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练习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第一章导论一、解释概念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二、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经济学课程E、空气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D、人们靠工资生活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6、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供给大于需求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B、通货紧缩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A、一般均衡论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13、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
导论练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简释下列概念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二、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3.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4.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5.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6.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8.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9.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0.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三、单选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经济物品是指()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4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5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D.价格理论6.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C.价格理论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7.经济学中,"一方是无限的需要,一方是有限的商品",这句话的含义是()A.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不愿与他人分享。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导论和第一章
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选做)一、单选题: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3.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4.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5.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6.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二、简述题: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选择题(选做)1.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D.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
A.正B.负C.0D.13.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4.均衡价格一定随着(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减少而上升5.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
经济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经济与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2、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4、价格:是指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产品的价值,即物品的货币价值。
5、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基本单元——生产者、消费者和资源拥有者的个体决策的科学。
6、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7、实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效果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8、边际分析法: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的一种实证分析工具。
二、填空题1、用来表明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和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全社会能够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出组合的曲线被人们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2、我们经常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混合经济)。
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
4、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的配置问题)。
5、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的利用问题)。
6、对经济均衡的形成和变化条件的分析就是(均衡分析方法)。
三、单项选择题1、生产可能性揭示的问题是(②)。
①微观经济问题②宏观经济问题③微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④有时是微观经济问题,有时是宏观经济问题2、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家庭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的经济体制为(①)。
①自给自足经济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3、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①)。
①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②1948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发表③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发表④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发表4、在经济学中最初使用均衡概念的是(④)。
①亚当.斯密②大卫.李嘉图③卡尔.马克思④马歇尔5、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后,不对转变时间和变动过程本身进行分析而只是对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的一种均衡分析方法为(③)。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
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 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 资源配置和利用;D.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解析:C.本题考察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在各种可供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这句话,你如何理解?A. 人本性很贪婪,不与人分享;B. 需要政府干预,分配物品;C. 稀缺性和无穷欲望之间的矛盾不是能够简单解决的,因而构成了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基本问题;D. 以上都不是。
解析:C.本题考察资源稀缺性含义,资源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是一种相对稀缺。
3.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 该国正在发生通货膨胀;B. 该国资源末被充分利用;C. 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D. 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产出水平。
解析:B.本题考察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社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利用一切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画出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暗含以下假定:技术条件既定,资源总量既定,资源品质既定,资源全部投入生产。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资源充分利用,里面的点表示资源末被充分利用,外面的点表示当前条件无法达到的生产组合。
4.对机会成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没有真实发生的成本;B. 是次优选择;C. 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资源使用的效率;D. 是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得到的收益。
解析:D.本题考察机会成本的含义,把某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5.下列哪一项不能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 技术进步;B. 发生瘟疫;C. 劳动力增加;D. 在国内发现新的石油矿藏。
解析:B.本题考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社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利用一切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画出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暗含以下假定:技术条件既定,资源总量既定,资源品质既定,资源全部投入生产。
