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加权余量法

合集下载

03加权余量法

03加权余量法

dx u0 u1 0
解: (1)取近似解
Lu
d 2u
2
u x 0
0 x 1
u x1 x 1 2 x
(2)求余量
R Lu p
x 2 x x 2 1 2 6 x x 2 x 3 2
2 1 0
0 1
2

积分整理得
202 101 1 55 707 1572 399 2
(4)解出
1 0.1875419 2 0.1694706
(5)近似解
u x1 x 0.1875419 0.1694706 x
4.矩量法 取权函数
i 1 Wi r
i 1,2,..., n
D

R, Wi
Rr i 1dD 0

例(同前):
D
步骤(3)取
i 1,2 W1 1,W2 x
x 2 x x 2 6 x x
1 2 1
2
x 3 2 dx 0 x 3 2 xdx 0
解出R中所含的n个αj,可得近似解。 例(同前): 步骤(3)取两个子区域
1 0 x 2 0 x 1
R, Wi
1 2
D
0 x 3 2 dx 0 x 3 2 dx 0
x 2 x x 2 6 x x
2 1
2


x 2 x x 2 6 x x
2 1 0
0 1
2
积分整理得
11 11 1 6 12 1 2 11 19 1 2 3 12 20

有限元第2讲:加权余量法

有限元第2讲:加权余量法

x
u x 1 x a1
R1x x a1 2 x x2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18
例题解析
子域法(Sub-domain Method)
考虑两项近似解:
u x1 x a1 x2 1 x a2
将整个问题域分为两个子域,取: R2x x a1 2 x x2 a2 2 6x x2 x3
边界欲求解问题问题域在问题域内对于一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一定的边界条件或动力问题的初始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的解这些微分方程为问题的控制方程微分算子与未知函数u无关的已知函数域值待求的未知函数有限单元法崔向阳边界欲求解问题问题域在问题域内
湖南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Hu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 Vehicle Engineering
考虑一项近似解:
取x=1/2作为配点,得到:
R
1 2
1 2
-
7 4
a1
0
解得: a1 2 / 7
可以得一项近似解为:
u1
2 7
x
1
x
u x 1 x a1
R1x x a1 2 x x2
考虑两项近似解:
取x=1/3, 2/3作为配点,得到:
R
1 3
1 3
- 16 9
a1
2 27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17
例题解析
子域法(Sub-domain Method)
考虑一项近似解:
取整个问题域作为子域,即:
W1 1, 0 x 1
余量加权的积分为零
1 0
R1
x
dx
1 0
x
a1

加权余量法 ppt课件

加权余量法 ppt课件
加权余量法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 ~u )
泛函 ( ~u的) 极值问题(求函数u),转化为求 多元( a~1 ....)..a~函n 数的极值问题。
加权余量法
§1.3. 1 自然变分原理
~
(u ) ~ 0
a ~
Ka F ~~ ~
3)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a ~
u的近似解
加权余量法
§1.3. 1 自然变分原理
2.解的收敛性
讨论: 1)此方法的优点是不增加最后的线性方程组阶数
2)
K ~
2为奇异阵
K ~
2
0
K ~
1
相对 K~可2 以忽略。
1 K~2~aP ~
0
而 ~a ,0 必K~须2 是奇异,才有非零解。
加权余量法
§1.3.2 修正泛函变分原理
从实例中可见, K~为2 奇异的。 实例计算中需证明 K~的2 奇异性。
~~~
~
~~~
因为算子是线性、自伴随的,所以:
u TL (u )[1u TL (u ) 1u TL (u )]d
~~~
2~~~ 2~~~
加权余量法
§1.3. 1 自然变分原理
u TL (u )[1u TL (u ) 1u TL (u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分析理论基础 大全 超详细

元分析理论基础 大全 超详细
线弹性有限元一般包括线弹性静力学分析与线弹性动力学分析两方面。
非线性问题与线弹性问题的区别: 1)非线性问题的方程是非线性的,一般需要迭代求解; 2)非线性问题不能采用叠加原理; 3)非线性问题不总有一致解,有时甚至没有解。
有限元求解非线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材料非线性问题
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是非线性的,但应力与应变却很微小,此时应变与位移 呈线性关系,这类问题属于材料的非线性问题。由于从理论上还不能提供能普 遍接受的本构关系,所以,一般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要基于试 验数据,有时非线性材料特性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尽管这些模型总有他们 的局限性。在工程实际中较为重要的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非线性弹性(包括分 段线弹性)、弹塑性、粘塑性及蠕变等。
的平均值作为此两个单元合成的较大四边形单元形心处的应力。 如 2 单元的情况下,取平均应力可以采用算术平均, 即平均应力=(单元 1 的应力+单元 2 的应力)/2。 也可以采用精确一些的面积加权平均,
即平均应力=[单元 1 应力× 单元 1 的面积+单元 2 应力× 单元 2 面积](/ 单 元 1 面积+单元 2 面积)
有限元分析概念
