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画院体制下的美术教育
宋代画学对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绘画艺术之林 中值得深究 、 探索 和挖 掘的绘 画领域 。作 为工笔花 鸟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 现代 造型观念 是由色彩 、 、 、 质感 、 点 线 面、 动态 、 空间 、 个性理念等要素相互关 系 的构 成 , 追求 其 隐 藏着 的 自然 结 构 本 质 和 各 种 力 量 之 间 复 杂 关 系
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立 的学术价 值 , 中国乃至世界 独 是
工笔花鸟 画有 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 、 独立 的学术价值 , 中国 是
乃 至 世 界 绘 画 艺 术 之 林 中值 得 深 究 、 索 和挖 掘 的 绘 画 领 域 。 探 著 名 学 者 陈 寅 恪 “ 夏 民 族 之 文 化 , 数 千 载 之 演 进 , 极 华 历 造
于赵宋之世。 充分肯定 了宋 代文化 的璀璨 和对后 世 的影 响 。在 ” 绘画领域 , 宋人工笔花 鸟和山水更 是承前 启后 的集大成 者 , 究其
原 因 , 善 繁 荣 的 画 院体 制 为其 谱 写 灿 烂 片 章 和 人 才 培 养 奠 定 了 完 坚 实 基 础 , 时也 对后 世 中 国 花 鸟 画 教 学 的 发 展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同 影 响 。在 强 调 文 化 复 兴 和 艺 术 创 新 的新 课 改 大 潮 下 , 究 宋 代 画 研 学 体 制 就 有 了新 时 代 的意 义 。
1中国美术史百题谭天中国青年出版社2o04一ol2清华艺术讲堂杭间张丽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07出版3中国艺术十六讲姚扣根赵骥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02出版5宋代绘画史徐书城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一o16宋人画论熊志庭刘城淮金五德潘运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04出版上接第232页最后电视与音乐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宋代画院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影响

宋代画院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影响作者:王娟来源:《牡丹》2017年第33期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时代,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建立了有制度的画院,如宋徽宗时成立的专门绘画学校——国子监“画学”。
这一时期绘画名家层出不穷,特别是画院人才辈出,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期。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是用色彩来表现画家的感受和真实的大自然,这是从唐代开始就有的表现方式,宋代的画院制度对中国青山绿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宋代画院的基本特征和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宋代画院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深远影响。
一、宋代画院(一)宋代画院的概述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又一高峰期,宋代画院的规模较大,它是统治阶级建立的,具有完备的教育理念,在封建社会的绘画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例如,宋代著名画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人都接受的是画院教育。
在画院教育的推动下,宋代取得了辉煌的绘画成就。
(二)宋代画院的特点宋代的“院体”画风是在画院的特殊教育下形成的,在艺术审美上有高度的一致性。
例如,黄筌、黄居寀创立的花鸟创作方法,赵佶的宣和体画风,南宋画院的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画山水的特点,三者均受画院制度教育的影响,在画院的课程和考试上有密切的联系。
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展现文学诗意上,画院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青绿山水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赵伯驹和赵伯骕两兄弟是青绿山水画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人在继承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的青绿画法基础上,又融入北宋文人画的情趣和技法,创造出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在构图与构思上参考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见图1),以横幅形式描绘了风光壮丽的北方山水,艳丽却不落俗套。
这幅画透露出从唐代到北宋,绘画表现发生了相应的艺术手法变化。
山川丘峦,瀑布流水,舟船纵横,参差不齐的人群,丰富的色彩,以石绿、石青为主要色调,辅助色彩采用赭石、朱砂红等颜色,整体色调透露出辉煌壮丽却不缺少清新,皴染适当,又融合了“气韵”,这是文人画中最重要的表现。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探析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探析作者:张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5期摘 ;要: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是宋代绘画的代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有很大关联,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精细的写实性、完美的构图、与文人画的结合以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都对后世绘画有了其深远影响。
