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第20课西学东渐第20课西学东渐(精选2篇)第20课西学东渐篇1第20课西学东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第一课内容,前四个单元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的教学设计(一课时)高二历史备课组周赛红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的特点。

2.从三者之间逐渐深入的层递关系出发,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与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战争视频资料与论战虚拟场面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特别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其中的先进人物,深化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维新思潮难点:理解“体用之争”的“体”和“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图片:NICK、KFC、MCDONALD’S INTERNET说明从这几个单词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师:以上图片涉及鞋服、餐饮、网络现代生活等各方面,而这些标志在我们茂名都可看到,说明千姿百态的西方文化在我们中国随处可见,已被我们中国人广泛接受。

但在近代中国,我们却走了一段不寻常的学习西方文化之路。

新课讲授(板书)第20课西学东渐【第一环节】教师解题:西学东渐【第二环节】探究一、“开眼看世界”观看视频(新思想萌发背景剪辑),思考并回答以下3个问题:1、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2、有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3、怎么看?过渡:开眼看世界,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有了学习西方的想法,那么,要不要学习西方?怎么学?学什么?当时的思想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体用之争”。

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教案名称:西学东渐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了解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认识近代中国的变革和革命,明白西学东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 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西学东渐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西学东渐。

3. 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4.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思想的冲击与改变。

教学重点:1. 了解西学东渐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思想的冲击与改变。

2. 西学东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西学东渐的了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内容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各个领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冲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西学东渐是什么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0分钟)1. 详细讲解西学东渐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包括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变革和革命等。

2. 分析西学东渐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和作用。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领域(例如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分析西学东渐对该领域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和总结。

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冲击和改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公开课教案(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公开课教案(8页)

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性质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记备课准备备教材:课标解读: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课标,本课要讲明白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西学东渐的历程,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二是维新思想,它表达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

教材解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

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但“西学东渐”这一主线贯穿始终。

备学生:本课内容,在必修(Ⅰ)和(Ⅱ)中都有所涉及,所以学生们不会感到陌生,而且在老师引导下,能够较容易的得出自己的结论。

所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深入地讲解。

教学目标设计1、能够列举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2、复述“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其本质,并能从不同角度说出对“中体西用”主张的评价。

3、从课本的论述提炼出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能够总结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几个阶段,及每阶段的特点。

重难点设计教学重点:体用之争、维新思潮教学难点:对“体”、“用”的理解教具PPT多媒体授课方法问题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课题,弄清楚什么叫西学东渐?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所谓渐,意为传入,是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则体现了渐进的特点。

故“西学东渐”的含义:西方的思想文化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时期内,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三个层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西学东渐》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让学生粗略阅读课文,找出本课的三个标题(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潮。

)老师:这三个阶段,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三个思想历程,每一阶段都是在民族危机时刻,因此学习西方是与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相结合。

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盲目自大,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西学东渐》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西学东渐》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了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历史情境。这种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分析、解决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西学东渐的历史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西学东渐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为我国科技、思想、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动力。
2.西学东渐使我国人民开阔了视野,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近代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掌握西方文化在我国传播的主要过程及影响。
2.认识到西方科技、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变革。
3.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迹、科技成就等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内容涉及历史人物、科技、思想等多个方面,如徐光启、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严复、林则徐等民族精英倡导的变法自强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探讨西学东渐对明清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人民的观念变革和价值取向。
本教学案例注重实用性,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生动、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充分运用教育专业用词,确保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西学东渐》教学案最全版

《西学东渐》教学案最全版

《西学东渐》教学案最全版《西学东渐》教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基本概念:◆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我国统称为“西学”。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宏观把握: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在华传播经历四个阶段:一、从妄自尊大到“师长说”--鸦片战争时期从闭关到“开眼看世界”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时期引进进化论四、天赋人权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时期政治学基础知识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分析其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阅读课本第二段大字部分和第三段大字部分分析两人的主要活动。

林则徐的主要活动◆设立译书馆,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

◆摘译了《各国律例》。

◆在鸦片战争中,他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

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阅读课本第一目最后一段。

想一想,魏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对西学东渐起到了什么作用?3.对新思想的评价(特点、影响)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内容1. 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西学东渐的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在近代向东方传播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16世纪末,随着欧洲殖民扩张和贸易往来的加强而逐渐加速,直到20世纪初才基本结束。

