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合集下载

尼采悲剧哲学的生存可能性

尼采悲剧哲学的生存可能性

活背后隐藏的人类生存 的各 种矛盾 指 出, 悲剧可以 比历史 更 富于哲学 意味 。在 尼

之前 , 亚里士多德 、 格 尔 和叔 本华 等大 哲学 家都 探 黑


过悲剧 的哲 学意 蕴 , 尼 采却 认为 他们都 “ 但 缺乏 悲剧
的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尼采 在开山之作《 悲剧 白诞 生》 q 这部著名的 美学 作 品 中 , 用 悲剧 艺 术 的 审美 视 境洞 运
维普资讯
第 2 卷 6
第 5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 a o u e N r a U i ri P i sp yadSc cec ) orl f bi om l n esy( hl oh n oi Si e n H v t o l a n
了悲剧 哲学审 美的生存 可能性 。尼 采赋予艺术 f形而上的性质 , 为艺术与 哲学 同根 ; J , 认 审美的 生存 方式不 仅是可能的 。 而且给现 实人的存在提供合理 的 生存 价值取 向。只有在 艺术 审 美的生存 方式 中人与世 界 的
存在 才是合理 的相 互交融。
[ 关键词 】 尼采 ;悲剧 哲学 ;生存可能性 ;审美生存 [ 中图分类号】 5 6 4 B 1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9 4 3 (0 6 0 - 0 1 0 10 ・ 7 3 2 0 ) 5 00 — 4 中。据此尼采确立 了一种不同于传 统哲学的 独特的“ 悲 剧 ” 界观和 生存 观 , 把 自己称 为 “ 一 位悲 剧哲 学 世 并 第
着这种认识应运而生 , 我斗胆称 之 为悲剧文 化。这种文
品” “ , 悲剧 比其 他艺术形式都更加 突出地提 出有关 人的 处境 的种 种问题 ” … 由此 界定 可 见悲剧 的 艺术底 蕴和 。 魅力充分表现 出哲 学对 人 的生存 处境 以及探 索人 生意

如何用艺术肯定生命丨尼采《悲剧的诞生》要义疏解

如何用艺术肯定生命丨尼采《悲剧的诞生》要义疏解

如何用艺术肯定生命丨尼采《悲剧的诞生》要义疏解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plays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在狄奥尼索斯的世界之中,希腊人体验到了生命之存在的可怕、短暂和虚无。

但是尼采认为,希腊人并没有因此厌弃和否定生命。

恰恰相反,他们把生命本身变成了一种艺术创造,并且在所创造的艺术之中重新肯定了生命。

——题记尼采与悲剧——《悲剧的诞生》要义疏解尼采在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悲剧的本质解释为以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由此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哲学。

这种悲剧哲学一方面深刻地洞察了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却无限地肯定和热爱有限的生命,而不是厌恶和否定生命。

尽管尼采后来抛弃了《悲剧的诞生》中的很多思想前提,尤其是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和瓦格纳的浪漫主义艺术哲学,但他的悲剧哲学却贯穿其哲学思考的一生。

——1、家庭、政治与教育丨吴增定解读洛克政治哲学;2、如何认识荷马以及荷马作品的意义丨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3、斯坦利·罗森:尼采的继续革命;4、埃里克·沃尔瑟:尼采说“上帝死了”的真实含义872年,年轻的尼采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

在这部诗意盎然、激情澎湃的著作中,尼采一方面分析了希腊悲剧的起源、本质,以及最终衰亡的原因;另一方面将希腊悲剧的复兴希望寄托于他当时的精神导师、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瓦格纳。

作为巴塞尔大学的一位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古典学教授,尼采当然非常期望他的这部处女作能在古典学领域获得承认。

但令他失望的是,《悲剧的诞生》几乎遭到古典学界的一致批判和全盘否定。

当时的古典学后起之秀、未来的古典学大师维拉莫维茨发表了一篇关于《悲剧的诞生》的著名书评,对该书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和指控。

他批评尼采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思想牵强附会地解释希腊悲剧,完全歪曲了后者的原意。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班级:姓名:学号:Email: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

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何悲剧更“美”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

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

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

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

尼采《悲剧诞生》审美主义观论文

尼采《悲剧诞生》审美主义观论文

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审美主义观初探【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强调,整个世界和人生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合理的。

他认为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生,人生必然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

由于对真理的无休止追求必然要陷入绝境,因此需从另一角度,即要从审美的角度看待人生,高扬酒神精神,赋予人生以一种审美的意义,从而把人生的审美化作为人生态度与终极价值,以此实现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超越。

尼采在否弃基督教宗教救赎之途后走向了人生的艺术化——审美的超越之路。

【关键词】尼采;《悲剧的诞生》;审美主义尼采曾说:“‘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发生的最大事件。

” [1]从尼采这个振聋发聩的宣称始,“上帝死了”成为审美方滋的历史背景与前提条件。

学者周国平说:“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

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

……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

相反的运动:艺术。

’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 [2]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人生观。

他的审美主义源于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洞彻,对现代理性的质疑与批判,从而颠覆了传统哲学二元论中理性优于感性的论调,将感性的审美上升到生存本体论的高度,实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转向。

一、对传统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的揭露与批判继叔本华“唯意志论”非理性哲学后,尼采成为反理性主义先驱。

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认为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即便是美也是上帝的象征。

在尼采看来,这种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奴性道德,它戕害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抛弃上帝,摧毁基督教伦理规范对人的束缚。