研究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对传统文化以及中国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审美;艺术风格作者简介:张辉(1983-),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1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院体画是宋代绘画的代表,特别是以王希孟、李唐、赵伯驹等画家为代表的宋代院体山水画以富丽堂皇的气象、华美秀润的色彩描绘和象征意趣的表达成为继唐代之后青绿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山水画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对宋代院体山水画进行审美价值的审视,深入挖掘宋代院体山水画的可再生资源,积极探索宋代山水画可承载的新的语言形式对于不断发展的兼具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的山水画意义重大。
宋代院体山水画自商朝初年就有记载,到唐代儒家思想功用下朝廷的“院体画”成熟,到了宋代院体风格更为成熟,宋代宋徽宗不但关心如何画,还在画院具体指导如何作画,审美、画法,欣赏传统写实,工整的设色法等等,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在这样的良好空间下经过继承创新,形成了新的风格,同时也涌现了大批杰出的画家,促进了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在宋朝兴盛的局面。
就审美需求上来说,在唐代,文化发展也属盛世,唐代文化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一种开放的、外向的、色彩浓烈的文化,诗词歌赋乃至绘画,都充满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唐代李思训所处的大唐盛世的富丽堂皇使他在审美上倾向于“金碧辉映,古雅超群”之气。
虽然唐代在历史上是文化鼎盛时期,但是中国历史文化标志性的变迁却是从宋代开始。
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比较

173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比较祾刘颖(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摘 要:在美术的教育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美术学院这一机构,使美术教育开始系统和专业。
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本文主要分析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学院之一卡拉奇学院。
而作为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可以称作是中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先河“第一院”,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当时全国绘画创作的权威。
文章尝试比较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分别从历史背景、教育体制与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对比,最后阐述了两个美术学院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卡拉奇学院;折衷主义;北宋翰林图画院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73-02收稿日期:2018-04-06作者简介:刘祾颖,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画研究。
一、历史背景之比较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当时很多城市都设立了学院,比如罗马、博洛尼亚和和佛罗伦萨等,影响了美术教育及美术史。
1.卡拉奇学院之历史背景。
从时代背景来看,16世纪末是意大利学院的兴盛发起的时候。
在卡拉奇兄弟所在的年代,已经出现了很多以意大利文——“学院”命名的组织。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成就的高度极高,之后的画家们只能另辟路径,放弃古典原则。
学院的创始人们旨在使用这种教育机构形式,巩固古典绘画的重要性,消除样式主义的弊端。
当时的教廷也希望能够通过发扬古典原则来稳定自身的统治地位,因此大力支持学院的产生,这就使得美术学院创建并获得了繁荣的发展。
在1580年代的初期,卡拉奇三兄弟阿尼巴·卡拉奇、阿各斯提诺·卡拉奇和路德维克·卡拉奇联合创立了一所学院。
因为卡拉奇三兄弟声名远播,不少学者更愿意称这所学院为“卡拉奇学院”。
卡拉奇学院拥有自己的箴言和徽章,学院的箴言来自于拉丁语,意为“折衷的完美”,这也是卡拉奇学院的教育理念。
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研究及发展脉络

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研究及发展脉络宋代的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主要原因是宋代的美术作品不仅吸收了部分隋唐的创作风格,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融入了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的元素和文化。
特别是在山水画与鸟虫画的绘画中,不仅在当时造成了轰动,甚至影响了接下来绘画风格的走向。
一、宫廷画院影响下的美术作品宋朝的建立是结束了中原地区长达十六年的动乱时局,重新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朝的建立者看到了战争给一个国家以及百姓带来的危害,因此在这个朝代建立之初就提出了“重文轻武”的政治主张。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政治主张,在宋朝时期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美术作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载体,也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1.宫廷画院的发展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宋朝建立前的五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宫廷画院的存在了。
而宋朝建立以后,宫廷画院由统治者直接掌控,进入宫廷画院的那些画家统治者都会给予一定的官职封号,等同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官员。
统治者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吸收全国上下绘画出色的人才。
当时宫廷画院主要是承担了为帝王以及贵族画像的主要任务,另外就是记载当时一些重大的宫廷活动。
2.宋朝建立后鼎盛时期的绘画风格在宋朝宫廷画院的创作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宋徽宗赵佶,他推动了宋朝时期的绘画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
