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学上看苏州耦园布局
耦园赏析
耦园赏析苏州耦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原为清初陆锦涉园。
清初,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于此始构涉园,一名小郁林。
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
继为崇明祝氏别墅。
同治十三年左右,归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画家顾沄主持,重修扩建如今。
因一宅而有两园,遂称耦园,并寓夫妇偕隐双栖之意。
1941年为常州实业家刘国钧所得。
全园布局,颇为得法。
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
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
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
古时两人耕种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东园面积约4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
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
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
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
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则形状,西南角设假山,设置花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
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
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
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
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
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
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耦园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4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耦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的布局
苏州园林的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韦人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它是和住宅共同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部分,在功能上是住宅的延续和扩大,园中常有宴客聚友用的厅堂,小住起居用的别院,读书作画用的斋馆,更不可缺少的是坐憩休眺的亭台楼阁。
大的园林还有观剧听戏所用的戏台,因此园内的建筑物较多。
由于历史的变迁,苏州保存宅园一体的园林已不多,现有网师园、艺圃、退思园、听枫园、曲园等。
有些只有部分住宅存在,如拙政园。
留园只保存了祠堂。
目前,柴园和可园正在修复中,不久即可恢复宅园一体面貌。
宅与园的两种组合形式住宅和园林的位置如何组合?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是前后布局形式,前宅后园。
此类园林多是大型宅园,前后进深较大,占地面积广,形成后花园。
如拙政园和留园,怡园原也为此形式,因城市建设之故,住宅部分已不存在。
二是平行布局形式,大多为东宅西园。
此类园林多是中型宅园,前后进深较小,占地面积也不大,如网师园、艺圃等。
耦园的布局较为特殊,由于地形东西宽,南北较浅,采用了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别布置在两侧的形式,这也是园主夫妻隐逸归田、情真意笃的心态表现。
因“耦”与“偶”谐音,指夫妻;“耦”又具有偶耕归隐之意,故取名耦园。
住宅的布局和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衙署、寺庙、宗祠的布局形式相同,有着明确的中轴线,建筑以“院”为中心。
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安全、防风、防沙,更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
建筑均匀对称布置,给人以平稳、齐整的感觉,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趣。
典型的实例为网师园的住宅部分,住宅坐北朝南,前有东、西两侧巷门,并和南面的照壁围合成广场,照壁前东、西种植两株象征门第高贵的盘槐,气势非凡。
广场上可停轿、歇马,两侧墙上嵌有拴马环。
住宅共四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花厅(女厅)。
由门厅至花厅,不但室内陆面逐渐升高,屋脊也逐渐提高,反映了世俗追求的“步步高升”的心态。
封建士大夫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本,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山水景色共生共息。
景情合一苏州耦园造园意匠的感物美学探析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景情合一:苏州耦园造园意匠的感物美学探析◊杨雨清周恬仪陈远昇丁铮摘要:感物美学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代美学的核心部分,其景情合一的美学理念在园林中皆有体现。
通过分析梳理,耦园在对于“偶”的景致营造中深刻浸透了造园主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一物一景间融入了男女主人之间深厚的情意。
研究其情景之间的表达方式不仅对于耦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借此解读中国古代感物美学,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感物美学;景情合一;耦园一、感物美学概述(一)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上,“情”“景”和“感”“物”两个成对的范畴通常用来表达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早在先秦时代就已有“心”“物”这一对审美概念,用以表达艺术作品中的创作动因。
