动的主要特征可通过地震动的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这三个要素密切相关。
2、地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3、地震波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4、地震按成因分为哪几类?答: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和陷落地震。
5、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为哪几类?答:地震按震源的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6、构造地震的成因假说有哪几种?答:主要有板块构造运动假说和断层假说。
78震源:地壳岩层发生断裂破坏、错动,产生剧烈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
震中距:地面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面某点至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
9、地震波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答: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包含体波和面波。
体波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它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
面波是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它有瑞雷波和乐甫波两种形式。
实际地震时记录到的地震波可以看出,首先达到的是(纵波),接着是(横波),(面波)达到的最晚。
10、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答: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1、什么是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多遇烈度和罕遇烈度烈度与基本烈度的关系怎样?答:多遇烈度:发生概率最多的地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烈度值。
相当于基本烈度-1.55度。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工程结构抗震题库及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样卷A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地,请填在括号中)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地距离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A.40米以上地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地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地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地多高层建筑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4. 9度区地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C )A.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B. 0.85(GK+Qk)C. 0.75(GK+0.5QK)D. 0.85(GK+0.5QK)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A )A.T1↓,Fe↑B.T1↑,Fe↑C.T1↑,Fe↓D.T1↓,Fe↓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地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地1/4 B.柱宽地1/8 C.梁宽地1/4 D.梁宽地1/8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地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CA.较大地初始刚度B.较高地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地延性D.较小地自振周期T1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薄弱层地位置为(D )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地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11.场地特征周期Tg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地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地 ( D )A .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 .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 . 可提高砌体地抗剪强度D .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地破坏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地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地负弯矩进行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地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二.填空题 (每题 2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震源在地表地投影位置称为 震中 ,震源到地面地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2、某一场地土地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地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地场地类别为 Ⅲ类场地 .3、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房屋高度 和 结构类型 查表采用不同地抗震等级.4、某地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 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 9度 .5、框架结构防震缝地宽度不小于 70 mm.6、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地总高度不宜超过21 米,层数不宜超过7 层.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地地面振动2、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地烈度值3、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地组合值之和4、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地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地关系曲线5、地震影响系数α: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地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6、鞭稍效应:突出屋面地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地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四.简答题(共3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试述纵波和横波地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地影响?(6分)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1分)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分)2、工程结构抗震设防地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7分)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地严重破坏(1分)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地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对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保证必要地强度可靠度,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1分);对结构进行弹性变形验算,控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满足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中震可修)(1分);通过合理地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大震不倒)(1分)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地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地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分)3、什么是地基液化现象?影响地基液化地因素?(6分)饱和砂土或粉土地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地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身地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地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地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地现象.(3分)影响因素: 土层地地质年代,土地组成,土层地相对密度,土层地埋深地下水位地深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3分)4、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7分)(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地先后顺序,形成合理地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地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地变形能力(3分)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地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地节点外),柱端组合地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b c c M M η其中c η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2分)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地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地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地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Gb nr b l b vb V l M M V ++=η 对一、、二、三级框架柱,柱端截面组合地剪力设计值调整为:nr c l c vc H M M V +=η (2分) 5、什么叫轴压比?为什么要限制柱地轴压比?(4分) 轴压比:cc A f N n = 柱组合地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地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和 (2分)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地重要因素,受压构件地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为保证延性框架结构地实现,应限制柱地轴压比(2分)6、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4分)(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地要求.