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站在课程的立场审视教学改革问题”也是吴 刚平讲的一句话,它非常适用于我们今天 的研讨。 • 课程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独立的研 究领域,对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理 论上概括的。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 了《课程》一书。 • 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 1949年,他写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奠基石式,他提 出的课程四个基本问题是最有影响的理论 构架。
• 课程是一个不可绕道而行的概念,要想弄 清课程改革,必须要弄清课程是什么,否 则怎样进行课程改革? • “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就 是有的专家看到了相当多的教师进行的课 程改革是盲目的,是在不明白什么是课程 的前提下进行的之后发出的呼吁。 • “什么是课程意识呢?简单地讲,就是人们 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 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 ——吴刚平
• 课程资源
•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 动的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课程目标、 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活动进行的设备和 材料,即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 程资源”。
• 课程资源不是指向课程活动本身,而是指 向构成课程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
三、课程资源和课程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 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改变了 过去完全以西方教育培养的模式,也 改变了内地以“世界级”、“国家级”的经 典作品才能进入课堂教学的模式。使 各学科教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他 们看到了身边的历史和人文,学会了 以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上看,地方课程资源 主要分地方经济生产和地方文化两大类。 美术教育将着眼点主要放在文化资源 上,它包括: 地方文物 传统风俗 娱乐、体育 方言 宗教、信仰 其它学科也可以按《标准》的要求决定 选取内容。
五、各地的一些做法介绍
• 1、学习
• 学习是课题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学 习的课题研究,不会有高水平的学术质量。
•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涉及到多学科的理论, 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项目。它涉 及到了历史、民俗、文化、教育、艺术、 宗教、地理等。 • 按学科看,它应涉及的学科是:人类文化 学、文化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美术学等。 对课程的理论尤其要学习。
• 此次课程改革,使教师加深了对课程资源 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没有课程 资源的概念,不能利用当地有价值的课程 资源进行课程的编制和创造性的教学。他 们认为教材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就 沦为照本宣科。
• 新课改使教师们有了直接参与课程编制的 机会,也可以根据需要把课程内容资源提 练转化为课程内容。课程的编制不再只是 专家的事情。
• 有人将这四个基本问题概括为:确定目标、 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 从资源到课程,还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的教 学特点:是创作课还是欣赏课?
• 如果是创作课,它需要学生学习什么样的 知识和技能?教学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如: • 传统的讲授式 • 请民间艺人进课堂 • 走出去,到实地去考察。
• 选择好讲课内容,就是选择好本地最具特 点的景观或人物活动。 • 景观最好是文物遗迹,当然也可以包括新 建的、经典的景观。 • 当地、甚至全国性的非物文化遗产,适合 学科表现的也应当考虑。
• 确定目标是关键。有了目标才好选择地方 文化资源,才能明确课程的内容,才能确 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采取的过程和方法, 以致最后通过评价手段检测是否达成了设 定的目标。
• 我们还是要时时地记住“课程之父”泰勒对课 程四个基本问题的提示: •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 3、怎能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 现?
• 课程目标的清晰、明了,是我们选择地方 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前题,它是和教 育目的联系在一起的。 • 地方文化资源,一般地说是作为地方课程 出现的。而地方课程主要考虑的是使课程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促使课程与当地的社 会生活紧密相联,与当地的文化水乳交融。 它来自当时、当地,具有生动的特点,容 易被学生接受和喜好。 • 地方文化不一定就是最经典的、国家级的 优秀文化,不能认为它是低水平的。
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 一种教育必然需要相应文化背景的全面滋 养,需要本土文化的呵护。那才是全方位 滋养一个人的精神生命、发育人各种细微 情感的沃土。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 村文化的缺失》
• 一、地方文化资源与课程改革

此次的课程改革把课程分为三级: 国家 地方 校本 地方课程是以当地有历史文化价值的、 并适合于各学科教学的资源为依托进行编 制的。因为各地都有特别的地方文化资源, 它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这几年在贯彻实施各学科的标 准过程中,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
二、资源和课程资源
• • • •
资源词解 资——资财、资助 源——水源,引申事物的来源。 资源——1、事物的来源。如能源资源,矿 产资源。2、某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是不可 缺少的,是满足别的事物的需要的条件。 如人力资源,不是指向生产人力的设备和 其它条件,而是指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劳 动力的状况。
• 学习者的学习是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围 绕的中心,一切教育上的努力都无非是为 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方案的设计是 核心工作,其它计划都是围绕这一工作进 行的。学习者学习什么?其质量和效率如 何?关键取决于设计的学习方案,即课程。 •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实 不为过。 1、课程资源和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决定了我们选择课程资源。但是, 从课程资源中引申出课程目标,也是在课 程改革中常遇到的问题。
• 有的专家指出,在中央集权的国家里,往 往推崇的是“国家级”、“世界级”的经典课程 资源,忽视了对地方课程资源的介绍。
