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专业化管理

合集下载

税源专业化管理征管业务操作规范

税源专业化管理征管业务操作规范

税源专业化管理征管业务操作规范第二直属税务分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为构建我局分类管理模式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工作流程,逐步实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增强税源管理整体合力,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为主题,以推进管理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促进纳税遵从为目标,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信息管税”的总体要求,深化税源分类管理,完善税收岗责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强化税收风险控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运行和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和服务效能。

二、基本原则分类管理的原则。

按照行业、投资和纳税规模不同,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

组建行业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税源管理特点,建立差别化应对机制。

突出重点的原则。

以审核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为税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和必经程序,调整部门职能设置,明晰岗责体系,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信息管税的原则。

加大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提高涉税电子信息的采集能力,严格数据质量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

优化服务的原则。

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理念,整合办税服务功能,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纳税遵从度。

三、总体目标以税源分类管理为核心,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一般税源分类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机制; 以调整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为重点,把握税源管理的关键点和流程节点,优化和重组业务流程,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由“管户制”向“管事制”过渡;以优化服务和规范执法为着力点,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大力规范税收执法,建立完善的促进纳税遵从机制。

四、主要内容以税源分类管理为核心,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

根据纳税人规模和行业特点,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组建三类税源管理机构,即重点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区域化管理;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协税护税体系,全面实施个体零散税收社会化管理。

以税种管理为经 行业管理和风险项目

以税种管理为经 行业管理和风险项目

以税种管理为经行业管理和风险项目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各级税务部门和税务管理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和税收行业管理的理念均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在税收征管的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完善。

可以说,税收风险管理和推行税收行业管理已成为当前税收管理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两大主流。

笔者结合基层国税工作实际,针对纳税人为主体的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如何有机结合、实现途径谈些个人的想法。

一、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

税收风险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对和处理)等手段,对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造成税款流失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控制。

税收行业管理主要通过建立行业税收管理制度、行业税收分析、行业评估模型等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归类和分析,揭示同行业、同一税种税负的弹性区间和行业税收管理特征规律,以期达到控制行业税负,防止偷骗税行为发生,防范税收风险的目的。

因此,两者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将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应用到实际税收征管实践中,可使税收管理目标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2、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公平理论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主要着眼于公平感,而不是绝对的公平。

公平感由三维构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分配公平指对资源结果的公平感受;程序公平则更强调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平性;互动公平关注的是执行程序中人际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即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

广大纳税人特别是跨国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骨干、重点企业,通常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的程序、办税事项的流程、环节等希望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收征管和服务中更加公平、透明、高效。

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透明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透明还包括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的纳税人,如对依法纳税的企业、操作性失误的企业、筹划性遵从的企业和恶意偷漏税企业进行分门别类的甄别,区划对待,税务机关采取相应的应对管理措施,进行必要的鼓励和纠正。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税发〔2010〕10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税发〔2010〕10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税源管理新途径,税务总局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国税发〔2010〕101号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基本原则1.依法实施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求实创新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

3.积极稳妥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

要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试点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和各项税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4.注重结合要根据税收征管战略目标,合理确定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要按照逐步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篇一:高效地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如何高效地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为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现就深入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税收风险管理一般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对纳税人涉税活动中存在的引发、增加税收风险的各种风险信息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科学评定纳税人涉税风险度,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形成的情形,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以实现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为后续税源管理加工、传递税收风险信息,为其进行税收风险的识别、评定、应对以及监督评价等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一系列支撑。

税收风险管理事项主要包括风险任务管理和风险应对管理。

风险任务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诊断书出具、风险应对任务下达、风险任务评价监督等。

风险应对管理主要包括税收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

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二、上下联动,明确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职责(一)实行“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法,就是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下达、应对处理和评价监督的闭环管理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

“统一分析”,就是由风险分析监控部门通过对涉税信息分析比对,识别可能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后推送至任务应对环节。

“分类应对”就是由相关部门按照风险分析监控部门下达的应对任务进行分别应对,即:对一般风险纳税人,采取风险提示等服务手段督促其修正申报,消除风险;对较高风险纳税人,采取纳税评估和反避税调查等手段进行处理;对高风险和纳税评估中发现涉嫌偷逃骗税的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

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近年来,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确保国家税收的稳定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挑战,国家税务局决定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提升税收工作的效能和质量。