作品赏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读后感

作品赏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读后感

作品赏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读后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早期著作,约成稿于1873年,其思想一脉相承于《悲剧的诞生》。

本书并没有像通常的哲学史那样,对那些著名的哲学家做概览式的表达;而只是择取其中最有个性的,最能彰显那个哲学家思想的言论。

正像尼采本人在序言中所说,用三件轶事可以勾画一个人的形象;我试着从每个体系中提取三件轶事而舍弃其余的。

[1]而这样的写作手法便剔除了平庸而又冗长的历史性论述,从而在表达事实之外还能够实现对其的超越。

类似的哲学史写法,在黑格尔那本著名的《哲学史讲演录》中也有表达,只不过黑格尔是将前人的哲学概念统统纳入到自己的逻辑学体系之内;而尼采那么是借前苏格拉底的古希腊群哲来论述悲剧时代,或悲剧主义这一形而上学体系。

一、万物归一读到任何一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著作,或许都会从泰勒斯讲起,而当我们读到万物起源于水这样的命题时,我们会大失所望。

因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命题无趣极了,而且及其荒唐。

但在尼采看来,能够说出这样的命题,就已经说明希腊哲学已经出现了一切是一这样的直观,而且这样的直观不是在一种譬喻的形式下说出的,而是一种概念式的把握。

这种把握已经超越了汲汲于事实的科学假设和历史研究,而是在一种魔术般的并且是极具信心的直觉中越过了物理认识的低水准,从而产生了一切是一这样的观点。

在尼采的前期思想中,与悲剧主义相对的是理性主义。

尼采认为这种理性主义兴盛于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和苏格拉底的哲学。

这二者都遗弃了酒神精神,而代之以辩证法和科学,以及理性。

而自此之后人们再也不能够体会到那种隐蔽在世界之后的痛苦之根基,以及在抗拒那种原始野性时,开展出来的顽固、严厉的个体化原理,亦即日神精神。

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精神不断对立斗争而开展出的艺术已经被充满乐观主义的求知精神所取代。

当泰勒斯说一切是水的时候,人类就突破了单门科学的蠕虫式的触摸和爬行,以直觉洞悉了事物的最终答案,并且借助这种直觉克服了较低认识水平的一般限制。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尼采哲学思想浅析浅析尼采的悲剧哲学及其对西方传统人生观的超越【摘要】文章梳理了西方两种典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之相对比,主要阐述尼采悲剧哲学的思想以及相对的人生观的超越之处,提倡尼采悲剧哲学中直面现实人生、审美生存的思想。

【关键词】形而上学;尼采;悲剧哲学;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世界问题,进而关涉人生问题。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标志着理性的觉醒,经过两千年的过度发展,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西方文明引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

此时尼采一反传统理性主义,把目光投向古希腊悲剧艺术,提出酒神精神学说,创立了悲剧哲学来慰藉生命。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人生观及其困惑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即是构建了二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历史;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贬黜现实生命的过程。

(一)柏拉图式形而上学世界观与乐观主义人生观的缘起泰勒斯的发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种下了形而上学的种子。

早期希腊哲学家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水”、“无定者”、“气”、“火”、“四根”、“原子”等,但它们作为本原尚不是精神性的、超验的、超自然存在。

只有当本原被解释为一种根基性存在,作为万物产生的原因、原则时,才潜在的含有二元性质(产生者即始基、本原与被产生者即万物、现象)的倾向。

巴门尼德“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把世界彻底地划分成存在与非存在两个断裂、对立的世界。

“存在”的世界是完满自足的、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连续不断的一;“不存在者”是偶然的、虚假的、转瞬即逝、不真实的。

只有对存在的思想把握才是真理,而对不存在这生灭变化的现象世界的感官知觉只是意见,与之相对的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存在即思维”,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假设被默认为形而上学的前提,并为以后的唯理论打下了基础。

到此为止,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那便是:一个集能动性、创造性、永恒在场性、无限性、圆满性、必然规律性于一体的真实世界和一个集被动性、流变性、有限性、多样性、偶然性于一体的现象世界。

生命的悲剧意识【生命是一场悲剧】

生命的悲剧意识【生命是一场悲剧】

生命的悲剧意识【生命是一场悲剧】尼采的悲剧哲学,是其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将人生审美化的哲学核心。

在尼采看来,生命是一场悲剧,而置于悲剧中的生命个体,应当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对待悲剧人生,要感受痛苦,并在生命的悲剧中产生行而上的美来。

这种将生命悲剧升华为艺术审美的力量,就是人的强力意志,是超人所应当具有的品质和性格,是基于肉体并融合了生命个体精神的一种意愿,它遵从于内心的渴求。

这种个体生命意愿实现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悲剧实现的过程,悲剧美呈现的过程。

尼采的悲剧观是感性的,是基于对生命意愿的一种肯定态度而审视生命悲剧的。

由此来看剧作家曹禺作品《雷雨》中繁漪这一人物,其悲剧人生的展现,恰与尼采的悲剧观契合。

一感性对理性的抗争尼采的悲剧观与传统的悲剧观有截然的不同。

在传统的悲剧观来看,悲剧应当是悲观的,悲剧美是生命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灵的净化。

尼采虽然继承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认同生命悲剧的同时,对于悲剧的认识,却是乐观主义的。