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方式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而二者关系着不同的趋向和反映方式,从而引发了一个重要的创作命题,那就是“感物”。
同时随着不断深化的理论建构,逐渐形成了中国感物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讲究阴阳调和、物我和谐。
“感物”是一个关于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发生的概念,它的重点在于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物”“情”渗透,反映景情合一的审美艺术叫(二)感物美学内涵中国感物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发生之学,基于深厚的哲学理念和思想基础,成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不仅讲究阴阳调和,人与物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也是美学思想所强调的范畴。
感物美学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态关系,不仅体现在感物兴情或是托物寓情的表达方式中,而且其审美创造的发生过程也是生态意蕴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感物美学思想中,“物”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物色,多用于情感的隐喻。
社会现实生活不仅用来表达生活本身,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自身的体验领会;自然物色表达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独特文化和社会风俗的直观反映。
感物美学经过心物一体的形式对于顺受和介入两种具有差异的审美方式进行和谐超越,在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心理介入中,产生主观情感。
耦园教程文件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仓街小新桥巷
时间: 1876年耦园落成,1960-1980年
进行整修,1980年全部对外开放。
规模:东西长108米,南北宽78米,
近乎长方形,占地约12亩(7917平方 米),建筑面积为4496平方米。
耦园位置处于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周边
建设控制地带50米之内无高大建筑及工矿企业。 原与耦园正门隔河相望的振亚丝织厂因城市总体 规划之需要已迁移。东面濒临的护城河亦因苏州 市环古城风貌工程的竣工,使原来堤岸斑剥、船 舶喧闹的护城河旧貌换新颜。护城河两岸树木葱 郁、鸟语花香,与耦园古景点相映成辉。耦园西 、北面分别为居民区,街道不宽,但相当整洁, 绝大部分的民宅均属30-40年代建筑,粉墙黛瓦, 虽高低参差不齐,但再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尚能保 留下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实属不易。
厚古朴,属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 素有盛名。
东花园俯瞰
黄石假山
西花园面积不大,整个园子 以“织帘老屋”书斋为中心,分 隔为东、南、北不间断的三个院 落。西花园环境幽雅宁静,具苏 州书斋花园的特色。
西花园俯瞰
“织帘老屋”之南——湖石假山, 小巧玲 珑,峰峦绝壁,山洞蹬道一应俱全,山间散 植乔木,老树参天,与东花园的黄石假山遥 遥相对。
西园:织帘老屋 ,藏书楼 ,鹤寿亭
东园:无俗韵轩,藤花舫,黄石假山,储香馆 , 城曲草堂, 双照楼 ,望月亭 ,吾爱亭, 山水间,听橹楼,魁星阁
东花园占地5亩,是耦园的精华 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 廊楼榭,呼应主景,整个布局疏密 得体,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精妙佳 构。
东花园中黄石假山气势雄伟,浑
凹字形,五间开阔,气宇恢宏,厅前建有砖 细墙楼,砖雕精美,额题“诗酒联欢”。
大厅与楼厅东侧建有平房与楼房一片,间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比和衬托
苏州园林在景物的疏密、空间的开朗和幽曲,峻 拔的山石和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水面,工巧的房屋和自然地林 木,以及虚实、明暗、质感、形体等方面都常用 对比手法。 例如在总体布局上,从一区转入另一区时,空间 和景物不断变换,产生对比作用,使人游历全园 后,觉得内容丰富。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深度和层次
自然式山水园林必然产生不规则的平面,山池、道路、走 廊、云墙等,蟠曲迂回,也利于造成曲折的布局,为了增 加园景的深度,多数园林的入口处设有假山、小院、漏窗 等为屏障,适当阻隔视线,使人隐约看到一角园景,然后 几经曲折才能看到院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深度和层次
空间互相穿插贯通是增加园景深度和层次的重要 手段。相邻空间之间成半隔开状态,使房屋山林 互相衬托,互为借景,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 拙政园和留园中部都是层次深远的好例子,前者 空间多开而少隔。后者以庭院为主,少开而多隔, 形成两种不同的效果。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深度和层次
拙政园和留园中部都是层次深远的好例子,前者 空间多开而少隔。后者以庭院为主,少开而多隔, 形成两种不同的效果。
布局 空间 观赏点和游赏路线
对比和衬托
对景和借景 深度和层次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总述
苏州古典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 艺术的综合体。 一方面把房屋、花木、山水融为一个整体;另一 方面通过“咫尺园林”再现大自然的风景。 在造园中,运用了各种对比、衬托、尺度、层次、 对景、借景等手法,使园景能够达到小中见大、 以少胜多,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丰富的景色。
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再读耦园
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再读耦园今天潘⽼师在耦园做⽰范性园林建筑讲解。
匆匆赶到,在门厅刷卡进⼊耦园,在轿厅跟学友们汇合,潘⽼师在这⾥开始他的园林建筑讲解。
我对建筑⼀窍不通,⼀开始的开间、进深还能听得懂,后⾯的专⽤名词就⼀点都不懂了,努⼒在⼿机备忘录上记笔记,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再说。
园林建筑中,横的叫开间,竖⾥叫进深,⽐如这个门厅是三开间,当中叫正间,两边叫边间,竖⽴在屋内撑起屋顶的粗⽊,叫柱,横架在屋顶下⽅起⽀撑作⽤的粗⽊叫梁;什么叫贴呢?中国的古建都是由⽊结构组成⼀个框架,⽤桁条连结,纵深为梁,横为桁,北⽅称檩。
