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游标卡尺不确定度报告
游标卡尺(0-150mm)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目 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确保正确的量值传递;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0-150mm 游标卡尺检测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的计算(常用测量范围为5-15mm );1.3 测量依据:GB/T8806-2008《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 1.4 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5 测量对象:分度值为0.02mm ,测量范围为(0-150mm )的游标卡尺; 1.6 环境条件:温度为23±2℃;1.7 测量方法:用0-150mm 的游标卡尺直接测量样品管壁厚。
2. 数学模型L X =L式中:L X --被检样品管壁厚的数值 mm L -游标卡尺显示数值 mm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3.1 标准不确定度A 类评定选取两个不同壁厚的样品分别进行重复测量,结果如下3.1.1选取被检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量,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试验标准偏差。
选取样品管公称最小壁厚为5.8mm 测量数据见下表:其算术平均值:⎺L = ∑=ni ai L n 11=5.97mm单次试验标准差:S=1)(2-∑-n L La ai ≈0.0167mm ≈0.017mm故算术平均值结果⎺L=5.97mm ,且S=0.02mm ,自由度V 1=n -1=5,U 1由观测列统计分析获得,故A 类评定记为U 1=S=0.017mm 。
3.1.2选取被检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量,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试验标准偏差。
选取样品管公称最小壁厚为8.2mm 测量数据见下表:其算术平均值:⎺L = ∑=ni ai L n 11=8.43mm单次试验标准差:S=1)(2-∑-n L La ai ≈0.0210mm=0.021mm故算术平均值结果⎺L=8.43mm ,且S=0.05mm ,自由度V 1=n -1=5,U 1由观测列统计分析获得,故A 类评定记为U 1=S=0.021mm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excel(自动计算)
6.071 0.080062476 0.025317978 B类不确定度
分析方法 仪器校准的不确定度 数据分布类型
根据计量校准证书或仪器说明书可查得仪器校准的不确定度 0.03 矩型(均匀) 矩型(均匀) 三角 2.449489743 梯型 1.414213562 0.017320508 合成不确定度 反正弦 1.
Uc
0.030675723 扩展不确定度 置信区间95%,k=2
U 报告结果
0.06
该样品溶液的pH值测量结果为pH=6.07±0.06
重庆冀华正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量值名称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 仪器编号 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pH溶液=pH仪器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表示》 A类不确定度 分析方法 测量列 平均值 标准差s U1 为获得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1,将同一样品进行10次测量,分析结果如下 5.88 6.01 6.05 6.12 6.17 6.13 6.09 6.08 6.08 6.1 pH值 GB/T6920-1986《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pH计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范本模板】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评定目的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2、评定依据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1建立数学模型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1,X2,…,XN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Y=f(X1,X2,…,XN)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偏导数Y/xi =ci称为灵敏系数。
有时灵敏系数ci可由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i,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
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4。
3。
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a对输入量X I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1,x2, (x)n。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范例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范例一、引言硬度是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布氏硬度测试是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之一,通过在试样表面施加压力,测量压入的钢珠或钻头的深度来评估材料的硬度。
在布氏硬度测试中,存在着测量不确定度,即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评定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供合理的测量范围。
二、测量方法与仪器本次实验采用了常见的布氏硬度测试方法,使用了市场上常见的布氏硬度计进行测量。
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遵循了硬度计的使用说明,并对硬度计进行了合适的校准和调试。
三、评定不确定度的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的不确定度:1)试样表面状态:试样表面的几何形态、粗糙度等会影响布氏硬度实验结果;2)试样尺寸:试样尺寸会直接影响硬度因素的大小,较小的试样更易受到应力集中导致误差;3)试验员技术能力:不同试验员之间的操作技术差异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差异;4)仪器仪表误差:硬度计的精度、灵敏度等参数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2.实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多个试样进行布氏硬度测试,得到了一系列硬度测试值。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分散度。
3.不确定度计算根据测量数据的分析,按照不确定度评定公式,计算出不确定度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
同时对影响变量的不确定度进行综合,得到最终的测量不确定度。