有限元法:把求解区域看作由许多小的在节点处相互连接的单元(子域)所构 成,其模型给出基本方程的分片(子域)近似解,由于单元(子域)可以被分割成 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尺寸,所以它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复杂的材料特 性和复杂的边界条件
有限元模型:它是真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抽象。由一些简单形状的单元组成, 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并承受一定载荷。
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
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

4 有限元素法

4 有限元素法

2-2 几何方程
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几何方程为
x
u x
, y
v y
, z
w z
xy
yx
u y
v, yz
zy
w v y z
对于平面问题,几何方程只有三个:
x
u x
, y
v y
, xy
yx
u y
v x
2-3 广义虎克定律
x 2
x
y 2
y
z
用变分法求解微分方程,首先要找到相 应的泛函。
对于有些问题相应的泛函尚未找到,或 者根本不存在相应的泛函。在这种情况 下,就无法用变分法求解。
加权余量法(也称加权余值法)是求微 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设有微分方程 G(x,y,y')0
假设有一个满足边界条件和具有一定连续程度
的试探函数 (~y其中含有若干待定系数)使
因为只需要满足本质性边界条件,而不 必考虑自然边界条件(第二、第三类边 界条件自动满足),试探函数的选取是 比较容易的。
试探函数阶次提高,解的精度也提高。
当网格特别细密时,相邻节点之间的变 化就很小,因此单元内分布假设的实际 细节变得不再重要。离散化方程的解将 趋近于相应微分方程的精确解。
单元形状
理复杂区域、复杂边界条件。 而对于具有规则的几何特性和均匀的材料特性
问题,差分法的程序设计比较简单,收敛性也比 有限元法好。 有限元法同时具有里兹法与差分法的优点,使 变分问题的直接解法变成了工程计算中的现实。
FEM的特点
有限元素方法是物理量的矩阵分析方法在连续 体中的有效推广。每个元素都采用有限个参数 来描述它的物理特性。
a
实现极值的必要条件是函数y(x)满足一维 欧拉方程

加权余量法简介

加权余量法简介

在V域内
在S边界上
显然
R I, R B
反映了试函数与真实解之间的偏差,它们分别称
做内部和边界余量。
若在域V内引入内部权函数 W ,在边界S上引入边界权函数 则可建立n个消除余量的条件,一般可表示为:
I
WB

V
W Ii R I d V

S
W Bi R B d S 0
( i 1, 2 , , n )
方法概述及按试函数分类
设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为:
在V域内
L (u ) f 0
在S边界上 B ( u ) g 0 式中 : L、B——分别为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中的微分算子; f、g ——为与未知函数u无关的已知函数域值; u——为问题待求的未知函数。
当利用加权余量法求近似解时,首先在求解域上建立一个试函数 u , 一般具有如下形式:
5.矩法(Method of Moment) 本法与伽辽金法相似,也是用完备函数集作权函数。 但本法的权函数与伽辽金法又有区别,它与试函数无关。 消除余量的条件是从零开始的各阶矩为零,因此 对一维问题 对二维问题 其余类推 这五种基本方法在待定系数足够多(称做高阶近似)时,其精
W Ii x
W Iij x
不难验证其满足边界条件,也即 R B R I 为:
0 。而控制方程的内部余量
R I E Ic (1 2 0 x 2 4 l ) q
子域法解 由于试函数仅一个待定常数,因此只需取一个子域(等于全域) 即可,消除余量的条件为:

由此可解得:
l 0
E Ic 1 2 0 x 2 4 l q d x 0
i -1
i -1

有限元原理(加权余量法和变分法)

有限元原理(加权余量法和变分法)

4. 加权余量法求解一般化偏微分方程的归纳
n
{[ wj( i )d] [ w*j ( i )d]}Ci wjq d w*j s d
i 1
系数
激励
边界条件
代数方程写成矩阵形式: [K ][C] [F ][b]
系数矩
阵n×n
待定系数矩阵、源矩阵、 边界矩阵n×1
1
w
* j
((1)
(1))
d

注意余数的实质

2
w
* j
(

n
(2)) d

w j (2 q) d
1 w*j ((1) g) d
2
w*j
(

n

h)
d
n
其中近似解: Ci i ,理论上尝试函数可任意选,
i 1
w jq d
2 w*j

n
d
2 w*j h d
j 1,2,3,.....n
上式第一项,由格林第一定律得:
w j2
d
w j
d

1 w j n d

2 w j n d
降了微分阶数,等于降了近似解(尝试函数)的连续性要求,从而扩展了 其选择范围
w jq d
2 w*j
n
d

2 w*j h d
w j d w jq d 2 w jh d
i 1
i 1
2.结合问题,写出余数表达式:
: R 2 2
2C2
2 2 ( 2 Ci xi ) 2 (C1x1) 2 (C2 x2 )

第1章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复习题练习题

第1章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复习题练习题

第1章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 复习题1.1已知一个数学微分方程,如何建立它的等效积分形式?如何证明两者是等效的? 1.2 等效积分形式和等效积分“弱”形式的区别何在?为什么后者在数值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应用?1.3 不同形式的加权余量法之间饿区别何在?除书中已列举的几种方法以外,你还能提出其他形式的加权余量法吗?如能,分析新方法有什么特点。