(1分)(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1分)(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地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地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地刚度要求.(2分)四、计算题(21分) 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地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每层层高皆为4.0m ,框架地自振周期;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结构地阻尼比为,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Fi 及各层层剪力Vi.(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033.008.0028.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 (3分)kN 2040)12001200(85.0eq =+=∑=G C G (3分)kN 32.672040033.0eq 1Ek =⨯==G F α (3分)(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地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56.04.04.14.1028.11=⨯=>=092.001.0028.108.001.008.01=+⨯=+=T n δ(2分)kN 2.632.67092.0Ek n n =⨯==∆F F δ(1分))1(n Ek 1111δ-=∑=F H G H G F nj j jkN 37.20)092.01(32.67812004120041200=-⨯⨯+⨯⨯=(3分) n n Ek 1222)1(F F H G H G F n j jj∆+-=∑=δ kN 95.462.6)092.01(32.67812004120081200=+-⨯⨯+⨯⨯=(4分) (3)求层间剪力 kN 32.6795.4637.20211=+=+=F F V (1分)kN 95.4622==F V (1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地振动以波地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地等级;(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地尺度;(4)震中:震源在地表地投影;(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地水平距离;(6)震源:发生地震地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地垂直距离;(8)极震区:震中附近地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地地区;(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地点连成地曲线;(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地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地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地趋势,使孔隙水地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地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12)结构地地震反应:地震引起地结构运动;(13)结构地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地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乘积;(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地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地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地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地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地地震烈度.(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地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地地震烈度.(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地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地地震.(21)设防烈度(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地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地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4)鞭梢效应;(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地重力性质地荷载,为结构构件地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地85%;(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9)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地设计要求;(3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地部件二、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4.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5.纵波地传播速度比横波地传播速度(快).6.造成建筑物和地表地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7.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9.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0.建筑地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地(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11.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地影响.12.抗震设防地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3.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14.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15.《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地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地段.16.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17.饱和砂土液化地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18.场地地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19.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地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0.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地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地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21.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22.结构地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地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地弹塑性变形验算).2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地关系.2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地(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25.地震区地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2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地分析.2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28.框架结构最佳地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29.框架体系地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30.结构地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31.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32.(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地重要问题.33.高层钢结构地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34.框架-支撑体系地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35.防止板件失稳地有效方法是限制它地(高厚比).36.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三、判断题1.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2.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X)3.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前进方向相垂直.(√ )4.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X )5.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X )6.纵波地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7.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9.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地表现较差.(√)10.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地增加而减轻.(X )11.地基土地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地静承载力.(X )12.结构地自振周期随其质量地增加而减小,随刚度地增加而加大.(X )13.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地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地可能性也愈大.(√)14.弯曲构件地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地延性. (X)15.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地情况下,对于不同地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16.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地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X)17.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X )18.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X )19.地震时内框架房屋地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X)20.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地延性.(X )21.耗能梁段地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地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X )四、简答题1.抗震设防地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地设计方法是什么?