首先,深化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加强机构和人员建设。

税收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高效的组织机构。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税务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税收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税务局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优化,构建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机制,提高整体效能。

其次,深化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我们将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税收风险,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分享信息和资源,增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风险形势。

再次,深化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加强对税收主体的监管。

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税收利益,为此,我们将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首先,我们将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提高征管水平和效能,减少纳税过程中的操纵空间和漏洞。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高风险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经营,防止税收流失和逃避。

最后,我们还将加强纳税人守信行为的奖惩机制,提高守法纳税的积极性,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纳税义务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税法意识。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税收政策的公开透明度,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税收法律法规。

总之,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面、科学、有效地推进。

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全省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落实信息管税,预测、识别和防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风险,不断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依据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是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应征或入库税金在一个地区占有重要份额,对于整体税源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以与各级国税机关根据本单位税源结构,认为应纳入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确定为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围。

(一)年纳税额划分标准:年应纳增值税500万以上,年应纳消费税100万以上,年应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二)税收集中度划分标准:按照税收集中度测算,结合区域税源结构特征,各级国税机关经测算确认应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企业。

一般按照税收集中度的50%、60%、70%、80%、90%进行划分。

2010年占全省税收收入90%的企业(不含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见附件1。

第三条重点税源企业的确认原则上应在每年年初进行,各级国税机关根据监控管理需要新增的企业可在年度调整。

凡列入监督管理围的重点税源企业,除注销税务登记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两年不得调整到重点税源企业之外。

对于新纳入监控围的企业,除新办企业外,在上报本年相关信息的同时,还需补报去年同期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各级国税机关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的采集,与时分析、识别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和监控税收流失风险,实现对重点税源有效管控,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高。

第五条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本地税源结构,确定重点税源管理对象,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做好本级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局负责对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市局和县(区)国税局负责市级和县(区)级重点税源管理,同时配合省局做好所属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特急国家税务总局文件国税发〔2011〕10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税务总局决定,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海南、四川、陕西、深圳国税局和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广东地税局开展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现提出以下意见:一、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大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趋势。

大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集中度、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要求高、内容复杂,涉税诉求快速响应要求和跨地区统一税收征管要求日益增强。

在企业税收属地征管,税收管理资源分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难以对大企业实行有效监管和纳税服务。

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

各试点单位要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将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进一步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定点联系企业为对象,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信息化为依托,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科学配置征管资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基本原则1.属地入库、统一管理在现有税款入库地和入库级次不变的前提下,对大企业实施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税收管理。

2.明确任务、分级负责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确定具体工作事项,明确各层级在实施大企业专业化管理中的工作任务。

3.上下协作、统筹互动注重发挥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属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优势,实现有机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针对本地征管现状和能力,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

税收征管基础知识习题

税收征管基础知识习题

1.税收征管的主体是(A)A.各级税务机关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担保人2.(A)是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征收入库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监督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A.税收征管B.税收计划C.税务稽查D.纳税评估3.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是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又互制约的统一的有机整体。

以申报纳税和税款解缴入库为主要内容的税款征收, 是(B), 它是整个征收管理的中心环节, 也是其主要目的之所在A.事前管理B.事中管理C.事后管理4.信息管税要求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 努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主线是(A)A.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B.金税三期建设为主线C.基于云计算构建税收信息化系统为主线D.基于信息化构建纳税人信用等级体系为主线5.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必须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是(D)A.制定风险计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B.制定风险计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等级排序—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C.风险信息采集—制定风险计划—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分析识别—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风险应对D.制定风险计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6.《纳税服务工作规范》是根据( C )制定的。

A.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B.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D.国务院文件和宪法7、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 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 可以延期缴纳税款, 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A )。

A.三个月B.一个月C.两个月D.六个月8、以核查申报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就是要求强化纳税评估。

《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教学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教学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教学的思考【摘要】本文从税源专业化管理角度阐述了其教学的必要性,就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进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教学进行了反思,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必要性(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含义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达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当前,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是税务机关的实践任务,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是一项全新的税源管理方式。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情况随着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并选择了部分省进行试点。

我们广西区国税局按照总局提出的总体思路,于2011年初制定下发了《全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方案》(桂国税发〔2011〕78号),确定南宁、百色、崇左三个市局分别负责大企业管理、综合管理、重点行业管理的改革试点工作。