1.4什么是加权余量的伽辽金方法?它有什么特点? 1.5如何识别一个微分算子是线性、自伴随的?识别它的意义何在? 1.6 如何建立与线性、自伴随微分方程相等效的泛函和变分原理?如何证明它和加权余量的伽辽金方法之间的等效性?练习题1.1 一维热传导问题微分方程由(1.2.26)式给出,按1.2.2节例1.4给定的近似解及权函数用加权余量的配点法、子域法及伽辽金法求解并用图1.3进行校核。

1.2 某问题的微分方程是22220c Q x y φφφ∂∂+++=∂∂ 在Ω内 边界条件是 _φφ= (在1Γ上)_q n φ∂=∂ (在2Γ上) 其中和Q 仅是坐标的函数,试证明此方程的微分算子是自伴随的,并建立相应的自然变分原理。

c第2章 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元方法的一般原理和表达格式 复习题2.1 选择位移模式的原则是什么?以8结点四边形单元为例,如何选择体现所述原则的位移模式?2.2 单元刚度矩阵每一个元素的力学意义是什么?矩阵具有什么性质?这些性质的力学意义是什么?2.3 什么是单元结点自由度和结构结点自由度之间的转换矩阵?它在实际计算执行中有什么作用?2.4结构刚度矩阵和载荷列阵的集成实际是如何进行的? 2.5结构刚度矩阵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在计算中如何利用它们? 2.6 什么是有限元解的收敛性?什么是解的收敛准则?为什么必须满足这些准则,有限元解才能收敛于微分方程的精确解?2.7为什么位移元解具有下限性?力学上如何解释? 2.8 为什么位移有限元的应力结果精度低于位移结果?应力结果表现出哪些特点?有什么能改进应力结果的方法?2.9 和平面问题有限元分析相比较,轴对称问题有限元分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练习题2.1 如图2.1所示的3结点三角形单元,厚度=1cm ,弹性模量t E =2.0×MPa ,泊桑比510ν=0.3。

有限元-伽辽金法

有限元-伽辽金法

单元结点温度列阵
e
12
3
Ni
(x,
y)
ai
bi x 2A
ci
y
i、j、m
e [Ni
Nj
N e
Nm
] ij
N
e e
Ni
Nj
Nm
m
9.3二维稳态热传导有限元方程
二、三结点三角形单元
Ni
(x,
y)
ai
bi x 2A
ci
y
i、j、m
Nr (x, y) ( ar br x cr y ) br
3
NeTQd NeTqds+ NeTh ds
e
2
3
9.3二维稳态热传导有限元方程
一、有限元方程
1
2
x 2 e
y22NxeT
Ne
Qx=0
NeT Qd
Ne y
T
Nye ,xdnx
n hNeT
3 ,y
Ne
y
ds
q
NeTqds+,xnNxeThd,ysny h
x (a ,b)
x=a
x=b
b
b
b
x,1 x,2 x (x)Du(x)dx+1(x)B1 udx+2 (x)B2 udx 0
a
a
a
9.1 伽辽金方法
一、加权余量法
b
b
b
x,1 x,2 x (x)Du(x)dx+1(x)B1 udx+2 (x)B2 udx 0
a
a
a
b
b
b
x,1 x,2 x (x)Du%(x)dx+1(x)B1 u%dx+2 (x)B2 u%dx 0

加权余量法分析圆形遂道

加权余量法分析圆形遂道

用加权余量法分析圆形遂道摘要:采用在低级近似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精度的加权余量法对圆形隧道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权残方程和内力的通式以及它们的实用算式.算例表明:计算简便易行,控制内力降低,在规律性上更好地体现了圆拱形结构的良好力学性能,较现行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关键词:加权余量法圆形隧道权残方程内力计算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水力工程涵洞和铁路隧道等工程广泛采用着圆拱形结构其合理计算应遵循与周围地层共同工作原理.不计弹性抗力的自由变形方法 ,原则上可用于松软地层中的隧洞分析,然而,鉴于松软地层含义的相对性,如预先认定不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计入假设的弹性抗力方法 ,则由于该抗力不尽符合共同工原理,所得结果将具有一定的任意性.把周围地层的连续弹性抗力仅简化为若干法向弹性支承反力的链杆法,则需将结构分割较多的直梁单元才会有较好的精度,而这将使各项工作量加大;重要的是该法还没有也难以考虑切向弹性抗菌素力的作用.加权余量法在我国正日益广泛地被引入结构分析领域[4, 5] 由于其原理统一,计算简便准确、,并容易在计算机上实施等优点,为同时考虑法向和切向弹性抗力时地层中圆形隧道的合理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图1示地层中单位厚度圆形隧道结构的计算简图,承受竖向荷载qv、水平侧向茶载qh(θ) 、自重g和水压力或灌浆压力ρ0(θ)等主动荷载的作用;结构、荷尔蒙载均为正对称,顶点o为坐标原点,rh为计算半径,h为壁厚,h为顶点水头,rs为水的容量;上部两侧各为45°范围为不计弹性抗力的脱离区.脱离区的范围与结构在qv、qh(θ)以及g等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状态有关,一般只能用迭代法逐次接近;根据大量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该脱离区一般约为2×34°-2×45°, 我国水工隧洞设计规范推荐2×45°,故本文将此值作为已知条件引入计算简中.从图1中截取微分单元rhdθ(图2),其中w(θ)为法向位移;v(θ)为切向位移;kw w(θ)、kv v(θ)分别为法向、切向弹性抗力,kw 、kv分别为法向、切向地层弹性抗力系数;各项荷载、抗力及结构的弯矩m(θ) 、剪力q(θ)和轴力n(θ)均为以图示方向为正; rh为钢盘混凝土容重.