在宋朝的统治者中,宋徽宗赵佶是最为支持宫廷画院的,他本人在绘画上的造诣也是十分高超,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宋徽宗赵佶虽然在政治上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是在艺术方面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宋代宫廷画院的发展被推到了一个巅峰时代,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另外就是他保存了许多古籍,成为后人考证历史的重要依据。
宋徽宗终其一生虽然在政治上平庸,但是在书法上独创了一种风格,还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画作。
3.两宋变迁时的艺术风格在两宋变迁时期,宋徽宗到宋高宗南迁的这段时间里面,有关宫廷画院的制度日趋完善,甚至形成了相应的科考制度,吸收全国各地的画家,在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宋朝的统治阶级对于艺术的推崇程度。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院体画在宋朝最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数量的宫廷画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北宋院体画的特点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体画有了诗意的注入,立即有了灵魂,使画面体现生命力,活灵活现,让观众百看不厌。
为了充分表达诗的意境,翰林画家们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强调构图的完美性,叙事性的内容着眼在“事”,构图的'目的性是把情节展现清楚,就像一个人讲话一样要表达什么内容,不但要讲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
以诗意的内容着眼在“意”,通过某种场景来传达如诗一般的意境,一幅画只有一个意境,那就是要有个中心点,表现的主题要明确,所以宋代院体画很讲究虚实、主次关系。
画面注重取舍,与立意无关的一律不要,并保留空白,留以想象。
看到宋代院体画,会感到清爽、干净,不纳闷,有韵味,这就是它耐看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代表人物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徐、黄二体是指徐熙和黄筌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当时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谈到院体画务必提到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黄家代表西蜀宫廷画院工整华丽的一派,徐家代表江南院外潇洒清逸的一派,就绘画风格而论,没有高低之分,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的“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但从总的艺术水平及皇家审美标准而言,还是有差异的。
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演变

课 时 。 教 学 内 容 是 写 生 ( 素 描 、 铅 笔 淡 彩 、 水 彩 ) 、 命 题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
行简短评述。 提示: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请物理、科技或劳技教师参与指导,并与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讨论:父子相授教学方式的利与弊?
社会对“匠人”的态度
• 在中国 上,只有少数极为开明的朝代,才有以官办形式进行工艺教育的,如唐朝的少监府,聘用社会上 技艺超群的师傅传授徒弟。
• 训练时间因各种技艺的难易程度而异,如精细雕刻镂花学时为4年;制造车轿、乐器学时为3年;制作大刀 长矛为2年;制箭、漆工为1年,做礼帽头巾为9个月。
• 学徒制造的器物上需刻上姓名,以备考核。
• 尽管如此,从 的大方面看,这类“百工”不曾受到真正的重视。 • 事实上他们地位十分卑下,不仅得不到官方的青睐,而且还受到一些文人画家的鄙夷。
• 讨论:为什么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会出现重“艺” 轻“技”的现象?
• 中国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较注重个体内心世界的修炼,以求通过个体身心的平衡和稳定,达 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平衡,而对物质世界则较少地进行分析性的研究和探索。因此, 对物质性较强的工艺类美术类型的轻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两宋画院的美术教育

两宋画院的美术教育
舒心妍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8
【摘要】两宋时期的画院不仅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官方绘画创作机构,而且兼备教育功能。
中国历史上,绘画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画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密不可分。
该文分析两宋画院的发展、审美标准和教育方式,以阐述两宋时期画院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贡献。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舒心妍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9.2;K244
【相关文献】
1.五代两宋以画院、画学为主的官方美术教育
2.五代两宋以画院、画学为主的官方美术教育(连载之二)
3.论两宋画院画家的"风俗情结"与两宋风俗画的"宫廷赞助"
4.入古出新——两宋画院、画学美术教育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代画院制度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宋代画院制度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宋代画院制度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制度之一,对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画院制度的建立使得画家有了正式的职业身份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2. 促进了绘画技巧的发展:画院制度为画家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环境和丰富的绘画资源,使他们能够专注于绘画技巧的研究和提高。
3. 推动了绘画风格的多样化:画院制度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画家,他们带来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促进了绘画风格的多样化。