《经济学导论》重点题(17.10)
《经济学导论》复习题(17.10)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5分二、多项选择题:10分三、填空题:10分四、名词解释:15分五、简答题:30分六、计算题:20分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提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BA. 色诺芬B. 亚当·斯密C. 大卫·李嘉图D. 萨缪尔森2. 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科学” 的经济学家是DA. 威廉·配第B. 亚当·斯密C. 大卫·李嘉图D. 马歇尔3. 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AA. 萨缪尔森B. 亚当·斯密C. 大卫·李嘉图D. 马歇尔4.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要素或条件统称为AA. 资源B. 资本C. 资金D. 资产5. 机会成本实质上就是CA. 经济成本B. 会计成本C. 选择成本D. 历史成本6.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是AA. 资源配置最优的点B. 由于资源有限生产达不到的点C. 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点D. 社会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点7. 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自主对生产和交易进行决策,由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制度是AA. 市场经济体制B. 计划经济体制C. 混合经济体制D.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8. 一切生产计划和分配规则由政府来进行决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制度是BA. 市场经济体制B. 计划经济体制C. 混合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9.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A. 厂商理论B. 消费者行为理论C. 均衡价格理论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DA. 总需求理论B. 总供给理论C. 均衡价格理论D.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1.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增量称为DA. 总数量B. 平均数量C. 单位数量D. 边际数量12.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A. 静态分析B. 比较静态分析C. 非均衡分析D. 动态分析13. 经济学界通常认为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AA.《经济论》B.《理想国》C.《政治论》D.《伦理学》14. 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是AA.《国富论》B.《经济表》C.《赋税论》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5. 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是AA. 马歇尔B. 庇古C. 克拉克D.萨伊16.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是DA.《赋税论》B.《经济学》C.《国富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7. 货币学派的创始人是BA. 马歇尔B. 弗里德曼C. 亚当·斯密D.凯恩斯二、多项选择题1.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有ACA. 资源的稀缺性B. 人类欲望的无穷性C. 资源配置的选择性D. 资源的可开发性E.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2. 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有ABCA. 市场经济体制B. 计划经济体制C. 混合经济体制D.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E.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BCA. 市场出清B. 完全理性C. 完全信息D. 市场机制不完善E. 政府能调节经济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ABCDEA. 研究对象不同B. 解决的问题不同C. 研究方法不同D. 基本假设不同E. 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5.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EA. 边际分析B. 均衡分析C. 静态分析D. 比较静态分析E. 动态分析6.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EA. 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 魁奈E. 杜尔哥7. 非凯恩斯主义流派有ABCDEA. 货币学派B. 理性预期学派C. 供给学派D. 新制度学派E. 公共选择学派三、填空题1.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问题详解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T 2.不同制度的社会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方法是相同的。
F3.规分析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T4.资源丰富的国家不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只有资源贫乏的国家才必须面临这些问题。
F5.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T6.宏观经济学研究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等。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T 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T 8.某年某国经济增长率是3%,失业率是4%,这是实证表述(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规表述,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T9.我国现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F10.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和经济人假设。
T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何者说明了稀缺性?da 某些国家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进行生产;b 尽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浪费大量存在;c 资源的数量总是能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d 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
2.实证表述是关于(c)的表述。
a 价格;b 数量;c 是什么;d 应该是什么。
3.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被称为:ba 宏观经济学;b 微观经济学;c 个体经济学;d 市场经济。
4.当经济学家们研究是否该采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刺激经济时,他们所采用的是aa规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既有实证分析法又有规分析法d不确定。
(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判断。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第1章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单选题
1、C
2、D
3、C
4、A
5、D
6、C
7、A
8、B
9、B 10、B
二、简答题
1、答:享受清洁的环境,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了,这些工业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就要减少工业带来的收入。
因此,尽管污染管制所带来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这就是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影响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数量和技术水平(可以自己尝试画出不同形状与位置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并明确其经济学含义)。
如果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几乎没有污染的新的发电方法,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会外移。
2、(1)A:割40块草地;B:洗40辆汽车;C:割20块草地,洗20辆车;D:割25块草地,洗25辆汽车。
(2)横轴是洗车的数量,纵轴是割草地的数量。
A点是PPF与纵轴的交点,B点是PPF与横轴的交点,C点在PPF内,D点在PPF线上。
(3)C点是无效率点。
3、(1)家庭从产品市场上购买企业生产的物品,购买物品花费的货币由家庭支付给企业。
(2)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从家庭流向企业,购买要素的货币由企业支付给家庭。
(3)家庭从产品市场上购买服务,购买服务花费的货币由家庭支付给企业。
(4)要素市场上资本从家庭流向企业,购买要素的货币由企业支付给家庭。
4、略。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C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是指快灭绝的物种和资源2.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 D.资源的稀缺性3.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B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 D.资源的稀缺性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法的前提是( A )A.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B.认识自私的C.政府不总是补贴食品生产D.不应出现食品银行5.经济学研究的是( B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6.麦克花了500美元购买和修理一艘旧渔船,他预计一旦修理完成可以以8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可是后来他发现如果彻底修理完成另外需要支出400美元的修理费,这艘船他现在只能卖300美元。