可忽略轴力产生的切向应变:由于结构对称,故只需对右半部分进行分析,在=0和θ=π处应满足如下位移和应力边界条件:三、伽辽金权残方程通式及内力通式设法向位移试函数= s°(m)sin(mθ)amcos(mθ) (10)满足式(9)所有边界条件,并使c=0由于qv在θ=π/2处和弹性抗力在θ=π/4处出现间断性,故将式(10)代入式(8)所得残函数有3种形式:在0-π/4子域:式中:s° (m)=m5-2m3+m; s (m)= s° (m)+ (mkw+kv/m)(12)取权函数集wj(θ)=cos(jθ)(j=1,2,3,…,n),相应其任一项的全域伽辽金权残方程为wjridθ= wj ri1dθ+ wj ri2dθ+wj ri3dθ=0(13)将式(11)代入后,注意到(图1):qh(θ)=0.5(qh1+ qh2) -0.5(qh2-qh1)cosθ,sin2θcos(jθ)dθ=[sinθ+sin(2+j)θ]/2,qh(θ)sin2cos(jθ)dθ=( qh1+ qh2)sin2cos(jθ)dθ-( qh1+ qh2)×(sinθcos(jθ)dθ+sin3θcos(jθ)dθ);(2)p0(θ)=rs(h+ rh-rhcosθ),=rsrhsinθ,cos(jθ)dθ=rsrhsinθcos(jθ)dθ.于是得到全域伽辽金权残方程(式13)的通式:(s° (m) sin(mθ)cos(jθ)dθ+s(m)sin(mθ)cos(jθ)dθ)am=(-2rh+ rsrh)sinθcos(jθ)dθ+( qh1-qh2)( sinθcos(jθ)d θ, (14)(j=1,2,3,…,n)式中:sin(mθ)cos(jθ)dθ= (15)将对应于各权函数wj(j=1,2,3,…,n)的权残方程依次组合并写成求解am的矩阵形式为:am=[km,j ] tj (16)当选定试函数项数m后,权函数项数即一定(j=m),所以, am的系数矩阵[km,j ]和荷载项列阵 tj 均可预先由式(14)列出供实用;划去相应的行和列,它还可以用于项数小于m的情况.由式(6)、(3)、(1)分别列出内力通式为:在求0-π/4域的轴力时,应令km=0;求π/2-π域的轴力时,应令qv=0。

(完整版)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完整版)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吸取了有限差分法中的离散处理内核,又继承了变分计算中选择试探函数并对区域积分的合理方法。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是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因此这里首先介绍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

2.1等效积分形式与加权余量法加权余量法的原理是基于微分方程等效积分的提法,同时它也是求解线性和非线性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有限元分析中,加权余量法可以被用于建立有限元方程,但加权余量法本身又是一种独立的数值求解方法。

2.1.1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工程或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是以未知场函数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形式提出来的,可以一般地表示为未知函数u 应满足微分方程组⎛A 1(u )⎫ ⎪A (u )= A 2(u )⎪=0(在Ω内)(2-1) M ⎪⎝⎭域Ω可以是体积域、面积域等,如图2-1所示。

同时未知函数u 还应满足边界条件⎛B 1(u )⎫ ⎪B (u )= B 2(u )⎪=0(在Γ内)(2-2)M ⎪⎝⎭要求解的未知函数u 可以是标量场(例如压力或温度),也可以是几个变量组成的向量场(例如位移、应变、应力等)。

A ,B 是表示对于独立变量(例如空间坐标、时间坐标等)的微分算子。

微分方程数目应和未知场函数的数目相对应,因此,上述微分方程可以是单个的方程,也可以是一组方程。

所以在以上两式中采用了矩阵形式。

以二维稳态的热传导方程为例,其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如下:A (φ)=∂∂φ∂∂φ(k )+(k )+q =0(在Ω内)(2-3)∂x ∂x ∂y ∂y⎧φ-φ=0⎪B(φ)=⎨∂φ-q=0⎪k⎩∂n (在Γφ上)(在Γq上)(2-4)这里φ表示温度(在渗流问题中对应压力);k是流度或热传导系数(在渗流问题中对应流度K/μ);φ和q是边界上温度和热流的给定值(在渗流问题中分别对应边界上的压力和边界上的流速);n是有关边界Γ的外法线方向;q是源密度(在渗流问题中对应井的产量)。

加权余量法简介

加权余量法简介

不同的权函数 W Ii 和 W B i 反映了不同的消除余量的准则。从上 式可以得到求解待定系数矩阵C的代数方程组。一经解得待定 系数,即可得所需求解边值问题的近似解。
由于试函数 u 的不同,余量 R I 和R 可有如下三种情况, 依此加权余量法可分为: 1.内部法 试函数满足边界条件,也即 R B B ( u ) g 0 此时消除余量的条件成为:

V
W Ii R I d V

S
W Bi R B d S 0
( i 1, 2 , , n )
显然,混合法对于试函数的选取最方便,但在相同精度条件下,工作量最大。对内部法和边界法必 须使基函数事先满足一定条件,这对复杂结构分析往往有一定困难,但试函数一经建立,其工作量 较小。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建立试函数时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试函数应由完备函数集的子集构成。已被采用过的试函数 有幂级数、三角级数、样条函数、贝赛尔函数、切比雪夫 和勒让德多项式等等。 2. 试函数应具有直到比消除余量的加权积分表达式中最高阶 导数低一阶的导数连续性。 3. 试函数应与问题的解析解或问题的特解相关联。若计算问 题具有对称性,应充分利用它。
方法概述及按试函数分类
设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为:
在V域内
L (u ) f 0
在S边界上 B ( u ) g 0 式中 : L、B——分别为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中的微分算子; f、g ——为与未知函数u无关的已知函数域值; u——为问题待求的未知函数。
当利用加权余量法求近似解时,首先在求解域上建立一个试函数 u , 一般具有如下形式:
