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与治疗PPT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刺激 性食物,控制盐分摄入
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
建立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倾听与理解: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理解他们的困扰和担忧 提供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鼓励参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避免过度劳累,保 证充足的睡眠和休 息
遗传因素与预防
遗传因素:肌萎缩侧索硬化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 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环境因素与预防
避免接触有毒 物质:如重金
属、农药等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饮食
紧急情况 处理:学 习如何处 理紧急情 况,如呼 吸困难、 吞咽困难 等
THANK YOU
汇报人:
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预防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护理与照护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
症状识别
肌肉无力:四肢无力,行 走困难
肌肉萎缩:肌肉体积减小, 肌肉无力
肌肉痉挛:肌肉抽搐,疼 痛
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 条件,并 排除其他 疾病可能
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导致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 颈椎病: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根压迫,导致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无力、麻木等症状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
家属与照护者的培训与指导
渐冻症的诊断标准
渐冻症的诊断标准渐冻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逐渐失去肌肉控制和活动能力。
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渐冻症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1. 运动神经元受累特点:渐冻症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和痉挛,特别是肢体、颈部和面部肌肉的受累,表现为步态异常、吞咽困难、语音变化等。
2. 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渐冻症的另一个特征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为下肢痉挛和上肢肌力减退,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二、电生理学检查1.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正常:在渐冻症患者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常正常,排除其他神经病变的可能。
2. 上行运动电位减低或消失:渐冻症患者的上行运动神经元活动异常,电生理检查可显示上行运动电位减低或消失。
三、影像学检查1. 脊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脊髓MRI可以显示脊髓萎缩,进一步确认渐冻症的诊断。
2. 除外其他病因:影像学检查还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脊髓肿瘤和颈椎病。
四、神经病理学检查神经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尸解来确认渐冻症的诊断。
检查结果通常显示运动神经元减少和萎缩。
五、诊断标准的制定1. 基于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特别是肌肉无力、萎缩和痉挛的表现。
2. 电生理学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神经病变,如感觉神经病变。
3. 影像学检查:脊髓MRI可以用于确认脊髓的萎缩情况。
4. 神经病理学检查:神经病理学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尸解来进行。
六、诊断流程的建议在实际临床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电生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进行以下步骤的诊断流程: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2022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最新专家共识(全文)
2022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最新专家共识(全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中老年发病多见,我国ALS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少数患者可20岁左右即发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协作组专家制定了最新诊疗专家共识,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诊断、鉴别诊断、分型以及治疗要点。
ALS的诊断标准(一)ALS诊断要点1.病情进行性发展: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证实病变进行性发展的过程。
临床症状或体征通常从某一个局部开始,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性发展,并从一个区域发展到其他区域。
少数患者也可在发病早期出现多个部位同时受累的情况。
2.临床主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
至少在1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或在2个区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临床体格检查和(或)肌电图检查。
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临床体格检查,但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表现,常常会被下运动神经元的体征掩盖。
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必要的影像学、电生理或化验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二)ALS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ALS患者可以伴有认知、行为和(或)精神异常,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对其进行评估,但并非诊断ALS所必需。
2.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在ALS诊断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早期识别和鉴别至关重要,尽管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检查。
3.临床疑诊ALS的患者,伴有相关基因异常时,可支持诊断。
但基因检测并非诊断ALS所必需,即使有明确基因异常的患者,也并非一定发病。
4.经颅磁刺激、头磁共振或脑脊液神经丝轻链水平,可提供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但并非诊断所必需。
5.肌肉超声检查在多个肌群发现肌束颤动,可以提示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广泛的肌束颤动可支持ALS的诊断,缺乏肌束颤动时诊断ALS需慎重。
但肌肉超声寻找肌束颤动并非诊断ALS所必需。