四、结果和讨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到了本次布氏硬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结果显示,在所使用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条件下,本次测量的不确定度为±0.5HRC。
通过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布氏硬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较小,说明所使用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条件较为准确和可靠;2.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不确定度的影响范围和可接受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布氏硬度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布氏硬度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一、引言
布氏硬度试验作为常用的金属硬度测试方法,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材料的硬度评定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定布氏硬度试验的不确定度,本报告将综合考虑测试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试样的制备和处理等因素,对布氏硬度试验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二、试验方法与设备
本次试验采用了ASTME10标准规定的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试验设备为一台精密布氏硬度计,压头选用对钢材适用的压头。
三、不确定度分析
1.试验设备的不确定度评定
通过多次测量标准样品,计算所得的硬度值的标准偏差为0.1HB。
根据试验设备的技术说明书,设备的精确度为0.2HB。
故设备的不确定度为0.2HB。
3.试样制备与处理的评定
试样制备和处理的不确定度主要包括试样表面的准备、试样尺寸的测量和试样处理的质量等因素。
经过多次试验,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为
0.2HB。
故试样制备与处理的不确定度为0.2HB。
四、不确定度评定与控制
根据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布氏硬度试验的总不确定度为
0.5HB。
为了减小不确定度,以下控制措施可以被采取:
1.定期校准试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严格控制试样制备和处理过程,确保试样的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
五、结论。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一、概述1.1 测试标准:GB/T1.2 测试环境:温度21℃, 相对湿度65%二、建立数字模型x = xi式中: x ---调湿后织物的断裂强力,Nxi----几个试样的平均断裂强力,N三、不确定度的来源3.1不确定度来源图示如下:强力仪数字修约拉断强力(N)纱线均匀度试样宽度偏差样品间差异试样夹持状态经密度纬密度测试的重复性3.2不确定度在测试过程中主要来源:3.2.1 测试的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a. 样品间差异:织物的经密度、纬密度及纱线自身均匀度的差异构成了样品间的差异。
b. 试样宽度偏差:标准规定试样宽度为50mm,如最后一根纱线超过半根则留之,未超过半根则不留,这就导致试样宽度不一致,影响试样的断裂强力。
c. 夹持状态不理想:按要求夹口线应与拉伸线垂直,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织物懂得经纬向分布不平直均匀,难以控制到理想状态,不同人员对同样品作测试的结果也会有差异。
3.2.2 数字修约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3.2.3 强力仪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由于仪器跟踪应力的灵敏度导致自动显示终端的最大示值误差。
四、不确定度的评定4.1 测试的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设计方案如下:取同批样本的六个样品,各裁取经向、纬向各3块,长300mm,宽约60mm,再修正到50mm,如最后一根纱线超过半根则留之。
两个不同方向断裂强力的测试结果见表1。
注:u (x ) 表示试验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其计算方法为:u (x ) =nx u )(=3.68 N ,其中:s(x i ) = 2)x - (x i 1-n 1∑=15.61N 4.2 结果数字修约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因结果报告应为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此值大于10N 且小于1000N 。
那么最大可能值的半宽区间a=1N/2=0.5N ,取矩形分布,按JJF1059-1999中5.6评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 (修约)=35.0=0.29N4.3 匀速拉伸试验仪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拉伸强力仪经校准后,给出强力机最大示值误差的相对不确定度:u rel (示值)=0.3%,k =2当断裂强力为780N 时,u (示值)= 0.3%/2×780 = 1.17 N五、合成不确定度关于断裂强力不确定度的合成不确定度为:u c (y )=()222((仪器)修约)u u x u ++ = 3.87 N六、扩展不确定度取k =2 ,U = k × u c (y )= 2×3.87N=7.7N七、结果报告按GB/T 3923.1-2013和ASTM D5035-2011对织物进行拉伸强力试验: 经向断裂强力为780N ,U =7.7N ,k =2 同理,纬向断裂强力551N ,U =7.6N ,k =2八、编制审核人信息 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工业铂电阻温度计—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工业铂电阻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测量过程简述:1、测量依据:根据国家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2、测量环境条件:温度19.8℃,湿度32.0%RH 。
3、测量标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4、被测对象:工业铂热电阻。
5、评定方法:用二等铂电阻温度计队工业用的铂电阻进行检定,以水的沸点100℃为例利用比较法对该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二、评定的数学模型:()()()**∆•+=t t x t dt dR R dt dR R R /// 式中: Rt —t 温度时被测热电阻的实际电阻值;Rx —t 温度附近x ℃时被测热电阻测得的电阻值;()t dt dR /—t 温度时被测热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t dt dR /—t 温度时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 ()****-=∆∆x t R R R R —; R t *—t 温度时标准温度计的电阻值;R x *—x ℃时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电阻值;三、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u (R x )记作u (x )由5个不确定度分量构成1、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x u 的评定在0℃时,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tp 的检定周期不稳定性为1.9mk ,属正态分布,k =2,则:mk mk x u 95.029.1)(1==同理,100℃时,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tp 的检定周期不稳定性为1.9mk ,属正态分布,k =2,则:mk mk x u 95.029.1)(1== 2、恒温槽带来的不确定度()2x u0℃制冷恒温槽制冷恒温槽的扩展不确定度()06.02=x u ℃,k =2不确定度区间的半宽:30mk 0.03℃℃/206.0===a认为均匀分布,则3=k ()mk mk k a x u 32.173302===估计()()1.022=∆x u x u ,则自由度()502=x v 。