各市根据区局的要求,选择部分县(区)局开展试点,全区参与试点的单位共计54个县(区)国税局。

到2012年7月止,全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行业达到100多个,编写了100个行业管理指南和100个风险指标应用指南。

[经验交流]地税局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经验发言材料

[经验交流]地税局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经验发言材料

[经验交流]地税局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经验发言材料地税局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经验发言材料自20XX年以来,XX市地税局根据国家总局、省局他市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精神要求,结合XX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税部门工作实际,精心筹划,先行开展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历经3年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绩效考评为保障、纳税人需求为目标”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对税收征管全程的扁平化管理。

笔者结合XX局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改进的建议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主要做法(一)深化调整职能设置,实现专业化分工、专项化管理。

在原有机构设置不变的前提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调整职能设置,对税源实施专业化分工管理,对风险任务实施集中管理、专项应对,实现了税源管理的目标明确、标准统一。

一是实施专业化分工管理,实现对税源的科学分级分类。

1.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直属局负责对全局重点税源的基础管理工作,按照纳税人规模和行业,以重点税源为着力点,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

将金融保险、房地产业、规模以上的纳税人确定重点纳税人,使其税收收入比重占全局的80%左右,营改增以后比例有所下降,约为70%,对重点纳税人实行动态管理。

2.对中小税源的管理,最早仅有云溪中心税务所、胶西中心税务所管理,现在调整为三个税务所负责对一般税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二是实施专项化管理,实现对风险任务的扎口推送、专项应对。

1.扎口推送集中管理。

将所有的业务管理事项纳入风险管理的范畴,配套完善对应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实现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模式。

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的风险管理闭环系统与征管基本程序相融合,形成风险管理导向下的税收征管流程,自上而下地实行理性“统一分析、分类应对”。

以征管和科技发展科(现在调整为税源管理科)为全局任务引擎的核心,负责组织进行风险任务和日常管理任务的扎口推送,实现对风险任务的集中管理。

关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8 04 3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 2 9 4 ( 0 2 0 — 0 5 0 F 1 .2 A 17 — 5 4 2 1 )7 0 4 — 4
随着 市场经济 的不断 发展 , 所有制结 构发生深刻 变 化 , 主体 日趋 多元化 , 市场 纳税 人不 仅数 量大 幅增
收管理而言 , 双方信息不x- 以及税务 机关人 少 征纳 - , J  ̄ 户 多 的矛 盾 日益 突 出 ,属 地划 片 式 ”“ 能 型 集权 “ 、全
式” 的税源管理模式导致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 , 各事 统管 、 项繁 杂 , 兵作 战 、 不从 心 , 之参差 不 齐 事 单 力 加
[ 收稿 日期 ]0 2 0 — 8 2 1— 3 0 [ 作者简介 ] 沈承纲 , 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副处长 , 长期从事税收工作 , 主要研 究方 向是税 收风险管理 、 税源管理模式 和纳税遵从 。
地方财i研究/ 1.第 7 4 女 2 2/ 期 5 0 7
税收天地
的纳税人和领域 , 帮助税务机关找到确定资源配置策 略和遵从 目 标最大化之间的结合点。 综 上 可 见 , 源 专 业化 管 理要 依 托税 收风 险 管 税 理 基 本 流程 这 一主 线逐 步 展开 , 收 风 险 管理 内在 税 的机理作用 又恰恰体现 了税源专业化 管理的需 求 和 目标 , 二者的有机链接是实现税源管理模式转变 的有效途径 。因此 , 我们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 、
专业管理 、 零散税 收社会化委托代征 的税源分类管 理格局 。按照“ 找特征 、 分类别 、 定方法” 的思路 , 依
据 税 收风 险管 理 的基 本 方法 , 制定 纳 税 人 分类 管 理 办 法 , 步实 现税 源 的精 细 化 、 业化 管理 。 逐 专 ( ) 三 实现 管户制 向管 事制 的转 变 从 税 收管 理 员制 度 的历 史 发 展沿 革 看 , 由过 去 的“ 一员 到户 、 税统 管 , 征 、 、 于一 身 ” 理 各 集 管 查 管