4. 加强了绘画的教育和传承:画院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绘画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画家,保证了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5. 影响了后世绘画的发展:宋代画院制度的繁荣和成就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元、明、清等朝代的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392·文艺教研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高 倩(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摘 要: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同,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是不同的,当今中国美术教育要想更好地发展,对中外美术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外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现状1 西方美术教育发展史及现状古代西方美术教育史最早可追溯到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的古希腊时代。
雅典教育,这是古希腊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
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盖伦认为可以将美术教育看作自由学科,其对绘画与雕塑的认识是这样的:一方面它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体力活动的性质。
西方中世纪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
当时的美术工作者被称为画家,独立的绘画公会直到1339年才在佛罗伦萨成立。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临摹名家作品和画模特,美术教育方法有所改善,更在乎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的培养。
艺术家在这个时期才获得中产阶级的地位并跻身于知识分子阶层。
著名艺术家阿尔伯蒂就主张尽力提高绘画艺术家的地位。
学院式教育如美术学院相继诞生。
达·芬奇学院于1498年诞生,是最早的艺术学院;佛罗伦萨绘画学院于1562年由著名美术史家瓦萨里倡议创办;波伦亚美术学院是1585年由卡拉奇兄弟创立;圣卢卡学院,1593年在罗马成立;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创立于1648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趋于系统性,是现代美术学院的雏形。
这些学院美术教育发生重大转型的产物,其作用和意义重大。
近现代的美术教育在不同国家都呈现出更重要的位置。
18世纪初,美术课被正式列入学校学习的课程表中。
19世纪,图画课程被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等普遍设置到普通学校里,普遍在普通学校设置了。
1872年8月日本规定图画为小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
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要求向居民社区中的15岁以上的学生教授图画。
论北宋翰林图画院职官与制度

论北宋翰林图画院职官与制度作者:王静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2期摘要:北宋是宫廷画院重要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在此期间,画院的职官与制度等均逐步得以规范。
北宋“翰林图画院”的职名设置经历了“无定员”到“定额”的过程。
职官的升迁,经历了北宋初期的普遍递迁、按缺升迁,以考试择优迁补的发展。
北宋之时,其录用画家的制度从前期、中期到后期,经历了形成、发展直至完善。
宋朝初年开始建立的“翰林图画院”是绘画艺术继续繁荣的表现。
宋代画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果,对于宋代绘画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北宋;翰林图画院;职官;制度一、画院的形成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帝王和宫廷的需要,很早就有宫廷画家。
直至公元960年,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建立北宋。
开国之时,便沿袭五代诸国旧制度,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宋太宗时,开始召集广大画家于画院。
由于宋代帝王多擅书画,重视绘画,恩宠画家,为画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翰林图画院命名的宫廷画院,自五代至两宋延续了300余年。
二、画院的职官北宋初期图画院院址常常迁址,组织机构不完善。
在逐渐改进过程中,画院职官职名设置逐渐规范,职官的升迁也逐渐规范。
录用画家的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直至完善。
(一)职名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翰林图画院,雍熙元年(984)置在内中苑东门里,咸平元年(998)移在右掖门外,以内侍二人勾当。
待诏等旧无定员,今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候四人,学生四十人为额。
旧工匠十四人,今六人。
”其中内侍勾当官为皇帝身边亲近的人担任,他们一般不会绘画,只担任相关的管理工作;翰林待诏于太宗朝设立,开始并未有定员,后来设定员三人;在北宋前期画院,有“艺学”一职,除此之外,史籍中很少见有院画家被授予“艺学”一职,可推断在宋代,画院“艺学”一职为新增,且在北宋前期画院很少授予;有关于学生的记载很少,作为技术人员中最底层的图画院学生,任务繁重且劳苦,与评事的职责异曲同工。
[整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
![[整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9b05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d.png)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
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
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
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
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