在他看来,悲剧是日神与酒神的结合,前者基于的是梦幻的世相,是一种梦幻精神,具有非理性的性质,他把人带入幻想世界,使人沉浸在美的外观中,忘却痛苦,从而将生命审美化;而后者则是真理的本质,是对世界本原的呈现和生命本原的表达,他让人们穿越世相而看到生命的本质――悲苦人生,并在这种悲苦中获得形而上的慰藉,获得生存的永恒乐趣。

在尼采的悲剧哲学中,酒神世界的生命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力量,而这一本质是基于生命的自然性,生物性,是基于生命的本源――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盲目的,非理性的。

而科学与理性,只能对日神世界――幻化的世界――加以认识。

尼采悲剧哲学的实质,是对生命意志的追捧和张扬,是对理性的批判和对感性的推崇。

而繁漪用自身感性对理性的抗争,可以说是对尼采生命哲学的最好诠释。

繁漪出生于大家庭,她受过新思想的影响,不仅端庄,典雅,聪明,漂亮,而且精力旺盛,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后她却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被资本家周朴园用欺骗手段结了婚。

尼采美学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重要美学与哲学著作,写于1870年与1871年两年间。

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主人翁一同登场,就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

尼采让这两个神仙翩翩起舞,自说自话,加以自己的激情评说,阐明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意义。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

他宣告:今日的文化、教育和文明,都是荒谬的悖论必须接受法官的公判。

既往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皆为颓废的形式,必将接受真理的重估。

尼采不遗余力地攻击道德,因为这是上帝最大的谎言。

他告诉人们他惊人的发现:希腊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节制、果敢、公正和智慧”,从来没有遵循过“道德”,当他们听苏格拉底讲上述“四主德”时,却是那么津津有味,点头不已。

尼采由此断言,一个民族奉若天规地约的道德律令,只是用以包裹野蛮与暴力的遮羞布。

尼采将审美价值视为人世间的唯一价值。

"完全的,否认思辩、否认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天地间唯一之神。

他直言不讳地论断,人生的审美评价终将与宗教、道德评价及科学评价背道而驰。

美丽就是一切!真实的审美人生,终究代替虚伪的伦理人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事的基本态度和评价体系,包括意识形态、宗教文化、风俗道德、社会和制度等方面的价值观。

尼采愤怒地宣称,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的,完全不可信。

如果把它放在权力意志论的平台上观察,就会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他承认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但不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消极的虚无是毁灭者,毁灭后留下废墟。

积极的虚无主张建设,推倒旧房子,建设新房子。

旧的价值堕落了,尼采要创造一种新的真善美的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真、宗教的善、艺术的美,哲学是尼采的哲学,宗教是尼采的宗教,艺术是尼采的诗。

他经常用酒神式的俚语来解释他的教主教义。

世界上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缜密思考与计算后果的,是遵守规则与尊重传统的,是维护体制与坚持信仰的。

所谓非理性,是听命于情感的躁动而不加节制,是放任于欲望一一情欲、物欲、权力欲,而为所欲为,是在“人”本的幌子下否定规律、规则,无法无天。

试论阮籍与尼采的审美意识对现代人的生存启示

试论阮籍与尼采的审美意识对现代人的生存启示
李泽厚先生认为美是对人生中一切有限的功利实用利害关系一切束缚人的本性才能的全面发展的有限事物的超越的结果尼采的精神超越让我们获得了对人生自由和无限的深刻体验获得了个体生命与宇宙大生命一体共生的充实感圆而阮籍强调人的本真之性的栖居不是叫人们纵容自己的欲望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掠夺而是把素朴之心贯通于万物随顺于万物之本然任其自然而然地生长死亡
具有美 的价值和 意义。尼采美学思想的要义是为人 生而艺术 ,
的丑恶 、 非正义和 不真实 , 是通 向回归真正 自我本性 , 成为更高
他 认 识 到 生 存 是 充 满 苦 难 的 ,但 他 并 未 由 此 而 否 定 生 命 的 意 超 的人 的桥 梁 。这 样 , 尼 采 用 悲剧 艺术 来 化 解 人 生 悲 剧 , 其 目的 义、 悲 观厌 世 。在 尼 采 看 来 , 古 希 腊 人 借 助 由 日神 精 神 和 酒 神 精 是 在 艺 术 审 美 达 到 的意 境 中 肯 定 生 命 的 力 与 美 , 体 验 生 命 带 给 神 发展 而 来 的 悲 剧 艺 术 , 使 人生变得壮 丽, 酒 神 精 神 乃 至 强 力 人 的美好感受 , 从中获得生存的欲望和动力。也启示着我 们, 面
自由和无限 的深刻体验, 获得 了个体生命 与字宙 大生命一体共生的充 实感, 圆融感 。
【 关键 词】 阮籍; 尼采 ; 悲剧美学; 生自于 他 内心 强 烈 的 生 命 悲 剧 意 识和 对 剧 。我 们 在 悲 剧 艺 术 中看 到 , 悲 剧 英 雄 用 他 的毁 灭 使 我 们 感 受 于 生 命 悲 哀 的 深 切 感 受 。 他 为 了超 越 生 命 悲 哀 进 行 不 断 的 尝 到 生 命 本 身 的不 可 摧 毁 , 精 神 为 之 欢 欣 。在 尼 采 看 来 , 生 命 具 有 试, 努 力 寻 求 生 命 价 值 的 实现 , 追 求 理 想 的人 生境 界 ; 体 现 了 强 自我 超 越 的本 性 , 在 同人 生 的痛 苦 战 斗 时 , 应 当 体 现 出这 种 生 烈 的主 体 意 识 和 抗 争 精 神 , 是 人 的本 质 力 量 的 充 分 展 现 , 因 而 命 的超 越 性 。 尼 采 反 复 强 调 不 断 地超 越 自我 , 否 定 自我 本 性 中