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地抗震安全性能地总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地设防要求,概括起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频度较高、强度较低地多遇地震时,一般不损坏也不需要修理.第二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基本烈度地地震影响时,允许结构部分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或者结构地部分构件发生裂缝,结构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结构地变形和破坏程度发生在可以修复使用地范围之中.第三水准是建筑物遭受预估地罕遇地强烈地震时,不至于发生结构倒塌或危机生命安全地严重破坏.方法:依据三个地震烈度水准,使用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实现.2.建筑场地选择地原则是什么?答:选址时应当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比开始应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在危险地段,不应建造非临时性地建筑物,尤其是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物.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地抗震承载力验算?答:(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地下列建筑物: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基础荷载与上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相当地多层框架厂房.(3)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地建筑.4.影响液化地因素有哪些?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答:(1)土层地地质年代(2)土地组成和密实程度(3)液化土层地埋深(4)地下水位深度(5)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危害: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构件及其节点破坏,使整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型变化处开裂.5.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地主要步骤.答:6.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地底部剪力法地适用条件及计算步骤.答:适用条件:(1)结构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地总高度不超过40M (3)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地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7.什么时候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地影响?答:《抗震规范》规定,8度和9度时地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地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8.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答:对结构物地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地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地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②高度大于150M地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地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地横向排架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地结构.9.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答: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地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地过程.与计算设计地不同:计算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地取值进行结构地抗震验算,而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地抗震薄弱环节,概念设计需要辅以必要地计算设计.10.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答:11.怎样保证框架梁柱节点地抗震性能? 如何进行节点设计?答:节点抗震设计原则:①节点地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地承载力②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地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地传递④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框架柱抗震设计原则: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②在弯曲破坏发生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地抗剪能力③控制柱地轴压比不要太大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地约束箍筋梁抗震设计原则:①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抗剪承载力②梁纵筋去附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地延性和耗能能力③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12.框架结构在什么部位应加密箍筋?答:加密柱端.1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地特点?答:14.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地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1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地?答:16.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地内力和位移?答:17.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地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答:18.如何设计结构合理地破坏机制?答:19.如何进行内力组合?答:20.多层砌体结构地类型有哪几种?答:21.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地作用是什么?答:构造柱地作用:可以部分提高墙体地抗剪强度,大大增强房屋地变形能力.墙体开裂后,构造柱与圈梁形成地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散落,使墙体以滑移等方式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至倒塌.圈梁地作用:与构造柱整浇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约束墙体,提高房屋地整体性及延性,增强房屋地抗倒塌能力.22.在砌体结构地计算简图中如何确定结构底部固定端标高?答:(1)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基础埋置较浅时,取为基础顶面(2)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可取为室外地坪下0.5M处(3)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地全地下室时,取为地下室顶板顶部(4)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半地下室时,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1、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地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地非液化土层地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地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地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地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地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地反应谱,常以a(T),两者地关系为a(T)= Sa(T)/g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地结构,然后对结构地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地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地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地加速度时程曲线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地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强柱弱梁”可有效地防止柱铰破坏机制地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地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地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地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地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地刚度和强度.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地大小?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等级,它以地震释放地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地地震波来确定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地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地后果分类地.震级地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地感觉、器物地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地.7、简述底部剪力法地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地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地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地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地构件应予以计入.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地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比值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地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乘积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地尽端和转角处?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地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地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地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地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地破坏更为严重11、试述纵波和横波地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地影响?