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
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
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
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
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
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
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
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
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
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
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
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
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
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
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试论宋代画院教育的特点

试论宋代画院教育的特点摘要:宋代画院既是创作机构,同时也培养绘画人才。
其招生与考核制度严格而完善,课程设置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学生创新性的考察与培养。
宋代画院教育为当时培养宫廷绘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宋代;画院;美术教育宋朝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这与宋朝政府提供的良好绘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朝政府开展官方美术教育,开办画院教育,并且有着完整的制度和人员编制,按政府官员的待遇对待画家。
宋代的美术教育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宋代的绘画环境与机制相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达到相对完美的融洽,而宋代政府举办的画学与画院则是产生这一结果的方程式。
宋代官方主办的美术教育主要在画学和画院,其绘画教育特点具有突出的代表性。
一、宋代画院教育的概述1、早期画院的由来宋代的画院起初名为“翰林图画院”,后又称“翰林图画局”。
宋代的画院设置是沿袭前朝旧制而发展完善的,五代后蜀王孟昶于明德二年(935年)创立翰林画院,广招画家,设置官职,授“翰林待诏”。
著名花鸟画家黄筌曾为画院“权院事”,这是较早的有明确制度的画院。
2、宋代画院的确立五代时期,北方战乱,西蜀安宁,人口大量南迁,蜀地一时画家云集,前后蜀主雅好图画,广招天下画家以供朝廷,并授以官职,设翰林图画院,统辖掌管宫廷绘画事务,画院由此正式诞生。
宋代画院就是在西蜀、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宫廷御用绘画机构。
南宋偏安杭州之后,集中了北宋的大批画家,恢复翰林图画院。
一时名家都集中于南宋宫廷,宗时出现了马远、夏硅、梁楷、李篙、李迪等巨匠,又一次掀起了宫廷绘画高潮。
与此同时,北方的辽金也设立画院,培养绘画人才。
徽宗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设立画学,标志着中国最早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的确立,为当时更好地培养宫廷绘画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宋代画院教育机制的形成神宗熙宁二年(1069)以前,画院内虽有等级,但没有“递迁”的制度,只以资次挨排。
浅谈宋代美术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浅谈宋代美术姓名梁思雅年级班级11-01 班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二年五月摘要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
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
AbstractChinese history in late feudal period, further mature and complete, especially the song of painting, be the heyday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Scholars considered elegant spiri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literacy, and madea distinct aesthetic standard of painting, in writing and in theory are beginning to form a unique system. Social, Palace, between the literati painting creations each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ion in content, form and technique of painting in the song makecluster color colorful, much development aspects.key words: drawing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Group color colorful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2)第一章宋代绘画繁荣的原因 (3)第二章宋代山水花鸟画发展 (6)第三章宋代部分名家作品欣赏 (8)第四章宋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12)参考文献 (13)后记 (14)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15)第一章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
浅析宋代画院体制下的美术教育

画 学 ,为 北 宋 所 独 有 ,创 办 于 徽 宗 隶 属 图 画局 ,又 有 称 翰 钩 、没骨 绘 画技 法 的 日渐成 熟 , 民间职 业 画 家 的行 帮组 织也 普 遍 南 唐 的画 院 画 家 。 宋代 的帝 王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对 绘画 艺 术 的喜 竞 争 ,形 成 了分 工 合作 的集 体 创作 局 面 。在 这种 合 作 的过程 中,
史 故事 ;山水 中或 全景 ,亭 台楼 阁 ,边角 小景 。
、
宋代 画 院 的立意 之 “ 新 ”— — “ 画学 ” 的建立