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患者李某,男,54岁,农民主诉:进行性言语不清8个月、饮水呛咳6个月,四肢无力伴肉跳5月余。
现病史: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言语含糊不清,自觉舌头发硬,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无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及二便异常。
症状无明显波动性且逐渐加重。
6个月前,逐渐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按脑梗死予以治疗(具体不详),治疗过程中自觉言语不清稍好转,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善。
近5个月来自觉四肢乏力,发僵、行走速度减慢,并出现全身“肉跳”,以双下肢为著。
无疲劳后加重和晨轻暮重,无明显消瘦,无感觉异常及肌肉酸痛。
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于外院行头颅MRI+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EMG示神经源性损害。
就诊于我院门诊,给予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差,睡眠差,二便正常,近6月体重减轻6斤。
既往史和个人史:体健;务农,经常接触农药(有机磷);吸烟史30余年,平均20支/日。
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欠流利,构音障碍,高级皮层功能正常。
眼动充分,光反应灵敏,双侧面纹对称,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上抬可,咽反射对称存在,伸舌居中,可见舌肌纤颤及舌肌萎缩。
右侧小鱼际肌、右侧胸大肌、冈上肌、三角肌肌肉轻度萎缩,双上肢及双大腿内侧可见肌肉束颤,四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略增高,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 +++),踝阵挛(+),双侧Rossolimo征(+),双侧Hoffman征(+),双侧Chaddock征(+)。
感觉及共济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及生化、肿瘤全项:大致正常。
头颅MRI及MRA: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MRI: 颈椎退行性变,颈髓未见明确病变。
肌电图:所检肌肉电压增高,呈巨大电位,左第一骨间肌、胸锁乳突肌时限增宽。
所检运动神经:双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
所检感觉神经:未见异常。
重频刺激:高、低频未见波幅递增递减现象。
脊髓性肌萎缩症诊疗指南(2019年版)
脊髓性肌萎缩症诊疗指南(2019年版)脊髓性肌萎缩症概述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突变导致SMN蛋白功能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
SMA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和丢失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和流行病学SM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致病基因SMN1位于5q13.2,编码运动神经元存活蛋白(SMN)。
SMN是一个广泛表达的管家蛋白。
SMN作为亚单位与Sm 蛋白结合,以SMN复合体形式募集Sm核蛋白和小核核糖核酸(snRNAs)组装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snRNPs)。
snRNPs的主要功能是参与pre-mRNA加工,调节mRNA的转运、代谢和翻译。
SMN失功能仅仅特异性影响运动神经元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
SMA发病率为1/10 000~1/6000,携带率为1/50~1/40。
中国尚无SMA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发病年龄可以从出生前(宫内发病)开始,表现为胎动减少,也可以在成年后。
根据发病年龄、获得的运动功能及病情进展速度,可以将SMA分为4型:1. SMAⅠ型又称Werdnig-Hoffman病,1/3患者在宫内表现为胎动减少,出生时为松软儿。
患者在6个月内发病,平均发病年龄在生后1个月。
表现为全身松软无力,严重肌张力低下。
由于舌、面和咀嚼肌无力,大多数患儿出现吸吮和吞咽困难,可见舌肌萎缩和震颤。
肋间肌受累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
胸部呈钟型外观。
下肢较上肢受累重,近端较远端严重。
严重躯体中轴部位肌无力使患儿不能控制头部运动,不会抬头或翻身,没有独坐能力。
卧位时,双下肢呈髋外展、膝屈曲的蛙腿体位。
肌肉萎缩多不明显,部分患儿轻度关节畸形。
患儿智力好,腱反射消失,四肢感觉正常。
患儿肌无力进行性加重,最终失去所有自主运动能力,鼻饲喂养,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致呼吸衰竭。
最新: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治
最新: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治“渐冻症”,源于中国台湾病友协会进行科普宣教所使用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在法国,它被称为“Charcot 病”,纪念1869年首次定义这一疾病的著名神经内科医生马丁·夏科教授;在英国则被称“运动神经元病”,强调该病归属的类别;在美国被称为“Lou Gehrig病”,纪念1930年代罹患此病的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Lou Gehrig。
AL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现状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球部、四肢、胸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较少累及动眼肌及括约肌。
其起病隐袭,进展速度在不同患者中明显不同,最终多因呼吸衰竭死亡。
2020年通过对中国医保大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ALS的发病率为1.62/10万,患病率为2.97/10万,这一重要结果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流行病学数据缺失的空白,被评为“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之一。
ALS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家族性ALS和散发型ALS。
5%~10%的患者为家族性ALS,在亚洲以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为主,而欧洲主要为C9ORF72基因突变。
其余90%为散发性ALS,家庭聚集研究的结果发现ALS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重叠,提示易感基因可能会增加亲属之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体风险。
环境因素与散发性ALS的发病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目前研究表明,接触重金属、农药,外伤,病毒感染,过度体力劳动(尤其是职业足球运动员)、BMI过低营养不良对具有易感基因人群的发病具有促动作用。
1990年,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在西班牙El Escorial举办的研讨会,第一次制定了本病的诊断共识,其核心是将病变累及的神经系统区域分为颈、胸、腰骶、延髓区。
El Escorial标准制定了4个诊断信度级别:(1)肯定的ALS(3个区域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很可能的ALS(两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些上运动神经元表现位于下运动神经元表现的头端);(3)可能的ALS(—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或至少两区域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4)可疑的ALS(至少两个区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症)-解决办法