他应该怎么做?( C )A.他应该切断损失,300美元卖掉 B.他不应该低于成本卖掉C.他应该把船彻底修理好卖掉 D.无论哪种选择结果对他来说都一样7.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有8.经济物品是指( B )A.有用的物品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9.混合经济制度是介于( C )之间的一种经济制度A.自然经济制度与计划经济制度B.自然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C.计划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D.自然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10.被世界上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好而且已被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经济制度是( D )A.自然经济制度B.计划经济制度C.市场经济制度D.混合经济制度A. B. C. D.二、多选1.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包括(ABCD)几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 练习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
E、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利润决定。
E、A、B、C、D。
4、()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E、国际收支。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经济模型。
B、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D、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E、A、B、C、D。
二、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微观经济学4、宏观经济学5、经济学6、实证经济学7规范经济学8、经济模型。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2、为什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5、西方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四、论述题1、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又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C2、B3、E4、D5、E二、名词解释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选择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1章 导论习题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资源配置和利用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3.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A.医生 B.苹果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E.空气4.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判断题1.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2.没有稀缺问题就没的经济学。
()3.经济学家既采用规范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
()4.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5.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种物品组合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率的。
()三、问答题1.什么是经济学?2.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与发扬雷锋精神的关系?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经济学两大基本前提如何理解资源的稀缺性规律?5.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E 4.B 5.ABC 6.B二、判断题1.× 2.√ 3.√ 4.× 5.× 6.√三、问答题1.参照教材P7 第三段2.略3.参照教材P13-144.参照教材P55.参看教材第四节第二章供求与价格一、选择题1.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变化C.消赞者偏好变化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2.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价格上升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A.需求函数的斜率B.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C.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D.以上说法都正确5.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2021.10《经济学》习题集
2021.10《经济学》习题集《经济学》习题集这是经济学练习题看得懂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看不懂也没关系如果安排得到教室花一节课系统的给大家讲一面就清楚了没有书的同学要提前准备好。
里面涉及到的计算可以不看第一章经济学导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a、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c、企业通过各经济手段取得利润的活动d、人们靠收入生活并消费产品2、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a、维持充分就业b、维持价格平衡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d、选择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穷状态b、资源必须留存给下一代,可供下一代采用c、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表示()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料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5、学校里一块新停车场地的机会成本是()a、由此引起的所有费用b、由用作其他用途产生的最小价值同意c、用作修建停车场的机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大小d、由在停车场停放所须要费用去同意6、从根本上谈,经济学与()有关。
a、货币b、公司盈利或亏损的决定c、稀缺资源的配置d、支票簿的平衡7、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是()a、相互独立的b、两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c、两者在理论上又存有联系,又存有矛盾d、随其相同的宏观理论体系,两者的关系就是截然不同的。
8、西方学者指出现代美国经济就是()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c、自给自足制度d、混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9、花10元钱理发的机会成本是()a、10元钱其他最出色的用途b、用以打扫卫生的时间的其他最出色用途c、10元钱和用以打扫卫生的时间的其他最出色的用途d、给理发师10元钱的价值10、如果政府决定国防开支多一些,教育上的支出就会少一些,这种现象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a、规模不经济b、比较成本c、机会成本d、职业非流动性1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a、矿藏b、熟练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c、汇率下降d、机械制造业中的技术进步12、企业家赢得的要素总收入就是()《经济学》习题集第1页(共22页)a、工资b、利润c、租金d、利息13、指令性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依赖()a、价格机制b、生产者c、政府d、企业家14、在指令性经济中()a.市场力量就是经济活动的主导b.国家同意资源的布局c.消费者具备消费者主权d.厂商展开主要的经济决策15、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则表示()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1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c、有价值性资源减少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物品生产上升17、以下中哪一点不是绝对命令经济的特点?()a、政府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b、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c、缺少市场d、存有能布局资源的私人所有者18、以下选项中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吻合的就是()a、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稀缺性问题密切相关b、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不会随技术的变化而变化d、资源配置的改变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19、当经济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在不能增加其他产品生产的条件下,不可能将减少某种商品的产量b、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c、该经济的生产就是有效率的d、消费者可以赢得所须要的一切商品20.在经济学中,“一方就是无穷的须要,一方就是非常有限的商品”这句话就是想要表明a、人类的本性是自由的,不愿与他人分享b、政府应当对产出进行再分配c、当前的生产方式是无效率的d、不存有直观的办法以化解稀缺性与人类须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21.如果一个工人在煤矿劳动的年薪是2万美元,而在机关工作的工资是1.5万美元,那么他就读于一所免费社会大学的机会成本是a、2万美元b、1.5万美元c、3.5万美元d、0.5万美元22.如果某种商品例如花生的存货过多,则卖方可以a、提高价格以弥补销售量的降低b、提高价格以提高对花生的需求量c、降低价格以期望吸引额外的买者进入市场d、降低价格以鼓励厂商间的竞争23.在下图中,某经济的生产由a点运动到b点,这表明a、增加了8单位食物,减少了40单位住房b、增加了8单位住房,减少了40单位食物cc、闲置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dd、该经济的生产极具效率了24.在上题图中,如果该经济由b点运动至c点,则说明《经济学》习题集第2页(共22页)a、增加了20单位住房,减少了30单位食物b、增加了20单位食物,减少了30单位住房c、闲置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d、该经济的生产极具效率了二、多项选择题1、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a、劳动b、企业家就可以c、土地d、资本e、货币2、以下观点恰当的存有()a、微观经济学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所以又称为价格理论b、宏观经济学以总收入和劳动力分析为中心,所以又称作总收入理论或劳动力理论c、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另一假设就是、充份信息)就是以追赶个人最小经济利益为目的d、生产要素在世界上的原产就是光滑的e、生产要素的布局问题就是“生产什么”(依赖于消费者)“如何生产”(依赖于厂商的生产犯罪行为)以及“为谁生产”第二章供给与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曲线是()a、商品的价格曲线b、商品的总收益曲线c、商品边际收益曲线d、商品的供给曲线2.关于平衡价格的恰当观点就是()。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选题: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微观经济学试题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引起经济问题的基本事实是,必然的结果是人们必须进行。
