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设备精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
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标题: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材料干燥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项工序,正确的干燥操作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规范干燥作业,制定一份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干燥作业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故障处理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干燥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在进行干燥作业之前,需要明确要干燥的材料种类和数量,以便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
1.2 检查干燥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启动干燥设备之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损坏。
1.3 清洁工作场地:保持干燥作业的工作场地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干扰干燥作业的进行。
二、操作流程2.1 启动干燥设备: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正确启动干燥设备,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2.2 将待干燥材料放入设备中:将准备好的待干燥材料均匀地放入干燥设备中,注意不要过量。
2.3 监控干燥过程:在干燥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干燥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过度干燥:过度干燥会导致材料变质、烧焦等问题,因此要根据材料特性和要求,设定合适的干燥时间和温度。
3.2 防止材料结块:在干燥过程中,要避免材料结块现象的发生,可采取适当的搅拌或者翻转操作。
3.3 防止火灾:干燥作业中要注意防火安全,避免设备过热或者材料自燃,定期清理设备和周围环境。
四、故障处理4.1 设备故障:如果在干燥作业中发现设备故障,应即将住手操作,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2 材料异常:如果发现干燥材料异常,如浮现异味、变色等情况,应及时住手干燥作业,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3 紧急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保持镇静,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
五、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洁设备:定期清洁干燥设备,清除杂物和灰尘,保持设备通风良好。
5.2 润滑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维护,保证设备运行平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工程项目怎样做精细化管理
工程项目怎样做精细化管理什么是项目精细化?答: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含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除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这个纲领性文件外,还包括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项目定员定编定额管理办法、职业项目经理人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合同文本管理、劳务队伍管理、组建实体作业层指导意见以及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资金集中调剂、物资集中采购等10多项配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共同构成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体系。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一个目标: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2)两大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前台管理向后台管控转变;(3)三支队伍: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团队、执行团队、作业团队等三支队伍;(4)四大支撑:组织支撑、标准支撑、系统支撑和流程支撑;(5)五个集中:劳务队伍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招标采购、设备集中采购租赁、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6)六大关口:投标评审关、成本核算关、责任落实关、调概索赔关、结算销号关、绩效考核关。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是为了加强公司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2公司工程管理部在项目精细化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哪些?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前期策划施工调查,汇总并编制施工调查报告;对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项目管理报告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审批项目施工总体、年度、季度、月度进度计划;监控项目部施工进度、加强过程预控管理;对新项目进行工程管理交底(产品清单和责任矩阵);组织评审《项目管理策划书》;下达收尾项目通知书;审核因交验、整修发生的机械及材料费用;负责工程项目综合信息管理、进度管理、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组织每半年一次施工生产综合大检查;收集项目施工总结。
3公司人力资源部在项目精细化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哪些?答:组建项目部,对项目人员定岗定编;负责项目人员薪酬管理;劳务派遣人员准入;下达项目交验清算小组名单;做好收尾项目人员分流工作管理;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精细化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精细化管理工作汇报材料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通过打造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五精”管理模式,提升公司形象,营造团队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推进节支降耗,确保员工安全及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素质和各部门工作效率。
二、立体式的考核体系:通过接受月度分公司计划科计划管理、储备管理考核;采购科订单管理、结算管理考核;综合管理科物资采购管理、价格管理考核,质量管理科验收管理、安全管理考核、办公室业务跟进、预算管理考核以及本站针对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6S”现场管理考核、走动式管理考核、岗位业务考核的分公司交叉考核管理体系每月对全站业务工作开展进行绩效考核的总体评价。
三、精细完善的考核方法:1.划分考核区域:科室计划管理组(即科室办公区),验收组(即仓库办公区),仓库库房三个区域。
2.精细化管理考核小组:站长、副站长以及相关区域考核负责人。
3.制定考核办法:即A、B、C卡考核1、精细化管理考核小组每周对全科(站)员工进行一次评比,评比内容分业务标准考核(比重占70%)和6S现场管理考核(比重占30%)。
评价依据参照A卡考核标准,标准中业务考核依照岗位分为计划员、验收员、保管员、统计员和司机五个岗位,6S现场管理考核分办公区和仓库两个区域标准。
站长、副站长依据走动式管理办法以及走动式管理考评菜单,每周不定期对全站员工进行至少三次的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当周的A卡填报工作当中。
点开A卡简要介绍2.B卡是由供应分公司精细化考核小组每月对供应站的综合考评,对应的是供应站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我们将考评结果每月分解到各个岗位上,对员工进行业务指标评价。
