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O_设计改变一切》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本书名叫《设计改变一切》也许我们见证了各式各样的设计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在这本书序言的第一句话作者这样写到:“近年来的游历令我深信,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变革最为迅速”那么问题来了,在这高速发展的洪流中如何脱颖而出,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品牌价值,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令它们对于受众更加具有吸引力呢?
需要寻求创新,当然这里的创新不是仅仅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在三个空间中来回往复,甚至彼此重叠,它们是:
灵感,既那些激发我们找寻解决方案的问题或机遇;
构思,即产生、发展和测试想法的过程;
实施,即把想法从工作室推向市场的路径。
策略为三个对象服务:环境福祉,人的需求,企业利益。
成功的设计策略必须具备这样的特征:
强调人的基本需求,这是推动设计思维摆脱现状的动力。
以此为基础,为企业带来利益,然而这里所说的人的基本需求,与短暂的或人为控制的渴求截然不同。
我们也应以创新的方法降低环境压力,为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创造福祉。
好的策略应该找到这三种对象之间关系的平衡点。
实现环境福祉,要求反对传统人为废止的商业制度、反对带来污染的技术和材料、反对急功近利的生产方法。
反对的同时又必须找到可以取代传统制度的新模式、选择新的生态材料和新的组织手段,而且它必须可持续,而不给未来的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实现企业利益,要以人作为根本的服务对象,为最终极用户开发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或者开发全新的方法解决他们现有的问题。
仅仅用功能改进、外形美化、用户界面友好等方法解决现有竞争者的产品问题,这样的手段已经不太容易为企业创造价值,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
这些手段应该是策略的最基本目标,而不是核心目标。
策略的核心目标在于发掘终极用户自己都不知道的一种潜在需求,再根据这种需求而寻求灵感、想象出某种体验,最后再通过技术和商业的手段,把这种体验实施为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
让用户惊喜,而不是满意。
策略的过程:
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团队。
团队的成员可以是任何背景的专业人士,甚至可以是用户本身。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应该是拥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对自己的专长足够自信并愿意超越自我的人。
组建团队的方式可以灵活、自由,小型创业企业在短期内是无法确立自己的最终商业模式的,也无法准确的配备固定方向的人力资源定位,但是,这并不是劣势,灵活性和可适应性对小型企业更加重要。
但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一点:优秀的人才就是创新型企业的最宝贵资源,更是核心优势。
管理者必须建立那种善于任用比自己能力更优秀人才的企业文化。
创造一个适合创造性思维生长的空间。
这意味着我们应创建一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并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人文气息和充满人性关怀的精神文化与物理环境。
同时,组织必须培育乐观的精神,乐观精神需要信息,而信心则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项目,是将想法由概念变成现实的工具。
任何项目的起始点都是简报。
简报:是一系列思维约束条件;起步的框架;一套可衡量进展的标尺;一系列将要实现的目标,如售价、可用的技术、市场细分等。
一份构思周密的简报,允许意外收获的出现、不可预测的发生以及命运的反复无常和变幻莫测。
调查,是获得信息与灵感的过程。
非焦点小组:把一批消费者和专家聚集在一起,以工作坊的形式,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共同探索新观念。
非焦点小组不同于传统的焦点小组,我们会指明每个独特个体的身份,并一起展开活跃的合作式设计实践。
策略有三个思维模式:
一,洞察与换位思考的思维。
洞察力就是把人放在首位,从他人的生活学习,观察人们那些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的行为;观察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有说出来的;观察极端人群,甚至于,我们应该以被观察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亲自体验当事人的感受,以此来提取洞察,激发未来的商品。
二,质疑与批判的思维。
质疑是对现有既存的方法、设计、体系等的质疑,批判是对任何不合理或不美好事物的反对精神。
质疑与批判不是为了打倒旧事物,而是为了客观的发现旧事物的可取和不可取之处各在哪里。
三,毫无顾忌的想象思维。
想象力是洞察思维而展开,或者根据大自然的启发,以天马行空自由度进行广泛的联想,只有想象力才可能开发全新的体验。
头脑风暴法:暂缓评论、异想天开、不要跑题。
先发散,再汇聚;先分析,再综合。
请利用便利贴工具记录视觉化的思维过程。
用早期的、简易的、适可而止的“想法记录”模型,帮助我们把“想法”视觉化,辅助思维的推进和验证。
一,发掘相关人群的深层问题并思考“潜在需求”可能是什么,这是获取信息的方法,目的是为想象力指出方向;二,“发散想象力”,针对现有问题和目标人群某种可能潜在的需求,设想出天马行空的无数种可能性,创造各种体验方案,这是发散的方法;三,根据限制要素把发散的“想象力”分类分析,再筛选出最有可能满足社会福祉与企业利益之平衡的想法,加以深入,将其转变成可商业化的模式,这是综合汇总的方法。
这个环节在获得策略创新中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花费时间和最难的工作。
如果它们做的很好,产品的形式美化就仅仅是水到渠成的工作。
作为设计师,要有勇气面对最难的环节,要刻意推迟或减少花费在“造型艺术”上面的时间。
策略有三个基本的评估标准:
可行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实现,而且不超出人类科学技术的边界。
延续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扩展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需求性,对人们来说,新的想法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在不同组织中,技术的水平是不同的,引进技术的决策是需要慎重的。
策略本身指出了企业的利益可能,因此为了实现策略而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应以策略本身为指导,而不是以引进技术的成本为指导。
策略本身的实现不应该依赖技术突破或更高技术的引进,因为这样的思维模式有悖于为人服务的原则甚至可能有害社会福祉。
最后,用讲故事的营销方法,传播你的策略,传播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