建筑上以亭柱和梁组成的结构,叫贴,中间的叫正贴,边上是边贴。
边贴中间有脊柱,脊柱跟步柱之间是⾦柱,⾦柱从1-3根不确定,不落地的⾦柱,称⾦童柱,不落地的脊柱,叫脊童柱,边贴上部横架的梁叫川。
...... 这个⽊结构的框架,苏州⼈是称贴,北⽅⼈称缝。
中国⼈有句话,墙倒房不倒,因为房⼦的⽊结构还在,墙只是起到分隔空间的作⽤,并没有承重作⽤。
中国古代对建筑的规格有很严格的等级规定,皇帝可以九开间,各级官员家宅是绝对不能越轨的,⽐如明清,六品以下的官员最多只能建三开间的房屋。
前后叫进深,两根桁条之间的投影距离称界,架是北⽅的计算单位,是指檩。
檩与檩之间算平⾯距离,耦园⼤厅进深为六架屋,四根柱之间叫内四界,苏州古建筑⼀般都采⽤内四界结构。
我们苏州⼈看进深,是数屋顶界⾯的,⽐如这个⼤厅就是四界梁,⽽北⽅⼈则是数檩条的,这个厅就称五架梁。
......我对学习园林建筑始终有着抵触情绪,我的初⼼,只是想诗意地⾛⾛园林,并不需要懂得什么园林建筑,我⽣也有涯,真的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啊!但是,既然来了,就好好听着吧,懂⼀点园林建筑,说不定对理解园林,体会园林的精致美丽,也很有帮助?⾛进载酒堂,我们看载酒堂的柱⼦和⼤梁,⽤的是扁⽊,所以这个载酒堂就是扁作厅。
潘⽼师对厅堂的区别作了介绍,厅和堂原是同⼀个概念,苏州风俗扁作厅圆作堂,那么这个扁作厅应该是厅⽽不是堂?但是载酒堂明明是堂不是厅啊!我刚想提问,话题已经转了,在介绍柱了,刚刚轿厅⾥最前⾯的柱⼦是檐柱,厅内的柱⼦叫步柱,⽽这载酒堂在檐柱外还有⼀条⾛廊似的建筑,叫⼀⽀⾹鹤颈轩,那么,从外到⾥的柱⼦,分别称为廊柱、檐柱和步柱。
苏州耦园
耦园简介
耦园园林布局与园主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 从易学上看苏州耦园布局
结语
耦园简介
耦,其本意是两人肩并肩地 耕作,这里引申为夫妻,表 示夫妻耦耕。耦园又名涉园, 位于仓街小新桥巷,三面临 河,一面通街,粉墙黛瓦, 小桥流水。此园分东、西二 园,东园建于清初,原为清 初保宁知府陆锦所有,其后 屡易园主,曾属祝、沈、顾 等姓。至清末,为官僚沈秉 成所得,并扩建西部。
以上分析可见, 耦园以易学原理 构架全园,蕴涵 的意义体现出中 国传统文化深厚 的底蕴。从而表 达园主夫妇双双 归隐的主题,耦 园布局中蕴含了 中国古代文化信 息,反映了那个 时代人的观念。 我们解读它的时 候,仍然可以把 这些文化现象看 作中国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
结语
耦园的历史更迭早在时光的烟云中消散,但沈秉承和严永华的爱情故 事,却让这小小的园子永远保有着一股浪漫的静谧,不得不说,古典 主义观的爱情也有着他跨时代的浪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携相 归、丝竹相和,你读一句诗句,我应一曲古琴。完美的爱情却有着不 完美的结局,有着淡淡的哀伤,但也有淡淡的幸福感。
建园背景
清初,由仕人陆锦归还故里建造,名“涉园”,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园日涉以成趣”。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 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继为崇明祝氏别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 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苏,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 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现存格局,光绪二年(1876年) 落成。建成后的园子,沈秉成将其易名为“耦园”。 光绪十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光绪二十一年,沈秉成至苏 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如今的园子里, 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独独留下了那迷人的故事和那绵绵的情意。
耦园
浅析古典主义爱情观对耦园园林布局与造园意境的影响内容提要:深度分析耦园园林布局与造园意境和古典主义爱情观的结合,进一步分析耦园园主夫妇的古典主义的浪漫爱情故事。
本文试从中国古典主义的爱情观的层面上分析耦园园林布局和造园意境的创设,从而说明,情感与艺术的融合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浪漫情结。
关键词:古典主义爱情观,耦园,园林布局,造园意境,影响一、耦园简介(一)、耦园概况在苏州市城东,小新桥巷七号一个小巧秀气的园林静卧其中,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耦园。
耦园无疑与雍容华贵的拙政园和留园有着不一样的韵味。
如果说拙政园是大家闺秀,那么耦园便是那还未长成的豆蔻少女,用青涩的目光流转着时光。
当然,除了她的秀气与其他园子不同之外,她还有一个更为世人所知的特点,那就是,她是为数不多的一座属于爱情的园子。
(二)、耦园的历史变更清初雍正年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
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
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
继为崇明祝氏别墅。
咸丰年间毁于兵燹。
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苏,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现存格局,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
建成后的园子,沈秉成将其易名为“耦园”,寓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之意。
光绪十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
光绪二十一年,沈秉成至苏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
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
如今的园子里,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独独留下了那迷人的故事和那绵绵的情意。
(三)、耦园的名字由来名字是园林的灵魂体现,也是整个园子的价值所指。
沈秉成将园子起名为“耦园”。
“耦”本指两人一起耕种,“耦”也通“偶”,比喻沈秉成夫妇双双归居田园,琴瑟终老。
一个“耦”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园子建好后,沈秉承当即作诗:“何当偕隐凉山麓,握月檐风好耦耕。
”二、耦园园林布局与园主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一)、古典主义爱情观古典主义爱情在中国最早的表现,大概就是《诗经》的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苏州耦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园林之一。