• 随着病情的发展,手臂和双腿开始变的纤细,随着肌肉组织萎缩。ALS患者最 终失去肌肉力量和行走能力,依赖轮椅,并且越来越需要他人照顾自己的日 常生活。
• 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无力让患者无法使用手臂,呼吸肌的衰弱导致呼吸困 难。大多数ALS患者在ALS首次出现体征和症状后的2〜10年内死于呼吸衰竭, 但病情的进展在患者之间的差异很大。
临床病例
• 患者情况:患者吴磊(化名)、男、19岁,据吴磊母亲王女士描述,孩子1年 前不知什么原因出现右下肢无力的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右侧大腿肌 肉最大周长较左侧减少10cm。肌电图检查报告显示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肌 萎缩侧索硬化症。
• 王女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家族没有人有相关疾病史,为什么孩子会患 病,他之前是那么爱跑爱跳,接下来的路他该怎样去面对。为了明确诊断, 医生帮助王女士联系到了佳学基因致病基因鉴定,为吴磊进行致病基因鉴定, 从基因层面查找病因。
• 与家族性ALS相关的其他基因突变各占一少部分。 • 据估计,60%的家族性ALS患者有遗传性基因突变。C9***72,S**1,TA***P,
和F*S基因是运动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1基因突变引起15 %至20%家族性ALS,TA***P和F*S基因突变各约5%
• 通过基因解码可以分析不同的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如何 引起运动神经元过大而过度敏感导致功能异常?
什么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简称渐冻症,又称为运动神经元病(MND)、 夏科(Charcot)病、卢伽雷(Lou Gehrig)病,是一种影响运动神经 元的进行性疾病。运动神经元是专门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这些神 经细胞存在于脊髓和脑中。
• 美国报告ALS的发病率(每年新发病例)为2/10万~4/10万,患病率为 4/10万~6/10万,中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侧索硬化症的病例讨论
自理缺陷:语言沟通障碍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态。 多沟通交流、锻炼伸舌、卷曲动作,训练舌肌功能。 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定时喂饮食。
未见异常。肌电图:右胸锁乳突肌可疑神经源性损害,脑干听觉诱发
电位:双侧可疑周围性损害
2014-10,抽血结果球蛋白:23.1g/L,钾:3.41mmol/L,心电图胸部未
见异常,肌力测定左上肢肌肉萎缩明显,双上肢肌力近端肌力0级, 远端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3级,伸舌不能,舌肌萎缩无震颤,颈部肌 肉萎缩。
概念 病因 病例 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概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肌肉疾 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四肢、 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动眼肌 及括约肌不受累,是运动神经元中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30岁为发病高峰,女 性稍多,男女比例约为1:2.此病特点为病灶多发, 临床表现多变,病程多波动,常有缓解与复发, 最终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呼吸道感染。
躯体移动障碍:
协助患者排便及个人卫生 移动患者躯体时动作应稳,慢。不要硬扯。 指导并协助患者经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活动关节及肌肉,防止畸形。
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练功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鼻饲饮食。 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鼓励病人少食多餐。 监测病人体重,每周一次。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 加强巡视,两小时翻身一次 加强营养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
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
三٠神经电生理检查 的重要性
同心针EMG检测
判明是神经源性损害,还 是肌源性损害。
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 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
CSM及ALS均为神经 源性损害
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 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 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 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 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3, 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 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 侧波幅正常低限。
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 符合ALS诊断
检测结果:
1.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 尺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 度正常,运动波幅正常低 限,双侧正中神经感觉、 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运动 潜伏期延长。
2, 肌电图(MUP):右侧拇短 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 胸锁乳突肌、双侧胫前肌 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 时限延长。右侧拇短展肌、 小指展肌、肱二头肌可见自 发电位,右侧胸锁乳突肌卫 星电位增多。
全组病人均进行 常规颈部X线摄片及 MRI检查, 部分为 CT扫描。
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 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 形成,生理曲线改变,椎 间隙变窄及颈椎不稳等。
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 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 陷或波浪改变,部分伴有 黄韧带肥厚,全组除2例 外均无脊髓内高信号改变。
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 (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 导速度测定)。EMG呈广 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 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 肌,胸椎旁肌)。
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 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 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 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 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
康德萱等认为:
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 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资料显示:
ALS组(37/38)胸锁乳 突肌异常率为97%.