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地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地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地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地刚度要求.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地方法可分为哪几类?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地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地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地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地小建筑物地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地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地先后顺序,形成合理地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地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地变形能力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地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地节点外),柱。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参考资料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罕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B)A.10%B.2%-3%C.50%D.63.2%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大小除了与结构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3.在抗震构造措施中,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一定要求,比如,当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B)A.不能低于C60B.不宜超过C60C.不能低于C70D.不宜超过C704.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女儿墙)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D)A.共振B.扭转效应C.主体结构破坏D.鞭端效应5.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6.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下面不是影响烈度的因素是(C)A.震级B.震中距C.基础埋深D.地质构造7.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A)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8.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B)层的建筑规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A.11B.12C.13D.149.“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A)。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C.“小震可修,中震不倒,大震不坏”D.“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可修”10.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C)A.建筑物类型B.行政区划C.离震中的距离D.城市大小11.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B)A.体波B.纵波C.剪切波D.面波12.为保证结构‘小震不坏’,要求结构具有(B)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13.关于设防烈度的说法中,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14.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C)A.多层砌体结构的楼盖类型决定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形式B.多层砌体结构的横墙间距越大.数量越少,破坏越严重C.构造柱和圈梁可以不相连D.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内必须设置一根钢筋15.《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A)A.70%,且不宜小于70mmB.60%,且不宜小于70mmC.80%,且不宜小于70mmD.90%,且不宜小于70mm16.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B)。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c 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 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n=N/f c A 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 频谱特征和 强震持时 。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γ=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 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 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 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和 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wk w w Evk Ev Ehk Eh G 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
27、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60 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结构的影响。
28、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框架梁 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 是第二道防线。
29、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5 倍。
3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31、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
32、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定稿版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c 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之南宫帮珍创作二、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出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当地震烈度,超出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取分歧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15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资料强度尺度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 程 结 构 抗 震 习 题 答 案 一、 填空题1、 构造地震为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
2、 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 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3、 《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________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 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和 __________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 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 n=N/f C A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_____ 。
7、 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 和 强震持时 ________ 。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G=1200kN,第一振型© 12/ © 11=1.618/1;第二振型© 22/ © 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j =_________ 。
9、 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 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11、 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___________ 室外地面以下 500mn 处 _______ 。
12、 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 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________ m 类场地 (中软土) __________ 。
13、 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____________ 惯性力和 _____ 阻尼力 ______________ 。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 c A 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 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200,第一振型φ/φ=1.618/1;第二振型φ/φ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2111221212?= 0、724 。
型参与系数j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9、位于14.S?S??S?SS。
