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治理经验借鉴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是全球公认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经验和启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层治理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注重有效的社区建设。
新加坡政府通过投资社区设施和革新社区治理方式,提高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新加坡注重社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社区规划、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手段,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促进社区的发展繁荣。
再次,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强调高效的公共服务提供。
新加坡政府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公共机构运作等举措,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同时,新加坡政府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强调全方位的社会倡导。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打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新加坡注重社会责任和个人义务,通过强化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组建志愿者团队等举措,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首先,强调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
公民参与是基层治理的核心,需要通过政府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平台,增加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渠道。
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基础,需要通过投资社区设施和促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
其次,注重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公共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强调社会倡导和社会责任。
社会倡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需要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和组建志愿者团队,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需要适应国情和时代需求。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及启示作者:葛亮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8年第16期基层治理创新是国家建构形象的重要途径。
它改变的不止是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更反映出社会治理理念的升级转型。
笔者在新加坡游学期间,关注到当地的社会治理具备一些特色特点。
新加坡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但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进而提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形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国会议员接见日:把“群众跑政府”变成“政府跑群众”新加坡将“国会议员接见日制度”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总理在内的每名国会议员任期内都需要在本选区内固定接见群众,将公共服务常规性地送到社区群众家门口。
每周一晚上6 点,国会议员前往所在选区,借用当地市镇理事会或社会组织办公室等场地接见选民,有时甚至持续至深夜。
每个选区会临时聘请本选区内热心且有能力的群众担任志愿者,由志愿者先与选民一对一交流记录,将文案递交至国会议员。
然后,国会议员亲自接见选民,具体了解选民诉求后,亲自写信并签字,寄交相关政府部门,请求在政策和法律框架内协助解决。
从调研情况来看,选民通过国会议员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其中属“游走在政策和法律边缘的公共服务诉求”最多,这些往往是走常规程序无法解决的问题。
“国会议员接见日”制度有三层作用。
第一,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适当对选民的公共服务诉求进行照顾。
第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使选民一次都不用跑,不仅减轻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负担,也规避了选民与相关政府部门产生矛盾的可能性。
第三,预防社会矛盾,提升政府形象。
参考“国会议员接见日”制度的现实意义,建议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进一步走进群众,把群众跑政府要公共服务的局面变为政府跑群众送公共服务,进而缓解群众因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可能产生的社会矛盾。
近年来,浙江省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归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获百姓好评。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一、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病治理模式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这方面,国外城市病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介绍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并提出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1. 治理模式(1)产业转型模式产业转型是国外治理城市病的一种成果突出的模式。
在城市病的治理中,国外往往会从宏观层面思考,比如通过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来疏导人口的流动。
产业转型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可以有效地应对人才流失、城市资源短缺等问题。
美国西雅图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病治理成功案例。
西雅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遭遇了航空和航天工业的衰落,几乎陷入了深重的经济萧条。
但是,西雅图依托自身的发展优势,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中等收入家庭占据了市区的70%以上,成为了一座质量和环保意识相对较高的城市。
(2)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侧重于让城市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
这需要城市不断改善自身的生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等。
新加坡和香港是比较成功的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代表。
从新加坡的发展可以看到,城市治理的重点是以人为本。
新加坡的治理重点不是表面问题的治理,而是通过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创新,让政府更加高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启示(1)城市病治理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业转型可以有效疏导人口,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城市病治理。
(3)城市吸引力提升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资本,进而减轻城市病的发生。
二、国外城市病治理经验1. 有计划的城市化有计划的城市化是国外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经验。
它要求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规划、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合适的节奏、节律和质量控制城市的增长。
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规划要以经济适度发展为目标,同时确保环境、资源和社会稳定。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_机制_理念及其启示