游标卡尺不确定度评定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依据标准: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2环境条件:温度(20±5)℃,湿度≦80%RH。
1.3测量标准:5等量块,其长度尺寸的不确定度不大于()mL μ55.0+(L—测量长度),包含因子为2.58。
1.4被测对象:测量范围为0~300mm,分度值为0.02mm 的游标卡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04mm。
1.5测量过程对于测量范围为0~300mm 的游标卡尺,测量点的分布不少于均匀分布的3点,0~300mm 的游标卡尺,其受测点为101.2、201.5和291.8mm。
被测游标卡尺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示值)与量块尺寸(测量标准)之差确定(量块和卡尺的温度差,以及线膨胀引起的不确定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1.6评定结果的使用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数学模型式中:L ∆—游标卡尺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L —游标卡尺的示值;b L —量块的长度尺寸。
bL L L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3.1输入L 的不确定度()L u 的评定输入L 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游标卡尺分度值量化误差的不确定度,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2mm,量化误差为mm ⎪⎭⎫⎝⎛202.0,估计其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为3,标准不确定度()L u 为()mmm mm L u μ6006.03202.0==⎪⎭⎫⎝⎛=3.2输入量b L 的标准不确定度()b L u 的评定输入量b L 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量块长度尺寸的不确定度,可根据量块证书给出的量块长度尺寸的不确定度来评定,所以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测量用的量块其长度尺寸的不确定度不大于()m L μ55.0+(L—测量长度,单位是m),包含因子为2.58。
当被测尺寸在291.8mm(不确定度可能最大)的情况下,标准不确定度()b L u 为()mm k a L u b μμ75.058.22918.055.0=⨯+==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1灵敏系数数学模型bL L L -=∆灵敏系数11=∂∆∂=L Lc 12-=∂∆∂=bL Lc 4.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如下: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iu 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m μ)ic ii u c ∙(m μ)()L u 分度值量化误差616()b L U 量块长度尺寸的不确定度0.75-10.754.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6c u L mμ∆=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包含概率为95%,包含因子k 为2.2612U m mμμ=⨯=同理:分辨力为0.02mm 的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的(0~300mm)游标卡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04mm,U 小于其半范围的1/3,符合要求。
食品中砷的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X=
X---样品中汞的含量, mg/kg;
C---为扣除空白溶液汞后样品溶液中汞的实际浓度, μg/L;
V---样品经处理后定容溶液体积, ml;
M---样品质量, g。
M---样品质量,g。
主要不确定来源及因果图
标准溶液配制由标准曲线计算
稀释过程线性回归
标准物质
X
容量瓶允差称样量变动性
u2r
定容体积
u2r=0.00062
u3r
测定重复性
u3r=0.018
u4r
标准溶液
1000
u4r=0.010
u5r
标准曲线
1
u5r=0.0085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表(续)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ucr= =0.022
uc=×ucr=21.2×0. 022=0.5μg/kg
uc= ×ucr=21.2×0.022=0.5μg/kg
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实验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编号: 2010-03
检验项目
食品中汞的测定
试验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试验步骤、要求
称取约2 g试样(精确至0.01 g), 用微波消解仪消解后用100 mL容量瓶定容, 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BS224S),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扩展不确定度
当置信率为95%时,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
U95=k×uc=2×0.5=1.0μg/kg。
最终评定结果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0.5μg/kg
扩展不确定度
U=1.0μg/kg
测量结果表示
X=(U)=(21.2±1.0)μg/kg, k=2。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范例
金属布氏硬度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测量方法简述1.1测量方法及评定依据: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2-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231.3-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1.2环境条件符合GB/T231.1-2009所需的温、湿度要求,实验室温度:(XXX)℃,相对湿度:(XXX)%。
1.3测量仪器XXX布洛维硬度计,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1.4被测对象70×40×20mm的标准试样1.5测量过程在布氏硬度计处于受控状态下,按照方法标准规定对70×40×20mm的标准试样进行硬度试验,测得硬度值。
2.数学模型的建立维氏硬度试验测量结果的数学模型可写为:y=x,式中,x为被测样块硬度读出值。