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后一名称英国常用,法国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氏(Lou Gehrig)病。
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渐渐无力和萎缩。
病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
20%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
另外有部分环境因素,如遗传、重金属中毒等,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损害。
产生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缘由,目前主要理论有: 1.神经毒性物质累积,谷氨酸积累在神经细胞之间,久而久之,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
2.自由基使神经细胞膜受损。
3.神经生长因子缺乏,使神经细胞无法持续生长、发育。
症状早期症状稍微,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简单疲惫等一些症状,慢慢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
最终产生呼吸衰竭。
依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两型:1.肢体起病型症状首先是四肢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最终才产生呼吸衰竭。
2.延髓起病型在四肢运动还好之时,就已经消失吞咽、讲话困难,很快就进展为呼吸衰竭。
检查要早期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除了神经科临床检查外,还需做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血清特别抗体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肌肉活检。
鉴别1.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诊断过程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由神经科医生进行的临床接诊。
进行包括具体的现病史,家庭史,工作和环境接触史的采集。
接诊过程中,神经科医生将查找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典型表现:(1)患者往往只有一只手臂或一条腿肌肉无力,以及声音性质的变化如模糊不清或言语迟缓。
检查要评估咀嚼和吞咽的肌肉力气,包括口腔、舌及咽喉肌。
(2)下运动神经元(LMN)功能,如肌肉萎缩状况,肌肉力气或肌肉跳动(称为肌束震颤)。
(3)上运动神经元(UMN)功能,如腱反射亢进和肌肉痉挛(肌肉紧急和僵直的程度)(4)心情反应失去掌握,如哭或笑的心情变化。
腓骨肌萎缩症诊疗指南(2019年版)
腓骨肌萎缩症诊疗指南(2019年版)腓骨肌萎缩症概述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达60余种。
其主要特点为慢性进行性、长度依赖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病,最常见表现为下肢起病的、缓慢进展的肢体远端肌肉萎缩,无力和感觉缺失。
根据上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分为髓鞘型和轴索型。
根据遗传方式、临床表现以及电生理,CMT主要亚型包括CMT1-4以及CMTX。
此外还有CMT5-7、dHMN(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HNPP(遗传压迫易感周围神经病)。
在每个亚型中,不同字母代表不同基因突变(如CMT1A,CMT1B)。
病因和流行病学CMT为一组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周围神经病。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于周围神经的髓鞘或轴索,突变导致周围神经髓鞘形成缺陷或轴索功能异常。
CMT的总体发病率约为40/100 000,发病率在人种间无明显差别。
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等。
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PMP22,MPZ,GJB1,MFN2。
常见的亚型为CMT1,CMT2,CMTX。
CMT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脱髓鞘性CMT,其中CMT1A为最常见的CMT亚型(占40~50%),其突变基因为PMP22;CMT1B占CMT1的3~5%,其突变基因为MPZ。
X连锁隐性遗传的CMTX1为第2常见的CMT亚型(占10%),其突变基因为GJB1。
CMT2为轴索性CMT,其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MFN2(占CMT2的20%)、MPZ(占CMT2的5%)、NEFL和GDAP1等。
CMT4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脱髓鞘性CMT,其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GDAP1。
PMP22重复、GJB1突变、PMP22缺失、MPZ突变、MFN2突变这5种亚型占所有CMT的92%。
临床表现CM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远端为主,并逐渐向近端发展的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及感觉丧失。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治
【 e w rs A ytpile lc r i Da os T e p K y od】 m ooh t as e s ; i ns ; hr y r c a r lo s g i a
肌萎缩侧 索硬化 ( L )是 一种选 择性侵 犯脊 髓 前角 细 AS 胞 、脑干后组运 动神经元 、皮质锥体 细胞及锥体束的上 、下运 动神经元同时受 累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该病呈慢性 、进行性 发展 ,发病 以成人 为 主,男 女 比例 为 16 1 ,年发 病率 为 . : (. 2 0 1 ,多 数患者仅 能存 活 2— 15~ . )/ 0万 5年 ,5 一1 % % 0 的患者 为家 族遗传 性 。由于 A s的病 因、发病 机制 目前 L 尚不明确 ,发病部位不定 ,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 ,且缺乏特 异的生化检查指标 ,使临床医生在诊治方面面临很大困难 ,现