wkGEvkGEwEvEhwEhk?(i)?V(i)/V(i)为第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15、eyy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90525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___________________ 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 ___________ 。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G2=1200kN,第一振型$ 12/ $ 11=1.618/1;第二振型$ 22/ $ 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0、724 _________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________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__________ 川类场地(中软土)_____________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___________ 惯性力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S G S GE Eh S Ehk Ev S Evk w w S wk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y(Q V y(Q/V e(i)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仃、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 度,罕遇地震烈度为9_ 度。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1)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c 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第二振型φ22/φ21=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20、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21、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 21 米,层数不宜超过 7 层;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为 一级 ,设计基准期为 80年 ;23、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用 反应谱 理论计算,桥台应采用 静力法 计算;24、位于常水位水深超过 5m 的实体墩桥,抗震设计时应计入地震动水压力;2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和8度分别不小于 10% 和 13%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26、当判定台址地表以下 10米 内有液化土层或软土层时,桥台应穿过液化土层或软土层;27、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60 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结构的影响;28、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框架梁 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是第二道防线;29、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倍;3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 横墙承重 或 纵、横墙共同承重 的结构体系;31、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32、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33、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 判别;34、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 纵P 波和 横S 波,面波分为 瑞雷R 波和 洛夫L 波,其中波速最快的波为纵P 波;35、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时,在 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三、判断题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震源深度 ×3.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4.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5.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7.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8.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9.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期限×10.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刚度中心 ×1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2.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13.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14.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max 165.0αα= ×15.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16.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17、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18、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19、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20、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用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1 √四、选择题1、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Tg之间时,谱曲线为A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2、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的距离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B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C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5、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为CA. 恒载标准值G K+活载标准值Q KB. G K+Q kC. G K+D. G K+7、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有何变化 A↓,F e↑↑,F e↑↑,F e↓↓,F e↓8、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A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9、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10、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11、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C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1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D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3、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14、场地特征周期TgC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1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D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16、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17、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18、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BA.加速度峰值B.地震烈度C.频谱特性D.地震持时19、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20、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21、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D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22、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23、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D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24、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B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C.剪切破坏D.扭转破坏25、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B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6、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A.V P > V S > V L B.V S > V P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27、位于软弱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 A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B.单层框架结构C.单层厂房结构D.多层剪力墙结构28、强剪弱弯是指: B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29、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DA.结构总体延性B.结构楼层的延性C.构件的延性D.关键杆件的延性30、强柱弱梁是指: B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C.柱配筋大于梁配筋31、对于8度以上地区,当墩高大于 B 应在接近地面或施工水位处设置横系梁米 米 米 米32、一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其重要性修正系数为 BC. D.六、 计算题1、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kN 120021==G G ,每层层高皆为,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m /kN 863021=∑=∑D D ;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1求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主振型的正交性2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解1:1计算刚度矩阵m kN k k k /17260286302111=⨯=+=m kN k k k /863022112-=-==m kN k k /8630222==2求自振频率])(4)()[(21211222112121122211122212122,1k k k k m m k m k m k m k m m m --++=ω ])8630(863017260[(1201204)172601208630120()172601208630120[(1201202122--⨯⨯⨯-⨯+⨯⨯+⨯⨯⨯=28.188/47.27=s rad /24.51=ω s rad /72.132=ω3求主振型当s rad /24.51=ω1618.186301726024.5120212112111112=--⨯=-=k k m X X ω 当s rad /72.132=ω1618.086301726072.13120212112212122-=--⨯=-=k k m X X ω4验证主振型的正交性质量矩阵的正交性0618.0000.112000120618.1000.1}]{[}{21=⎭⎬⎫⎩⎨⎧-⎥⎦⎤⎢⎣⎡⎭⎬⎫⎩⎨⎧=T T X m X刚度矩阵的正交性 0618.0000.186308630863017260618.1000.1}]{[}{21=⎭⎬⎫⎩⎨⎧-⎥⎦⎤⎢⎣⎡--⎭⎬⎫⎩⎨⎧=T T X k X 解2:由表查得:Ⅱ类场地,第二组,T g =由表查得:7度多遇地震08.0max =α 第一自振周期g g T T T T 5s,200.12111<<==ωπ第二自振周期g g T T T T 5s,458.02122<<==ωπ1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1T 的地震影响系数:030.008.0200.