者遭受侵犯时, 他们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渠道和途径表达 自己的利益诉求。 与此相对应, 一个运转良好有效的政 府, 不能回避社会公众所面临的问题和诉求 , 他们要通过 合理畅通的利益吸纳机制 , 让每个社会公众合法有效地 表达自身的利益。 西方国家倾听民众诉求 , 吸纳社会建 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第一, 公开听证 ( Public Hearing ) 。 作为政治系统内 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 , 西方社会建设和治 公共福利、 环境、 公共设施 理中公开听证的议题为预算 、 维修与建设、 医疗保障、 公共安全等。 第二, 咨询委员会 ( Advisory committees) 。以客观科学研究的方式 , 提供国 家安全、 经济、 环境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政策领域的咨询意 见。运用的模式为社团主义模式和咨询模式 。 第三, 民 意调查( Polls) 。运用访问、 问卷调查等形式, 了解民众的 意见和建议。 目的是收集信息、 控制民意与寻求民众的 支持。民意表达的作用是政策宣传 、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 督。第四, 全民公决( Referendum) 。由全体选民就某一公
一、 西方国家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所谓社会治理, 就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 , 为实现 社会的良性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 、 方法和手段, 从而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 , 实现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在西方国家, 社会治理机制是一个全程机制 , 既包括事前的利益表达 、 事中的协力治理, 还包括事后的 风险控制四个环节。 在实践中, 社会治理的机制经历了 深刻的变革和积极的创新 。 ( 一) 利益吸纳机制 : “人们所争取的一切,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都同他们
⑥ 此外, 。 决” 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尤其决定着协作关系的
( Public & Private Coproduction) 。一是广义上的公私伙伴 指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 关系, 的任何安排。其次, 它是指一些复杂的, 多发参与并被民营 它指企业、 社会贤达和地方政 化了的基础设施项目。最后,
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及成果之借鉴
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及成果之借鉴作为东南亚的小国,新加坡在社会管理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果。
它的成功不仅为邻国树立了榜样,也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管理以及社会控制等几个方面介绍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验及成果,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启示。
政治制度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民主与集权的结合。
虽然政府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或小团体手中,但它又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以人民行动党为中心,他们一直以来都在政治中占据着绝对优势。
总理通过他们的党派来掌握一些政治权力。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是治理成功的关键。
它的领袖们往往与人们坚定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
他们坚信正是这种勤奋,使得新加坡的经济管理在它们的统治下取得了如此的成功。
经济管理新加坡的经济管理政策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它在经营世界市场方面早已大放异彩。
首先,新加坡已成为世界财富重分配的中心之一。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新加坡拥有了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动力。
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世界级的金融机构,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和投资者前来投资。
其次,新加坡的经济管理政策富有创新性,它不遗余力地发展战略性产业,从而进一步发展经济。
在这些产业中,新加坡投资了一些新兴技术,如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而由此获得的利润又被注入到了其它战略性产业中。
例如,新加坡发展了航空和海运业并取得了较好效益。
新加坡还着重发展了生物和医疗产业,使其成为生物技术业的全球重要中心之一。
最后,新加坡实行了创新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它创造了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保持稳定。
社会控制新加坡的社会控制是新加坡管理成功的关键。
在该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持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
例如,社会福利政策及其相关工作是新加坡社会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来确保国民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财力及福利。
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和老年福利保险均为全民免费。
新加坡基层社会治理做法及经验
新加坡 坚持 “ 政府 主导 ,强化 组织 ; 建 国后 实施 的出 口导 向发 展 战略 和 推 动 社 区活 动 ,人 民协 会又 下 辖三
统 一 指 导 , 民主 自治 ;以人 为本 , 政府 提 出的住 者 有其 屋计 划 ,开 始 个 枢 纽 型社 区服 务 组织 : 公 民咨询 社会 参 与 ”的理 念 ,着 力 建设 文 明 时 曾遭 到 工人 和 群众 的质疑 ,但 政 委员会 、民众俱 乐部 ( 民众 联络所 )
虽 然新 加 坡 人 民行 动 党一 直把 点 是 政府 部 门 、法定 机 构 、基层 组
成就 。如 今 ,新 加坡 基层 社 会治 理 发展 经 济置 于 头等 重 要 的位 置 ,但 织 之 间职 责分 明 ,功 能 互补 ,有 效 的 民本 理念 得 到贯 彻 、管理 组 织体 自2 0 世纪 7 0 年代 经济发展 步入正轨 地 聚合各个层面推 动社 区建设之力 。 系健 全 ,政 府 角色 定位 适 当 ,多元 后 ,政 府 开 始注 重 经济 与 社 会 、人 在 顶层 设 计 上 ,新 加 坡 构建 了
荣 、关系融洽 的 良好景象 。
万 套 组屋 里 ,初 步 实现 了 “ 居者 有 并受 政 府管 理 ,不仅 加 强 了新 加坡 其屋 ” 。三是注 重协 商治理 ,减少行 人 民行 动党 、政 府 与基 层 民众 的纵
( 一)人本理念 ,注重长远效 益 政 管 制控 制 。新 加 坡政 府 贯 彻 “ 建 向联 系 ,也 大大 促进 了基层 社 会之 人 民群众 是 新 加坡 人 民行 动 党 立赋 有 结 合 力及 复 原力 的社 会 ,具 间 的横 向联 系 ,有 利于 推动 形 成社
新加 坡是 一 个城 市 岛 国 ,国土 持 密切 联 系。 新 加坡 规定 ,一 些 重 会 承 担 了社 区福 利 工作 ,偏 重于 公
学习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学习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学习借鉴国际上好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做法,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治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复杂,国外关于社会治理的具体做法也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以下四个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可以代表其基本经验。
多元参与与合作共治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特别是社会福利改革运动的兴起,“多元参与与合作共治”的理念逐渐形成并被广为接受。
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要点:第一,突破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或单一主导,重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即社会领域的作用;第二,强调“参与式治理”,即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第三,强调“多中心治理”和“协作式治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伙伴式关系”,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多元参与与合作共治”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体制。