点开B卡简要介绍3. C卡是当月的最终考核卡,每个员工通过“A卡”站评分和“B 卡”实得分相加,就是当月绩效考核的真实记录,是对职工精细化管理的体现,得分高低直接关系到当月工资收入,同时反映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职工有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加分,做的不好减分,C卡实行上墙管理,使其透明化,保证其公正性。
精细化生产管理方案
精细化生产管理方案一、生产流程优化1、流程梳理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绘制详细的流程图,明确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操作步骤和责任人。
通过流程梳理,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冗余和不合理之处。
2、流程改进针对流程梳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例如,优化工序顺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合并相似工序等。
同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3、标准化作业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标准动作、标准时间和标准质量要求。
员工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能够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人为失误。
二、质量管理精细化1、质量标准制定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详细的产品质量标准,明确各项质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和检验方法。
2、过程质量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
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等方法,及时发现质量波动,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质量追溯系统建立质量追溯系统,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原材料批次、生产工艺参数、检验结果等。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的源头,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三、物料管理精细化1、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 BOM(物料清单),准确计算物料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料需求计划。
同时,考虑库存情况和采购周期,确保物料按时供应,又不过多积压库存。
2、供应商管理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选择优质、可靠的供应商。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物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3、库存管理优化库存结构,设定合理的库存水平。
采用 ABC 分类法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 A 类物料的库存控制。
通过定期盘点和库存分析,及时发现库存异常,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四、人员管理精细化1、培训与发展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规划,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积极进取。
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 (2)
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标题: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材料干燥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项工序,正确的干燥作业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帮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材料干燥作业,制定了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干燥设备:根据材料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如烘箱、干燥机等。
1.2 检查设备状态:对干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无漏电、漏水等安全隐患。
1.3 准备干燥材料:将需要干燥的材料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准备好,确保干燥效果。
二、操作流程2.1 设置干燥参数:根据材料性质和工艺要求,设定干燥设备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
2.2 将材料放入设备:将准备好的干燥材料放入干燥设备中,注意均匀分布,避免堆积。
2.3 启动设备:按照设备操作说明启动设备,监控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三、注意事项3.1 定期清洁设备:定期清洁干燥设备,避免灰尘、杂物等影响干燥效果。
3.2 注意安全防护:在干燥作业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3 防止过度干燥:控制干燥时间和温度,避免材料过度干燥导致质量问题。
四、结束作业4.1 关闭设备:在干燥完成后,及时关闭干燥设备,避免能源浪费。
4.2 取出干燥材料:将干燥完成的材料取出设备,放置在指定的地方冷却。
4.3 清理工作台:清理工作台和设备周围的杂物,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五、质量检验5.1 检查干燥效果:对干燥后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干燥效果符合要求。
5.2 记录数据:记录干燥作业的关键参数和操作过程,以备日后查阅。
5.3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干燥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作业流程。
结语: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材料干燥作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干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务必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干燥作业顺利进行。
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精调作业1.基本要求(1)精调标准1)静态几何尺寸同轨道精调作业设计静态允许偏差。
2) 结构标准①钢轨钢轨硬弯1m内的矢度不大于0.2mm,钢轨母材轨顶面凹凸或马鞍型磨耗不大于0.2mm,不得出现波浪型磨耗。
②焊缝全面调查钢轨所有焊缝(含厂焊、接触焊和现场焊,胶接绝缘接头比照焊缝标准执行),并建立台帐,焊缝的验收,建议除一米平直尺外,还要采用双轨波磨小车,该问题需要和公司进一步沟通对接。
经打磨后的钢轨焊缝平直度1m范围内:轨顶面控制在0.2~0.4mm以内,钢轨内侧作用边控制在-0.2~0mm以内,轨底控制在0~0.5mm以内。
对经整治后轨顶面仍有下凹、上拱度超过0.3mm、作用边有支咀的焊缝,原则上必须由施工单位切割重焊。
③联结零件钢轨扣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
弹条“三点”密靠,间隙不大于0.5mm,且扭矩为符合相关安装标准。
④道岔尖轨、可动心轨竖切部分均匀密贴;顶铁与轨腰的间隙不大于0.5mm;框架尺寸控制在2~-1mm的范围内;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误差不得为负;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不大于0.5mm,且不得连续;道岔的轨距、方向、水平高低、扭曲控制标准与线路相同;支距控制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方向和轨距的达标,导曲线下股不得高于上股;岔枕间隔误差不大于5mm;道岔扣件的螺栓扭矩应为120~150Nm;固定弹性基板的螺栓扭矩应为300~330Nm。
3)作业标准第1页①扣件安装前承轨台必须清扫干净,WJ-8C扣件绝缘轨距块安装时,将弹条紧靠后侧、扣压端尽可能压在绝缘轨距块中部,扭力矩控制在160N.M,弹条中部与轨距块离缝≯0.5mm,也不宜接触。
②高程调整作业时轨下微调垫板都应放置在轨下胶垫与铁垫板间,原则上最多放置不能超过2块,并将最薄的轨下微调垫板放在下面,放入轨下微调垫板总厚度不应超过6mm,超过6mm时应使用铁垫板下调高垫板调整,当调高量大于15mm时应更换成S3型螺旋道钉。
精益.精细化生产现场管理介绍
精益.精细化生产现场管理介绍——西飞党校干部培训班讲课大纲牛锐军一、公司生产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生产现场,是指公司内部从事飞机及相关产品加工、装配和维修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辅助生产和提供配套服务的场所。