坚持四项原则深化五项举措不断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二分局定稿

坚持四项原则深化五项举措不断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二分局定稿

坚持四项原则深化五项举措不断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分局定稿坚持四项原则深化五项举措不断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分局定稿坚持四项原则深化五项举措不断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江苏省南通地⽅税务局第⼆税务分局我分局⾃今年3⽉份组建以来,按照省局和市局专业化改⾰的统⼀部署,尊重和把握税收征管客观规律,充分结合税收管理与经济税源实际,坚持以促进纳税遵从为⽬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加强纳税评估为核⼼,以专业化分⼯体制为保障,通过整合部门⼯作职责,强化税源基础信息管理,完善税源管理业务流程,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税源控管能⼒不断增强,各项⼯作进⼊正常运转阶段,征管质效显著提升。

⼀、正视管理现状,及时调整⽬标分局组建后管理区域倍增、管理对象翻番,管辖范围既有市区所有的⾦融保险、邮政电信等省属企业,⼜有主城区所有的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企业;既有市区所有的⾏政事业单位,⼜有主城区所有的个体户。

我们所服务的对象达到整个市区的三分之⼆,⽽分局的⼈数仅占市区四个管理分局总⼈数的三分之⼀,我们的数据管理⼯作和征管质量指标⾯临着前所未有的⼯作压⼒(3—6⽉份市局推送相关⼯作任务的数据量达12663条,超过市区各分局推送量的65%以上),尤其是负责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业企业以及个体户的管理三、四、五科,上半年基本处于疲于应付市局各处室的各类推送数据的核实处理。

如何迅速适应专业化改⾰的需要,使税源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我们着重抓了四个⽅⾯的⼯作:⼀是统⼀思想认识,这是组织开展好⼯作的前提。

我们通过组织学习、思考、研讨,使⼤家充分认识到,国家税务总局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是针对经济活动⽇趋复杂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充分利⽤当代技术⾰命对税源管理的影响,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推出的重⼤举措,顺应了社会管理形势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在分局上下形成了共识;⼆是尊重税源管理的客观规律。

我们清楚,抽象的理论和务虚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基层⼴⼤税务⼲部的共鸣,需要我们从基层的税源管理⼯作实际出发,⽤朴素的道理来帮助⼤家理解先进的理念,我们通过对专业化管理的要义进⾏认真梳理后得出了⼀个结论,即税源管理⽆论朝什么⽅向改⾰,作为我们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其最终的⽬标就是“管住税源、做好服务”;三是充分听取基层同志和纳税⼈的意见。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五、我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六、我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部署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一)税收征管现状和纳税遵从分析1、税收专项整治入库税款总量大,占整体税收的比重高。

2、不断查处大的票案、税案。

3、查补税款的深度加大(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纳税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力量相对不足2、税收集中度不断增大,管理力量相对分散数据、人员呈向上移、压力、责任向下移的趋势3、纳税人集团化发展,税收征管难度加大企业总分机构数量大幅增加企业跨区域经营趋势扩大交易复杂度增大4、税源分析多头无序,管理的有效性不强5、税收管理员职责大而全,不利于税源精细化管理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一)第一阶段(建国以来—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税源管理实行“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税收专管员负责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集征收、管理、检查于一身,可以说税收专管员就是企业的“保姆”。

(二)第二阶段(80年代末90年底初—20世纪末)这一阶段,基本上采取了“属地+分类”的税源管理模式,税收信息化开始起步,但没有支撑作用。

(三)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税收信息化快速发展,技术、业务融合度不断加强,数据集中趋势明显,数据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税源管理基本上采取了“属地管户”的模式,基层税务分局成为税源管理的主体。

结论:税收征管体制和税源管理模式要随着经济主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决定着征管体制和税源管理模式,征管体制和税源管理模式要与经济发展状况和信息技术水平相适应。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一)两大核心业务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的两大核心业务(二)三个管理理念1、促进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执法+服务=遵从)2、信息管税(1)信息与数据。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论文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论文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论文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论文篇1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税收管理中,由于大企业具有组织结构庞大,信息系统应用率高,税收业务相对复杂,税收筹划意识强等特点,税收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提出改进建议。

当前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税务风险理念不够牢固。

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的态度、风险偏好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税收策略的制定、税收风险的重视程度和应对态度。

有的大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不够重视,只注重企业的产供销、财务分析核算、利润指标实现,忽视了税收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没有把税收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容易造成企业实际经营与税务核算、税务风险管理两张皮的问题。