3.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3.1试验重复性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2硬度计压痕测深装置分辨力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3硬度计计量溯源(使用标准硬度块)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4硬度计示值误差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5压痕测量装置(读数显微镜)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6试验结果数据修约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u rep4.1试验重复性所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rel用受控的布洛维硬度计,严格按照GB/T231.1-2009标准在试块上重复进行10次试验,其原始测量数据见表1。
标准差为:S i平均值_11ni i X X n ==∑按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对试样(HBW2.5/187.5)进行三次测量,测量数据为:XXX XXX XXX 。
于是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XXX ,三次测量平均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rel u rep ==。
4.2硬度计压痕测深装置分辨力所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rel u y根据GB/T231.1-2009和GB/T231.2-2002标准对布氏硬度测试及布氏硬度计的规定,压痕测量装置的分辨力为±XXX ,故(d)XXX rel u =,又由GB/T231.2-2002知()2(d)rel rel u y u =,所以:()XXX rel u y =4.3硬度计计量溯源(使用布氏标准硬度块)所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rel u b由GB/T231.3-2002可知,当压痕直径>1mm 时,布氏标准硬度块均匀度的最大允许值为XXX %,则()rel u b =4.4硬度计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rel u red由GB/T231.2-2002可知,HBW2.5/187.5小于225时,示值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XXX %,则()rel u red =4.5压痕测量装置(读数显微镜)所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rel u r经计量部门校准的读数显微镜(扩展不确定度为XXX μm ,k =2,从而可知: ()rel u r =4.6试验结果数据修约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rel u x试验结果的修约间隔为1 HBW2.5/187.5,按均匀分布考虑,所以修约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rel u x =5.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rel u c因试验重复性、硬度计的不确定度等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独立不相关,且根据数学模型,传播系数C i =ix y∂∂=1,所以按照分量方和根的公式进行合成。
布氏硬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编号:BQDD1902014布氏硬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编制:审核:批准:布氏硬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 目的本文件用于布氏硬度计校准过程中,测量设备、人员、环境条件的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评定,使计量人员能够准确、有效地评定通用卡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2.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布氏硬度计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3. 引用文件GJB 3756-1999《测量不确定度表示与评定》 JJG 150-2005《金属布氏硬度计》4. 测量方法(依据JJG 150-2005《金属布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的示值误差采用标准硬度块进行校准,校准点的分布,对于不同的标尺,使用对应的标准硬度块进行重复性测量。
下面针对不同标尺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5.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100⨯-=HHH δ 式中:δ 被校硬度计的示值误差; H —硬度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H —硬度块的标准值; 6. 不确定度传播律由于输入量H 和H 彼此独立不相关,则不确定度传播律为: )()()(2222212H H u c u c u c +=δ式中:)(H u —标准硬度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H u —硬度计自身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δu c—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灵敏系数11=c ,12-=c 。
7. 计算标准不确定度分量7.1 标准硬度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H u标准硬度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硬度块证书给出的标准不确定度,根据证书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a ,包含因子k=2,计算得出;7.2硬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H u硬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包括硬度计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测量装置测量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7.2.1硬度计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H u ;在一台硬度计上,用硬度块连续测量10次,得出试验标准差,在实际测量中,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5次,则由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533.2)(1SnSH du n==7.2.2压痕测量装置估读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H u布氏硬度计压痕测量装置读数显微镜的分度值c 为0.01,估读误差为±1/5,其硬度值的影响为2倍压痕直径关系,看作均匀分布,压痕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100352%1005/2)(2⨯=⨯=dck d c H u 7.2.3硬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H u 为: )()()(2221H H H u u u +=因各分量独立不相关,所以硬度计示值的合成不确定度为:)()(22H H u uu c+=9. 扩展不确定度U :取置信因子k=2 U =k u c。