其所处的江南水乡,融合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万种之美,园中有湖、厅、榭、亭、桥、岛、花、竹、石等元素,其中三大砖雕门楼更是苏州耦园中的一大亮点。
在本篇文章中,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将对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进行展开的说明,以及对其中流程的解析,最后对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进行总结。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包括东、西、南三门,此三门的建筑格局基本相同,门楼砖雕上的装饰也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既有物质上的意义,更有精神上的内涵。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之所以能够被列入园林的代表元素之一,是因为它们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的传统,同时也能够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现代的建筑理念,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的流程。
首先,我们来看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的整体结构。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的构造特点是采用木砖结构,门楼主体砖墙采用穿斗式砌筑,每层都有梁架,主檐下面有梁头揭额的木雕,梁头常常雕有花卉或飞禽走兽,做到浑然一体的效果,更加美观大气。
在主体结构中,砖雕元素被运用得十分恰到好处。
例如,门楼正中,使用了唐寅笔下的“石狮鱼藻”,南、北两侧的主柱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喜鹊栖枝”和“百鸟朝凤”,在构造上做到造型协调,即便是微小细节处也不失精致。
其次,对于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的装饰,我们也可以看到设计师在选材上的用心,以及在创意性上的大胆尝试。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的设计理念是“从天到地,从松到水,都有自己的境界”,因此其装饰元素自然也要与之相应贴合。
“东门”以“渔翁垂钓”为主题,取自唐代的风景诗;“西门”以“青绿如玉”为主题,灵感来源于朱自清的《背影》;“南门”则以“翠玉盘藕”为主题,源于南宋的诗词。
这些精心的选材不仅为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装饰方面的设计与制作,也是集合了园林建筑文化的传统,采用了砖雕的方式进行勾勒,整个过程要求极为严格,除了选材,还要建立精准的比例,然后根据精准的设计将所选材料一一放置到符号、象征要求的位置,形成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的三大砖雕门楼。
耦园
藤花舫: “藤花舫”为一旱船造型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西花园
西花园面积不大,整个园子以 “织帘老屋”书斋为中心,分 点击添加文本 隔为东、南、北不间断的三个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院落。西花园环境幽雅宁静, 具苏州书斋花园的特色。
织帘老屋
织帘老屋硬山顶,鸳鸯厅式, 屋架高大,门宕、窗宕及窗 台均为砖细构筑,前有宽敞 月台。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12
1.2.总体布局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1.3.背景
耦园前身为“涉园”,建于清初,咸 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 年)正值侨寓吴中养病的苏松太道道 台湖州人氏沈秉成购得废园。时沈氏 点击添加文本 有归隐之意,故聘清画家顾沄设计,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扩地营构,建成现状,易名“耦园”。 耦通偶,寓夫妇偕隐意,1876年耦园 落成。
藤听 厅撸 楼 望, 月魁 亭星 阁 , 吾
楼城 ,曲 储草 香堂 楼, 双 照
无俗韵轩
点击添加文本
“耦园住佳耦, 城曲筑诗城”, 取名“耦”,通 “偶”,即指佳 偶连理,又道出 园宅的特征
山水间
受月池边的“山水间”则点明了东园的主题
宛虹杆一景
点击添加文本
湖石假山 “织帘老屋”之 南为湖石假山, 小巧玲珑,峰峦 绝壁,山洞蹬道 一应俱全,山间 点击添加文本 散植乔木,老树 参天,与东花园 的黄石假山遥遥 相对。
点击添加文本
鹤寿亭 走廊中有西向歇山顶 半亭一座,额“鹤寿 亭”,其依墙而建, 本 古朴素雅。廊壁有砖 点击添加文本 细花窗,在苏州各园 中见之不多。
耦园景点介绍
耦园景点介绍
耦园,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 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
耦园景点介绍
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耦园三 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耦园布局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 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
东花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
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
耦园景点介绍
两侧有长廊环抱。西边的樨廊往南延伸,所经过的严永华书房无俗韵轩外有她写的对联“耦园 住佳偶,城曲筑诗城”,横批“枕波双隐”,是耦园非常出名的表现夫妻恩爱的对联。东边的筠 廊中有半亭,亭壁有“抡元图”碑,图出自清初名家王文治之手,上面又有沈氏夫妇的真迹,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摘要:本文从风水学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说起,研究了风水学在苏州古典园林相地选址和各种造园要素上的运用,阐明了风水学与古典园林的密切关系,并对现代园林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水,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五行八卦,掇山理水一.风水学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
传统的风水理论渗透到建筑选址规划等活动,特别是对古典园林的布局产生深刻影响。