具体指公司所属的各总厂、中心、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内外)作业场所。
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工装、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产成品)、法(工艺方法、检测方法)、环(环境)以及成本、能源、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具体包括八项内容:生产现场的作业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6S管理、员工管理和现场管理手段与方法。
(二)生产现场管理八项内容的细目公司生产现场管理的八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现场作业管理督导员工正确作业;生产流水线控制;捕捉并灵活应用生产信息;预防并解决生产瓶颈;使用作业标准文件;做好生产日志;填写作业报表;生产异常对策;控制生产线存品;工厂布局设计改善;交货期保证管理标准化生产作业,包括:标准化作业实施流程、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生产作业流程管理,包括:生产作业流程管理诊断分析、生产作业流程优化实施;生产作业流程再造实施编制生产计划,包括:生产计划编制流程、生产计划编制规范、基准日程计划编制;执行生产计划,包括:生产计划执行流程、生产计划控制流程、生产现场派工方案;现场生产调度,包括:现场生产调度流程、生产调度实施细则生产进度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流程、生产进度控制制度、进度信息收集办法、进度信息分析方案;产品交期控制,包括: 产品交期控制规定、交期异常改善方案、产品交期缩短方案;交接班管理,包括:交接班管理流程、交接班运行细则、三板倒排班方案2.现场物料管理物料的入库验收;物料合格证的使用;物料的搬运;物料的台面摆放;物料发放的原则;物料的领取手续;退料补货程序;特殊物料的管理;生产辅料管理;物料的盘点;呆料和废料的处理;物料定额消耗,包括:物料定额消耗规定、物料消耗定额计算;物料存储与监控,包括:现场物料存储规定、物料使用监控办法现场物品搬运,包括:现场物品搬运细则、搬运动作改善方案;现场物流改善,包括:物流环境设计方案、物流工具使用规定、生产物流改善方案3.现场质量管理质量方针的实施推广;品质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生产过程的检查;不合格品的标示;不合格品的区域放臵;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不良品的退回处理;进行工程检查;产品的装配与外包装的控制;制程质量控制,包括: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制程质量控制办法、制程质量检验细则、抽样检验实施规定、不合格品处理办法;计量工具控制,包括:计量工具控制流程、计量工具管控规定、计量工具使用规范、计量工具校正方案;工序质量控制,包括:工序质量控制流程、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规范、工序质量控制图操作规程;质管工具使用方法,包括:柏拉图法、直方图法、因果图法、散布图法、系统图法、6PDCA法;品质圈活动控制,包括:品质圈控制流程、品质圈活动规范工艺监控,包括现场工艺监控流程、现场工艺纪律规定、现场工艺巡检办法、.工艺异常处理规定;工艺装备管制,包括:工艺装备管制流程、工艺装备管制制度、模具使用管理规定4.现场设备/工装工具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的安全操作;设立设备台帐;设备运行动态管理;设备点检;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故障的诊断和预防对策;减少设备磨损;设备精度校正;禁止异常操作工装工具管理:定臵区域;管理制度和规范;设立分类管理台帐,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清理,检查记录、质量记录完整、规范;通用工具实施“形迹管理”等。
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
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标题:材料干燥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材料干燥是许多制造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正确的干燥操作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指导工作人员正确进行材料干燥作业,制定了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干燥设备: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干燥要求,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如烘干机、烘箱等。
1.2 清洁设备:在进行干燥作业前,务必对干燥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3 检查工具:检查干燥作业所需的工具和配件,确保一切就绪,避免因为工具不全而影响干燥效果。
二、操作流程2.1 调整温度: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干燥要求,设定合适的温度,一般建议从低温逐渐升高,避免材料受热过快。
2.2 控制湿度:调节干燥设备的湿度,确保材料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下进行干燥,避免过干或过湿。
2.3 观察材料状态:定时观察材料的干燥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干燥参数,保证干燥效果。
三、安全注意事项3.1 防止火灾:在干燥作业过程中,注意防止火灾发生,定期清理设备和周围环境,避免材料过热引发火灾。
3.2 防止中毒:某些材料在干燥过程中可能释放有害气体,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保护自身安全。
3.3 避免触电:干燥设备属于高温电器设备,操作人员需注意避免触电事故,确保设备接地良好。
四、故障处理4.1 温度异常:如果发现干燥设备温度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检查设备是否故障或温度设置不当,及时修复。
4.2 湿度异常:当湿度无法控制或出现异常时,应检查设备的湿度控制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3 其他故障:对于其他设备故障或操作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影响生产进度。
五、清洁与保养5.1 定期清洁:定期对干燥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杂质积聚影响干燥效果。
5.2 润滑保养:对于设备的移动部件和润滑部件,定期进行润滑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3 设备检查:定期对干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率。
精细化生产管理方案
精细化生产管理方案一、明确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瓶颈、优化作业流程和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使生产周期缩短,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增加。
2、提升产品质量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甚至超过客户的期望。
3、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废品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二、组建精细化生产管理团队1、生产经理负责整体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2、质量控制主管负责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监督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3、工艺工程师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制定作业指导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设备维护工程师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生产班组长负责组织本班组成员完成生产任务,执行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对本班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负责。
三、优化生产流程1、价值流分析对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价值流分析,找出其中的非增值环节和浪费,如库存积压、等待时间过长、不必要的搬运等。
2、流程再造根据价值流分析的结果,对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消除非增值环节,简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标准化作业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工序的作业内容、作业顺序、作业时间和质量标准,确保员工的操作一致性和稳定性。