企业税务内控机制不够健全。

企业的税务内部控制机制是监控税收风险的“防火墙”,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2009年就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但根据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国税局对5家大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的调查发现,大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并不乐观。

有的企业从根本上未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大多数企业没有定期开展税务风险分析与评估,只是根据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被动应对;有的企业即便是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设定、监督和改进举措也欠规范。

企业税收筹划过于复杂隐蔽。

大企业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税收筹划力度较大。

有的企业雇用知名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刻意包装、制造出极其复杂的税收筹划,通过集团控制、关联交易、合并分立等,人为增加组织架构的复杂性、价值链的冗长性和业务流程的繁琐性,有的甚至制造与实际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和拥有的资产不一致的中间体,其中筹划目的和具体细节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税务机关披露,造成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占用的社会公共资源与缴纳的税款极不相称。

税务机关风险管理不够到位。

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全省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落实信息管税,预测、识别和防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风险,不断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依据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是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应征或入库税金在一个地区占有重要份额,对于整体税源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以及各级国税机关根据本单位税源结构,认为应纳入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确定为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围。

(一)年纳税额划分标准:年应纳增值税500万以上,年应纳消费税100万以上,年应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二)税收集中度划分标准:按照税收集中度测算,结合区域税源结构特征,各级国税机关经测算确认应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企业。

一般按照税收集中度的50%、60%、70%、80%、90%进行划分。

2010年占全省税收收入90%的企业(不含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见附件1。

第三条重点税源企业的确认原则上应在每年年初进行,各级国税机关根据监控管理需要新增的企业可在年度调整。

凡列入监督管理围的重点税源企业,除注销税务登记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两年不得调整到重点税源企业之外。

对于新纳入监控围的企业,除新办企业外,在上报本年相关信息的同时,还需补报去年同期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各级国税机关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的采集,及时分析、识别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和监控税收流失风险,实现对重点税源有效管控,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高。

第五条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本地税源结构,确定重点税源管理对象,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做好本级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局负责对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市局和县(区)国税局负责市级和县(区)级重点税源管理,同时配合省局做好所属省级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税源管理是什么 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点有哪些

税源管理是什么 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点有哪些

税源管理是什么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点有哪些税源管理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把对纳税人的从生到死和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源实施的服务管理、收入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等包含在内。

在持续推进以风险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情况下,一般把税源管理限定为税源基础管理,其事项大致包括税源户籍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两大事项。

长期以来,对税源管理的提法很多,专业化管理也都在推进,但是很少提及税源户籍管理所要管理的具体事项是什么。

由于内涵不明确,导致所谓的专业化管理一直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各地征管模式各不相同。

本文是笔者在国税持续专业化管理实践中对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点界定的思考。

一、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涵税源户籍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基础管理事项的主要内容之一。

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求对税源管理职能和权力进行科学分解,重构事权,将依纳税人申请发起涉税事项和税务机关发起涉税事项进行有效剥离并实行按事项管理,以最小的权力实现对税源基础事项的管理,并有效引入和激活政府和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推进税源共治,形成治税合力。

税源户籍管理主要由税务机关发起的税源户籍信息管理类基础管理事项组成,是税务机关户籍信息受理事项办理后的后续跟踪基础管理。

税源户籍管理始于办税服务大厅税务登记和相关受理、审理基础信息维护之后,终于纳税人注销清算之时,还应包括无证、临时经营纳税人的日常管理。

通过对税源户籍信息管理过程中内外部基础信息的核查、补充和相关涉税事项的调查执行,夯实信息管税基础,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降低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

税源户籍管理是实施税务机关内控机制和外部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基石。

二、税源户籍管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税源户籍管理主要涵盖对纳税人的各类登记、核定基础信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含基金、费,下同)、申报信息等基础性跟踪管理(包括受理即办事项、调查审理非即办事项办结后的后续跟踪管理),以及基础性调查执行管理。

小汽车涉税风险风险指标模型优化建议

小汽车涉税风险风险指标模型优化建议

小汽车涉税风险风险指标模型优化建议摘要:税收风险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是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对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大数据时代做好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构建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风险;识别模型;问题;对策一、引言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造“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推进征管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分级可控、内部主观努力程度量化可考”的现代税收征管方式,已成为各地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新的征管方式要求各级税务部门必须以风险管控为导向,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在推行税源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有效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就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管理策略,及时处理应对税收风险,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