(2)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欧洲殖民扩张和贸易往来的加强;•东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

(3)西学东渐的意义西学东渐对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丰富了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2. 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技术: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技术成果;•政治制度:西方的民主制度、宪政制度、法治制度等政治制度;•文化艺术:西方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形式;•教育体系:西方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2)西学东渐的影响西学东渐对东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丰富了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1)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境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2)全球视野的培养全球视野是指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全球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教学设计(6页)

第20课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单元地位]:本课作为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开篇课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修Ⅲ第一、二单元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瑰宝;第三单元学习西方从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的开展演变;第四单元学习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及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繁荣,并很容易引起反思:我国古代与近代的文化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国追赶上世界潮流?这些反思就会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景铺垫。

在学习并掌握本课“西学东渐〞的历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21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向西方学习。

[知识主线]: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想〞三局部。

三者之间依次层递,不断深化,但“西学东渐〞这一主线贯穿始终。

[情感主线]:以史为鉴、知耻知辱,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维新思潮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以及理性、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才能。

【教学目的】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背景下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识记各个派别的根本主张。

2、才能与方法: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才能,并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理性、全面分析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总结历史规律,运用历史规律,以史鉴今的辩证科学历史观。

将西学东渐与如今的学习相联络,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必修一第四单元、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大体理解了近代社会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和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甲午战后维新派开展的戊戌变法;革命派〔孙中山〕开展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等等。

虽未成体系,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展,探究欲望、逻辑思维进一步进步。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学设计:20西学东渐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学设计:20西学东渐
5.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了解20世纪西学东渐的实物资料,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知。
6.教师推荐一本与20世纪西学东渐相关的历史书籍,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阅读心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提高历史素养。
3.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对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20世纪西学东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20世纪西学东渐的影响,包括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影响社会变革等方面。
4.结合具体案例,如严复的翻译、康有为的变法思想等,深入剖析20世纪西学东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及历史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在20世纪西学东渐这一章节,学生们可能对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细节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充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第21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西学东渐概念理解: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五四运动前后【问题探究1】明末清初一大批西方传教士到达中国,翻译介绍西方文化。

对比西学东渐的两个时期,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为便于传教,主动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内容主要以宗教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积极主动学习西方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内容则涉及科技、政治、宗教、文学等各个方面。

原因:近代中国随着西方侵略加剧,既为西学传入提供了可能,同时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使学习西方成为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教法设计】学案呈现西学东渐的内涵和阶段,教师可设计探究问题,或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明确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主要特点和目的。

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后,切勿越俎代庖,应当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教师承转】近代以来,西学的传入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五四运动时期。

在向西方学习的阶级主体上经历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等几个派别。

【设计意图】明确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主要历程,明确本课的主要范围。

二、地主阶级抵抗派:(一)基础知识部分:1、背景:(1)必要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2)可能性:①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②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为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3)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的危亡。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活动【教法设计】基础知识部分以学案形式呈现,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记忆落实,本部分内容没有难点,学生基本可以自主完成,在记忆完成之后,教师可重点点出以下内容:、一是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的危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西学东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西学东渐》教案、教学设计
5.观看一部与西学东渐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学东渐时期的历史氛围,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6.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出一套关于西学东渐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与同学们互相交换做题,检验对方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能力。
3.对比分析法:比较东西方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西学东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
2.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艰辛探索,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1.教学活动设计:以图片展示法导入新课,呈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课主题——西学东渐。
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学东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学东渐时期的社会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西学东渐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西学东渐教学设计是指将西方教学理念与方法应用到中国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下面将从教学设计的背景、原则、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首先,西学东渐教学设计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紧密,教育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其次,西学东渐教学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

其次是学以致用,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是互动性,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还有灵活性、综合性和科技性等原则,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要求。

接下来,西学东渐教学设计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再次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有多媒体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种媒体和游戏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最后,西学东渐教学设计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其次是教学效果的增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是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注重实践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历程 》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历程 》教学设计