宋 代 注 重 对 封 建 传 统 文 化 的宣 传 和 对 人 才 的选 拔 ,广 泛 的 争 和相 互 影响 ,直接 影 响 了宋代 的绘 画创 作 的发展 导 向 。
宋 时期 的汴 京 商业 的繁 荣面 貌 。南 宋首 都 临安 杭州 ,经 济商 贸 发 流 变得 频 繁 而且 也 是必 然所 趋 , 能成 为 宫廷 画师 可 以说 是 当时 民 展相 对 发 达 ,当 时 的大都 市 都不 在 区分 坊 、市 ,商店 可 以随 处 开 间职业 画 家所 追求 的 。 设 , 当时 的商 店和 手 工作 坊 都有 自 己的行 业组 织会 所 , 从而 形成 了 商业 集 团 ,成为 当时 时代 的新 因 素 。宋代 加 强 了 中央集 权 的统 治 ,大力 推行 科 举制 用 以选取 人 才 。
制 。 画院 的学 习 内容 限 于佛 道 、人 物 、 山水 、鸟 兽 、屋 木及 花竹
第 一 ,其 一 ,重 视 与强 化 美术 教育 。现代 高 校 要发 展美 术 教
六个 方 面 。还 要求 研 究 《 说文》 《 尔雅 》 《 方 言 》和 《 释名》四 育 ,培养 创 新型 人才 ,政府 必 须给 予 重视 与 强化 美 术教 育 的作 用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知识讲解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代表人物与作品是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
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
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
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院体花鸟画的繁荣,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崔白影响尤大。
黄筌介绍(课本)(课本)崔白:字子西,濠梁( 今安徽风阳) 人,生卒年失考。
宋神宗熙宁初为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
崔白还精于道释人物鬼神。
他对院体花鸟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
《双喜图》是他的传世名作。
(课本)赵佶(1082 一1135 年)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
他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社会地位,建立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自进行指导。
他还广泛搜集历代文物,命下臣编辑《宣和睿览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汇刻书法《大观帖》等。
他亦善书法,书风坚劲秀挺,被称为“瘦金书“。
擅绘画,尤工花鸟。
代表作有《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大约均系代笔而署宋徽宗御制。
所以留传至今确为宋徽宗本人所作的画并不多。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
宋元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

菊、 山石花卉等 , 追求笔墨 情趣 , 反对拘泥造 作 , 追 求 平淡天 真质朴之美 ,更注 重画家 自身的人文修 养和 才情 。
正是在这样一个三支绘 画大军蓬勃发展又互相影 响的历史条件下, 文人画逐渐壮大起来 , 成 为了元以后 对画坛影响最大的一支队伍 , 成为了画坛 的主流。
一
二、 宋元文人 画书画教育 中特殊的审美倾 向
文人画 , 凝 结了诗 、 书、 画、 印的精髓 , 注重人 品、 学问、 才情 和思想。画家 多为一些超凡脱 俗 , 与世无 争, 不贪 图功 名利禄 , 不 向权 贵低 头 的人 , 常常 以书 画交友 , 寄情 于山水之 间, 因此他们 的绘画作 品纯 粹
( 二) 官 方教 育 下 的 产 物— — 宫 廷 绘 画
讲究“ 文人气” 。南宋邓椿《 画继》 中写道 : “ 画者文之 极也 , 其为人也 多文 , 虽有不 晓画者 , 寡矣 ; 其为人也 无文 , 虽有 晓画者 , 寡矣。” 这些文人艺术上力求洗去 铅华而追求平淡 天真 , 在 文学 、 艺术方面均 有着很深
意。很 多画工开始进入市场并且活跃在社会 上 , 麦积 山炳 灵寺 的壁 画就是 民间 画工们绘 画艺 术 的结 晶。 绘画作 为一种 行业与社 会密切相连 ,画工们 常年从 事那些满足世俗 各方面 需要 的美术 活动 ,以民间审
美思想为指导 , 使世俗 美术有 了很 大的发展 , 对 宋代 的绘画繁荣产生很大的影响。
统学习也提高 了其艺术水平 。
( 三) 文人 教 育 下 的 产 物— — 文 人 画
表现 了文人士大夫天真烂漫 的审美倾 向。苏轼 , 一代 文豪 , 与文同 、 米芾、 李公 麟等交往 甚密 , 在死后更是
北宋画院与画学

北宋画院与画学历史上,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美术创作(或生产)机构,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
以后历朝都有关于在统一的管理下,服务于政府并专门从事绘画、工艺品制作及艺人和机构的活动记载。
到了唐代初期,政府设翰林院,作为内廷供奉艺能杂居的场所。
举凡“文辞经学之士,下至医卜技术之流,皆之于此,以备宴见”。
随后,翰林院有了一些性质上的改变,把名儒学士分出来另外成立了翰林学士院。
这样,翰林院就变成了专门从事纯技艺性人才聚集的机构。
五代十国时,许多艺术家任职于不同的政权,以艺入仕为官供奉朝廷。
各个政权也都设有相应的机构,并出现了专以“画院”之称谓来说明此类机构职能的,其中以南唐和后蜀较为典型。
北宋时局稳定以后,政府设立了更大规模的艺术机构,曾在后蜀主孟昶和南唐后主李煜创建的“画院”里任职的画家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画家们大多聚于汴梁,为北宋翰林图画院日后的兴盛储积了大批艺术人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画院制度在此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兴盛至极,历两宋而不衰。
整体上看, 北宋翰林图画院堪称中国历史上画院机构的典型代表,成为后世画院机构效仿的样板,中国绘画艺术也在这个时期登上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
北宋翰林图画院有别于前代的翰林院而隶属于内侍省,由内侍宦官管理。
初设于宣?v门内东廓,太宗雍熙年间,为皇帝召使之便而移至东苑东门里。
从翰林图画院的功能上讲,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为宫廷帝王、达官显贵们服务的专门机构,画院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也主要是为皇家宫廷服务的。
一方面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政权统治,发挥图画“忠奸善恶”,存作鉴戒的教化作用。
如仁宗庆历元年命绘“前代帝王美恶之迹”一百二十图为规戒,张挂于崇政殿西阁,并命侍臣参观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满足上层社会精神享受的无尽需求。