税收风险识别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程度如何,决定了税收风险识别成功与否,进而影响整个税收风险管理活动的成果。

如何做好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工作,逐渐成为当今国内税务部门在税收管理实践中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是指税务部门依据纳税人申报数据、第三方交换数据以及国际情报交换等数据,结合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提取的用于识别纳税人税收风险的若干风险指标集。

根据对应税收风险领域不同,一般可分为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和单税种税收风险识别模型。

自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以来,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国地税机关先后推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省、市、县各级税务机关建设了大量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并自行开发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将模型部署在平台中,开展税收风险识别及应对工作。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风险管理办公室也陆续筛选一些优秀风险模型,在全国税务系统验证、推广。

总体而言,税收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及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税收风险识别指标精准度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专业化管理管科三班刘杨 1008210309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1100)关键词:税收管理专业化风险摘要:税收专业化管理不单是分门别类的专业式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针对我国目前税收现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管理的模式,逐步走向规模化、法制化、信息化、社会化。

解决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方面的漏洞,从税源抓起,实行的税收全过程的专业化,避免偷税漏税,重复缴税等行为,降低我国纳税成本,精化纳税机构。

从全国各地逐步试行新的税收管理制度,以风险管理为基准,努力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积极推动纳税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切实实行执法服务型的税收征管模式。

引言: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发票大案的发生,是什么导致了我国纳税成本跃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导致我国偷税漏税的现象如此严重,而重复缴税的现象层出不穷?让我们从中国古代税收看起,历经近代、现代、横观其他国家的税收体系,建立健全充满中国特色的税收体系。

正文:一、我国税收进程(一)古代我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可以说很是杂乱,也可以说是无章法可循。

中央政府时任意变更已定的税收制度,税收分类不明确,而当时的税种主要为田赋,农民叫苦不迭。

而这一情况从先秦直至晚清都没能解决(二)近代1.总括: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我国古代以田赋为主的税收制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转向了以工商税收为主的税收制度。

然而这个阶段,我国仍以田赋为正供,然而田赋的种类及附加的名目仍很繁多。

此时由于西方强硬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海关税也日渐发展起来。

同时,我国的盐税制度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2.历史分期:(1)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这一时期国家的主要税收被西方帝国所掌控,同时各地方的军阀各为其政,导致多方重复纳税,我国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

田赋仍为正供,然而各种名目的杂税依然层出不穷。

在这一时期我国税收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税收开始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且税种有所新设。

当时宪法曾试图简化税种但始终未能付诸实行。

(2)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这一时期基本明确了分层级纳税的制度,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体制。

中央开始设立不同的署、司分管各税,建立了纳税登记制度、复查制度、纳税制度、检查制度、管理制度等,在体制上算是有了一个大体框架。

而同时由于开展了更多的商品经济,也开始增设了许多新税种。

在这个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各项税收也基本有所调整。

(三)现代我国现行的税收结果主要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其他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税制体系。

然而,我国的税收存在了很大的问题,我国不仅向公民征税而且还征收其他附加费,合成税费。

而在除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只征税而无费。

这就导致了我国国民税收负担过重,偷税漏税的行为屡禁不止。

且我国实行“以票抵税”的发票税收制度。

由于发票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和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然而“以票抵税”导致发票成为整个税收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且发票的合法地位还有待确认。

且我国现在的纳税效率极低,不仅耗费了大量大的人力物力,而且管理人员和机构的重复设置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国与税收相关的配套的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宪法对于税收这个方面提及的内容少之又少,各项明细标准未能以法律的形式列出,从而导致公民对税收的重视程度不够。

且我国公民去边法律意识淡薄,更是税收这一关系国之根基的问题长久搁置。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讲,我国税收机构设计的十分不合理,征、管、查三方大权都集中与税收部门。

其权利范围过大,更导致无人监管,贪污腐败的情况很严重。

税收管理机构部门划分不明确,很多部门无事可做而很多部门的工作又十分繁重。

纵观当今,我国税收实行执法型征管模式,未能重视拱门的合法权益,到公民与税收部门关系极大的不对等。

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现行的税收体制改革(一)德国1、德国税收管理的主要环节(1)纳税登记纳税登记的规范化有助于税务管理部门实施全面征收,无漏税现象,且为日后的税务处理提供极大的便利。