四、实施 5S 管理1、整理(Seiri)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非必需品清理出工作现场,只保留必需品。
2、整顿(Seiton)对必需品进行定置管理,明确其存放位置和数量,做到摆放整齐、标识清晰、易于取用。
3、清扫(Seiso)定期对工作现场进行清扫,保持环境整洁,消除污染源。
4、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保持工作现场的清洁状态。
设备点检精细化管理:流程、细则、方案、规定、办法
设备点检精细化管理:流程、细则、方案、规定、办法一、设备点检管理流程二、设备点检实施细则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规范工厂设备的点检工作,通过设备点检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维持并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细则。
第2条术语界定设备点检是指工厂为维持设备规定的技能,按规定标准、一定的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和劣化现象,及时加以调整、修理,避免影响生产作业质量、增加维修费用、降低设备寿命等。
第3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工厂所有设备的点检管理。
第4条点检种类设备点检工作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三种,具体点检工作说明如下表所示。
第5条设备点检“8定”原则点检员在进行点检工作时,需要遵守的“8定”原则如下表所示。
第6条配备点检人员1.日常点检员(即生产操作人员)要求其掌握较全面的工艺知识与操作技能,熟悉设备并能排除设备的简单故障。
2.专职点检员(1)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能使用多种基本测试设备、诊断仪器仪表和各类特殊工具。
3.精密点检员精密点检员不固定,一般由技术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行业内外的专业技术专家组成点检小组,进行设备诊断。
第7条制定点检标准1.标准划分设备的点检标准分为设备给油脂标准、日常点检标准与定期点检标准,设备部应根据生产环境、设备使用时间、设备实际状态等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
2.点检标准内容(1)设备列入点检管理的部位、项目、内容。
(2)点检时设备正常数值的判定标准。
(3)设备点检周期、点检方法及点检作业工具。
(4)日常点检与定期点检的人员分工。
第8条编制点检计划1.点检计划构成主要包括日常点检计划和定期点检计划。
2.点检计划的内容(1)需点检的设备名称、点检部位及点检内容。
(2)需点检设备的点检标准与点检日期。
(3)需点检设备的点检人与点检方法。
第3章点检作业实施第9条日常点检工作要求1.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设备操作者应按照设备的点检要求、点检计划及点检标准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设备的点检任务,并做好记录,记录不允许中断。
作业指导书(SOP)编制规范标准
1 目的根据单位《管理文件控制规程》的相关要求,规定单位作业指导书的基本容、要求和管理,规单位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行为,提高单位精细化管理能力。
2 围适用于XXXXXXXX各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管理。
3 定义作业指导书是指针对某项操作或某个岗位的作业活动的文件,侧重描述如何进行操作,用来指导和规该项工作的文件。
对这类文件可有不同的具体名称,如针对某一事项可称为“XXX作业指导书”、针对岗位的作业指导可称为“XXX岗位作业规”、针对设备仪器操作可称为“XXX操作规程”等。
4 职责4.1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批准;指导临床科室对口业务围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4.2科室负责人负责梳理本科室业务流程,确认需要编制成作业指导书的关键操作,指导编制科室作业指导书,并对容的适宜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批准。
5 要求5.1基本结构单位作业指导书应遵循5W1H原则,阐述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儿、做什么事情、怎样做,一般由目的(作业要求)、围、定义、工作准备、操作步骤(规程)、报告与记录、注意事项和相关文件(献)几部分构成。
若以表格形式表达可参考附则所列格式。
5.2各部分容要点5.2.1目的(作业要求)阐明编制该作业书的依据和目的,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
可采用“依据……(标准、国家规等)相关要求,明确……(该项操作的作业程序),提高……(能力或水平),实现……(目标)”等语句进行描述。
5.2.2围描述该作业指导书适用的围及不适用的围。
可采用“适用于……(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操作指导”进行描述。
5.2.3 工作准备描述在操作该项作业前应该做好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般包括环境准备,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如消毒;设备设施准备,如手术器械等;文书准备,如病历、知情同意书、记录单等;人员准备,人员数量、资质等要求。
若无特殊准备,可描述为(无)。
5.2.4 操作步骤描述该项作业的具体的操作步骤及要求,在描述中应:a)条理清晰。
精细化管理措施及目标
精细化管理实施措施西部钻探国际钻井公司70528队2008年4月一、精细化管理指导思想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公司为适应内外部发展环境,缓解投资、成本压力、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经济的增长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
为了积极响应落实西部钻探召开的“三会”精神,我队特制定70528队精细化管理实施措施。
二、工作目标1. 生产经营目标:全年完成钻井进尺8000米实现两完两开,平均月进尺800米,全年工作十二个台月。
全面完成公司考核指标。
能耗指标控制在13万/台月。
2. 安全环保目标:杜绝井喷事故、杜绝火灾及爆炸事故、杜绝责任交通重伤事故、杜绝工业生产重伤事故、杜绝一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事故、杜绝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特种工种执证上岗,杜绝无证操作。
新员工入厂三级教育培训率和合格率达到100%.坚持执行”三个百分之百”即:执行技术规程100%、执行操作规程100%、执行设备保养100%。
争创公司安全环保先进单位。
3. 工程质量目标:井身质量合格率100%,固井质量合格率100%,取芯收获率大于95%,交井合格率100%4. 生产组织目标:生产实效95%以上,纯钻时效65%,事故、复杂损失控制力争达到公司2%的目标。
5. 设备管理目标:设备完好率100%、维护保养率100%。
6. 队伍建设目标:广泛开展“五强五比”劳动竞赛,打动群众组织优势。
强化岗位技能培训,以岗位练兵为核心的员工素质达标工程,力争公司精细管理先进单位。
积极加强员工培训,落实队培训计划,争取选送2-3名员工参加公司职业技能竞赛。
三、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1、组织结构组长:杨涌副组长:刘咏鹏马立志陈卫红组员:马兰波程岂凡张富年徐光奇李兴琳崔云飞王宾德王建强张明州张辉王力文高胜马涛邦2、成员责任组长杨涌:全面负责精细化管理工作,坚持“四有”原则,促进管理工作精细化。
项目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手册(试行版)
项目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手册(试行版)2024年8月目录一、质量管理体系 (1)二、工程质量责任制 (2)三、工作策划 (3)四、质量教育培训 (4)五、首件工程认可管理 (6)六、质量检查及旁站监督 (9)七、质量验收 (12)八、半成品、成品保护 (16)九、质量缺陷防治与追责 (17)十、质量事故(问题)报告及处置 (19)十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22)十二、工程创优 (25)十三、铁路质量安全红线管理 (29)十四、铁路信用评价管理 (30)项目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手册(试行版)一、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班子其他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2.项目部应按照建设单位、上级要求,设立质量管理部门,配置满足工程需求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二)质量管理制度建设1.项目部应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构建以《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为中心的“1+N”质量管理制度框架,包括但不限于:质量责任制、教育培训制度、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首件工程认可制度、样板引路制度、质量验收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缺陷防治制度、质量事故(问题)调查处理制度、质量安全红线实施细则、信用评价管理制度等。