例如,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推动下,欧美掀起了一场社会福利改革运动,一个普遍做法是将大量社会服务项目推向市场,或者在社会服务中引入市场运作理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协作。
据统计,目前美国有150多种类型、140多万个非营利性组织,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政府通过直接补助、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对这些组织进行扶持,而这些组织则提供了大量政府做不到、做不好或不便做的社会服务。
注重发挥社区作用。
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形成了政府组织指导与监控、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主办、企业在社区内通过市场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社区治理体系,加拿大还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到志愿组织参加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否则不能毕业。
以人为本与标本兼治注重改善民生。
目前,尽管不同发达国家在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但都将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社会福利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不断增加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逐渐从过去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向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转变。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作者:刘中起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2年第02期[摘要] 新加坡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健全的社会组织网络、人性化的社会民生服务、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创新以及多元的社会文化建设,是造就新加坡成功社会治理的重要源泉,对于转型时期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在新加坡访学的日子里,通过与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SINGAPORE CIVIL SERVICE COLLEGE)专家的课堂研讨、赴大巴窑(TOA PAYOH)、武吉知马(BUKIT TIMAH)、蔡厝港(CHOA CHU KANG)、牛车水(CHINATOWN)、柑榜格南(KAMPONG GLAM)等社区的实地考察、访问建屋发展局(HDB)等公共机构、与人民行动党(PAP)总部及新加坡国会(PARLIAMENT)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对新加坡政府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有了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健全的社会组织网络、人性化的社会民生服务、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创新,以及多元的社会文化建设,是造就新加坡成功社会治理的重要源泉,对于转型时期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经验(一)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执政40多年来,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包容和法治两大先进的执政治理理念,这两大理念涉及新加坡执政治理的各个领域,为新加坡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认同基础、社会共生前提和政治清廉环境。
胡锦涛曾指出:“对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它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们要研究和借鉴,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
包容理念集中体现在和谐的种族民族和劳资政关系方面。
我国生态环境情况以及国外治理经验借鉴
我国生态环境情况以及国外治理经验借鉴我国生态环境一直是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不仅需要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还需要寻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治理经验,探索更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之策。
一、我国生态环境情况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气质量下降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其次,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
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许多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质逐渐恶化,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再次,土地退化严重。
农荒化、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恶化,农业生产受到损害。
最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森林砍伐、生态破坏等行为使得中国濒危物种增多,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二、国外治理经验借鉴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许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其中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首先,加强环境监管。
美国、欧洲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各种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环境问题。
其次,推动绿色发展。
日本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绿色经济,鼓励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再次,实施生态保护政策。
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等机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倡导生态文明。
挪威等国家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提升。
通过借鉴国外治理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我国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但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治理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相信我国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后代子孙留下更美好的环境。
2019年德国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
德国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德国是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人口8300多万人,其中外来移民1000多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实行联邦分权自治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东西德从分治到统一、从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到政府适度干预的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重新崛起,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但是,德国也面临东西德合并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外来移民大量增加引发的社会融合问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诸多挑战。