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园林所应追求的意境。
下面从风水学的三大原则阐述其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
1.天地人合一原则“天地人合一”,就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类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关系。
在传统建筑活动中,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设计到施工营造,处处运用到风水学中的天地人合一原则,千方百计寻求一处好气场。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一致,本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在园林选址布局、景观构成等方面力求浑然天成之美,模范山水,追求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地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这种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内涵特征,正是该原则的体现。
2.阴阳平衡原则风水理论认为,宅居外部环境的选择,能否处在阴阳枢纽的良好系统中至为关键,阴阳枢纽即风水格局的理想模式,概称为“穴”。
所谓的风水格局须有山川聚集,形成内敛的外部空间并具有优美景观,更有生机充盈其间,使宅处于“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中国古典园林即体现了阴阳平衡原则,力求处在对自然的最佳关系中,使室内外相通、相透、相补,整个空间布局与同一中有变化的意境营造出一种阴阳美。
3.五行相生相克原则风水学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来认识宇宙,把天地万物用五行来分类,并以此来认识自然,形成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观,据此来把握和经验宅居环境,使建筑和园林符合自然天道、天人合一的信仰。
易学与苏州耦园布局
易学与苏州耦园布局本⽂转⾃苏州园林:,只展⽰部分内容,全⽂链接:/createworld/50062.html“师法⾃然”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最⾼境界。
拙政园是依据原来地形,“稍加浚治,环以林⽊”①⽽建成的。
留园中部,⼟⾩之上建“闻⽊樨⾹轩”,上下回廊依势⽽建,起落跌宕,坡度陡峭不设踏步。
古代⼤户官僚住宅,必坐北朝南,苏州私家园林,所建园门却是因地制宜、随势定向,并⾮⼀律朝南。
在⼤家熟知的名园中如沧浪亭门、艺圃门朝北;怡园门朝东。
更有许多年久失修、隐于⼩巷之中的昔⽇私家园林,其门朝向也是依街巷⽅向⽽定,东南西北皆有,与⼀般民宅并⽆⼆致。
然⽽,耦园布局⼀反苏州古典园林建园法则,刻意讲究⽅向、位置。
作为园林要素的建筑、⼭⽯、⽔池、树⽊等均体现出精⼼的安排,蕴含着易学原理,这在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史上是⼀个极罕见的例⼦。
耦园主⼈沈秉成号听蕉,⾃名⽼鹤,⾃称先世为⼀鹤。
他平⽣喜读佛、道诸书,⼜好扶乩之术。
他的先祖沈炳震专攻古学,与乾嘉时期书法四⼤家过从甚密,其中刘墉有亲笔对联⼀副相赠,联⽈:闲中觅伴书为上,⾝外⽆求睡最安。
沈秉成在耦园落成后,将先祖保存的这副对联置于城曲草堂东⾯的⼩书斋内。
这便印证了沈秉成是⼀个喜探究易学的⼈,也说明耦园布局中蕴含的易学原理决⾮偶然,⽽是园主⼈有意为之的因果。
将易学法则⽤于私家园林建造,为我们提供了⼀份极其珍贵的园林⽂化遗产,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现就耦园布局与易学的关系作⼀探析。
1 易学在耦园建筑总体布局中的运⽤ 耦园全园分东花园和西花园两部分(图1),⾯积东花园⼤,西花园⼩,是根据阳⼤阴⼩的原理⽽定。
东花园位左,西花园位西,符合左阳右阴之制。
园门居东西两园之中⽽⾯向南,据《周易》,南为离卦,对应⼀⽇正午和⼀年的夏季,此时太阳⽇照充⾜,为⼀⽇和⼀年之中阳⽓最旺的时刻。
布⾐⼩民贫贱卑微,难与盛阳平衡,不避反为其伤,所以阴阳民宅不敢正南⽽⽴。
阳宅门偏设在东南处,东南⽅是巽位,虽有招财进宝寓意,但也含有避冲这层意思。
苏州《耦园的观后感》
《苏州耦园》的观后感
在平江路的深处,有一处著名的园林:耦园。
耦园是一座清代园林,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一位湖州官员的隐居地,这名官员叫沈秉成,他和妻子在耦园度过了一段幸福的诗书隐居生活。
耦园是著名的爱情园林,这在苏州园林乃至全国的园林中都是很独特的,因为在封建时代,这样赤裸裸地秀恩爱是会被世人笑话的,更何况园林主人沈秉成还是一位封疆大吏:安徽巡抚。
耦园的布局,在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它的中间是住宅,东西各有一个园子。
数目二就是偶,又和耦园谐音,有一种文字的趣味。
苏州园林的精华之精华处在于假山的堆叠,堆假山的石材主要两种,一种是太湖石,一种是黄石。
现存最好的太湖石假山在环秀山庄,最好的黄石假山就是耦园这座。
据说当时,这些石头是用同等重量的苏州丝绸换来的,造价十分昂贵。
怀古容易感伤,但是在这座园林里行走,心情很轻松。
昔日的神仙眷侣,在园子里留下的诗句和故事,还在不断地撒糖,空气中都是甜甜的味道。
只要你在苏州,一定要来平江路的耦园看看,据说情侣或者夫妻牵手在廊下走完一圈,可以携手到老,一生恩爱。
苏州园林之耦园布局
• 藏书楼位于偏北西墙根,西对应“收”,北对应“藏”,藏书楼安排 在“收”、“藏”的位置,符合易学。一般寺观藏经楼都安排在北面, 北对应水,寓意以水压火,避免发生火灾。耦园安排藏书楼也有此意。 这里更有另一层意思,西为兑卦,象征秋季,秋季正是果实累累、令 人喜悦的收获季节。兑还有语言表达和人生归宿 的意思。
Part.4
易学在耦园单体建筑布局中的运用
• 整体上看西花园与东花园形成阴阳关系
面积上,西为阴,故面积小于东花园;西花 园原有水假山(水为阴),与东花园旱假山形 成对应;西花园有一口井(小为阴),与东花 园水池对应;西花园以曲线阴柔的纤巧太湖 石堆叠假山,与东花园以阳刚直线条的敦厚 黄石堆叠的假山对应。同样,在单体建筑布 局中,也蕴含了易学原理。
Part.3 易学在耦园景点布局中的运用
• 以东园为例,主要建筑有规律地按照易学规定的方位布置,如: 1.筠廊 “筠”是竹子的别称,竹为阳,象征春天,故筠廊紧贴东墙布置。 2.樨廊 廊侧种植木樨花,木樨花即桂花,为秋季之花,对应方位为“西”, 故“樨廊”布置在东园最西边。 3.城曲草堂 东北为“艮”,又《易》:“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沈氏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毅然退离官场, 归隐耦园。
• 以上分析可见,耦 园以易学原理构架 全园,蕴涵的意义 体现出中国传统文 化深厚的底蕴。从 而表达园主夫妇双 双归隐的主题,耦 园布局中蕴含了中 国古代文化信息, 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的观念。我们解读 它的时候,仍然可 以把这些文化现象 看作中国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
THE END.