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与人生

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与人生

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与人生作者:何怡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9期内容摘要:《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通过借助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的概念以及二者与希腊艺术的关系,尼采在书中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为人的生存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艺术性解释。

本文主要以艺术与真理的关系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在《悲剧的诞生》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与人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人生真理在《自我批判的尝试》中,尼采把《悲剧的诞生》“这本大胆的首次着手的任务”概括为:“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又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

尼采将艺术视为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认为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并且强调只有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和世界时,它们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

许多艺术家都曾经讨论过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如柏拉图最早提出艺术与真理相对应的观点,他认为理念是真实的世界,是真理;经验世界不过是它的影子和模仿;艺术只能模仿经验世界的表象,无法触及其本质,与真理隔着三层。

受柏拉图影响,后世哲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艺术是对理念的某种认识或模仿,并依据其认识或模仿的程度来判断艺术的价值。

如黑格尔就曾说过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叔本华也说过艺术是对理念的认识和复制,但是尼采对于真理的理解以及关于价值的认识都迥然异于前人们。

对于尼采来说,只存在一个世界,他沿用了叔本华的术语称之为世界意志,但实际上是指存在于世界之中那个无意义的永恒变化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就是“真理”,即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矛盾以及无意义。

但是“为了战胜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真理',也就是说,为了生存,我们需要谎言”,尼采提出以艺术来拯救人生,实现生命力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强调艺术是我们可以用来对付人生的荒谬与无意义的的不二之道。

“真理是丑的。

我们有了艺术,依靠它们就不致于毁于真理”,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揭示真理,艺术以美的面纱来遮挡可怕的真理,让人们在壮丽的幻觉中继续去热爱和追求真理,而不至于因为发现真理而就此厌世,面对人生的苦痛又不至于没有希望。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

种状态之中必定还有一种节奏的差异…… 周遭,忘记自己的所求、不满,和现实生 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
某种醉感的极端平静(确切地说,时间感 活中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境界是“我” 胜人生悲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
和空间感的变缓)特别反映在最平静的姿 与自然的本质、与生命融为一体,没有 生及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
尼采(1844 — 1900)是继叔本华之 歌颂着幻象的永恒,停留在外观美的欣赏 泡影。
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 上”[1],把现实看成一个梦幻或是面纱,而
沉迷于梦里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无限
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 20 世纪西方现代 后者则使人投身并沉醉于现实世界里, 的神秘。把人生当成梦,以梦的眼光看待
活的一个个场面,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都 也是一种客观的世界。
与尼采相似的精神面貌和相似的精神寄
想成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是阿波罗艺
醉,是人在醉意中的反映和感觉。 托。
术对众生的引导,让他们只需要去享受人 醉,不仅仅是行为上的癫狂、残暴和情欲
任何一种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
生,而不去想痛苦,甚至用思想、精神的 的冲动。醉,还是一种艺术的梦,是艺术 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彩,让人就如同生活在《荷马史诗》里, 它表现的是个体、是现象的客体。但是抒 的美学。
让人充满对生命的乐观和对理性世界的健 情诗人确实在酒神的状态,他们表现的才
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受
康理解。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把生 是一个本质的世界,原始的太一世界,这 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流露出艺术家
麻药去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因此,希 创作的源泉。醉,是一种冲动:春光蒙 , 总有着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不管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尼采“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摘要:谈尼采,恐怕不能离开艺术这个词。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这第一部著作中,提出了自我肯定的日神精神和自我否定而又复归世界本体以及放纵悲剧情绪的酒神精神。

而悲剧诞生的条件就是“音乐精神”,而音乐精神就是艺术家日神精神以及酒神精神的综合情绪的表露。

这些精神就是反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精神,是艺术家的美学。

关键词:悲剧的诞生;艺术家;美学;日神;酒神;音乐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德国的勒肯的宗教家庭,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提倡的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广义的美学。

他自己也曾说道,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接受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早年读书时以叔本华为其第一个精神导师。

1869年尼采25岁,成为巴塞尔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这个时候,他开始写作《悲剧的诞生》。