2.质量管理制度应以文件形式下发,当制度不适宜项目质量管理时,应及时修订。
(三)构建“两清单一台账”质量控制机制1.质量管理职责工作清单要按照质量管理四个责任体系原则,明确项目部质量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对象(责任对象)、工作任务和时效频次。
2.关键工序质量管控清单要明确关键工序的实体质量控制标准、缺陷预控措施和责任人员等,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3.工程质量缺陷整治台账要按照实体质量缺陷实际发生情况,记录质量缺陷情况、发生部位、施作时间和闭合整改情况,保证过程质量缺陷的可追溯性。
二、工程质量责任制(一)制定工程质量责任制1.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行政体系,以生产副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实施体系,以总工程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技术保障体系,以质量监督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标准作业指导书模板
标准作业指导书模板一、前言。
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规范了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模板旨在帮助企业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作质量。
二、作业指导书编制目的。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作业指导书,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作流程和标准,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作业指导书编制范围。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和标准,涵盖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
通过作业指导书,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作质量。
四、作业指导书编制原则。
1. 精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要尽可能详细,包括每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要求。
2. 明确性,作业指导书要求内容清晰明了,避免歧义,确保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
3. 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员工实际操作,并达到预期效果。
4. 及时性,作业指导书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修订,确保内容更新与时俱进。
五、作业指导书编制内容。
1. 工作流程,详细描述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步骤,包括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质量标准,明确工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3. 安全规定,针对涉及安全的工作环节,明确安全操作规程,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4. 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审批流程、责任分工、考核评估等内容。
5. 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岗位交叉和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六、作业指导书编制方法。
1. 调研分析,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标准,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各项工作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
3. 审批发布,经过内部审批后,将作业指导书正式发布,并通知相关人员执行。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学习指南(发布稿)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学习指南为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深刻领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精髓和要点,学习指南按章节提炼出重点,并对重要内容采取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题型方式进行练习,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注:带“★”的题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总则一、本章重点制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目的是为加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统称公司)在建的国内外各类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管理遵循“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原则。
项目管理集约化突出体现在“12大集中”管控,包括:物资集中采购配送、设备集中采购和租赁、劳务分包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限价集中管理、管理策划集中进行、责任成本集中管控、二次经营集中组织、合同集中管理、业务流程集中制定、督导检查集中进行。
增强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力,实现项目管理由前台管理向后台管控转变,提高项目运行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突出体现在项目管理层级化等“13化”管理内容。
工程项目实施分级管理。
股份公司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层,二级公司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管控层,三级公司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责层,项目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层,作业层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操作层。
公司成本管理部是组织指导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归口部门。
二、主要题型1、单选题★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适用于股份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统称公司)在建的国内外( )项目。
( B )A.铁路工程B.各类工程C.直管工程D.公路工程★⑵.工程项目实施分级管理。
二级公司是工程项目管理的( C )。
A. 主责层B.指导层C.管控层D.操作层★⑶.工程项目实施分级管理。
生产流程自动化实践作业指导书