易学在耦园建筑总体布局中的运用
• 耦园布局一反苏州 古典园林建园法则, 刻意讲究方向、位 置。作为园林要素 的建筑、山石、水 池、树木等均体现 出精心的安排,蕴 含着易学原理,这 在苏州古典园林建 筑史上是一个极罕 见的例子。
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及局部空间安排
园林局部连廊
11
局部空间安排
对景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 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 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 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 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 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 最为常见。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 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 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 对象。
2021/3/27
园林小路入口
7
留园整体布局
留园以一相对面积较大的水作为 中心,水边山石、树木,水上还 有小桥连通,以水景为主,假山 树木为背景,假山中设有可亭、 闻木樨香轩点缀。
留园湖水
2021/3/27
湖水周围假山
8
留园整体布局
留园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开敞的大空间,如图中所 示,越往东,留园整体的布局则变得越来越有分 割感,变成一块一块相对较小的空间,而且是逐 步渗透,自西向东可看成三个区: 1、主要建筑景区:以五峰仙馆为主的建筑群。 2、隐秘区:建筑、院落、回廊相互交织,路径 选择多样,空间变化丰富,如同迷宫一般。 3、以山石为主的观景区:山石为主,建筑为辅, 是留园镇园之宝的冠云峰所在地。
2021/3/27
敞景:中园内湖景
13
局部空间安排
分景
景色的层次变换和视象的流动感受是形成构景 艺术魅力的必要条件。如果要使景物具有吸引和诱 导观赏的作用,那么,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与意境 构设,就宜含蓄有致,切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 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越浅”。分景就是根 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 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 理手法。其处理手法主要有障景与隔景两种。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水分析
建筑风水篇
风水学认为,“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宅固 然要求干燥,但周围如果没有溪水环绕,就断绝了生机。耦园东花园水 池,自北而南狭长似带,南端有一个卷棚歇山式水阁“山水间”,三面 临空,给人以溪流不尽之感。耦园双照楼靠东临河,东、南、西三面都 有窗,可远眺朝晖夕影、青山黛痕,俯瞰东园的山水花木。耦园东南角 的“听橹楼”依外围墙转角而建,两面临河,与内城河仅一墙之隔,船 舫来往不断,每当月色空明之夜,四周万籁俱寂,这时,于宁静中时时 传来橹声,形成绝妙的“声借”,使人领受到江湖野趣。 风水学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 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说。苏州园林的遣园者电非常注重对植物树种 的选择,网师园、狮子林门前庭院都植有槐树,以符“槐门”之称,古 意犹存。耦园正厅天井中植有两株金梓,轿厅庭园内则有两株玉兰,狮 子林大厅的前后都种r了金桂玉兰,以合“金玉满堂”之意。沧浪亭草树 郁然,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通往住宅,住宅三面环水,左右都有林木相 遮蔽,前竹后水,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苏州园林中 以松柏为主景的也很多,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拙政园的“听松风 处”、怡园的“松籁阁”都以松为主景。
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 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 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 四灵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 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 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 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 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 化生态”。苏州园林的造园 者多为中国的文化精英,因 此在构筑苏州园林时,也综 合运用了中华先人数千年来 积累的生态经验。苏州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山环水抱的环境生态、静观 自得的心理建构和文气氤氲 的艺术氛围,构成了“美好 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 也成为了风水佳穴的实践标 本。
耦园
耦园原名“涉园”,为清初保宁太守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得名。
至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安徽巡抚两江总督沈秉成辞官,携妻定居苏州,聘请画家顾纭对涉园进行设计和修整,并扩建,终成今日耦园之格局。
“耦者,成对也”。
园名所取,正是象征了夫妻成双对偶,携手归隐之意。
苏州园林在格局上讲究师法自然,而耦园一反建园法则,刻意追求方向、位置。
耦园格局打破了园林中前宅后园的格局,而是采用中间为住宅建筑,两侧为花园的做法。
这也是对于耦园文化立意上的一种刻意追求。
耦园东中西三个部分中,东园是原涉园遗构,也是耦园精华部分。
东园中以山为主、水为辅,以楼环园,主要建筑为楼厅“城曲草堂”。
受月池边的“山水间”则点明了东园的主题。
东园黄石云冈据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考证出自明末叠石名家张南阳之手。
此云冈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雄浑峻拔,宛若天开。
全园唯一的桥“宛虹桥”一反园林小桥低临水面的常理,凌驾受月池上。
随桥曲行,水绕山转,水涧幽深更显山岗雄浑。
山水与建筑的合理布局很好地营造了隐逸山水间的怡然氛围。
耦园黄石云冈无论堆砌手法还是造型艺术,已至炉火纯青境界,堪称黄石云冈的“吴中之冠”。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对此赞赏不已,并欣然题字“有明遗构”。
与东花园黄石云冈相呼应,西部花园另陈湖石假山。
因其所处空间相对狭小,故而湖石假山的体量也纤巧玲珑,更显阴柔之美。
湖石假山横亘在西部主要厅堂“织帘老屋”前,起到嶂景的作用。
这样的隔断让一方小园有了景深意远的效果,也体现了园主归隐林泉,耕织课读的追求。
耦园因为格局的奇特而备受园林学者关注,近年来,更有学者指出耦园格局与易学有一脉相通之处。
耦园偏安苏州古城一隅,三面环水,以水环园,以楼环山。
园中很多建筑巧借园外之水应景取意:“听橹楼”、“双照楼”、“补读旧书楼”都临水而建,充分体现了耦园“枕波双隐”的主题。