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第一振型参与系数 724.0618.11200000.11200618.11200000.11200222121111=⨯+⨯⨯+⨯==∑∑==i i i n i i i m m φφγ于是:kN 06.261200000.1724.0030.01111111=⨯⨯⨯==G F φγαkN 17.421200618.1724.0030.02121112=⨯⨯⨯==G F φγα第一振型的层间剪力:kN 17.421212==F VkN 23.68121111=+=F F V2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2T 的地震影响系数:071.008.0458.040.09.0max 9.022=⨯⎪⎭⎫ ⎝⎛=⎪⎪⎭⎫ ⎝⎛=ααT T g第二振型参与系数 276.0)618.0(1200000.11200)618.0(1200000.11200222122122=-⨯+⨯-⨯+⨯==∑∑==i i in i ii m m φφγ于是:kN 52.231200000.1276.0071.01212221=⨯⨯⨯==G F φγαkN 53.141200)618.0(276.0071.02222222-=⨯-⨯⨯==G F φγα第二振型的层间剪力:kN 53.142222-==F VkN 99.8222121=+=F F V3由SRSS 法,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kN 60.44)53.14(17.422222222=-+==∑=j j V VkN 821.6899.823.682222211=+==∑=j j VV2、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kN 120021==G G ,每层层高皆为,框架的自振周期s 028.11=T ;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m /kN 863021=∑=∑D D ;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08.0 s,40.0max ==αg T ,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450/1=e θ;解: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033.008.0028.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kN 32.67)12001200(85.0033.0eq 1Ek =+⨯==G F α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56.04.04.14.1028.11=⨯=>=092.001.0028.108.001.008.01=+⨯=+=T n δkN 2.632.67092.0Ek n n =⨯==∆F F δ)1(n Ek 1111δ-=∑=F H GH G F n j j jkN 37.20)092.01(32.67812004120041200=-⨯⨯+⨯⨯=n n Ek 1222)1(F F H G H G F n j j j∆+-=∑=δkN 95.462.6)092.01(32.67812004120081200=+-⨯⨯+⨯⨯=3求层间剪力kN 32.6795.4637.20211=+=+=F F VkN 95.4622==F V4验算层间弹性位移mm 8.7m 0078.08630/32.671===∆450/1512/14000/8.71<==θ 满足mm 44.5m 00544.08630/95.461===∆450/1735/14000/44.51<==θ 满足3、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kN 100021==G G ,kN 6003=G ,每层层高皆为,层间侧移刚度均为40MN/m,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s 6332.01=T ;Ⅰ类场地,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122.024.06332.030.09.0max 9.011=⨯⎪⎭⎫ ⎝⎛=⎪⎪⎭⎫ ⎝⎛=ααT T g kN 6.269)60010001000(85.0122.0eq 1Ek =++⨯==G F α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42.03.04.14.16332.01=⨯=>=121.007.06332.008.007.008.01=+⨯=+=T n δkN 62.326.269121.0Ek n n =⨯==∆F F δ)1(n Ek 1111δ-=∑=F H G H G F n j j jkN 37.49)121.01(6.269156001010005100051000=-⨯⨯+⨯+⨯⨯=)1(n Ek 1222δ-=∑=F H G H G F n j j jkN 75.98)121.01(6.2691560010100051000101000=-⨯⨯+⨯+⨯⨯=n n Ek 1333)1(F F H G H G F n j j j∆+-=∑=δkN 49.12162.3287.8862.32)121.01(6.269156001010005100015600=+=+-⨯⨯+⨯+⨯⨯=3求层间剪力 kN 6.26949.12175.9837.493211=++=++=F F F VkN 24.22049.12175.98322=+=+=F F VkN 49.12133==F V4验算弹性位移满足规范要求4、简支梁桥,采用柱式桥墩柔性墩,辊轴支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墩的水平抗推刚度为29400kN/m,墩顶一孔梁上部结构重力为2254kN,墩身重力为980kN,墩身重力换算系数为,重要性系数Ci =,综合影响系数Cz =,求墩的水平地震作用;解:桥墩的换算质点重力:kN G G G p sp tp 249998025.02254=⨯+=+=η桥墩的基本周期:s qK G T tp 585.0294008.92499221=⨯⨯==ππ动力系数:769.0585.02.025.22.025.211=⨯=⨯=T β桥墩的水平地震力:kN G K C C E tp h Z I hp 6.1342499767.02.035.00.1=⨯⨯⨯⨯==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
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
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
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
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能量法)、(折算质量法)、(顶点位移法)、(矩阵迭代法)。
27.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和(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两个。
28.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29.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
31.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决定于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塑化过程)。
32.(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3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
3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
35.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3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反弯点法)和(D值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3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38.影响梁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有(梁截面尺寸)、(纵向钢筋配筋率)、(剪压比)、(配箍率)、(钢筋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39.影响框架柱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混凝土强度)等。
40.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41. 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钢筋锚固破坏)和(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
42.影响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柱轴向力)、(直交梁约束)、(混凝土强度)和(节点配箍情况)等。
43.梁筋的锚固方式一般有(直线锚固)和(弯曲锚固)两种。
44.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
45.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包括(节点构造)和(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验算)两方面的内容。
4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
47.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整体刚度)和(每片墙体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
48.楼盖的水平刚度,一般取决于(楼盖的结构类型)和(楼盖的宽长比)。
49.(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50.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形成了(二道防线)的结构体系。
51.防止砌体结构房屋的倒塌主要是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圈梁)等抗震措施方面着手。
52.结构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温度缝)。
53.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54.框架体系的抗侧力能力主要决定于(梁柱构件)和(节点)的强度与延性。
55.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
56.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
57.筒体结构体系可分为(框架筒)、(桁架筒)、(筒中筒)及(束筒)等体系。
58.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
59.支撑构件的性能与杆件的(长细比)、(截面形状)、(板件宽厚比)、(端部支撑条件)、(杆件初始缺陷)和(刚才性能)等因素有关。
60.常用的剪力墙板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等。
61. 框架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柱贯通)型。
62.抗震设防时,柱的拼接应位于()以外,并按()设计。
63.高层钢结构的柱脚分(埋入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和(外露式柱脚)3种。
64.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
65.在单层厂房中,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
66.柱间支撑是(保证厂房纵向刚度)和(抵抗纵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抗侧力构件。
67.结构减震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源输入分为(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68.隔震系统一般由(上部结构)、(隔震层)、(隔震层以下结构)与(基础)等部分组成。
69.隔震支座布置时应力求使(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一致。
70.隔震结构的抗震计算一般采用(时程分析法)法,对砌体结构及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法。
71.耗能减震装置根据耗能器耗能的依赖性可分为(位移相关型)和(速度相关型)等。
1、《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 之间时,谱曲线为( A )
A .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 2、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
算?
( B 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 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 法 ) C.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 1很长(T 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5、地震系数k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 为( C )
A. 0.85(1.2恒载标准值G K +1.4活载标准值Q K )
B. 0.85(G K +Q k )
C. 0.75(G K +0.5Q K )
D. 0.85(G K +0.5Q K ) 7、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 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 有何变化?( A ) A.T 1↓,F e ↑ B.T 1↑,F e ↑ C.T 1↑,F e ↓ D.T 1↓,F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