生产流程自动化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的与任务 (4)1.3 结构与内容 (4)第2章自动化基础理论 (5)2.1 自动化基本概念 (5)2.2 自动化系统构成 (5)2.3 自动化控制策略 (5)第3章生产流程分析 (6)3.1 生产流程概述 (6)3.2 生产流程关键环节 (6)3.2.1 原材料采购 (6)3.2.2 加工制造 (6)3.2.3 产品检验 (6)3.2.4 库存管理 (6)3.2.5 物流配送 (6)3.3 生产流程优化 (7)3.3.1 简化流程 (7)3.3.2 模块化生产 (7)3.3.3 信息化建设 (7)3.3.4 精细化管理 (7)3.3.5 持续改进 (7)第4章自动化设备选型 (7)4.1 设备选型原则 (7)4.1.1 适用性原则 (7)4.1.2 可靠性原则 (7)4.1.3 先进性原则 (7)4.1.4 经济性原则 (8)4.1.5 可扩展性原则 (8)4.2 常用自动化设备介绍 (8)4.2.1 传感器 (8)4.2.2 执行器 (8)4.2.3 控制器 (8)4.2.4 (8)4.2.5 信息化设备 (8)4.3 设备选型实例分析 (8)4.3.1 生产需求 (8)4.3.2 设备选型 (8)4.3.3 设备选型依据 (9)第5章控制系统设计 (9)5.1 控制系统概述 (9)5.1.1 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功能要求 (9)5.1.2 控制系统的分类与选型 (9)5.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0)5.2.1 控制器选型 (10)5.2.2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 (10)5.2.3 通信网络设计 (10)5.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5.3.1 控制算法设计 (10)5.3.2 监控界面设计 (11)5.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第6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11)6.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11)6.1.1 传感器概述 (11)6.1.2 传感器原理 (11)6.1.3 传感器应用 (11)6.2 执行器原理与应用 (12)6.2.1 执行器概述 (12)6.2.2 执行器原理 (12)6.2.3 执行器应用 (12)6.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连接与调试 (12)6.3.1 连接方式 (12)6.3.2 调试方法 (12)6.3.3 注意事项 (12)第7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13)7.1 数据采集技术 (13)7.1.1 采集原则 (13)7.1.2 采集方法 (13)7.1.3 采集内容 (13)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3)7.2.1 数据处理 (13)7.2.2 数据分析 (14)7.3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 (14)7.3.1 数据可视化 (14)7.3.2 报告 (14)第8章网络通信与系统集成 (14)8.1 网络通信技术 (14)8.1.1 网络拓扑结构 (14)8.1.2 通信协议 (14)8.1.3 通信设备与传输介质 (14)8.2 系统集成架构 (15)8.2.1 集成模式 (15)8.2.2 集成平台 (15)8.2.3 数据交换与接口技术 (15)8.3 系统集成实施与调试 (15)8.3.1 集成实施步骤 (15)8.3.2 集成调试方法 (15)8.3.3 故障排除与优化 (15)8.3.4 集成项目管理 (15)第9章自动化生产实践 (15)9.1 实践准备与规划 (15)9.1.1 实践目标确定 (15)9.1.2 人员组织与培训 (16)9.1.3 设备选型与采购 (16)9.1.4 工艺流程设计 (16)9.1.5 安全与质量管理 (16)9.2 自动化生产线搭建 (16)9.2.1 设备安装与调试 (16)9.2.2 生产线布局设计 (16)9.2.3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6)9.2.4 网络通信与数据采集 (16)9.3 生产流程调试与优化 (16)9.3.1 生产流程调试 (16)9.3.2 生产参数优化 (16)9.3.3 故障排查与处理 (16)9.3.4 持续改进 (16)第10章项目管理与维护 (17)10.1 项目管理方法与流程 (17)10.1.1 项目启动 (17)10.1.2 项目规划 (17)10.1.3 项目执行 (17)10.1.4 项目监控与控制 (17)10.1.5 项目收尾 (17)10.2 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 (17)10.2.1 风险识别 (18)10.2.2 风险评估 (18)10.2.3 风险控制 (18)10.3 自动化系统维护与升级 (18)10.3.1 系统维护 (18)10.3.2 系统升级 (18)10.3.3 系统优化 (18)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流程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智能工厂设备维护作业指导书
智能工厂设备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智能工厂设备维护概述 (4)1.1 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4)1.1.1 保证生产稳定性: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可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非计划停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1.1.2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合理的维护措施能够减缓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
(4)1.1.3 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维护有助于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1.1.4 保障人员安全:设备维护可及时发觉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4)1.2 智能工厂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4)1.2.1 规范化:设备维护应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操作规程和检查标准,保证维护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5)1.2.2 预防性:实行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检查、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觉并排除潜在故障。
(5)1.2.3 精细化: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关键部件实行重点监控,提高设备维护的针对性。
(5)1.2.4 数据化:利用智能化手段,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分析设备状态,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5)1.2.5 绿色环保:在设备维护过程中,注重环保,采用绿色、环保的维护方法和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1.2.6 安全性: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安全。
(5)第2章设备维护管理体系 (5)2.1 设备维护组织架构 (5)2.1.1 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设置 (5)2.1.2 设备维护管理职责 (5)2.1.3 设备维护人员配置 (5)2.2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5)2.2.1 设备维护计划制度 (5)2.2.2 设备维护作业标准 (6)2.2.3 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制度 (6)2.2.4 设备维护成本管理制度 (6)2.3 设备维护人员培训与管理 (6)2.3.1 设备维护人员培训 (6)2.3.2 设备维护人员考核 (6)2.3.3 设备维护人员激励制度 (6)2.3.4 设备维护人员管理 (6)第3章设备维护策略与计划 (6)3.1 设备维护策略制定 (6)3.1.1 设备维护类型与周期的确定 (6)3.1.2 设备维护内容与方法的制定 (6)3.1.3 设备维护人员与职责的分配 (7)3.2 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7)3.2.1 设备维护计划编制 (7)3.2.2 设备维护计划实施 (7)3.2.3 设备维护记录与归档 (7)3.3 设备维护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7)3.3.1 设备维护计划调整 (7)3.3.2 设备维护计划优化 (7)3.3.3 设备维护管理信息化 (7)第4章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7)4.1 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7)4.1.1 观察法 (7)4.1.2 故障树分析法 (8)4.1.3 仪器检测法 (8)4.1.4 数据分析法 (8)4.2 设备故障排除流程 (8)4.2.1 故障报修 (8)4.2.2 故障确认 (8)4.2.3 故障诊断 (8)4.2.4 故障排除 (8)4.2.5 验证与记录 (8)4.3 故障预防与设备改进 (8)4.3.1 定期维护保养 (8)4.3.2 预防性维修 (8)4.3.3 技术培训 (8)4.3.4 设备改进 (9)4.3.5 信息化管理 (9)第5章常用维护工具与设备 (9)5.1 常用维护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9)5.1.1 扳手 (9)5.1.2 螺丝刀 (9)5.1.3 钳子 (9)5.1.4 锤子 (9)5.1.5 电动工具 (9)5.2 常用检测仪器及其操作技巧 (9)5.2.1 万用表 (9)5.2.2 示波器 (10)5.2.3 红外热像仪 (10)5.3 特殊维护设备的应用 (10)5.3.1 高空作业车 (10)5.3.2 工业 (10)5.3.3 无线传感器网络 (10)第6章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10)6.1 设备日常保养操作规程 (11)6.1.2 日常清洁 (11)6.1.3 日常润滑 (11)6.1.4 日常紧固 (11)6.2 设备定期保养操作规程 (11)6.2.1 定期检查 (11)6.2.2 定期保养 (11)6.2.3 定期校准 (11)6.3 关键设备维护保养要点 (11)6.3.1 关键设备识别 (11)6.3.2 重点部位保养 (12)6.3.3 预防性维护 (12)6.3.4 人员培训 (12)第7章设备润滑与冷却系统维护 (12)7.1 设备润滑原理及润滑剂选用 (12)7.1.1 设备润滑原理 (12)7.1.2 润滑剂的选用 (12)7.2 润滑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12)7.2.1 润滑系统的维护 (12)7.2.2 润滑系统故障排除 (12)7.