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21世纪第二个10年,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冲击下,德国经济社会发展逆市上扬,连续9年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2018年失业率为5.2%,最低的是巴伐利亚州,仅为3%。
尽管中德两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德国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前提2017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1.4%,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妇女总和生育率只有1.5,每年死亡人口90多万人,出生人口不足80万人。
一方面老龄人口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依靠自然增长人口总量不断下降。
因此,为了维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德国接受大量外来移民,2015年净增外来人口达到100多万人。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原东德地区大量人口流向德国西部和西南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德国东北部出现人口空心化和经济衰退现象。
有效应对老龄化、促进充分就业、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德国面临的挑战。
为此,从2012年开始,德国将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到67岁。
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防止过高福利和“养懒汉”,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参加就业。
河道治理的创新方法借鉴国际经验
河道治理的创新方法借鉴国际经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河道治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国际社会上,各国都在探索创新的河道治理方法,以解决水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国际经验的角度出发,探讨几种创新方法,并尝试对中国的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生态河道修复在国际上,生态河道修复已被广泛应用。
生态河道修复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修复方法,通过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恢复和改善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荷兰的“河流连通性计划”通过拆除河道上的堤坝和挡水闸,帮助河流恢复自然的水道形态和生态过程,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河道治理方法。
许多国家都在推行雨水综合利用计划,通过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后再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以新加坡为例,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和工业用水等,减轻了对河道的压力,保护了水源。
三、河道生态修复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国际上还有一种创新的河道治理方法,即将河道生态修复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这种方法通过在城市规划中将河道纳入考虑,合理规划河道的空间,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通过将河道治理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将河道打造成了一个城市的亮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同时改善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四、强化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在国际经验中,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成功因素。
只有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才能形成一个共识,在河道治理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例如,瑞典的“隧道河”项目中,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环境组织和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共同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河道治理方案,实现了河道水质的提升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五、完善河道治理体制机制河道治理需要一个完善的体制机制来提供保障。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来负责河道治理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借鉴国外经验应注意什么
借鉴国外经验应注意什么借鉴国外经验是提升我国发展水平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改革开放水平,优化社会治理,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然而,在借鉴国外经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建立正确的态度。
借鉴国外经验并不是盲目的照搬,而是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吸收和适应到我国实际情况中。
我们不能将国外经验奉为圭臬,盲目追随。
相反,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借鉴国外经验,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第二,要注重适应性与本土化。
国外的经验可能与我国的国情、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有很大差异,所以在借鉴过程中要注重适应性和本土化。
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加以改造和适应,使其符合我国的国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要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
国外经验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它们往往是一整套制度、政策、理念和实践方法的集合。
在借鉴国外经验时,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项政策中提取经验应用,而是要全面思考国外经验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把握其整体性,以确保借鉴的效果和成果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第四,要注意理性评估和精确选择。
国外经验不是银弹,不是万能的。
在借鉴国外经验前,我们要进行理性评估,充分了解国外经验的实施效果、适应性和成功因素等。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可行性的国外经验,并且要适度、渐进地引入和实施,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推进改革,减少冲击和风险,提高实施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第五,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借鉴国外经验需要与国内的实践相结合,也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我们的经验。
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和包容的对外合作理念,积极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同时也要坚持创新,使得我国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的发展进程中。
国外政府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社会治理启示