在V域内
在S边界上
显然
R I, R B
反映了试函数与真实解之间的偏差,它们分别称

加权平均法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方法1.确定权重:首先,需要确定每个元素或者数据的权重。

权重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元素的重要性、贡献度等因素来决定权重的大小。

权重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小数,但是所有权重的和必须等于12.对每个元素或者数据进行加权:接下来,将每个元素或者数据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

例如,如果有3个元素A、B和C,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3、0.4和0.3,那么加权后的元素值就是A的值乘以0.3,B的值乘以0.4和C的值乘以0.33.求和:将所有加权后的元素值相加,得到加权平均值。

这个加权平均值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元素或者数据的平均值。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假设一个小组有4个成员,他们的工资分别为3000元、4000元、5000元和6000元,而他们的工作经验分别为1年、2年、3年和4年。

现在我们希望通过加权平均法来计算这个小组的平均工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每个元素的权重。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根据工作经验的长短来决定权重的大小,即工作经验越长的成员权重越大。

假设权重分别为0.1、0.2、0.3和0.4接下来,我们将每个成员的工资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得到加权后的工资。

例如,第一个成员的加权工资为3000乘以0.1,即300元;第二个成员的加权工资为4000乘以0.2,即800元;依此类推。

然后,将所有加权后的工资相加,得到总加权工资,即300+800+1500+2400=5000元。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总加权工资除以权重之和,得到加权平均工资。

在这个例子中,权重之和为0.1+0.2+0.3+0.4=1,所以加权平均工资为5000/1=5000元。

通过加权平均法,我们得到了这个小组的平均工资为5000元。

由于我们给予工作经验更长的成员更高的权重,所以这个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小组中工作经验较高的成员对整个小组工资的贡献。

总结起来,加权平均法是一种通过给不同元素或者数据分配不同的权重来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孙秀山 岑章志 刘应华(北京大学工程力学系, 北京100084)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单问题开始,固体力学的计算方法经历了一个从精确解法到近似解法、从解析方法到数值方法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依据其历史阶段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解析方法、近似求解方法(古典数值方法)和现代数值方法。

文中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中典型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形成及其特点,探讨了这些方法对固体力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最后总结了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固体力学,计算方法,发展过程,继承关系1 引言固体力学是在经典牛顿力学框架下最先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可变形体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1]。

固体力学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弹性理论基础之上的,随后在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固体力学中有关塑性理论、强度理论以及稳定理论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 3]。

在传统的固体力学理论中,一般把研究对象看作是由无限个假象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连续体,因此研究对象(连续体)中的力学量(如位移、应变、应力等)就可以假设为空间或时间的连续函数。

这样,对于一个确定的固体力学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最终可以将其转化相应的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在给定条件下的边值问题或初值问题,如经典弹性理论中L-N方程或B-M方程的狄利赫莱(Dirichlet)边值问题和诺依曼(Neumann)边值问题。