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12)7.3.1 冷却系统的维护 (13)7.3.2 冷却系统故障排除 (13)第8章设备电气系统维护 (13)8.1 电气系统维护基本知识 (13)8.1.1 电气系统概述 (13)8.1.2 电气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13)8.1.3 电气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13)8.2 常见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 (13)8.2.1 故障诊断方法 (13)8.2.2 常见电气故障分析 (13)8.2.3 故障排除步骤 (13)8.3 电气设备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3)8.3.1 维护人员要求 (13)8.3.2 维护现场安全措施 (14)8.3.3 紧急情况处理 (14)8.3.4 定期安全培训 (14)8.3.5 设备维护记录 (14)第9章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护 (14)9.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4)9.1.1 自动化控制系统定义 (14)9.1.2 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 (14)9.1.3 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 (14)9.2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4)9.2.2 故障诊断步骤 (14)9.2.3 故障排除措施 (15)9.3 控制系统维护与优化 (15)9.3.1 日常维护与保养 (15)9.3.2 系统优化 (15)9.3.3 故障预防 (15)第10章设备维护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15)10.1 设备维护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15)10.1.1 设备维护过程质量指标 (15)10.1.2 设备维护效果质量指标 (16)10.1.3 设备维护经济性指标 (16)10.2 设备维护质量评估方法 (16)10.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6)10.2.2 指标权重分配 (16)10.2.3 评估结果应用 (16)10.3 设备维护持续改进策略与实践 (16)10.3.1 改进策略制定 (16)10.3.2 改进措施实施 (16)10.3.3 改进效果跟踪与评价 (17)10.3.4 持续改进机制建立 (17)第1章智能工厂设备维护概述1.1 设备维护的重要性设备是智能工厂生产运行的基础,其功能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
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
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返工返修是指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出现产品不合格或存在缺陷,需要进行修复、调整或改进的情况。
返工返修作业是制造企业中十分常见的一项工作,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返工返修作业指导,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二、作业流程1. 接收产品:返工返修作业开始前,责任人应仔细确认返工返修产品的种类、数量和具体问题,与质检人员进行确认,并填写相应的返工返修申请单。
2. 分析问题:根据产品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返工返修方案。
必要时,可以进行产品测试、检测,借助故障分析等方法明确问题。
3.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修复时间、人力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返工返修作业计划。
计划应包括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地点等具体内容。
4. 准备设备和材料:根据具体作业需求,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确保设备具备作业所需的功能、安全性能,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充足。
5. 进行返工返修:根据作业计划,作业人员按照制定的方案,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返工返修作业。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作业环境整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6. 检验修复效果:完成返工返修后,及时对修复的产品进行检验。
确保修复后的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7. 记录和汇总:对于每一次返工返修作业,应建立相应的记录,记录返工返修的问题、原因、方案和结果。
并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为后续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8. 反馈和改进: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包括完成情况、效果评估等,以便进行合理的改进措施。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返工返修作业时,务必关注安全问题。
作业人员应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规程,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
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步骤或使用不适当的工具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材料设备管理部分)一、材料设备计划1.项目部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提出材料、设备需用总计划,(包括甲方供料部分)材料设备需用计划必须包括下列内容:项目名称、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技术材质标准、质量要求、进场时间、使用部位等。
2.根据项目材料、设备总计划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旬、月材料设备需用采购进场计划。
计划内容同上3.根据项目材料、设备总计划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旬、月材料设备甲供料进场计划。
计划内容同上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零星材料采购计划。
5.上述计划须预算员核算经项目经理审核,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分别报送甲方及公司物资部门。
二、材料设备采购1.物资部门根据项目材料需用计划要求对材料设备进行分类:A类:采购量大、对工程质量影响大、需用资金大的材料和设备。
(如: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构配件、塔吊、施工电梯、防水材料等)B类:采购量小、对工程质量影响大或采购量大对工程质量影响一般的材料设备。
(如:砂石、装饰材料、防水材料、周转材料、小型设备、机械配件等)C类:各类辅助性、工具性材料。
(如:各类五金、小型工具等其他零星采购材料)2.收集市场相关材料、设备供应商的资料,会同相关部门考察、选择、评价合格供应商。
对供应商的评价应包括:资质、生产规模、供应能力、市场信誉度、是否具有代理资格、实物(样品)观感检验、实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产品价格、产品交付服务质量等。
3.A、B类材料、设备的采购选定合格供应商会同项目安全、环保、技术、法律部门参与对供应商的评定,符合要求后项目负责人确认,公司领导审核后签订供应合同后执行。
供应合同应包括:供应的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技术标准、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及方法、付款方式、进场时间及其他需要共同遵守的约定。
C类材料采取就近货比三家采购原则,即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
