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位置》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能正确地辨别物体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要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辨别。

2.2 教学难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掌握。

2. 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利用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位置。

2. 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这些实物的位置。

3.2 自主探究1. 让学生自主尝试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

2.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3.3 课堂讲解1. 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讲解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辨别。

3.4 巩固练习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3.5 小结与作业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

4.3 课后访谈1. 家长或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2.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兴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用具1. 实物模型。

2. 数对卡片。

3. 练习题。

5.2 教学媒体1. 教学课件。

2. 教学视频。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概念:上、下、左、右、前、后。

2.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用数对(两个数字)表示物体的位置,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位置的概念,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难点: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考、表达。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教案示例: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哪里?2. 讲解:讲解位置的概念,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练习:学生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教师点评。

4. 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游戏,用数对表示游戏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对于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要让学生多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别指导。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观察学生对位置概念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位置知识和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数对,描述家中或学校中的某个物体的位置。

2. 设计一个简单的位置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并记录游戏过程。

八、课程扩展:1. 利用地图,让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对表示不同城市或地点的位置。

2.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让学生用故事的形式描述物体或人物的位置变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的辨别,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生活中的方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左右、前后方位的辨别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的辨别。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的辨别。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以及左右、前后方位的辨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中掌握方位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方位的物体。

2.准备教室内的教具,如书本、铅笔等,用于实际操作。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卡片、小玩具等,用于游戏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辨别方位,如天空在上方,地面在下方。

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室内的教具,让学生辨别左右的方位。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书本在铅笔的左边”。

3.操练(10分钟)开展“找朋友”游戏,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站在讲台前,其他学生在教室里寻找与代表相同方位的物体。

找到后,用语言描述位置,如“我在你的后面”。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方位接力”游戏,每组排成一排,第一个学生拿到一个道具,根据老师的指令,将道具传给指定方位的下一个学生。

如:“把道具传给你的右边同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如“我在教室的左边,离窗户最近”。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定义: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2. 相对位置: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指它们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概念。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运用位置的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或游戏,引出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讲解位置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概念。

3. 练习与交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位置的知识,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运用位置的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于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纸牌制作自己的小动物,并摆放它们在桌面上,用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位置游戏,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运用位置知识。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的房间,并在图中标注出各个家具的位置。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关系。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知识。

一年级认位置教案

一年级认位置教案

一年级认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判断和表达物体的位置。

3. 进行位置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方位词,能够正确判断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方位词,准确描述复杂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概念。

2.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描述物体位置。

3.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实物道具:玩具、书籍等。

2. 图片素材:人物、动物、物品等。

3. 教学卡片:方位词卡片。

4. 游戏材料:如“抓迷藏”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找不同”游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讲解与演示:教师展示实物或图片,向学生讲解方位词的含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物体的位置变化。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用卡片摆放物体,并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4. 课堂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抓迷藏”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实践活动,如在家庭环境中寻找特定物品,并用所学方位词描述物品的位置。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单元测试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教师应组织一次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位置概念和方位词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寻宝游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认位置》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位置》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位置》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左、右、上、下、前、后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左、右、上、下、前、后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展示小朋友的画。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

(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1.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优秀6篇)《位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⑴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相关用具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⑴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位置--左右教学设计篇二位置--左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左、右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2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利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位置2.2 教学内容(1) 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学习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难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引出数对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对。

3.2 教学新课(20分钟)(1) 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

(3) 讲解如何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3.4 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在表示物体位置方面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练习题(1) 用数对表示下列物体的位置:①小明在教室的第四列第三行。

②小红在图书馆的第五列第六行。

(2) 根据数对,确定下列物体的位置:①数对(3,2)表示的是谁的位置?②数对(4,5)表示的是谁的位置?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如上、下、左、右。

2.掌握地理位置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用所学的地理位置词语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4.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孩子对空间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地理位置词语。

2.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细致区分地理位置词语的不同用法。

2.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玩具人物、实物道具。

2.学生准备: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5.2 学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理位置词语的运用。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5.3 操练(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游戏和排队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地理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每组学生进行相互辨认位置、相互描述位置的活动。

5.4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地理位置词语。

六、课堂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地理位置词语,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上仍需要进一步强化,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并做好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位置》教案(优秀7篇)

《位置》教案(优秀7篇)

《位置》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篇一第一单元位置(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材说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

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

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

(2)自然标志的表征。

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茶几的前面。

(3)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利用一些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参见空间概念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陈英和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

而一年级(6~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

例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

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创设了适合学生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篇1教学设计(1)课题上、下课型新授课时1主要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游戏与交流中充分感受到上、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科渗透在说有关上下的例子时,抓时机向学生进行上下楼梯安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法选择讨论法、游戏法教、学具准备正方形卡片电教手段运用详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目的用谈话导入课题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

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

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一年级数学认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位置教案

教案主题:认识位置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方位词,如前、后、左、右等。

2.能够正确描述和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3.能够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对位置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方位词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2.位置关系的描述和表示。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白板。

2.绘图纸、彩色纸、剪刀、胶水、颜色笔等。

3.小动物玩具或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们打招呼,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2.出示一只小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小狗在哪里?”“小狗在哪个方向?”引导学生使用方位词回答问题。

二、认识方位词(10分钟)1.出示方位词的图片或图示,让学生观察并配对。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模仿方位词的指示,如教师说:“请大家向前走一步。

”“请大家向左转。

”学生模仿动作。

三、现实生活中的位置关系(15分钟)1.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描述自己与教室中一些物品的位置关系。