园中呈一幅女主人湖州才女严永华亲书的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书城。
苏州耦园简介
苏州耦园简介
耦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东南,东靠山塘街,西邻东门路。
它与苏州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合称为四大名园。
它是清同治年间吴江人沈秉成与其夫人沈氏在苏州城里西北隅的吴家坞(今虎丘)修建的私家花园。
由于园内有一对石女像,故名耦园。
耦园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精致的园林艺术著称于世,其布局、结构、造景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江南水乡特色,而又不失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全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为长方形,分东、西两部分。
东部是住宅和花园;西部是主人的后花园,它依山就势,借水为池,自然地划分为上下两个景区,并以石为墙。
耦园以“双井”为中心。
东起北园门,西至东门路,北依山塘街,南临东门路;分东西两区。
西区以假山、水池为主;东区则是主要游览区域。
园内有三个景点:“双井石坞”、“绮窗花影”、“石洞晴波”。
有一处小湖叫“秀野曲池”。
—— 1 —1 —。
耦园
东园:无俗韵轩,藤花舫,黄石假山,储香馆 , 城曲草堂, 双照楼 ,望月亭 ,吾爱亭, 山水间,听橹楼,魁星阁
东花园占地5亩,是耦园的精华 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 廊楼榭,呼应主景,整个布局疏密 得体,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精妙佳 构。 东花园中黄石假山气势雄伟,浑 厚古朴,属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 素有盛名。
耦园位置处于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周边
建设控制地带50米之内无高大建筑及工矿企业。 原与耦园正门隔河相望的振亚丝织厂因城市总体 规划之需要已迁移。东面濒临的护城河亦因苏州 市环古城风貌工程的竣工,使原来堤岸斑剥、船 舶喧闹的护城河旧貌换新颜。护城河两岸树木葱 郁、鸟语花香,与耦园古景点相映成辉。耦园西 、北面分别为居民区,街道不宽,但相当整洁, 绝大部分的民宅均属30-40年代建筑,粉墙黛瓦, 虽高低参差不齐,但再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尚能保 留下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实属不易。
耦园入口
造园特色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 ”,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园 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 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 的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 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著名的黄石假山;西 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 个体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 、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
织帘老屋
耦园中部为住宅区,沿南北中轴线依次设 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轿厅(城市山林) 前有砖雕门楼,额题“平泉小隐”,点出了 园主在此建造宅园以过隐居生活的主题。堂 前有砖雕门楼,额题“厚德载福”。 楼厅呈 凹字形,五间开阔,气宇恢宏,厅前建有砖 细墙楼,砖雕精美,额题“诗酒联欢”。 大厅与楼厅东侧建有平房与楼房一片,间 有天井数处,楼厅与东侧楼区相通,在楼上 沿通道可达东花园“补读旧书楼”和“双照 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易学上看苏州耦园布局摘要:苏州耦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耦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尚有待进一步的发掘。
现通过对耦园的研究,发现其布局是主人运用易学原理的结果,这在以“师法自然”为圭臬的苏州造园史上,实属仅此一例。
这一新发现丰富了耦园的文化诠释。
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应该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
关键字:易学;耦园布局;文化遗产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Suzhou Ouyuan strongly requires our atten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of its profound culture background after it was approved its application of world cultural legacy by UN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recently.At present,extensive research work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Ouyuan is the result of applying Book of Changes ingeniously by its owner.The new discovery enriches the explanation to Ouyuan Culture,which stands Ouyuan as the only example for its sophisticated arrangement in Suzhou where the worship to na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guideline.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attached to its most cherished unique cultural treasure.Key words:Book of Changes;Ouyuan layout;cultural legacy发表日期:2008-12-01Date of publication: December 1, 2008作者简介:Author:JayLong,M, Xiaogan Colle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07 new Department of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lass“师法自然”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最高境界。
拙政园是依据原来地形,“稍加浚治,环以林木”①而建成的。
留园中部,土阜之上建“闻木樨香轩”,上下回廊依势而建,起落跌宕,坡度陡峭不设踏步。
古代大户官僚住宅,必坐北朝南,苏州私家园林,所建园门却是因地制宜、随势定向,并非一律朝南。
在大家熟知的名园中如沧浪亭门、艺圃门朝北;怡园门朝东。
更有许多年久失修、隐于小巷之中的昔日私家园林,其门朝向也是依街巷方向而定,东南西北皆有,与一般民宅并无二致。