三、材料设备的验收和保管1.材料进场后库管员应按收到的“材料清单”所列材料名称、数量进行验收入库,并对入库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数量超过计划数量时以退回多余数量为原则,确实由于计划原因也必须经领导审批核准后追加采购计划入库。
2.材料的验收入库应当在材料进场时当场进行,并开出《材料器材验收单》,在材料器材验收单上详细填写验收入库材料器材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品牌/入库时间等信息,不能涂改,且应在验收单上注明采购计划单号码,以便领导复核。
如因数量、品质、规格有一项不符时应拒绝验收。
3.所有材料入库,必须严格验收,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实测数量,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采取点数、理计、过镑、量方等方法进行量的验收,严禁估约。
4.对大宗材料、高档材料、特殊材料等索要“三证”(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出厂检测报告),加盖供应商单位红章。
5.验收单一式三联。
一联交财务,便于核查材料验收入库时数量和购买时数量有无异议;一联交于采购人员连同材料的发票一起作为材料款的报销凭证,一联应有仓库保管员留档备查。
6.对于不能入库的材料如周转架料、钢材、木材、砂、石、砌块、土建用的装饰材料等物资材料的进场验收必须有仓库保管员和使用该材料的施工工长或指定人员二方共同参与点验并在送货单上签字,并做好材料进场记录。
7.钢材的验收和保管7-1验收7-1-1查验随车码单,质检报告。
7-1-2质量外观检查:由验收人员通过目测,手模或使用简单工具检查钢材表面是否有缺陷。
7-1-3数量验收:线材验收须由验收人员随车过重车磅和空车磅。
圆钢、螺纹钢、型钢、管材的验收须由验收人员分别对同一批次钢材进行点件(根)检尺理论换算对比计量,用游标卡尺量出直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合同要求,超出规范一律拒收,验收人员清点数与随车码单许吻合。
7-1-4所送材料必须是合同指定的品牌,质保书必须与炉牌号一致。
7-1-5最后由仓库保管员填制验收入库单。
同时登记好材料进场记录。
7-1-6随即做好“待检”标识,并通知试验员取样送检。
7-2保管7-2-1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干燥、不积水。
7-2-2按品种、规格、材质、堆放,不混淆,标识清楚。
7-2-3优质钢材、小规格钢材,如镀锌板、镀锌管等,入库棚保管,若条件不允许,只能露天存放时,应做好护垫,简易围护。
8、木材的验收和保管8-1验收8-1-1木枋8-1-1-1核对购入进场的木枋,是否按审批计划数量、质量进场,然后对木材的外观材质进行目测,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木枋外观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8-1-1-2目测符合要求,且有关资料齐全后,进行检尺、量方、点数计算,按立方计量。
8-1-1-3按指定地点,组织人员卸车,横竖交叉堆码,便于点数,验收。
8-1-1-4根据清点的数量填制入库验收单。
8-1-2胶合板8-1-2-1购入进场的胶合板,先对胶合板进行目测,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变形,起壳,损坏现象。
8-1-2-2胶合板外观几何尺寸、厚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查收齐有关资料。
8-1-2-3点数验收,填制入库验收单。
8-2保管8-2-1木材进场后一般采取就近堆放,堆放场地要平整,堆码时,离地面10cm,平整码堆堆放。
8-2-2对在雨季及长时间不用的木材要做好防水处理。
9、水泥的验收和保管9-1验收9-1-1核对凭证。
以出厂质量保证书为凭(如无,不验收),查验随车单据上水泥品种,标号与水泥袋上印的标志是否一致,检查水泥出厂日期是否超出规定时间,遇有二个不同单位同时到货的,应详细验收,分别码放,防止品种不同而混杂使用。
9-1-2旁站监督卸车入库,码垛整齐(每垛10袋)后,再逐袋分别清点一遍。
9-1-3对每车包装水泥进行重量抽查(每袋重50±1公斤),破袋的要灌袋记数并过磅。
9-1-4清点完后,仓库保管员填制验收入库单。
同时登记好材料进场记录。
9-1-5随即进行“待检”标识,并通知试验员取样送检。
9-2保管9-2-1水泥一般要入库保管。
仓库地坪要高出室外地面20-30cm,与四周墙面要有防潮措施,并离墙至少10cm堆放,码垛时一般码放10包,最高不超过12包。
不同品种、标号和日期要分开码放,并挂牌标识。
9-2-2特殊情况,需要在露天临时存放时,必须有足够的遮垫措施。
作到防水、防潮。
9-2-3水泥的储存时间不能太长,出厂后超过三个月未用的水泥,要降低一个等级使用并要及时抽样送检,经化验后按重新确定的强度等级(标号)使用。
9-2-4水泥应避免与石灰、石膏以及其他易于飞扬的粒状材料同存,以防混杂影响质量。
包装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以避免散失。
9-2-5根据使用情况安排好进料和发料衔接,每批之间应留出通道,严格遵守先进先发的原则,防止发生长时间不动的死角。
10、砂、石料的验收及保管10-1验收检验随车码单,核对车牌号,并上车对质量进行初验,一般先目测。
砂:颗粒坚硬洁净,分细砂和中粗砂(五眼砂、七眼砂),粘土、泥灰、粉末等不超过3%。
石:颗粒级配应理想,粒形以近似立方块的为好,针片状颗粒不得超过25%,在大于C30混凝土中,不得超过15%。
10-1-2目测合格后,见车内砂石铲平整,进行丈量,不少于三个点垂直检尺点,并按车厢内径进行长、宽检尺,卸车完后,再检查车厢内是否方正和凹凸部位。
10-1-3根据检尺数计算数量填制验收入库单。
同时登记好材料进场记录。
10-1-4随即做好“待检”标识,并通知试验员取样送检。
10-2保管10-2-1按现场平面布置图,一般应堆放在搅拌机和砂浆机旁的料场,应尽可能使料场地面硬化,并砌筑至少50cm高度的围墙。
避免与其他垃圾、杂物混杂,防止脏物污水。
10-2-2堆放要成堆,避免成片,以防人踏、车碾造成损失。
10-2-3平时要经常清理归堆,分规格堆放,并督促班组清底使用。
10砖及砌块的验收及保管11-1验收11-1-1验查质保书、合格证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将车厢打开做外观验收。
A红砖外观检查砖的外形、颜色及声音。
砖的外形要方正,几何尺寸要正确、菱角整齐,不得有弯曲和杂质造成凹凸,颜色要纯正,不的有锈色、焦黑色的过火砖,或淡黄色,敲之哑的欠火砖B水泥砖外观检查砖的外形、颜色及声音。
砖的外形要方正,几何尺寸要正确、菱角整齐。
C轻质加气砖外观检查砖的外形、颜色及声音。
砖的外形要方正,几何尺寸要正确、菱角整齐。
11-1-2外观目测合格后组织人员卸车,旁站监督卸车,并做到定量堆垛,清点数量。
11-1-3根据清点的数量填制验收入库单。
同时登记好材料进场记录。
11-1-4随即做好“待检”标识,并通知试验员取样送检。
11-2保管11-2-1按现场平面布置图,一般应码放于垂直运输设备附近便于起吊。
基础墙、底层墙的砖可沿墙周围码放。
不同规格的砖要分开码放整齐。
11-2-2应上下皮交叉、垂直堆放,顶面两皮叠成阶梯形,堆高一般不超过3m,空心砖堆放时孔洞口应朝下。
11-2-3堆放地基面应坚实平整、易排水,避免倒塌。
12、机械设备的验收12-1根据总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超过5000元以上,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机械设备应作为固定资产验收,并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按验收单据实填制。
并做好有关出厂合格证、安装图纸,等随机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12-2单位价值在5000元以下,使用寿命不超过一年的机械设备作低值易耗品的易耗工具进行验收入库,入库时填制验收入库单。
13、周转材料的验收13-1钢管的验收13-1-1检查是否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必须盖有红印章。
13-1-2检查钢管的、外径、长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和所提供的资料吻合。
13-1-3过磅,按实际重量进行验收入库。
同时应与理论重量相比较。
出入较大的说明钢管的质量有问题,起码是壁厚没有达到要求。
13-2扣件的验收13-2-1检查是否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必须盖有红印章。
13-2-2核实数量,填制验收单验收入库。
13-2-3分类堆放保管,便于发放。
四、材料的出库任何材料使用都必须进行材料的领用手续,仓库保管员不得在无领料手续的情况下发放材料。
1、材料的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相应工程所需的材料由项目授权的现场施工员、班组长开具领料单领取。
领料人与仓库保管员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后,仓库保管员发放所领材料。
3、领料单为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存根由仓库保管员作材料出库下帐依据、第二联连同材料月收发存报表一起报财务、第三联由领料人存查。
4、内部单位进行材料调剂出库一般不用领料单,直接用材料器材调拨单。
1、发出材料的退库及假退料不开验收单,直接用领料时一样的领料单用红字填制,假退料一般在季末及年末才会发生。
退库和假退料所不同的就是,假退料次月初或次年初要重先填制与假退料红字领料单一样材料领料单。
五、材料设备明细账的记账程序及规则1、材料的明细分类主要材料:钢材、木材、水泥、地材、装饰、五金、化工、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