2.教师提问:“书包在你的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门在你的哪个方向?”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

四、位置关系的描述和表示(15分钟)1.出示一张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位置关系,并使用方位词描述。

2.教师逐个指定学生站在教室或学校中的一些位置,其他学生观察并用方位词描述该学生的位置。

五、游戏活动:找到位置(20分钟)1.在教室或活动区域划定一个大型的网格,每个网格上写上一个位置名词。

2.教师将小动物玩具藏在一些网格中,学生抽取卡片,根据卡片上的位置名词,找到并拿出对应的动物玩具。

找到后学生将动物玩具放在正确的位置。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一些图片或图示,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品的位置关系。

2.教师提问:“椅子在桌子的哪个方向?”“窗户在门的哪个方向?”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七、课堂小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和复习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2.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观察家中或学校中一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写下描述。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的教学方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的教学方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地图,理解位置概念;2、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图形所处的位置;3、懂得简单的方位术语,并能准确地进行方位指示。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位置的概念与认识、地图的使用和方位指示方法、物体的位置、图形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使用地图,理解位置概念,掌握方位指示方法;2、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方位指示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同时提高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授课,讲解位置概念、地图的使用和方位指示方法等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知识;2、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耍中对不同的方位进行认识和辨别,提高他们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实验教学法:通过组织实际演习、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位置的指示和判断中,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某个物体的位置?如何进行方位指示?2、学习核心环节(1)带领学生认识地图,并学会使用地图。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进行宝藏游戏,宝藏可以是任何物品,要求学生在有规定时间内,找出每个宝藏的位置,并将其标记在地图上。

(2)通过图形学习物体的位置。

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四个基本位置:左、右、上、下,帮助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体和图形的位置。

(3)学习简单方向语言。

通过图片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左右、上下等基本的方位语言,利用小组讨论,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4)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掌握方位指示方法。

如在教室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确定自身方向,并通过简单指令进行实际场景中的方位指示,如:“你左手边的那个同学站起来”。

3、巩固与拓展环节(1)组织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2)通过学习地图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其中的数学运算规律。

小学数学《认位置》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小学数学《认位置》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小学数学《认位置》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认位置》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认位置》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认位置》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P10—P13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我们生活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使学生准确的分辨左、右两个位置。

2、意识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教材配套光碟及自制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上、下。

1、(上课之前,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课前准备)刚才老师检查了一下,我发现××、××等小朋友的课前准备做得非常好,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书和文具盒是怎样摆放的?生:文具盒在书的上面,书在文具盒的下面。

2、你们都是这样做的吗?真能干!现在请你们根据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用上面、或下面说一句话。

3、想一想,摆一摆:把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上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把本子摆在书的下面。

想一想,什么东西在最上面?什么东西在最下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二、认识前、后、左、右。

1、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按要求打手势。

如:上、下、前、后、左、右。

2、真不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指名介绍——同桌互相介绍。

3、坐在一起的几个小朋友,你们都互相认识了吗?现在请你们向后转,再介绍一下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好吗?你们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站一站。

(1)学生A在学生B前面,学生C在学生B后面。

小学一年级认位置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认位置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认位置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位置概念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运用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幅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物品位置关系,引发学生对位置的思考。

2.学习位置概念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位置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如摆放物品、描述物品位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位置概念解决,如找朋友、摆放物品等。

6.课堂作业设计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课堂练习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等,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运用位置概念。

2.开展课外活动,如户外观察、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位置概念的运用。

八、教学资源1.教具:各种实物、图片等。

2.课件:有趣的画面、动画等。

3.网络资源:有关位置概念的教学案例、游戏等。

九、教学建议1.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认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位置
主题:认识位置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方向词“左、右、前、后、上、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探究能力
3.观察周围环境,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
1.方位词的认识和掌握
2.环境中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学PPT或图片
2.实物道具(如玩具、球等)
3.双色纸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围绕“左、右、前、后、上、下”等方向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位置关系。

二、学习(15分钟)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周围环境,让学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师利用实物道具,让学生进行练习,比如让学生说出球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3.教师出示图片或PPT,让学生进行位置关系的认知练习。

三、巩固(10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指挥小组成员在教室内做出各种位置动作,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描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拓展(5分钟)
1.让学生自由探索周围环境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给同伴回答。

2.教师鼓励学生用方位词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关系。

五、总结(5分钟)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方位词的使用规则。

2.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方位词的认识和掌握更加深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方位词,指导自己走出正确的位置,增强空间认知和观察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并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位的基本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位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对位置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情境来进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方位意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方位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并能够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运用基本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方位的相对性,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方位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方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展示物体位置。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展示和讲解。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或小玩具,用于课堂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如小动物、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问:“小兔子在哪里?它在上面还是下面?左边还是右边?”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兔子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教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位置
教学内容:一年级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
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方位
1、认识左面、右面。

谈话:上课想发言应该先怎样?(举手)大家举的是那只手?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在我们身上你还能找到左边和右边的一对好朋友吗?
2、想想做做第一题
3、揭示课题
左和右是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除了左右,还会有哪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呢?我们今天就来认位置。

(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
(2)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粉笔盒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粉笔盒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在的左面
在的右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左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右面。

5、游戏。

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左、右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
—,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5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4、应用练习
情景1: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2:最后,还邀请小朋友去喝茶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5、思考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其中正在上楼梯的有几人,正在下楼梯的有几人?追问:如果都要靠右走,哪个小朋友走错了?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作业设计: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