微生物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0.3069
7
9800
3.991 -0.604
0.3648
8
64000
4.806
0.211
0.0445
9
70000
4.845
0.250
0.0625
10
140000
5.146
0.551
0.3036
平均值 53180
4.595
1.3006
1.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lg x) S (lg x)
n
2
3
12000
15000
4.079
4.176
4.128 0.00461
4
3200
3600
3.505
3.556
3.530 0.00135
5
4600
4800
3.663
3.681
3.672 0.00016
6
9700
11000
3.987
4.041
4.014 0.00146
求和 0.01665
1.2 样本标准差
k 2.57
U95 k u(lg x) 2.57 0.0372 0.096 1.5 以区间形式表示 lg x j 如下表 1.6 根据 lg x j 计算每一样品的细菌总数所在区间范围
lg x
4.475
lg x 0.096 4.379 4.571
3.914
3.818 4.010
4.128
4.032 4.224
x2 j 。由于是六次不同时间的独立检测,因此采用合并样本方差进行计 算。
1.1 检测和计算结果如下
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对数值
钢直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方法: 依据 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85%RH 。 1.3 测量标准:三等金属线纹尺 1.4 测量对象:1000mm 钢直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20mm。 1.5 测量过程 钢直尺测量时,将放置在检定台上的钢直尺和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调至平行,并使 两尺的首端(零位)对准,然后在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上直接读出被测尺的示值误差。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参照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2 数学模型 △L=△е 式中:△L—钢直尺的示值误差; △е—钢直尺在三等金属线纹尺上对应的偏差读数值。 3 输入量△е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u (e3 )
L a 3
0.006mm
第 1 页 共 3 页
单位 mm
测量点
200 0.001
400 0.002
600 0.003
800 0.005
1000 0.006
u (e3 )
3.4 三等金属线纹尺和钢直尺线膨胀系数存在不确定度, 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20℃引起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u (e4 ) 的评定(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 由于三 等金属线纹尺和钢直尺的线膨胀系数,钢直尺的线膨胀系数分别在 αs= (16.5±1)×10-6/℃和α=(11.5±1)×10-6/℃范围内分布,两者线膨胀系数中心值差为△α 应在(5±2)×10-6/℃范围内服从三角分布,该三角分布半宽 α为 2×10-6/℃,包含因子 κ 取 6 ,L 以 1000mm 代入,△t 以 2℃代入,得
不确定度来源 校准钢直尺时人眼分辨率 标准金属线纹尺示值误差 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被校准钢直尺和标准金属线纹尺线 膨胀系数的不确定度 被校准钢直尺和标准金属线纹尺两 者温度差
化学成分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S=(0.0018±1.1600)% 其中扩展不确定度U=1.1600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x2得到
Cr=(1.03±1.1604)% 其中扩展不确定度U=1.1600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x2得到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Mn
P
S
Cr
2.4 仪器的测量精度所引入的B类不确定度,
由仪器的检定证书得到的示值误差分别为: C 0.035% Si 0 Mn 0.03% P 0.001% S 0 Cr 0.028% ,按均匀分布考虑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
C = =0.02 % Si = =0 %
Mn = =0.017 % P = =0.00058 %
1.01
1.01
1.04
1.03
1.02
1.03
1.01
1.04
1.04
2.2 计算平均值C %
Si %Mn %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P % S %
Cr %
2.3 单次标准偏差 C
Si Mn
P S
Cr
标准不确定度 C
Si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一、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概述
试验采用FMX直读光谱仪, 依据GB/T4336-201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二、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2.1根据定义,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通过对试样在重复性条件进行多次测量后得出A类不确定度。设单次化学成分测试用 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序号 来源 读数重复性 刻度误差
1m m u 2(l ) u (ls ) 0.577m m 3
u1(l ) mm
分布类型 正态 矩形
符号
1 2
u1 s1
u2
0.088 0.577
3/16/2015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故
uc(l ) u12 u 2 2 0.0882 0.5772 mm 0.584mm
l x ls
式中,的数学期望为零,即 E (ls ) 0,但需考虑其不确 定度,即 u(ls ) 0
3/16/2015
3、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本测量共有两个不确定度分量,由读数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 度 u ( x) 和带尺刻度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u(ls) (1)读数x 的不确定度, u1(l ) u( x) 若6次测量结果分别为 10.0006m 10.0004m 10.0008m 10.0002m 10.0005m 10.0003m 则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 x 1 n xi 10.00047
3/16/2015
3/16/2015
带尺刻度误差xl?l3302015式中的数学期望为零即定度即u?但需考虑其不确0slxl????sle?0?sl3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本测量共有两个不确定度分量由读数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和带尺刻度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1读数的不确定度若6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00006m100004m100008m100002m100005m100003m则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x?xxuslu?x1xulu????i??nix0004700047101013302015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为故ixn1mmxsxulummnnxxxsnii088