在这本书中,尼采以一种思辨的方式考察了希腊悲剧的诞生及衰亡,借此批判了现世的科学理性主义,他把科学主义溯源到苏格拉底,并且认为,科学主义在现世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需要以一种新的审美的态度来代替,而在这种审美的态度之下产生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尼采的这种美学虽然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因为他是从给予者的角度上建立的美学。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摘要: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前人关于“悲剧”定义的对比中,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权利意志,超人哲学和审美本质的解读和探索.酒神与日神所诞生的具体细节解读中探索尼采“悲剧”的深层意义.人与自然是尼采悲剧探索的根据,对人充分肯定的哲学形而上学基础上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哲学含义进行探讨.关键词: 酒神悲剧诞生人与自然审美哲学精神西藏民族大学 16级文艺学硕士王玉莲(一)尼采《悲剧的诞生》产生的背景在人与自然分离的紧张关系中,古代社会的原始粗野理性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人价值的判断不是理性和智慧,而是作为一种道德判断.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正是试图弥合和恢复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统一和人生命力的冲动,使人称之为人.《悲剧的诞生》中的思想基础是奠定在前人基础上的.“造物主即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现代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技术革命的质疑.人应该恢复到对自然社会本真认识.席勒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与理性是和谐统一的.人的生活活动也就是人的艺术审美活动到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导致了人内在分裂,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称古希腊人是感性功能与理性功能统一的完美的人,想象的青春型和理性的成年型结合.这种人性在我们身上体现出形式冲动的对象,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呈现在我们身上,人无需在他处寻觅自然,人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发现自然,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然而,自然在现代社会对人来说已成为一种观念,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和科学理性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分离.自然从人道主义中消失了.将自然等同于希腊童年时期的神话孕育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性.感情本身带有浪漫特点,感受自然本身诗性.恢复人与自然的统一的过程中.席勒认为艺术作用于审美,人的完整性是感性和理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恢复古希腊人内部的统一和人与社会的自然状态.黑格尔认为在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素材将内容和感情联系起来,人怜悯和恐惧的情感与人害怕于外界的力量的强大持有的敬畏之情.人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对外界产生敬畏之情和害怕于自身自为力量所产生受难者肯定和实体性同情的伦理之情.悲剧所具有的矛盾冲突的精神对立,体现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具有普遍的代表和神圣的不可侵犯特点.悲剧理论产生于亚力士多德的《诗学》,主要讨论的悲剧和史诗,以理论化的方式提出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心灵净化功能,引起人怜悯和恐惧.尼采以酒神精神为主的悲剧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酒神精神现象学,否定苏格拉底的理性世界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

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

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关键词:审美悲剧酒神精神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

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摆脱这个痛苦世界,即对‘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探索所规定的。

一再被强调而且当然强调得很有道理的基本思想──上帝死了、超人、末人、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仅仅标志着上述探讨世界及其拯救的道路的各个阶段。

”①实际上,尼采的以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的酒神精神,由于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

酒神精神的悲剧人生观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而这其中贯穿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审美观照。

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之药方。

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的只有幻想。

艺术和宗教都起源于幻想,但是,宗教的历史证明,它不仅没有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相反却比政治机器和道德观念更强有力地形成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造成了人之生命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

于是,尼采便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

尼采的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

尼采的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

尼采的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和音乐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审美哲学和艺术评价的独特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尼采的审美哲学和他对艺术的评价,并分析这些观点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尼采的审美哲学尼采对审美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深入思考和解读上。

尼采认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命冲动,是独立于价值和目的之外的东西。

他主张通过对美的追求和体验,人们能够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尼采认为,美不仅仅是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视觉享受,而是一种生命力的表达和体验。

他赋予了艺术以非凡的能力,使之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创造出更高尚、更纯粹的世界。

尼采强调,真正的艺术是来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生命力,通过创作表达出来,并能够触动人们的灵魂。

二、尼采对艺术的评价尼采对艺术的评价是他审美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评价和评判标准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1. 音乐尼采非常欣赏音乐,并将其视为最高级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超越语言和理性的纯粹表达,能够直触人的灵魂。

尼采将音乐比喻为“哲学的语言”,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感受到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存在。

2. 绘画和雕塑尼采对绘画和雕塑的评价相对较少,但他认为它们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尼采认为,绘画和雕塑能够通过形象的表达,传递出一种直观的力量和情感,使人们与作品发生共鸣。

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评价主要强调其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文学和戏剧尼采对文学和戏剧的评价较为复杂。

他认为,文学和戏剧通过文字的运用和人物的塑造,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尼采对于戏剧的评价较为特别,他强调戏剧的力量在于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参与,而非剧本本身。

尼采认为,戏剧能够让人们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冲击,从而达到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和理解。

三、尼采的观点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尼采的审美哲学和对艺术的评价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的“审美人生”

尼采的“审美人生”

玉环 、王昭君” ,她们 的美是 如何 表现 的, 只道是沉鱼落燕之容 , 闭月羞花之貌 , 用这 样 浅显 的词涵盖。这种美 可以说是外表上 的 自然美。也可以说她们也具备内在美 , 从历
史古书中可 以考证 , 几人都有才华 ,内外兼 备 。美学就是从人对 现实 的审美关系出发 , 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 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 意识 ,美感经验 ,以及
的。在这个意义上 , 悲剧 神话恰好要使我们 相信 , 甚至丑与不和谐也是意志在其永远洋
溢 的快乐 中借以 自 娱 的一种审美游戏。 ” 0 尼 采把解决人生 态度问题看作第一位 , 科 学无 法解决人生态度的问题 , 无法使人类摆脱人 生 固有 的痛苦 , 唯有将人生和世界看作一种 审美现象 , 才能真正解决人生态度 问题 , 才 能使人敢于面对现实 、直面人生。所 以, 尼 采认为 , 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 然后才 成为科学 家 ,他认为 ,“ 科学乃是艺术 家的 进一步发展” 。0 尼采 的审美人生态度 , 给现
综 合论 坛 2 0 1 3年 1 1期 ( 上)
尼采的 “ 审美人生 ’ ’
赵 振 华 ( 河南机 电高等 专科学校 艺术 系 河 南 新 乡 4 5 3 0 0 0 )
摘要 :弗里德里希・威廉 ・尼采 ,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 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 和散 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 说在 他的时代却没有 引 起人 们重视 ,直到 2 0 世 纪,才激起 了不 同派系的回声 。尼采的美学思想涉厦的 问题很 多,而本文主要 浅析尼采的 “ 审美人生”的荧学思想,
( 一) 尼采对美学的分析 什么是美学 , 美学 ,顾名思义 , 就是关 于 “ 美 ”的知识学 问,什么是美 ,中国 自 古 就有 “ 四大美女”之说一 “ 西施 、 貂蝉 、杨