国外政府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社会治理启示潘丽【摘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论断,体现出了国家对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高度关注.当前,在我国转型时期多样化关系与问题特征的格局下,我国政府面临着理念不规范、缺乏公共性、主体单一以及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外政府治理创新案例的分析,总结社会治理经验,提出要从模式、理念、主体、机制、技术、制度、意识等方面入手来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创新发展理念,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Innovative system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thesis proposed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reflecting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from the national level.On the current pattern of the diverse relationship and problem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ur government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no standardization of concept, the lack of publicity, single governance subject, as well as lag in technology etc.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issues, the article provides some measures such as innovating model, concept, subject, mechanism, technology, system, consciousnes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ng developed ideas,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ase of foreign government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governance.【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1)001【总页数】6页(P67-72)【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经验;问题;对策【作者】潘丽【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社会治理创新是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重要选择。
浅谈国外的社会治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国外的社会治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内容摘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我国社会管理工作者提出新要求。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体系和完善的监察专员制度,美国充分发挥非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新加坡的务实行政作风,日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全覆盖以及韩国官民利益共生的“新村运动”等社会治理方法值得我国政府借鉴。
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我国基层治理工作。
关键词:社会治理乡村治理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随着党中央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中央领导人习总书记对我国的发展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要实现“四个全面”,我国政府必然面临诸多考验,特别是在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也将必然日益突出。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也为农村治理提出新发展。
为深入贯彻“四个全面”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给社会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
政府应当多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社会治理经验与方法,改进地方治理工作,适应社会新常态。
本文选取了社会治理经验较为成熟的几个国家——瑞典、美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作为代表,分析其社会治理方法,浅谈这些国家对中国社会治理工作的经验启示。
一、让瑞典人“幸福”的社会治理模式瑞典是世界上最稳定富裕、民主化和法治的国家。
据2014年全球幸福指数排名,瑞典的幸福指数排在第五名,瑞典人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平均7.6的满意度,是调查中的最高平均分。
瑞典人高水平的幸福指数来自本国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瑞典以扁平化结构的地方治理体系,高度民主自治,高度廉洁以及“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体系闻名于世。
瑞典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其国家政权掌握在国家议会和政府手中,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分三个层次:中央政府、郡政府(俗称“医疗区政府”)和市镇政府。
三者没有明显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三个层次拥有各自的权力,它们各自职能分工不同,服务的区域也不同。
在地方治理事务上,基层政府是由全民直选产生,国家立法机关授予其广泛的权力。
韩国基层治理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韩国基层治理经验及其借鉴意义摘要:韩国在长期的基层治理中形成了诸多的有益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在基层治理体制上,韩国在建国后逐渐形成了行政主导的基层治理模式,但随着民主化浪潮的推进,该体制逐渐变为团体自治型的模式。
而韩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提高了基层自我治理能力,培养了民众合作精神,对我国基层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地方自治;基层治理;城乡一体化韩国在长期的基层治理当中形成了众多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基层治理和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3年,韩国制定了《地方分权特别法》等法律,通过地方分权的方式促进基层治理,实行真正的自治。
另一方面,韩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新村运动提高了韩国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促进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对韩国基层农村的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由行政主导型向团体自治型转变的基层治理模式1949年,韩国根据宪法制定了《地方自治法》,对地方自治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并逐步形成了特别市、广域市、道和市、郡、区两级地方政府作为自治的基本单元,同时,在市、郡、区下面还设立相当于派出机构的邑、里、洞等组织,负责向居民提供行政服务并处理与居民有关的业务。
但邑、里、洞等单位不是地方自治的团体,不是有居民选举产生,不对居民负责,而是国家为了方便处理相关行政业务而设置的基层行政机关的下层机构。
这就使得作为韩国最基层的邑、里、洞等单位的治理带有浓厚的行政主导的色彩,使得基层居民难以参与基本公共事务。
另一方面,朴正熙在1961年发动军事政变取得政权,建立威权统治的体制,作为地方自治的议会被取消,地方长官改为由中央任命,这就使得韩国在建国后确立的地方自治制度名存实亡,无法继续有效的实施。
但在经过将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韩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地方经济快速恢复,社会民主力量兴起,韩国社会要求恢复地方自治的呼声渐趋高涨。
面对社会的压力,韩国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了恢复地方自治的可行性研究并初步制定了相关规划以缓和社会压力。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超大城市的治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国外一些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国外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进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注重公众参与,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同时,他们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等措施,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