然而,耦园布局一反苏州古典园林建园法则,刻意讲究方向、位置。
作为园林要素的建筑、山石、水池、树木等均体现出精心的安排,蕴含着易学原理,这在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史上是一个极罕见的例子。
耦园主人沈秉成号听蕉,自名老鹤,自称先世为一鹤。
他平生喜读佛、道诸书,又好扶乩之术。
他的先祖沈炳震专攻古学,与乾嘉时期书法四大家过从甚密,其中刘墉有亲笔对联一副相赠,联曰: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沈秉成在耦园落成后,将先祖保存的这副对联置于城曲草堂东面的小书斋内。
这便印证了沈秉成是一个喜探究易学的人,也说明耦园布局中蕴含的易学原理决非偶然,而是园主人有意为之的因果。
将易学法则用于私家园林建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现就耦园布局与易学的关系作一探析。
1易学在耦园建筑总体布局中的运用耦园全园分东花园和西花园两部分(图1),面积东花园大,西花园小,是根据阳大阴小的原理而定。
东花园位左,西花园位西,符合左阳右阴之制。
园门居东西两园之中而面向南,据《周易》,南为离卦,对应一日正午和一年的夏季,此时太阳日照充足,为一日和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刻。
布衣小民贫贱卑微,难与盛阳平衡,不避反为其伤,所以阴阳民宅不敢正南而立。
阳宅门偏设在东南处,东南方是巽位,虽有招财进宝寓意,但也含有避冲这层意思。
官衙和道观寺庙是正统建筑,可正南而立。
贵族巨贾借官运财气,阴阳宅也可正南而立。
耦园主人上祖世代官宦,门庭显赫,自己官至安徽巡抚,官财两旺,园门正南而立,可借天地盛阳相济助旺。
又有“离也者,明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说卦传·第五章》),耦园正南立门,象征光明,也表明园主人比附圣人。
“九宫图”居中的数为“5”,它与任意两边的两个数字相加,其和必定是“15”,因而,“中五”具有本体论意义。
古人又把“3”看做天数,“2”看做地数,“5”就是天地数相加之和,为此,“中五”象征未分天地时的本初太极。
“载酒堂”建筑规模面阔5间,蕴涵“中5”数之意。
苏州古典园林受空间限制,一般不规划中轴线,代之以非几何布局,以避空间逼仄之短。
耦园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不算大,但有明显中轴线布置,《易纬·乾凿度》:“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
”“十五”代表“道”,“道”为根本,这是大厅“载酒堂”为什么位于耦园中央的原因。
如果没有中轴线就没有全园的易学构架。
对照“太一下行九宫图”,可以确定耦园布局是以它为蓝本的。
2易学在耦园景点布局中的运用从阴阳学角度看,阴阳不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
耦园的主题是夫妇双双归隐,因而东花园布置象征男女生活和谐美满。
严永华是沈秉成第三任夫人,数字“3”对应方向是东,所以,东花园到处有园主第三任夫人的影子。
受月池题名中的“月”为阴,“阴”的异体字写成“水月”意即水中之月为阴。
池岸由石块堆砌,石为阳,故池为阳。
池中水与水中月为阴,“受月池”暗寓男主人接受和依恋女主人。
望月亭位于东墙根,东为阳,“阳”望属阴的“月”,同样有男主人依恋女主人的寓意。
双照楼题名中“照”是“明”的意思,“双”是指“日”和“月”,“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双照,阴阳并存为“明”字,暗喻园主夫妇双双比肩共存。
鲽砚庐题名因沈秉成得一石块,剖开制成两块砚台,与夫人各掌一砚。
“鲽”字《辞海》解释:“比目鱼的一类。
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右侧。
”沈氏将一石制成不对称的两块砚台,以“鲽砚”命名,有夫妇阴阳和合之寓意。
山水间为一水阁,所处地平线较低,向北仰望石峰嵯峨高峻,正合“高山流水”意境,“山”“水”暗喻阴阳男女,“山水间”的布置和题名表达园主夫妇既是性情相投,又是学问知己。
东花园还植有梧桐树,梧桐树为阴性植物,对应西方,所以安排在西墙边。
据说古有习俗:儿子为母亲送葬时,要用梧桐木做的手杖,如果为父亲送葬,则要换成竹杖。
原因是梧桐节疤在树干内,象征女性;竹节在外,象征男性。
民俗认为,梧桐树能招引凤凰栖息,有“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之说。
《庄子·秋水》:“夫宛鸟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宛鸟鶵是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沈氏在东园西墙边种植梧桐,可以认为他是把夫人比喻为凤凰,招引来东花园栖息,与他共度时光。
东花园主要建筑有规律地按照易学规定的方位布置,如:筠廊“筠”是竹子的别称,竹为阳,象征春天,故筠廊紧贴东墙布置。
樨廊廊侧种植木樨花,木樨花即桂花,为秋季之花,对应方位为“西”,故“樨廊”布置在东园最西边。
城曲草堂位于全园东北角,东北为“艮”,“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又《易》:“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沈氏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毅然退离官场,归隐耦园,为人生奋斗道路划上句号,所谓“生而所成”,“时止则止”,实现生活转换。
从此他可以过着轻松恬淡的平静生活,有对联写道:“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艮”还对应“化”和“心(思)”,沈氏在“艮”位建草堂,有功成隐退化解凡俗心思的寓意。
“城曲草堂”相对东花园而言,处正北方向,北为藏,对应五常的“智”,《白虎通·情性》解释道:“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
”[3]为此,沈氏又在城曲草堂内辟“补读旧书楼”,收藏书籍甚丰。
他在清闲的时候,补读旧书,借以生发新见解,长智解惑,颇有追求“觉今是而昨非”境界的意味。
转3易学在耦园单体建筑布局中的运用3.1整体上看西花园与东花园形成阴阳关系面积上,西为阴,故面积小于东花园;西花园原有水假山(水为阴),与东花园旱假山形成对应;西花园有一口井(小为阴),与东花园水池对应;西花园以曲线阴柔的纤巧太湖石堆叠假山,与东花园以阳刚直线条的敦厚黄石堆叠的假山对应。
同样,在单体建筑布局中,也蕴含了易学原理。
藏书楼位于偏北西墙根,西对应“收”,北对应“藏”,藏书楼安排在“收”、“藏”的位置,符合易学。
一般寺观藏经楼都安排在北面,北对应水,寓意以水压火,避免发生火灾。
耦园安排藏书楼也有此意。
这里更有另一层意思,西为兑卦,象征秋季,秋季正是果实累累、令人喜悦的收获季节。
兑还有语言表达和人生归宿的意思。
沈秉成生于1822年,购下耦园时(1874年),他才52岁,这个年龄对应季节,相当于仲秋时节,也是人生最有收获的成熟阶段,退出官场著书立说,成为沈氏晚年的选择。
“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解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从沈秉成履历来看,在苏淞太道任职期间,多次因功被赏,“八年授江苏常镇通海道,十年调苏淞太道,累以筹饷功,加按察使衔,晋布政使衔,赏戴孔雀翎。
②”立功已圆满完成,立言传世自然成了沈氏当时的最高精神追求和人生最后归宿。
沈氏身后给世人留下了《蚕桑辑要》、《鲽砚庐金石款识》等诸种著述,确实做到了“立言”。
所以他在西花园西部安排除建“藏书楼”外还建造了“织帘老屋”,表示自己准备著书立说,把一生经历和学习体会当作果实收获,传给后人。
沈氏从封疆大吏的高位上退下来,虽然疾病染身是一个原因,但他想淡出官场的愿望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他是个性情中人,好道学佛理,疏淡名利,与政客类官僚完全不同。
购园两年后耦园落成,他以欣喜之心情写成一诗,曰: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
支窗独树春光锁,环砌微波晚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