北宋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商业尤为繁荣,喧嚣的生活环境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禅宗思想的兴起和文艺界对意境美的无限崇尚促使“林泉高致”式的山水画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式的花鸟画创作量大大超过了人物画。
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1

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1运以精心出以妙笔—简析宋代院体花鸟画文/江虹内容提要:宋代中国花鸟画成熟并至极盛,应物象形、随类敷彩臻于完美,而其中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关注写生、妙法自然,到大胆创新、强调诗情画意;笔墨技巧由精工富丽、浓重典雅的风格转向追求自然生动,工放结合的新风格。
宋代院体花鸟画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元明清乃至现代的花鸟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院体花鸟画;代表性;风格演变;艺术特点翻阅宋人画册,细读其间精妙传神的花鸟画作品,常常会令人沉醉其间。
无论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晚荷郭索图》(黄居寀)《果熟来禽图》(林椿)《梅石溪凫图》(马远),还是来自无名氏画家的《白茶花图》《草虫图》《白头丛竹图》,一幅幅佳作均展现出中国花鸟画发展鼎盛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也难怪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古今优劣》一节认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
”正是众多的画家,繁荣的创作,使花鸟画的发展在宋代进入了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三百余年间,院体花鸟画一直呈上升态势,技巧愈加脱俗,品味愈加精纯,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一、北宋初期:院体花鸟画“黄家富贵”风格的形成与确立回溯花鸟画史,唐代花鸟画盛行而发展成为独立的专门画科,有以画鹤著称的薛稷和擅长孔雀、折枝花木的边鸾,至晚唐花鸟画名家滕昌祐、刁光胤等“避乱”入蜀,直接影响了五代蜀地的花鸟画,至宋代初期,花鸟画主要继承了五代传统。
黄筌(公元903年—公元968年),字要叔,成都人。
他自幼喜爱绘画,13岁师从刁光胤学画花鸟竹石,同时善于博取众长,自成一家,17岁入前蜀禁宫,任待诏职。
黄筌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宫廷画家,历仕前、后蜀和宋初,一直受到宫廷“厚”遇。
黄筌的画取材广泛而富丽工巧,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细勾勒,再以重彩层层渲染,敷色极为精妙。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孙雨桐江苏师范大学摘要:宋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基础的雄厚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美术作品在这一时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宋代宫廷画院和士大夫阶级的论述,探析两者对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美术宫廷画院山水画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4-0035-02宋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吸收了隋唐五代的部分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相比唐代有了极大的突破和飞越。
对其后世的美术作品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美术史的走向。
在剖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前,首先要对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美术作品追根究底是作为艺术的一个子环节,艺术的发展和变化必然是和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休戚相关。
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地区近六十年的动乱,重新开启中原地区大一统的格局。
因此,宋代的执政者在看清战乱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危害之后,在建国之初就提岀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正是由于这样的大背景下,美术作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宫廷画院的影响史料记载,在宋代建立之前的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立了宫廷画院。
宋代的宫廷画院由统治者直接掌控,进入宫廷画院的画家都会被授予“翰林”“侍诏”的官职,等同于科举考试入仕的官员。
通过这样的方式,吸纳全国各地大量的优秀画师。
画院要以描绘帝王贵族肖像与宫廷生活为主要任务,而且凡有重大活动,宫廷画院的画师需要实景进行描绘。
北宋的建立,打破了原来的封建割据,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以帝王对代表的统治阶级对于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宋代对于文人士大夫的优待也前所未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代画院体制下的美术教育
石影竹(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235000)
[摘要]两宋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宋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熏陶着文人画家。
本论文通过对宋代画院体制的剖析,以宋代的画院美术教育为例衍生出
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宋代画院;美术教育;画学
在北、南宋统治的320年,尽管有辽金西夏的威胁,在休战期间出现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宋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宋代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的推动了宋代社会财富的积累。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中就真实的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汴京商业的繁荣面貌。