m t i si C i s ai t wt t e2 daee [ ] C t e ua o hn ept nsi h y i t tn n e e p b s J . [n M dJ i ( n1 ,20 ,14 ( 1 :10 E g) 0 1 1 1 ) 2 5—10 . 27
状 、体征 出现 的4个部位 :延髓 、颈 髓 、胸髓 、腰骶髓 ,A J 工 s 诊 断分为 :( )临床确诊 A S,在4个部位中至少有 3个部位 1 L 存在上 、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 累的证据 ; ( ) 临床拟诊 A S 2 L,
在 4个 部 位 中 有 2个 或 更 多部 位 存 在 上 、下 运 动 神经 兀 同时 受
19 94年 世 界 神 经 病 学 联 盟 运 动 神 经 元 病 委 员 会 制 定 了
A 5的 E soi 诊 断标准 ,19 L I er l E a 9 8年又对 其进 行 了进一 步修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PPT课件
四.ALS的诊断标准
ALS诊断的基本条件 ALS诊断的基本条件 ALS诊断的基本条件
(1)病情进行性发展: 通过病史、体 检或电生理检 查: 证实临床症状或体 征在一个区域 内进行性发展, 或从一个区域 发展到其他区 域。
(2)临床、神 经电生理或 病理检查证 实有下运动 神经元受累 的证据。
(3)临床体检证 实有上运动 神经元受累 的证据。
1.病史
• 是证实疾病进行性发展的主要依据, • 首发无力的部位开始。 • 追问症状发展、加重以及由一个区域扩展至另一 个区域的时间过程。 • 注意询问吞咽情况、呼吸功能以及有无感觉障碍、 尿域,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是 诊断ALS的要点。 • (1)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萎缩和肌束 颤动。通常检查舌肌、面肌、咽喉肌、颈肌、四肢不同肌 群、背肌和胸腹肌。 • (2)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主要包括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 进、阵挛、病理征阳性等。通常检查吸吮反射、咽反射、 下颏反射、掌颏反射,四肢腱反射、肌张力,Hoffmann 征、下肢病理征、腹壁反射,以及有无强哭强笑等假性延 髓麻痹表现。
学习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年7月第45卷第7
解读内容
1
临床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
2
3 4
ALS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 ALS的治疗
概述
•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累及大脑皮 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 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4种临床类型。 • 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中老 年发病多见,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萎缩、 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生存期通常3—5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缩写为ALS,ICD-10:G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2012年)。
1.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2.上下运动神经元共同受累的临床症状及体征3.肌电图检查提示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4.除外其他相关疾病(三)治疗方案。
根据《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2012年)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病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吞咽困难者须加强营养,必要时管饲喂养或经皮胃造瘘。
肢体活动受限者须适当增加体疗或理疗。
呼吸肌麻痹者须机械通气维持呼吸。
2.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服用利鲁唑等,也可服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及辅酶Q10等,有疼痛者服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3.辅助呼吸治疗:根据病情可选择无创或有创辅助呼吸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12.2肌萎缩侧索硬化编码。
2.具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患者。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肌电图(常规、节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头、颈椎或腰椎MRI;(4)腰穿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5)X线胸片或胸部CT;(6)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7)免疫及代谢指标筛查:免疫五项、风湿三项、ANA、ENA、dsDNA、RF、VB12、叶酸、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抗“O”、甲状腺功能;2.选择检查项目:(1)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可选择行相应部位的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2)重金属中毒指标;(3)胸椎MRI;(4)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5)骨穿。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51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肌电图诊断ALS时的检测范嗣:应对4个 区域均进行肌电图测定。其中脑干区域可选择 测定一块肌肉,如胸锁乳突肌、舌肌、面肌或 咬肌。胸段可选择胸6水平以下的脊旁肌或腹直 肌进行测定。在颈段和腰骶段,应至少测定不 同神经根和不同周围神经支配的2块肌肉。