浅析尼采的审美人生观论

浅析尼采的审美人生观论

和 ‘ 世界美 化 ’的酒 神精神 所探索 的超人 意志之本质 。悲剧人 生观 的酒 神精神 ,以正视人生 的悲剧 性为前提 , 以战胜 人生 的悲 剧性为 目标 ,把人生 的悲 剧当作感悟生命 的审美态度 ,去笑对人生 的一切 悲歌 。同时 ,通过生
命 力量 的提高 ,直接 去面对永 恒轮 回的人生 痛苦 , 而呼唤 出一种 “ 从 超人”来挽救人类 自身悲剧性 的退化 。
个体生存 的恐怖一一 但是终究 用不着吓瘫 ,一种 形而上 的慰藉使 我们暂时逃 脱世态 变迁 的纷 扰 。
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 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 ,感觉
运。


悲壮 美 的激 昂 赞歌
尼 采 的 一 生 看 起 来 ,极 具 悲 剧 色 彩 。可 就 是
这 带 有 悲 壮 美 的 一 生 中 , 悲 剧 哲 人 用 他 的 意 志
生 悲剧 之 中而 超 越 于善 恶 之 外 ,用 自由的 舞 蹈 使
的视野去估 价痛 苦 、险境 和未 知事物 ,这种估价 激发着他生命的活力 。因此 ,就有 了,“ 风起 的 日
志 …都随丑的东西跌落 ,随美 的东西高扬 :在这 ・ ・ 两种场合 ,我们得 出同一个结论 :美和丑 的前提 极其 丰富地积 聚在本能之 中。丑被看作衰退 的一
啊 ” 5可 见 ,在尼 采 这 里 ,我 们 的共 同立 足点 是 ![]
现实的生命 ,共 同的 目的是 高扬生命 之力 ,克服 生命 的 悲剧 性 。
二 、洒 神精 神 的人 生境界
查 拉 图 斯 特 拉 ,是 一 个 酒 神 精 神 化 身 的跳 舞
者 ,他 有 着 宁 静 的 气 质 ,轻 捷 的足 ,无 往 而 不 在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文学家、文化批评家,被视为现代思想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一生都在探讨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悲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为了他哲学和文艺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从尼采的悲剧理论出发,介绍尼采哲学与文艺思想的精髓。

一、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的悲剧理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悲剧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表达,以及对于面对生命的绝望的展现。

在尼采看来,最真实的悲剧并不是在悲伤、痛苦或是悲惨中寻找菩萨心肠或善的道德修养,而是在面对自己的命运、灾难和不幸时,仍能够坚定站立于这个世界的人。

因此,悲剧不是消极的,而是对于生命坚强的肯定,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

人类既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相对的人性中展现出来的。

尼采的悲剧理论是革命性的,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悲剧理念。

传统的悲剧理念认为,悲剧是通过展示英雄的失败来触动观众的情感,进而让观众反思自身的实践和价值观。

但是,尼采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悲剧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赞美,而不是消极的抵抗和反抗。

他认为,观看悲剧的人要具有“悲剧之心”,也就是对于生命两面性的认识,既坚信人类的伟大与壮烈,又要面对人类的渺小,甚至是残酷的一面。

尼采的悲剧理论对于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不仅促使了对于传统的悲剧观念的批判,也推动了文艺思想的变革。

那么,尼采的哲学和文艺思想又是如何被悲剧理论所影响的呢?二、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1. “上帝已死”尼采的著名言论“上帝已死”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他认为基督教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这种变化不利于人类的自由。

同时,尼采也不赞成对基督教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攻击,他把目光转向了基督教背后的宗教哲学,认为其本质是将人类打扮成神秘主义的对象,因此成为表现弱肉强食的武器,使“我们”的创造性能力极度受限,挫伤人类开放心态,一味的解析和肆无忌惮地论证只会让人们沉迷不安乱,甚至使其走向极端主义。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尼采关于悲剧艺术的观点,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对悲剧的看法,简直就像给人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想啊,悲剧不只是让人哭,而是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美妙。

尼采认为,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得好好接纳这些痛苦的时刻。

想想看,谁的生活不经历几次风风雨雨?他提到,悲剧的魅力在于它能把生与死、快乐与痛苦这对矛盾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再说说尼采特别喜欢的古希腊悲剧。

那些戏剧里,英雄们常常面对巨大的命运压力,简直就像是在和上天对着干。

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反而让观众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就是咱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声音吗?他觉得,这种悲剧的力量在于它展现了人类的脆弱与顽强。

即便是再大的打击,咱们也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美感,哎,这种对比,简直就是生活的调味剂。

没错,悲剧让咱们在笑声和泪水之间找到那种独特的平衡。

尼采还提到了一点特别有趣的事,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还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悲剧表达内心的挣扎,就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虽然有些地方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最终却能呈现出一种绝妙的画面。

这样一来,悲剧就成了让人反思的工具。

像是在揭示生活的真谛,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嘛,波澜起伏,时而甜蜜,时而苦涩,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哎,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尼采如此推崇悲剧艺术,我觉得这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他一生经历了不少风波,心中充满了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

那种对苦难的理解与认同,让他的思想更加深邃。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悲剧视为一种超越的艺术,能够让人从痛苦中寻找力量,反而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哇,这样一想,真是让人佩服!尼采的观点无疑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让我们意识到,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然。