此外,国外超大城市还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植树造林、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式,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国外超大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
他们注重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善,通过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此外,他们还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同时,国外超大城市还注重智能化建设,推行智慧城市战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国外超大城市注重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
他们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建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
同时,他们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他们还注重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通过加强警务力量、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国外超大城市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推行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他们注重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国外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对我国超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当代国外社会治理主要经验课件 (一)
当代国外社会治理主要经验课件 (一)当代国外社会治理主要经验课程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进化。
当代国外的社会治理经验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政府治理、市场经济、公民参与和科技创新。
本文将以此为线索,对当代国外社会治理主要经验进行解析。
政府治理经验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政府是主要的治理者。
国外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进行管理和监管。
在政策和法规制定过程中,国外政府强调对民主法制的坚持,倡导与公民、社会组织进行广泛协商和对话,以确保政策和法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此外,国外政府还采用多层级的管理模式,将政府权力分散到州、市和乡村。
在国外社会治理中,地方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对本土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管。
这种分权模式可以帮助政府更具体、更精准地处理地方问题,防止中央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失误或对地方问题无能为力。
市场经济经验当代国外社会也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在国外被视为一个自发的机制,可以促进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制定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实现市场规范和市场秩序的维护。
同时,国家还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以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为市场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民参与经验公民参与是当代国外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参与的方式包括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如公民调查、公民会议等。
并设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接受公众的监督。
此外,国外对于社区治理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注重建设社区文化、社区自治和社区艺术等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科技创新经验时代在进步,科技则是当代国外社会治理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国外社会治理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政府治理、市场经济、公民参与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
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引导下,国外政府有效发挥科技优势,打造更加精细化的社会治理体系。
总结从政府治理、市场经济、公民参与和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来审视,当代国外社会治理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学习借鉴日本经验健全社会综合治理体制_杨立勋
专稿一、日本《轻犯罪法》及其社会综合治理效能1948年,日本出台《轻犯罪法》,规定33种行为为轻犯罪:①潜入无人居住或无人看守的邸宅、建筑物、轮船内;②随身藏带对人生安全有危害的刀、铁棒等;③藏带配制钥匙或凿子等工具侵入他人邸宅;④有劳动能力但不愿劳动的流浪者;⑤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粗暴言行;⑥破坏和熄灭公共场所和道路指示灯;⑦设置障碍物,妨碍水上交通;⑧台风、洪水、地震、火灾、交通事故发生时不听指挥;⑨在建筑物、森林、油站附近引火;⑩使用或玩弄枪炮、火药等易爆物;輥輯訛因抛物或倒水给他人造成损害;輥輰訛释放对人畜有危害的烈犬及其它鸟兽;輥輱訛在公共场所插队;輥輲訛在公共场所喧哗或播放音量;輥輳訛制作假冒官职、公职、勋章、学位、称号、制服、徽章等标识;輥輴訛虚报犯罪及灾害;輥輵訛虚报典押、二手物买卖的账簿、氏名、住处、职业;輥輶訛不及时报告需救助的老幼病残或尸体、死胎;輥輷訛擅自移动尸体、死胎使现场发生改变;輦輮訛在公共场所暴露臀部、大腿等身体敏感部位;輦輯訛乞讨或唆使乞讨;輦輰訛偷窥他人居处、浴室、更衣处、便所等;輦輱訛对公私仪式进行恶作剧;輦輲訛妨碍河流、水渠正常流通;輦輳訛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輦輴訛乱丢垃圾或鸟兽尸体;輦輵訛阻挡他人或纠缠他人;輦輶訛对他人身体进行有害行为的共谋者和共犯者;輦輷訛因恶意挑逗动物使动物受惊而逃奔;輧輮訛妨碍他人正常工作;輧輯訛擅自进入被禁入场所或田庄;輧輰訛污染或毁灭他人房屋、工具的标识;輧輱訛对公众进行误导性促销。
《轻犯罪法》规定对33种轻犯罪行为的处罚方式:包括拘留、罚款以及拘留与罚款并处,上述33种轻犯罪行为的教唆者和协助者皆以轻犯罪论处。
韩国、新加坡、香港、北欧诸国、中国台湾省相继出台了类似日本轻犯罪法的法律,这类法律的出台,从源头和制度设计上,彻底解决了城市管理部门对自然人“难执法”和“执法难”的问题,实现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二、日本《轻犯罪法》的特点日本没有类似中国的专门城市管理机构,但城市管理井井有条,无论是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京都等大城市,还是札幌、福冈、奈良、广岛、神户、千叶、长崎、熊本等中小城市,很少看到乱张贴、乱摆卖、乱丢垃圾、乱停靠、冲红灯、大声喧哗、公共场所插队、违法建筑、乞讨流浪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制定了《轻犯罪法》,解决了对自然人无法可依的难题,同时对提升国民素质起了决定作用;二是城市管理执法主体是警察,解决了多头执法的难题;三是都、道、府县设立了城市管理法庭,解决了城市管理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难题。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
再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与中国借鉴【摘要】新加坡在城市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其成功经验包括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全民参与。
新加坡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城市规划、管理和社会参与方面进行改革。