(5)在ALS病程早期,肌电图检查时可仅仅出 现1个或2个区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此时对 于临床怀疑ALS的患者,需要间隔3个月进行随 访复查。(6)肌电图出现3个或以上区域下运 动神经源性损害时,并非都是ALS。电生理检 查结果应该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避免孤立
1.病史:是证实疾病进行性发展的主要依据, 应从首发无力的部位开始,追问症状发展、加 重以及由一个区域扩展至另一个区域的时间过 程。注意询问吞咽情况、呼吸功能以及有无感 觉障碍、尿便障碍等。
2.体格检查:在同一区域,同时存在上、下运 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是诊断ALS的要点。(1)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萎
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力如太 (rilutek)用于ALS治疗,该药是目前惟一经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 发展的药物,用法为50mg,每日2次口服。常 见不良反应为疲乏和恶心,个别患者可出现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当
病程晚期患者已经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 不建议继续服用。
4.综合治疗:在ALS病程的不同阶段,患者所 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如抑郁焦虑、失眠、流 涎、构音障碍、交流困难、肢体痉挛、疼痛等,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治 疗,选择适当的药物和辅助设施,提高生活质 量,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3)当患者咳嗽无力时(咳嗽呼气气流峰值低 于270L/min),应使用吸痰器或人工辅助咳 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4)当ALS病情进展, 无创通气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90%,二氧化 碳分压<50mmHg(1mmHg=0.133kPa), 或分泌物过多无法排出时,可以选择有创呼吸
机辅助呼吸。在采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 通常难以脱机。
(2)慢性失神经的表现:①运动单位电位的时 限增宽、波幅增高,通常伴有多相波增多;② 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减少,波幅增高,严 重时呈单纯相;③大部分ALS可见发放不稳定、 波形复杂的运动单位电位。
(3)当同一肌肉肌电图检杏表现为进行性失神 经和慢性失神经共存时,对于诊断ALS有更强 的支持价值。在某些肌肉可以仅有慢性失神经 表现,而无纤颤电位或正锐波。如果所有测定 肌肉均无进行性失神经表现,诊断ALS需慎重。
萎缩、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为主要 临床表现,生存期通常3~5年。
ALS的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的生物学 确诊指标。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和规范的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关键性的作 用,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具有 一定价值。临床诊断过程中,确定上、下运动 神经元受累范围是诊断的关键步骤,根据患者 所出现症状、体征的解剖部位,通常将受累范 围分为脑干、颈段、胸段和腰骶段4个区域。
一、临床检查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在脑干、颈段、 胸段、腰骶段4个区域中寻找上、下运动神经元 共同受累的证据,是诊断ALS的基础。根据情 况可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如 神经电生理、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对于 在发病早期诊断的ALS,特别是当临床表现不 典型或进展过程不明确时,应定期(3个月)进 行随诊,重新评估诊断。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 指南(201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 电生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累及大
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 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进行性肌萎缩、 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4种临床类型。 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中 老年发病多见,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
3.呼吸支持:(1)建议定期检肺功能。(2)
注意患者呼吸肌无力的早期表现,尽早使用双
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开始无创通气的指征包 括:端坐呼吸,或用力吸气鼻内压(sniff nasal pressure,SNP)<40cmH2O (1cmH2O=0.098kPa),或最大吸气压力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 60cmH2O,或夜间血氧饱和度降低,或FVC <70% .