对于这类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一直贯穿着固体力学的整个发展阶段,成为固体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从早期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单问题开始,固体力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其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传统的解析方法、近似求解方法(古典数值方法)和现代数值方法,其中每个阶段里都出现了多种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这些方法的发展中,尤以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转折点,标志着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一个飞跃,促使了固体力学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都有了显著的进步[4, 5]。

有限元分析简介

有限元分析简介

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

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

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ANSYS是一种广泛的商业套装工程分析软件。

所谓工程分析软件,主要是在机械结构系统受到外力负载所出现的反应,例如应力、位移、温度等,根据该反应可知道机械结构系统受到外力负载后的状态,进而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机械结构系统的几何结构相当复杂,受的负载也相当多,理论分析往往无法进行。

想要解答,必须先简化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相应的软件也应运而生,ANSYS 软件在工程上应用相当广泛,在机械、电机、土木、电子及航空等领域的使用,都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可信度,颇获各界好评。

使用该软件,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时间。

ANSYS 软件是融结构、热、流体、电磁、声学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可广泛的用于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生物医学、水利、日用家电等一般工业及科学研究。

该软件提供了不断改进的功能清单,具体包括:结构高度非线性分析、电磁分析、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设计优化、接触分析、自适应网格划分及利用ANSYS 参数设计语言扩展宏命令功能。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

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工件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件加工余量的确定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公差关系图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加工余量的确定
• 意义:加工余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 效率和生产成本均有较大影响。若零件的 加工余量过大,则增加工具材料的磨损, 并且增加了生产工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若零件的加工余量过小,则不能去除零件 表面额缺陷层和前工序的各种误差,或者 报废零件,因此加工余量要合理。
加工余量的确定 数 控 加 工 工 艺 的 制 定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 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之 分。 工序余量是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是毛坯尺寸与零件图 样的设计尺寸之差。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加工余量的确定
1、加工余量的确定
加工余量——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去材料层 厚度 工序(工步)余量—— 某一表面在某一工序(工 步)中所切去的材料层厚度。
Zb = a - b 式中 Z b——本工序余量; a —— 前工序尺寸; b —— 本工序尺寸。 ◎ 双边余量 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的2倍 ◎ 单边余量 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加工余量
注意:提到被包容面的零件是轴类零件,包容面的零件是孔类零 件。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4
工程余量、最大加工余量和最小加工余量的定义 由于毛坯制造和各个工序尺寸都存在着公差,加 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 算时,所得到的加工余量称为公称余量。 最大、小余量 被包容面:Zmax=amax — bmin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布图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紧支试函数加权余量法_865603298

紧支试函数加权余量法_865603298

MLS近似可以精确地重构包含在基底中的任何 函数pi(x),即
∑ N ( x) p ( x ) = p ( x)
I =1 I i I i
n
对于线弹性断裂问题,基函数可以取为
pT ( x ) = [1, x, y, r cos θ , r sin θ , r sin θ sin θ , r cos θ sin θ ] = [1, x, y, r ]