《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历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的第一课内容,前面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史的复习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在掌握并理解本课的基础上才能对下阶段“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的把握。

因此,木课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在中国思想史模块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于西学东渐的相关知识点,熟悉度是比较高的,我校学生整体历史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优势。

学生对于西学东渐有感性的认识,但是对西学向中国传播为什么如此艰难,则是缺乏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也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认为这节课一方面要关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这个历史过程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但是要使一节课活起来,还必须有血肉和脉络,还必须赋予课堂灵魂,人就是课堂的灵魂。

由此出发本课的脉络由三个篇章构成:即,蒙昧篇,开眼看世界一一雾里看花,花意浓;渐醒篇,中体西用一一移花接木,花自残;觉醒篇,维新思潮一一昙花一现, 花留香。

四.教学目标:核心索养目标1、唯物史观能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原理,所有学生能够知道西学东渐中中国各个阶级、阶层的核心主张和实践。

2、时空观念将西学东渐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分析西方学术思想传入中国的进步意义及影响,获取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

3、史料实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法,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中国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艰难性、复杂性。

第20课_西学东渐教案

第20课_西学东渐教案
知识链接
所谓西学,泛指西方文化,特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明万历--清雍正;
代表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意大利传教士,来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古代文化,并且换上中国的服装,按照中国的礼节和风俗成惯生进行活动,还为自己取到了利玛窦这样的中国名字。而徐光启礼部尚书,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而徐光启也是天主教徒,随后也写了许多的科学著作,和利玛窦合作完成了《欧几里得》。)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引导学生看课本P85页最后一段)
①、内容:(三要三不要)
要不要—a、维新变法;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影响: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简要总结西学东渐的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三步曲)
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们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习题课作业
1、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B)
a 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 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 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答:徐光启、利玛窦
随后到了清朝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直到1840年,鸦战一声炮响,西学再次传入中国,揭开了‘西学东渐’的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西学东渐》复习
程雪
【课标解读】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单元分析】
本专题内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史,救国救民的探索史。

《西学东渐》是本专题的第一课,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本课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终。

从历年高考来看,一直以来是高考关注的热点,例如2012年山东高考第28题。

因此复习的时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解读材料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单元框架建构
★“设计小贴士”: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线索,形成清晰的脉络,更好地把握课标考纲的要求,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基础知识梳理:
【探究学习】西学东渐的历程
教师设问: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学生回答:
(要求学生整理课本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设计小贴士”:利用表格的形式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让学生对西学东渐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应每个时期的人物、活动和意义,认识到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器物——思想——制度三个层次,
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讨论::
【讨论1】理解概念“西学东渐”和“中体西用”?
学生回答: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指的是在维护中体(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学(西方的科技),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设计小贴士”:把握概念,更好地体会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体西用是西学东渐的一个阶段,但是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

【讨论2】总结西学东渐的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
学生回答:
★“设计小贴士”: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地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过程,这是由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讨论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政治上:维新变法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设计小贴士”:通过这道题目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对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再次加深对三个模块知识关系的整合思路。

【练习反馈】
例1.(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反馈:本题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从题干表述看这一新学派的特点是中西方思想的结合而其中对西学的认识“支离破碎”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B项。

A项不能构成“新学派”C、D两项比较系统地宣传西学。

【答案】B
例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反馈:本题的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

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例3.(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w ww.x kb 1 .co m
——严复《原强》(1895年)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解析】本题以严复的从个人生活经历与国家发展相互关联的角度切入,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人面对民族危亡,寻求救亡图存道路不断探索这一历史进程的理解和把握。

第(1)问需要根据各时间段严复的主要活动分析相关的时代背景,,第(2)问要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第(3)问要分清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含义,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找到严复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

【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6分,每点2分)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6分,每点2分)(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8分,每点2分)
【课后作业】
完成枣庄材料第140—141页。

【板书设计】
西学东渐
【反思应对】
1、本教案使用中的亮点:
(1)依据课标和考纲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基本的线索,学生能够把握住重难点,知识脉络清晰。

鼓励小组内互动交流,组与组之间互相点评,师生互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2)本课通过设计几个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并联系高考辅以当堂检测,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