对中国而言,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如注重城市创新、促进公共参与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借鉴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将对中国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促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治理,城市规划,管理经验,挑战,借鉴经验,启示,现代化进程1. 引言1.1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生产力和创新的集聚地,城市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加坡通过创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流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保障作用。
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新加坡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新加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了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对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保障作用以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新加坡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改进城市治理、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新加坡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独特经验和成功做法,以及借鉴这些经验对中国城市治理改革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社会治理经验借鉴
作者:张玉玲
来源:《决策探索》2016年第07期
小政府,大社会。
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民众与社会事务的统治与管理。
各国的社会治理,一方面反映了该国基本制度的特质,是该国基本制度的实践与落实,反映的是各个国家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各国社会治理也有共同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无论何种制度,社会治理都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和规范,如保证公共安全,保持社会秩序,增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平衡群体关系与调节利益冲突等。
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社会治理中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多元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特别是社会福利改革运动的兴起,一些国家强调“参与式治理”,即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多中心治理”和“协作式治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伙伴式关系”,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问题。
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体制。
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推动下,欧美掀起了一场社会福利改革运动,一个普遍做法是将大量社会服务项目推向市场,或者在社会服务中引入市场运作理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协作。
据统计,目前美国有150多种类型、140多万个非营利性组织,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政府通过直接补助、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对这些组织进行扶持,而这些组织则提供了大量政府做不到、做不好或不便做的社会服务。
注重发挥社区作用。
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形成了政府组织指导与监控、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主办、企业在社区内通过市场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社区治理体系,加拿大还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到志愿组织参加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否则不能毕业。
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改善民生。
目前,尽管不同发达国家在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但都将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社会福利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不断增加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逐渐从过去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向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转变。
注重塑造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西方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从扩大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入手调整社会阶层结构。
如日本通过就业、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成功塑造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这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却有着“一亿皆中产”的说法。
注重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以劳资纠纷为例,在发达国家,工会会周期性地与雇主协会就一系列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进行协商、谈判;当谈判陷入僵局时,由劳资双方或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或政府直接出面调解、仲裁。
注重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将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正式职业,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人性化、高品质的社会服务。
在英国,社会工作涵盖了教育、司法、社区、养老等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而且社工的职业化程度很高,所有从业者都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预防机制
较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复杂性、风险性大大增加,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存在,这使得现代社会的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面对这样一个高风险社会,许多国家形成了“预防为先与动态治理”的理念。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国外社会风险评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环境风险评估、法律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等。
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国外风险评估非常重视两个因素: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二是成立独立、专业、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建立健全社会监测体系与危机预警系统。
注重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尤其是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食品监管、交通运输、人口流动等重点领域进行适时动态跟踪、舆情监控,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规范高效的社会危机预警系统,从制度上保证危机报警、危机处理、危机善后等环节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