无论生活怎么折腾,咱们都得学会用艺术去面对、去反思。

生活中的悲剧像是一道道风景,让我们在痛苦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从美学角度瞧,《悲剧的诞生》既就是关于古希腊悲剧起源、毁灭与再生的艺术史专著,又就是关于艺术本质的艺术哲学专著。

不过,尼采之所以关注古希腊悲剧,主要不就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就是出于她本人理解艺术的现实需要。

她在书中所提出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苏格拉底精神”三个基本概念,不只就是用于分析某种历史现象,而就是用来理解艺术本身的。

尼采从人生的需要角度理解艺术,强调艺术就是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乃至唯一的手段。

她强调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与世界的存在才具有了一种永恒的、充分的理由。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反抗悲观主义的悲剧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主张用艺术的方法,将人生的苦难、病态、荒诞转化为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强化剂。

尼采的这种悲剧人生观对其后的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创作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卡夫卡、加缪、乔伊斯、萨特、艾略特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再瞧到这种悲剧人生观的影子。

其次,从哲学角度瞧,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她后来的思想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

一方面, 尼采对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的热情肯定演化为她后来的权力意志理论与超人学说。

酒神精神一直就是尼采哲学的主角,她的权力意志、超人、查拉图斯特拉都只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

另一方面,尼采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后来扩展与深化为对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批判(两千年以来,欧洲的传统形而上学一直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以及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因此,可以把《悲剧的诞生》瞧做就是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 从而,期望从中能够发现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她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其悲剧的起点就在于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其核心就在于日神与酒神的结合。

我们可以清楚地瞧到日神与酒神之间的区别。

在希腊神话中,日神与酒神都就是主神宙斯的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马 毅Ξ(大连大学综合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622)摘 要: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

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

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

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尼采;悲剧哲学;审美生存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03)05-0031-03Nietzsche’s tragic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existenceM A Y i(Centre of C om prehensive Research,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Abstract:The first tragic philos opher Nietzsche abstracts tragic art and spirit from the G reek tragic culture to explain human life,leads the existence of life to the lofty aesthetic state of art.He endows art with metaphysical qualities.He believes that art and philos ophy share the same root,and only in the aesthetic state of art can human beings and the w orld have the reas onable ultimate value.From the theory of existence, his artistic philos ophy displays the beauty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in the reality,that is,the beauty of life lies in the generative life; the beauty of honesty lies in the m oral life;the beau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t and science forms the complete life.N discovered and realize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philos ophical existence and the theory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K eyw ords:Nietzsche’s;tragic art;tragic philos ophy;aesthetic existence 一、悲剧文化与悲剧哲学悲剧作为美学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本质上是“指以极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宇宙间所起作用的艺术作品”,“悲剧比其他艺术形式都更加突出地提出有关人的处境的种种问题”。

[1]由此界定可见悲剧的艺术底蕴和魅力充分表现出哲学对人的生存处境以及探索人生意义的深层关照,即悲剧艺术与哲学思考都指向人的现实生存与生活,并以其不同的方式揭示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的人类生存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危机。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可以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在尼采之前,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叔本华等大哲学家都探讨过悲剧的哲学意蕴,但尼采却认为他们都“缺乏悲剧的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尼采在开山之作《悲剧的诞生》这部著名的美学作品中,运用悲剧艺术的审美视境洞察、领悟和解读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人摆脱超越现实生活所有的压力和痛苦,从而把人的生存及生活置于崇高的审美生存境界之中,以达到审美艺术中的自由与享受,并使艺术返回到人的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中。

据此尼采确立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独特的“悲剧”世界观和生存观,并把自己称为“第一位悲剧哲学家”。

尼采作为一位悲剧哲学家,他首先是一位文化哲学家。

出于对人的生命与生存的关怀,他着眼于文化这一人的存在的最深厚的背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梳理,敏锐地洞见到传统的西方文化与希腊“正常儿童”创造的完美纯真的希腊文化及艺术已“断裂”,现代西方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正在蜕变为一片“阴郁”、“萎靡不振文化的荒漠”。

尼采指出,这种颓废的文化已经走向死亡,一种新的悲剧文化正在诞生,这就是尼采极其赞赏的前苏格拉底的希腊文化,其实质是悲剧文化,悲剧文化成为希腊人战胜人生悲苦、肯定生命,高扬人生快慰之生存的深层维度。

尼采言明:“一种文化随着这种认识应运而生,我斗胆称之为悲剧文化。

这种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智慧取代科学成为最高目的,它不受科学的引诱干扰,以坚定的目光凝视世界的完整图景,以亲切的爱意努力把世界的永恒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来把握。

”[2]悲剧文化不相信理性与科学逻辑的死板对生命的遗忘和否弃,更不相信人与自己生活世界的断裂,而以坚定的信念崇尚本真的生命和美好的生活,信仰世界本体对生命个体的不断创造,信仰人与自己生活世界和谐的完美图景。

悲剧文化的诞生昭示“永恒生命”的诞生,人将把世界永恒的痛苦与自己永恒的痛苦融为一体。

第24卷 第5期2003年10月 大连大学学报J OURNA L OF DA LI AN UNI VERSITYVol.24NO.5J un.2003Ξ收稿日期:2003-04-30 作者简介:马 毅(1955-),女,大连大学综合研究中心教授。