2、当我们选择了某种行动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收益就是这种行动的。
3、经济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
4、经济中三个决策主体是、和。
5、在图形上用来表示可以达到与不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界线是。
6、当我们选择了某种行动时,所放弃的其他最好选择的价值是。
7、关于是什么的表述被称为表述,而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被称为表述。
8、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分支是,研究整体经济行为的分支是。
二、判断1、经济行为并不要求经济主体完全利己。
()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4、某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5、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机会成本才有意义。
()6、竞争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
()7、混合经济是既有国内经济又有国外经济的经济。
()8、“所得税税率提高会引起总税收的减少”。
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9、“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
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10、实证表述的是关于是什么的,规范表述的是关于将来是什么的。
()11、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之一是人们所作出的是他们预期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福利的选择。
()12、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
()13、宏观经济学包括对通货膨胀原因的研究。
()14、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减。
()15、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数值,它说明在某段时期内某种变量变化了多少,比如企业产品的库存。
()三、选择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和选择相关的问题;B、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C、为什么无法作出选择;D、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E、没有中央计划的市场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练习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
6.自给经济:
7.计划经济:
8.市场经济:
9.混合经济:10.微观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12.实证分析:13.规范分析:14.存量:15.流量: 16.局部均衡: 17.一般均衡: 18.理性人:19.内生变量:20.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三、简述题:
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
2.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答案: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4.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6.自给经济: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特征是每个家庭或每个村落(经济体)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与外界交换。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直接消费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7.计划经济:即国家指令性经济或命令经济。
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管理像一个大公司。
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8.市场经济:即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其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9.混合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式。
其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相结合,也是垄断与竞争相混合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制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被认为是最好的制度,能够使效率和公平得到较好的协调。
10.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1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12.实证分析: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
市政分析要求,一个理论或假说涉及到的有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要能够反映或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要能够对有关现象将来出现的情况做出正确的预测。
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家把实证经济学定义为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13.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不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家把规范经济学定义为对于政策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
14.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15.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16.局部均衡: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生产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17.一般均衡:把整个经济体系视为一个整体,从市场上所有的价格、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前提出发,考察各种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下的价格决
定。
18.理性人: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但理性人不一定完全是自私自利的。
19.内生变量: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20.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二、单选题:
1.D
2.B
3.B
4.C
5.B
6.B
7.B
8.B
9.B 10.C 11.C
三、简述题:
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
答: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也就社会消费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现象。
2.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答:经济理想主义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最大。
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
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
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
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
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
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该是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
3.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答:均衡原本是物理学中的名词。
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方向的不同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这种均衡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会有其它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即衡定的均衡。
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