的对肌电图结果进行解释。
3.运动诱发电位:有助于发现ALS临床下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变,但敏感度不高。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不能提供确诊ALS的依据,但有 助于ALS与其他疾病鉴别,排除结构性损害。 例如,颅底、脑干、脊髓或椎管结构性病变导 致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累时,相应部位 的MRI检查町以帮助鉴别诊断。
(2)其他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尽管有多个药 物在ALS动物模型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如肌酸、大剂量维生素E、辅酶Q10、碳酸锂、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闪子、拉莫 三嗪等,但在针对ALS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均未 能证实有效。
2.营养管理:(1)在能够正常进食时,应采 用均衡饮食,吞咽困难时宜采用高蛋白、高热 量饮食以保证营养摄入。(2)对于咀嚼和吞咽 困难的患者应改变食谱,进食软食、半流食, 少食多餐。对于肢体或颈部无力者,可调整进 食姿势和用具。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当临床考虑为ALS时,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检 查,以确认临床受累区域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并发现在临床未受累区域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 病变,同时排除其他疾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可 以看作是临床体检的延伸,应该由专业肌电图 医生和技师完成,并依据明确标准进行判断。
1.神经传导测定:神经传导测定主要用来诊断 或排除周围神经疾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测 定应至少包括上、下肢各2条神经。(1)运动 神经传导测定:远端运动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 度通常正常,无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或异常 波形离散。随病情发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 幅可以明显降低,传导速度也可以有轻度减慢。
五、鉴别诊断
在ALS的诊断过程中,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 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有颈椎病、 腰椎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平山病、脊髓性 肌萎缩、肯尼迪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副肿 瘤综合征等。
六、ALS的治疗
尽管ALS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有许多 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治疗中除了使 用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外,还包括营养管理、
呼吸支持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1.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1)利鲁唑 (riluzole):化学名为2-氨基-6(三氟甲氧 基)-苯并噻唑,其作用机制包括稳定电压门控 钠通道的非激活状态、抑制突触前谷氨酸释放、
激活突触后谷氨酸受体以促进谷氨酸的摄取等。 1994年法国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首次报道该药 能够减缓ALS病情发展。
(3)当患者吞咽明显困难、体重下降、脱水或 存在呛咳误吸风险时,应尽早行经皮内镜胃造 瘘术,可以保证营养摄取,稳定体重,延长生 存期。建议PEG应在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降至预计值50%以前尽早进 行,否则需要评估麻醉风险、呼吸机支持下进 行。对于拒绝或无法行PEG者,可采用鼻胃管 进食。
(3)临床体检是发现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主要 方法。在出现明显肌肉萎缩无力的区域,如果 腱反射不低或活跃,即使没有病理征,也可以 提示锥体束受损。(4)对患者进行随诊,动态 观察体征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疾病的进行性 发展过程。
3.当病史、体检中发现某些不能用ALS解释的 表现时,如病程中出现稳定或好转、有肢体麻 木疼痛等,诊断ALS需慎重,并注意是否合并 有其他疾病。
缩和肌束颤动。通常检查舌肌、面肌、咽喉肌、 颈肌、四肢不同肌群、背肌和胸腹肌。(2)上 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主要包括肌张力增高、腱
反射亢进、阵挛、病理征阳性等。通常检查吸
吮反射、咽反射、下颏反射、掌颏反射,四肢 腱反射、肌张力,Hoffmann征、下肢病理征、 腹壁反射,以及有无强哭强笑等假性延髓麻痹 表现。
2.在ALS,MRI检查可以发现锥体束走行部位 的异常信号。
3.某些常见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等可与 ALS合并存在,需要注意鉴别。
四、ALS的诊断标准
1.ALS诊断的基本条件:(1)病情进行性发 展:通过病史、体检或电生理检查,证实临床 症状或体征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性发展,或从一 个区域发展到其他区域。(2)临床、神经电 生理或病理检查证实有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 据。(3)临床体检证实有上运动神经元受累
(2)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一般正常。当合并存 在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或同时存在其他的周围神 经病时,感觉神经传导可以异常。(3)F波测 定:通常正常。当肌肉明显萎缩时,相应神经 可见F波出现率下降,而传导速度相对正常。
2.同芯针肌电图检查: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判 断主要通过同芯针肌电图检查,肌电图可以证 实进行性失神经和慢性失神经的表现。当肌电 图显示某一区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受累时,其 诊断价值与临床发现肌肉无力、萎缩的价值相 同。(1)进行性失神经表现:主要包括纤颤电 位、正锐波。当所测定肌肉同时存在慢性失神 经的表现时,束颤电位与纤颤电位、正锐波具 有同等临床意义。
的证据。(4)排除其他疾病。
2.ALS的诊断分级:(1)临床确诊ALS:通过 临床或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在4个区域中至少 有3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 据。(2)临床拟诊ALS:通过临床或神经电生 理检查,证实在4个区域中至少有2个区域存在上、 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3)临床可能 ALS:通过临床或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仅有1 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 或者在2或以上区域仅有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 据。已经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