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外径千分尺测量阀杆Ø35外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概述1.1测量依据:按图PFF78-35-02阀杆尺寸进行测量。
1.2环境条件:常温,相对湿度<35%RH 。
1.3测量设备:(25-50)mm 外径千分尺,在其测量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为±0.004mm 。
1.4被测对象:外径为025.0087.035--mm 的阀杆。
材料为12Cr13,α1=10.3×10-6/℃。
1.5测量方法:用外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2. 测量模型:由于对象内径值可以直接在内径千分尺上直接测量 故:L=L S -L S (δα·Δt +αs ·δt)L---被测内孔的测定内径;L S ---内径千分尺对内孔内径的测量值。
δα—被测内孔线膨胀系数与内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之差。
Δt — 被测内孔温度对参考温度20℃的偏差,取±10℃。
αs — 内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取11.5×10-6/℃。
δt — 被测内孔温度与内径千分尺温度之差,取±1℃。
3.灵敏系数该数学模型是透明箱模型,必须逐一计算灵敏系数:1 ≈ ∂ ∂)Δ1(=t s t αD S δαδLs f C --= ;t S s αδD s αf C -== ∂ ∂=-35×1㎜℃=-3.5×104µm ℃;δαD f C S t t -=Δ=Δ ∂ ∂=-35×1×10-6㎜/℃=-0.035µm/℃δαf C δα ∂ ∂/==-Ds Δt=-35×10㎜℃=-3.5×105µm ℃ t δf C t δ ∂ ∂/==-Ds αs=-35×11.5×10-6㎜/℃=-0.402µm /℃4.计算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4.1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引入的分量u(L S )根据外径千分尺检定规程,在其测量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e=±0.004mm在半宽度为区间内,以均匀分布,则u(L S)= 4/1.732 =2.4μm;4.2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不准确引入的分量u(αS)由于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α1= 10.4×10-6/℃是给定的,是一个常数,故 u(αS)= 0 ,4.3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引入的分量u(Δt)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的偏差为±10℃,在半宽为10℃范围内,以等概率分布(均匀分布)。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_2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测量方法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A=A S +δ式中: A —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值 A S —参考频率标准值;δ—被测与参考频标频率的误差。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3.1 标准晶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晶振的频率准确度为±2×10-10, 即当被测频率为10MHz 时, 区间半宽为a =10×106×2×10-9=2×10-2Hz, 在区间内认为是均匀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s A u =a/k =1.2×10-2Hz()=rel s A u 1.2×10-2/107=1.2×10-93.2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2)u(δ2)来源于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 可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采用A 类方式进行评定。
对一台通用计数器10MHz 连续测量10次, 得到测量列9999999.6433.9999999.6446.9999999.6448、9999999.6437、9999999.6435.9999999.6428、9999999.6446.9999999.6437、9999999.6457、9999999.6451Hz 。
由测量列计算得算术平均值 ∑==ni i f n f 11=9999999.6442Hz,标准偏差 ()Hz n ffs ni i00091.0121=--=∑=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3)=0.00091/=0.00029Hzu(δ3)rel =2.9×10-11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不确定度来源(i x )i a i k ()i u x标准晶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rel s A u 2×10-3Hz 31.2×10-10 通用计数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δu2.5×10-2Hz31.5×10-9被测石英晶体振荡器测量重复性()rel u 2δ0.00091Hz 12.9×10-11输入量AS 、δ1.δ2相互独立, 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 c (A)= 922212105.1)()()(-⨯=++δδu u A u S5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k=2, 则 扩展不确定度为U rel =k ×u c =2×1.5×10-9=3×10-9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f =f0(1±3×10-9)Hz, k=2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测量方法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一、引言二、测量方法和装置本次测量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测量法,采用直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直线测量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人为误差测量1:30.2cm测量2:30.1cm测量3:30.3cm根据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得到被测量值为30.2cm。
通过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可评估人为误差的大小。
2.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而引起的。
在使用直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到仪器的刻度精度和读数精度。
本次测量中,直尺和游标卡尺的刻度间距分别为0.1cm和0.01cm。