• 这次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地方课程的开 发,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生活的基本知 识、必要的技能,懂得地方文化传统的内 涵和真谛。培养继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情 感,具备将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地方生 活放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框架中加以理解 和分析的能力;学会处理全求化与保存传 统文化、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 建立多元共处的和谐社会。
• 筛查后,教师要弄清本课该掌握的知识和 技能,围绕着这两点进行教学设计,才能 确定教学步骤。对资源采用“拿来主义”,不 经过加工,分不清重点难点的教学,肯定 是混乱的。
• 在地方文化资源的欣赏课上,掌握好图像 和其背后的涵义是非常重要的。
• 从语言问题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最重 要的文化形式。美术语言是指色彩、线条、 造型、肌理等,它们也有一定的文化表达, 能使人的精神形态化,是表达思想的符号 系统。 • 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外在的美 术语言,学习解读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文化 世界。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近几年我国公布了三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这是我国文化 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 的概念,它指的是三层意思: • 1、广义的与物质遗产、遗址、遗迹、文物、 典籍等对应的无形遗产、口头遗产、非物 质遗产。 • 2、狭义的以民间文学(口头——如格萨尔)
杭州市下城区长寿桥小学 “田野调查”介绍
• 3、确定课程内容
• 把调查来的资源变成课程,需要教师站在 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 资源不等于课程,不是课程的直接来源。 课程资源要进入到课程,就必须按照课程 理论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进行课程 编制。按照教学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把内容疏理为清晰的知识和技能,变为课 程有机的组成部分。
• 自泰勒之后的六十年,课程理论有了新的 发展。出现了三级课程、学科课程、活动 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等 概念。 • 这次课程改革,我们把课程理解为学习者 设计的学习活动。因此,它的概念是:
• 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 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称为课程。这里的 核心问题是学习,它把课程和教学结合了 起来。是立足学习者的概念。
• 许多地区还出版了地方文化资源教学的教 案集。
• 4、举行教学观摩活动
• 教师最爱看的就是教学活动。在课题进行 了一年之后,举办教学观摩活动,大家一 起研究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既能看到成果, 又能看到问题。如杭州市在课题进行一年 多之后,意识到评价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够, 这与教师平时不注意从课程理论高度看待 教学有关。发现这各问题后,就及时制定 了评价方案。
• 用课程理论家泰勒的话来说,课程有四个 基本问题: •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 3、怎能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 现? • 有人将这四个基本问题概括为:确定目标、 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更有人 归结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 2、搞好调查 • 在人类学里有一个“田野调查”法,提倡走进 要调查的地区(不只是农村,城市也行) 进行文化的调查。如文化的差异性等。 • 外来的教师到了深圳后,应当比当地人更 容易看出当地文化的特色,这是因为你有 了比较。 •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一种眼光被人称为 的“新视野”,那就是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必 须经历从异地(全球化)的角度,反观自 己的文化,这正是外来教师的优势。
• 我们今天谈的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而不 是物质性的设备或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 2、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 • 课程资源不等于课程内容,虽说它们在本 质上是一致的。 • 课程编制人员或教师,应当把课程资源内 容资源转化成课程内容,决不是把资源的 原型进行照搬。转化工作是受社会制约, 用陈小娅部长的话说“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其次,提炼后的课程资源已不是原有的课 程资源,而是课程活动体系的一部分。学 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明确,教学的过 程和方法更加有效。
• 民间文艺、民俗文化、传统的表演艺术、 民间科技、民间技艺、民间工艺等为内容 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 3、上述两类遗产的主体和补充,以“代表性” 和“濒危性”为界定标准,要求具有世界级的 形态和全人类意义的。如第一批颁布的名 录中有我国的昆曲。它们的颁布就不再是 地方和国家的遗产,而是属于全人类的了。 如最近颁布的一批名录中将剪纸列入其中, 剪纸就被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文化资源是文化中的个性体现,也是 当地人民创造性的体现。
• 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世界上独一无 二的。而隐藏在它背后的含义也应是独一 无二的。
• 中山市有一座庙,供着一位观音塑像,是 当地妇女求子用于求得生育的。但是,它 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是它里面有十八个塑像, 塑的是小孩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是 全国仅有的一座。
• 5、举办作品汇报展览
• 在地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创作了不 少绘画、书法、摄影、作文、诗歌等作品。 把这些作品汇集在一起,布置成展览是一 种很好的汇报形式。
• 教师在选择研究项目中,首先要选择的是 龙岗地区有代表性的项目,最好的排列方 式是: • 国家级、省级、区级
• 还可以有在本地有研究价值的项目,甚至 对本校有研究价值的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只要适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科的, 可优先考虑。
四、从资源到课程
• 资源不等于课程。
• 从资源到课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 过程必须以课程的理论为指导,确立明确 的课程目标。而这个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和 教育目的相一致的。
• 人物是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有关 的传人。
• 这就需要教师对当地的景观和人物进行调 查,特别是学校所在的社区。
• 深圳的教师有许多都是从外地来的,他们 对本地的历史和民俗了解的很少,特别是 青年教师,对本地的历史了解的还不如当 地的学生多。这就更需要我们走出学校, 来一次“田野调查”,摸清情况,不断地进行 筛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