尼采指出,悲剧文化的诞生预示悲剧时代的来临,这就是“那些新的肯定生命的人”,“将在这个世界上重建生命的繁荣,而由于这种生命的繁荣,狄奥尼索斯情态必将重新来临。

所以将会产生一新的悲剧时代”。

[3]这一新的悲剧时代、悲剧文化的代表就是酒神狄奥尼索斯。

尼采确认,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希腊悲剧文化的主角,只有狄奥尼索斯才敢于直面悲苦和短暂的人生,高扬充溢过剩的生命力量,从个体化的生命毁灭中不断获得重新生成生命的最高快乐,因此,“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4]这就是尼采从悲剧文化中提升出悲剧精神,即是酒神精神。

但在尼采之前“没有人把酒神精神变为一种哲学激情”,而尼采酒神精神的哲学旨趣就是“肯定流逝和毁灭”,这是“酒神哲学中的决定性因素,肯定矛盾和战争,生成,以及彻底否定‘存在’概念”。

[5]希腊的悲剧文化和悲剧精神使尼采透视到传统哲学的“知识论”遗忘和否弃了人的存在和人的生活,知识乐观主义只是浮在生活的表面,其实质也是悲观主义的空谈,哲学的悲观主义最终也屈服于生命的存在和毁灭,忽视了生命的流动与生成的辩证运动。

尼采通过悲剧文化看到了生命的生成与毁灭的内在矛盾及发展,形成了“认识史上头等独特”的创新见解:酒神精神固然是悲剧精神,但它是一种审美的生存精神,其内涵及要义是彰显人的生存本性,形成人与世界的完美融合;悲剧精神的实质是关爱生命、超越悲苦与毁灭,求得生存发展的永恒的人文精神动力。

二、悲剧艺术与审美生存尼采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惊喜地发现在悲剧艺术中潜藏和伫立着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美好的生活希望。

在他看来,悲剧是最高的艺术,它不仅追问考证着人生存的意义,而且它的“最大价值”是“激发、净化、释放全民族生机的伟大力量”。

[6]虽然伴随人的生命历程的常常是各种苦难与短暂,然而悲剧艺术却通过“酒神的魔力”这个“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就可以战胜和消除一切属人的或本不应该属人的东西,使人领略生命馈赠的力量和生命本身所释放出的熠熠光辉以及带给人的刚强意志。

可见,悲剧根源于人对人生冲突和矛盾的超然的艺术理解。

由此尼采捕捉住悲剧艺术对人的生存所具有的否定肯定的巨大魅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在艺术审美中获得真实的生命感并体悟生命的无穷快乐。

正如陈鼓应先生所言:“希腊式的刚毅的悲剧,即意示人生充满着荆棘,短暂而可悲,但能赴以艰辛卓越的精神,来开拓生命之路。

人类尽管历经艰难,仍不致沦入悲观的困境,在饱尝人世苦痛之中,积健为雄,且持雄奇悲壮的气概,驰聘人生,如此以艺术的心情,征服可惧的事物,陶熔美感,而引人入于高超的意境。

”[7]尼采通过悲剧艺术而形成的审美生存观,不仅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绝对理性生存观,更是区别于叔本华悲观痛苦的生存观。

叔本华使悲剧展现给我们的只是“生活的可怕的方面”,艺术、审美只能是暂时解脱痛苦逃避现实生活的手段,因而悲剧最终只能把人引向“衰退”,并进而否定生命,走向虚无主义。

尼采则坚信“在悲剧中”人“可以希望一切,忘掉最痛苦的事情”。

悲剧艺术是肯定生命和生活积极的条件和手段,因为艺术是比“悲观主义更强有力的东西,比真理‘更神圣’的东西”,悲剧艺术包含悲观色彩,但不归结为悲观,悲剧艺术中更深层的维度是神圣与伟大。

在此两种人生态度泾渭分明:悲剧是悲壮的崇高的,它肯定生命激发力量,是审美的;悲观是悲哀的渺小的,它否弃生命泯灭意志,是审丑的。

这一分界证明“精神上的可怜虫要叩开悲剧王国之门的一切企图都是徒劳无功的”(卢卡奇语)。

那么,悲剧艺术的审美生存何以可能和成立呢?首先,尼采赋予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

尼采指出“艺术是生命的本来使命,艺术是生命的形而上活动”。

[8]“悲剧以其形而上的安慰在现象的不断毁灭中指出那生存核心的永生”。

[9]这是尼采悲剧哲学与艺术审美相互交融的鲜明特征。

艺术与哲学同根,同属形而上的活动,哲学视生命为本体,本体即艺术,因而艺术就是生命,“艺术的本质方面始终在于它使存在完成”,使生命和生存走向“完美和充实”。

艺术在这里与哲学共同疾呼“我们信仰永恒的生命”,艺术是永恒的,生命也是永恒的,而且艺术还“使我们相信生存的永恒乐趣”。

由此可见艺术和哲学都为人提供了终极意义和解读。

显然形而上的艺术活动是尼采哲学和美学的出发点,是他关照人类的命运使其摆脱和超越生命悲苦而寻觅的终极依托,因为尼采坚信只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艺术”才使人“在痛苦中感受根源性快乐”并“回归根源性家乡”。

其次,尼采认为只有在艺术审美的境界中,人和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交融的存在,才具有终极的价值。

尼采从艺术本体出发,用艺术审美的视境去解读人的生命存在和世界的存在,其实尼采是扭转传统哲学的道德、科学或理性逻辑的视境对人与世界的不合理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