根据仪器的刻度间距,可以评估测量结果在刻度内的不确定度。
例如,如果测量结果位于两个刻度之间,不确定度可以评估为刻度间距的一半。
3.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测量中,环境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湿度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忽略环境影响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五、灵敏度分析和建议灵敏度分析用于评估测量结果对误差的敏感程度,从而提供改进测量方法和装置的建议。
1.人为误差的影响2.仪器误差的影响根据前述的仪器误差评估,本次测量结果对仪器误差的敏感程度较高。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考虑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如数字卡尺等,降低仪器误差。
六、结论本次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0.1cm。
测量结果对人为误差的敏感程度较低,对仪器误差的敏感程度较高。
改进测量方法和装置可降低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万能试验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按照国标
万能试验机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 仪器2 试验方法 ⑴涉及标准JJG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 / 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3 测定数据4 测量说明测量试样外径,计算截面积 S 。
将试样固定在高低温拉脱试验机上,然后按照 GB / 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拉伸试验,以受控速度施加拉力,将试样拉伸至断裂,读取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 F 。
4.2数学模型SF R m式:m R ﹣抗拉强度 F ﹣最大拉力 S ﹣原始横截面积5 不确定度源分析5.1试验测量的重复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5.2试验机测力系统示值误差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3标准测力仪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4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5原始横截面积S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项6 不确定度组分的评定6.1 A 类不确定度评定以满量程20%测量点为例得单次实验标准偏差及标准不确定度为:平均值a 85.2601MP nmm ni i==∑=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a 32.011MP n m mm s ni i=--=∑=相对标准偏差 ()%122.0m==m s s 实际测量中,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 以该 3 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得到标准不确定度故标准不确定度 %07.03%122.0===n s u a6.2 B 类不确定度评定6.2.1 试验机测力系统示值误差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b1u1.0级的拉力试验机示值误差为土1.0%,按均匀分布考虑 k =。
3,则%577.03%3.0ku b1===α6.2.2 标准测力仪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b2u使用0.3级的标准测力仪对试验机进行检定。
重复性 R =0.3%。
可以看成重复性极限,则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06.022%3.0u b2==标准不确定度:6.2.3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b3u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所引入的 B 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2%。
单相标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电子式单相标准电能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概述1、测量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
2、环境条件:温度(20±1)℃,相对湿度(60±15)%RH。
3、测量标准:本次使用的测量标准为0.05级三相电能表检定标准,型号为S—6502;检定装置为0.1级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型号为ST—9001D1B。
4、被测对象:单相标准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为0.1级,型号为BDJ—1A。
5、测量项目及过程:被检表连接在检定装置上,由输入电压和电流经过有源补偿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送入电流一频率变换器转换成信号,由计算机精确地计数和运算,并根据累计电能和预置的参数,计算相对误差。
6、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二、数学模型γH=γW0式中:γH—被检标准表的相对误差;γW0—检定装置测得的相对误差。
三、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输入量γW0的标准不确定度u c的来源主要有几方面:u1—该不确定度分量主要由被检标准表的重复测量引入的,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u2—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项,采用B 类评定方法;2、标准不确定度u1的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量主要由被检标准表的重复测量引入的,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本次测量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相同人员,使用相同仪器,对被检单相标准电能表,220V 5A cosφ=1.0时,重复接线,重复测量10次,得到1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合并样本标准差:S= ∑=--10102)()1(1iixxnn=0.00072%3、标准不确定度u2的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量是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误差引起的,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装置准确度等级为0.1级,估计为巨形分布,取a=0.1;包含因子取k=3:u2=a/3=0.1/ 3=0.0577%四、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的估算标准不确定度u c的计算u c=[ u12+ u22]1/2=[( 0.00072%)2+(0.0577)2]1/2=0.0577%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五、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置信概率p=95%,取k=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95为U95=ku c=2×0.0577%=0.1154%六、不确定度报告0.1级BDJ—1A单相标准电能表在220V 5A cosφ=1.0时相对误差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1154% (k=2)2009年6月2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概述