| 有限元法
16/40
近似函数
u h ( x, x ) = ∑ pi ( x )ai ( x ) = p T ( x )a ( x )
i =1 m
pi ( x ) — 基函数(多项式或其它已知函数) ai ( x ) — 待定系数
线性基: p T ( x ) = [1, x , y , z ], m = 4 二次基: p T ( x ) = [1, x , y , z , x 2 , xy , y 2 , yz , z 2 , xz ], m = 10
15/40
移动最小二乘近似
移动最小二乘近似
N N 2 ⎡m ⎤ h J = ∑ wI ( x ) ⎡ ⎣u ( x , x I ) − u ( x I ) ⎤ ⎦ = ∑ wI ( x) ⎢∑ pi ( xI ) ⋅ ai ( x) − uI ⎥ I =1 I =1 ⎣ i =1 ⎦ 2
有限元
I
I
I
i =1 I =1 I i I j I i I =1 I j I
m

N

N
I
3
移动最小二乘近似
a ( x) = ∑ w ( x) p ( x )u ∑⎢ ∑ w ( x) p ( x ) p ( x ) ⎥ ⎣ ⎦

JISB0403(95)铸造件的尺寸公差的制定和加工余量的选取-中文

JISB0403(95)铸造件的尺寸公差的制定和加工余量的选取-中文

工具书JIS ○3非铁P1055页~1067页铸造件的尺寸公差的制定和加工余量的选取Castings-System of dimensional tolerances and machining allowances日本工业标准的制定—前言本标准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对1994年的第2版发行的ISO 8062(Castings —System of dimensional tolerances and machining allowances )进行了编译整理的、这其中的技术内容及标准票据格式没有变更;另一部分是以前在铸造材料类别中规定且被使用的、也在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中关于几种铸造件的普通公差选取、并结合日本的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变更后整理成的、由附录文件1~4的内容等构成的日本工业标准。

另外文字两边有侧划线的部分,代表的是已经变更的原国际标准或是在原国际标准中没有的部分项目。

序文 本标准涉及到金属及其合金铸造件的尺寸公差的制定选取和加工余量的选取。

铸造件选用的尺寸公差可以根据铸造方法进行选择。

但要遵循设计原则和铸造前的最终决定要由用户和铸造厂家按照以下事项进行协商。

a ) 铸造件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求的尺寸精度。

b ) 机械加工过程有何要求事项。

c ) 铸造方法。

d ) 铸造的数量。

e ) 所必需的铸造设备。

f ) 有何特殊的要求事项。

比如datum target 方式就是要对每个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填角半径公差、加工余量都要进行指示标注。

参考 datum 和datum target 方式请参考 JIS B 0022(几何公差的datum )。

g ) 如有其它标准适合铸造件的制造加工。

另外,铸造件的尺寸精度与各种制造因素相关联、各类铸造方法形成的金属铸造公差等级按照附录文件A 所示,有如下2种情况。

a ) 长期且大量制造的情况下,由铸造设备的研发、调整以及设备的保养、检修可以决定采用较小的尺寸公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S
Bi
dS = 0 式的权平均意
加权余量法对许多非线性问题具有收敛性,当 m → ∞ 时 φ 趋向 φ 。但是至今还缺少在一般情况下 的收敛性和误差界限的研究。 加权余量法对权的选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若权函数 Wi ( i = 1, 2 , m ) 就取试探函数项 N i ,这 种加权余量法就是熟知的 Galerkin 法。即
= RI L φ − f
()
(在 V 内


= RB B φ − 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在 S 边界)
可见, RI , RB 反映了试函数与真实解之间的误差,即余量。加权余量法就是要选择 m 个参数 ci ,使余 量 RI , RB 在某种权平均意义下为零。在 V 内选择 WIi ( i = 1, 2 , m ) 为 m 个线性独立的权函数,在边界
()
Bi
R dS ∫ W=
S B
0= ( i 1, 2 m )
3、混合法
试函数不满足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此时用式 除余量。
41
∫ W R dV + ∫ W
V Ii I S
Bi
RB dS = 0
1, 2 m ) 消 (i =
显然,混合法对于试函数的选取最方便,但在相同精度条件下,工作量最大。对内部法和边界法 必须使基函数事先满足一定条件,这对复杂结构分析往往有一定困难,但试函数一经建立,其工作量 较小。
e
由于试函数 φ 的不同,余量 RI , RB 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依此加权余量法可分为: 1、内部法 试函数满足边界条件,也即 R = B φ −= g 0 ,此种情况下,消除残差的条件为: B
()
R dV ∫ W=
V Ii I
0= ( i 1, 2 m )
2、边界法 试函数满足控制方程,也即 R = L φ −= f 0 ,此时消除残差的条件为: I
V
∫ ( L (φ ) − f ) N dV + ∫ ( B (φ ) − g ) N dS = 0
i S i
( i = 1, 2 m )
(0.7.6)
Galerkin 法是需要在整个求解区域 V 假设试探函数 φ 的。 如果我们把区域 V 分成若干个子域(单元),在单元 e 上的试探函数为 φ 。若取
e e S
1, 2 m ) (i =
(0.7.8)