南宋首都临安杭州,经济商贸发展相对发达,当时的大都市都不在区分坊、市,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当时的商店和手工作坊都有自己的行业组织会所,从而形成了商业集团,成为当时时代的新因素。
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大力推行科举制用以选取人才。
一、宋代画院的立意之“新”——“画学”的建立
宋代注重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人才的选拔,广泛的在全国各地设立书院、画院、官学等学校机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和统治的管理者。
以宋朝开始首创的绘画的办学机构——画学的建立,这无疑为绘画的繁荣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画院的创办
画学,为北宋所独有,创办于徽宗隶属图画局,又有称翰林图画院。
学生生源是面对全社会招收,先后主要集中了西蜀、南唐的画院画家。
宋代的帝王都有不同程度的对绘画艺术的喜爱,重视画院的建设。
随着画院体制的不断完善,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到徽宗时最为突出,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
画院的学习内容限于佛道、人物、山水、鸟兽、屋木及花竹六个方面。
还要求研究《说文》、《尔雅》、《方言》和《释名》四种书,同时兼习儒家经书。
对画家的文化修养与专业培养要求是很严格的。
(二)画院的管理与人才的培养考核
宋代的画院教育管理,对招收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授课,言传身教。
虽然对学科不同而对教材的管理也有所不同,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却又有一致之处。
其一,各级官学都把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这既是对古代官学传统教育的继承,也是加强王权统治的需要。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占有重要地位,专门培养一技之长。
其三,为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学校还专门安排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书学的有书法练习,画学的有绘画练习。
书画学的考试都按照学生书法及绘画的质量来断定优劣,成绩评分也分为上、中、下三等。
绘画考试以“不模仿前任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和笔韵高简者”[2]为最佳,考题往往是从古人物著作中具有诗情画意的词句来命题作画。
在宋代的教学管理体制下培养了许多人才。
在书法方面,有号称北宋四大家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北宋初期,以人物画、花鸟画为主流,高文进、黄居寀是此时期的代表画家;北宋中期,郭熙、催白等人被召入画院,到了北宋末期人才济济,如马贲、王希孟、张择端、李唐、苏汉臣等。
南宋末期的马远、夏圭、李嵩、梁楷等巨匠的出现,又掀起的绘画艺术的高潮。
所以说宋代的画学教学体制是既符合了宋代的社会发展形势的,反而这些绘画艺术又为元明清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画院的美术教育的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与现在的美术文艺高考都是“以试入道”。
(三)画院的资金储备
宋代画院依靠着帝王权贵的支持,在培养画家的资金方面是比较富裕的,这也为画家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保障。
画家一旦跨入画院,便与文人士大夫一样同领朝廷俸禄,也授予一定的官职。
尤其在北宋文人思潮涌起的形势下,使得文人画与画院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而且也是必然所趋,能成为宫廷画师可以说是当时民间职业画家所追求的。
二、宋代画院的艺术交流
画学实际上是宫廷画院,可是说是宋代绘画创作的一个中心,其他的各种绘画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比如说民间绘画、文人画、禅画等等,这些与宫廷画院的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和相互影响,直接影响了宋代的绘画创作的发展导向。
首先,就题材而论,分科日益精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正式形成,确立并齐头并进。
人物中或道释,或将相,或历史故事;山水中或全景,亭台楼阁,边角小景。
其次,就形式而论,技法日益完备,工笔、写意、重彩、双钩、没骨绘画技法的日渐成熟,民间职业画家的行帮组织也普遍的流行起来,这也形成了宫廷画师与民间职业画家之间的交流与竞争,形成了分工合作的集体创作局面。
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画家们既配合密切,又能各显其能。
[3]
三、宋代画院给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第一,宋代画院教育的成功其一是统治者的重视,现代高校要发展美术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政府必须给予重视与强化美术教育的作用与支持。
中国东西中三大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难免在发达地区的学生有条件的、有优势的学习美术,有能力和资源培养审美。
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难免有学生连学费都交不上,还要自己承担家庭的重担。
面对不同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学校都应该采取对美术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与财政支援。
其二,严格地培训教师。
两宋的教师都是有一定的学术积淀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方法与育人理念的。
对现当下教师教学质量尤其是美术教学,良莠不齐,除了注重因材施教外,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与治学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作引导,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是老师对学生自身的言传身教的熏陶。
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和思维视角,老师在美术的教学中主要还是以学以致用,需合理的利用美术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
[1] 苗春德.宋代教育[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王朝闻.中国美术史.第6卷.宋代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