(2)纳税申报可以有专门的纳税机构代为申报,极大地提高了纳税人的便利性。

纳税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之前缴纳,否则将处以罚款。

(3)纳税通知在每个纳税期内,税务部门在审核纳税申报无误的情况下注意向纳税人发纳税通知,对纳税时间、金额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4)税款缴纳纳税人在接到纳税通知之后,不管是否有异议都应先缴纳税款。

如通知有误则另行复议,退回多余税款。

(5)违章处理对于违章者处罚手段都是极其严厉的,且罚款金额极大追款期长。

2、德国税收管理的突出特点(1)机构设置专业化实行征管查三大职权的分离,三个执法部门各为其政,相互制约,互相监督,是整个税收过程高效有序的发展。

(2)征收管理规范化纳税人实行自报自缴,纳税通知成为十分重要的纳税凭据。

(3)管理手段电算化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纳税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电子设备技术的参与,管理手段的电算化提高了税收管理水平。

(4)税务稽查有效化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确定重点的稽查对象。

大型企业一年检查一次,中小型企业三年检查一次,小型企业随机抽样检查(5)申报纳税社会化鼓励支持社会上税务代理机构的发展,税务代理人与纳税之间互相监督,确保纳税申报的质量。

(6)税务争议处理法制化对于纳税人与税务出现的争议,纳税人可以提出复议。

(7)税务培训专业化税务部门的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极高,通常要经过层层筛选,精通法律、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保证了人员的质量。

(二)美国1、总论美国的税收种类十分细化复杂,然而征收效率却跃居世界前列。

高的效率必然蕴藏着好的管理模式。

其中报税技巧也是十分有讲究的,合适的填报方法能够合法的减少税收。

2、美国税收管理的突出特点(1)税收法制完备完备的法制才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加大执法力度有利于明确各项事宜(2)机构设置合理联邦、州、地方三套税务机构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极大提高了和执法的透明性。

(3)税源检控实效社会安全号作为纳税代码,便于各个执法部门间相互信息的交换。

且税务部门与银行协作,准确的掌握了纳税人的信息,同时加入的诚信评价系统,对纳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各方面的偶保证了纳税服务的质量。

(4)信息网络征收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提高了纳税服务和征收效率,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税务代理发达美国大部分的纳税人都委托会计师事务说等机构代理纳税事宜,翻遍了税收法治的实施。

(6)税务审计严格整个审计的过程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化,审计的严格性保证了税务审计的质量和公正性,且严格的审计过程也极大地遏制了偷逃税款的行为。

(7)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在执法服务的体制下,纳税人向有极大的权利,使得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纳税人的权益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8)纳税服务优良美国设有独立于税务征管部门的援助机构,援助机构极大的维护了纳税人的权利,解决了纳税人在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问题。

(三)借鉴与反思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个关系的辩证(一)分类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1、分类管理是一般科学管理方法普遍认同和采用的基础管理手段和措施。

分类管理能更好的服务于风险管理,2、分类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一个部分3、分类管理服务于税收专业化管理4、分类管理在降低风险方面有显著的效果5、分类方式:(1)分行业管理:在一定的范围内打破空间地理的限制,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减少了地段实施的重复性建设。

(2)分规模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不同大小规模的企业分别管理,重点稽查,针对性强,但规模划分标准很难确定。

(二)专业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专业化的定义:一个组织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规律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实施专门管理,以促进生产经营整体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专业化过程,就是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细化的过程。

2、实行专业化的必要性:专业化使复杂社会劳动简单化。

专业化使社会劳动过程流程化,专业化使资源比较优势最大化,专业化使同类社会劳动批量化,专业化使社会劳动方式精确化。

3、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定义:根据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及其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职能特点,把税收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分工,实施专门管理。

4、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因: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管理专业化就是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流程等要求贯穿于税收管理全过程,科学分类、整合资源、合理分工、细化职能形成的专业化管理格局。

5、分类方式:(1)分税种管理:更加系统全面的分设税种,一定程度上打破空间上的限制,重点评估,促进税收的规范化。

(2)分涉税事务管理:专业性强,管理内容单一,更便利,提高专业岗位技能。

但容易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等现象。

四、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一)八个构成要素分别是:1、内部环境2、目标设定3、事项识别4、风险评估5、风险应对6、控制活动7、信息与沟通8、监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