式中, f 就是函数 f 在单元 e 中的取值。(0.7.8)式就是离散型伽辽金法的基本公式。 算子 L 中一般具有较高阶的导数,如上面指出,试探函数要直至算子 L 中出现的最高阶的导函数 连续。这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我们可以用分部积分法来降低被积函数中导数的阶数,从而使试探 函数的条件放宽。 在建立试函数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试函数应由完备函数集的子集构成。已被采用过的试函数有幂级数、三角级数、样条函数、贝赛 尔函数、切比雪夫和勒让德多项式等等。 (2)试函数应具有直到比消除余量的加权积分表达式中最高阶导数低一阶的导数连续性。 (3)试函数应与问题的解析解或问题的特解相关联。若计算问题具有对称性,应予以充分利用。
φ = ∑ ci N i
i =1
m
(0.7.3)
, ci 为待定参数(也可称为广义坐标) 。试探函数可以满足 其中 N i 为试探函数项(线性无关的基函数) 边界条件,也可以不满足边界条件。 由于 φ 只是待求函数 φ 的近似解,将 φ 代入方程 L (φ ) − f = 0 ,一般不会满足方程,它将产生误 差
[ K ]{c} = {F } ,
其中,系数矩阵 [ K ] 的元素 K ij 为
(0.7.5)
K ij = ∫ WIi L ( N j ) dV + ∫ WBi B ( N j ) dS
V S
1, 2, , m ) ( i, j =
列向量 { F } 的元素 Fi 为
Fi = ∫ WIi fdV + ∫ WBi gdS
V S
1, 2, , m ) ( i, j =
加权余量法的第二个基本步骤便是解这些方程,得出 m 个参数 ci 的值,从而由 φ =
∑ c N 式得到
i =1 i i
m
原方程的近似解 φ 。这近似解的误差,在 义下为零。
V
∫ ( L (φ ) − f )W dV + ∫ ( B (φ ) − g )W
e
0 式,便有 φ = ∑ ci N ei 式代入 ∫ L φ − f N i dV + ∫ B φ − g N i dS =
e i =1
V S
m
( () )
e ne
( () )
e e i
∑ ∫ ( L (φ
ne
e
i e 1= e 1 V
0 ) − f ) N dV + ∑ ∫ ( B (φ ) − g ) N dS =
e
40
φ = ∑ ci N ei
e i =1
m
(0.7.7)
e
式中,ci 为单元 e 的未知参数,N ie 为单元 e 的试探函数项。假如 φ 的选择, 能使得 φ 在整个区域 V 上 连续:亦即当在单元 e 中时 φ = φ 、 N ie = N i ,并且直至算子 L 中出现的最高阶微商也连续,则将
例、如图所示等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荷载作用,求悬臂端 B 的竖向位移。
解:图示梁的控制方程为:
d4y EI 4 − q = 0 dx
其边界条件为:
dy y = 0 = dx 2 y d3y d = = 0 dx 2 dx 3
( x 0) = (x l) =
设满足边界条件的试函数为:
0.7 加权余量法
加权余量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求解线性或非线性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 的近似办 法。它直接从微分方程出发,把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化成代数方程组或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 加权余量法假定一族带有待定参数的定义在全域上的近似函数,该近似解不能精确满足微分方程 和边界条件,即存在残差;取权函数,强迫残差在加权平均的意义下为零;这种采用使残差的加权积分 为零的等效积分的“弱”形式,来求得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称为加权余量法。由于权函数定义在全 域上,所得方程的系数矩阵一般为满阵。选取不同的权函数,可得到不同的加权余量法。该方法可用于 各种受控于微分方程的物理问题的近似求解。 加权余量法分为两个基本步骤: 1、首先假设一个函数作为近似解,该函数称为试探函数。这个近似解不一定满足微分方程和边界 条件,由此产生的误差称为余量,用 R 表示。这些剩余要求包括边界的整个区域(包括边界)在某种加 权平均的意义下为零,最后得出一组代数方程或常微分方程。第二步是求解这些方程,得出原问题的 近似解。现具体叙述于下。 设有一个场问题,其定解微分方程为
= c( x5 + lx 4 − 14l 2 x3 + 26l 3 x 2 ) y
。 本问题属于内部法,现用伽辽金法解。
则: = RI EIc(120 x + 24l ) − q, = RB 0 此时,权函数即为其试函数 消除余量的条件为: 为简便,取 m=1,则
N1 = x 5 + lx 4 − 14l 2 x3 + 26l 3 x 2
L (φ ) − f = 0 B (φ ) − g = 0
在V 内 在 S 边界
(0.7.1) (0.7.2)
定解区域为 V ,边界为 S , f 和 g 为已知函数, L 和 B 为微分算子, φ 为所要求的函数,即场问题的 解。 首先,在求解域上用试函数 φ 来近以精确解 φ 。取 φ 的形式为一族函数的线性组合
也可写为
m m − + − L c N f W dV B c N g W dS = 0 ∑ ∑ j j Ii j j ∫ ∫ Bi S j j = 1 1 V
1, 2 m ) (i =
(0.7.4)

l
0
N1 RI dx = 0
c=
0.00908q EIl
竖向位移 ∆ B =
( 4)
0.1262ql 4 。 EI
42
S 上选择 WBi ( i = 1, 2 , m ) 为 m 个线性独立的权函数,加权余量法要求:
39
∫ W R dV + ∫ W
V Ii I S
Bi
RB dS =∫ L φ − f WIi dV + ∫ B φ − g WBi dS =0
V S
( () )
( () )
( i =1, 2 m )
显然, 误差的分配与权函数的选择有关。 事实上, 如果(0.7.4)式对一切 V 和 S 都成立, 就等价于(3.1.3) 式成立, 式(0.7.4)称为加权余量方程。 当选定了 m 个线性独立的权函数 WIi 和 WBi 以及试函数 N i 之后, 从上式便得到求 m 个待定系数 ci 的代数方程组或常微分方程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