确定型输数学的关…,1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类评定B A类评定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扩展不确定度
编制不确定度报告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X,…,X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12
Y=f(X,X,…,X)N21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
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
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c称为灵敏系数。
有时灵敏系数c可由实验测定,即通iii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i4.2不确定度来
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x,…x。
I n21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x∑= in
n i=1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1 n
2 ( xS(x)= x )∑ i i—n-1 i=1
为当次测量的实验结果x 式中i)按下式计算:(x观测列的实验标准差的平均值s) / n
=s(xx)s(i标准不确定度u(x)即为:
u(x)= s(x)
观测次数n充分多,才能使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靠,一般认为n应大于5。
4.3.2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当输入量的估计量X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i 其标准偏差可用对X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估。
i B 类评估的信息来源可来自:校准证书、检定证书、生产厂的说明书、检测依据的标准、引用手册的参考数据、以前测量的数据、相关材料特性的知识等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先确定输入量X的不确定度区间[-a,a],或误差的范围,其中a为区间的半宽。
然后根据该输入量X在不确定度区间[-a,a]内的概率分布情况确定包含因子k,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x)为:P
u(x)=a/k p
4.4合成不确定度U(y)的计算c a、全部输入量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时,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由下式得出:
n
22(y u) u(y)= Σic i=1
在检验工作中只要无明显证据证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有相关性外,均可以做不222u(x)?u(x)?u(x)?u(x)相关处理。
c123
此即计算合成不确定度一般采用的方和根法,即将各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平方后求其和再开根。
.
4.5扩展不确定度U 的计算
扩展不确定度U按下式计算:
U=k . u(x) c
式中k为一个包含因子,k值一般取2。
4.6 测量不确定报告
4.6.1本实验室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
a) 当客户的合同中有要求时;
b) 当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
c) 当不确定度对满足某规范极限有影响时。
4.6.2本实验室重点评审检验程序的不确定度。
① 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以此为测量不
确定度。
② 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校准和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
③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若A和B类不确定度的分量是相互独立不相关时,应是分量之方和根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若分量之间的完全正相关,此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和。
B类不确定度不适用时,直接以A类不确定度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④扩展不确定度: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确定后,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在大多数情况下取k=2。
u=2uc(95%的置信水平,k=2)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95%的区间的半宽。
4.6.3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方法评审或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适用时,从厂家得到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完成测量不确定的评定,并填写检测项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6.4若需要在报告结果值中使用不确定度时,可以初步报告如下:
测定值±扩展不确定度(测量单位)
经采用当月室内质控不精密度评定A类不确定度,依据校准证书、试剂说明书或
0.044 38
6.25 19 0.58 甘油三0.75 泌乳素ng/ml mmol/L 酯 ng/ml mmol/L 0.31 2.97 20
2.82
28 39
丙氨酸促黄体生成IU/L
IU/L
U/L
U/L 氨基转素移酶21
36 3.24 40
203 37.76 天门冬ug/L
U/L
ug/L
U/L 氨酸氨铅基转移酶22
29 2.49 41
4.26 0.32
碱性磷白细胞10^9/L U/L 10^9/L
U/L
酸酶
43
4.46
0.16
23 6.21 69 红细胞淀粉酶 10^12/L 10^12/L U/L U/L
116
3.9 24
46 44
4.32 肌酸激血红蛋白 g/L U/L U/L
g/L 酶125.5
25 乳酸脱55 13.36
46
4.73 血小板 10^9/L 氢酶U/L
U/L
10^9/L
备注:
(1)项目序号同附表2,包含因子K取2.
(2)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符合性,因为评价使用的是质控品,而真正临床检测的是患者标本,二者有差别;另外评定只是在某一特定浓度质控品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不能代表整个检测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
编制人:
批准人:
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
2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